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1

一、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高中的学习任务是很艰巨的,因为高考要考六门学科。但是,每天的课程有限,一般学校的安排是上午五节课,下午四节课。然后其他时间除了休息,吃饭,就是自习。虽说一天安排的是九节课,但是真正一天安排的化学课基本上只有一节课。因为学生在高中的主科是语文,数学和英语。因为物理这门学科的难度性,所以一般学校会稍多分一点时间在物理学科上面。因此,化学学科平均一天就只有一节课。但是,我们都知道高中化学的知识内容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而且选修部分,关于有机物质的结构和性质部分比较抽象,而选修四是属于和计算相关的。总之,高中化学的知识在于难度和深度,以及很多方面都必须引起我们教师足够的重视。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下是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相关对策。

(一)预习工作的充分准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老师进行教学前,应该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前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从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认识。所以,学生预习工作的充分准备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度,以及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程度呢?首先,我要求学生对我即将要讲的内容进行整体阅读,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其一:第一遍要求快速、粗略的浏览,其二:第二遍要求细化,一句一句的想一下。然后把自己不懂的做上标记,在课堂上着重听教师讲,或者直接给教师提问。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达到预习的效果和养成预习的习惯。其次,我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情况做一个大致的总结,期间包括对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自己的疑惑,需要教师帮忙解决的问题。我发现,这样对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二)进行及时的复习,和总结

学生在高中因为课程任务的繁重,所以在每次考试前并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均分到每一个学科上面。然后,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学生的考试分数并不那么理想,毕竟普通人的记忆都是有限制的,需要长期坚持滚动式的复习,才能真正的掌握。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给学生强调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和好处。我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在每一节课之后,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化学题之前,把当天老师所讲的内容做一个及时的复习,并且仔细回想老师上课时候所讲解的内容。

还有就是在学习完一个章节之后,我要求学生用大小是A4的白纸做一个关于本章节的知识点总结,包括方程式的书写。当然,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学生关着书默写,达到完全掌握的目的。对于学生不能回忆的知识点,学生要再次进行复习,直到自己能够完全的掌控这些知识。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随时轻松的应对各种考试,而且能够真正的学会和理解这些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样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有效地,因为这些过程都是要求学生自行在课下的时间里去完成的。

二、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的有机结合

很多老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会把教材作为版块分开讲,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会把知识结合在一起产生联系进行教学。这就会导致学生出现以下两种情况。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区分选修和必修,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会忘了前面的知识,典型的吃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次,就是学生在学习选修部分的知识时,不管是对于有机的这部分,还是对于化学平衡和各种电池反应的有关方程式。学生会从心理上觉得无所适从,因为感觉和之前的必修知识脱了节,从而不能够很好的习惯和学好这部分知识。因此,对于选修部分和必修知识的结合教学在老师的课堂上要有深刻的体现,不仅是为了加强学生对选修的理解,还有学生对之前知识的巩固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刻实践这一原理,从选修和必修知识的结合进行教学。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学法指导;化学思想;学会学习

1.加强高中化学学法指导的必要性

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及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好的学习方法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必须强化学法指导。

2.初高中化学学习的特点差异

初中化学侧重定性分析,而高中则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记住“是什么”外,弄清“为什么”和“是多少”;高中阶段要求深刻理解化学原理,将学过的知识巩固提升,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3.高中化学学习的内容

新高中化学课程包括2个必修模,6个选修模块。新课程倡导“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能力与方法是核心目标,情感与态度是最终目标。

4.高中化学学习的方法

(1)牢记重要物质的性质

(2)掌握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3)熟悉酸、碱、盐的溶解性

4.1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学习

4.1.1必修模块概念原理的编排顺序及层次关系

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涉及物质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个领域,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学习阶段,设置初步建立和系统认识两个水平层次,呈现螺旋上升的组织特点,体现了必修教材“基础性”的特色.认真分析概念原理的层次性、阶段性对理解概念原理大有帮助。概念原理的层级发展关系如下:

4.1.2高中化学必修模块设置的基本概念的分类

(1)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衔接的有关物质分类的概念;

(2)物质结构基础上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元素周期律;

(3)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可逆反应、化学反应限度、吸热、放热反应、原电池等;

(4)有机化学中的部分概念。

4.2高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

4.2.1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

(1)采用合适的学习模式:初三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结果,分析得氧失氧的现象而得出的,进入高一,同样的概念,再通过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抽象出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属性进而形成概念,最后借助实例促进概念的迁移,加强辨别,准确掌握概念。另外许多化学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相关的图解。教材中的插图融科学性、直观性和抽象性于一体,使学习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规律化,应学会识图、析图打开知识重点、难点。

(2)分析概念的核心词汇:

学习新概念时,抓住定义的关键,可以尝试分析定义的关键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可以点明该概念的内涵要点。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其内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这个定义包括“元素”、“化合价”、“升降”、“化学反应”四个关键词语,这是判断一个反映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要点。

(3)列举实例:

如“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尝试列举几个化学反应,来判断它们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构建思维导图,知识可视化

思维导图就是用画图的方式,把要学习的主题置于圆圈或方框中,在概念的学习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将内隐的知识转化为外显的知识,有效的帮助对概念的把握。

4.2.2基本理论的学习方法

(1)分类的方法

“分类法”是高中化学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例如物质可以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学在此基础上将分类继续完整细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学还将物质分类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及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2)归纳整合的方法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的变化,可以形象地描述为由“点”到“面”的递进。一方面表示知识范围更加广阔,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学的扩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延伸开来的。初中化学中的很多知识点,都是高中化学展开的起点,展开的内容在本质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应重视归纳整合的方法,从一个小知识点开始,联想到与之有关的相似特点的内容,把众多的内容纳入到一个知识“网络”中,由“点”向外辐射,牵引出更多个“点”,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这样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

(3)通过对知识进行提炼和重构强化理论知识的脉络体系

知识提炼和重构,是巩固、理解和提升过程.“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单元我学到了什么”;“本册书我学到了什么”。这就是对知识的提炼和重构。

(4)必须具备一些化学思想来指导理论知识的学习

第一,守恒思想。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电荷守恒对于检查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体现较多,有了这个思想作支撑来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将非常有系统性。

5.结束语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总之,学习方法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中巩固必备的初中知识是前提,熟悉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关键,掌握正确的学习模式、能够对知识进行不断地升华和总结是基本策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教科书(选修1-6)2007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下册)2006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3

【摘 要】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高,抽象性强。尤其必修1重难点太多,太集中,学生觉得高中化学难,原因很多,主客观原因都有。客观事实如:教材特点、知识容量、知识难度等,主观上如:教师教法,学生学习方法、习惯、学习基础、能力等。

关键词 高中化学;难学;教法;学法;兴趣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基础自然学科,它在中学教育中,无论是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操作动手实践技能方面,还是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方面,都具有重大作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高中化学很难,特别是高一的学生,把化学归到困难学科中,他们越学越困难,越学越觉得没兴趣。究其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一、与初、高中教材特点有关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入门。教材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知识面较宽且大多贴近我们的生活实际,较为形象具体。但是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较差,面面俱到却又蜻蜓点水,且中考的难度、要求又不高,初中老师就不会多加深化拓展、补充。而高中化学教材内容由宏观转向微观,由形象具体转向抽象,由静态转向动态。理论性更强,难度明显增大,尤其是高一化学的必修1,教材偏难、重难点太集中、知识点太多。学生刚从初中来,无法跨越初、高中化学知识的鸿沟,一下子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怎能学好?

二、与教师未处理好初、高中衔接有关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初中部、高中部分开独立(即使有些还是合并)一般来看:初中的老师没跟上高中,高中的老师一般也没教初中。这使得初、高中老师对于初、高中教材特点、教学要求,教学特点,都相互了解不够,所以初中的老师主要是根据中考要求,根据提高升学率的特点来教初中化学,他们无法根据未来的高中需求对学生某些方面知识做出相应的加深、拓展、补充。

所以高一时常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我们认为学生在初中已学过的一些知识学生都否认初中学过,该会的知识学生实际并不会。比如:化学式书写,高中老师觉得这太容易了,初中就该掌握得很好,但事实上如碳酸钠学生写成“NaCO3”,氯化钙写成“CaCl”等等,所以高中老师因对初中教材、初中要求了解不够,而未处理好初高中衔接问题。经常急急忙忙开快车、赶进度,生怕教不完影响高三总复习。使高一新生一开始就很难适应,这样一来,且不说一些抽象的理论学生难以理解,就是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也因补充太多,而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最终导致学生畏难情绪暴增,越学越不起劲。

三、与学生作业多,且教辅难有关

化学需要记忆、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很多、很细,需要学生花一定的时间梳理知识点、记忆知识点,然后能够迁移应用。然而因为各学科之间抢占学生时间的竞争,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都很多,以抢占学生更多的时间资源。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能得心应手,老师所布置的作业往往又偏难,所以学生常常是疲以应付这些作业,根本没有自主安排的时间,无法细细的咀嚼消化每堂课的知识要点,更没有时间提前预习。常处于囫囵吞枣消化不良的状况,导致基础知识很不牢固。

另一方面,名目繁多的各种教辅资料铺天盖地,难度偏大,题目偏多,综合性强,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脱离学生实际,特别是对于生源较差的这种高一新生。像练习出现的题目,都涉及大量计算及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广泛应用,如这样的题目: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物质的量的比为1∶16,求x值?高一新生觉得非常难,无从下手,练习常错误一大堆。久而久之,学生受挫感越来越强,越来越没信心,慢慢失去兴趣,作业变成随便抄上来应付了事,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四、与初、高中学习方法不同有关

初中化学因为刚入门,知识点的迁移应用较为直接明了,学生一般以记忆为主,思维训练太少。所以一般来说较认真细心的学生,初中化学都读得很好,但初中的读法到高中已行不通了。高中化学容量大,难度大,抽象性强,知识点迁移应用灵活等,所以对知识点理解、掌握、迁移应用的能力应相应提升。学生常有这样的感受:上课明明听得懂老师说的内容,书上写的也看得懂,要求记忆的知识点也有记住,可是题目一出来,却还是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分析。没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没有一定的解题技巧,不能灵活迁移应用基本的知识点,缺乏理科的思维能力,这使得学生很难学好。

五、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有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态度、习惯决定一切。面对高中化学大容量和高深度的知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化学老师当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老师要善于及早发现学生的思想变化,情绪波动,及时给予安慰、鼓励、指导。引导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冰动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又是富有挑战性的,有趣味性的过程,学会坚持,学会迎难而上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学习方法

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点,但相对分立的知识点学习记忆的难度明显高于成体系系统的知识网络,所以,如何对已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整理成知识网络体系,一直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而在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作为相对独立的一部分,其包含的知识点在高中化学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根据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有机化学部分除了作为必修部分的考点,还作为选考内容的两大模块之一,考生可任意选择一个模块进行考试。而高中有机化学部分相对于无机化学部分的知识网络脉络更加清晰,有机物种类明确且相互有密切联系,在搭建了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后,对解决高中有机化学的高考题,应该已经有比较大的把握。

1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的知识分立在必修2和选修5两本教材中,而在必修2中给出的知识点少,主要属于介绍性知识,不能依托于此构建知识网络,只能进行分立知识的记忆,在正式构建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将这些相对分散的知识点补充进去。因此,构建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网络更多的依托于选修5。

1.1网络知识节点:人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在第一章先给出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对有机物的类别和官能团进行了介绍,此时将有机物分为烃和非烃。烃分为烷烃,烯烃,炔烃和芳香烃;非烃则依据官能团进行分类,主要的类型如下:实际上,根据后面的学习可以发现,有机物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能团的影响,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加直观的学习,可以先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化合物,教材中绝大多数反应式采用的有机化合物都是包含2个碳原子,所以,在构建知识网络时可以先采用乙烷及其衍生物代表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以这些不同类别的有机物作为网络知识节点,现在各个知识节点处于孤立状态,同时包含的内容非常单薄,需要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根据所需的内容对知识节点进行丰富补充,并形成连接知识点的线条,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

1.2知识节点的内容补充和网络线条的搭建:在上一节中根据第一章节的内容,以有机物类别作为知识网络的网络节点,本节中进一步根据后续章节中的内容对知识节点内容进行补充,以及构建连接知识节点的线条,主要需要把握的是不同有机物类别的特殊性质,和相互转化的反应类型及对应的反应条件。如果说选修5的第一章是对高中有机化学的基本介绍,供学生提炼出一个个知识节点,那么第二章到第四章的内容,其实都是对于第一章所提到的知识节点的内容补充和网络线条连接。这三章的内容分别介绍了不同的类型的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化学性质,还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以课本第二章第一节为例,在这一节中介绍了三种有机化合物:烷烃、烯烃和炔烃,还有三种反应类型:取代反应,加成反应以及聚合反应。其中取代反应连接了烃类和卤代烃,加成反应连接了不饱和有机物和饱和有机物,或者不同不饱和度的不饱和有机物,聚合反应是属于不饱和有机物的特殊反应。根据这三个反应,可以将第1节中的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及有机聚合物联系在一起,主要脉络是烷烃烯烃炔烃的衔接。对知识节点的补充中,重点在于其具有的特殊性质和其涉及到特殊反应。例如在第三章第二节醛这一部分中,醛所涉及的特殊反应有银镜反应和与新制Cu(OH)2生成Cu2O红色沉淀,这在高考中都属于标志性的破题点,解开这一环后,根据有机知识网络,基本可以推导出前后涉及到的各个反应以及相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高中有机化学的学习中,也需要注意“将知识读少”,比如在学习芳香烃和醇\酚这两节时。根据历年有机化学部分的高考题,芳香烃在大题中通常作为R-基存在,即作为有机分子中除了官能团剩下的部分。故而在搭建网络时,在明确酚类和芳香烃的特性后,不妨将芳香烃作为一个单纯的R-基看待。在不涉及到芳香烃和酚类的特殊性质时,作用普通的烷烃烷烃知识节点看待。

2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改革 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11-01

高中化学的教学目的是传授给学生化学知识和相关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化学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等,为他们学习相关的课程做好铺垫。需要正确认识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使高中化学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现代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缺少实际操作实验的机会

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学生缺少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而化学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才能激发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但是目前多数学校安排的高中化学课时都不合理,很多化学教师常用视频教学代替实验教学,这就使学生失去了亲自动手进行实验的机会。或者有时候是教师在课堂操作演示,学生只能观察实验过程,无法对实验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化学教学组织性差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化学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即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和传统的化学教学不同,新课程改革后的化学教学在课程安排上不再对一些细节知识点做过多的要求,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化学核心知识上面。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去了解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教材特点,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但是很多化学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学方向,在讲解一些仅需要学生了解的内容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新课程改革目标,给学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也把新课程改革设计的课程安排打乱了,这就造成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化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的时候,应该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例如,教材中“酚的制作方法及其化学性质”一章,教师在讲授的时候,应该设置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且深度应该在学生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注意和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化学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联系教学进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更加有深度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把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很好地把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问,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独立的试验去验证自己的结论,进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把握核心教学内容

很多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抓住教学核心,往往把重点放到了一些细节上。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有些化学知识虽然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后被压缩,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作出一些调整。例如,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把握核心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扩展出细节,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学习方法和学习思路。

(三)教学和现实结合

新课程改革之后,高中化学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增强了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化学教学不再是仅仅把学生束缚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更加注重化学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新的高中化学教材从现实生活的场景出发引入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解的时候通过生活实例来引入。如在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事件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事件过程中出现的化学反应,以及这个化学反应带来的危害,进而让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危害。通过加强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陌生感,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合作

高中的化学新课程把过去单一的学科知识性教学模式变为现在的模块教学,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灵活性,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以及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合作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对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新课程改革后,化学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重视学生情感的体验而不仅仅是让他们掌握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分数评价方法。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对学生实施多层次化教学评价,这就要求教学要目标多元化,侧重于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要综合运用观察、师生交流、知识测验及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进而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另外,化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地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总之建立一种全新的评价机制,能够全方位地反映学生的选课情况及学业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小结

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实施中会出现各种问题,我们教师需要在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化学知识讲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满意.高中化学教学中基于生命教育的不足和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98-399.

[2]洪勇健.基于新课改下如何转变高中化学教学策略[J].人才资源开发,2014,22:145.

[3]邹小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3,17:96.

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存在问题 应对策略

对于每一个高中生来说,化学是他们的必修课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为了不断吸引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认真设置好每节课的开端,以恰当、合理、精彩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高中化学课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1.导入的时间过长

高中化学课主要学习基础的化学知识,不断拓宽学生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面。但是,部分教师在新知教学之前过分注重课程的导入,偏离了整节课的重心,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前面的导入中,一节课下来,学生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课程的导入宗旨是激发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兴趣,使其产生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求知欲,所以要把握好导入的时长,将导入内容与所学内容紧密结合。

2.导入的内容与授课内容不太符合

由于过分强调课程导入的重要性,很多教师过分注重这一点。高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其实很多都是与我们生活相关联的。有时教师在导入课程的时候可能会讲某一样东西,但是随着大家的兴趣愈发高涨,可能讨论的题目越来越偏离主题,没能实现化学与实际生活联系。

二、高中化学课程导入的策略分析

1.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是比较多的。教师主要通过实物、图表、模型或者是借助多媒体,来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这一导入的内容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之上的。在导入内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如在讲解“电解池”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自己的手机作为导入的工具,说道:“现在手机是每个人的必备品,是十分重要的通讯工具,同学们可以看我的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看起来就感觉很有质感,大家也可以摸摸看我说的对不对,相信你们在座的同学也有很多类似的手机都是很有质感的,但是你们知道这种手机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现在你们可能还不理解,但是通过学习本章节的内容,你们就会得到答案了。”教师设置这样的疑问,逐层地导入所学的知识点,将学生们成功引入所学的课程。设置疑问――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按照这一个步骤,逐步地完成该课程的教学。这样的直观导入法不会占据课堂的太多时间,但是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旧知识导入

高中化学学习的知识点并不会很难,大多数都是基础知识点,尤其是学到高二的时候,会发现现在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跟过去所学的知识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针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通过对旧知识点的回顾,引入到新知识点的讲解,起到一种自然过渡的作用,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例如,在课堂上讲解氨气的制备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回忆初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具体过程,从中总结出实验的一般性规律。规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概括:①化学反应的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③验证实验产生的气体是否就是我们需要的气体。根据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出来的实验规律,并借鉴其规律,一起探讨制备氨气需要考虑的因素、实验装置、收集装置等,同时可以试着让学生画出整个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图,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如何。通过课程的导入,成功地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又巩固了之前的知识点,新旧知识联系,承上启下,自然地导入新课内容。采用旧知识点导入的过程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握二者的相似点,层层引入,逐层深入,慢慢地引起学生对知识点的回忆。

3.利用热门话题导入所学知识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多的化学知识都是来源于我们生活,需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奥妙的眼睛。在课堂上开展教学的时候,需要紧密联系我们的生活,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知识点更为了解,也更感兴趣,教师正好以这个为出发点,逐步引入所学知识。

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离不开低碳经济、能源危机、新材料、新科学等热点,这也是广大学生十分关注的焦点。如在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这一节内容时,首先需要让学生们了解硅。教师可以从研究硅领域方面取得伟大成就的科学家们的研究入手,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线方面有着伟大的成就,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同时他也是一名华裔科学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介绍,增进学生对光纤的了解,而光线的成分离不开硅,因此自然地引入对硅的介绍。视频介绍中展现了光纤这种材料的强大功能,体现了在当今世界中的重要应用。学生们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视频的介绍,对光纤的知识好像有了那么一点点了解,至少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也会不断思考,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教师顺着学生的这种思维,逐步引入对所学硅的讲解,成功地把学生的化学思维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