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江南春翻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江南春翻译范文1
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翻译: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出自唐代杜牧的《江南春》
2、全文: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译文: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来源:文章屋网 )
江南春翻译范文2
描述自然风光的句精选(一):
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2、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4、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7、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9、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1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1、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1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14、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
15、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1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7、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8、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2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5、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26、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28、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30、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1、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3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二):
关于雪的诗句
1.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云的诗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关于风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滑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关于江的诗句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关于柳的诗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愈《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降》
关于花的诗句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关于雨的诗句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螟》)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三):
关于草的诗句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关于河的诗句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扛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关于树的诗句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灏《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四):
《燕歌行》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丕。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翻译】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燕群辞归,大雁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张志和。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游园不值》作者是宋代文学家叶绍翁。其古诗全文如下: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翻译】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那儿有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五):
《别董大》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高适。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翻译】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昏沉沉,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飞去。不必担忧您前去的路途没有知己,(凭着你的琴声、你的音乐修养)普天之下谁会不敬重你呢。
《望庐山瀑布》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江畔独步寻花》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古朗月行》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其全文古诗如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和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翻译】
小时候我不认识月亮,将它呼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人的明境,飞到了天上。在晚上观看月亮,能够先看到有仙人的两足开始慢慢地出现,之后一棵团团的大桂树也出现了。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请问它是捣给谁吃的又传说月中有一个大蟾蜍,是它蚀得月亮渐渐地残缺了。以前有位后羿,是他将九个太阳射落了,只留下了一个,才使得天人都得以清平安宁。的沉沦蛊惑,遂使月亮失去了光彩,便再也不值得观看了。对此我觉得忧心十分,凄怆之情,真是摧人心肝啊。
《江南春》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翻译】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六):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先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空寂的山中不见一个人,只听到一阵人语声。太阳的一抹余晖返人深林,又照到林中的青苔上。
《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一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一样的样貌。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文学家李白所著。其全文古诗如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翻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先知心的朋友。
《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翻译】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七):
诗中雪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草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5.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6.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7.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诗中柳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雄《寒食》)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诗中树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诗中鸟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八):
诗中风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诗中花
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孟浩然:《过故人庄》)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5.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0.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九):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精选(十):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仅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 ·
· ·
· ·
· ·
· ·
· ·
· ·
· ·
江南春翻译范文3
语言是古诗中表现美的载体,学生要想领略古诗中的美,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诗歌学习中,读出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眼就能看懂诗歌,没有任何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鉴赏就没有意义。心中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所收获。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而且要多疑多思,能在无疑处见疑,于似知似解处见疑。疑的范围可以是诗词中的一字一词,也可以针对诗歌感情、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二、进入意境,领悟美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把握诗中美的实质,进行美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诱发学生审美的动因,使审美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1.赏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感彩浓、形象鲜明、有深刻意义的词语,要抓住这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换词对比,就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
2.以图配诗,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以图配诗,可以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这对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为美的认识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促使学生想象作者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的原因,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当我们把一幅生机勃勃、一片新绿的江南春色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去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学生一定能很快体会到作者对景物的欣赏之情,更能领悟“绿”字的神韵。故事教学中,我常常先启发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在口述和深入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诗文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写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间段里的两幅优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暮景,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色。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呢?这是因为夕阳西下,几乎是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斜射在水面上,确像“铺”在江面上一般。学生明白后,可让其画出夕阳下江面的美景。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下江水缓缓流动,受光照多的地方,由于光反射呈现出一片红色,受光照少的地方则呈现江水本身的深碧色。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第四句“露似真珠月似弓”,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学生的画作未必精美,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深深体会到诗人写景奇丽的特点以及作者赞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情感。通过绘画,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受到“诗中有画”的语言美的熏陶。
3.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诗文的意境。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讲究琅琅上口、声韵和谐,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把文字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画面。不仅要多读古诗,还要不断创新,用翻译解说内容,用描述再现意境,用吟诵沟通情感,用抒情表达感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通过范读、跟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听同学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新奇。朗读时可以口中念念有词,轻声自读,边读边想;也可以大声诵读,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不管以哪种形式读,都要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轻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节奏感。古诗平仄错落,朗朗上口,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律美。还可以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边读边辅以动作、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同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
三、说写训练,表达美
江南春翻译范文4
【关键词】词语教学;文化传承;阴阳五行学说
【作者简介】钟江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研究生,陕西西安710062;陈立中,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江苏南京210093
【中图分类号】H0: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092-04
语言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说过:“语言有一个底座……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内容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英国语言学家帕默尔也证明,语言史和文化史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互相提供证据和互相说明”。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1947年出版的论文集《中国人与中国文》里也精辟地指出:“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汉语的教学尤其是汉语词语的教学不仅仅是语言学层面知识的传授。语文教师更是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现代“古史辨派”的统帅顾颉刚先生认为“五行,是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余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的确,在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哲学思想的每一个领域,我们都可以找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拨开蒙在这一学说之上的厚厚的迷信面纱,我们惊喜地发现,阴阳五行学说其实是对宇宙的起源和结构规律的整体把握,是汉民族先民的宇宙论和世界观。在这一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传承过程中。汉语充当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汉语通过词语使它的概念系统得到符号体现,从而为它建立起了以语言符号为载体的伞息模犁,因此,研究阴阳五行学说不能不借助汉语及其词语作为中介,而学习和研究汉语及其词语也不能不考虑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本文略举几例以见一斑。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
地名作为专有名词中的一种,是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成果”。汉语中不少地名的产生和发展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这一点早已为古代的一些学者所认识。
我国地处北半球,山的南坡、水的北岸比山的北坡、水的南岸得到的日照多。日照的向背和多少与先民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阳”和“阴”作为描写这两种相异的自然状态的字眼。渐次地进人地名之列。《诗经》中已有不少带“阳”字的地理概念和方位地名,如“殷其靁,在南山之阳”(《召南·殷其靁》);“我送舅氏,日至渭阳”(《秦风·渭阳》);“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小雅·六月》)。《尚书·禹贡》中有华阳、华阴等地名。西汉初年人们在总结方位地名命名原则时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东汉时服虔补充说:“水南为阴。”(《水经注·洧水》引)这些原则确立以后,在东汉时期就很自然地被用于解释地名的渊源。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应劭认为《汉书集解》、《地理风俗记》、《十三州记》、《汉官仪》、《风俗通义》等书中的约41个带“阳”字的地名都是因为位于河流之阳而得名,如南郡襄阳县“在襄水之阳”;太原郡阳曲县,“河千里一曲,当其阳,故日阳曲也”。许慎《说文解字》在解释“阴”字时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并说:华阴县因在华山之北得名;泾阳县因在泾水之北得名;荡阴县因在荡水之南得名,等等。刘熙在《释名》中也总结说“山东日朝阳,山西日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书中还有“汝阴,在汝水阴也”之类的地名解释。西晋时晋灼在《汉书集注》中解释魏郡黎阳县名时说:“黎山在其南,河水经其东,其山上碑云县取山之名、取水之阳以为名。”南朝郦道元《水经注》称:西曲阳县“在淮曲之阳,下邳有曲阳,故是加‘西’也”(卷30引应劭);“耒阳,旧县也,盖因水以制名”(卷39)。北凉阚骃《十三州志》解释复阳县的得名时说:“元帝元延二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日复阳也。”(《水经-淮水注》引)唐李泰《括地志》云:“蒲邑故城……在蒲水之北,故言蒲阳”(《史记-秦始皇本纪》“攻魏垣、蒲阳”句《正义》引);“濮州雷泽县,本汉城阳……《史记》周武王封季弟载于廓,其后迁于城之阳,故日城阳”(《史记·项羽本纪》“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句《正义》引)。
南宋洪迈对地名中的“阴”、“阳”用字也有精辟的见解。他在《容斋四笔》卷16“郡县用阴阳字”条说:“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之语也。若山北水南则为阴。故郡县及地名多用之。”
宋末元初学者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运用“山南为阳,水北为阳”的原则,对一些历史地名的方位、沿革作了辨析或补充。如《通鉴》卷25东汉冲帝永嘉元年:“秋,庐江盗贼攻寻阳。”胡三省注:“寻阳县,属庐江郡。班志注云:‘《禹贡》九江在南,皆东合大江。’余按寻阳县本在大江之北、寻水之阳。吴立蕲春郡,寻阳县属焉……江州得寻阳之名,由司马氏置寻阳太守于柴桑,于是江南寻阳著于此,江北之寻阳晦矣。”
明代学者郭子章《郡县释名》对明代新设置或新改置的政区中带“阴”、“阳”字样者的得名情况进行了解释:山阳县“以在山之南”;资阳县“以当资水之阳也”;郧阳府“郧水之阳”;贵阳府“以在贵山之阳也”。近代学者吕式斌在解释贵州省贵阳县名的来历也说:“明置府,民国二年改县,……在贵山之阳,故名。”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此类地名的时候,如果能从阴阳学说的角度向学生解释它们得名的由来,那么学生在知道这些词语的确切含义之余,也能对何谓阴阳学说有一些初步的认识。
阳春
阴阳学说认为春夏属阳,秋冬属阴。汉代张衡在《西京赋》中说:“人在阳时则舒,在阴时则惨。”薛综注释说:“阳谓春夏,阴谓秋冬。”后人常以“阳”与“春”合而指称春天,例如唐酒肆布衣《醉吟》:“阳春时节天气和,万物茂盛人如何。”与春天相关的许多事物的称谓都可带上“阳”字。例如,农历正月称“孟阳”。《初学记》卷三载梁元帝《纂要》:“正月孟春,亦日孟阳、盂陬。”《周礼》中掌管农事的春官称“阳官”。《国语·周语上》:“王日:‘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韦昭注:“阳官,春官。司事,主农事也。”春风称“阳吹”。唐代宋之问《军中人日登
一高赠房明府》:“幽郊昨夜阴风断,顿觉朝来阳吹暖。”春茶称“阳芽”。宋代梅尧臣《王仲仪寄斗茶》:“资之石泉味,特以阳芽嫩。”
晋时,因避简文帝郑后阿春讳,“春”字常改称“阳”。《宋书·臧焘传》上议:“《阳秋》之义,母以子贵。”《阳秋》指孔子所著《春秋》。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93杭州:富阳县“本汉富春县也”。南朝沈约《宋书》也说“本日富春……晋简文郑太后讳‘春’,孝武改日富阳”。《水经注》卷40:“浙江又东北人富阳县,故富春也。晋后名春,改日富阳也。”
与春天称“阳春”相对。秋天也称“阴秋”。唐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宽资。”古人讲求天人合一,要求人们的行为合乎自然的规律。他们认为春夏主生长,秋冬主肃杀,因此讲武练兵之类事务被称为“阴政”,必于秋冬之时行之。《礼记·月令》称盂春之月“不可以称兵”,汉代郑玄注:“以阴政犯阳。”意思是,孟春之月阳气生发,切不可用讲武练兵的肃杀阴气冲犯阳气。《新唐书·王琳传》:“今盂春讲武,以阴政犯阳气,害生发之德……愿陛下不违时令,前及孟冬,以顺天道。”
三阳开泰
阴阳学说认为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阴阳二气的消息升降作用。农历四月。夏季到来,阳气达到极盛,故配属乾卦(),六爻皆阳。旧题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卷五称“阳不独存”,“疑于无阴”,所以称农历四月为“阴月”。
夏至后,白天渐短,古人认为这是阴气初动。故夏至又称“一阴生”。唐代诗人权德舆《夏至日作》诗云:“寄言赫羲景,今日一阴生。”
农历五、六、七、八、九月分别配属姤( )、逐( )、否( )、观( )、剥( )卦,阳消阴时,阴气达到极盛,故配属坤卦( ),六爻皆阴。阴不独存,所以农历十月称为“阳月”。清代学者钱谦益在《蔚村温如陈翁八十寿序》中有“今年阳月,春秋八十”之句,说的是该翁乃农历十月生人。
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人认为这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或“阳生”、“一阳日”、“阳回节”、“一阳嘉节”、“一阳之节”。例如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唐韩愈、李正封《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雪下收新息,阳生过京索。”(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日:“阳生谓冬至。”)明钱德洪《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隆庆壬申一阳日,德洪百拜识。”明代何景明《冬至》诗:“病来又见阳回节,鸣玉何由拜紫宸。”三国魏曹植《冬至献袜颂表》:“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宋苏轼《内中待侍已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制》:“妾等待罪掖庭,备员妇职,共庆一阳之节,敢陈万岁之觞。”冬至的到临被称为“一阳来复”或“阳复”。宋代王安石《回贺冬启》之二:“伏以四序密移,一阳来复,气验管灰之应,官书云物之占。”明高启《冬至夜喜逢徐七》诗:“雪明窗促曙,阳复座销寒。”冬至之后立春之前的这段时间被称为“初阳”。例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农历十一月配属复卦( ),一阳生于下;十二月配属临卦( ),二阳生于下,阴消阳息。到农历正月时,配属泰卦( ),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有吉亨之象,故称正月为“三阳”。南朝宋孔皋《会稽记》:“余姚县南百里,有太平山……三阳之辰,华卉。”“三阳之辰”指的就是正月。人们常以“三阳交泰”、“三阳开泰”作为新年伊始的吉祥语。如《宋史·乐志·绍兴以来祀感生帝》:“三阳交泰,日新惟良。”明张居正《张文忠集·贺元旦表》:“兹者,当三阳开泰之候,正万物出震之时。”这些说法被沿用至今。
青春
五行学说为把包括四时、五方、五色、五味、五音等等在内的自然界和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归纳进来,便以五行结构作为范式。建立了涉及不同对象和层次的众多的五元素结构系统:又依据“同类相召,同气相求”的原理,将不同的五元素结构系统的要素分别对应起来,与五行各相配属,从而成为一种协调统一的宇宙大系统理论。受这一理论的影响,人们在指称A五元素结构系统的某一要素时,可以用B五元素结构系统中与之对应的要素的名称代称,或者将他们联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称谓。例如,古代开科取士多在春季,故称礼部考试进士的场所为“春闱”。依据五行归类的原则,春天与五色中的“青”是对应的,所以人们又称“春闱”为“青闱”。例如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王起于会昌中放第二榜,内道场诗僧广宣以诗寄贺……起答曰:‘延英面奉人青闱,亦选功夫亦选奇。”’
“青春”一词当初指的是春天。例如《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王逸注:“青。东方春位,其色青也。”唐代诗人李白在《江南春怀》诗中有“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之句,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中也有“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之句,其中的“青春”都是春天的代名词。
少年时期犹如春天,生机盎然,因此“青春”也被引申用来喻指少年。晋人潘正叔《赋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称:“予涉素秋,子登青春。”注日:“素秋喻老,青春喻少也。”素为白色,与金行、秋天等相配,故秋天也称“素秋”。秋时草木日渐凋落,所以“素秋”也可用来比喻暮年。
金秋
很早以前,我们的先民就根据气候的规律性变化,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季。五行学说认为,季节气候的演变是五行递相当令、循环运作的结果,因此将木、火、金、水分别与春、夏、秋、冬相配属;土则或与季夏(农历六月)相配,或分主四时(从四季中各取十八日配属土行)。故春天化育万物之德被称为“木德”,如晋代傅玄《柳赋》:“姜允灵之铄气兮,嘉木德之在春。”夏天被称为“火天”,如唐代陆羽《茶经·煮》:“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
秋天或秋天的天空被称为“金天”。唐代王维《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金天净兮丽三光,彤庭曙兮延八荒。”赵殿成笺注:“金天。唐人多使金天字,即秋天也。秋于五行属金,故日金天。”秋天也称“金行”、“金数”、“金秋”。例如宋代沈遘《五言次韵和景彝秋兴》:“暑随朝雨尽,凉入暮天多。已觉金行早,谁调玉烛和。”唐代刘禹锡《早秋集贤院即事》:“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清魏源《华山诗》之一:“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秋风被称为“金风”,如唐代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至今人们还用“金秋十月”、“金风送爽”之类的语词来描写秋天。
江南春翻译范文5
1.学生阅读诗歌存在障碍
一是学生兴趣淡薄。目前,大多数学生对诗歌缺乏兴趣,笔者曾对所教高二两个班级124名学生喜爱诗歌程度做过调查,从调查结果看,喜欢阅读诗歌的学生所占比例不足10%,60%以上的学生不喜欢诗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诗歌的故事性不强,70%以上的学生学习诗歌的原因是为了“应付考试”,近半的学生对学不学诗歌持“无所谓”态度。上述事实表明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只是停留在浅阅读的层次,只想从阅读中得到调节身心疲惫、缓解学习压力的乐趣,没有内在的动机需求和学习诗歌的持久动力。
二是学生理解诗词有困难。一方面,诗歌语言文字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每一个词语都是意义的“深渊”,每一个句子都会构成意义的“迷宫”;另一方面,诗歌的诗词意境具有含蓄性,难以定性、定量、定位,并不具备十分明确的非此即彼的明晰性,致使作品的思想和感情都有了无限多的设定和体现可能;此外,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无论是旷世济民的抱负,还是怀才不遇的苦闷,又或是江山胜迹不再的感慨,都需要鉴赏者对照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而学生没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加之古诗词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就很难理解古人的情怀。
2.教师教学过程存在不足
一是观念落后。一方面,许多教师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的能级上。这就忽视了思维因素与情感因素,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的文学素养不足影响诗歌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平时对诗歌的阅读积累不是很多,缺乏厚实的诗词艺术功底和驾驭诗词的理论厚度,无法找到古诗词教育中情感倾注的突破口,难以激起学生在情感上的理解和共鸣。 二是教法失当。现行的诗歌教学,更多的还是考虑其应试性,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实用性,而忽视了艺术教育的美育功能,无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那种既文意贯一、血肉交融,又开合跌宕、灵动多变的表现特点,把诗歌当作文言文逐字逐句地串讲,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往往一首韵味十足诗词被分析成索然无味的一堆文字符号。降低了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学生实际鉴赏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3.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体现在诗歌教学中就是着重考察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即从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几个角度设题,来考察学生诗词鉴赏的能力。虽说诗词鉴赏题是主观题,但答案却是已定的,阅卷教师从学生的答案中采点给分,这些得分点又大多是一些古典诗词评论术语。出题人得分点设置巧妙,要兼顾几方面才能得到较好的分数。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当前评价方式对中学语文诗歌的教学现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基本策略
诗歌教学重点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并通过鉴赏来提高审美能力。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1.反复诵读,激发学生审美情感
学习诗歌最基本的策略是诵读,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苏轼也有“三分诗?,七分读”的说法。诗歌与韵律、节奏密不可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诗的节奏韵律,感受音乐美,体味诗人的情感。诵读主要由以下几个阶段组成:
一是正确朗读。该阶段要求读准字音,自然上口。课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和多音多义的字词,教师要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另外,在朗读时要做到不增减、颠倒、重复字、词,力求读顺诗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意。二是流利朗读。朗读时做到语气连贯,节奏分明,句读清晰,没有句中停顿错误,符合诗句节拍,句中停顿长短适宜,长短句能读出应有气势,各种句式能读出恰当语气,并且能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三是有感情地朗读,也称情读。诗是心灵的燃烧,情感的喷发,古人读诗时常常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正是领悟到了诗中情感后以移情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将自己化为诗歌生命的一部分,仔细品味、体验,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在朗读时体会到诗人的喜怒哀乐,从而加深对整首诗的感悟和理解。
2.深入推敲,反求诗歌表现手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首佳作在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的艺术效果。诗歌语言的简洁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要靠一定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技巧来支撑的,如果诗歌没有了相应的手法和技巧,抒发的感情就会失去依托。例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江南春景喻胡天雪景,于苍凉悲壮中寓融融春意,反映出盛唐诗人内心固有的浪漫和英雄主义情怀,其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用得贴切而富有神韵。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抓住关键句、关键词,并玩味推敲,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所抒发的情感,进而提示诗歌的主题,领会诗歌的意境,把握文本的全部内蕴。
江南春翻译范文6
关键词:史景迁;王氏;清代;底层民众
史景迁是一位美国人,同时他又是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史景迁”这个名字取名就蕴含着景仰司马迁之意,由此可以窥见他对此专业的热爱。史景迁从开始着手写他的第一部关于中国清朝的历史著作?唐寅与康熙:一个皇帝宠臣的生涯揭秘?开始,就结合档案史料以及各类文史资料来了解清朝的历史,由此开启了他对中西文化接触与交流的研究兴趣。此后,他又写了第二部有关清朝的历史著作?康熙:重构一位中国皇帝的内心世界?,在这两部著作中,他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角度看天下,从统治天下的全相角度呈现的全貌,这就使得他对中国清朝的那段历史有了一个全局的了解,为此后他写?王氏之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他能够缩小视野,将注意力放在中国东北部的一个小县城,通过小县城中各色各样的小人物来反映当时的那个大历史,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王氏之死?的英文出版时间是1978年,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深受读者的欢迎。当这本书在2000 年传入中国台湾,并由台湾商务出版社出版之后,就引起了中国台湾史学界的关注。于是,在2011年,此书被李孝恺翻译成中文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负责出版。出版后,一度受到国内读者的欢迎。
?王氏之死?之所以受到如此的欢迎,是因为它通俗易懂的内容以及独特的写作方法。?王氏之死?摒弃了学者们经常使用的从大视野的角度下来书写中国历史的做法,而是通过写中国东北部山东省郯城县的下层民众在清朝的一些基本生存状况来反映大中国的历史,包括他们所遭遇到的自然灾害,盗匪,还有对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权利的争取,以及寡妇对财产及自由的争取,还有社会底层的贫苦大众之间因为各种原因所发生的斗争。作者先以一个观察者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县城的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等。通过地方官对这个地方的统治来了解此地的政治状况,通过地震、盗匪等自然和人为的灾害使郯城的经济遭到破坏,郯城的文化复兴也在没有一个人通过科举考试的情况下而宣布失败。接着深入社会最底层,描写了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之间的斗争以及与生活的斗争。比如,他在本书中写到了有关寡妇争取财产及自由的斗争,从社会底层的状况来反映当时的整个社会,也反映了当时的大环境给予他们生存的压力。大体而言,当时的中国不仅仅只有郯城这一个地方处于政治落后、经济崩溃、文化落后、思想落后的现状下,而是全国的农村都处于这一现状之下。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饱受折磨,他们的生活反映了当时中国贫苦劳动大众的普遍生存状况。
在书写此书时,史景迁运用了三种材料。分别是?郯城县志?、?福惠全书?、?聊斋志异?,第一种是县志,是一种比较可信的官方材料,在史学作品的写作过程中,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史料;第二种是个人的回忆录,这种材料就它本身所记述的故事来说,它有很多不可信的地方,比如:它会把作者听说来的事强加在作者身上进而造成故事主人公的错位,或者是夸大故事本身。但是,既然回忆录的主人记录了这件事,先不管故事主人公是否错位或者故事本身是否有夸张,首先,这个故事本身它是有存在过的可能性的。所以,回忆录当作史料也有一定的可信性;至于第三种材料?聊斋志异?,它就是一部清代志怪小说,它是一部文学作品,一般情况下,文学作品是带有极大的夸张性和虚构性的,将一部文学作品当作史料来对待是匪夷所思的。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叫“以诗证史”,用古代的诗词来论证古代的历史。比如杜牧在?江南春?里有一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尽管有些夸张,但是从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佛教在南朝的盛行;再比如白居易在?胡旋女?中的一句诗“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胡旋舞在唐朝已经出现,并且胡旋舞者来自西域康国,西域康国距离长安有万余里。可见,文学作品尽管有夸张,但是它也是有一定的现实依据的,它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写下来的。所以,不论是“以诗证史”,还是“以文证史”,它们都是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展开书写的,也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和夸张的。因此,从诗或文中我们是可以找到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的。所以,在书写?王氏之死?时,史景迁运用了一部清代的志怪小说,不能不说他对材料运用的独特与大胆。这也反映出了他所使用的材料不仅仅是从正当的材料如?郯城县志?中来挖掘的,也从各类文史作品中来挖掘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他既可以在著作中加入官方的材料,也可以加入普通大众所提供的材料,让读者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部书,同时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既然运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材料,那么在写作此书的过程中,如何将这三种材料巧妙地整合在一起,让它们达到彼此互证的效果,这就要看作者用什么方法来书写了。在前面,我已经提到,这本书在国内之所以受到如此的欢迎,一是因为它没有从帝王将相的立场上写中国历史,而是将目光聚焦于社会最底层的普通民众身上;二就是因樗的写作方法。这本书部头很小,读起来有点小说的味道。它的书名是?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但是并不是全书就只写了“王氏之死”,而是写了山东省郯城县这个小地方的弱势群体有关土地、财产、自由的争取,最后才以“王氏之死”结尾。作者在写作本书的每一章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县志中的内容铺陈出来,当然,作者在运用县志时,将县志中的记述转化成一个故事娓娓道来,接着,作者又将黄六鸿的个人传记?福惠全书?中与?郯城县志?中所述内容相关的部分另行转化,用黄六鸿的视角重新审视所发生的一切,同时,加上黄六鸿对发生的这一切的看法及思考。最后用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中所记述的与现实有联系的部分来补证前面的两种史料,所以,在运用材料的过程中,这三种材料达到了互证的效果,用官方的材料来证实个人材料,又用官方与个人的材料来证实文学作品中所涉及到的材料,最后又用文学作品证实官方材料与个人材料,三种材料运用互证的方法,使得这些材料的可信度大大提升。
从作者所运用的材料和写作方法来看,这部史学作品无疑是一部完美的著作,与平常所读的纯理论性的著作相对比的话,它能够提起读者对它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作品中加上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后,增强了读者在读书过程当中的乐趣性,同时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作品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而且,与大视野下的作品不同,这次作者放弃了大视野转而面向一座小县城来书写大清朝的历史,无疑又是一次创举。对于史学著作的书写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但是,白璧微瑕,不管是多么完美的作品,它总是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拿本书来说,在我看来它唯一的缺点是没有提到大的历史背景,尽管它的题目是?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但是全篇并没有提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导致小人物的命运与历史背景脱节,那么导致读者认为,这段历史可以随意置于任何一个历史背景下而没有任何不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