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类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1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生产实习;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交通运输类专业包括物流工程在内众多专业学科基础,高校推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过程中,依据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对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剖析与重构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依据应用型高校为背景,分析了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改革的必要性,最后探讨了基于卓越工程师的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重构的思路。

关键词:交通运输类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生产实习;课程体系;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transportation major is the basis of many other majors, such as logistics engineering major. And the reconfigura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is important, according to aim of excellence engineering education scheme. The paper analys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necessarity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inally, the method of the reconfiguration for the excellence engineering education scheme is put forward.

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major; excellence engineering education scheme; the curriculum system; reconfiguration

1 交通运输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背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目前已有190余所高校入选卓越工程师计划. 卓越工程师计划在我国高等院校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然而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思路、教学方法都需要做出很大改进。这里所谈的交通运输类专业的卓越计划重点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包括专业有物流工程、交通运输与交通工程。而在很多应用型的高校中将三个专业划在交通运输与管理二级学科下,因此在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为体现工程性、实践性等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对其课程改进以物流空间流通为主线,加强专业衔接配合,提高学科融合度与内涵。具体而言,物流工程专业领域最为宽泛,涉及流通领域、生产领域、交通运输领域等;交通运输专业涉及到货运与客运;交通工程涉及城市交通领域,与物流市内配送高度相关。在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三个专业协同性较差,融合度较低,无法满足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涉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改革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的教学模式,培养该领域内卓越工程师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2 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交通运输类专业历史沿革较长,初步发展阶段侧重于道路运输领域,后来又发展了城市交通,产生交通工程专业,近年来探讨流通与商业的关系,又产生物流类专业。总体而言,物流工程专业最为年轻,交通运输专业历史较为悠久。交通工程介于二者之间。由于行业领域快速变迁,导致行业内就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进一步推动应用型高校在适应市场变化的课程体系演化与发展。

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实用性较差,与交通领域的实际相差较远。

首先,课程体系膨胀,教学课时较多,江苏此类专业平均为3 122学时。而且课程体系之间协同、包含、支撑关系有待进一步增强。具体表现为课程内容有重复现象,加重了学生负担;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核心课上法并无二致,导致不同层次课程在学生不同培养阶段承担功能无法完全有效实现。例如对于专业核心课本内容缺乏本质上多课程融合,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目标有所削弱。

其次,必须课程的门次较多,选修课较少,实验课偏少,致使学生的知识面相对局限,理论指导与交通运输实践脱节严重。目前交通运输类专业都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趋势,改善课程结构势在必行。

3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求,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必须高度重视,系统从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目标出发,立足“地方性”、“应用性”特色,以所在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结构性质、可持续性为依据,科学界定交通运输专业的工程性质,归纳其培养的基本目标,大力进行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建立卓越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如何重构具有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为国家输送高级交通类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行业发展,是交通运输类专业教育应该探索的重要课题。

4 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为目标,重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是教学计划的核心,也是实现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蓝本。最佳课程体系是培养最佳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前提。构建一个与地方性、应用型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符合卓越工程师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培养人才的关键。因此,重构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体系十分必要。

4.1 明确培养目标

当前,应用型本科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应该舍弃“交通运输通才”或“交通运输专才”的理想化课程编排。目前交通运输领域范围与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呈现集约化、智能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使得通才教育变成不切实际。因此在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专业应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应本地区的需要、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交通运输类人才。

4.2 加强通识、选修课的配置力与整合力度

目前在淮阴工学院依据交通运输类专业的特点,提出将通识类教育所占学分比重提高到20%以上;选修课学分所占的比重达到30%以上,充分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课程竞争性,提高课程学习质量。并且通过开设综合课,尽可能避免各课程内容性。例如整合物流工程专业中物流学、物流技术、物流工程等课程相关内容,提升课程间的协同性。在此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通识课、选修课的质量,加强其内涵建设,研究综合性课程的设置,探索性地开展在交通类专业之间融合性通识教育。

4.3 确立课程体系分类和精选主干课程

交通运输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卓越计划为目标导向,兼顾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和学科的基础,建立更为科学的、多样化的、开放的,具有交通运输类特色的课程体系。务必要处理好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与专业课之间关系,合理规划对不同层次课程的功能与作用,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程式、考核方法等过程的差异化,增强交通运输类课程体系适应性、有效性、灵敏度。例如对于物流工程专业,规划学科基础课为交通工程学、系统工程学,规划的专业核心课为工程经济学、物流工程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为10门,30学分,增强课程体系的支撑作用。

4.4 以CDIO为先导,推进一体化教学

CDIO内涵: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它是现代工业产品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退休的全生命过程。

CDIO工程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此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工程科学和技术知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交流能力和在社会和企业环境下产品、过程和系统的建造能力。

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2

第四桶金: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类专业

重点大学推荐: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北京交大、西南交大、同济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长安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重庆交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山东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

打开谷歌地球。在我国辽阔的版图上依稀可见无数公路、铁路及航海线路的痕迹,它们贯穿于每座城市之间,是连接你我、沟通彼此的桥梁与纽带。“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到2015年末。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国家高速公路网,完善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港口群布局,加快内河航道网、民用机场、油气管道和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形成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达489万公里,不愧是大手笔。

如果让你列举几种交通运输工具,相信每个人都能毫不费力地说出N多种,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都是信口拈来。确实,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就像坐上了“和谐号”动车组一样――日行千里,现已初步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空运和管道五种形式有序结合的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运输业正以“神八”速度向前奔跑着,这也给交通运输类专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金牌专业】交通运输类

谈及交通运输,旗下“艺人”不仅众多,且星光璀璨,不乏交通工程、交通运输这些每年都炙手可热的“大牌”专业,也有航海技术、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飞行技术、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救助与打捞工程等深藏不漏的实力派专业。交通运输类专业口径宽、内容涵盖广等。也就是说。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是海里游的,统统都在它的麾下。

“大牌”最有范儿,先说“大牌”吧。交通运输专业是一门研究旅客货物运输线路、站港土木建筑及相关技术设备组成,交通运输发生、构成和运动规律的理论及其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校略有不同,但一般都会开设交通运筹学、交通工程学、交通管理与控制、路基路面工程、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环境污染与控制、交通运输组织学等主干课程。打住,别嫌累,之所以这么做,为的就是同学们将来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工作时能够游刃有余,挣足面子。

“大牌”固然耀眼,“小牌”也可圈可点。随着我国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物流工程专业每年的报考热度也跟着水涨船高,该专业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它与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关系密切。现代物流被企业界称之为“尚未开发的新大陆”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有“第三利润源泉”之说。目前,该类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特别是物流规划咨询、物流外向型国际、物流科研这三种人才在业内最为缺乏。可以预见,随着“十二五”时期物流相关产业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该专业的毕业生们一定会“钱”途远大的。

【金刊提示】

交通运输类对学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数学、物理成绩要好,处理繁琐的计算、复杂的图纸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及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等。同学们选择院校时应注意,行业院校如石家庄铁道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主要面向行业内就业,就业很有优势;综合通大学和理工科院校,由于学校的历史背景不同,培养方向和就业定位有一定的行业取向,报考时要注意区分。

第五桶金:能源产业

能源类专业

重点院校推荐: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商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大连水产学院、辽宁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佳木斯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作为一项约束性指标已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表明未来几年国家将更加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定会加大力度。新能源研发之路其修远兮,高校们并没有“袖手旁观”,在今年新增专业中,能源类专业成为一大亮点,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节能”“新能源”等俨然成了时下的“热词”。在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横空出世正引领世人进入一个崭新而辉煌的时代,冲破能源枯竭的桎梏,能源动力类、核工程类专业毕业生的金光大道已经悄然铺就。

【金牌专业】能源动力类、核工程类

动画片《怪物电力公司》讲述了一个变收集人类世界小孩的惊叫声来为怪物世界提供能源,化解能源危机的有趣故事。事实上,人类也正经历着与怪物世界同样的能源变革,而为这场变革提供人才支撑的正是能源动力类旗下的能源与动力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以及核工程类旗下的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安全工程、工程物理、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等专业。

先侃侃能源与动力工程这个专业吧,它最早是由动力机械衍生而来的,目前拥有热能工程、流体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热动力工程、汽车工程、热能动力及控制工程等多个研究方向,大学阶段主要接受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课程的学习。对于这个专业可能有些人存在不少误解,以前有个讽刺的说法是说能源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是烧锅炉的,又脏又累。事实上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确实是锅炉,但这个方向的真正目的是设计、制造出更加完美的锅炉。这些锅炉主要用于大型炼钢厂炼钢或者作为大型核电站的核燃料发生器。

提起核能,可能很多人谈“核”色变,会立刻联想到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其实,核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恐怖,人类完全可以安全有效地利用核能,为人类造福。当然,前提必须是

“有艺在身”,核工程与核技术就是这样一门由基础学科、技术科学及工程科学组成的综合性学科,它涵盖的知识面宽、知识密集、技术超前,自动化程度也比较高。选择该专业的同学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物理、数学基础以外,还要有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计算机作为现代科学的一门辅工具,也是必须掌握的。大学期间,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核工程、核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工程实践的技能和本领。据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几乎16%的电能是由441座核反应堆生产的,而其中有9个国家的40%多的能源生产来自核能。可以说,在当今能源稀缺的情况下,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核能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

【金刊提示】

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等都属于工学类专业,录取时有的院校会参考考生的物理和数学成绩。

第六桶金:海洋经济

海洋类专业

重点院校推荐: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河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海南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

二本院校推荐:青岛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盐城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广东海洋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占全球总面积的71%,实施海洋战略是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从辽宁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到江苏的沿海开发战略、浙江的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再到福建的海西经济区、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省份虚位以待,它们或借海洋经济实现转型,或发展科技进行产业升级,在保护海洋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共同拼接海洋经济的蓝色版图。

海洋经济因海而生,目前主要包括海洋运输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造船业、海洋新材料业、海洋石油化工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渔业、海水养殖与农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中肯地说,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正当时,不断拓展的经济发展空间正日渐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金牌专业】海洋工程类、海洋科学类

瓦良格号航母的改造点燃了中国的航母梦,加之,近来愈炒愈热的,相信很多同学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强我国防,壮我国威,而海洋工程类专业,特别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将是你实现梦想的阶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侧重于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强调制图和建造。大学期间,要学习物理、数学、力学、船舶及海洋工程原理的知识,掌握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设计及船体制图方法,熟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建造法规。开设该专业的高校大多位于沿海、沿江地区,为学生们提供了较为便利的实践机会。

海洋科学类专业主要包括海洋科学、海洋技术、海洋管理、军事海洋学等专业。这些专业主要研究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开发利用海洋。研究主要分为对海洋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的基础研究,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海上军事活动等应用研究。现代海洋科学的研究体系大体可分为基础性学科研究和应用性技术研究两部分。四个基础分支学科有海洋物理学、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应用性的学科有海洋工程、海洋水文气象预报、航海海洋学、渔场海洋学、军事海洋学等。近年来,随着海洋事业的发展,海洋科学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报考此类专业的同学除了数学、物理基础知识需要较扎实外,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毋庸置疑,海洋是国家发展战略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是国家“十二五”时期的一个重要命题。海洋经济发展之船已经抛锚起航,唯缺舵手远航,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愿意成为一名肩负光荣与使命的神圣舵手吗?

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3

迄今为止,交通运输专业由于包含的内容过于庞大,尚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课程体例,因此,对交通运输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是个关键课题。注重实践性教学、加强实践训练,是理论联系实际、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工程技术综合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1-2]。通过各阶段的实践性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工程训练[3-4]。

本文研究与实践的目的是探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的规律与特点,构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加速交通运输专业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2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高等教育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高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不仅包含课堂教学,同时也包含根据专业需要而设置的各种实践性教学课程。

传统的教学模式目前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重视理论教学,由于种种原因与困难而忽视某些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科或专业的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体系构建不够完善,实践教学随意性较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试方式不够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师资队伍需要加强,经费、设备、场所需要进一步的投入与建设。

通过这些方面的改正,有利于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采用加大实践性教学课程比例,以及在校学习与下厂实习相结合的交替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在典型的生产环境中学习。在实践学习中,充分了解各种社会、经济、生产革新、科学研究信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实践技能和创造力方面都得到较好的提高。

交通运输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交通运输类专业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课程体系是在苏联同类专业基础上经过多次调整而形成的。根据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全国各个有关院校陆续设立交通运输专业,各个院校根据各自的特点不同,设置课程的侧重点不同。沈阳大学的交通运输专业成立于2011年,学校交通运输学科以“立通、服务交通”为指导思想,培养具有交通运输组织管理能力、指挥决策能力、规划设计能力,能在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生产组织与指挥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运输组织规划与决策、运输生产组织指挥、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5]。

近年来,伴随着高新技术在交通运输各个部门的应用,运输现代化的步伐加快,导致各种运输方式由相互排斥、相互竞争转变为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从而发展成综合运输的新概念和新模式。这种新的概念与模式,即所谓的“大交通”。在这种“大交通”背景下,针对交通运输专业构建一种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使之能够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潮流,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改革

近些年来,沈阳大学围绕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上进行了改革与探索,建立了保障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体系。学校一直支持和鼓励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开展多方位的教育教学改革,投入大量经费建设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室,并与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铁路信号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友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基于此,本文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本文优化了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总结并完善本专业各实践性教学管理规律。通过可行的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规范学生实习、课程设计、实验等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优化措施如下:

1)优化交通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专业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全部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

2)制定与规范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方案和管理文件,建立保障措施,规范实践性教学过程,建立保障措施,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注重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的要求,进行创新性、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课程设计教学实践,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

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本文提出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专业的实践性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实施方案所要求的各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文件,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期良好关系,并完善交通運输专业实验室,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的能力。以下介绍具体措施。

1)提出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如何提高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措施的分析,研究教学改革内容和措施。提出交通运输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以及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提出各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与任务、要求,提出符合课程特点的考核方法与标准,从而完善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体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并体现质量标准的多层次。

2)修订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课程教学大纲:根据“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组织编写本专业课程实验、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教学大纲。在各大纲中充分体现提高大学生创新性、综合性、设计性能力的出发点,并通过实践,形成充满活力的良性运行机制,固化为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制度。

3)提出交通运输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实施方案:改变“毕业设计”这种单一设计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增加综合性课程设计,构建涵盖“交通运输信号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交通运输组织学”“交通控制技术”“物流配送”等内容的若干套综合性设计方案、各阶段课程设计任务书、各阶段课程设计指导书、各阶段课程设计评分标准。在2011级、2012级中实施实践,提高学生工程综合设计能力。

4结语

本文根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实践教学管理的特点,较系统地分析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方法,构建了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性教学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力求提高大学生创造性、综合性、设计性工程实践能力。经过实践检验,方案能在同类专业中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立新.同济大学交通运输专业特色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22-224.

[2]林晓辉,曹成涛,杨志伟.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构建初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67-70,89.

[3]尹建国.实践性教学方法及其在传统法学课堂中的运用[J].法学杂志,2013(1):21-27.

[4]赵瑞芳,郭德亮.“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性[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8):199.

[5]肖倩.基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155-156.

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4

关键词: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017-02

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的目标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素养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对学生在交通运输综合化、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提高交通运输专业相关的计算机水平,是培养学生工程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发展重点,也是传统教学体系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需要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目标,以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班为载体,提出在交通运输专业的计算机水平创新型培养模式。

国内同类专业非常重视计算机水平的培养,其中,同济大学侧重于应用软件教学,在本科培养阶段普及各类专业软件的使用方法;北京交通大学侧重计算机设计能力,交通运输大类培养方案中,计算机相关学分达到11分。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专业的培养模式应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过度偏重管理与理论,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弱、操作能力差的现象。而计算机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有机结合,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在把握基础原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水平,以培养在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改变原有过于侧重计算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的交通运输专业人才为目标,以逻辑原理、专业调研与动手实作多方位能力全面提升为具体任务,启用专题授课式、专业案例式、导入启发式、探索答疑式、评价参与式等多形式的授课手段,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水平,为成为与国际接轨的高素养交通运输工程技术人才打造坚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基础。

一、主要改革思路

本文提出的改革思路为,通过逻辑原理、专业调研与动手实作三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提升计算机专业相关计算机应用水平。

(一)摆脱冗长的固化理论,以计算机逻辑原理为主线,进行面向实际应用的理论教学

计算机系统涉及的理论庞大而复杂,但作为交通运输专业而言,对计算机水平的要求多集中在仿真软件使用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原有固化的理论教学强调大而全的知识体系,使学生难于把握教学重点,从而深入理解软件的功能、内在逻辑及应用方式。教学中应注意将对理论进行重新梳理,以建立学生计算机逻辑思维模式为顶层目标,从软件的表现形式入手,明确不同软件之间的异同,挖掘内在的联系机理,从根本上理解前台后台软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面向交通运输工程实践应用的计算机原理。

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为例,应当首先把握数据库系统、程序开发语言两大主体软件在系统开发中的实际作用。然后,以各项功能的实现为目标,建立不同数据库之间的各项联系,明确使用程序语言进行数据库调用的各项逻辑联系,从而明确系统开发的主线。

(二)摆脱单纯的课堂讲授,以交通运输企业需求为对象,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实地调研

计算机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其根本目标在于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也是工程技术人才,因此,需要以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对象,开展需求调研,培养学生专业问题的发掘能力、分析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将本专业相关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课程相关内容主动地形成问题,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再去探索、寻找答案,解除自己认知上的冲突,通过这种过程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起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问题求解策略,并形成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态度。

例如,以轨道车站的仿真实验为例,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前往轨道场站进行实地调研,具体分析人流流线组织情况、轨道车辆到况。通过现场实际问题的分析与思考,设计各类改进方案,建立轨道车站车辆和人流的仿真模型,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实验结果,对比各个方案的效用,择优选择最佳方案。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够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科学工具,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摆脱传统的纸上谈兵,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摒弃原有枯燥、抽象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合计算机逻辑原理,通过对基本操作技能的导入式启发教学,训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形象化操作与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的设计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激发探索与创新的学习激情。

除了规定的实验外,应积极激发学生对专业实践的积极性,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参观与实习,锻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实际操作所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引导学生认识分析各类计算机软件,对问题进行模拟、仿真和解决,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与运用能力。

二、教学改革方法

(一)专题授课式

由于信息行业发展迅速,传统的教材在内容上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知识相对陈旧。因此,本项目将脱离以教材为纲领的授课模式,启用专题授课的方式,及时更换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教师需要通过项目、自学、参加各类研讨会等方式,密切关注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紧跟学科信息化发展步伐。

(二)专业案例式

以交通运输行业的实际系统工程项目为案例,对涉及到的计算机知识进行分析与教授,避免学生因为背景不熟悉而产生“空中楼阁”的感受。除了企业实际项目外,还可大量引入挑战杯、交通科技大赛的实际案例,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同行业其他院校的专业水平,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挑战精神。

(三)导入启发式

与通用计算机能力不同,专业计算机知识的针对性较强,平时生活中并不常见,因此,导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将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导入方式,对系统的构架设计、数据库的表段安排、功能的实现方法等重要步骤进行启发式教学。与此同时,在同类功能的启发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探索答疑式

在完成基本理论和操作方式的培养后,以现场实例或假设情景为问题,提出高于教学的实现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结合多方位的信息手段,进行探索式的创新学习,在此学习过程中,老师将全程保持答疑状态,针对学生的问题,提出思路性建议。

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5

关键词:交通行业;发展

一、交通行业高级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分析

1.交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技能发展,交通行业是经济社会化发展中基础的服务行业

与此同时,也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行业,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总量大、专业种类多、按照行业技能工种目录,技能行业人才发展共有183个工种。其中,高级技能的人才是有精湛技术发挥作用。在发挥关键作用的时候,能够需要解决生产操作中存在的难题,这样的技术人员包括劳动中取得的高级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人员。

近几年,伴随着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整个行业进入人才需求期,交通部编制《公路水路交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报告分析和数据统计,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有从业人员三千多万,其中技能人员一千多万,其中技术技能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等级的人近40万。数据的显示出关键的问题就是技能人员的相对缺少,尤其其中的高技能人员相对缺乏,具有高级技能的人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要求。

未来交通持续不断的更新发展以及交通组成非常迅速、科技不断进步,诸多数据显示,交通运输业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去维系,尤其是高技能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整体水平。

2.根据规划发展要求和技能人才培养计划

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完善,提高交通服务专业水平,国家推行“十二五”规划,这期间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积极建立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全省公路交通建成后,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建设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城际铁路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的建设,全面的交通网络建设以及后期维护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技术支持,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合理布局,才可以推进交通网络建设。

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式分析

高级技能人才需要应用型人才,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必须具有高技能的发展人才的专业知识、学习技能的支持。这样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保持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技术的支持,文化知识水平和操作技术可以相互促进,当前,交通技术人才要有学校教育、企业发展为主的技术培训以及产教相结合的学校培养方式。

1.学校教育培训培养途径

当前的职业技术院校中大多采用两年的基础学习和实践训练,这样的“二合一”模式或者更加详细的教育模式,首先培育出大批具有高素质的预备人才,职业院校的发展需要培养高技能的人才,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能人才优势,成为培养和促进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

当前,某省交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二十多个,交通职业院校共13所,已经有诸多院校建立该专业,有大约4所院校开展各类专业,其中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汽车检测和维修、物流运输、轮机工程技术、公路运输管理、透支业务和管理等的交通主要专业技术。

因此,以就业发展为向导,以便不断提高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和培养模式,建立立通行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是立通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支柱。

2.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

企业作为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承载主体以及直接受益和锻炼人才的实战场地,自然成为高技术人员培养的重要场地。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加强对人员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国家的交通运输系统的工作中,交通部强调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培养技术实战型人才,提出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和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不断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的职业发展。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要不断更新人才知识计划,建设培训基地,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新领域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支持企业为交通院校培养教学基地,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3.教产结合的校企培养方式

校企联合教育的方式是职业技能培训的明显特征,是培养应用型人员的必然需求。国家级院校教育模式基本都离不开企业和学校的相互合作,山东省已开展多项企业和学校的合作。在交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很多学校都开展了“订单样式”等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比如山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通过校企结合的培养方式,共同编制学校的教学计划以及专业课程的安排,使得专业设置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使课程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教师与企业的专业联系。努力提高学校的专业实践能力。校企结合可以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受教育者还可以不断完善专业理论知识,将所学的理论与专业教学系统训练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上,在学校开展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市场,方便企业与学校建立人才需求平台,提高专业技能人员的社会需求和适用选择,是l挥寻找优秀人才的有效办法。

4.其他方式

在信息化不断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在线教学成为一种新型的、适用性强的教学方式。对于从事交通行业的人员来说,鉴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不同性,很难实现比较长的学校方式。可以开展教学中的课堂,开放网络教学,自然灵活的教学方式对于交通网络学习都是最好的展现方式,同时,利用网络平台与当下的信息媒体互动,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型教学形态有利于整合各种信息资料,丰富教育形式,受到教育的人也有更多更加直接、适用的有利选择,有利整合多方面的资料、培训素材,有利于提高整体教育和培训效率,灵活多变的培训模式可以与以上的发展方式,以此丰富交通。

交通运输类专业范文6

一、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重要的服务行业,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各行业的运转。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区域交流、贸易往来与日俱增,更加凸显出交通运输业的重要地位。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建设和大众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城镇化进展迅速,人口集中度提高,车辆猛增,道路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市拥堵日趋严重,地铁和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成为重要的解决途径。在如此背景下,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开设和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轨道交通在西安市发展规划

 

城市化进程增速和日益拥堵的交通现状必然给轨道交通创造黄金发展期。陕西省政府日前出台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为核心,10个中心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83个县城(市)及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质量,创建生态、绿色、宜居城市。意见提出,要推进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西安地铁1号线延伸段,3、4、5、6号线以及临潼市轨道交通建设。到2015年,西安市建成90公里的地铁运营线路。到2017年,西安地铁运营总里程达到126公里,日均客流量超过150万人次。推进城市群内主要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建设,加快西安北客站-咸阳机场、西安-富平-铜川等关中城际铁路建设,形成覆盖西安、咸阳、铜川以及西咸新区的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

 

(二)西北地区高校交通运输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全国多家本科院校均开设有交通运输类专业,其中西北地区共有5所本科开设交通运输专业,分别为陕西省:长安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甘肃省:兰州交通大学;新疆自治区:新疆农业大学。以上院校交通运输专业专业主要培养:公路交通相关部门高层次的运输管理人才、总图设计与工业运输方面的科研、规划、设计、管理型人才、空中交通管制、飞行签派、航行情报及机场管理等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综上所述,目前西北地区虽然有部分本科院校开设了交通运输专业,但都集中在道路交通运输、设计和航空交通方向,并没有本科院校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方向,结合目前西北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很有必要。

二、轨道交通在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设情况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也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建设上与时俱进,适时新增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专业。

 

目前,已经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三个专业鼎立的特色。

 

(一)专业建设概况

 

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是本院的特色专业。该专业突出计算机在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中的应用,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地铁系统控制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能在地铁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调度指挥,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行车、客运组织、行车调度、票务管理等一线工作中具备列车接发、车站调度、旅客运输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道路与桥梁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养护技术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加强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建设的大背景下,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院对青年教师定期进行培训,组织讲课大赛,并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提升教师学历层次和职称结构,教师队伍质量和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全部是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人数约占50%。在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能较好地满足教学需求。

 

(三)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为了贯彻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学院利用中央财政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学院自筹的资金,加大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逐步完善了各专业校内实训条件,满足了实训要求,建成了城市轨道交通控制沙盘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实训室、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塞拉门实训室、地铁售检票系统实训基地、地铁机车模拟驾驶实训基地、地铁机车驾驶技术模拟训练基地、地铁交通信号控制技术实训基地、地铁车辆维修控制实训基地8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强化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现有的轨道交通实训基地,为轨道交通教学、实训奠定了设备基础。

 

(四)校企合作建设

 

学院成立“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校企合作办公室”,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采取“全院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三全就业体系,切实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目前,学院的校企合作方式:一是实行“订单式”教育,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二是与有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用人关系,保证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主要合作企业有:上海地铁、北京地铁、广州地铁、西安地铁等。

 

具体到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全部实现了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企业的骨干,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凭着“思想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协作精神好、适应速度快”而赢得企业一致好评,满意度达到90%以上。学院

 

三、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在学院的建设展望

 

我校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总体建设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以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为抓手,建立与轨道交通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一)全方位,深层次推进校企合作

 

(1)优化现有的校企合作项目。继续做好地铁订单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互换双通,建设强大双师队伍。让校内教师(包括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互换身份、互换工作环境,通过企业和学校对他们的培训及锻炼,使其在校企间可以双向通用,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2)根据企业需求动态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校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知识的“有用性”。在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以教授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为根本,同时根据企业需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内容,以传授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为目标,使学生与企业之间针对性更强、适用性更好,从而缩短学生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以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

 

(3)拓展校企合作领域。在开发项目、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地铁LOW操作上岗证、职业技能考证培训等方面进行校企合作。

 

(二)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按照紧贴岗位、能力为先的育人思路,以轨道交通对应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研究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本校教院理念和教学现状,明确专业学习领域,完善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建立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为前提,外语、计算机等为工具,学科基础知识为根本、专业技能培训为导向的多层次的教学体系,组织建设符合专业技能发展客观规律的课程体系。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轨道交通行业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迅速发展,在交通运输行业开设城市轨道交通方向显得很有必要。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有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有优越的区域环境;有现成的基本建设用地和用房;经过整合,能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及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产学研配套的运行机制。综上所述,陕西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达到了开设交通运输(轨道交通)专业的基本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