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波普艺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范文1

关键词:波普艺术;装饰图案;装饰语言;视觉效果

中图分类号: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6-0196-01一、结合波普艺术的背景,分析装饰语言的产生的原因

商业性带动设计的装饰性。1945 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国家都大力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波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并流行起来。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增加,商家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更好的吸引顾客,卖出更多的产品,必然增强设计的装饰性。广告、招贴海报、宣传画等,得到比以往更多的重视,成为设计师展示创意的平台,起到装饰产品的作用并使产品性能得到了体现,借此来吸引消费者。设计师的自我与个性也是促使波普艺术采用装饰图案的重要原因之一。社会的商业化,经济的繁荣化,使得战后生活在和平富裕年代的年轻人,藐视传统,寻求新奇的事物,表达个性的视觉语言。就英国而言,很多波普设计师大部分都是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作品一反常规,主张用充满想象力的形式去取性的结构,展现出夸张、怪异、新奇的造型,鲜艳且纯度高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和个性的装饰美感。

二、波普艺术中的装饰语言——装饰图案

在《装饰图案》一书中,曾把装饰定义为“广义上讲,装饰具有极其普遍和宽泛的适应性,它统一于一切艺术行为或艺术表象之中,规定或制约着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和意向本质。而狭义上,装饰则是指艺术设计中具体的技巧、手法或图像、纹样等。”人们常常理解为各种器物上的纹样就是装饰图案。在波普艺术中,就是一种装饰图案的体现,这种装饰图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体现,对自然世界的理解,通过人们的主观愿望,将形象与色彩组织在一起。

从来没有脱离时代的艺术,波普风格的装饰图案也不例外,正如,美国艺术史家H·H·阿纳森所说:“波普艺术……正在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一个不同于过去的世界。正在调查以某种强度与渗透性,包围着我们的那些物体和形象,往往概括与加强轮廓线条,十分注重轮廓的处理,强调线条,随着它的粗细、浓淡、急缓的变化,出现不同的视觉节奏,给人以装饰美感;如一些方形,格子形、圆点等简单的几何图形的运用;色彩表现丰富。把自然色彩加以强化、转换,带有一定主观意愿表现,侧重于色彩的纯度表现,鲜艳夸张。从色环来看,色彩之间跨度较大,对比强烈,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成为丰富表达内容,加强形式美感的重要方式;一部分波普艺术中的装饰图案,吸收以往艺术风格的图案。有的直接在一些纯艺术作品提炼图案设计成表面装饰。

结合以上特点,具体表现如下:英国波普包装设计,其中具有装饰性的波普图案吸引观者眼球并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典型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他颠覆传统美学标准,采用一些完全相同的形象或是不影响人们识别主要形象的略微改动,重复并均匀的排列在画面中。1962年玛丽莲·梦露去世,他最先用丝网印刷印制了她的画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运用重复排列方式、鲜艳的色彩、概括的轮廓线图,使人像的五官亮丽性感;另一位波普艺术家,罗易·利希滕斯坦于1961年创作的《看,米奇》时,首次尝试将漫画与连环画作为创作素材,在画中还首次创用了“本戴圆点法”,机器式的深色轮廓,平涂的统一色彩,几何形的圆点,重复的手法,给人以单纯而整齐的美感。这样的斑点模式本身就是一种最纯粹的装饰语言,同时又具有一种延伸画面的作用;再如,罗伯特·印第安纳和皮特·马克斯的“LOVE”字母形象设计。字体的变形与组合,构图比例的搭配,鲜明而饱满的色彩,注意轮廓线条的体现,平面化的处理方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些设计表面装饰图案直接从当时的一些波普艺术中借鉴过来的图案,如从贾斯帕·约翰斯、维克多·瓦沙里利、布里吉特·莱利的绘画中的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玛丽·宽特、玛丽安·佛利、沙里·圃芬等人的服装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强调个性的几何图案,醒目的色彩搭配。70年代嬉皮士风格服饰,从东方艺术和波西米亚风格图案中吸取的一些元素,色彩鲜艳的装饰图案应用在服装和身体纹身上;彼得·穆多什设计的家具,以英文字母为表面图案装饰的纸椅子;伦敦街头建筑物的大型“波普”图案的壁画采用多彩斑斓和充满动感的构图;彩色的“环形”装饰图案成为当时的流行设计等。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细心去发现,不难发现很多波普艺术中的装饰图案基本都具有以上特色。

21世纪的当今社会,商业化的社会形态,生活的节奏快,波普风格装饰图案的运用与发展,正与其不谋而合。继承和发展波普风格的装饰图案,装饰物体或环境的表面,更多的让人们感受到一种精神与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波普艺术范文2

关键词:实验室波普艺术波普广告艺术文化

矛盾使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大的实验室,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得到产生、检验、重生和升华的,广告艺术文化也不例外。它借助社会发展出现的审美矛盾冲突,为时代的潮流要求,不断地把艺术和设计,甚至是多种语言形式融合在一起,试图寻求它独特的社会美学风格。不同的社会时期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广告艺术文化要以不同的精神姿态表现、影射时代的审美特征,就必需不断地寻求最佳的时代设计表现语言,才能求得它的社会商业出路;波普艺术的诞生发展,给广告设计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借助波普表现语言发展起来的广告艺术文化,我们暂且称之为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跟其他的广告一样,也是要不断地进行试验和尝试才能更好地寻求社会商业出路的,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是实验室里的文化。

随着科学技术、工业的发展,知识爆炸的社会面临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在所难免,传统的美学文化也受到前所未有的一次考验和历练。事实证明,传统的绘画已很难满足所有人的精神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20世纪50年代,在社会这个实验室里,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波普艺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那个时代时尚的代名词。广告艺术往往是通过把握艺术文化潮流来把握流行的商业文化的,当波普艺术冲击着传统绘画领域并试图打碎生活与艺术的界限时,作为大众文化实用艺术的广告艺术也同样被“波普”风潮所波及。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口味,也为了自身的生存需要,广告设计者把波普艺术的观念和其大胆的表现手法尝试引用到广告设计中来,使得广告艺术几乎在一夜之间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时尚的大街小巷上时,让那些追求“酷”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喷发出了对它火一样的热情。这种不循规蹈矩的广告艺术实验,它粗糙却很是标新立异,它抽象但又个性鲜明,它平面但意会的简洁图案、随性但隐喻的诉求文字、抽象但张扬艳丽的色彩,还有纯粹舞动的表现线条,所有这些都恰恰象征着青春的一种挥霍,一种潮流年轻人的自由自在的写照。这次广告艺术与波普艺术的混合反应,不管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的实验结果,都暂时迎合了具有复杂审美倾向的年轻新一代的口味,抓住这样的一种口味倾向,设计者更是相信了安迪·沃霍尔说过的一句话:“Everythingisbeautiful.Popiseverything.”(所有的事物都是美丽的,波普就是所有的事物。)

因此,任何事物都成了设计者尝试用来设计广告艺术的构成元素,所有的构成元素都被试图在实验过程中求证它们的存在价值,或许是浮躁的现代年轻人喜欢新奇的艺术视觉冲击力,或许是毫无禁忌的表达游戏更能体现时尚气息和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年轻人喜欢借助这种文化潮流来宣泄情感,标榜自己的个性,同时证明自己跟艺术文化走得最近;虽然广告艺术的这种波普实验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些人的审美倾向,但波普广告艺术毕竟是踩着年轻的步子而来,它在一点点地逼近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生活,淋漓尽致的波普广告艺术,也诱发了我们对广告艺术领域的更多期待。但通俗、趣味、大众和即时的时尚之风,无论是在概念上还是在行为方法上,它们都是有待于人们的发掘和发展求证的。因此,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仍然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地探索和把握,仍然需要时间、空间对它的考验,仍然被不同时期、不同人群的审美情趣所左右,它注定要带着实验室的味道一路走去,这样,它才能把准流行文化的脉搏,才能更具时代的时尚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商业市场。

波普广告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又产生在观念艺术这样的文化背景中,在一定嬗变的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义,需要一定的实验求证过程。波普艺术是踏着工业的尘埃而来的,是后现代美术的征兆。一开始,波普艺术就是以理性的、批判的、自然的、直白的、嘲讽的、矛盾的等这样一种复合姿态出现的。对于这样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理论家们关于“波普”的定义最初也曾有过多种不同的解释,那么,在艺术文化多元化的新观念激发下,借助“波普”来刺激和推动广告艺术发展和变化而形成的波普广告艺术文化应怎样来定义,这是人们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当科技不断地被运用到艺术领域里来时,艺术和生活的界限逐渐消解,纯艺术的波普艺术和大众艺术的波普广告艺术,它们无论是在手段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有交集,更何况它们还存在于不同的社会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里。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对它们的含义界定是不同的,正如“……各种不同类型的图像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地增加。因此……例如广告、电影和电视等,也要求我们对其作出新的文化阐释。”①那么,怎样把握波普艺术和波普广告艺术之间的界定,需要一个相当的求证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社会的肯定和人们的认可。什么是波普艺术,什么是波普广告艺术,这要由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这个决定需要时间和空间的验证,况且,概念又是一个抽象物,要想正确地把握一种新生事物的概念,需要人们长时间的实践活动才能证明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此,我们说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概念也一样,在多元化的艺术文化概念遍地开花的社会时期里,在一定时期内,其概念的定位注定是要在社会实验室里来等待着最终的最佳结论。

广告艺术要想借鉴和融会波普艺术来实现它的不一样的社会价值,就得寻找两者之间的艺术交汇点,寻找就是不断地尝试和实验。要想波普广告创造出最大的商业经济价值,再精明的广告设计者也要在艺术思想、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学会怎样去把握波普艺术的内在魅力,消化并有效地利用其积极因素,这样,波普艺术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广告艺术,最大限度地为广告艺术带来商业卖点。达尔文的《进化论》里说道: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波普广告艺术也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要发展、要立足于市场,甚至要渗透到商业的各个领域去,这需要波普广告艺术既要恪守传达信息的职责,又要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欣赏需求;既要对审美潮流“见风使舵”,又要不断地紧跟时代的潮流。当波普艺术作为一种大众文化扩张到广告设计领域时,要个性化、要全球化品位的广告艺术设计,当然不能对波普艺术进行简单的复制、移用或是全盘照搬,而是要设计者不断地探索和寻求设计艺术与波普艺术的切入点。考虑时代、人文、时间、空间的不同,尝试运用、投放市场、总结经验,最终找到更能赢得人心、深入人心,更能保持鲜活生命力的经典波普广告艺术文化的发展思路。所有这些,都是设计者们绞尽脑汁地去尝试、去研究的结果。有研究就有设计实验的可能,设计者的设计实验行为,其实就是波普广告艺术在社会实验室里的实验行为过程。

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矛盾曲折的道路历程,通过把脉文化潮流而发生发展的广告艺术,受波普潮流起落的影响,波普广告艺术文化也随时经历着市场的考验。流行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的晴雨表,社会的某个时代、某个阶段都有它相应的不同的艺术风格产生、流行,就算是同一种风格,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解释技巧等现象出现,并且,波普经历的盛衰也是众所周知的。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也随着在发生变化,怀着想做现代先锋设计师雄心的广告设计者,密切关注波普艺术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变化动态,随时准备尝试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以便使自己的思路能赶上潮流、引领潮流。如:当波普喊着“颠覆”或盛行或混沌于人们的生活时,设计师就在审视波普元素在设计中的地位,领会波普的实在精神意义和其他设计元素的关系,种种。以此企图形成鲜明个性风格,独占市场,因为,毕竟广告艺术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艺术行为,而是社会对商业信息的视觉艺术要求的行为。广告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商业信息,信息又在观众读取时经过消化形成“加式”的信息艺术内涵,观众的参与使波普广告艺术受时尚文化思潮的影响很大,波普广告艺术要不断地迎合和引领人们的审美时尚。它需要学会怎样精致地去言明他物,需要随着时尚文化、艺术思潮的浪头,调整和挑战自己的艺术领域极限,让设计更加具有品位,以求社会、商业市场对它最大限度地接纳。调整和挑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实施试验的过程。

我们不难看出,当人们试图要给波普广告艺术定义时,当设计者们不动声色地把波普的精神引领到广告艺术中来时,实际上,他们在做着一件非常了不起的艺术文化实验活动,他们真正地使“波普艺术”的“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生活化”的宗旨得以实现,从而也使广告设计艺术进入到一个全新的表现、视觉效果境界,波普广告设计艺术文化的社会生活化,正是关注大众文化的艺术思潮的结果“……通俗的、大众的、可消费的、便宜的、大批生产的、年轻的、机智诙谐的、诡秘的、有刺激性和冒险性的……”②是它的本色,它的视觉符号通过与“波普”的日益撞击与交融,使现代的街头表现得异常的活跃,易于辨别的公共图像使冰冷的街道多了几分调侃和浪漫。大众文化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时刻影响着设计文化的发展,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更有意义的是,大众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作用也从此成为设计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③既然是课题,就不会没有试验,波普广告艺术就是一个要有试验的设计艺术课题,所以我们说,它是社会实验室里的产物。

注释:

①(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第24页。

②门小勇主编.平面设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第155页。

③同②,第156页。

参考文献:

[1](德)汉斯·贝尔廷等著,常宁生编译.艺术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次印刷.

[2]李世丁,袁乐清著.沟通秘境:广告文案之道.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2001年4月.

[3](英)杰里米·安斯利著,蔡松坚译.设计百年——20世纪平面设计的先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

波普艺术范文3

波普艺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波普艺术(Pop An)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干英国,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的拼贴组合,故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Richard Hamilton,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是Andy Warhol。波普艺术思潮正值中国年代,当时的设计作品带有一定的波普风格。当时国内外的波普艺术所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平面设计、服装设计、饰品设计,环境设计、家具设计等等。

Richard Hamilton给“波普”的定义是:通俗的、易忘的、低廉的、年轻的、性感的、有刺激和冒险的。

60年代波普艺术的出现唤起了人们对写实形象的兴趣,AndyWarhol的肖像系列,Robert Rauschenberg的结合绘画,都是人们对波普艺术中写实风格的重要契机。在整个波普运动中,波普艺术是和波普设计分不开的,当大众化(popular)这个单词与五六十年代文化、艺术思潮设计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时,它就不仅指大众享有的文化,而具有反叛正统的意思。

80年代的波普文化为设计师们带来无限灵感,方扣装饰、波点图案、撞色设计这些丰富的元素,把每双鞋履装扮得缤纷夺目,而桃红、芥末黄等鲜艳色调的大胆运用,更为服装设计带来与众不同的个性美,展现出女性跳脱率性的一面。2009年波普艺术影响了整个设计界,其中在时尚界最为风靡,令配饰品界焕发新的容颜。色彩艳丽、创作的题材多样化,各大品牌制造出向Andy Warhol致敬的限量版配饰品设计,风格既怀旧又有几分现代感。

是创意的枯竭还是新兴人力的出现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60年代的波普追求新颖、古怪的宗旨却缺乏社会的坚实依据,所以来势汹汹,却消失得非常迅速。当代服饰界的波普风只是一种短暂现象,还是会受社会文化影响继续流行下去,现在还不能定论。

一、服饰品成为商品而流通

商品既然以出售为目的,就必须认真考虑销售的需求,销售对象有不同的审美心理需求,而求美、求新、求异、求奇又是必然的要求。

二、配饰品与社会思潮共振

配饰品流行的社会基础除了取决于高度文明这一条件之外,还在此前提下受到社会思潮的直接影响,配饰品作为文明是广义的、抽象的。而作为商品是挟义的、具象的,是视觉艺术兼实用穿着的时装,前一流行现象必须有社会的高度文明,后者可以流行,流行的程度以及在那一特定的时期,为哪一特定阶层所钟爱等问题,提出了强力引发。从配饰品流行上,可以窥视每一个时期的社会思潮风向所趋。

三、配饰品的流行风格是设计师的语言符号传达。

当代设计师大部分是以年轻设计师为主的。一方面他们对于传统包括现代传统没有多少依赖的感情,这些设计师更加注重自身的情感和价值取向,因此,打破传统的束缚比老一代设计家更容易。因此,各种奇异的产品造型、表面装饰、图案设计以及反常规的设计概念都涌现出来,旗帜鲜明,当代的设计师就是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反映这个物质丰富、年轻人的时代。当季不管是高级时装还是广泛的大众市场,09年配饰品中有一种放肆傲慢和一种奇殊的快乐,它最鲜明的特征是那些便宜、惹眼、消遣性的服装。繁杂的社会环境中,上层社会的时装影响了下层服饰的更新,或是被上层社会认为不屑一顾的平民服饰却以强大的气势冲击了上层人士,使他们欣然接受。

这些设计师通过他们的设计,无论从面料、材质、图形、色彩上都表现了他们希望强调特征,赋予时尚界新的含义,在复古、前卫、军装等风潮过后,找到了另外一种诠释自己特性的潮流风格。

09年波普风格配饰品的创作特性为:

1、主观性

当代设计师们在其作品上的特性为“是”与“否” 的激烈主体意识,态度明确,强调抛弃平庸。它反映了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力求表现自我,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

2、人格化

设计师在创作的过程中,考虑消费者立场的同时也把自我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艺术风格基本以自我感情的宣泄及表达为主,当代配饰品消费的主力军主要是80、90后,个性、独立是他们选择服饰及配饰品的首要选择,轻率、快乐和引人注目的色彩是配饰品的直接艺术效果,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

3、广泛性

与六十年代一样,09波普风格的配饰品作品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取自日常生活物品、汽车、摄影作品、mp3、手表、漫画、照片、涂鸦、手绘图形、电视影像、报刊杂志等,利用生活中通俗文化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进行创作。具有波普设计的绚烂色彩特征。

波普艺术范文4

摘要:室内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艺术风格的形成,变化与现时的文化背景乃至整个社会形态结构有着密切关系。近几年,中国室内设计风格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形式与内容日趋庞杂与多样化。本文试图站在波普艺术大众文化的角度,对室内设计进行研究,以示当代特殊社会环境下,中国室内设计发展的状况,并揭示波普文化对中国室内设计风格发展的影响及其影响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波普艺术;中国室内设计;大众文化;表现

中图分类号:J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08-02

一、波普文化

(一)波普艺术的产生

1950年代,波普艺术萌芽,代表着摩登与时尚的艺术风潮,风靡世界,并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波普”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解释。最为广泛的解释是流行艺术,是基于大众消费的前卫的艺术形式,也是 “大量生产的”“年轻的”“趣味性的”“商业化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

而每种艺术形态的诞生都不是偶然,都要受到社会发展程度,人们理念的认识水平和艺术发展的潮流的影响。波普艺术的产生,要追溯到二战后,都市生活方式的意向以及各种商业文化形象的产生,消费者希望有自己时代的设计风格。此种风格最好是能够代表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立场,新的自我表现形式。而战时主流的“现代设计”高度理性且冷漠,显然与此时消费者的需求相违背。因此吸取了大量时代现成要素,如:好莱坞明星,汽水瓶,罐头盒等的波普艺术,登上的历史的舞台。信息时代是波普诞生的“沃土”,商业文化是波普兴盛的“催化剂”,流行艺术是波普传播的“底片”,波普艺术就是充分利用时代元素而产生的艺术形式。

(二)波普艺术各国的发展简介

波普艺术在70年代向全球扩展。亚洲地区尤其以日本最早,草间弥生在波普艺术发展方面成就突出,她运用铺天盖地的圆点和条纹,不断重复的艳丽花朵,甚至数以万计的布缝,架构了一个个虚幻的空间。她的设计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具备影响力。

波普艺术能够得以发扬光大,归功于美国。在这多民族的国家里,没有过多的传统束缚,这为波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强的生存环境。美国的快餐文化,更是波普艺术的主要设计元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美国带来了大批难民艺术家,他们设计思维开放,受过良好设计教育,大胆突破现代主义模式,使得美国的波普艺术蓬勃发展。

波普艺术对英国设计行业的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即在英国诞生。英国波普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浪潮,三次浪潮的共同点是强调图案装饰。过去在英国,宇航技术和儿童风格成为设计的主流方向,比如把厨房设计成一个宇航员的室内空间,女性服装模仿宇航员的太空服。最具代表性的有:安德烈克・利古斯的银箔装和玛丽・宽特的太空服装。

(三)波普艺术的表现手法

波普艺术无论运用在何地,都具有共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但也会因为地域差异,设计水平差异而有所不同。常见的表现手法总结起来有三个方面,即“现成事物,拼贴集成,机械复制”。波普艺术打破了传统的功能主义特点,强调前卫设计感及装饰性,把最流行的元素结合运用各种大胆夸张的色彩,标新立异的奇特造型,重复规律的排列来赋予全新的审美感受,也打破了原来公认的严肃艺术,大胆把日常生活、商业内容,及其它社会现象,利用商业符号的拼凑方式,利用完全没有艺术家个人倾向的中立方式和绝对客观立场来从事创作,使其在原本事物的基础上表现种种饱满的艺术感,彰显波普艺术独特的摩登品味。这也印证了安迪・沃霍尔的那句话“一切事物都是美的”。不得不承认,波普艺术家善于去发现一切事物的美,善于把一切事物用“美好的”去放大一番。

二、波普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对于波普艺术,众说风云。丘里文在《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向拉斯维加斯学习》等著作中强调性的指出,建筑应打破现代主义的单调和垄断局面,向波普艺术学习,向美国的商业文化学习。艺术的规律告诉我们:艺术要紧随社会时代的发展,与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文化因素相适应。现当代的艺术家思维异常活跃,他们给予艺术更多的哲学思考,他们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寻找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一)中国的“波普热流”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国开始摸索西方当代的艺术体系。在90年代,中国产生了“波普热流”。

波普艺术不仅对中国美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也进入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波普艺术使中国艺术品的创作观念,形式以及审美倾向都发生了质的改变,该风格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屡获大奖,同时也在国际上影响非凡。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波普艺术代表作是王广义的《大批判――可口可乐》,该作品把时期有着浓厚政治色彩的工农兵大批判图像,直接与现实生活中最具商业流行意味的可口可乐符号相置,从而向人们表达出我们这个时代消费的真实存在。在具体的表现上,王广义运用工业用磁性油漆在画布上大面积的平涂处理,使作品具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这些符号很好的强调了时代特征。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演变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每一次的社会变革都会对各个领域造成巨大的影响。“波普热流”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的开放对中国波普艺术的演变是一种契机。

(二)21世纪中国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在今天,并不是单纯的指向一个艺术流派,而代表着一种艺术思想,一种文化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从艺术发展史来看,它改变了艺术的创作技巧,影响了艺术家创作的态度,改变了艺术概念本身。

近几年,众多的新建筑体现出了鲜明的波普艺术倾向,CCTV总部新大楼主楼,国家大剧院,奥运会国家游泳中心,中国国家奥运会主体育馆等颇受争议的建筑都可以划入此类,这些建筑的方案选择决策者可能并不是追求一般意义上的表层的商业利益,而是对艺术、文化和历史发展的波谱演绎。

三、波普艺术对中国室内设计的影响

波普艺术出现后很快就在室内空间中反映出来,并在欧洲各国和美国流行起来,这种应用于家具,室内界面的艺术形式,成为时尚摩登的代名词,迎合了青年一带追求新潮的心理。

(一)中国室内设计发展

中国室内设计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新兴行业,改革开放前,装饰设计没有地位,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室内设计初具规模。中国室内设计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室内装饰―室内设计一环境艺术设计”,目前中国室内设计仍以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来界定,它指的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一门实用艺术。

(二)波普“调色板”的冲击

波普艺术在众多领域所形成的视觉,主题,语境感受,伴随着艺术观念和运作手段的表露,在室内设计理念中占据着一个新的“调色板”,这主要体现在:

1、设计观念的更新。波普艺术思潮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设计观,创作进程中,设计者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让“产品”占据主角,强调“新,奇,特”的客观存在。在界面设计上,设计师抛弃了传统的束缚,形式手段探求语意。他们把大量生活化的,流通性想的艺术形式转变成一种新的,自觉的设计语言。

2、商业主义艺术观。波普艺术的创作题材都是直接取材于充分商业化的日常生活,他们以实用主义的观念把产品作为作品的创意要素,创造了商业性的艺术设计。波普艺术重点关注的是商业化符号,象征行素材及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视觉语言。

3、感性的体验。波普设计者以大众文化为启发,注入了更多的自身情感和价值取向。强调感性理念带来的启迪,迎合了新的消费观念,新的文化认同,新的自我表达。波普艺术设计所创造潮流的前卫观点是通俗的,粗野的和明快的色彩,更是突破现有条条框框的造型设计。

4、具象的趣味性。商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高楼林立,在现代设计为主流的时代。人们开始关注通俗化,醒目夸张的表达方式,以求获得特例独行,吸引眼球的艺术形式。

(三)波普艺术刺激室内设计手法

中国室内设计与波普艺术几乎同时进行。在大众文化和市场经济的带动下,波普风格在室内大胆运用,常用的设计手法有:

1、用热点传播符号表达流行文化。波普艺术家善于以敏锐的视角捕捉流行符号,准确地从过量的超负荷的宣传文化中把握社会和生活中某些永久性的东西,他们经常把媒介和绘画结合,通过大量重复元素来客观表达大众熟悉的形象符号,让符号对象在形式上直接诉诸视觉感知。

2、重复构成的拓展延伸。不断的重复阵列,平淡转化为神奇,粗俗也变为典雅,重复构成加强了人们的视觉体验,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体验到作品所蕴涵的色彩,质感,韵律上的形式美,以及视觉上的拓展与延伸。在室内设计里,重复构成是种极佳的手法。

3、色调的分离。热门的题材,归纳的色彩是波普作品的鲜明特征,在沃霍尔作品中,通过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相对简化来达到色调的分离。色彩层次加上对背景进行的单色调处理,使整个构架具有了完美性质,不能再增加也不能再减少。

4、运用重叠的图底建立空间。把相同的主题图形通过互相重叠组合成连续性,系列性的图底关系,这种系列就像一层层台阶引导观众的眼睛从前面到后面,从而产生空间纵深感。重叠图底法,使独立的元素在一个更加统一的式样之内集中,并使元素得到控制和加强。

(四)对中国室内设计的思考

中国艺术仍将继续发展,艺术家必须建立更为广博的知识结构,更深入地了解东方文化的底蕴,同时要看到,社会日新月异的变革,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提倡民族化或者强调民主性”的同时,取世界设计的精华,鄙夷糟粕。要以中国艺术发展的社会文化为基础,在中国文化主题和视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自觉的向前发展,保持符合民族审美观念的心态。坚定的相信中国艺术必然会在未来艺术的发展中占有更大空间。

参考文献

[1]孙津.断层与绵延[M].吉林美术出版社,1999.

[2][英]瑞秋・巴恩斯,保罗・梅森.现代艺术家与波普艺术家[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王受之设计史论丛书.中国青年出社,2009.

[4]何政广.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

[5][美]安迪沃霍尔,卢慈颖译.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启示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波普艺术范文5

1956年,英国艺术家汉弥尔顿展出了在美术史上被普遍认为是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将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以及品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欧美兴起的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特征。这幅作品表现来的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裕的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与物质生活。插画艺术在我国九十年代波普艺术才流行开来,并很快出现了“艳俗艺术”“政治波普”等新名词。波普艺术的作品使用一种诙谐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欲望、精神信仰以及时代的烙印。

波普艺术使艺术更加贴近大众、融于社会,使艺术成为并非上流贵族阶级的专用,引领了一种新的视觉形式,倡导人们放弃传统的消费观念,接受一种无节制的消费观。它突破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甚至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篡改为“我买故我在”。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各样的商业的艺术形象频繁的出现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设计师们从电影、音乐、绘画、电视文化甚至是政治中吸取灵感,使用拼贴、复制等非传统的创作工具或技巧来进行创作,并以醒目、明快的色彩吸引大众的视线,使其在众多的商业广告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将艺术与商业充分地结合起来。

波普艺术的商业性除了在其表达内容以及表现手法大多来源于商业化形象外,还体现在波普艺术家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上。其中最典型的艺术家即安迪?沃霍尔以及科莱兹奥登堡。沃霍尔成名前曾经与纽约的一家画廊老板谈论举办个人展览的事,在他纠结于怎样使自己的作品与罗森奎斯特和利希滕斯坦完全区别的时候,画廊老板递给沃霍尔一张两元钞票,并提议到如果安迪为他画这张钞票便为他举办一次个人展览。沃霍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随后创作出了引起巨大轰动的《八十张二元钞票》。由此可见,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创作完全是一种纯功利的行为。但同时正是沃霍尔对金钱的狂热的追求促使了他的成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奥登堡在纽约开了一家专门用于出售自己作品的商铺。以上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波普艺术的商业性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

二、波普艺术对现代商业插画的具体影响

波普艺术常以生活用品、乐队、影视明星等为描绘的对象,其初衷虽然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不满的反驳,采用了为了表现流行文化的多重含义和复杂功能的手法,但后来这种手法和观念对平面类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商业插画更是显现除了革命性的影响。

波普艺术中色彩的因素对商业插画的影响主要包涵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商业插画艺术中创作者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表现;一是色彩与商业之间的关系。波普艺术中的色彩使用了大量的流行性颜色,并将这些颜色与时尚紧密结合,颜色的体现主要以高纯度的颜色来将画面进行分割,整个画面的色彩以互补色调为主。明快、醒目的色调使商业插画的作品与商业的主题遥相呼应。这对于观众接受商业与艺术相结合的现实是很有利的。

在商业与色彩之间的关系方面,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对色彩的搭配与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联系密切,正确使用色彩的营销策略有助于在产品实现经济目的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经济利益。

波普艺术中的复制技法可谓是波普艺术中最为典型的技法之一。机械式的复制生产是消费型的社会与大众文化和传播媒介之间的产物。复制就是将同一元素进行色相的变化或者通过对完全相同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并出现在同一个产品中,给观者以强烈、简约的感受。

安迪?q沃霍尔在他的作品《二百一十个可口可乐瓶》中,通过丝网印刷的技术将单个元素多次排列,达到一种“呆板的效果”。这种效果正好避开了传统艺术和个人的情感对元素本身信息概念的依赖,成为一种新的艺术的表达方式。在这个作品中,观众被这种表达方式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所吸引,在过目不忘中达到在商业市场中信息的有效传播。

波普艺术范文6

杰弗里・戴奇与常驻中国的凯伦・史密斯(Karen Smith)共同策展。杰弗里带来欧美艺术家作品部分,凯伦的艺术家选择集中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她认为,假如波普艺术作为一个艺术表现形式已然正式“终结”,假如波普艺术的审美评判已被新兴一代主导,那么,中国提供很多极为有趣的案例研究。占据近期中国展览图景主流的正是年轻一代艺术家,他们以充满活力的行为模式回应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观念,对当下的“语境与呈现方式的冲击”极富洞见。

“现在在中国,有很多优秀的年轻艺术家,将科技和艺术的语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新生代的艺术家有国际化的视野,在全球旅行,参观过很多艺术展……中国是一个适合运用科技的地方,这里有大量的制造工厂,艺术家们可以定制特殊的材料……这就是我们会在这里挑选优秀的艺术家的原因,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西方国家不同,这给予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独特的个性。”

展览由20位中西方的年轻艺术家共同呈现,近60件作品,均创作于2010年之后,覆盖各种媒介,既是对我们时代复杂性的充分探讨,也是当下中国和世界的一个镜像。

杰弗里・戴奇(左1)

在过去四十多年间,杰弗里-戴奇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扮演着艺术家、作家、策展人、经纪人等重要角色。他在2010至2013年间担任洛杉矶当代艺术馆(LAMoCA)馆长。1982年,他将安迪・沃霍尔带入中国,并策划了沃霍尔在中国的第一个展览。1996年,他为上海艺术家陈箴策划在美国首个个展,同年,他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共同组织了大型展览。杰弗里-戴奇现生活工作于纽约,从事历史和当代艺术的研究及展览项目。

凯伦・史密斯(右1)

凯伦・史密斯,英国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主要研究领域为1979年以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她曾为多种刊物及展览图录撰写文章,并为多位艺术家撰写专论。著有多本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现状及历史的著作,包括《发光体1号:亲历中国当代艺术现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出版社2012),Nine Lives:The Birth of Avant-Garde Art in New China(Scalo,2006,Timezone 8,2008)。现为OCAT华侨城西安当代艺术中国执行馆长。

波普艺术

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手英国,50年代至60年代鼎盛于美国。波普为Popular的缩写,意即流行艺术、通俗艺术。1957年,英国雷家理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为“波普”这个词下了定义,即:流行的(面向大众而设计的),转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随意消耗的(易忘的),廉价的,批量生产的,年轻人的(以青年为目标),诙谐风趣的,性感的,恶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业。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圈片作拼贴组合。美国波普艺术的开创者是:贾斯珀・约翰斯和罗伯特・劳森伯格,影晌最大的艺术家是安迪・沃霍尔、罗伊・利希滕斯坦等。

宣昆鸟

《从罗马尼亚到洛杉矶的路上》On the way from Romania to Los Angeles铃铛,儿宣车,口琴,木头,各种金属,交流电机,风机,颜料,电线,2016

童昆乌那些混乱的、融为一体的装置设想体现了艺术家对社会的感知。在他眼中,社会是一个延伸的竞技场、一个众多元素竞相争抢注意力和争夺基本生存权的大本营。在他创造的艺术世界中,来自人的影响非常微小。艺术家所呈现的可能更接近于未来主义的明日景象――世界全然由机器来管理,人类在其中多少成为了一种消耗品。

《从罗马尼亚到洛杉矶的路上》是特别为此次展览所创作的,也是童昆乌迄今为止最大、最复杂的装置作品。该标题是对艺术家在2016年动态的一个讽喻,描述了如今的艺术家要建立自己的事业必须要走的全球路线。

萨马拉・戈尔登Samara GOLDEN《刀面》The Flat Side ofThe Knife反光绝缘泡沫板制楼梯、沙发、床、桌子、台灯、风廓及各类乐器并外疆树脂涂层,投影机,视频温台器,CRT显示嚣,3条音轨,2014

常驻洛杉矶的美国艺术家萨马拉・戈尔登(b.1973)以创作沉浸式的装置作品,来探索她所谓的。六维空间;在这一维度中,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刀面》结合了物理空间与镜面虚构的空间,后者反映出了艺术家所指的“意识层”,近似于大脑中的心理与幻觉层。她将镜面与银制绝缘板所制作的雕塑形态相结合,使人们对于空间的错觉拓展到不同角度,比如使想象纵深于展厅的地面之下,或者暗示了实际上并存在的毗邻空间。

塔博尔・罗巴克Tabor ROBAK《蝴蝶房》Butterfly Room

100个5英寸液昌显示屏,100个目态数据存储单板机,标准亚克力电枢,HDMI无源电缆,HDMI端口存储譬,微型USB电源,4个24孔电源插座,其它连接礓件

《蝴蝶房》由10×10网格状排列的100个小型显示屏组成,每个显示屏配以专用微型电脑播放虚构的细胞生物体动画。生物们随着时间变换形态,改变颜色,愈加复杂。不断变化的视觉内容,纯粹的视觉盛宴赋予了这件作品奇妙的活力和真正的生命力。罗巴克长期与电脑软件相依为伴,致力于研究形态的“进化”。这件作品展现了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异同,也诠释了艺术家的艺术实践和自然界的进化发展之间的“突触”与“裂隙”。

上一篇考核办法

下一篇祝福短信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