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临床生物化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007-01
在临床医疗诊断中,生物化学检验的地位日趋体现,已经成为了临床医学不可或缺的部分。生物化学检验室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的高职高专人才所需要的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现状
1.1 学生方面的问题。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正确的医学伦理观。目前医学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90后,加之她们是独生子女,比较任性和自私,个人主义表现强烈,有叛逆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大,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差,没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医学伦理观,所以无法扮演好检验师这一角色[2]。
1.2 实验课内容不完整。已往的教学过程中实验内容虽然比较多,但是多数项目都是由技术人员准备,学生的任务比较少,不能很好地完成整个实验内容,导致实验教学的完整性不足。因为教学课时数的限制,安排的实验课就只是将注意点放在了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中,忽视了基本技能的培训和讲解。
1.3 教学模式呆板。已往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基础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实验这三个阶段,学生真正接触实践的机会就比较少,因而直接服务的对象也就少了。这就造成理论和实践不能完整的挂钩,真正工作时欠缺经验。
1.4 教学方式单一。有些教学老师自身素质不高,把教学过程当成硬性任务来完成,嘱咐学生做些事务性的工作,却不传授他们工作技巧。除此之外,有些老师对学生缺乏耐心和责任心,只顾着自己能够快点完成工作,忽视了让学生自己动手[3]。
2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
2.1 学生方面。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加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强化医德观念。要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观念,深切体会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知识理论的学习的观念,在空余时间,学生需要多看涉及自身专业的书籍,了解到检验师这一专业的发展动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涵养,提高自我道德修养[4]。
2.2 树立新的教学思想和目标。以问题为中心,有利于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人才的培养。以前的教学目的是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智力。
2.3 优化教学模式。将已往的基础课程的学习、专业课程、实验这三个教学阶段转变成基本技能、岗位实习、成果检验这三个部分,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习的第二年就进入实习阶段,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扩展,增强责任感。
2.4 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理,将重点放在学习的实用性、先进性和科学性上,淘汰老套的实验和内容,更加注重综合性。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也能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教学方式可以采用形象生动的动画教授方式和深发式教学模式,实验课上增添学生到附院实验的内容[5]。在器械准备过程中可以加入学生,让其协助实验的前期准备,鼓励其设计实验方案。
2.5 建立实验教学评价方法。在安排学生实验的同时,可以建立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建立百分制的考试模式,其中20分为平时成绩,20分为实验报告,60分为实验综合技能考试分数。以此也可以看出教学中的不足[6]。
3 结束语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是将学校和医院紧密结合的重要桥梁,在发现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出解决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改革,在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我院整体的教学水平。与之前相比,学生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然而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仍是一个比较庞大的工程,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仍需进行。
参考文献
[1] 瞿良,朱玉琨,王惠萱.循证检验医学在现代临床检验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29(9):857
[2] 李淑慧,陈莎,张阳,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105-107
[3] 武文娟,章尧,陈昌杰.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5):574-577
[4] 褚玉新,王晓春.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76-77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2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病历录入;教学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也是医学检验技能竞赛的主要考核部分[1]。在以往对于中职业学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生,社会的定位以及学校的教学都只是一味追求提高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度,而忽略对学生解释检验结果临床意义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在检验操作日趋机械自动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更像是自动化加工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终日重复简单而机械的劳动。因此,我们要不断尝试,打破现有教学模式的局限性,不仅要紧抓学生基础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要帮助其建立合理的临床思维模式,这样在其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才能独立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教学改革的契机
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作为一门以实践为主的重要专业学科,要想持之以恒地提高其教学水平,最好的办法便是借助参加全国检验技能竞赛的契机,不断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及内容,以求高效且与时俱进[2-5]。随着近年全国性的中职院校技能竞赛逐渐加入对临床意义认知的考核,即不仅要求选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样本各项指标的检测工作,并且要求选手能够结合具体的临床病例分析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这一新规的提出促使我们不得不对以往的选拔标准以及培训方案进行修订,即摒弃以往的只要选出本专业中操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疲劳式反复训练几套竞赛规定考核的操作流程,虽然这曾经为我校赢得较好成绩,但就目前要应战的2017年全国中职院校的医学检验技术竞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发现,无论学生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何,他们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分析能力普遍弱,尽管本专业一直对二年级的学生开设《疾病概要》,但是一直以来成效并不显著,于是我们教研组借与高校合作办学的机会,承担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课题组的病历材料收集录入工作,旨在利用医院庞大的病例资源帮助学生熟悉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治过程及加深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理解。
2资料与方法
2.1学生的分组与选拔
2015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共78人,根据每位同学在一年级期间专业基础课程的平均分,先把以上人员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平均分80以上的有16人,80—60的47人,60以下的有15人,而后,分别随机分配三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实验组(平均分80以上8人+80—60分23人+60分以下8人)和对照组(除已纳入实验组的,其余均为对照组)。
2.2教学安排
对照组的同学,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延续使用传统《疾病概要》教学,实验组则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临床病历资料录入培训,培训一律在机房进行,由于病历信息均事先拍照储存,所以学生打开电脑既能看到病历信息,教师一边讲解病历的构成及需要采集的信息,一边在电脑上操做示范,培训共用6个学时,而后会定期组织集中上机录入,每次集中录入均有教师在场进行指导,每位同学在独立完成2个病历录入后,教师会对其录入结果进行评价,并就存在的问题与学生面对面讲解修正,最后全部实验组的同学均能完成指定病历信息的录入。由于每次病历录入均在机房统一完成,其有教师在场,极大程度上杜绝了病案材料中关于患者的个人信息的泄漏、外传。
2.3教学效果评价
本学期结束时,对两组学生进行本课程的理论知识、综合技能操作及检验结果分析三方面的考核,将考核的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2.4统计分析
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对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分析。
3结果分析
期末考核评价列表(见表1)显示,实验组同学的考核成绩无论在理论知识、综合技能操作还是检验结果分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且三个方面的比较均表明两组同学的期末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认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进行病历资料采集录入的培训能帮助学生熟悉临床常见疾病,借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不仅表现在对化验单结果临床意义的诠释,更能体现在技能操作上。本次教学干预中未对技能操作这一方面进行培训,导致实验组技能操作成绩也有所提高的原因可能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扎实掌握有关,由于在本次实验中未对两组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查,所以不排除在接触临床病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起的作用。
4讨论
提高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不应该只体现在对于某项操作的熟练程度,尤其是对与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随着医学检验方法的飞速更新,如果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和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终将被行业所淘汰,而以上的研究结果就是最好的证明,在不改变原有的操作教学的情况下,通过加深学生对临床相关疾病的认识以及临床思维的培养,帮助其形成最优知识架构,从而最终实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也进一步说明了,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是某项操作练了多少遍,而是对这项操作中每一个步骤所以达到的效果的预知。
参考文献:
[1]曹励欧,牟姗,倪兆慧,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以在泌尿系统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79-80.
[2]李宝栋.关于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开展技能竞赛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7):30+32.
[3]归改霞.基于技能竞赛提高生物化学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6(14):120-121.
[4]吴星禄.保证全国卫生职业院校检验技能竞赛公平性的要求[J].卫生职业教育,2015(22):31-32.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3
【关键词】临床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方法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87-02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对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的教学工作中,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传统的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做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具体的实施情况如下:
1 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通过对传统教学工作的分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多数是以被动式的吸收知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传统的教学中只重视结果的培养,减弱了对学生的能力和实际应用的培养[1]。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教学理念的转变,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够将学习知识的过程由原来被动式转为主动式,这样更加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目的。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提高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从更加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实施。另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对整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性的探讨,并做优化。并对以往的陈旧知识做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并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实验性和创新性以及科学性与实际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的质量[2]。
2 改变评价体系,重视技能操作
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机能的培养,并重点的进行抓全程实施。学生能够有的熟悉基本仪器的使用,并且在第一次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让所有的学生对使用的微量移液器和刻度吸管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诠释,并进行有效的考核,而且进一步的加强规范性操作,并对评估中实施不正确的及时进行纠正,并加强重点强化训练,而且做得人人过关。另外,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全程跟踪,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指出,并进行相关的指导。在教学成绩评估的过程中,应依据学生的机能操做情况进行打分,并将其作为总考核成绩的一个指标[3]。
3 加强案例与实验教学结合
由于以往的教学工作中,缺乏丰富的案例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下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实际案例的分析,并与实验进行全面的结合。能够有效的使学生能够对整个学习产生足够的认识和兴趣。并在上课之前将详细的病例资料进行发放学生手中,并且进行有效的讨论,在上课时将问题进行反馈。教师并依据反馈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解答,并进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而且在讲解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明确生化自动化分析仪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有效的指出,从而避免教学中存在纰漏。在实施的过程中,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实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而且在选取的病例的过程中,应选取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并进行问题的设计。在进行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之后,加强实验与实际案例的对比分析,并从中找出存在的差异,从而提高其认识[4]。
4 结合实际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过程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依据医院的基本情况进行制定教学计划,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由于多数的医院中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进行突出自动化分析技术和方法学的评价及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并依据科学发展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将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穿插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实际情况的了解,才能提高其认识,并改善教学质量[5]。
5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增强项目教学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是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对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比较高。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加强内容与相关知识的提高之外,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依据不同的学生特点进行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有效的提高其各个方面的能力。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增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教学,除了在平时的一些技能操作之外,开设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或者设计性实验,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变能力。而且通过一些项目的实施,提高学生对不同环节的了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6]。
综上所述,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的工作中,应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教学计划,并有效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加强学生的个人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有的体现,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增加一些创新性的项目,多增设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知识面,并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袁才佳,蒋显勇,李木兰,等.提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质量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2(12):900-901.
[2]邬强,林英姿,吴荣泉,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8,12(03):676-677.
[3]罗艳红,邓益斌,黄跃斌,等.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2(01):12-13.
[4]李淑慧,胡川闽,高利宏,等.提高《临床生物化学及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23(13):743-744.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4
一、高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能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从事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临床医学专门人才。
二、生物化学学科特点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它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兼具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方面,如抗菌药、抗癌药物的作用生化机理及体液定酶类的检测支持疾病诊断等都离不开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基础研究方面,如蛋白质和核酸分离、纯化、分析及鉴定等生化技术也已广泛地应用于免疫学、组织学及药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利用生化这门工具书去更好地学习及扩充医学专业知识,我们生化教学工作的开展围绕学生自身特点和生化的学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生化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和建立合理评价体系以提高教学互动的实际效能。
三、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时不足
课时不足是大专院校课程存在的普遍现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周课时仅为3小节,且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各学科的教学课时普遍不足。因此,如何增强教学效果,为学生课后复习和自学提供条件才是一个积极的措施。
2.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
目前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和教改,几乎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进。“以教师为中心”,以满堂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方式传授书本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把学生看做是外部环境刺激的被动反应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的特点是:①学得不完整,知识点空泛,知识面脆弱;②惰性学习,无法在需要知识之时运用;③学法不灵活,无法在新的或类似的情境中迁移应用知识。
因此,改变医学生物化学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学习成绩,是医学生物化学教学中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四、教学内容设计的依据
1.职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要求
生物化学作是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所占的分值大约10分左右,所占的分值比例虽然不是很高,却是教学的考试科目和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笔试考试内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理解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等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基础,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与理解存在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学生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与生物化学的考核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生物化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相应的专业课程成绩的平均分也高于生物化学成绩平均分较低的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考核成绩。进行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也反映这部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能力要高于生物化学平均成绩较低的学生。因此,对生物化学知识学习,不仅是学生参加职业助理医师考试的需求,更是学生进行进一步专业知识学习的知识结构基础,怎样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专业知识构建,有效地与学生专业特征相适应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进行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
2.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对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疾病产生的内在机制、药物作用原理、疾病诊断的依据和临床检验数据的应用等都与生物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将生物化学知识与临床专业课程的知识割裂开来,去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的内容,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开展好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学生在后续的专业学习和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提高专业素质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是进行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
五、教学思考
1.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优化完善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作为前沿科学,其进展快的特点,专科的教材相对滞后,所以在授课时,教师应选好教材,划分知识点。此外,还要注意前沿知识的补充,如在学习遗传信息的贮存与表达的基本过程的基础上,提及学生可能听说过的基因克隆和基因治疗,由克隆羊多莉的来由,展望基因器官移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课后查阅相关文献,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医学生由于基础薄弱,在学习中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和不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教学工作要善于从他们的优点去激发学习兴趣,注意他们的弱点激起其主动学习的斗志。过去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虽可保证教学的量但是没法有效确保教学的质。由于缺乏活力,不利于培养创新开拓型高素质人才。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对临床疾病发生的生化机理组织讨论中加深他们对疾病诊治的理解;加强生化基本知识与专业课程的联系。如在血糖调节的教学中,首先介绍糖尿病的例子,引导学生讲出糖尿病的“三多一少”、“高血糖及糖尿病”后,由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症状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少许自由讨论时间后让学生充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初步的尝试分析。其次引出用幻灯片制作出“三多一少”的生化和生理病理机理动态的流程示意图来解答问题并顺便说明治疗思路,使学生理解胰岛素促进糖代谢作用,同时联系生理学胶体渗透压及水平衡的生理学相关内容与临床诊治的联系,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到临床实践的迁移能力。最后用中常见糖尿病患者和尿毒症患者静滴葡萄糖时为什么要加适量胰岛素这个问题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促进学生的自学。
(2)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有些概念和性质仅仅通过理论讲解显得很空洞,很难使学生深刻理会。而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结合直观的实验现象,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酶学是生物化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酶活力是反映酶的性能的基本指标,但是单纯的理论讲解总显得索然无味、力不从心。通过“唾液淀粉酶活力的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测定”“酶的抑制与激活”等实验,使同学们对酶活力的概念及其测定有了清晰的认识。
生物化学是一门内容极其丰富且发展迅猛的学科,也是生物、医药、农业、食品等众多学科的专业基础,这使得生物化学一方面容易引发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又比较难学。生物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记忆,但是单纯的死记硬背不仅无济于事,还会抹杀生物化学的活力,使得理论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因此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并随时进行归纳总结、融会贯通。生物化学实验是加深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蛋白质的两性反应和等电点的测定”实验中,通过观察在加酸、加碱过程中,酪蛋白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和沉淀——溶解情况的变化,形象、直观地展现出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过程,使同学们切实理解了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和等电点的概念;它能够使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采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联系临床,提高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生化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此外,还可化繁为简,便于记忆,提高学生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兴趣,开阔视野,更好地引导学生,达到学而有效之目的。多媒体教学还可帮助学生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教学过程,从而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和研究,有效地弥补教学时数的不足,缓解有限的教学时间和不断增加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5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涵盖了诸多与生命现象有关的人体结构与功能、物质与代谢、基因与调控等广博的信息,是诠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础,在生物化学教科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1],因此在医科院校中作为临床医学的主要课程深受重视。但是,在教与学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非常突出,从教的方面来说有3个问题:一是内容纷繁复杂,涉及面广,使得学生难记亿;二是道理比较抽象,分子结构式、反应方程式、信号转导形式等非直观内容妨碍了感知觉,使得学生难理解;三是平淡无奇,缺少临床医学的生动性、兴趣性和感染性,使得学生难应用。从学的方面来说也有3个问题:一是学生难以应对大量的认知信息,只能囫囵吞枣,难以消化吸收学以致用;二是临床前期学生尚缺少医学实践体验,认识不到生物化学对于医疗工作的奠基作用,难以抓住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三是如直接应用临床病例作为引导,生物化学难以解释诸多方面的知识点。尽管有不少教师也采用了病案教学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并对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与相互融合作了深入细致的研讨[3];尝试应用生物化学与临床联系的教学法[4],但是,课程设计难度大,选用病案须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课堂应用仍然不够广泛。针对上述问题,作者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浅显的做法供同道参考,以图使得生物化学教学变得生动与实用,现将学习方法归纳如下。
1 “顾名思义”法
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就是以生物化学名词来命名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贴近临床医学,可以达到顾名思义,望文生义的作用,达到易学、好记、会用的效果,如胆红素代谢障碍可联系高胆红素血症(黄疸);脂代谢障碍可联系高脂血症;笨丙酮酸代谢障碍可联系笨丙酮酸尿症。给单调的分子结构式与反应式赋予生命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2 “抛砖引玉”法
在讲授物质代谢章时,根据代谢的某些与疾病密切相关的环节,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启发学生理解其相应的临床意义,如三羧酸循环中酮体产生过多可导致酮尿症,尿酸产生过多引起的痛风病(尿酸沉积),血糖代谢障碍可导致糖尿病。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改变学生死记硬背,事倍功半的陋习。
3 “触类旁通”法
分子生物学章节中有大量叙述PCR(多聚酶链反应)原理和操作等内容,而临床检验工作中已开展了不少检测项目,解决了病因学诊断问题,其学习内容横跨了分子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分子免疫学、临床免疫学、实验诊断学等5个临床前期学科,如果在讲授本章中适当引入相关内容,学生就会感到PCR不单是实验方法,更是诊断手段,仅仅是针对不同目标基因设计的引物不同而已,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4 “画龙点睛”法
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人类基因测试的完成,使得疾病的诊断谱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分子时代,我国首次发现的神经性耳聋基因为世界嘱目,因此在授课中,阐述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中,例举一些基因诊断的意义可以极大提升学习本章的目的性和趣味性,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5 “顺水推舟”法
在讲解心脏和肝脏酶的章节时,在理解酶对物质代谢的必要性的同时,指出某些特定酶还是疾病的重要标志,如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 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升高提示心肌细胞或肝细胞受损,在临床诊断疾病中有重要意义,使得学生在记忆转氨酶的特点、性质、功能时联想到心脏病、肝脏病的诊断是出之于生物化学的酶学基础,顺水推舟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临床推理的思维方法。
6 “顺理成章”法
脂代谢是比较难学的一章,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理论的提出使得学习脂代谢更加重要,将脂类-脂蛋白-脂蛋白受体-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作为一条逻辑链联接起来,正如WHO(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的预防冠心病从儿童抓起,教师可以顺理成章地诠释从少年时的高血脂逐渐导致冠心病的全过程。
7 “顺藤摸瓜”法
在临床工作中,内分泌紊乱的诊断往往是根据“果”而后寻找“因”, 因此在讲解激素章中,可以采用顺藤摸瓜方法,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之“果”来理解甲状腺素T3、T4、反T3的结构、功能与调节的意义。
8 “辨证论治”法
临床上常见的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特点是“巨与幼”,“巨”表示由于叶酸和(或)B12缺乏引起的红细胞DNA合成障碍核分裂阻滞,细胞变大但不成熟谓之为“幼”,在“维生素与辅酶”章中,就以此为例阐述叶酸和B12的生物学作用,并启发学生联系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血卟啉的合成障碍,镰刀状红细胞贫血是由于基因的缺陷等。用追根寻源方法可以理解生物化学对整体的治疗、协调与平衡所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爱儒.生物化学[M].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江 渝.病案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1,9(2):86.
[3] 仲其军.从生物化学与临床学科的联系看生物化学教学改革[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
临床生物化学范文6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 形成性评价 教学改革 考试改革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审视当今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方式,仍普遍保持应试教育的传统,不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对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加以反思并改革,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专家组在医学教育全球标准认定在中国的试点性评估中提出:“在考试方法上显著减少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为更好地在临床医学开展形成性评价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必须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修订和完善考试制度,推进考试制度改革,促进医学考试与教学改革纵深发展。
1.采取多元化考试形式
考核形式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考题的质量和难易度,保证试卷的主观题量,灵活运用闭卷、口试、随堂提问、课堂作业、小论文、小组讨论、实验技能操作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运用、动手、语言交际能力等。
1.1在理论教学中,进行课堂测验,对之前教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考察。可以是在正式上课前抽5-10分钟,出题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再由教师课后评分;或者是在学期中段进行阶段性测验,自行组卷并组织考试,对前一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考察。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更加清楚,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此外,教师还能通过学生的表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2形成性评价的另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与本次课内容有关的几个题目,也可以是之前所学的部分知识的总结性题目。此外,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专题,给学生几周时间,让学生自行收集相关资料并写出综述或小论文。这种方式的目的是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自行查资料写论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3课堂提问是形成性评价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对上次课所学的内容进行适当提问,复习重要知识点。形式采取随机点名,学生回答;或是出题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书写答案等。教师对学生在课后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授课前在课堂上进行统一反馈。
1.4开展PBL、CBL或互动式教学。实施前,教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某一具体论题,通过课后自行查阅资料、组员交流讨论等方式寻找答案。各组将讨论结果制作成PPT课件由该组主讲人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各组学生可就该组的结果提出问题,共同参与讨论。最后由教师就学生的讨论结果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开展此类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表达能力,使学生有效将生化知识与临床或科研进行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5生物化学实验课同样进行形成性评价。实验成绩由实验报告成绩、课堂操作成绩及实验考试成绩组成。实验操作成绩的评定主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中听课情况、动手积极与否、操作有无错误和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也可在课堂上抽查学生进行某一项实验操作,考查学生对实验技术的熟悉及掌握情况,并把考察结果进行计分。对学生在实验完成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对本次实验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记录并总结,教师再对其点评、计分。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及实验报告书写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记录,并在下一次实验课授课前进行统一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本期实验课程结束后,组织实验现场考核,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1.6根据学科特点,《生物化学》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仍采用课程结束闭卷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直接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反馈。
2.强化考核反馈制度
教学评价过程如果没有有效的考核反馈制度支撑,评价就将失去意义。教师应高度重视对平时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形成考核反馈制度化。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向任课教师或教研室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马静,杨丽莎,梁志清等.临床医学本科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