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抗肿瘤药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抗肿瘤药物范文1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00-02
肿瘤仍是当今世界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最常见、最严重的疾病。因此,全世界一直在攻克对肿瘤的研究和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这一课题。近年,随着分子肿瘤学和分子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在临床治疗有较大的进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有关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简述如下:
1细胞凋亡诱导剂Elesclomol
细胞凋亡诱导剂Elesclomol可通过一系列效应选择性引发癌细胞凋亡,这些效应起始于大量活性氧簇的增加,继而应激蛋白升高,线粒体脂质发生氧化,随后细胞色素C和半胱氨酸蛋白酶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通路被激活导致细胞死亡。大量临床研究表明Elesclomol有很强的抗癌活性,不仅单独使用具有抗肿瘤活性,且能提高很多抗肿瘤药物的疗效。目前Elesclomol用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的治疗已进入Ⅲ期临床研究阶段[1]。
2血管阻滞剂AA404[2]
血管阻滞剂AA404为具有较高活性的黄铜醋酸类似物,研究发现其可诱导肿瘤组织内细胞因子的生成,这些细胞因子可产生多种间接效应如提高免疫应答。研究人员通过对荷瘤小鼠肿瘤坏死的组织学筛选来测定包括AA404在内的氧杂蒽酮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发现,血管阻滞剂AA404活性最强,且致肿瘤缩小的程度高达80%。
3砷剂
从砒霜中提取的砷剂称为三氧化二砷,砷剂对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令世界瞩目。砷剂可以作用于凋亡相关基因,诱导细胞凋亡;通过抑制组织因子的转录,降解蛋白的活性,诱导粒细胞活性,以及抑制细胞增殖,抗血管再生和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发挥作用。目前研究显示,砷剂具有很广的抗肿瘤谱。自2002年开始,美欧广泛开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多种肿瘤的临床观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
4反义寡核苷酸Oblimersen钠盐[4]
反义疗法和反义药物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新型抗癌疗法,靶向bcl-2基因的反义核苷酸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各种不同的人类癌症。由Genta公司开发的Oblimersen钠盐是一种靶向人bcl-2mRNA反义寡核苷酸,可作用于人bcl-2mRNA的前6个密码子,从而阻断靶蛋白bcl-2的产生,促进癌细胞凋亡。1/Ⅱ期临床试验中,静脉滴注或皮下注射本品,显现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且耐受性良好。
5Na+-H+交换器及其抑制剂
Na+-H+交换器(NHE)[5]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上的离子交换蛋白,可介导胞外钠离子和胞内氢离子的交换,与肿瘤生长、代谢、血管新生以及多药耐药等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抗癌药物新靶点。NHE的激活在肿瘤的发生、生长、血管生成、侵袭转移及产生多耐药等多个环节有重要意义,故NHE抑制剂可用于抑制肿瘤生长、预防肿瘤侵袭转移,且与化疗药物联用可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目前NHE抑制剂代表药物主要有阿米洛利、BMS-284640、SL-591227等。
6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voreloxin(sns-595)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voreloxin(sns-595)是日本住友制药开发的一种抗肿瘤新药,能在肿瘤细胞周期的s期造成复制依赖性DNA损伤,使肿瘤细胞不可逆停滞在G2期,最终发生凋亡。住友制药现已授权Sunesis制药开展本品治疗多种实体瘤和恶性血液病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本品与其他细胞毒药物联用治疗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临床试验[6]。
7抗上皮细胞粘附因子单抗Catumaxomab
Catumaxomab[7]是由单抗HO-3衍生的一种三功能抗体,能同时激活T细胞和辅助免疫细胞,从而破坏拥有表面抗原----上皮细胞粘附分子的靶肿瘤细胞。该药在欧洲已获准用于治疗由上皮细胞黏附分子阳性上皮源性转移瘤所引起的恶性腹水,目前其正处于治疗卵巢癌和胃癌的Ⅱ期临床试验中。
近年抗肿瘤药物研究不断深入,在临床实验和治疗取得的效果也日见喜人。寻找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仍是医务工作者的主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炎磊,邢爱敏.新型肿瘤治疗药物-细胞凋亡诱导剂Elesclomol[J].药学进展,2009,33(5):229.
[2] 姚文瑾.具有抗肿瘤作用的血管阻滞剂AA404[J].药学进展,2009,33(11):523.
[3] 张娜,蒋慧.砷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治疗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5,26(9):555.
[4] 赵炎磊.反义寡核苷酸抗癌药Oblimersen钠盐[J].药学进展,2009,33(10):475.
[5] 王卓,徐云根,郭青龙,等.抗肿瘤药治疗新靶点――Na+-H+交换器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0,34(2):49.
抗肿瘤药物范文2
关键词:替尼;抗肿瘤药物;专利分析
Patent Analysis of Anti Tumor Drugs of the Tinib
WANG Yan-Zhuo1,LI Zheng-Hong2,WEI Peng-Fei1,YU Shuang-Cheng1
(1.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Jilin,China;2.Library,The First Bethune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1,Jilin,China)
Abstract:Retrieval of the patent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nti tumor drug in china,from the patent application, the applicant, technical top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search,and analysis of patent layout,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related enterpris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 tumor drugs for the late development, patent protection strategy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 words:Tinib;Anti tumor drugs ;Patent analysis
替尼类药物通常指的是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替尼类药物作为新的靶向抗肿瘤药物,其具备疗效显著、靶向性高、不良反应小等多个优点,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2001年伊马替尼的上市拉开了替尼类在抗肿瘤化学药舞台的序幕,目前全球已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超过20个,其中绝大部分用于抗肿瘤。2011 年,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EGFR 靶向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的 上市,标志着打破了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1]。专利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广阔的市场前景使得对其专利的保护竞争日趋激烈,我国药企要重视专利的应用[2]。本文对在华申请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进行分析,了解其相关专利申请现状及专利布局,以期为我国制药企业制定专利策略、争夺本土市场提供一定参考。
1 数据来源
使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6年8月8日,选择摘要和IPC分类号两个字段进行检索,检索到替尼类药物的发明申请专利共1070项,经人工去噪后得到845项与抗肿瘤药物相关的替尼类药物的专利。
2 专利分析
对检索到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数据从申请趋势、申请人、法律状态、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1申请趋势分析 可以将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申请趋势分为以下3个主要发展阶段,见图1。
第一阶段是1993~2004年,处于萌芽期。该阶段专利申请量较少,且大多数是国外公司申请的,并且完成了核心专利的布局。如瑞士诺华公司于1993 年在我国申请保护包括伊马替尼的通式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1996年美国辉瑞公司在我国申请保护厄洛替尼的通式化合物,1996年英国阿斯利康公司在我国要求保护吉非替尼的化合物[3]。此阶段由于原研公司已完成重要专利布局,且尚未有临床批准,仿制药企尚未跟进,所以国内公司在此阶段申请量较少。
第二阶段是2005~2010年,处于调整发展期。随着替尼类抗肿瘤药物逐渐显现出的的效果、效益,全球新药研发和国内仿制药开发纷纷瞄准了这一领域,这一阶段专利申请量有所提升。
第三阶段是从2011年至今,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原研公司的核心专利相继到期,国内许多公司纷纷进行仿制药的生产。加之2011 年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EGFR 靶向抗肿瘤药盐酸埃克替尼上市,上市后两年的销售额分别为 3.1 亿和 4.8 亿元,这一丰厚的回报点燃了一众企业的热情,所以这一阶段专利申请量大幅提升[4]。
2.2法律状态分析 公开发明和实质审查占了50%的比例,可见一半的专利是近几年申请的,说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依然是研发的热点,见图2。
2.3申请人分析
2.3.1申请人类型分析 由图3可以看出专利申请人类型主要以公司为主,占了67.22%。说明国内的研发主要是由产业推动,产业化程度较高[5]。其次是以合作的形式申请,合作的形式很多,主要以公司与个人、公司与公司为主,如许学农与苏州明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孔庆忠与山东蓝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我国以个人形式申请的专利容易中途放弃,个人的能力与公司相比有限,但如果个人选择与公司合作,便能发挥各自优势,达到1+1>2的效果。
2.3.2申请人分析 申请人排名中,国内申请人居多,前十名中占了九位,说明我国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较为关注,具体情况,见表1。
国内申请人中,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请量排在第一,均为近几年申请。2013年7月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获准替尼类产品上市的国内本土企业,主要涉及伊马替尼仿制药领域,说明其在伊马替尼仿制药领域科研实力强、投入较多[6]。
国外申请人中,诺华公司作为唯一进入申请人排名前十的非本土企业,主要以伊马替尼为主,但大多数专利不是近年来申请的。作为伊马替尼的原研公司,其在我国的专利布局十分严密,虽然2013年在我国申请的核心专利到期,但仍有许多专利处于保护状态。
2.4专利申请区域分析 经济发达地区专利申请量靠前。如图4可以看出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这五个地区的申请量占了全国的62%,其中江苏排名第一,占国内申请总量的24%,山东排名第二,占国内申请总量的16%,专利集中度较高。
2.5专利技术主题分析 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技术主题进行标引,分为化合物、晶体、盐、中间体、制备方法、组合物、制剂、用途、联合用药九个技术主题。由图5可以看出,制备方法和晶体排在前两位,申请人之所以将这两个主题作为申请重点是因为在临床已证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具有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将其制成生物利用度更高、释放效果更好、更易服用的晶体是增加潜在市场的有效手段,且制备方法和晶体利于专利的继续布局[7]。
3 专利布局分析
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申请量排名中,前三名分别是伊马替尼、厄洛替尼、吉非替尼。下面以伊马替尼为例,分别对诺华公司和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专利布局进行分析。
3.1诺华公司在华专利布局分析 诺华公司在我国对伊马替尼专利的申请量最多,并且在我国伊马替尼申请的排名中居于首位,诺华公司作为伊马替尼的原研公司,所以对诺华公司关于伊马替尼的在华申请布局进行分析。
首先在技术布局上,诺华公司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化合物、晶体、制剂、组合物等多个技术主题,全面保护了伊马替尼及其相关衍生的技术专利,如图6所示。诺华公司于1993年首次在中国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专利,专利的申请号为CN93103566.X,要求保护伊马替尼的通式化合物。随后诺华公司在此基础上继续开发,在申请号CN98807303.X中要求保护伊马替尼甲磺酸加成盐的新晶形专利,随着对伊马替尼研究的深入,相继对伊马替尼的组合物、制剂、用途等方面申请了专利,可以看出诺华公司率先对伊马替尼的核心专利进行保护,随后对组合物、制剂、用途等专利进行保护,可见诺华公司对伊马替尼在我国进行完善而周密的专利布 局[8]。在时间布局上,诺华公司关于伊马替尼在华专利的申请从1993年持续到2013年,如图6所示。这种连续性的保护策略使其在较长时期内垄断了伊马替尼的相关市场。诺华公司这种围点式的专利布局方法,围绕着核心专利,申请专利,这种有主次、分轻重的专利布局战略值得我国相关药物研发的企业学习[9]。
3.2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华专利布局分析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申请量排在第一,其中伊马替尼的专利申请量占有较大比例,所以对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对伊马替尼在华申请专利的布局进行分析。
在技术布局上,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申请伊马替尼的中间体、晶体、制剂等 专利为主,其中关于伊马替尼晶体的专利占了很大一部分,如图7所示。由于诺华公司率先在我国申请了伊马替尼的核心专利,并构建了层层的技术壁垒,使得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一直集中在专利上。如在CN201010176726.2和CN201410026320.4中申请关于伊马替尼晶体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在申请号CN201410587903.4和CN201010176651.8 中申请关于伊马替尼中间体制备方法的专利。随着2013年,诺华公司在我国的伊马替尼原始化合物专利保护到期,使我国出现了关于伊马替尼仿制药的专利申请,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申请号CN201310320475.4和申请号CN201510254423.0中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精制方法,这种方法收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低,适合工业化生产。在时间布局上,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原研药厂专利信息的挖掘分析,于2010年开始申请关于伊马替尼的专利,虽然起步晚,但其发展迅速。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种战线式布局,有重点、有延伸,通过专利和后续专利的布局为仿制药的生产做好了充足的准备[10]。
在华专利申请的时间轴
4 结论与启示
4.1我国关于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的申请量呈上升趋势。由于抗肿瘤药物需求的刺激,相关药物研发日益活跃,专利申请量近年来迅速增加,可以看出未来市场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4.2我国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在申请人排名中,我国申请人占了绝大部分且排名靠前。但我国申请人的申请范围大都局限在我国,面临"走出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3绝大部分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原研公司都是国外公司,其不仅掌握着药物的核心专利,而且有着严密的专利布局。我国制药企业应以现有产品的技术和专利保护上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口,并借鉴和学习国外公司分层次、有阶段的专利布局战略,在获得好的产品之后,应尽快对核心专利进行布局,并从核心专利到专利层层保护,确保专利布局覆盖全面,同时还要进行延续保护。
4.4随着许多原研公司的核心专利到期,我国企业纷纷抓住这一机会,进行仿制药的生产。专利主要集中在晶体和制备方法的申请上,既可以规避专利侵权,也可以进一步优化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为仿制药的生产做好铺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原研公司的核心专利到期,但其仍有许多专利处于保护中,我国制药企业需要提高创新和研发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纪媛媛.运用专利策略争夺本土市场以EGFR 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专利现状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6):59-62.
[2]齐悦如,欧阳雪宇,陈红霞,等.舒尼替尼药物中国专利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69-164.
[3]青山."替尼类"抗肿瘤新药迎来井喷[J].中国制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14(4):1-4.
[4]李满宇,王青华.慢性白血病的克星.替尼类靶向药物之专利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1(8):116-119.
[5]西祥.新化学实体药物专利布局策略--以阿斯利康公司药物吉非替尼在华系列专利为例[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2(1):53-55.
[6]王斯婷,艾欣."陆勇案"的背后--伊马替尼在中国的专利状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6(5):110-115.
[7]解佳烨,刘姝晶.靶向抗肿瘤药--厄洛替尼专利申请概况分析[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4(8):48-54.
[8]郭杨,刘超,胡元佳,等.外国制药企业在我国专利布局分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43(12):124-127
[9]朱萍.2002-2011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专利情报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10):828-832.
抗肿瘤药物范文3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2.2±6.7)岁;原发病包括:肺癌44例,肝癌30例,宫颈癌17例,乳腺癌16例,结直肠癌8例,膀胱癌5例;随机抽取2102年就诊的肿瘤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64例,女56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53.0±6.6)岁;原发病包括:肺癌41例,肝癌32例,乳腺癌19例,宫颈癌16例,结直肠癌8例,膀胱癌4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病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措施
①提高药剂科临床药师的自身素质,进行定期学习与培训,让药剂科医务人员了解抗肿瘤药物最新的指南与使用原则,了解最新抗肿瘤药物使用信息。②严格审核临床科室医师开出的处方和医嘱单,对于部分不合理、不安全、违背规章制度的处方经科内讨论决定后予以驳回,并对临床科室医师进行定期的抗肿瘤药物知识学习培训,制定合理的用药手册,对每种药物,特别是新型抗肿瘤药物的适应证、临床应用,具体用法、不良反应等进行详细介绍,发送到每位临床医师手中,指导其临床用药;③追踪统计抗肿瘤药物应用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通过数据分析,与临床科室沟通探讨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为临床治疗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抗肿瘤药物用药种类、药物花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记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应用抗肿瘤药物(2.0±0.5)类,药物费用(27671.1±3159.0)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5.6±3.8)%,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抗肿瘤药物应用量的不断增高,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日渐突出,诸如抗肿瘤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联合应用导致重叠应用等问题有待解决。当然,除了临床医师的主观因素外,新型药物的药效、药理作用、毒性作用等不甚明确,部分植物性抗肿瘤药物有效成分尚不明确,患者个人体质不尽相同等这些客观因素也是导致临床上抗肿瘤药物应用不合理,不良反应多的重要原因。综合以上因素,医院药剂作为药物的管理、配发的重要部门,是临床科室的重要辅助科室,对于规范抗菌药物安全管理的任务责无旁贷。从本次统计结果分析,本院药剂科干预规范抗肿瘤药物应用成效显著,在保证抗肿瘤效果的同时规范了药物应用,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两组观察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结语
抗肿瘤药物范文4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
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趋势,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细胞有巨大杀伤力,但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给机体带来一些明显的副作 用[1],因此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本文通过对我院51例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应用抗肿瘤药物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的方式,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9月间发现的51例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3~84岁,平均年龄(58.4±3.7)岁。所患疾病:乳腺癌18例,肺癌13例,胃癌9例,宫颈癌5例,食管癌3例,其他3例。
1.2方法 将搜集到的患者用药信息包括: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药物名称、给药途径以及累及系统/器官的分布录入EXCELL表格,然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本次调查的51例抗肿瘤药物所致的引起不良反应中,药物共涉及6个种类,其中辅助治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大,占33.3%,其次为抗代谢类药物、抗肿瘤类抗生素、植物类中成药、烷化剂以及抗肿瘤类激素,见表1。
2.2给药途径 静脉滴注抗肿瘤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所占比例最高,占80.4%,而皮下肌肉注射所占的比例最低,占3.9%,见表2。
2.3累及系统分布 不良反应累及神经系统所占的比例最高,占39.2%,其次是造血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见表3。
3讨论
抗肿瘤药物具有提高肿瘤患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目前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用药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较为常见,不仅影响到了临床治疗效果,还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对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中,辅助治疗药物及抗代谢药物所占的比例较高,这与李纳新[2]的报道一致,这可能是由于这2类药物在临床使用的比例较高有关。从给药途径可以看出,静脉给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占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注射剂型的品种多于口服剂型,因而临床上肿瘤化疗较多采取静脉给药方式[3]。而在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的分布中可以看出,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这与王强[4]报道一致。
在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医院应加强对临床医师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医师的合理用药意识,深入了解抗肿瘤药物的特性,如药动学特点、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是否具有特异性毒性等[5],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同时,应加强对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在给药30 min,应及时处置,以避免严重ADR发生[6]。
参考文献:
[1]邢敏鹏,刘宽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126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2):4317-4318.
[2]李纳新,徐华,付志.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147-148.
[3]钱锦,张树,吴俊华,等.422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3(7):915-920.
[4]王强.抗肿瘤药物导致不良反应调查与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2):53-54.
抗肿瘤药物范文5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措施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29
本次研究中,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用药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类, 在对症处理的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80例, 均符合临床肿瘤诊断标准, 其中男56例, 女24例, 年龄43~75岁, 平均年龄(62.1±10.2)岁, 根据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 在做好对症处理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提高药物抗肿瘤的效应。
1. 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 根据其临床资料和服药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了解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针对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避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从而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提高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疗效[1]。
1. 3 评价标准 依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因果关联性分析, 最终将抗肿瘤药物关联性评价分为:肯定:确定患者不良反应症状;很可能:患者极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可能:患者疑似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2 结果
2. 1 所有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 出现消化道反应患者56例(70.0%)、过敏反应者11例(13.75%)、血液系统反应者5例(6.25%)、肝脏毒性者8例(10.0%)。
2. 2 所有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因果关联性评价分析 肯定者8例(10.0%)、很可能者64例(80.0%), 可能者21例(26.2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 临床医学上尚未有明确的治疗方法, 一般主要对患者采取化疗的措施进行治疗, 然而在用药期间, 抗肿瘤药物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具有一定的损害, 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影响其化疗效果。本文针对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类, 具体分为以下几种:①消化系统:患者表现出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一般对其采取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缓解患者恶心和呕吐症状, 针对腹泻反应一般建议患者多吃高蛋白食物, 吃止泻药(洛哌丁胺2片), 在严重时要补充一定的液体[2];②过敏反应:一般在临床上表现出:红斑、荨麻疹、低血压等症状, 是由于患者服用多西他赛等对细胞具有一定毒性的抗肿瘤药物, 处理措施为: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采取对症处理:一般采取沙丁胺醇和肾上腺素治疗, 另外过敏反应体质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前, 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药物, 防止过敏症状出现;③血液系统反应: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白细胞和血小板急剧减少, 严重时出现贫血等, 是由于患者服用了紫杉类和长春碱类抗肿瘤药物, 针对这种不良反应处理方法:及时行成分输血, 补充患者白细胞数量, 并结合小剂量皮质激素治疗, 避免出现出血症状, 另外对贫血患者采用红细胞生成素补充血液[3];④肝毒性反应: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肝细胞功能障碍及慢性纤维化等, 是由于患者年龄因素导致肝流量降低, 减缓了药物代谢作用, 从而出现不良反应, 对其处理措施为:①全面评估患者的肝功能, 在化疗前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 预防肝毒性反应;②对已经出现的肝功能反应者予以还原性谷胱甘肽等其他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药物, 并采取皮质激素以及甘草酸类制剂进行辅助治疗, 有效控制并减轻抗肿瘤药物对患者肝脏造成的损害。
综上所述, 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时, 要根据具体症状采取对症处理;另外, 针对一些可预防性措施, 要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前进行, 避免用药对患者造成机体损害, 从而达到提高抗肿瘤效应,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郑瑜, 郑滢, 林静容, 等.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中国医药导报, 2010, 7(34):110-111.
[2] 年华, 马明华, 徐泯, 等.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72例分析.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0(9):704-707.
抗肿瘤药物范文6
1 预防
1.1护士培训
1.专科知识培训。(1)掌握化疗药物相关知识:①化疗药物刺激性的分类:区分强刺激性与一般刺激性药物;②化疗药物外渗的危险因素;③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2)掌握化疗给药的注意事项:①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各个化疗药物的特性,规定输注强刺激性化疗药物由高年资护士操作,输注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回血、疼痛等情况;②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后再输注化疗药,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③联合用药时,先输入非发泡性、再输刺激性发泡性药物,如均为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应先输入低浓度,2种化疗药之间用等渗溶液快速冲洗;④在外周血管输注发泡性、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通路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通路快速输入等渗溶液;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
2.专业技能培训。(1)合理选择血管。①长期化疗的患者,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注意保护大静脉,常规采血和非化疗药物输注选用小血管;非化疗药物一般由小静脉到大静脉,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交替使用;②对于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远离关节上下2~3cm处的血管交替给药;③呕吐频繁的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能防止针头滑出血管;④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前,必须对使用的血管进行正确判断,而且输入发泡剂时,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观察至药物完全输入患者体内;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的患者应避免在患侧上肢进行化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应避免在上肢进行化疗。虽然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较慢,易于发生栓塞,一般不宜采用下肢静脉,但在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患者化疗必须选择下肢。(2)熟练穿刺技术。①穿刺前热敷血管,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②对脆性血管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方法;③穿刺成功后正确固定针头,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min,避免药液沿针眼外渗;④外周血管穿刺困难者,可行中心静脉置管(CVC)或外周深静脉(PICC)置管。
1.2患者宣教
1.签署化疗同意书时,从化疗方案、化疗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漏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全面教育,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而且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
2.讲解强刺激性药物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优点,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刺激性。
4.叮嘱患者人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
5.指导患者自我观察。
1.3管理制度
1.健康教育制度化,规定化疗前宣教工作由专业组长担任。
2.化疗操作规范化,规定化疗操作由经过培训的高年资护士实施。
3.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
4.严格交接班。
2 化疗药外漏的处理原则
1.立即停止药物推注或输注,保留注射针头。
2.回抽残留的药物,回抽的血及液体量以3~5ml为宜。
3.在渗漏部位皮下环形注射相应的解毒剂,然后拔掉针头。
4.抬高患肢24-48h,避免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回流,减少局部组织肿胀。
5.根据所用的化疗药物进行热敷或冷敷,或50%MgSO4湿敷。
6.疼痛剧烈者可用2%利多卡因100mg或2%普鲁卡因2ml+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
7.功能锻练。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合理的屈肘、握拳、外展、内旋运动,避免出现关节强直、肌肉萎缩严重后果。
8.密切观察。外渗损伤溃疡一般3-10d发生,观察时间不得少于10d。
3 常用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处理
1.蒽环类抗生素。(1)局部间断冰敷24h,冰敷温度4~6℃,每隔15min冰敷15min,最长可达72h,降低药物的活性,减少皮下组织对药物的吸收,减轻局部肿胀而引起的疼痛,间断冰敷的成功率为89.1%,对于蒽环类化疗药外渗后24h禁用热敷。(2)局部注射地塞米松5mg+2%利多卡因100mg,1次/d,连续3d,减轻局部疼痛和炎症反应。(3)局部注射8.4%碳酸氢钠5ml +地塞米松5mg,减少药物与DNA结合,减少炎症反应[1]。
2.植物碱类。(1)局部间断热敷24h,热敷温度50~60℃,每隔15min热敷15min,加速抗癌药物的吸收。(2)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300u+生理盐水2ml,透明质酸酶能够破坏组织中的透明质酸,从而使溃疡发生率减少了50%。(3)植物碱类也与蒽环类一样,可用8.4%碳酸氢钠5ml+地塞米松5mg局部注射,起化学中和作用。
3.氮芥、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1)首选硫代硫酸钠。一般用法为:10%的硫代硫酸钠4ml与6ml的生理盐水混合局部注射,同时局部间断冰敷24h。(2)局部注射维生素clml+葡萄糖溶液5ml,阻止药物与局部组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局部注射维生素B6 1ml+葡萄糖溶液5ml,其机制可能是在组织中维生素B6转化为吡哆醛及磷酸吡哆醛,减少对皮肤的损害。(4)局部注射99%的二甲亚砜(DMSO)1.5ml,每6h1次,共用14d,可抑制炎症反应和预防组织坏死,有效率可达100%。
4.免疫治疗-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以治疗不同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的溃疡,机理是巨噬细胞吞噬了渗出的有害物,使受损组织得以很快恢复。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