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创新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1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内部审计;创新

引言

纵观党和国家改革发展大局,自2018年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以来,内部审计在国家治理结构中获得前所未有的重视,党和国家自上而下的内部审计体系不断完善、拓展、强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内部审计在促进企业经济决策科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运行风险防控常态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大数据背景之下,大数据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发展资源,也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崭新且更高的要求,并且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之后,可以实现大量信息和数据的处理,从这一方面上来说,大数据与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契合性。

一、大数据背景之下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大数据,作为海量、高增长且多元化的信息资产,具有数据体量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的特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数据和信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数据已经成为企业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开始不断普及,业务被大量数据化,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类型和数量的激增,使得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理念、方式方法等难以应对内外环境的转变,无法适应新时代企业发展的要求[1]。因此,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要随着内外环境的改变进行改革创新,并且提升审计工作人员的理念认知和计算机、数据分析等综合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顺应时代的发展。再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数据也是内部审计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基础,需要审计人员对各种类型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和整合,内部审计工作的这一本质属性非常契合大数据环境。因此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遇到的机遇

首先,大数据环境下,使得数据的种类更加丰富,数据的采集、使用更加便利,大数据技术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拓宽审计思路、降低审计风险,同时企业的管理层也能够根据大数据计算分析的结果,清晰看出企业的发展状态,为企业科学合理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从这一点上来看,大数据技术对于内部审计工作及企业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其次,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采用的是数据抽样分析法,主要依赖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和判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检查进而发现问题,这一工作方式主观性较强,而且最终得到的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也不是很高。而在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内部审计更加充分,使得审计分析程序更加简单,审计内容更加全面,能够获得全方位的审计证据,并且计算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也是相对比较高,大数据审计分析的洞察力、决策力都能充分有效地实现,并且可以进行良好的数据预测,这些都是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分析工作无法实现的。

(二)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遇到的挑战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企业内部系统多样化,如ERP系统、CRM系统、OA系统等,在大数据环境之下,各个系统之间不能再是竖井式的架构,需要各系统间呈网状结构,通过大量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共享,但目前国内众多企业各个管理系统之间并未打通接口,难以实现企业管理系统数据的全面整合,对于实际审计工作效率和准确度的影响都是比较严重的[3]。其次,大数据环境下给予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一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财务、审计方面的综合判断能力以及专业处理能力,还需要具备计算机、法律、大数据挖掘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国内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计算机、经营管理和大数据处理等其他专业能力。再次,大数据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需建立在审计系统以及审计模型等平台工具完善的基础上才能更有效发挥价值,但目前内部审计技术相对落后,多数企业在财务、业务方面使用信息系统管理较普遍,但使用审计系统的企业却很少,多数审计人员仍采用财务、业务系统取数后借助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等。最后,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也具有了新的风险,其中包括比较常见的信息安全风险和数据透明度风险等,轻则影响企业的发展,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有效路径

(一)推进审计理念的创新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经济业务中,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而审计理念的创新是审计工作创新的前提,内部审计人员应树立“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审计理念,打破原有的审计思维,将创新融入内部审计工作,运用大数据技术积极探索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丰富审计手段,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效率,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审计制度的创新是审计工作创新的保障。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环境发生了比较大的转变,审计工作的难度也增加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需要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断调整审计工作标准,使得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实践工作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指导,工作目标清晰。例如,在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来进行,可以对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起到指导作用。另外,在原有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之上进行完善和优化,促使审计工作得到有效的规范,审计工作也能够高效开展[4]。

(三)促进审计工作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侧重财务和内控制度方面的审计,且主要为事后审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原本无法实现的各层面数据资源已逐步被获取,另一方面企业的快速发展下传统的审计工作内容已无法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拓展审计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大力推进有重点、有深度、有步骤、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促进审计工作内容的创新,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另外,借助大数据审计平台及审计模型,内部审计工作要从财务层面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转变,并且从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逐步转型,进而及时发现企业针对性、苗头性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服务职能,加强企业的内部治理。

(四)强化审计工具和管理平台的创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工作来说也是一样,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工具及方法是难以进行“大数据”的整合处理,审计工具的创新和审计信息化建设变得十分紧迫,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审计工作也将成为新常态。首先,在企业目前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实施审计信息化系统管理,并打通与业务、财务等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的流通共享[5],为审计工作获取内部数据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可以对企业的业务环节实施实时监控,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提示,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到问题的根源,提高审计的工作质量。其次,构建审计管理平台,集中存储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数据库,内审人员可以及时运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有用数据信息,进行全量数据分析,提高了审计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高效性。最后,传统的审计程序已不能满足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要求,审计人员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审计项目,创新审计程序和方式,搭建不同的审计模型,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以达到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五)强化审计团结的建设

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需要高素质、专业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为了适应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一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比较强的企业内部审计团队,这样才能使得工作效率和效果得到保障。首先,需要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多种渠道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计算机、业务、数据分析等方方面面的专题培训,使其深入掌握计算机及精炼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分析快速地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从中发现审计疑点,不仅提高审计效率、节约审计时间,更加保障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其次,还需要强化审计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的培养,从经验审计,逐步向经验+数据审计转型,使得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升,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在不停地变化,时代也在不停进步,在大数据环境下创新是审计工作发展的不竭动力,新时代审计人要理性认识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挑战,从审计理念创新开始拓展审计思路,强化审计工具和管理平台的创新,推进审计工作全覆盖,也是内部审计履职增效与发展所需。在对大数据技术和理念进行应用的同时,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团队的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审计工作的高效开展,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财

参考文献

[1]王桂兰.浅谈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知识经济,2018(08):94–95.

[2]郑敏.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探讨[J].经营与管理,2020(04):45–47.

[3]程石.新时代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发展探析[J].中国市场,2020(03):177–178.

[4]汤进锋.当前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内部审计模式创新途径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31):222+130.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理创新;发展

如果将市场经济比作是大海的话,那么企业就如是海上航行的小船,在海浪之中依托于不断发展逆水行舟,而一旦发展止步则会迅速淹没在浪潮之中,尤其是进入到经济实际全球化时代中,越来越多外来企业进入到我国,将国内经济市场提升了原有的竞争程度,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强化内部管理,创新内部管理,从管理层面上下功夫方可实现长远性稳定发展。

一、初探企业管理创新实际内涵

所谓企业管理指的是企业基于自身经营生产进而展开的有关控制以及协调组织和相应计划职能总称。一般来讲企业日常实际经营生产相关活动包含诸多要素,管理正是合理规划并科学整合要素的具体过程,从该层面上讲管理属于生产力范畴之内,而较为有效的以及较为科学的管理往往能够帮助企业将发展目标较快较好实现,并能够积极的促使企业提升自身竞争能力,现实环境中经济市场变化快速,在该种环境背景下企业如果仅仅是依托于以往管理方式则难以适应市场更新需求,只有随着市场更新变化而变化才是生存之道,换句话来讲只有将自身管理方式予以不断的调整以及创新方可更好的适应经济市场并在经济市场中稳定的前行。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应用新型的管理方法思维重新对内部管理予以设计,尤其是对管理思维以及技术和相应的组织结构等等予以良好创新,进而促使企业实现管理方面长效运营,管理创新强调了既不复杂又较为重要的一种过程。

二、探析企业强化管理创新必要性

企业强化管理创新具备的必要性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市场竞争必然需求,现今网络知识时代来临促使市场有着较为迅速的变化,企业存在于经济市场作为国际经济重要支撑载体对于网络时代的适应力决定了其后续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买方市场开始产生之后,经济市场中的竞争性被较大化放大,在该种较强市场竞争压力之下企业势必需要强化内部管理,依托于管理创新逐渐将自身具备的竞争力提升,这样也才能真正促使自身稳定发展;其二是知识经济客观发展需求,所谓知识经济是依托于信息共享以及知识共享的经济模式,工业经济中经济发展建立在原料消耗以及大范围使用基础上,相较于传统经济看重的是劳动力以及资本资源的不同性投入,而知识经济则强调的是知识有效利用和良好加工共享,因此企业就需要创新管理以适应知识经济;其三是大众需求更新的基本要求,时代变迁背景下大众在需求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简单来讲就是大众希望企业提供给自身的产品应该是多样性的,能够满足自身不同方面的需求,基于此企业就需要创新管理内容,力争将大众需求有效满足,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稳定发展。

三、探析企业方面管理创新发展建议

1.建议之理念上的创新

企业创新管理理念较为重要,因为任何行为均建立在思想支配基础上,思想可以说为行为优劣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于企业来讲强化管理创新应该是从管理理念上入手,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四方面:其一是对传统管理思维予以摒弃,将以往纵向思维转化为是横向思维,企业相关管理者对新型化管理理念以学习引入国际一流先进理念并对市场新事物予以观察,构建全新管理理念思路,尤其是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之下对以往发展观念予以转变和改造,赋予其新活力内涵,将粗放型管理提升到增效型实际管理理念上;其二是企业需要将新机遇牢牢抓住并大胆性创新,企业依托于市场环境将内部管理理念予以调整,进行新思想理念的创造,尤其是需要对市场变化过程中新机遇仅仅掌控,构建质量管理以及成本理念等方面具备特色性的理念,换句话来讲就是不仅要看市场变化,而且还要看自身实际经营状况;其三是树立超值服务以及信息经济方面理念,信息经济环境之下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相关软件对企业实际管理予以优化,能够将企业管理不断升级,并能够促使企业关注管理方面的时效性,强化风险管理,依托于信息经济理念推动自身生产与信息技术的良好结合,最终将管理发展为智慧信息管理;其四是树立循环低碳方面理念,现今国家强调了低碳发展,尤其是对于能源资源来讲高效利用实现最大化利益获取,并兼顾生态环境较为重要,企业也需要将低碳生产以及绿色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理念良好树立,围绕节能以及低碳和响应的环保绿色主题进而实现管理理念上的创新。

2.建议之技术上的创新

现今管理创新不仅仅是集中在理念上,还集中在技术方面,技术创新为当前管理创新重要构成部分,技术创新优劣很大程度上展现企业整体性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企业要想实现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获取就需要依托于技术营销创新。企业更加可以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在经济市场的大力发展,而对于技术上的良好创新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聚焦新型化国际技术,企业依据相应的市场变化加大自主技术方面的不断创新,对于产品结构予以进一步良好优化,促使产品在经济市场更新换代,对新型化国际技术予以引进以及研究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自身产品性能技术实施更新改造,将原本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以此将目标市场当前产品空白良好填补,尤其是需要对高性能以及差异化相关产品进行重点性开发,以此将自身企业新的业绩两点引燃;其二是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除了将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引入其中之外,更加需要将一些先进化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仪器同时引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创建技术研发以及技术测试相关科研中心,并和全世界范围内的相关高校予以技术合作,促使自身研发技术能力不断进步。此外还需要对资源循环方面利用技术予以强化,如对减排减量相应技术的优化等等。

3.建议之制度组织上的创新

现今管理创新除了集中在上述两方面之外,还集中在制度组织上,具体来讲,对组织予以实际创新属于管理创新重要构成部分,企业可以依托于对信息资源以及物和人力等方面资源的结构调整实现资产有效重组和有效重置,在新型租住比例关系和组织结构基础上构成全新管理模式,最终为企业创收较多经济利益;而对制度予以实际创新则同样是管理创新重要构成部分,企业可以对自身分配形式以及经营模式和相应生产方式等予以创新,最终实现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具体创新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是管理内容应该真正的在制度上得以落实,依据自身实际发展状况通过系统性以及科学性制度实现权责分明以及职责明晰;其二是制度要真正在考核上予以落实,所有的制度要想检验其是否有用就需要依托于考核,制定具体考核标准,通过考核确定制度具体落实程度以及还存在怎样的缺陷,最终起到创新企业制度组织的有效作用。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现今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仅能够扩大自身规模并实现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为国际富强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而在竞争激烈的经济市场之中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就需要强化管理创新,从管理理念以及营销技术和相应在制度组织的战略管理三方面入手,通过管理创新进而帮助企业实现更优发展与进步,而本文将企业实际管理创新良好发展作为研究核心,旨在为现今以及未来企业优化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杨根兴,严德铭,姚宝敬.关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促进软件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3,02:38-39.

[2]武亚军.“战略框架式思考”、“悖论整合”与企业竞争优势--任正非的认知模式分析及管理启示[J].管理世界,2013,04:150-163+166-167+164-165.

[3]夏李.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31:210+212.

[4]张彦伍,尚言明.关于对专利巡回审查模式服务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157-158.

[5]罗琳.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兵团一师科技管理创新人才培训班考察学习报告之一关于阿拉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思考[J].今日科技,2014,07:22-23.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3

当前,回归理性增长已成为宏观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和内在客观要求,实现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更加依赖内涵式的增长,更加依赖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的提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住建部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任务和要求,对于公路施工企业而言, 《意见》无疑将成为推动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重要指南。

行业市场竞争将更加充分,市场体系将更加开放透明。随着混合所有制大行其道,各种所有制类型的公路施工企业所处的政策环境和面临的市场机会更加公平,将享受平等的政策待遇,政府干预的法律约束增强,人为设置的“弹簧门” ”玻璃门”有望最大程度消除。比如《意见》提出“不得设置任何排斥、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区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取消市场门槛,全面开放地方、区域和全国市场。为此,公路施工企业必须要主动适应市场化的趋势,凭借性价比最优的个性化、差异化服务在市场较量中胜出。

伴随市场化而来的,是建筑业企业自身专业化水平问题。 《意见》提到,要提高施工企业质量检验能力,推行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全面推行样板引路制度,提升起重机械、模板支架专业化管理水平,鼓励建设单位聘用专业化社会机构提供安全风险管理咨询服务,以及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等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全过程的应用,提高综合效益等,为实现项目管理专业化提供了思路与方向。没有金刚钻,怎揽瓷器活?如何充分发挥施工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是企业各级管理者应当不断思考琢磨的课题。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 监理企业; 创新发展

建设监理制推行二十多年来,在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监理单位的共同努力下,监理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近年来,河南兴平工程管理有限公司通过科学分析形势和自身优势,在战略规划、管理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了科学的发展规划,实施了一系列战略调整,明确了“强管理、拓领域、理思路、抓机遇、提优势、聚人心、储人才,求创新”的整体工作思路,以项目管理为主线,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积极拓展省内外监理市场,企业发展开创了“管理上档次、效益创新高”的新局面,为企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1. 明确发展战略,做大须先做强

作为监理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关键要看能否适应市场需求,能否提供让业主满意的服务。公司监理业务范围已覆盖省内和省外,监理了一批在省内有影响的建筑工程,锻炼成长起一批既懂监理程序、又懂工程专业和管理的骨干人才。面对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企业审时度势进行了战略重点的转移,坚持集中优势资源开拓省外市场,积极跟踪项目,在项目的选择上重效益、抢市场,加大投标前的合同评审力度,做好前期策划和成本核算工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坚持夯实管理基础,加强风险控制,强化过程监督,促进了生产经营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2.夯实基础管理,创新管理思路

2.1 理顺管理体系。公司每个项目明确由一名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在参与而不干预、监督而不包办的原则基础上,对监理项目实施全过程协调管理,并对安全、质量等负责。公司成立安全质量检查部,全面负责和制定公司一系列有关矿山工程等项目监理质量管理规定,定期(每一个季度进行一次安全质量大检查)、不定期(采用抽查方法,不事先通知项目监理部)对各个项目监理部、公司有关部门进行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安全质量奖金,对不符合公司要求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处罚。进一步加强了对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了管控效率。

2.2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公司制定出台了《项目成本核算管理办法》和人员、设备、财务等配套管理办法,明确了“成本控制,经济核算,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项目管理原则。监理项目全部实行“质量、安全、费用目标管理”,全面启动项目责任考核,把单一的利益主体整合为一个从体制到机制的综合系统,充分调动了项目和职工的积极性。公司考核目标值纳入到全年经营计划指标考核及季度的安全质量检查之中,严格进行各项考核,以确保对标目标值的顺利完成。在季度、年度考核中,对完成对标要素目标值的部门,视完成情况按照奖励标准予以奖励。年度完成各项对标指标并被上级主管部门通报嘉奖的,对全体职工都予以奖励;对没有全面完成各项指标的部门,取消各项评选资格并给予相应处罚。

2.3 加强过程控制,注重持续改进。公司制定了综合检查办法和评分标准,公司考核检查小组每季度对所有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廉政建设、工作职责、工作环境、文件控制、监理过程控制程序等内容,公司采取现场巡视、抽测重点工程实体质量、查验监理记录、询问现场监理人员等方式,结合走访业主情况,对项目监理部门的顾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对管理比较薄弱或者问题较多的项目加大检查、现场指导力度,督促其及时整改、完善,并组织各项目部之间开展学习交流,共同提高。

2.4 创新培训方式。公司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三级培训和“以师带徒”的培训方式。创新总监理工程师的管理模式,采取公司任命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公司与总监签订工作目标责任书,内容包括质量目标、安全生产责任目标、监理费用控制、廉政建设等方面。对总监赋予一定的权限。在用人过程中,如果监理人员有违反劳动纪律、违反监理程序或工作不称职,总监有权以书面形式阐述理由并退回总公司。当公司现有人员不能满足需要时,可以聘用具备资质和能力的外聘人员,但人员的能力必须通过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审核。同时,公司加强了对项目的考核检查,检查结果影响项目部的年终排名和总监的综合评价,不达标准的总监和监理项目部将被处以罚金,严重时予以撤换总监;这一套完善的“选才、育才、用才、留才、激才”的程序,有效的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人才建设,实现良性循环

监理制在建设项目上发挥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监理人员数量多少,更取决于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因此,公司着重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加强监理队伍建设。

3.1 注重培养人才。组织和鼓励职工参加相关执业资格考试,增加持证人员数量。特别是对新进的大学生、及专业监理工程师投入重金加大培养力度,以政策导向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同时,分析目前人员状况,结合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实施《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加大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力度,以尽快解决公司人员知识、专业技术、从业资格等结构不合理现象所导致的业务能力严重受限的问题。

3.2 提高人才素质。利用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把工作理念渗透到监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新项目进场前,将安全、廉政、质量三大方面的内容以岗前培训的方式集中进行,分别由公司分管领导上第一课,并形成制度。公司采用多种方式举办综合知识培训班、新员工岗前培训班、安全环保知识培训班。在培训上注重创新思维,拓宽视野。把单一的自办、送出培训变为自办、送出和主动承揽培训业务结合起来;把监理行业新风建设与提高员工的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以“监理人员讲责任”为职业道德建设平台,促进专业技术、管理知识水平同步提高。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由公司选定培养方向。聘请行业专家对职工进行辅导,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全国监理工程师的培训、考试。定期选派业务骨干外出深造,不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导职工在企业共同的目标和愿景下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把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4.主业相关多元化发展,适度拓宽业务领域

一个企业的发展,取决与两大因素,一是外部环境,二是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关键。目前,受集团企业内部保护等行业内部限制,监理企业的生存发展有时并不完全由市场竞争来决定,这不利于有实力、服务好的品牌监理企业做强做大。监理行业的定位高而地位低,监理难以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充分发挥作用,也制约了监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经济危机对建筑业的滞后效应,基建过后必然会出现低谷。在3至5年后,仅靠单一的监理业务,监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将是很低的,因此,建立企业要做强仅靠单一的监理业务是远远不够的。公司审时度势在招标、造价咨询、化工、石油等业务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实行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战略,以利于充分发挥优势,做精做专,提高了企业抗风险能力,促进了企业向全方位、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迈进,增强了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罗新军.关于加强工程项目综合管理的探讨[J].市场研究.2012(6)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5

关键词:产业集群 企业 创新 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一部分企业因为缺乏分工协作而出现了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为了有效摆脱这一困境,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应用产业集群的创新优势,不断推动企业的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化作为产业组织创新形式之一,已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产业集群化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一大创新,企业是现代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虽然目前对于新技术、新发明和创新所特有的作用已经得到人家的认可。

一、产业集群下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

企业怎样应用产业集群平台来提高创新水平呢?集群之中的企业创新行为并不是能够自动实现的,而是需要集群企业实施主动而积极的创新性管理。也就是说,集群之中的企业创新一定要积极实施能够有利于创新的活动。为此,需要以下基础条件:

(一)企业之间的知识共享

大量研究者均论证了组织之间的学习与知识共享是创新之重点。组织一般是在和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学习,而集群企业创新更多地不是依靠于群内各企业孤立性的创新,而是企业之间的一种互动模式,是企业之间进行知识传输、再结合或者新知识的一种创造。集群内各企业的创新需要和其他企业进行知识的共享与传播。比如,位于美国硅谷的企业之间存在着员工的高度流动,人们通过酒吧与俱乐部等公共场所进行交流,从而加快了知识在硅谷这一集群之中的传播,并且提升了硅谷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

创新能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企业吸收知识能力的一种函数,也就是企业认识到新生事物的价值,并且获取外部信息与吸收信息,并且最终运用于商业目的的一种能力。这也显示出一旦企业具备了吸收知识之能力,那么他们一样有能力从其他组织那里吸收到相应的知识。因此,企业的创新能力往往取决于集群之中企业通过知识共享,对于他人知识与信息的一种学习与吸收能力。专门性吸收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怎样提高从合作伙伴获得的能够为我所用的有价值信息。该能力能够让成员企业实现资源的共享,并能够跨越组织的边界将知识传播出去与吸收进来。这一能力是表示企业合作伙伴将已完成的各类知识进行交迭的程度以及合作伙伴之间互动程度的一种函数。知识的吸收能力和集群企业在网络位置上的互动关系影响到了企业的创新成效。为成功地实施创新,集群之中的企业所处位置和吸收能力具有正比例关系,也就是愈处在集群的中心部位,企业也就越需要具备高超的知识吸纳能力,这样企业才能更为成功地实施创新。

(三)构建非正式治理结构

集群内企业的创新必须进行有效治理安排,这是由于其会影响到创新的成本,同时也会影响到集群内成员企业的创造意愿。创新将会让最早实施创新的企业呈现在机会主义的威胁下,从而产生风险。集群内部企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目标就是应当选择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以降低创新的成本,随后再强化效率。依据相关文献,产业集群下的企业一般会有以下两类治理结构形式:一是依赖于第三方的契约强制;二是实施自我强制契约,也就是不用第三方来介入裁决是不是会有违约发生。比较起来,自我约束契约更为注重于自我控制。在自我强制契约的治理当中,应当进一步地区分正式保护与非正式保护的界限,前者有财产与投资抵押品等,后者有善意信任与良好信誉等。学者们均认为非正式社会补充控制手段能够取代正式控制手段,所以非正式自我强制契约应当依靠个人信用关系或者声誉来作为相应的治理机制。产业集群之中的企业创新需要得到群内各家企业之间的信任与承诺,而合作机制则应当作为治理机制来降低创新所造成的机会主义行为。

(四)实现与外界的交互作用

真正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出价值的想法一般都源自于企业的外部。目前已经有研究者证明了 消费者所具有的重要性,被视为是创新之源泉。因此,有用功能创新有时也被视为是被供应商支配的。此外,产业集群之中的企业之间也可以实施联合创新。在此情况之下,每一个参与人员作为创新工作的组成部分之一,均将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所以,产业集群之中的企业创新表现在企业与基础科研组织间、制造商与企业客户间、企业与其他组织之间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往往存在着高度交互。这里需要重点指出的是,企业在集群之中的中心企业指引领着创新之前沿,产业集群的内部假如难以满足创新性的需要,集群内的主要企业需要积极突破产业集群之中的资源所受到的限制,这样和集群之外的组织就可以开展信息与知识之间的交换和互动,从而能够实施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创新。同时,集群内的主要企业可以把已成熟的技术与产品外包给本集群中的其他企业,运用横向一体化组织结构实施改进,并且以发展为目的实施技术创新。

二、产业集群下企业创新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促进企业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企业的创新系统就本质而言就是在一定的环境范围之中,使用相应的创新机制,组织与协调各种相应的行为主体,开展人、财、物以及知识等各类创新资源的组织与分配,并且使用和管理的创新性经济体系。企业的创新系统要立足于本集群,通过区域以创新资源的总量和分布状况,从而充分地考察区域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之实际需求,将各大创新的主体进行有机结合,不仅能够提升区域之中的创新资源数量以及质量,而且还可通过更加高效的创新性网络,把原本有限的创新性资源应用于本集群之中的重点领域以及优势行业之中,这样一来,就十分有利于提高本区域之中各类创新资源的运行效率。

企业创新发展范文6

关键词:知识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成为最具战略性的资源与资产,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的一种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及更新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创造、应用及规划管理过程。面临市场竞争局势的愈演愈烈,创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战略管理,就要突破传统的管理观念和管理方法,就要以知识创新推动企业战略管理的发展,就要通过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并以新知识为媒介为企业创造全新的价值,就要以适宜知识经济时展的知识管理策略实现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一、当前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令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变得复杂和易变,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已经无法适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科学性,管理方式过于线性化。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传统形式中,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相对单一、理性、硬性,相对极端的管理方式无法及时化解复杂的外界环境刺激和企业内部突变时所产生的矛盾。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在管理的思维线路和模式上呈现机械化状态,这种状态下的管理思维对于企业发展的环境、知识文化的传递和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环境变化是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因素,预见环境的变化性与复杂性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而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却未能意识到这一点,其研究的重点仅仅是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单一性的分析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论的自我完善速度减慢,令企业的战略管理理念缺乏一定的科学根基和说服动力。

2.传统的战略管理仅注重显性知识,忽视隐性知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知识管理被狭义地看待,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以其清晰的特性备受关注,并且逐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根本;而隐性知识却以其隐藏性的特点被忽视、被忽略,被看作是与显性知识相同的性质而存在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之中,也被认为是可以过渡、交流和传递共享的。这种传统落后的、错误的知识观点令企业的战略管理无法展现成果和达成成就,令企业的战略及战略管理方法和框架无法达成创新优化。

3.传统的战略管理将管理的核心归结在企业的竞争上,由于知识经济的盛行和发展,知识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生产要素,传统企业战略管理中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已经无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养分。知识经济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已经将管理的核心进行移位,已经由以竞争为核心的管理形态转化为以知识的交换转移和交流共享上,企业管理的发展将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与创新程度上。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之间的关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的战略管理需要在知识操作的基础上进行,需要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就是知识生产、储存、传递和应用的动态性过程,是包含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复杂性与系统性过程。

1.企业战略管理的本质是知识的进化过程。以传统的经济视角进行分析,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外部环境的变动和竞争形式的刺激。但是企业的发展不仅在于外部环境的变动,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战略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的研究,其实就是一种知识的产生和积累的动态性过程,就是知识的缔造、认知和肯定过程,就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竞争力相互整合、相互匹配的动态过程。

2.企业战略管理思维逻辑是知识的创新过程。企业战略管理,主要表现在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的适应性、创新性与演进性,是思维逻辑的一种创新与创造形式。企业的战略管理思维逻辑与战略理论过程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趋向于一致,战略逻辑的思维发展是建立在企业已有的知识结构上的,是在松散化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发展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方案的拟定、实施等都是在知识积累与管理的过程中实现优化改善的。

三、以知识管理支撑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知识管理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战略管理创新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基础。以知识管理的视角进行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是企业环境复杂性与多变性的适应要求,是企业能够正确做出决策和应对市场变迁的根本,是企业重新确定竞争优势的驱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与壮大的不竭动力。

1.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思想的创新。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创新的根本过程,是以创新的知识推进企业发展的系统循环过程,是对企业战略思想进行重新定义与建树的关键内容。在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中,持续不断的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而从知识形态的角度来讲,知识创新就是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作为企业,要将企业发展中客观有形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让其以清晰、完整的状态传递给企业员工;针对复杂、隐含的隐性知识,企业可以采用人文战略将其对外传播与共享,从而促进企业知识的社会化。企业要处理好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与过程,要将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要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合并积累,要对纷杂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规划与总结,并将归结的知识体系融入于企业战略管理思想之中,要摒除以竞争为核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想,以知识管理的理论基础实现企业战略管理思想的创新性研究,实现战略管理思想及时转变。

2.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的企业战略制定是系统行为的交互式动态过程,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知识创新过程。在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管理战略的制定要以企业知识的理性分析为基础,要从全局、最大化企业价值的角度对企业内外知识进行管理,要对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和统一分类,并将这些知识资源作为企业创新管理决策的依据,作为企业战略创新制定的源泉。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系统性的分析,要根据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企业知识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分析与归纳,要用实效性的观点看待企业知识,要注重企业知识的外部引进与内化吸收,以此挖掘出对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有价值的知识。企业还要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不断地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缺口的补充和管理,以知识缺口发现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阻碍因素,并以理性的分析实现企业战略制定的有效创新。

3.以知识管理实现企业战略实施的创新。以知识管理为导向进行企业战略实施,就需要企业以智能化的方式进行知识管理,需要将信息系统和数据挖掘技术融入到企业的知识管理之中,要利用技术进行企业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深入挖掘,以技术形式应对知识的多变性、复杂性与分散性,以此实现企业知识的创新管理。作为企业,要对企业知识采取内部创新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策略,要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内部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组织学习,以学习提升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文化水平;企业还要充分信任内部员工,以信任提高员工知识转移的能力,实现个体资本递升为组织资本,实现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过渡;企业还要注重外部人员的引进,要以薪酬与福利吸引外来员工的加入,将新员工、新知识作为弥补和建立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以新员工、新知识作为企业知识创新的基础,以此完善企业行为主体的知识管理和员工的行为机制,以此实现企业战略的顺利沟通与实施。

总之,知识经济发展鼎盛的环境下,以知识管理为导向来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已经成为了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关键。作为企业,要充分认知企业知识管理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评估好企业战略管理的现状,要确定好企业知识管理的正确方向,规划好知识管理的复杂过程。只有将知识管理充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之中,只有将企业中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只有将企业的外部知识与内部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只有将企业知识与员工知识相互统一,才能推进企业战略管理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文波.浅析企业的“知识管理”[J].现代交际,2010(0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