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因式分解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因式分解教案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能灵活运用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能够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结构特点,灵活择其简单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树立转化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1.教学重点:熟练掌握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教学难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教学疑点:对“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中“恰当”二字的理解.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四种方法,四种方法各有千秋,究竟选择什么方法最适当是本节课的目标.在熟练掌握各种方法的前提下,以针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或者说是用简单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

一元二次方程是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及因式分解法将方程进行转化,达到降次的目的.这种转化的思想方法是将高次方程低次化经常采取的.是解高次方程中的重要的思想方法.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平方根的概念为直接开平方法的引入奠定了基础,符合形如(ax+b)2=c(a,b,c常数,a≠0,c≥0)结构特点的方程均适合用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为配方法奠定了基础,利用配方法可推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配方法和公式法都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后者较前者简单.但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因式分解的方法是独立的一种方法.它和前三种方法没有任何联系,但蕴含的基本思想和直接开平方法一样,即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一种基本思想方法.方程的左边易分解,而右边为零的题目,均用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复习提问

(1)将下列方程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1)3x2=x+4;

(2)(2x+1)(4x-2)=(2x-1)2+2;

(3)(x+3)(x-4)=-6;

(4)(x+1)2-2(x-1)=6x-5.

此组练习尽量让学生眼看、心算、口答,使学生练习眼、心、口的配合.

(2)解一元二次方程都学过哪些方法?说明这几种方法的联系及其特点.

直接开平方法:适合于解形如(ax+b)2=c(a、b、c为常数,a≠0c≥0)的方程,是配方法的基础.

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是公式法的基础,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法,较配方法简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

因式分解法:是最简单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但只适用于左边易分解而右边是零的一元二次方程.

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都蕴含着由高次向低次转化的思想方法.

2.练习1.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x-5)2=36;(2)(x-a)2=(a+b)2;

此组练习,学生板演、笔答、评价.切忌不要犯如下错误

①不是x-a=a+b而是x-a=±(a+b);

练习2.用配方法解方程.

(1)x2-10x-11=0;(2)ax2+bx+c=0(a≠0)

配方法是解决代数问题的一大方法,用此法解方程尽管有点麻烦,但由此法推导出的求根公式,则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通用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此练习的第2题注意以下两点:

(1)求解过程的严密性和严谨性.

(2)需分b2-4ac≥0及b2-4ac<0的两种情况的讨论.

此2题学生板演、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渗透.

练习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练习4.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x2-3x+2=0;(2)3x(x-1)+2x=2;

解(2)原方程可变形为3x(x-1)+2(x-1)=0,

(x-1)(3x+2)=0,

x-1=0或3x+2=0.

如果将括号展开,重新整理,再用因式分解法则比较麻烦.

练习5.x取什么数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解:由题意得3x2+6x-8=2x2-1.

变形为x2+6x-7=0.

(x+7)(x-1)=0.

x+7=0或x-1=0.

即x1=-7,x2=1.

当x=-7,x=1时,3x2+6x-8的值和2x2-1的值相等.

学生笔答、板演、评价,教师引导,强调书写步骤.

练习6.选择恰当的方法解下列方程

(1)选择直接开平方法比较简单,但也可以选用因式分解法.

(2)选择因式分解法较简单.

学生笔答、板演、老师渗透,点拨.

(四)总结、扩展

(1)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中,公式法是最主要的,最通用的方法.因式分解法对解某些一元二次方程是最简单的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据方程的结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去解.

(2)直接开平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中都蕴含着由二次方程向一次方程转化的思想方法.由高次方程向低次方程的转化是解高次方程的思想方法.

四、布置作业

1.教材P.21中B1、2.

2.解关于x的方程.

(1)x2-2ax+a2-b2=0,

(2)x2+2(p-q)x-4pq=0.

4.(1)解方程

①(3x+2)2=3(x+2);

(2)方程(m2-3m+2)x2+(m-2)x+7=0,m为何值时①是一元二次方程;②是一元一次方程.

五、板书设计

12.2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二)

四种方法练习1……练习2……

1.直接开平方法…………

2.配方法

3.公式法

4.因式分解法

六、作业参考答案

1.教材P.2B.1(1)x1=0,x2=;(2)x1=,x2=;

2:1秒

2.(1)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a+b)][x-(a-b)]=0.

x-(a+b)=0或x-(a-b)=0.

即x1=a+b,x2=a-b.

(2)解:原方程可变形为(x+2p)(x-2q)=0.

x+2p=0或x-2q=0.

即x1=-2p,x2=2q.

原方程可化为5x2+54x-107=0.

(2)解①m2-3m+2≠0..

m1≠1,m2≠2.

当m1≠1且m2≠2时,此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2

问题1:你能改掉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课相似的状况吗?

教学不是照本宣科,备课不是机械重复,今年的备课抄去年的备课,有时会不自觉受到教学参考书的影响,失去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机会。教师在备课时要针对数学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把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么指导作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用学生的思路教学,在学生身上大做文章。备课基本要求:备课标,心中有准则;备教材,心中有课本;备学生,目中有人;备教法,心中有数:备学法,手中有法。教师备课时要常思考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些目标要做些什么事?用哪些措施能实现这些目标?有哪些步骤?上完课后还要反思,哪些措施落实到位了,哪些还没能实现,以后要怎样改进。

最好的教学策略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进行教学。集体备课时要做到一个确定三个追问:一个确定是:按照单元或章节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三个追问是:问一问我在集体备课时,单元或章节的教学要求落实了没有?问一问我采取了什么措施、设计了什么教学环节来落实的?问一问学生在这方面的素养和技能形成了没有?只有做到这三个追问,备课,上课才有实效。再者,教学要有预见性,备课后,按照备课的思路进行教学,想象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会遇到什么困惑?会出现怎样的情节?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即使是作业,也要想象:这些作业会以怎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作业中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否存在作业作对了,但也有不理解的情况?然后结合实际教学验证自己的想法,思考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矫正?

例如教学线段垂直平分线后,很多学生不能走出全等的证题想法,难以放弃全等三角形的解题经验,因此,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如果遇到证明线段相等的问题时,既可以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也可以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让学生在新概念与原有经验的对比中感受新概念是基于原有经验的优化。又如笔者在教人教版九年级内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中的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按照教材来教感到不自然,查阅了许多资料,结合自己的思考,借助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经验:梯形中位线或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展开教学效果会更好。设计教案的核心是设计问题。问题要深浅适度,利于启发学生;问题要有生活背景,能激发兴趣;问题要有实际意义,为今后学习莫基;问题解答要即时反馈,真正巩固。

问题2:您有一本教学心得吗?您经常写教学反思吗?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探寻学生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理解,教学方式是否适应学生来进行反思。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很多人十分重视课前的备课却疏于课后的反思,认为只要把课堂教学组织好了,写不写反思无所谓。其实不然,反思是课堂教学过程的回顾与分析,可以使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经过多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反思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缺少了反思,整个教学环节就会显得有始无终,大凡优秀的教师无一不写反思,他们在教学中能够灵活的驾驭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反思,由此可见,教学反思并非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如果不及时做反思,对。自己的教学不加反思,就算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不过是对一年工作的重复,不会增添新的知识,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多少帮助。

上完一节课后,教师应当抽出点时间,结合课前对自己教学思路的想象,对照实际教学,对本节课的教学认真反思,是否和课前想的一样?把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触、思考或困惑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成功之处,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分析学生的课堂反应,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作为今后教学中的借鉴。教学反思主要记成功的经验:记下长子的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手段措施等;记学生的创造:记下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新见解等;记学生的问题:记下学生的疑问及产生问题的根源、然后给予解疑、答难;记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处理:记下事件应变处理的案例;记教案的修改:记下教案的成功与不足,弄清须改进的地方;记教材教法的处理:新授课是否突破重难点,效果如何;练习课学生是否具有将知识灵活地转化为技能的能力;复习课是否理清知识系统,是否根据学生实际突出复习重点,是否在复习课中注意发展学生能力等。

常写反思,有助于加深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做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使教学设计更合理,教学效果更佳。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行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问题3:您的学生有一本错题集吗?

学生的训练题、考试题,都是经过教师精心挑选的。因此要求对做错的题认真订正,查找原因,是属于知识漏洞,还是审题、分析、运算等能力的缺陷,根据错误根源进行查漏补缺。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订正、整理错题只抓大题(计算题),而轻视小题(填空、选择题)的情况,提出要求,对小题目也要像大题一样,写出详细的分析过程,包括错解、错解原因分析、正确解法;错题的关键易错点:题目的变式训练等。对学生的错题集定期检查或面批,并给予评价或提出学习建议,还通过组织错题本展览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每到考试前,要求学生翻看自己整理的错题集作为考前复习的必修内容。为了检查学生的错题过关情况,经常对学生进行错题的二次训练。

问题4:您有一本收集学生的错题集吗?

比如把学生的所有错误收集起来,制定一个错误预防表,其中要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模糊认识:对相关知识的混乱逻辑;对数形特征的直观错觉;对严谨命题的以偏概全;对题设条件的断章取义;对隐含条件的大意疏忽;对推理运算的草率马虎;等等,最好的办法是再把此类的问题设计在练习与模拟题中,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获得教训和反思。在练习中感悟。

研究试题,建立错题档案。很多教师十分注重对经典试题的研究、积累,并把它们进行分类,总结出规律,在相应的教学过程中及时把试题补充进去,这对提高教学成绩是非常有益的。我们认为,除了研究、积累经典性的题目外,还应建立一本错题档案,即把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归类。因为研究试题、积累错题才能对症下药,更好的进行针对性教学。

错题档案不仅是出错率高的试题的记录,它还能反映出学生的解题思路,结合错题档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勤于归纳、善于整理、学会小结,使学生少走弯路。另外,建立错题档案时,最好按照教材内容的先后进行排序,或者按照知识块进行分类,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查找和更新。

问题5:您每道题目讲完之后,师生能共同探讨解题的启迪和感悟吗?为什么要讲这题?为什么要这样讲?换一种方法如何?

大部分的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往往只关心答案。有的教师的讲解或例题讲解,往往也是主要讲计算过程或答案。但是对整个解题思考过程,往往讲解的并不够清楚细致。只是让我们知道了计算过程,却不知道思考的过程而这才是解题最重要4的方面。记住:答案计算过程思考过程。解题教学不仅要获得答案,而且要从获得答案的过程中学会怎样解题,学会数学的思维,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免会有弯路与曲折,因此,还应有解题困难的分析(知识因素、逻辑因素、策略因素、心理因素等方面),解题错误的分析(错误的内容、错误的性质和纠正错误的办法等),教师想方设法教会学生怎样从卡壳、无计可施的窘境中解脱出来显得十分重要,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是怎么想的。做完一道题后,还应提醒学生做以下工作:(1)检验与改进:①能否一眼看出答案的正确性?②能否检验这个解答?③考虑解的细节,对于较冗长的部分,能否使它尽可能的短些?④能否用别的方法解出这个结果?(2)总结与应用:①总结本题应用了哪些知识?通过此题的解答,你对所学的知识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②总结本题的解题方法,找出其规律性和一般性,并试图应用于其他问题。③此题的结论能否应用于解决其它问题?(3)引申与拓展:①能否将此题的所求加以改变?②能否将此题的条件加以变更得出新的问题?③能否将此题的条件和结论进行重新组合,得到新的问题?

问题6:您经常问学生:你还有其他想法吗?您的学生经常向你提出问题吗?

这就是引导学生不迷信老师和书本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不迷信教师的想法,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笔者在教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习题24。第6题:求证:圆内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时,引导学生从矩形的判定来思考问题,学生的想法却出奇的多,得到6种不同的证法。教育的作用不是改造而是发现,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的天分、自己的才能。成功的教育都有其共性,那就是鼓励学生提问、质疑、辩论。我们需要确立一种理念: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绝不代替。例题的讲解怎样选择学生?根据例题的难度和学生的课堂反应,选择已理解、感悟的学生到台上讲解、展示,教者可与讲解的学生展开对话、交流,在对话、交流中巩固新知、公式求定理。讲解完成之后再安排1-2名理解的慢一些的学生复述思路、解法。

问题7:您经常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鸣宁

关注学生,每一节课后找一两位学生谈谈课堂中的疑问,听取学生的意见;或针对学生作业、单元检测存在的问题,找1至2位学生进行个别谈话,不但能使学生改正错误,找出错误的原因,也能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关键的是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说明教师关心学生,教师的心目中有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不管学生以后学习如何,教师教给他的知识可能忘记,但是教师给了他哪些鼓励,给了他哪些正面、积极的影响,是学生一辈子不能忘记的事情。笔者曾经因为一句话改变一位中等生由不爱学习数学到爱学习数学,那仅是一次课堂提问,当笔者问一位学生问题时,她没有回答出来,就说不会,笔者走近她身边轻轻的说:不要说不会,应该说还没有想出来,坐下再好好的想一想?就这一句话,使她产生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以后的一次语文作文中写到了笔者,写到笔者的这句话给了她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的心里不仅装着知识,更要装着学生,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心态。

问题8:您经常与你的同事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吗?

同事之间长期相处,彼此之间形成了可以讨论教学问题的共同语言、沟通方式和宽松氛围,便于展开有意义的讨论。由于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面对的教学对象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因此容易找到共同关注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交流的方式很多,比如:共同设计教学活动、相互听课、做课后分析等等。交流的话题包括:我觉得这堂课成功的地方是我觉得这堂课糟糕的地方是这个地方的处理不知道怎么样?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我本想在这里放一放学生,但怕收不回来,你觉得该怎么做?我最怕遇到这种意外情况,但今天感觉处理得还可以,你觉得怎样?合作解决问题共同从事教学设计,从设计的依据、出发点,到教学重心、基本教学过程,甚至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要为其后的教学反思留下空间。要加强同事之间的交流,听同行或专家的课,借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别人的教学机智、艺术常体现于令人叹服的教学细节处理技巧中,课后将自己听课中最重要的收获、看法梳理出来,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验的知识。例如笔者参加县级课堂教学比赛前的试讲,同事们评课时真正做到了品头论足、各抒己见(说真话),包括每一个环节的处理,争取做到对课程标准的把握界定精准,重点突出;对教学内容的挖掘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对教学流程的设计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对课堂气氛的调节张弛有度,活泼有序;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体察入微,关怀备至;对学习效果的评测训练到位,达成有效。笔者感觉每参加一次课堂教学比赛,都是对自己教学的一次洗礼,真正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问题9:您告诉过学生,你的解题失败吗?

在教学中,你能否把自己解题失败的经历告诉学生,把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告诉学生,如何解决的?和同事探讨,还是经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又是如何解决的、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解题经历和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因式分解教案范文3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1)

时光飞逝,转眼间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的教学工作已落下帷幕,这一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年数学的教学工作,由于是新课改年段,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回想学期的工作,感觉有成功也有不足,现本人就从政治思想方面、教育教学方面和工作考勤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 政治思想方面:

本学期,本人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 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

二、教育教学方面: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把握住重要的课堂45分钟。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做到全面的备课

新课改使得原来简单的写写教案,列列知识点就算是备课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的要求了,所以我们的备课要认真做到如下三个方面:

⑴、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吃透,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⑵、备学生: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⑶、备教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固然重要,但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更为重要,所以我努力做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注重层次。

3、注重抓好后进生转化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包括辅导学生课业和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本学期在对后进生转化工作上,注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先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争取准确的找出导致“差”的原因。并在情感上温暖他们,取得他们的信任。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在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时,注意阳光语言的使用,使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或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快的赶超其他同学

三、工作考勤方面:

本人热爱自己的事业,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尽力将自己的分内工作做得更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对尖子生的培养方面做得还很不够,我将在后面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新课改的形式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多方面全方位的提高自己的素质,使自己成为新形式下学生喜爱、家长放心、学校肯定的合格教师。

高中数学教师个人期末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两班的数学教学,完成了必修1 、 2的教学。本学期教学主要内容有: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基本初等函数,函数的应用,空间几何体,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等七个章节的内容。现将本学期高中数学必修1 、必修2进行教学总结。

一、教学方面

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对课改有所了解。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教学的目的、教学目标、教学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继承传统,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

2.合理使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

对教材内容,教学时需要作适当处理,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必须处理的。灵活使用教材,才能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教学质量。对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调整。此外,还应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螺旋上升,逐步加深。

3.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注意问题的提出、探究和解决。

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的学,培养问题意识。

4.在课后作业,反馈练习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后作业和反馈练习、测试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抓好这一环节的教学,也有利于复习和巩固旧课,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完一课、一单元后,让学生主动归纳总结,要求学生尽量自己独立完成,以便正确反馈教学效果。

5、分层次教学。

我所教的两个班,层次差别大,1班主要是落后面的学生,初中的基础差,高中的知识对他们来说就更增加了难度,而2班也是两极分化严重,前面16个学生的基础扎实,成绩在中等以上,而后面的30个学生的成绩却处于中下以下的水平,因此,不管是备课还是备练习,我都注重分层次教学,注意引导他们从基础做起,同时又不乏让他们可以开拓思维,积极动脑的提高性知识,让人人有的学,让人人学有获。

二、存在困惑

1.书本习题都较简单和基础,而我们的教辅题目偏难,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完成情况很不好。课时又不足,教学时间紧,没时间讲评这些练习题。

2.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少巩固练习的时间。勉强按规定时间讲完,一些学生听得似懂非懂,造成差生越来越多。而且知识内容需要补充的内容有:乘法公式;因式分解的十字相乘法;一元二次方程及根与系数的关系;根式的运算;解不等式等知识。

3.虽然经常要求学生课后要去完成教辅上的精选的题目,但是,相当部分的同学还是没办法完成。学生的课业负担太重,有的学生则是学习意识淡薄。

三、今后要注意的几点

1.要处理好课时紧张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2.注意对教辅材料题目的精选;

上一篇学习方面

下一篇浙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