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化学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化学教案

中学化学教案范文1

关键词:大学化学 案例教学 氢氧化合反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84-01

大学化学是一门涵盖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丰富知识的基础课程,知识点多、面广。作为我校的一门全校性公共基础课,除少数文科专业的学生外,绝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这门课程。因此,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既有高中学理科甚至参加过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也有高中阶段几乎没有学过化学的学生。授课中学生反映,部分学生习惯于高中学习阶段化学少而精的知识学习模式,对大学化学信息量大、知识点多的授课特点不适应,学习上面临着困难。

针对大学化学课程的这一特点,以及目前学时数的限制,在化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将课本上很多的知识点通过一个典型例子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18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首创,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3]下面以氢氧化合反应为案例,来联系大学化学中的多方面内容,从而对该案例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是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就学习过的简单的化学反应,以之为例可以联系大学化学课程中多个知识点,使同学们更好地联系和掌握大学化学中的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氢氧化合反应方程式:

1 与化学反应热力学的联系

(1)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1 mol标准状态的某物质B完全燃烧(或完全氧化)生成标准状态的生成物的反应热效应称为该物质B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符号表示。所以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就等于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2)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标准压力下,在进行反应的温度时,由最稳定的单质合成标准状态下1 mol物质时的反应热,称为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用符号表示。所以此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就等于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焓。

(3)该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如何?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可以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用标准摩尔燃烧焓计算,

则=;

用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则:

(4)该反应室温下(298 K)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发进行?

等温等压条件下,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时,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判断的标准是其吉布斯(Gibbs)自由能变是否小于零。即

2 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联系

(1)这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为什么两者混合的气体在室温下长时间也观察不到水生成?

尽管氢氧化合反应在常温下是一个自发进行的反应,但是由于两者的反应的活化能非常高,因此,室温下的反应速率极其小,几乎不反应,以至于在长时间后也观察不到水的生成。

(2)为什么点燃后能迅速反应,甚至发生爆炸?

通过点燃,使氢氧混合物获得初始反应的能量,氢气解离成两个自由基,这种自由基具有非常强的化学反应活性,成为反应连续进行的活化中心,从而进行快速的热-链式反应(也叫链锁反应)。如果氢气和氧气混合物的比例在氢气爆炸界限范围内(4%~74%),则可能发生爆炸。

3 与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的联系

(1)这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氢气是还原剂,被氧化,氧气是氧化剂被还原。

(2)可做氢燃料电池,半电池反应如何?电池符号如何表达?标准电动势是多少?

任何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现在利用氢燃料制备氢燃料电池是清洁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如下:

负极

正极

电池总反应,

与氢氧化合反应方程相同。

电池符号可用下式表示:(―)C|H2(p)|KOH(aq)|O2(p)|C(+),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Ecell=φ(+)-φ(-)=0.401-(-0.827)=1.228V,也可以根据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Ecell =1.229 V。

(3)在电池中不能点燃,如何解决氢氧化合反应速率慢的问题?

可以通过催化法,提高反应的速率。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其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组成均不改变的物质。所以在燃料电池中,为了便于进行电极反应,要求电极材料兼具有催化剂的特性,可用多孔碳、多孔镍和铂、银等贵金属作电极材料。

(4)燃料电池中能量转换效率如何?

燃料电池是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与传统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同,燃料电池能量转化效率不受卡诺(Carnot)循环的限制,而是取决于化学反应的吉布斯(Gibbs)自由能和反应热。燃料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由于电极极化损失、内阻和燃料利用率等因素影响,燃料电池的实际发电效率可以达到60%~80%,远高于传统的发电方式(发电效率不超过50%)。则标准状态下,298 K时氢燃料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为。

4 与军事应用的联系

火箭发动机是运载火箭等航天飞行器和各种战术战略导弹系统的动力装置,而推进剂则是火箭发动机中的能源。双组份液体火箭推进剂由于氧化剂和燃料分别装在两个独立储箱中,使用比较安全,是目前火箭、导弹动力系统中使用最多的液体推进剂组合。其中氧化剂使用的较多的是液氧,而液氢是其最常用的燃料之一。氢气和氧气在火箭发动机燃烧室中进行燃烧,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产生高温高压气体。这些气体在喷管中进行绝热膨胀,把释放出的热能转变为动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该案例很好地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燃料电池、火箭动力)等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深化该案例还可以引入物质结构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本科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自觉引导、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中引入简单的例子,而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联系多个知识点,对于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郭俊辉,曹旭华,王富忠.案例教学效果的最优模型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36-37.

中学化学教案范文2

1.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那么即使老师教的再好也是徒劳无功,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中心。在教学活动中,不管是什么教学模式,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的认知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参与探讨知识的过程,才能起真正的作用。高中化学课程学案的编写要重视化学实验的本质和化学反应的原理,将杂乱的教学内容以有序、层次分明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时,可以先提问同学们,化学基本实验方法有几种?同学们回答有:“过滤与蒸发结晶、蒸馏与萃取分液”。然后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让同学们通过图片来分辨哪个操作是属于哪个基本方法,这样同学们对这节课的知识脉络都有了大概的认识。另外,学案的设计情境要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认知空间,不能仅仅列举一些知识点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2.问题化思想性的原则,强调先学后教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能够起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在学案的设计时要遵循问题化思想性的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学生带着问题去翻阅书本,进行自主学习,并尝试着自己解决,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就是课堂重点听讲的内容,也可以提出来与老师同学共同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让他们体会到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将学生的潜在学习水平转化为现有学习水平。教师的教学也更有针对性,学生都明白了自己需要听什么,老师自然也就有了更明确的教学目标。问题的设置要注意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既要让学生够得着,也要让他们费一番心力。

3.层次化高效性原则

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都不尽相同,但是学案却是统一的,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同步提高,就要对学案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既要有基础性问题适合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学习,也要有探究性问题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提升。课堂的时间永远是有限的,如何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这里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是教授多少内容,学生考了多高的分,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了哪些终生受用的能力,养成了哪些良好的人格特征。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学案的设计要精炼合理,满足高效的原则,充分挖掘学生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的思维能力,求精不求多,减少学生的练习量和学习负担。

二、高中化学开展学案教学的流程

1.课前的自主学习

只有学生走在前面的教学模式才是好的教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别人所不能代替的,先学后教,让学生自己预习,发现问题,才能创造新的发展区域。灌输式学习是下策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自己去读书、自己去领会,等到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时,老师再进行点拨、辅导。学生自己预习过后,更明确每一个章节中的重点和难点,带着问题听课也更能够集中注意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的过程,也是对旧知识的回顾和对新知识的认知,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几个人共同查找资料,小组合作解决。例如在学习选修课本中《电解与电镀》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同学们刚刚学习过原电池的相关知识,明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电子的转移形成电流。那么化学能又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呢?课本上举的例子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并详细讲解了Na+和Clˉ在直流电的作用下是如何向两级移动的,阳离子Na+向负极移动,在极板上得到电子被还原,而阴离子Clˉ向正极移动,在极板上失去电子被氧化。但是书本上对于离子的放电顺序并没有做一个详细的讲解,这就需要在学案中体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离子的放电顺序,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2.课堂的探究学习

要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就不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之后,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进行提问、讨论、分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而不是灌输者课堂的主导者,老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和引导之后,让学生自己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及时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纠正他们思路的偏离。例如在讲解电解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先对电解的原理、电解的过程、结果、离子的放电顺序进行讲解,不少同学就会提出疑问,如何来理解不同离子的放电顺序。老师则可以列出阳极、阴极不同离子的放电顺序,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然后再从氧化性、还原性的角度进行讲解,阳极阴离子放电,放电顺序与阴离子的还原性有关,阴极阳离子放电,放电顺序其实是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从这个角度进行讲解,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课后巩固学习,及时评价

中学化学教案范文3

关键词: 初中化学 学案导学法 运用方法

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时期,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学案导学法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方向,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建构知识体系。接下来笔者着重介绍如何正确运用学案导学法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

一、正确编写和设计学案

学案导学法是教师在教学内容开始之前,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解能力,总结和设计的具有教学导向的学生自学材料,学生根据材料进行学习。利用优秀的学案进行导学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一)创新教学设计,在形成学案后设计学案导学。

学案导学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师只有在形成教案后,才能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设计出合理的、新颖的学案;才能根据设置的教学环节形成具有针对性的导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准确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现有水平,对教师素质提出较高要求。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设计学案时,教师不能忽视学生的现有水平和理解能力,布置不适合学生水平的导学内容。在设计化学学案时,教师要注意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方法和知识合二为一,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三)编写学案时运用教学法。

在编写学案时可以与抛锚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随即进入教学等方法相结合,促进学案形成科学化。结合教学法可以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笔者在讲解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时,就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在进行学案的编写时,笔者通过构建问题启发学生。笔者提出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空气中的成分么?第二个问题: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具有哪些特点?第三个问题:你能举出现实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么?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建设,引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积极投入学案学习中。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学案导学法

运用学案导学法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形成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学案导学法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一)运用学案导学法明确教学目标,形成知识结构。

教师可以在学案中运用开门见山、导入等形式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有目标的学习行为和无目的的学习行为相比,更具有操作性。在学生第一次应用学案导学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根据学案进行学习。学生熟悉方法后,就可以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安排自行学习。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应用更多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和升华。

学案内容是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提醒学生对学案导学进行整理和总结,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体系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促进知识的记忆和迁移。

(二)自主学习,教师启发。

学案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能力。

1.自我学习

自我学习是学生独立学习,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观看教学视频、请教同学、实验、假设、推理等众多学习方法进行学习,通过试验得到学习结果。

2.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可以是学生自我组队或者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学习。在团队学习过程中,多种想法相碰撞,往往能激发学生创造力,节省时间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团队学习的观念。

3.集体辩论

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重难点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班级积极开展辩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三)以优带差,重点教学。

对于学生根据学案整理出的疑问,教师可以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选取掌握这个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讲解,或者采取小组汇报方式讲解。对于学生都把握不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点讲解,“踩到”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满足学生自我需要。

(四)呈阶梯状总结,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在总结时,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进行总结,尽量兼顾学生差异性。对于学生接受度高的知识进行知识延展,对于学生掌握困难知识,只需要达到教学目标即可,可不用进行课外拓展,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以免挫伤学生积极性。

(五)教师对学生情况及时进行巩固和反馈。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反映出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并根据情况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有两种方法:一是教师通过自己观察,总结和发现问题。二是学生通过教学媒体。例如学生制作幻灯片展示学习情况等。

在进行初中化学学科的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对学案导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叶万祯.新课程初中化学“十字教学法”导学案设计示例[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3(10).

中学化学教案范文4

[案例背景]

本节课是安排在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的知识点后的一节内容,因此学生已对苯环、羟基这两种重要基团有了一定的认识,已初步掌握了官能团对有机物主要性质的决定性作用。再来学习苯酚已不是难题,而且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已经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所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学习苯酚的性质。但要强调的是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如何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理解苯酚和苯、醇的区别,理解官能团的性质与所处“氛围”有一定的相互影响,让学生学会全面的看待问题,能更深层次的掌握知识。

[案例主题]

本节课是首先介绍了自然界中的酚类化合物,然后介绍最简单的酚类化合物---苯酚,由醇类作对比让学生分析苯酚分子结构特点,通过实验来学习苯酚的性质,通过比较苯和苯酚、以及醇和苯酚的性质来学习羟基和苯环之间的相互影响。要求学生通过本次探究实验,掌握苯酚的主要化学性质,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技巧。同时通过分析苯酚的结构,联系有关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推测苯酚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并给出相应的解释,达到培养学生实验、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案例设计]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板书】

一、酚

概念:分子中的羟基与苯环(或其他芳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二、苯酚

1.苯酚的结构

化学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板书】2.苯酚的物理性质

【活动与探究】 P72

(实验1) 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讨论。

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量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 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 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创设情境】我们去医院,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是医院用于环境消毒的来苏尔水的气味。来苏尔水是一种酚类物质的稀溶液。酚类物质都有一定的毒性,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少量时起到了消毒作用。但量多了就成了一种污染。被列为须重点控制的水污染物之一。环境工作者常常要对水体进行酚类的检测。这当然就要利用到酚类的性质了。关于酚的应用我们下节课再来细讲。

【课堂小测】

1.P761.

2.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是 , 该物质不应有的化学性质是( )

①可以燃烧;②可以跟溴加成;③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④可以跟NaHCO3溶液反应;⑤可以跟NaOH溶液反应;⑥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A、①③B、③⑥ C、④⑤ D、④⑥

[案例结果]

按照设计的教学设想,通过上述的教学过程,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标。比较成功的地方是:能够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通过所学知识的回忆,能推导出具有相同官能团的物质应该具有相似的性质,通过实验得出与推导结论不同的结论,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尊重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去探究推导结论中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全面性;通过比较苯酚和苯、醇这两类物质性质的不同,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苯酚的性质,回忆复习了苯、醇这两类物质性质。

[案例评析]

1.紧密围绕课程标准确立的三维目标,力求做到: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采用问题驱动、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概念,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 严守《教学大纲》、新教材的要求,不搞“一步到位”( 备大纲、备教材 )。以夯实“双基”知识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让学生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优化整合,和谐统一。适当放缓进度,以高中知识点为切入口,强化初高中知识的衔接教学,有利于有意义学习。

3.需要改进的地方:(1)由于学生的差异,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处于慌乱之中,无所适从,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虽然让学生讨论,仍然有部分学生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中解救出来,变成主动的学习。(2)本节课以学生实验为主,时间安排应紧凑,否则就会导致学生实验浪费太多时间,知识点传授太少;再者让学生实验前应作好充分的指导工作,比如:苯酚量取的多少,滴管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苯酚的取用方法等,以便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提高。今后的随堂实验应加强对学生动手操作的指导。

中学化学教案范文5

目前,我们大多数化学教师都把安全教育作为重点来抓,工作的闲暇之余也都在探讨这个话题。那么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究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浅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的具体做法。

1.教师在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有效的化学实验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化学实验事故隐患多,为了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具体实验操作之前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例如,刚提到的某学校学生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没有事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导致反应器中混入空气,发生爆炸事故。在做这一节课的实验之前,教师必须认真讲解这一实验的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装上锌粒时,不要刚塞上塞就去点燃,要在点燃前检验纯度。当你违背这一操作规定时,反应器中一旦进入空气,再点燃就会发生爆炸。教师也可以在授课前,下载一些关于这一实验的失误导致事故发生的案例,这样可以直观生动地呈现出一些化学事故对人身或社会造成伤害的严重后果,让学生观看后明确错误做法所带来的危害,从而唤起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自身安全放在首位。

2.实验中教师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为了避免不正确的实验给学生带来伤害,教师在每一次实验之前一定要言传身教,做好安全示范。教师的演示既能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又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安全知识。例如,在实验室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时要在液体中加入瓷片以防爆沸;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去酒精灯,以防倒吸后烧瓶炸裂伤及学生;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避免空气进入影响甲烷的纯度,发生爆炸事故;等等。教师的言传身教会时刻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演示操作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醒学生错误做法会导致哪些危害,以保证学生在自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此外,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粗心大意也会造成意外的发生,教师还要指出危险操作后的补救措施。例如,酒精灯不慎碰倒着火时应如何扑灭;强酸或强碱溅到衣服上应如何处理;等等,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安全细致的演示实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3.通过开展趣味活动,渗透安全教育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化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如果总是一味地口头宣传、强调,学生就会听烦、听腻,这样有的学生就会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漏掉老师所强调的注意事项,在之后的实验中可能会因不合理的实验操作,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化学教师在向学生渗透安全教育时,也要注意一定的方式与技巧。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可以通过小组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来回答一些有关实验安全的知识,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游戏中渗透了安全教育。

二、结语

中学化学教案范文6

【关键词】导学案;高中化学;课前预习

合理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知识的乐趣,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的共同作用,从而提高并长期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导学案能指导学生做到有效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化学课堂内容的学习。我们将导学案中课前导学提前两天发放给学生。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教师便可以适当调整教案,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导学案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该设置情景使学生能够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从而调动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课堂上思维容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过程的依据。因此,怎样设计、设计好“指导”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就成为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为了极大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要求我们做到三讲三不讲:“讲重难点、讲易错点、讲易混点;学生会了的不讲、自己能会的不讲、讲了还不会的不讲”。可是哪些知识点学生易错,哪些是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学会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掌握,不能仅凭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教学经验来判断。

另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发现更多好的思路。我们在教学中常发现,对于某些较难理解的问题,有时学生利用自己的思路讲给同学们,反而更容易理解,也更简洁。因此当我们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反馈,还可以让我们在课堂上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案导学应引导学生重视对教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中学生已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但存在的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往往没有阅读教材的习惯。许多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仅停留在对字面的理解,往往忽略其丰富的内涵,这就要求在编写导学案时,要抓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问题设计为突破口,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及着眼点,使他们在阅读中读出快乐、读出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化学反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是学好化学知识的关键。但由于化学反应现象的多样性和同时性,当多个现象同时出现时,学生往往只注意到表面的、较为明显的现象,只注意生成物而忽略反应物的变化或者相反,对现象的描述不全面、不科学,造成知识的错误或遗漏。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设置恰当的情境,掌握好演示实验的最佳时机,让学生产生一种原来如此、满足的、成功的感觉,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由于化学实验的形象性和化学反应过程的抽象性比其它学科更为突出,且受学生形象思维层面和能力的限制,对观察到的现象往往囫囵吞枣,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记忆这些现象,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通过现象分析本质,并进而发现更多更新的知识。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解释要循序渐进地设立一个个台阶,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地走上去;对那些与教材描述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的实验现象,不要轻易地否定,要通过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讨论,找出原因,并尽量再设计新的实验加以验证。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更新知识。不仅引导他们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更引导他们积累教材外的能力;不仅教给他们要有科学的方法,更要求他们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

导学案的设计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听讲。学生重点听什么?我认为,学生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明确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上课听讲的重点自然就有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很难保证学生分分钟都在完全投入的认真听讲,因此重点听什么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重点,没有保质保量的课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课堂学习效果。课前的导学案反馈也是对课前预习质量的监督。导学案这种授课模式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由“学会”变成“会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今后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导学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创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马文仓化.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课堂实践.《青海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