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工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工作范文1
【关键词】佛教 社会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在所有社会科学中,最具本土色彩的学科,其面对社会问题时受着具体社会情境的影响和制约,所以其必须注意社会的文化,其发展必须与本土的文化背景相适应,并从中汲取营养。而作为在中国早已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而是日益广泛的流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变成我们文化底蕴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佛教,理所当然应成为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要借鉴的重要财富之一。
一、佛教对中国的影响
在传入我国近两千年的历史中,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可以说是无所不包。首先,对思想界的影响,尤其哲学最为重大。中国哲学思想,萌芽于周,而盛于战国。战国时代,诸子争鸣,各倡其说,使中国哲学思想,极盛一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唐诗宋词中有近十分之一是描写佛教的,更为重要的是在禅宗离尘出世的思想影响下形成了一种清淡悠远的文学风格,一千多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推崇。再次,对中国艺术的影响。尤其是绘画和雕塑,数量众多的佛教壁画和雕塑可以说是中国艺术史上一朵璀璨的奇葩,如浩瀚繁星遍及中华大地。另外,它的传入对中国的语言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一些佛语,如“一尘不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临时抱佛脚”、等都来自佛经、佛语、和佛教故事。此外,佛教对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更是遍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例如元宵节、腊八节等节日等。如果说:中国社会是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则佛教之输入,竟使中国社会的基础发生变质,而成为基础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所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离不开佛教。
二、佛教的助人思想及实践
在中国两千多年丰富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中,虽然没能像西方一样产生一门专门助人的专业,但其助人的思想及制度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独创了许多令人称赞的具有社会工作理念的救济形式。如古代的悲田院、福田院、居养院、普济堂等。据史料记载在唐代,武后长安年间(701~704年),将此慈善事业纳入政府管理的事务之中,设置了负责检查有关寺院悲田的一切活动的使职。宋徽宗时期,蔡京当政,令全国各地置居养院、安济坊。居养院,收容残疾无家可归者及孤儿。及至清代康熙三十六年寂荣和尚于北京联络个人捐资购屋26间,设立普济堂更是大大促进了清代的社会福利事业。近代,各种佛教医疗安养设施机构更是遍布全国各地。以1914年净波于常州清凉寺倡办“黄e慈善会”。为开端各种济生会、佛教孤儿院、佛教医院、僧伽救护队等一系列独具佛教特色的慈善机构。可见在中国,佛教和西方的基督教一样也开创了许多独特的社会救济方式来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三、佛教思想与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以实践为核心的专业,一方面要注重帮助人的方法与技巧,另一方面也非常强调培养工作者的价值观与伦理操守。他要求社会工作者要在道德的原则下指导下实践。而作一门以伦理道德为主体的宗教,佛教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说是相当之丰富。
首先,互相尊重的思想。佛教针对古印度的种姓制度这种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不尊重人的社会状况,提出了以“互相尊重”为核心的变革思想,这与社会工作哲学思想的三个假设之中对人的尊重不谋而合。佛教认为,互相尊重是人与人之间最高的关系准则,在实践上应是以首先敬人为主的,如“尊敬于人。”另外佛教还指出引导人去尊重人是信仰佛教的重要目的,不能敬人即不能体现出敬佛,敬人与敬佛是相互统一的关系,“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普贤菩萨行愿品》)还有佛教提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敬关系是“相视当如视佛”;(《大明度经》卷五)“善修和敬,互相尊重。”
其次,平等的思想。即众生皆平等,众生皆具有佛性,皆值得同情怜悯,平等无二,不应该有高低、亲疏之分。平等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思想,人们往往认为它是西方民主的产物,其实不然。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就认识到“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万物于因果关系上都是平等的,“如来及与法,与有情平等,尊重于佛教,尊有情亦然。立意乃如是,于自无所作,以彼大平等,平等于有情。大意于有情,慈心而供养,发心如佛福,如佛福可得。是故佛法行,佛有情平等。”从平等作为社会准则政治法则自然法则等各方面清楚地阐明了佛教平等的含义。此外,佛教还要求人们积极宣传和推行平等思想,“不分人胜劣,令彼重平等。”
社会工作范文2
《中国家暴现状》报告称“全国每年有10万家庭因家暴而解体,54.6%的受访者曾遭遇家暴,婚内性暴力和家庭冷暴力比例分别达13.9%和9.7%,分别位居施暴典型形式的第一位和第五位,这也是国内首次对婚内性暴力和家庭冷暴力进行调查。这些家暴事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危害个人和家庭的健康发展。
二、家庭社会工作在反家暴行动中的不可或缺性
家暴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对施暴对象而言,会遭受身体上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目睹家暴的人也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父亲与母亲之间的暴力属于亲密伙伴暴力,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忽视这种影响,可能会危害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对家庭而言,会导致婚姻破裂和家庭解体。对社会而言,会导致犯罪,间接影响社会秩序和稳定。
家庭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家庭社会工作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求助的家庭发展,并运用自身的及社会的资源,增强家庭日常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和解决家庭问题所提供的服务与治疗。
家庭社会工作遵循尊重、接纳、保密的原则。面对处于弱势的案主时,社会工作者时刻保持中立的态度,积极地倾听他们表达的内容,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对他们表达的内容予以保密。很多人认为家暴是家事家丑,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不愿让别人知道,久而久之陷入循环家暴的怪圈。因此,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时候,强调对信息的保密,不仅解除了案主的顾虑,同时也有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
家庭社会工作认为案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因此,家庭社会工作主张从案主的生态系统出发,提供完整的系统的服务。通过投入一转换一产出的过程分析暴力是如何维持、如何变化的等问题。家庭社会工作在介入的过程中,通过家庭树和生态系统图的分析,确定案主所运用的资源,加以整合。“较之其他部门,家庭和社区相对资源资源缺乏,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整合分散的、潜在的非正式社会资源为系统的正式的社区干预服务系统;变单一调节功能为多元化服务系统;强调专业培训使社区支持更规范、有效;变单一援助为居民的自助和互助,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交换服务相结合等”。
三、家庭社会工作介入家暴的途径分析
家庭个案社会工作介入受家暴的案主时,运用同理的方法,积极地倾听案主所表达的内容,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回应,包括语言和非语言的回应。同时运用沉默的技巧为案主提供一个可以宣泄的契机。通过家庭树和生态系统图,帮助案主分析目前所拥有和可以运用的资源。社会工作最核心的部分是用发展的视角看待案主,鼓励案主树立信心,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解决家庭问题,实现家庭和自身的良性发展。对有关的家庭成员进行个案辅导时,运用理性情绪疗法,让施暴者了解自己的非理性情绪,并及时纠正。通过角色互换和同理的方法,让受暴者与施暴者相互了解对方的感受,以便更好地理性地解决问题。同时,社工务必坚持自我检视可能对家暴个案判断造成防碍的盲点,通过专业进修来增强辨识和处理家暴个案的能力。
社会工作范文3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合。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社会对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我们在实践期间,与自闭症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参与了三部分的矫治课程,分别是生活自理课、动手实践课、音乐课。三部分课程各不相同,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因而我们也很用心。
首先,我们进行的是生活自理课。在矫治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志愿者每人负责带一名儿童,辅助他们学习戴围巾、戴手套、戴帽子。在常人很容易做到的戴围巾等任务,在我们的课程上却难以进行,自闭症孩子有的不愿意参加,有的不愿意学习,有的认知有障碍,难以理解所教的内容。尽管这样,我们作为志愿者,一点一滴手把手的给孩子们进行教学,让他们认识并学习生活自理,在这节课上,我们深刻感受到自闭症孩子真的很需要人去关爱,社会需要一个爱护自闭症孩子的大环境,我们也应该呼吁更多人加入到这个服务队伍中去。
接着,我们进行了动手实践课。这节课我们来到了矫治中心的活动场地,我们每个志愿者带一名自闭症孩子动手捏橡皮泥,做游戏,折纸等一些少儿的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了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我们志愿者在活动中也做到了志愿者的耐心服务。我们很难去想象,对于常人家的孩子,如此简单的游戏,对于自闭症孩子却如此困难,为何这样简单的快乐也要剥夺,我们真心希望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到自闭症孩子。
最后,音乐课作为结束活动登场。在音乐课上我们志愿者和自闭症孩子围成一圈坐在一起,我们教孩子打手鼓、唱儿歌、做简单的节奏动作。在这很欢快的气氛中,出现了些插曲,有的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大哭起来,有的孩子总是欺负旁边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坐立不安,来回走动,很是影响课程的进行,我们看着在这些可爱的孩子的影响下和他们一起玩儿、一起做动作、一起打节奏、一起拍手鼓。
虽然已经是大三,但对于实际社会工作还是茫茫然的,毕竟书本上的只是一个概念,具体操作并没有教你。难得的实习机会,我想把它做好。在这段时间学会了一些比较琐碎的事情,但确实体会到了工作的辛酸,觉得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不能适应激烈的工作要求,像那些实际操作性极强的工作,我们这些刚出来没什么工作经验,而且本身就没好好学学校的专业课的人来说,根本无法和那些老手相竞争,有时候感觉确实无从下手。
回顾这两周来,我们的实践情况,扪心自问,坦言总结。在诸多方面还存在有不足。因此,更要及时强化自己的工作思想,端正意识,提高实践的方法技能。
首先,在不足点方面,从自身原因总结。我们在一定程度的存在有欠缺的知识技能,打动服务对象。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架起一坐连接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桥梁。为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在这个方向的指导下,怎样用真诚的心,打动服务对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提高沟通能力,同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为下一阶段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其次,注意我们在服务过程的细节,谨记助人自助的理念。用自己真诚的微笑,清晰的语言,细致的关怀,体贴的服务去征服和打动服务对象的心。让所有接收到我们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有所改变。树立起我们的优质服务。
再次,要深化我们的实践工作素养。熟悉服务方法,把握服务技巧,做到烂熟于心。学会面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服务技巧。力争让每一位服务对象都有所提升。
社会工作范文4
Abstract:Our society in the unceasing progress, each kind of social question's appearance must carry on the society to solve. The case social work use in the community social work, the social question discovery and in community's scope internal processing, to achieves social the relative stabilization, maintains the community the positive development, has the quite ideal practical significance.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 社区 社会进步
key words:Case social work community social progress
作者简介:张亚君,(1984- )女,重庆人,助教 ;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1社区工作认识。
社区工作,即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就是社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综合利用社区的资源条件,完善社区的各项功能,处理社区出现的某些问题,推动社区的文化、经济等良好发展,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社区工作属于社会工作的一种。我们传统的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分别是: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其中,个案工作是以个人或者单个家庭为服务对象,运用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和技巧,通过了解单个对象的心理特征并对应其需要,帮助调整与外在社会环境的关系,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增强对象社会适应能力的工作目标。
2 社区工作者能力需求。
我们现在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对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结构也有一定的要求。社区工作者首先应该通晓社区工作的理论体系和实务模式。社区工作必然有着自身的比较独特的工作准则和过程,工作者必须要了解此工作的特点,掌握基础能力。其次,社会工作本身就是比较广泛的工作类型,现代社会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是融合了很多现代科学成果的。最后,还要深入透彻的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相应的特点,并且要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社区工作的进展,还有最后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关系的影响。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是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业要求之一。工作者面临的是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人,因此要理解好‘人’的重要性,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作,最终形成比较好的人际氛围。
3 个案社会工作的相关转移应用。
在个案社会工作中,要着重体现个案工作解决的重要性。现在的很多社会问题普遍的是由个人问题上升而来的,例如儿童的教育问题,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恶性犯罪等等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
3.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前进,社会进步带来的一些压力在成年人身上造成动力的同时也加速了精神的紧张。为生活的奔波使得他们很少抽出时间参与家庭工作,比较多的是把家庭工作留给父母或者社工。儿童教育对儿童的未来健康茁壮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合适的儿童教育在社区工作中是有必要进行的。
目前社区中,儿童问题主体比较多的是农民工子女。虽然国家的政策和相关法规在这方面有了指示,但是要在社区中落实,还是需要社区工作者付出大量的工作。儿童教育是社会工作的范畴,理应在社区中得到解决。社区的社会工作功能可以保障儿童教育问题的顺利解决。简单的说来,社会工作有稳定社会、发展社会、预防、配置资源、复原功能等五种功能。稳定社会和预防功能是社区工作最基本的功能。社区预防功能,也可以使儿童教育在没成为社会问题之前得到有效的控制。社会工作的这些功能都是通过社区工作方法来实现的。
儿童教育问题,社区工作可以直接针对儿童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介入,也可以通过对那些影响儿童教育的社会某些体系进行介入。介入儿童教育的社会体系可以改善儿童教育的条件,为儿童提供更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效的促使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达到为儿童教育服务的目标。
3.2 对青少年的关心和爱护,能让处在人生重要基石阶段的青少年更加优秀和健康。欧美国家很早就发展了教育和福利两种不同制度的学校社会工作,建立家庭、学校还有社区有机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让个案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相辅相成,同时发挥各自的独特的社会功能和重要意义。这个模式的发展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当前,我们国家的个案社会工作才起步不久,与学校相结合的例子也还在试验当中。这个工作是比较紧迫而且长期的任务,认识到位是展开工作的前提。
学校个案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运用个案社会的基本原理,作用于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提高学习生活的能力,使其克服在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而实现个人社会化的目标。随着我们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所引起的社会变化,在学校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越发突出。目前我国青少年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比较多的协调和解决主要在救急和救济上,预防工作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青少年问题更加的严峻,很大层面传统的方法不能解决了,这就体现了完善个案社会工作,建立学校社区工作的重要功能。
个案社会工作体现的是以人为本,个案社会工作只是一种方法或者事业。学校和社区的教育应当从根源出发,在思想上提升其道德水准和进取心。就目前来说,学校个案社会主体是学生,相应的也有家长、社区、学校。各方面要在主体出现问题的初期进行相关的行为,帮助改善问题。
3.3 在社区中运用个案社会工作还有家庭、医疗、老年等领域。通过社区中个案工作的进行,对社区服务进行质量上的提升,立足社区,服务居民。
4 小结。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操作方法之一,把个案社会工作的应用带入到社区,完成社区的多元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范文5
助理社会工作师报考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开始,社会工作师考试是一项新的职业资格考试,《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大纲》已获人事部审定通过,这意味着社会工作者首次被纳入国家专业技术人员范畴。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能力。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公平,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
(来源:文章屋网 )
社会工作范文6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将需求分为五种,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按照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实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研究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说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
三、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四、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
五、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1901~1972),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和理论生物学创始人,50年代提出抗体系统论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系统论,并倡导系统、整体和计算机数学建模方法和把生物看作开放系统研究的概念,奠基了生态系统、器官系统等层次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六、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发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教育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它也告诉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依据。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断地发展。他提出了8个阶段,认为每一个人都经历这8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对人格发展都至关重要。
(1)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2)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
(3)主动性对内疚
(4)勤奋对自卑
(5)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
(6)亲密对孤独
(7)繁衍对停滞
(8)自我整合对失望
七: 九型人格理论
九型人格(Enneagram),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它是一个近年来倍受美国斯坦福等国际着名大学MBA学员推崇并成为现今最热门的课程之一,近十几年来已风行欧美学术界及工商界。全球500强企业的管理阶层均有研习九型性格,并以此培训员工,建立团队,提高执行力。
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戴维?丹尼尔斯(David Daniels)则发现这九种不同的气质刚好和九型人格相配。
九型人格不仅仅是一种精妙的性格分析工具,更主要的是为个人修养与自我提升、历练提供深入的洞察力,与当今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性格揭示了人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 它可以让人真正地知己知彼,可以帮助人明白自己的个性,从而完全接纳自己的短处、活出自己的长处;可以让人明白其它不同人的个性类型,从而懂得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沟通及融洽相处,与别人建立更真挚、和谐的合作伙伴关系。
八、社会损害理论和社会重建理论
社会损害理论着重讨论的是,有时老年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例如,因患老年病而健康受损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就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处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凡事处处为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对老人产生一种消极暗示,让老人觉得自己的确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这一理论对老年社会工作者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至少告诉我们,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因此,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社会重建理论就是意在改变老年人生存的客观环境以帮助老年人重建自信心。社会重建理论的基本模式是:第一阶段:让老人了解到社会上现存的对老年人之偏见及错误观念。第二阶段:改善老年人的客观环境,通过提倡政府资助的服务来解决老年人的住房、医疗、贫困等问题。第三阶段:鼓励老人的自我计划、自我决定,增强老人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社会支持网络
一)发展
社会支持源自鲍尔拜的依附理论,20世纪60年代社会支持网络开始用于精神病学的临床治疗。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支持计划推进了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
(二)基本假设
人,无法自绝于社会而存在!
人类生存需要与他人共同合作,以及仰赖他人协助。
人类生命发展历程都会遭遇一些可预期和不可预期的生活事件。
遭遇生活事件时,需要资源以因应问题。资源分为内在与外在两种。
社会支持网络为外在资源之一种,可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
(三)定义
A.一组由个人接触所构成的关系网,透过这些关系网个人得以维持其认同,并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服务、讯息、新的社会接触等。
B.由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支持构建起来的支持体系就是社会支持网络
(四)分类
社会支持网络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按内涵分,可以分为工具性支持和表达性支持;按主/客观来分,可以分为实际支持和主观感受。另外一种分法是我个人觉得比较容易理解的,分为有形的支持和无形的支持,其中有形的支持保括物质或金钱的支持和援助,而无形的支持多半属于心理、精神上的,如鼓励、安慰、嘘寒问暖、爱及情绪上的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