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业务学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业务学习范文1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闻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奇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把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治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聪明。”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德对于学校教育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尚的师德包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处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会促进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人格形成、职业选择和人生道路的转变。教师的师德是教师个体的人格魅力的反映。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规范、人们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的人格作为师德的有形表现,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制度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
2.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是否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区分经验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重要标志。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关系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而且还间接地影响着未来教育的性质与发展。作为专家型教师要树立尊重爱护学生,注重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树立“教师的主要职责是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教师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给出现成真理的人”的教师观;树立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千差万别的个体,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习和发展的真正主人,学生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教育应不断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尽可能发展的学生观。
3.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一般地说,专家型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三方面的内容。强调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是因为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专家型教师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把握不仅要渊博,而且要精深,要内化到个体知识结构中去。把握学科专业知识,不仅要求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还要了解学科的架构,发展脉络及学科信念等内容。教育学科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学法及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知识,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专家型教师的专业能力除了应具有教学能力、组织治理能力、决策能力、交往能力外,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这是专家型教师区别于一般教师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一个复杂的熟悉过程,了解一些科研知识,把握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只是为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从事科研工作的根本前提。教育研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能力结构,一般来讲,它包括以下几种能力:定向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分析能力、组织科研活动的能力。六种能力在每个人身上的不同发展水平,就形成了每个人不同的研究风格。
4.勇于创新,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21世纪的发展呼唤创造型人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乃至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没有教师的创造性,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的学生。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区分“教育家”与“教书匠”的重要标志。专家型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是艺术家、创造者。”专家型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对教育发展前瞻能力,能迅速感悟、准确判定处于生成和变动的教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趋势和新问题;具有教育聪明,及时把握教育时机,能根据实际环境选择和决策,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尊重科学,不盲从和迷信权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奇别致的教学内容;善于进行科学研究,能创造性地把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融会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中去,对解决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主张。
三、专家型教师成长的五大支柱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的目标即: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就要求专家型教师要学会志远,学会认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1.学会志远
学会志远,远离浮躁,树立矢志不渝、终身从教的理想,牵引自己不断攀登个人潜能的高峰。志远即志存高远,亦即树立远大的理想。理想是人们奋斗的目标。人的一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有高远的志向(目标)的牵引。理想是远航的标灯,有了它才有了前进的航向。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负责,为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奠基的工作,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需要每位教师要有鸿鹄之志,不断完善自己,“修身、齐家、治国”,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学识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面镜子端端悬挂、一面旗帜高高飘扬、一座山峰巍峨耸立。一位教师只有将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立志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坦然面对浮躁的世界,甘于清贫,耐得住寂寞,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才能激发出强劲的动力,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开挖到极致!
2.学会认真
学会认真,严谨务实,养成克尽职守,精益求精的习惯,做教人求真的真人。
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有了远大的理想,在实现的过程中,态度左右着你的行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愈挫弥坚等这些态度是把理想达及现实的舟楫。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正在成长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在逐步形成,这无疑要求从教者要象对待绿叶上的露珠一样认真精细的善待每一位学生。具体地说:教师平素的工作要一板一眼,要精致每个环节,细雕每个问题,实事求是,表里如一,没有半点虚假和浮夸,准确的传承文明,科学的启迪聪明,真挚的感悟人生,让学生追求至真至善至美;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有一双认真的慧眼,对待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见微知著,明察秋毫,及时指点,耐心帮助,对于成长中的亮点,善于捕捉,及时鼓励,促其光大。
认真的人会时时处处都完善细节。作为认真的教师,应懂得:教育无小事,事事为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的一切(乌申斯基)。教师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心中永远装着学生,为学生的生动活泼发展,撑起一方蓝天。
3.学会合作
学会合作,双赢共进,形成取长补短、相携互助的协作氛围,共创美好前景。
人类已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什么是合作?在《没有人能独自成功》一书中是这样界定的合作:合作是所有组合形式努力的开始。一群人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而把他们自己联合在一起。拿破仑把这种合作称之为“团结努力”。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成了离别了单枪匹马闯天下“孤胆剑客”时代而成为携手并肩走天边“联手合作”的时代呢?其一,合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个行业之间、各门科学之间等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而每个人所涉猎得知识及能力,相对浩瀚的知识海洋及纷繁复杂的世界而言,又是有限的。故而要完成一件事、成就一项事业,需要多方合作;其二,合作也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需求。合作是一种聪明的聚合,采众家之长,优势互补,众人划桨开大船,团结就是力量,这种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再者,合作也是现代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成功的七项习惯》中指出:第四项习惯是双赢,第六项习惯是合作协调。合作是“1+1>2”的效应,合作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双赢共前。合作就是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启智开思。学会合作以经是现代人的基本的生活方略,必备的基本素质。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迫在眉睫,而起要害是教师要学会合作;再者,新的课程计划的颁布,新教材的推行,新的课程理念的逐步渗入,不同学科的相互融合,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等等这些都要求教师间彼此合作,共同提高;还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育英才。在此系统中,教师要学会与家长及时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沟通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合作的伙伴似的关系,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会有效的开挖。因此,教师学会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怎样合作呢?
首先合作者要有共同的目标,明确的目标,能使合作者形成合力执著的去追求。合力在物理学中是指:多个矢量在方向一致(共线同向)时,矢量值最大;而多个矢量组合在一起有夹角时,会形成内耗,矢量值较小。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方向一致,可以使大家产生合力;再有,合作者集思广益——凝成合力的智力支持,合作者积极参与——凝成合力的行为保证,合作者相互体谅——凝成合力的情绪协调。如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合作,要用明确的教与学的目标来指引,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的准确定位,让师生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课堂的探究中去,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成长的乐园。
4.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与时俱进,养成苦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打造学习型组织。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学习是一生一世的事,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从某种角度说,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只有学会学习,我们才能当今社会大潮中搏风击浪,勇往直前。
学会学习的内涵:学会把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学习尤为重要,其原因有二:
其一:学校的教育功能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作者提出相互联系的四部分课程模式即:个人成长课程、生活技能课程、学习如何学习的课程、具体内容的课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习,教师应是学习的典范,应该率先学会怎样学习。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而非简单的奉送真理,以即授之以渔。
其二:知识迅猛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学会学习。据技术猜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面对知识的蜂拥而至,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课堂常教常新,永远流淌着时代的春水。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教师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把握熟悉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的能力;终身学习。
教师具备了较强的学习观念,要渐次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就需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全力建设学习型学校。具体操作层面:
(1)个体学习
教师个人要勤学不辍,学会学习是每位教师的人生主餐。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四周其他同仁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巧妙移植,可以少走弯路;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再者,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要向实践学习,实践出真知灼见,实践长才干。学习中有三点非凡重要:一是迅速获取有用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变革它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师生间的教学活动,主旨是培养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课堂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是师生从事知识建构与发展的实验室,要积极实现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探究活动。师生、生生、生与媒体间可以尝试专注式学习、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络探索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我们的学习真正能激发学生的爱好,使之愿学、乐学、创造性的学。网络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单一主体探索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它经常以网页呈现问题作为开始,引导学习者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如同一位探险者,与一群各俱专长的探险高手,在网络中作知识探索。
(3)团队学习
我们的社会正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即学习。许多国家提出如新加坡等建设学习化的国家,上海等城市提出建设学习化的城市,我们教师工作成长的学校也应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而打造为学习型的学校。
如何使我们的学校向学习型的学校迈进?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五项修炼是改善个人与组织的思维模式,使组织迈向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这五项技术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五项修炼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孤立或分割开来。学校要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用共同的远景目标培养成员对学校的长期承诺,客观的审阅自己,不断改善心智模式,团队中成员不断超越自我,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全局利益出发,全面提升整体的教书育人水准,全力打造学习型学校。
5.学会研究
学会研究,探索反思,养成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努力做专家型教师。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熟悉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1)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展的客观要求。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聪明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拟和向老教师倾角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又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最后,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假如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假如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2)教师如何成为研究者?
首先,学校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为教师成为研究者提供发展空间。学校要以“科研兴校”为切入点,建立激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硬件如研究经费、研究的必要设备等,定期组织教师间、教师与专家间的交流,确实把教师的研究落到实处。
教师业务学习范文2
一名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一名教师“只有研究和分析事实,才能使教师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事物中看出新东西,能够从平凡的、极其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细节,——这是创造性的劳动态度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兴趣,灵感的源泉。”教师只要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就一定能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
本人认为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培养自己在教育中智慧性行动的不二法门。网络学习在确定树立教学风格,形成教学思路,预计教学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和能力,积累有意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情境教学中,根据已有经验对各种可能性进行猜想和假设,教学情境准备的意向框架越周全,即兴发挥就越敏捷,智慧性行动也就越自然、越高效!激情是教育智慧性行动的点金石,没有激情的教师即使再有智慧,再机智,也不能在情境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所以,只有通过教师不断的学习,才能展现自身智慧行动能力,表现他的机智和光彩。时代的呼唤,事业的使命,教育的责任,激励着教师们长期精心耕耘,终身学习,在教育这方热土,一位位教师,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好的师风师德就是一本教科书,对学生的影响是终身的。”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教师要做“人之楷模”。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作为教师的我只有坚定自己从教的信念,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坚定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
当前教师行业出现不安心工作、人员流动、跳槽等现象,使很多人不敢说:“我喜欢教书。”而我却理直气壮的说:“教书真好!”或许我的个性很适合教书,但我更觉得我的理想就是教书。理由有三:首先经济上我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稳。目前我的收入能解决温饱,我知足常乐。其次精神上,我觉得追求所有,不如追求内心的平静。名利场上多险恶,而在学校工作能找到精神上的平和、纯正。再次,从教多年,挂念我的学生越来越多,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常以不同的方式对我表示关心。所以放眼将来,众多学生在社会上的成功是我一生的幸福。坚信从事教育事业的信念,给教育创造一片蓝天。坚信现在比过去……。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像谭世明,陈善知等这些诚实质朴的人民教师,为保护近万名学生的生命安全,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创造了学生无一人丢失,无一人伤亡的奇迹,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师德的绚烂光辉。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是无私奉献的表现之一。敬业,就是敬重自己从事的事业,专心致力于事业,千方百计将事情办好。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群”、“忠于职守”的传统。
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的无私的爱。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同时,爱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学会正确的爱的方式。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现在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是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生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爱我的职业,爱我的学生,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心尽责,以心换心,以爱博爱,倾我所有,去换取明天的桃李芬芳。加强师德修养即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教师适应教育改革开放的必然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今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显得极为重要。
教师是一种社会职业,它可以是一些人所热爱的事业,也可以是谋生的手段。“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这句话道出了党和国家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关键是要提高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当今正面临着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教育同时也面临激烈竞争。学校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作后盾。
教师业务学习范文3
1.自主型教学法
以锻炼学生自主性为目标、挖掘学生自主潜能,用启迪的智慧来创立学生的个体意识和自主体验,学生由此而获得能力与人格的塑造,这是自主型教学的终级意义所在。教师在传授学前专业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设问求疑,指导学生自己探寻舞蹈背景知识与内涵,而不是由老师来直接传授舞蹈相关内容。例如:在教授学前专业的舞蹈学生进行民族舞蹈的学习当中,通常老师会向学生讲解各民族舞蹈渊源、风俗人情、舞蹈特点等,再进行示范舞蹈,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对老师讲解的民族舞蹈内容有所了解,不能发表意见,也没有自己什么独到的见解,而在新型的教学方法演绎中,所有的舞蹈相关知识都由学生来自己发掘,包括对民族舞蹈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地域风情特点都要学生利用各种资源来自己发现、搜集,只有自己亲自经历、找寻的资源才是记忆深刻的知识。
2.潜在暗示法
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在不同的环境氛围里,每个人都可以收到不同的讯号,大脑可以接收到不一样的传递信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大脑也会无意识地接受到各种讯号,从而指导人加以调整。舞蹈教学中也存在这样的意识潜能,对学生有研究的资深教师就善于运用暗示的方法或者是“冷处理”的方法,来进行舞蹈教学。暗示法有其鼓励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老师对表现优秀的学生予以表情、眼神等暗示,能起到鼓舞学生激情的效果;对故意调皮或捣蛋的学生可以用“冷处理”的方式,也就是说老师对这种学生蓄意做出的行为采取故意装作没看见,等学生的行为“冷”下来了以后,再进行教育指正。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可以适时制约学生的蓄意行为,让学生觉得蓄意的行为没有什么效果和意义,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就慢慢消退了这种蓄意行为。但是,暗示法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老师不顾实际情况而无心的态度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在冷处理后要善于发现调皮学生的优点并让其发挥。例如:有的调皮学生因对学舞蹈不自信,所以没有学习兴趣,但她们的节奏感好,我会让她们在练习时呼拍,能让其他学生在练习时更准确的把握音乐节奏,学生在这种被重视的过程中有自豪感,她们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教学效果会得到提高等等。
二、运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
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不同层次需求,教师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层次划分,突出教学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并存,实现舞蹈教育总目标。
1.循序渐近的目标分层
在学前舞蹈教学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设置不同的教育目标。首先是基础舞蹈的培训目标,这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舞蹈能力,因为基础舞蹈知识和理论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必不可少,基础知识将决定每个幼教的就业选择方向,同时,幼师的基本舞蹈技巧和幼儿舞蹈的编排方法也必须把握,这些基础目标将有助于他们未来幼儿园中的舞蹈职业;其次,是舞蹈的发展性目标,这是针对在具备基础舞蹈技能的一定的编排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时的指引,考虑他们对舞蹈水平的理解传授更多的技艺和知识;再次,是舞蹈的升级目标。教师对一些表现优秀、舞感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目标,他们不但要舞蹈动作规范标准,而且在柔韧度上、美感表达上都要有更高的艺术要求,更深层次的是要在动作规范并具有美感的基础上,用舞蹈动作表达出舞蹈的情感元素和内在张力,让人们在欣赏表演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舞蹈的背景特点和文化内涵。
2.具有“层递”特征的内容分层
教师业务学习范文4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 教育评价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需求多样化更加明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职业技术学校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坚持“就业导向教学,教学服务就业”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深化办学模式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一、建立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以服务就业为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首先应该面对市场,顺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本着“改造已有仍需专业、开发尚无急需专业”的原则,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学校应该从师资培养、设备更新、教育管理等方面对已有仍需专业进行改进和充实;淘汰市场需求痿缩专业;增设原来学校没有但目前市场急需或近期需要的专业,并拓展各专业的专门化方向,使学校的专业设置更加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把专业办成培养企业所需技能型人才的孵化器。
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必须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合作具有两种模式:一是“订单”培养模式,学校从企业获取人才需求订单,为企业“量身订造”培养技能型人才,确保学校教学、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二是“定向式、定点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挂钩实行定向培养培训,面向企业员工青年农民工开展各类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提升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当然,在推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中,学校同时应实行弹性学制,即允许学生按规定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同时也允许和鼓励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在一定年限内积累学分达到要求即可获取毕业证书,否则不能保证学校教学、学生修业及企业用工的一体化实施。
二、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其教学内容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从学生就业和未来工作需求出发,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对文化课、专业课及实训课进行筛选与整合,构建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内容。
文化课应精简内容、降低难度、突出应用,文化课教学应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为专业教学服务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目标选择内容。专业课内容的设置应突破学科本位,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职业分析等方法,对教学内容科学地整合,将有关知识模块和能力模块进行综合归类,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融合于一体,确定若干个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方向(每一个模块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通过一个个训练项目进行教学的),并依据综合化、模块化及职业资格鉴定标准的要求,编写以就业为导向的校本教材。实训课程应根据行(企)业的人才标准和培养规格来设置,实训的流程应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工作的内容来设计。实训的内容应该包含有四大模块:一是基础训练模块,以培养基本实验技能、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根据专业特点进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三是岗位实习模块,根据职业岗位面向,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四是社会实践模块,加强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应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融人到每个训练模块中。
目前,越来越多的职业岗位不仅需要相应的学历,还需要证明岗位适应能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将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要求学生拿到“双证书”(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鼓励学生参加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和考试。
三、面向就业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职业技术学校在其课程实施即具体教学中,应该面向学生就业需求,同企业一起创新实施诸如行动导向教学、“一体化”教学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它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一般分四个环节:一是课前准备,包括教学课件、教学任务书、教学设备及学生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材料、元器件及仪器仪表等方面的准备;二是下达任务,教师简要陈述本次课的任务,并下发任务书(包括主题、时间、注意事项等);三是完成任务,这个环节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主体部分,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任务”,形成“作品”;四是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找出规律等。学生在通过对行动过程全面、主动的学习,初步了解某种产品或服务产出的全过程,包括接受订单、确定任务、收集资料、制订计划、加工服务、控制质量、售后服务等,是学生即将从事的某一职业可能发生的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可见,行动导向教学法最适合于订单培养,它不仅实现学生毕业一出校门即对口上岗的就业意愿,更培养学生从事对口职业所发生的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方法是指师生双方共同在“一体化教室”开展边讲边学、边学边练,寓教于学、寓教于做的直观教学活动,是一种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鲜明的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同时进行,.而且由同一位专业教师承担,实现了基础实验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行、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进的课程培养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当然,综合职业能力训练有很多方法,教育者可在上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如任务驱动、模块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并灵活应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价是职业技术学校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坚决改变传统教育单纯用分数决定一切的观念或做法,在完善“教学评价”的基础上,将“产出评价”和“社会评价”纳入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范畴。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教学评价”主要包含教学质量、教学效益、实验实习开出率等三项指标。“产出评价”主要有两个指标:一是学生就业率,包括当年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二是就业质量,包括起点工资高低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社会评价”主要包含用人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满意率两项指标。职业技术学校可通过组织学生利用暑期进行系列调查,包括毕业生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所学专业的岗位需要及职业能力要求等;组织专业教师深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进行专业能力调查,同时了解相关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组织招生就业指导老师进行系统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获得“产出评价”和“社会评价”指标。
职业技术学校只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坚持对毕业生进行质量追踪,将信息反馈到专业建设、教学工作中,才能不断地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岗位需要的针对性,使教学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五、突出思想品德教育。切实抓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教学服务经济建设,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而毕业生就业稳定率高低及就业质量的优劣,与学校教学质量相关之外,同德育工作及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密不可分。因此,职业技术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就业指导,提高职业素养,努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
教师业务学习范文5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
国家教委1998年制定的《面向2l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指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知识、技能和实操能力的、持有“双证”的专业教师(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双师型”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在于是否同时掌握专业技能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职业学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应用型劳动者,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能动口,也能动手;既要善讲,更要会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职业学校强劲发展的关键。
一、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必要性
(一)“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备某一职业或岗位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初级应用型劳动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政治思想、专业理论水平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是培养目标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发展的方向。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
培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可促进教师的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苦练操作技能,逐步掌握某一专业的操作技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效果。
二、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立了由优秀校长和知名校长组成的职教专家领军团队,引导、推动、支撑了河南省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各级政府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投入,每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各类培训,还选派教师出国进修。学校通过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推动实习训练,积极组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每学期校内也进行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促进教师技能训练。
国家财政、省财政对职业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逐年增加,学校实训条件有所改善,给教师技能操作提供了一定条件。同时,国家逐步重视技能型人才,将技能型人才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使社会和人民群众对技能型人才的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
职业教育在一些行业、专业有着长期形成的“双师型”教师优势,如:医疗卫生、幼教、体育、美术类等。从学校类别上来讲,技工类学校做的比较成熟。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德师风建设较为薄弱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一些成绩。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转变,传统观念转向现代;我国教育高速发展的近30年,随着学生快速增长,师资需求大幅增加,师德师风建设却跟不上发展脚步。要使青年教师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思想,尚需一段时间;有的教师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看重现实利益,忽略了奉献精神,斤斤计较,对待工作缺乏责任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我国的专业教育不同程度缺乏实践性教育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学生在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受到了削弱,专业实际操作明显不足。
3.现代职业教育的观念尚未完全建立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在认识上和观念上转变不够,仍然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没有有机的结合,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实践性教学。
4.“双师型”教师技能操作评估体系滞后教师培养起步较晚,实践经验不足,培养的有效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考核评价办法、评价体系尚未构建,不利于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技能指导、培训、考核;现在的培训方式比较单一,渠道不够宽敞;不少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较差,教师培训时问过短。
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
现阶段对于是否需要开展“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各方人士在认识观念和必然性上普遍认识一致,但认识的深度和紧迫感有所不同。原教育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就强调:职业教育必须加快建设一支“双师型”的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教育部门要配合人事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技能型人才,开辟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的绿色通道,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学校间有序流动,建设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聘任、评估、奖惩办法和编制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规章,使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二)上级单位组织,引导实施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职业学校考核指标,有利于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由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各学校上年度“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制定年度“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督促学校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各单位在完成培养目标时,重在考核教师的实际专业技能操作水平,避免出现拿到双证的人不少,实际具有“双师型”教师水平的人不多。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教书育人理念
在工作岗位上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特别是在班主任岗位加以锻炼培养。我校在职称评定上对班主任工作有硬性要求,任职五年中当班主任不少于三年,十年中不少于五年。并且每年都要对班主任进行培训,强化班主任的责任心、爱心、奉献精神。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提升工作方法,建立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与此同时,要求从教师到班主任再到全校的每一名教职工都应以职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培养自觉性、主动性。每年在教师、工勤、管理岗位中评选出师德标兵,通过师德事迹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起到“标兵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
(四)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
在坚持能力本位观的同时,还要注重专业教师实际能力的考核。对实训实习课指导老师、专业技术课教师和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加强操作、分析、实验及解决生产技术难题能力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定期考核“双师型”教师工作业绩,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
(五)构建“双师型”教师技能操作类别及标准
由于职业学校类别众多、专业差异大,应分门别类进行制定,如理工科学校主要培养工匠型和工艺型人才,对教师技能操作基本要求应是:工匠型的对本专业技能熟练操作,相近专业能够操作;工艺型的掌握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熟悉关键岗位操作。按技能操作水平层次应划分为:训练操作、生产实际操作、科研制作。
(六)着力强化教师技能培训
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从我校的培训经验上看,教师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通常需要一年左右。培养一名较为成熟的“双师型”教师周期在3~5年时间,这期间要进行长期的反复性训练。我校实行“派出去、引进来”的方针,一方面安排教师集中外派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社会实践,协助企业解决一些生产问题,使教师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从社会上招聘一些具有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参与到学生的实习、实训课程当中,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使学生对企业的工作流程、技术要求、行为规范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利于学生适应企业的要求,有利于学校现有教师的“双师型”转化。
(七)专业技能操作训练应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校通过教学、生产、竞赛等途径对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我校对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技能培训,以技能竞赛为先导,“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能”。每学期都要开展校内技能大赛,努力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将技能竞赛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并和教师的绩效考核挂钩。还采取项目开发与课程相结合,技能操作与岗位相结合,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从而把握技能操作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提高技能操作水平。
(八)努力提高教师自身能动性
教师业务学习范文6
关键词:职业学校;教学契合;途径
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学是培养社会舞蹈人才的重要基地,如何更好地培养应用型舞蹈人才是教学首要研究的问题,如今的舞蹈教学明显地存在教学效果不高、技能应用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寻找教与学的最佳契合点是实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职业学校舞蹈教学中教与学的“空白点”
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里早就说过:“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由此可见,处理好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对于课堂教学和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现如今的职业学校舞蹈教学中的教与学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空白点”。首先,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学缺少实践教学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是必须的,但是现今的职业学校内舞蹈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连必须的舞蹈教学观摩课的次数也比其他专业的观摩课要少,这种课程配置就会使得舞蹈教学中“学”的部分没有施展和锻炼的空间,而教师的“教”也就缺少了实效。
其次,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重视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舞蹈学习作用的讲解,学生会掌握一些舞蹈基本功,并逐步拥有编排、欣赏等舞蹈技能,但是却对应用这些舞蹈技能一无所知,也就是说不能将所学有所应用、有所展示、有所突破,这就是职业学校舞蹈教与学的最大障碍。认清职业学校舞蹈教学的空白点,就要努力找出解决办法,认清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在课堂授课练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使他们在创造性实践中体会美、表现美,在实践中体验,达到学以致用。
二、“教”与“学”的契合途径
(一)艺术追求上的契合
舞蹈是一门艺术追求课程,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有着艺术的契合。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教授舞蹈知识的过程就是一种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而学生则是在研究这种艺术;反之,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过程是在循序渐进地拥有这种艺术表达形势,而对教授来说则是在对舞蹈的艺术形势进行再创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艺术融合没有本质上的分离,反之其最终目的有着高度的契合点,在教学中必须将这种契合点体现出来。
教师在教授舞蹈技能时,可以给学生放一段或表演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或相同的舞蹈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并自由模仿,这其实就给了学生感受艺术和创造艺术的空间。然后再利用学到的动作,自己根据歌曲进行动作的创编,将教学融于多维互动的学习活动之中,并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闪光的思想火花进行精彩的质疑提问,点拨引导,既促进了教师的教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芭蕾舞的开、绷、直、立、轻、准、稳、美等几方面的技巧,教师就可以进行适当地点拨,鼓励学生将芭蕾舞的特征融入非艺术专业舞蹈教学训练及运用中,鼓励学生进行新的舞蹈编排。
当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课堂舞蹈艺术”创作,舞蹈课上,学生需要调动全身的机能不断重复的做规定动作,这个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在这种强制性的训练中,学生的体能消耗很大,容易导致身体疲劳、精神松懈和分心。此时,教师坚定有力的口令能增强学生的信心。例如:在表演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的动作更加舒展到位,教师就要用坚定有力的语气提示学生:“注意指尖、脚背、后背……”,使学生的舞姿更加舒展,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达到更好的表演效果。
另外,教师要善于示范,用标志优美的舞蹈动作去打动学生,同时要用眼神和表情去鼓励学生,要细心留意学生的各种反应,密切注视学生的神态变化,犹如从中看到教学效果的“晴雨表”,从而不断地调整教学程序,便于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总之,教师的语言、眼神和舞蹈示范组成了最具备艺术性的课堂,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不仅是教师表达教学内容、体现自身修养的重要载体,更是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曼妙、优美的舞蹈殿堂的阶梯。
(二)实效要求上的契合
职业学校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也是一种素质教育,既要传授专业技能,也需要对学生进入职场前的综合素养进行训练。前一目标可以通过理论课、实践课教学来落实,而后一种目标的实现,则必须通过校园综合的培养模式来完成。在舞蹈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转变实践教学在整体舞蹈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较低的事实,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实践环节舞蹈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
就其根本,职业学校的舞蹈教师也是要求学生能够将舞蹈技能运用到工作岗位中,那么舞蹈就业目标培养就十分重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不同范围内进行舞蹈交流活动,是检验舞蹈教学质量、是促进学生运用舞蹈技能的有效途径。如组织文艺演出,进行舞蹈比赛或舞蹈训练教学成果的汇报演出等,这些都能够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广延性,收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成效。另外,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没有基础,做舞蹈动作时身体协调能力较差。教师要通过示范一招一式,一手一脚来教导学生,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动作概念。示范内容包括局部动作、单一动作、动作组合等。老师边示范边讲授身体、头、手、腰、脚的要领。使学生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总之,舞蹈教学不同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是现阶段职业学校舞蹈教育值得探讨的问题,“教”舞蹈的工作必须与学生同步出发,一起摸索,一起探讨,这样一定会填补空白,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美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