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秋雨张爱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秋雨张爱玲范文1
三毛:原名陈平,一位台湾作家,父母是古典文学教师,受家庭影响,五岁时就开始阅读《红楼梦》。三毛的文字如其人,像一朵绚丽多姿却又平淡无奇的云,洁白无暇而又飘逸灵秀。自由浪漫,坦率而又不失天真。自杀后,骨灰一半遗在了台湾的日月潭,一半遗在了大陆西北的鸣沙山(敦煌)。日月潭可以浸透《温柔的夜》,鸣沙山可以重温《撒哈拉沙漠的故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大抵描绘的应该是她吧。
贾平凹:陕西、西安人,原名贾平娃。西安是六朝古都,厚重的文化积淀孕育、熏陶了他。善长写长篇小说和散文,其《废都》是对《红楼梦》的一次成功模仿,同《红楼梦》一个遭遇,一开始就被沦为禁书。散文:语言朴实、平和。小说:语言富有独到的地域气息,并有方言夹杂其间。其作品摆脱了那种浮躁、张扬、浅薄、晦涩、华丽的文风,整合并开创了一种现实感、趣味性、哲理性、深沉气质的风格。写小说难,难在有始难有终,高鄂对《红楼梦》后期成员遭遇的安排非常合理。
张爱玲:一个不落俗套、身着红袍的前卫女子,个性十足。《倾城之恋》、《沉屑香》、《半生缘》…。她的文字更具个性:环境描绘、意韵烘托、心理剖析、想象丰富,读起来有如身临其境之感,饱含了对爱情的透彻思悟。她仿佛在告戒后代的女子们如何识破男人们的诡计,不过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不同,男人天生就是在给女人使坏,女人总是用她的好来原谅他的坏。女人谈恋爱前应该读读张爱玲,失恋之后更应该读读张爱玲,做女人应该像张爱玲。
如果你对他们三位的情况比较了解,你会发现,三毛比较欣赏贾平凹的文章,贾平凹比较欣赏张爱玲的文章。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早年是上海艺术戏剧学院的院长(现已封笔终老,退出文化圈)。《借我一生》、《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山居笔记》,从他的作品名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何等大气的作家,这里用作家来称谓他是有问题的,准确地说他是一位艺术理论家,并对历史有较深厚的研究。他的作品除《借我一生》以外,都与随笔有些类同。余秋雨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向我们讲述国内、国外的历史、文化史。
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春树,韩寒曾获得过《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一个另类的天才,精通语言的韵律,文字的巧妙组合与运用。其小说故事情节性差,所以语言上格外的努力,要求句句都出彩。这与其人生阅历有关,毕竟年纪小。大家都知道鲁迅、钱钟书、李敖是我国三位泰斗级的语言大师。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钱钟书和李敖的影子,他的《三重门》是对钱钟书《围城》的一次成功模仿,也就是《三重门》奠定了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但有点刻板,钱钟书的诙谐幽默是流出来的,李敖的喜笑怒骂是溢出来的。韩寒出生在电玩时代,身上有太多的享乐因素。他并没有把文学当成一种真诚的生活姿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够敬业,而是把文学当成一种品位的炫耀,一种实现自己飙车梦想的手段。其作品娱乐性较强,有意思的东西不一定有意义,有意义的东西往往没意思,他应属前者。
秋雨张爱玲范文2
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腔调”这个上海字眼的流行挺有意思,精致的“小风格”、“小特色”堂而皇之的进入文化圈和流行文化中。
记得我上大学的时代,流行余秋雨、王小波、张爱玲,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腔”其实算是1980年代“文化热”的余脉,1992年出版,把个人所见所闻的小感触、小场面动辄与大文化、大历史关联起来,形成一种纵深的历史感和深度,大概也契合了那个时代政界、商界等各界寻找“文化包装”的时代风气。
张爱玲原来老辈人物,在大陆重复“起死复活”,适应的是新都市消费文化中对于爱情、时尚细节的追求和重视,衣服的样式、内心的小情丝之类,与都市的街区、住宅、消费品牌等共同建构越来越细密的“细分差别”和“阶层差别”,这是让人沉溺的乐趣。
王小波的小说腔调与所谓先锋文学已经陈旧干枯的套路全然不同,文字快速流畅,又有反乌托邦和这两大前人未如此放大的革新主题作为照耀,所以不仅在文字圈新鲜,也得到大学生的追捧。而他的杂文又以自由主义格言、典故和调侃语气议论时事,也博得文化圈的好评,是以同时开辟两种话风。
接下来就是“易中天腔”,就是讲故事,“以今解古”,把古代的事儿用今天的观点、话语说得通透一些,并因为央视的平台,实现普泛传播。这与网络上“那些事”、“戏说历史”之类其实有共同点,都是重读历史,而且要轻松解读,不仅有把握古代世界的知识优越感,或也有对付今天办公室政治的实际需求。这议论“历史热”虽然貌似与1980年代的“文化热”表面不无相似,但底子却完全不同,这次是大众需求和出版经济驱动的。
与“易中天腔”类似,借助博客这一平台,得到普泛传播的韩寒杂文也是如此。按理说,其实接续的是鲁迅那路子喜笑怒骂的风格,但是也乘着青年文化在消费文化中权重上升的趋势,成为时代符号。后来学步的有李承鹏等等,都差不多是同样的路数。
而陈丹青的腔调其实和1990年代的阿城接近。我早就戏说,其实阿城1990年代闲话闲说的一些事儿,后来陈丹青还在谈,但阿城那时候,大众媒体还没有21世纪那么火热,社会需求也小,因此还在小圈子内。而陈丹青则是“辞职事件”撞上传媒关注,又赶上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新潮流,不仅自己越讲越多,还顺便参与了“民国腔”的翻江倒海。
秋雨张爱玲范文3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当年,唐代诗人元稹为悼念亡妻韦丛写下这样深情的句子时,他没想到它会成为一个历史的“铁证”。从诗句看去元稹是这样的痴心情圣,实际上却是个花心萝卜,他在一本传奇小说《会真记》(又名《莺莺传》)中,叙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故事,文笔优美,刻画细致,为唐人传奇名篇。成书之初,人们就认定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作者自己,女主角说法不一,其中一种说法认为该书记述的是他与当时名妓薛涛的感情经历。由于他对薛涛的始乱而终弃,于是,他被很多崇尚爱情的人们口诛笔伐。
然而,“曾经”并没有被历史的真实所玷污,它依然把那一份浪漫痴情刻上巫山,溶入沧海,为后世咀嚼吟咏,芬芳不泯。
“曾经”,这个骨子里似乎写满小资情调的词语,实际上,是每个人心底挥之不去的温柔旧梦,是孤单无依处的贴心安慰,是夜深酒醒时的失落怅惘。“曾经”,是一朵姿彩各异的情之花,飘散在历史的长河中,瓣瓣花,片片情。有如水深情、执着痴情、浪漫倾情,也有落寞伤情、难言苦情、一世悲情……
这朵花,古典而唯美。
翻开泛黄的诗卷,我们常能觅得它的影踪。秋雨梧桐夜,长生殿里的孤家寡人李隆基,不是凄凉地追念曾经“芙蓉如面柳如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玉环吗?面对满树桃花,书生崔护不是痴痴怀想曾经在此邂逅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陌生女子吗?明月之夜,豪爽坦荡的苏轼不是满怀深情地思念曾经“小轩窗,正梳妆”的亡妻吗?宋代女中词杰李清照,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晚年,不是常忆起“沉醉不知归路”“有暗香盈袖”的幸福岁月吗?与唐婉沈园重逢的陆游,不是写下“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样痛彻心肺的句子吗?杜十娘的怒沉百宝箱,沉掉了多少个李甲的负心薄情?林黛玉临终焚稿,断掉了多少段“木石前盟”的宝黛痴情?
这朵花,艳丽而无悔。
晚年的张爱玲,离群索居,孤僻而凄凉,像一朵随时将要枯萎的花,不为人知地开在与之格格不入的异国。而这位被称为“文坛异数”的才女,有着多么意味深长的“曾经”啊:曾有着八岁发表作品的早慧天分,曾发出“出名要趁早”的精辟偏激语,曾拍下惊艳脱俗的旗袍照,还有复杂多变家庭带给她的敏感而深入骨髓的文笔。她的《倾城之恋》,演绎的一段乱世恋情,脱开缱绻浪漫的表象,直抵红尘烟火的本质。她的《沉香屑》,则更是一片一片地,把结痂的伤口剥划出淋漓的鲜血,让读者触视无法完美的痛与罪。
更让人感慨的,是她与人品可疑的胡兰成相恋的“曾经”:曾经,孤傲聪慧的她愿为他开成一朵“低到尘埃里”的花,对他说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经典之语;曾经,在“桃花处处开”的胡兰成面前,她依旧流露出平常妇人的娇憨,为她偶尔给自己买了件皮袍欣喜不已;曾经那样卓尔独立风华粲然的她,终究沦为胡兰成《今生今世》书中的风流艳事之一……
那么,我们不妨设想:晚年的张爱玲,无法忍受到处爬满蚤子的生活,无数次地搬家,搬家。回首之时,她会羞愧、会恼恨自己的曾经吗?我想,她应是无悔的。聪明到极致的她,把人生看到刻骨的荒凉,虽没能寻得厮守白头的神仙眷侣,甚至都没能求得一份安逸安宁的晚年岁月,但作为一朵女人花,她终究是适逢其时地盛放过了,正像她曾说过的“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否则就来不及了,因为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想爱就去爱,莫待无花空折枝。纷纷扰扰过后,大地一片苍凉,是是非非任由他人去评说。张爱玲,她的人,她的文,都绽放成一朵朵璀璨的烟花,闪耀在“曾经”的天空。
谁没有在盛年回望时,为曾经的青葱少年感叹唏嘘?谁没有在功成名就时,对曾经的穷途落魄五味杂陈?
当今文坛才女雪小禅,曾经是个相当自卑的人。在整个读书阶段,她都感到自己不如人:小学时,说一口蹩脚的方言被大家嘲笑;初中时,衣服和鞋子的式样总是落伍;高中时,常为自己来自三流学校而自卑;大学时,自己的着装和口音常被来自大城市的女孩们笑话……然而,正是这个沉默寡言的雪小禅,在自卑的压力下,疯狂地迷上了文字,不懈怠地投稿、发表,投稿、发表,最终成为如今的青春文学当红领军人物,文字妖娆曼妙,早已是《读者》等多本著名杂志的签约或专栏作家,她的《无爱不欢》《刺青》《戏子》等长篇部部畅销,有相当大的粉丝群,甚至有人提出“雪小禅现象”之说。站在成就的峰顶,雪小禅多次撰文说:“感谢我的自卑,它让我越挫越勇,让我永远觉得不如别人,让我不敢停步,让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坚强!”
曾经,是一朵源自古典的花,开在世俗的烟尘中,宁静而淡然。
秋雨张爱玲范文4
漫步于文学的殿堂中,体会文学的快乐。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70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与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柱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
只因付出,才有了一部部如珍宝般的书籍。如果没有曹雪芹耕耘十载增删五次怎能换来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红楼梦》;如果没有司马迁的忍辱负重怎能换来人类珍贵的历史典籍——《史记》如果没有……
看屈原披头散发走向 罗江,项羽浑身鲜血倒于乌江江畔,岳飞披枷带锁愈走愈远。书中那永恒的美,无畏的勇气让我学会了何为生存?
走进书中,品读人生。这有作者奋笔疾书的侧影,这有读者热情洋溢的呼声。这有精彩纷呈的快乐,这有催人泪下的感动……
空谷很美,因为有兰花的幽幽绽放;夜空很美,因为有繁星明月的陪伴,灯下很美因为有阅读的点缀它似冬日的一缕阳光,驱除凛冽的寒霜,它似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它似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希望的方向……
秋雨张爱玲范文5
不知道究竟是因为喜欢旗袍,还是因为喜欢那些穿旗袍的女子,我尤喜欢看三十年代的影视剧,看一个个如烟花般璀璨的女子,眼角眉梢处的那点点风情,看她们穿梭在旧时代的风尘里,低吟浅唱,演绎人世间的一幕幕悲欢离合。最初对旗袍的喜爱,是源于小时候家中的旧年历上,那一幅幅泛着彩色油墨香,穿着旗袍的各色女子,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韵味和风情,只一味地觉得她们的身姿是那么的柔软,似觉无骨。 再后来,我喜欢看小说,读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故事,想象爱玲穿了旗袍和胡兰成的那一次初见,胡兰成自是窘迫的,因为在他面前的女子无疑有着倾城的姿态和才情,把旗袍穿成了一副水墨画,纵然有再多留白,胡兰成也能看到山明和水秀!直到后来我想象爱玲穿了旗袍,慵懒在躺椅上,念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场景时,我居然为这样一个已经消失在尘埃里的女子流下了眼泪。
最爱旗袍那高而挺的立领,束着,显得女子的脖颈线条柔和而修长。温婉的女子习惯把领子上的盘扣扣得一丝不苟,看不见一丝缝隙,但却依旧灵动。间或有泼辣大胆的女子,喜欢卖弄风情,习惯解开一两颗盘扣,露出好看的锁骨,让男人们生出万般遐想,而这种魅惑却又显得张弛有度。高开的裙叉,女子或坐或行,均让白皙的腿部线条若隐若现,就那么半明办暗着,像浅夏里开在河畔上的荷花,才露尖尖角般,撩动人的情思!那氤氲在绸缎上的花朵大多是盛放着的,淡紫,大红,墨绿等等,各色的花朵,浓淡皆宜,生出令人炫目的美来!我不得不感叹,这人世间纵有再多的繁华,也是无法掩盖这旗袍的万千风情的。
常常梦见一个盘了发髻的女子,着一件墨绿色的旗袍,旗袍上氤氲着大朵大朵的白牡丹,半边脸逆着光,扭动着水蛇般曼妙的腰姿,走在刚下完一场秋雨的雨巷里,一双高跟鞋在青石板铺就的雨巷里幽怨的弹唱着,荡起一圈圈涟漪。她看见卖烟蒂的小贩,便要了一包烟,就势半倚在墙上,用那染了墨绿色蔻丹的纤长手指,熟练而又优雅地燃起一支,看那白色的烟圈袅袅升腾在向晚的余晖里,直至燃尽那手中的最后一根烟丝,才缓缓挪动了身子,慢慢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却留下了一抹永远也无法燃尽的哀怨和苍凉在雨巷里,在滚滚红尘中!我常想,这梦里的女子或许就是我的前生吧,让我在这一世如此迷恋旗袍!迷恋旗袍上的万种风情!
三十年代的旧上海,旗袍风行。达官贵人们家的太太穿,知书达理的小姐穿,烟花巷里的风尘女子穿,瘦子穿,胖子穿,这一穿便穿出了风情万种!想来每一个穿旗袍的女子都有一段关于旗袍,关于爱情的故事吧!我常想,如果我生在三十年代的大上海,我可以不去奢求锦衣玉石的生活,但却一定要有几件像样的旗袍。于是在我的梦里,便常常梦见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站在裁缝铺里,看一件件五彩斑斓的旗袍出了神,回家便央求父母也能为自己做一件刺绣的旗袍,把自己那刚刚如花苞般绽放开的身体,裹进一匹倾泻如瀑的绸缎里,玲珑成那段寂寥巷口某个男子眼里的一处风景!从此暗香盈袖!
秋雨张爱玲范文6
喜欢把心情用文字描述出来;也知道有些事情急不得,就像写心情也是一样;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内心的东西才能表达的更清晰。写,是一种留念,一种感悟;一种倾诉,一种宣泄;留念一段情景,感悟一段历程;倾诉一些困惑,宣泄一份沉重……在留念,感悟、倾诉与宣泄中,内心便多了一份柔软,一份从容,一份生活沉淀,一份诗情画意。11月的武汉,天气慢慢转凉,心也跟着平和许多。时常提醒自己,“宁静”,“淡泊”!却总会因一些俗事的繁杂,让心绪烦乱,无奈纠结。
清晨,阴霾笼罩天空,随后,中雨迅猛一时,转自小雨绵绵,尘埃落定,心,便有了片刻宁静。泡一杯清茶,置放于书桌上,随手拿起一本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而后轻松的靠在摇椅上,任由茶香,书香在心中弥漫。一直喜欢用书中的情节追求一份美好,追求一份宁静。读书,对我而言是一种休闲和喜好。
平日里都是夜晚读书,只因白日喧嚣杂乱让人无法静心。窗外秋雨绵绵,难得宁静。便要求爱人给我点个人空间,品读一份久别的书情。记得,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我徜徉在书的海洋,总会有一种甜蜜的感觉充溢心房。”于是,习惯了书中寻梦。小说里一段段内容生动的情节,深深吸引着我,清婉真挚的爱情故事,作者清丽优美的词句,流淌着一种淡淡的馨香,一种“山色空濛雨亦奇,水光敛艳睛方好”的清新与温润。让我忘却了时间,忽略了疲惫。此刻,琴音与心音合鸣,奏一份温情,弹一段幽梦,缓缓地润着心房,一个人的痴迷,一个人的沉沦,一个人的静美,一个人的雅致。。。闭上双眼,世界静好。
常喜欢沉醉于自己编织的梦中不愿醒来,因没有勇气把伤痛的过往都拿出来晾晒,有些事,永远只能放在梦中。似乎梦成了我生活中一道迷人的风景,而书与音乐也成了我梦的延续。
敲一方键盘,抒一段心语,携几缕茶香,掬一捧墨香,延续一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