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空间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维空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范文1

关键词:卡通雕塑 空间 空间造型能力 虚拟三维空间

雕塑已经成为动画、游戏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雕塑应用在动漫教育领域中被称为卡通雕塑,可见,雕塑与动漫产业及教学的亲密关系,无疑卡通雕塑已经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卡通雕塑与传统雕塑在应用领域上有所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讲,卡通雕塑与传统雕塑都要求制作者具备三维空间造型能力。数字时代催生了新动画艺术创作的形式――三维数字动画设计,它运用计算机在虚拟的空间中讲述故事,塑造角色,三维动画模型的制作重在掌握虚拟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这是对以雕塑为训练途径来培养真实三维空间造型能力所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卡通雕塑和空间的概念理解

卡通雕塑,是指以立体动漫游戏等视觉艺术为载体的造型艺术。运用雕、刻、塑3种创制方法完成作品的创作。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动漫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辞海中的“空间”,是将空间与时间放在一起进行解释的,认为“是一种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同物质一样,它们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是永恒的。人类最初是先获得一种空间经验,随着这种经验的不断积累,形成多种空间经验,然后又在多种空间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多种空间概念”。通过塑造物象本身来确定它所占有的特定空间,可以将空间分为“正空间”与“负空间”。“正空间”可以理解为物象本身所占有的空间;“负空间”可以理解为物象之外的空间。有了这样的理解,非常有利于我们在塑造形体时把握造型的准确性。可以这样说,形体因为有了空间才变得有意义,空间因为有了形体才变得生动。

二、以卡通雕塑为基础,练就空间造型的能力

卡通雕塑是一种造型活动,是创造纯粹的立体或空间形态。雕塑家对物象的艺术表现,不管是平滑还是粗糙,都是由结构支撑起来,所以,空间造型是对形体结构最基本的造型语言熟练地综合应用。点、线、面、体是最基本的空间造型语言,在此基础上通过艺术家对美的理解及艺术家自己的修养,可以创作出千变万化的作品,所以,空间造型能力是对造型语言,即点、线、面、体的游刃有余运用的能力。同时,空间造型能力还应建立在对人体、物象结构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这是对卡通雕塑设计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具备空间造型的能力,就是能够在空间中表现体积、结构,完成对形体结构的准确表现,表达艺术观念,做到驾轻就熟地表现对象。通过正确的锻炼,采用立体的观察方法,多角度观察物体,透过看得见的表面空间,理解看不到的空间结构的穿插原理,抓住物体的造型结构本质,进而形成空间造型的意识,在具备了正确观察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通过雕塑来表现物象。就艺术创作者所创作的艺术造型空间,即艺术形象的现实空间而言,艺术创作者,一方面会精心考虑与推敲该造型的空间占有性,也就是一件卡通雕塑作品在有限的空间内其形态如何,动势、比例以及形体局部与整体、局部与局部的比例和结构关系等;另一方面,艺术创作者就这件卡通雕塑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理念、创作思维及创作技巧的应用与体现,都凝聚在艺术造型之中,即艺术造型的现实空间之内。

对于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不能是被动的、机械地接受,而应在掌握二维造型的基础上,积极地去探求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动态、不同情感状态中了解肌肉结构的变化,然后在作品中加以表现,如庖丁解牛一般,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在此基础上,还要锻炼默写,凭记忆和对空间中结构的理解进行创作,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在实际的艺术创作中运用夸张、变形、组合、嫁接等方式完成对新的作品的创作。

卡通雕塑艺术创作的目的,一是为了实现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倾诉和抒发创作者的情感――对生活的体验,对文化的内容、形式及内涵的深刻认识;二是为了与艺术欣赏者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三是揭示人类文化生活中的闪光点,体现某种生活哲理,表现人类文化生活中值得褒贬的事物等。创作者常常将创作意图和目的赋予自己创作的卡通雕塑作品中。

三、由真实三维空间向虚拟三维空间过渡

具备现实空间的造型的能力后,还应该完成由现实空间到虚拟的空间的造型转化。事实上,在实际空间卡通雕塑制作或欣赏卡通雕塑作品的过程中,现实的作品在观者的脑海里已经有了立体的造型,就是观念性的形象,即想象的造型,当然,不同观者的身份、职业、审美意识,乃至不同的文化水平所形成的在想象空间中的造型又有所不同,这种在头脑中的鲜活空间,实际上就是虚拟的空间,每个人都有想象的虚拟空间。比如,当看到秦始皇兵马俑的时候,当置身于形态各异而又逼真的陶俑中的时候,我们脑海中往往会形成对角色空间的时代想象,这应该就是作品带给人的虚拟空间的想象,形成了形象的记忆。这种记忆在想象的无限空间中占据了一小部分,在一定的创作思想的指导下,综合想象空间的形象,就可以进行艺术的再创作。

四、“大美术”时代背景下的空间造型元素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造型艺术相结合成为当下一个现实的话题,各个门类的艺术不再是“独行侠”,而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这是一个“大美术”“大设计”的时代,声、光、电、影像等元素的加入丰富了造型艺术的功能。上海世博会是一个鲜明的案例,多媒体介入使雕塑的创作有了新的语言,同样也给创作者带来新的创意思维,使设计师对空间造型素材来源有了新的认识。灯光的冷暖、虚实组合可以划分空间,可以营造氛围,同样运动和声音在雕塑作品中也得到了诠释。

总之,卡通雕塑作为空间造型的艺术形式,可以很好地锻炼设计者对空间结构的理解、在空间中造型,锻炼空间造型所必备的形体结构穿插组合,培养正确的空间造型思维方法,可以为在虚拟三维空间中的造型能力的发挥奠定基础。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基于卡通雕塑的三维空间造型能力的培养》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C0042。)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2]王海生.从现实空间到想象空间――试论雕塑艺术形象的审美张力[J].美术大观, 2009(9).

三维空间范文2

一、以比例关系创造三维空间层次

不可否认,在平面上实现三维设计需要从西方的绘画方式吸取经验,而西方绘画在营造立体感时,更多的是采用严格的比例关系,这也是古典主义所追求的艺术形式。而平面设计在应用时,可以对其关系进行参考,或是以其为蓝本在现实生活中挖掘。优秀的设计者不难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例如同样物质在不同位置下的远近差异,通过差异的应用,空间感便油然而成。其实一般的平面设计也能够带给人空间感,例如物体行进过程中比例和形态的变化等。由此可以发现,比例关系的设定或是创造,应该是实现三维空间最为简单的方式之一,也是入门级设计师善用的手段。通过比例的设定,可以给人一种明确的即视感,再结合不同风格和色彩的应用,也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情绪,而在情绪上的控制,却是广告传播的重要手段。但是,往往最简单的方式,大多难以实现良好的效果,在比例上的应用,最简单的是比例关系的获取,因为它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而最难的便是比例的控制,由于人类对于空间远近事物的比例早已形成了印象,难以通过数据改变,即使设计师找到了最完美的比例,但是设计效果与受众的印象不符,也不会使受众获得三维空间的感觉。可以说,这样的设计是失败的。所以,在比例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要相信科学,更重要的是相信人们的普遍认知。比例应用的方法是非常丰富的,首先可以采用远近对比,将相同物体以大小的形式由近到远排列,这样便会形成空间层次。而对于其他物体设计,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例如将广告主体作为近景,而次要内容作为远景,这样也能够形成空间感,但值得注意的是,当进行文字内容的三维设计时,要注意阴影的投放,否则会给人“不自然”的感觉。最后是视觉引导方式的三维设计,使受众在阅读内容时产生空间感,在进行该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受众的阅读习惯,再将所要展现的内容采取分类布局的形式分割,经由比例的调节,使其画面整体呈现出空间感,同时,这样的方式还能够让内容展示产生节奏性,帮助受众阅读产生趣味,优化信息的传播功能。

二、以位置关系来营造三维空间层次

首先这里要引用叠压感的物理实验结果,在这一实验中,要准备大量透明板,并在板上用黑色的笔,刻画不同形状以及独立的点线面,然后将不同的透明板组合叠压,这时能够发现,无论图形如何,甚至完全相同,前后两者都会存在着一些距离感。事实上,这一实验在纸上直接用叠压的方式画出也可以,只不过不易观察。通过实验能够发现,通过叠压可以在平面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感,而如何利用叠压的方式,则需要设计师对于各种图形、元素等位置的设定能力。同时变化、疏密等位置的控制,也是实现三维空间层次的关键。

1.前后叠压构成的三维空间

实现叠压主要应该参照上述的叠压试验,通过设计师对于元素的排列,将主要展示的内容放在靠前的位置,被叠压者相对靠后,这样便能够出现元素的层次感。不过,这样的设计更多的是考量设计师的经验,对于经验匮乏的新手而言,还有一种方式较为适合。平面设计中可以采用印刷技术替代过高的设计要求,例如对方形纸板广告采取多层设计,新一层的内容较比前者多一些变化,这样在透光的影响下,便能够实现叠压设计的三维空间。同时,在这样的设计中,还能够让整体效果更具运动感,增强视觉表达效果。

2.固定位置上创造的三维空间

大数据研究指出,人类在阅读图文类的广告时有着一定的习惯,这样的习惯也构成了广告的要素。通常阅读者最先关注的是中间位置,之后的次序为上、左、右、下,根据阅读习惯来看,设计师可以通过信息的突出性来实现空间创造,具体为:首先实现的重要信息放大,在中间位置将广告的核心突出;其次集合流程设置其他内容;最后调节信息大小、变形等比例,使其凸显出三维效果。严格意义上来说,排列的方式不如叠加的三维效果明显,但是与广告的传播需求相符合,能够展现出广告的核心内容,使受众的感觉更加直观,因此,以信息传播为目标,这样的方式无疑更加匹配,而叠加相对艺术性更强,适合特定的受众人群。

3.疏密关系营造的三维空间

疏密是一种处理方式,需要在上述两种形式的基础上实现功能。例如叠压关系中,元素之间的关系处理主要是以疏密进行,包括位置、大小、变化、形态等方面的疏密处理,可以让元素之间的空间感更足,给人以舒适的三维感觉。另外,疏密关系的控制形式十分丰富,能够适用于各类元素的设置的排列,且效果的秩序性更强,不会让受众感到复杂纷乱。

三、通过黑、白、灰关系来营造三维空间层次

色彩是实现三维空间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黑色、白色和灰色的应用,实际上便是帮助元素呈现出空间效果,进而产生立体感。黑、白、灰是三种重要的图像构成元素,无论是有色广告,还是无色广告,都会出现这三种元素,其中黑色和白色是完全相对立的,被称为对比极色,通常这种色彩形式能够带给人强烈的冲击感,呈现出醒目的效果。而灰色则是作为所有色彩的中间色,也是能够应用于任何对比色过渡的颜色,其所能够呈现出迟钝的效果,帮助整体由黑到白实现感性的过渡,避免广告受众所遭受的视觉强烈反差冲击。黑、白、灰也与我国传统艺术相关,在中国古典绘画形式中,多是以这三种颜色构成,被称之为水墨画。画家以黑白勾勒出层次,再由层次展现空间,进而形成画作。其中黑白的应用又有“计白守黑”的说法,黑色是创作的主体,展现的是画家所刻画的内容,而白色则是艺术的表达,正是因为虚无,才显得灵动,给人以无限的瞎想,而巧妙的留白,是让画作自然形成空间感的关键。结合我国传统艺术形式来看,可以在平面艺术创作中,找到更好利用黑白关系的处理方式,以黑色作为主要内容,使其明确而直观。但是,不要忽视白色的作用,其不仅是用于对黑色的衬托,在有效的控制中,也要凸显出白色的艺术价值,例如上述国画中的留白,只有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才能够呈现色彩的意义。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将平面广告设置成以白色为基底,采取黑色、深灰、浅灰三种颜色构图,色泽有深至浅进行过渡,形成空间比例,这样的色彩搭配能够让广告内容更加厚实、沉着,适合于商务类商品。

四、通过动静、图像肌理关系来营造三维空间层次

三维空间范文3

全方位利用天花板、墙壁、地板、架起立体游戏空间

一、让向上延展的天花板成为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点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不同,幼儿的操作方法也不同,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知识经验也就不同。因此教师应考虑材料的多用性、趣味性和开发性。

许多幼儿园都有小阁楼式的空间,天花板与地面的距离并不高,站在底下,教师伸手即可触及,幼儿稍一抬头便可窥其全貌。我们把平时幼儿玩的“夹袜子游戏”由托盘移到了小阁楼下的天花板上,使其悬挂,并用绳子做了一个可伸缩的简易轴承,可以随时降低或升高,不占空间,易于操作。需要用时,轻轻一拉,晒袜架就缓缓落到了小朋友的面前,孩子在位置上操作完成后,再一拉绳子,晒袜架就升高了,非常有趣。

根据此原理,我们又做了“好太太晾衣架”,利用可伸缩的原理,把晾衣架固定在天花板下。一是幼儿可以像妈妈一样把晾衣架升高放下的晒衣服。二是可以借助衣叉把衣服晾到高处。(此设计也可放到角色区的娃娃家,创设“家”的生活情境)幼儿平时工作接触到的都是低头工作,很少有抬头操作的机会。这个小改变,让孩子也可以活动活动颈部,抬头向上看。

再如,玩“串风铃”的游戏,幼儿大多玩过“串回形针”的游戏,将VCD光盘黏在一起,挂在天花板下,幼儿在其下面串回形针,犹如一串风铃,还可以按红黄红黄等颜色规律来串。

天花板上还可粘贴一些小图片,提供手电筒让幼儿照一照,认一认动物(小班幼儿),或是星座(大班幼儿)等等。

材料没变,但变换了操作方法,由桌面平面操作提升到天花板上,立体化的操作使幼儿对材料本身更感兴趣了,操作也更富有乐趣了。

二、让向旁延伸的墙壁成为幼儿自主活动的指引者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所赋予的自治因素,使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环境发挥了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我们把隐形的指导包含在墙面上的图案里,利用图画或照片介绍活动方法。为了激发幼儿兴趣,明确某一区角活动的具体玩法,我们根据区角内容设计了各种图示,或者是操作的示范照片,将之贴在相应区角的墙壁上。这些图示形象、生动、直观、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幼儿可直观地领会、记忆游戏的玩法,从而自主地开展活动,很好地减少了幼儿无从下手,或者等待别人来指导,而失去活动兴趣的弊端。

如,在“图书角”的墙面上贴了一组照片,图文是“拿一本、坐下来、轻轻翻、放回去。”暗示幼儿爱护书本、安静阅读,不干扰他人。“娃娃家”墙面上的一组照片,照的是妈妈喂娃娃喝奶;爸爸在用螺丝刀修理椅子;奶奶在煮饭;爷爷在拖地板……这些都暗示了小班幼儿可以怎样开展游戏,避免了孩子进入游戏区后,毫无头绪地游戏,为自主游戏创造了提示指引作用。“美工区”里,我们把折纸的每一步骤都折好,贴在墙上,让孩子自主探究如何折,既解放了老师逐个教的烦琐工序,又激发了孩子自主探究的潜能。再如“建构角”与“蒙氏区”的小肢丫标志,控制了幼儿的入区人数,使小班幼儿在区分辨认不同区域的同时,规范了他们的行为。

同时,墙面也可成为幼儿区域的展示台。如:在“建构角”墙面上悬挂了用网格拗成的小架子,幼儿可以把建构好的作品摆放在架子上,供大家欣赏,也满足了孩子的成功感。“美工区”墙面上的钩子与网格既可以平面摆放,也可以悬挂立体物。

这些“墙面上的标志与陈列架”以潜在间接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逐步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使幼儿能够在自主、自由、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学习环境中,在赋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环境中,在充满师幼互动的人际环境中,顺利地开展区域活动,愉悦、快乐、自然地游戏。

三、让向下延绵的地板成为幼儿探索活动的支持者

皮亚杰指出:“儿童应通过动作进行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机会、工具、用品、材料,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手来。地面除了借助地垫摆放操作外,也可利用它的大与平的特点挖掘出其特有的功用,如可成为立体的迷宫。在地面上用即时贴粘贴一个大大的迷宫,甚至把拐角转弯处都利用上,这样的迷宫,不是手上拿着小人在“纸上迷宫”走,而是幼儿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跟着地面上的标志进行一番智力大比拼。迷宫线旁的“跳三下”等提示图还可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改变。

三维空间范文4

【关键词】 STM32 Kalman滤波 四元数 nrf24l01 姿态仿真

一、引 言

三维仿真系统可真实模拟工况运行状态;真实模拟设备运行状态;在海洋工程领域可通过三维仿真动画来真实模拟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过程,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造船周期,还能降低投资成本。在航空领域可进行各种模拟驾驶飞行培训等。在机械设计与运动领域可通过建立系统的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使大量的产品设计缺陷在产品成形之前就得到处理。本系统的可开发前景较广,可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以及汽车行业等领域,例如:改正或消除船载仪器由于船体的垂荡、横摇和纵摇引起的测量误差、飞行器姿态的测量与矫正、仿人机器人肢体姿态的检测、汽车事故现场还原等等。

二、系统方案设计

系统由STM32位控制器、MPU6050陀螺仪加速度计模块、HMC5883指南针模块、NRF24L01射频模块、三位姿态仿真平台组成。

系统工作流程

1、系统初始化:包括对单片机、MPU6050模块、HMC5883指南针模块、NRF24L01射频模块的初始化 2、单片机读取MPU6050模块、HMC5883指南针模块数据3、通过Kalman滤波算法对读取出的信号进行滤波4、通过四元数算法求解空间姿态角5、将姿态角通过NRF24L01射频模块发送至平台

2.1kalman滤波

Kalman滤波是一种实时递推算法,它所处理的是随机信号,利用系统噪声和观测噪声的统计特性,以系统的观测作为滤波器的输入,以所要估计值(状态或参数)作为滤波器的输出,滤波器输入与输出是由时间更新和观测更新算法联系在一起的,根据系统方程和观测方程估计出所需要处理的信号实质是一种最优估计方法。

2.2四元数算法

概念:一个坐标系到另一个坐标系的变换可以通过绕一个定义在参考坐标系中的矢量μ的单次转动来实现。欧拉角的缺点,必须绕着不同的转动轴旋转。方向余弦法计算比较复杂。四元数是将旋转描述为一次旋转,且四元数微分方程计算方便。

2.3三维姿态仿真平台

本系统是基于C#.net开发环境以OPENGL为插件开发的。OpenGL是行业领域中最为广泛接纳的 2D/3D 图形 API,其自诞生至今已催生了各种计算机平台及设备上的数千优秀应用程序。OpenGL是独立于视窗操作系统或其它操作系统的,亦是网络透明的。应用在CAD、能源、娱乐、游戏开发、制造业及虚拟现实等行业领域中。

三、结论

本系统中MPU6050器件件存在许多随机噪声信号,普通的滤波算法无法实现对这类随机噪声的滤除,维纳滤波又不适合在轻量级的ARM单片机上运行。卡尔曼滤波算法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两个问题,从而还原出真实的信号。本系统采用的互补滤波型四元数姿态角解算算法适合在运算量小,角度融合效果较好,能更真实的用加速度计信号去补偿陀螺仪信号。OpenGL是行业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 2D/3D 图形API,使用方便资源较多适合于初学者入门。

参 考 文 献

三维空间范文5

关键词:和谐 新课改 师生关系

新课改是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体制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其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较原课程有了重要创新和突破,要求教师从教育观念、学科素养、教育方式、教学行为、教学策略,以及角色意识都要彻底改变,几乎等于要改变教师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但从目前来看,教师相对落后的观念、过时的知识技能结构、有限的能力素养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高起点之间构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一矛盾能否得到顺利解决,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学校责无旁贷。学校如何变革管理机制,采取何措施改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何途径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何界定学校、教师及学生三方之间的关系,明确三方之间分别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及在新课改下各自所应扮演的社会角色也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笔者拟从以下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学校、教师以及学生之间所承担的权利义务以及各自得功能。

一、学校在新课改形势下的角色定位

在新形势下,学校应该怎样定位自己的角色呢?也就是说,学校负有什么样的权利,同时应承担什么样的义务呢?新课改对学校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所承担的义务也明显多于其所享有的权利,这一点与原来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下学校的权利及义务截然有别。笔者认为,这是新课改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也是体现了今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即学校从管理者逐步走向服务者,这是我国教育教学现代化、科学化的典型体现。在新形势下,学校具有哪些权利、承担什么义务呢?笔者认为,作为学校他所享有的权利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教育学生;2.管理校园、教师及学生的权利;3.依法集资取酬;4.维护、建设校园环境。学校所应担负的责任及其主要义务应包括以下内容:1.提供并维护正常的教学环境,包括学校的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的建设与维护;2.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方面的教育,这一点既是学校的权利也是学校的一项义务;3.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也就是说,学校必须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正当权利,不受包括学校在内的任何其他人的侵犯;4.依法管理职工,并负责职工的组织培训;5.依法付予职工合理报酬及适当的福利待遇;6.依法合理管理校园,创造良好教学环境。

由此可见,在新课改形势下,学校的义务是第一位的,其所享有的权利也仅仅是辅的,仅限于其为实现其功能所必须具有的一些方面,同时有些权利一方面是学校的权利,但同时也是学校的义务。这样,学校就有传统的管理者角色走向了服务者的角色,学校在新形势下更多的是如何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使得学校争得教学计划得到顺利地进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如果把整个教学活动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学校就使这场战争的后勤保障部门,后勤的供应情况间接地影响着“前方战事”的进展情况。此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学校的代表,校领导在新的教学改革形势下必须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因此,必须重视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建设与重构。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探讨该问题,首先,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社会关系,双方必须互相尊重对方的人格与尊严。其次,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信赖与协作关系。学校各项工作是一种多边合作过程,只有“合作”默契,才可能有高的工作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相互信任与高度互助就是必须的。最后,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服务于被服务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被领导者、服务者的教师要尊重作为服务者的领导,同时领导者又要扶持和爱护教师,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须精心构筑

新课改要求构建新的师生关系。有人曾经一度认为,严格要求与融洽的师生关系水火不容。笔者以为不然。要想自己的学生走得更远、做得更好,老师的严格要求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严格的方式与方法问题。有些老师完全将严格要求与严厉批评划了等号,学生稍有差错就大加责罚,有些老师甚至满口脏话或者体罚学生,试想这种情况下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吗?和谐的师生关系又从何而来呢?所以,老师必须注意教育的方式,讲究严厉的“艺术”与批评的尺度。有人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保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

那么,如何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呢?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精心构筑新型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知识,这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必须首先精通所教授的学科的基本知识,懂得传道的基本技巧与艺术,了解所授学科的发展动向与最新研究成果。这是作为老师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最基础的要求。

第二,老师具备良好的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一个老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以外,还要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将学生看作与自己完全平等的一方。有些老师个人素养不高,永远喜欢居高临下地看学生,遇到学生做错事时,总是严厉批评,甚至谩骂,有时甚至拳脚相加。这都无形中拉大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谐的师生关系更是无从谈起。另一方面,老师也要求广博的文化修养与个人魅力。老师多才且个人魅力很强,就容易吸引学生,学生愿意与其交往,在一次次的交往过程中,学生了解老师,老师增强对学生的观察与了解,逐步消除隔阂,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关系。

第三,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开放、互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是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教学体制下,老师讲、学生学,死记硬背,学生的爱好与兴趣完全被抹杀;同时,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学校注重高升学率,学生的压力很大,负担很重,教学活动死气沉沉。在这种形势下,老师必须懂得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例如,课堂教学采取讨论发言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老师作为授课者的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忠实的听众。

综上所述,正确处理好学校、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三位关系的确立将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量,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激励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意识,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三维空间范文6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CT三维重建;空间分型

踝关节骨折临床多见,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3.92 %[1],其发病率占各个关节内骨折的首位。目前踝关节骨折分型都依据X线平片进行、治疗原则或手术方案也通常以X线检查为依据,多数踝关节骨折根据X线片均能明确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踝关节是由胫腓骨远端、距骨共同组成,难免有骨质的重叠,容易漏诊且很难全面客观地显示骨折和移位程度。今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影像学中的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普通平片相比,二维CT片虽能够清楚的观察到较细微的骨折线,但其扫描方式所限,缺乏立体感或和直观性,特别是观察水平和多发粉碎性骨折不理想,容易使临床医师对骨折线的理解产生偏差和分歧[2]。螺旋CT由于其扫描连续层薄,重建图像质量高,无失真现象的特点,应用CT三维重建,可以从各个方位立体观察踝穴的形态及关节内各关节面,对不同方位的骨折线清晰显示,更立体直观的显示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弥补了X线平片或二维CT存在的不足。

1 临床资料

为了评价踝关节三维CT重建检查的价值以及能否根据三维图像进行踝关节骨折的空间分型,我们共收集了2007年08月至12月20例踝关节损伤患者的X线片和三维CT重建图像进行分析。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9.5岁;左侧8例,右侧12例。X线平片与CT三维重建检查诊断结果相符的6例(30%),X线平片发现了骨折但CT三维重建检查发现更多骨折的5例(25%),X线平片怀疑有骨折但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确定诊断的6例(30%),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更正X线平片诊断的3例(15%)。

2 讨论

踝关节骨折的类型及移位形式很复杂,仅凭X线片很难对骨折的特征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凭借CT平扫的图像也难以从整体上认识踝关节骨折。传统的踝关节骨折分类根据X线平片,但踝关节是一个立体三维结构,不仅有内外之分,还有前后之分。因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全面的骨折线走行及骨折移位程度,使临床医生特别是年轻医生可以在三维立体空间对骨折有全面的认识,它可以准确地显示内、外及后踝的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因此我们认为可以根据CT三维重建图像对踝关节骨折的进行简单而直观的三维空间分型。

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从各个角度观察踝关节骨折的情况,因此对于简单的踝关节骨折我们直接就根据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分为:(1)内踝骨折;(2)前踝骨折;(3)后踝骨折;(4)外踝骨折。对于复杂的踝关节骨折特别是胫骨远端的骨折,无论是内、前、后踝任两部分同时骨折或是内、前、后踝三部分同时骨折,我们都归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另外,对于那些X线平片怀疑有踝关节骨折的,可以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来确诊骨折或排除骨折,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准确的影像学资料。如本组资料中就有6例X线平片怀疑有踝关节骨折,其中3例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确诊了有踝关节骨折,3例通过CT三维重建检查排除了踝关节骨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