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面描写片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场面描写片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场面描写片段

场面描写片段范文1

1、汉军按照韩信的计划布置完毕,已经天色微明了。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号和仪仗,敲起战鼓,呐喊着向井陉口杀来。陈余看到汉军发起了进攻,认为消灭汉军的机会到了,立刻传令赵军出击。赵军漫山遍野,向汉军冲来,双方大战了很长时间。韩信、张耳假装战败,把旗鼓仪仗都扔掉,向绵蔓水方向后退。赵王歇和陈余看到韩信、张耳后退,误认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就命令全体赵军空营而出。十几万赵军一面争着抢夺战利品,一面追赶韩信、张耳。

2、韩信领兵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形势险要,魏王豹又派有重兵把守,知道要从正面进攻很难取胜。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法。他把汉军大营隔河设置在蒲坂对岸,在军营附近插满了旌旗,并且把汉军方面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到这里来;白天叫士兵们擂鼓呐喊,夜间灯火通明,调兵遣将忙个不停。表面上,汉军好像是要从这里渡河,实际上韩信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地向北调动,选择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作为渡河地点。

3、虞允文和将领们研究了作战方案,决定采用水、陆部队互相配合,以水战为主的战法。步兵和骑兵埋伏在长江岸边高地后面。水军船舰分成五队:选择精兵藏在海鳅船(一种用车轮激水的快速战船)内,停泊在大江中流,作为主攻部队;用两队海船组成东西两翼配合主力;另外两队隐藏在港汊中间,用作袭击敌船和后援之用。采石的宋军,经过虞允文这一番整治和调拨,由原来的散兵变成同仇敌忾的战斗部队了。

4、刘秀看到新军士气越来越低落,认为杀敌取胜的条件已经成熟。他把3000名精兵组织成敢死队,迂回到城西南,出其不意地渡过昆水,向新军的大本营发起猛烈的冲击。一时间鼓号之声响彻云霄,喊杀之声震动天地。骄傲轻敌的王寻、王邑看到汉军兵力不多,仍然认为不堪一击,也不进行战斗部署,亲自指挥10000多人出阵。

5、几天以后,项羽领兵进入咸阳,杀了秦王子婴,搜罗了无数奇珍异宝,虏掠着大批妇女,放火烧掉秦朝的宫殿,然后回兵东去。人民对项羽的这些做法大失所望。项羽分封许多拥兵割据的六国旧贵族为王;封刘邦为汉王,让刘邦从关中地区迁到汉中和巴蜀。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地位最高,实际上要指挥一切诸侯王。项羽的分封,违反了当时人民渴望统一的愿望,非常不得人心。

6、岳云来到颍昌,兀术果然亲自率兵来攻。岳云和王贵合力攻杀,城内守军便把预备兵力投入战斗,岳家军斗志愈加旺盛。岳军以骑兵800担任正面冲锋,步军列置左、右两翼,来对付金军的骑兵。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岳家军的将士无一人怯战后退。岳云手执双锤,在敌阵中往来冲杀。虽然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仍然浴血奋战。接着董先、胡清率部赶到,投入战斗,终于把金军打败,歼敌5000余人。

7、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冷。猛烈的北风卷着飞雪,向将士们迎面扑来,他们的脸和手早已麻木,似乎骨头都冻透了。旗帜冻裂了。战马冻得不敢嘶鸣,只能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前进。

8、韩信、张耳带着汉军主力部队退到绵蔓水边,和原来背水列阵的一万汉军会合起来,重新同赵军展开激战。前面是倾巢追赶过来的敌兵,背后是水深流急的绵蔓水,在这紧要关头,汉军要么是向前拼死杀敌,要么是后退淹死水中。只见汉军将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无不以一当十,拼死战斗。赵军依仗人多势众,往来冲杀了很多次,仍然攻不破汉军阵地。韩信、张耳指挥的汉军,就这样把十几万赵军牢牢地拖住在绵蔓水边。

9、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做了大批的小口木桶,几个木桶连成一体,上面绑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作为渡筏。这种渡筏既平稳,浮力又大。汉军乘着这些渡筏,从夏阳偷渡过去。魏军在这里根本没有设防,汉军很顺利地渡过了黄河,攻下了魏的后方重镇安邑(今山西省安邑县东北)。这时候,魏王豹慌忙领兵迎战,可他哪里是韩信的对手?没有多少天,韩信指挥汉军把魏军打得大败,最后活捉了魏王豹,把他送到驻扎在荥阳的刘邦那里。

10、秦兵沿河岸层层布阵,晋军要想渡河,困难很大。秦军虽然在洛涧吃了败仗,锐气受到一些挫折,但是人数仍然比晋军多好几倍。()谢石和谢玄认为:晋军现在只要能够抓紧时间,争取主动,进行速决战,就有取得胜利的可能。要不然,如果苻坚的人马全部到齐,胜负就很难预料了。他们进一步制定了引诱秦军进行速决战,并且力争一举击溃秦军的作战计划。

11、再说荥阳——成皋的正面战场,按兵力,尤其是开始阶段,项羽比刘邦大得多。从汉王二年四月到汉王四年十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楚、汉双方你争我夺,你出我进,展开了拉锯战,互有胜败。在这过程中,刘邦逐渐由弱变强,力量日益壮大,越来越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恰好相反,楚军由于战线太长,东奔西跑,疲惫不堪,力量日益削弱,越来越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汉王四年十月,汜水一战,汉军大胜,成皋楚军全军覆没。荥阳——成皋的争夺战结束了,楚、汉相争进入了新的阶段。

12、这时候,江面风力逐渐减弱,宋军水师开始了猛烈的反击。在海鳅船上踏车的都是初临战阵的民工。他们毫无惧色,十分勇敢。士兵和民工们都说:“我们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消灭敌人,求得生存!”宋军海鳅船冲入金军船队,同金军展开激战。海鳅船船体大,装有踏轮,速度比较快;金军的战船船体小,速度又比较慢,大部分被宋军的海鳅船撞沉了,半渡的金兵大半死在江中。完颜亮并不甘心失败。他把其余的船只重新集结起来,准备再次发动进攻。黄昏以后,有一队宋军从别处撤退下来,路过采石,虞允文叫他们打着旗,擂起鼓,从山后绕到江边。完颜亮以为是宋军援兵来到,不敢再战,慌忙命令金军船队往后撤退,舍舟登岸。虞允文命令强弩手乘胜追射,把金军杀得大败。完颜亮率领残兵败将,仍旧退回到和州。

13、项羽杀了宋义以后,就派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人做先锋,渡过漳水,切断秦军运粮的甬道,把章邯和王离的军队隔离开。然后,项羽率领主力部队随后急进。在渡河的时候,项羽下令把全军的釜甑(饭锅)通通砸破,把所有的渡船一律凿沉,把营帐全部烧毁,士兵们每人只准带三天的干粮,准备和秦军决战,不获胜利,决不活着回来。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全军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楚军一到战场,就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以雷霆万钧的气势,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同秦军展开了激战。楚国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向秦军猛冲、猛打、猛追,不给秦军以喘息的机会。经过九次激烈的战斗,楚军把秦军杀得大败。这时候,其他的援救赵国的军队也都投入了战斗,杀死秦将苏角,活捉王离,迫使另一名秦将涉间自杀。秦军主力被击溃了,钜鹿得到了解救。

14、二十四日,在努尔哈赤的指挥下,后金军对宁远城展开了激烈的攻城战。袁崇焕亲自指挥明军,张弓射箭,发射各种火器,狠狠打击后金军。战斗打得激烈的时候,城上的箭和炮石就像雨点一样地发射出去,后金军被打死打伤的很多。努尔哈赤亲自督战,企图凿城而入。顽强的后金士兵,头上顶着挡箭牌,冒着箭石火器,带着攻城器械,前队倒下,后队又跟了上来,谁也不敢后退。明军虽然个个奋勇,但是城中炮石火器毕竟有限,又不可能指望高第派兵来援。在这种形势下,袁崇焕认为明军利于速战速胜。他命令炮手们对准后金军密集的地方,开炮轰击。只见炮声响处,烟火腾空而起,后金军血肉横飞,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这时候天色渐渐昏黑,在硝烟弥漫中,后金军的进攻暂时被打退了。

15、迎击刘秀;并且命令其余各军不得擅自行动。汉军由于接连取得胜利,胆气更壮。而新军士兵大都是临时胁迫来的农民,他们痛恨王莽,都不愿意打仗,诸将又借口王邑已经下了“不许擅自行动”的命令,乐得按兵不动,因此汉军冲入新军阵内,竟没有遇到多少抵抗,无不以一当百,如入无人之境。汉军越战越强,猛攻猛打,势不可挡。没费多少工夫,就把王寻、王邑亲自指挥的一万多新军杀得大败。刘秀率领汉军乘胜追击,在阵上杀死了王寻。

16、袁崇焕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让城外的居民携带防守器具,全部迁入城内,然后放火烧掉城外所有民房,使敌人到来时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掩体。袁崇焕刺血为书,激励士气,并向他们下拜,表示抗敌的决心。将士们大受感动,都表示愿意同宁远城共存亡。袁崇焕还发出紧急公文给前屯和山海关的守将,让他们把逃跑到那里的官兵一律斩首,用以惩戒那些临阵脱逃的怕死鬼。袁崇焕采取了这一系列果断措施,全城军民都决心各守岗位,严阵以待,奋勇杀敌。

17、刘秀等人把从定陵、郾城调来的几千援军,开到昆阳城郊,在离新军四、五里的地方,列成阵势,准备接战。刘秀观察了敌军阵势,决定先发制人。他亲自指挥步兵和骑兵1000人作前锋,向敌军勇猛地冲杀过去。王寻、王邑骄傲轻敌,认为汉军人少,只调几千人来迎战。汉军奋勇进攻,一下子就杀死了许多敌军。经过这场小的战斗,刘秀发现新军士气低落,不愿作战,于是乘胜继续猛攻,又斩杀新军1000多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

18、刘牢之接到命令,就在当天夜里,带领5000名北府兵,借着星光,向洛涧出发。听说要向秦军发动攻击,北府兵人人摩拳擦掌,战斗情绪异常高昂。晋军来到离洛水10里路的地方,刘牢之接到前哨的报告说:梁成的部队,在洛水对岸扎下了营寨,黑压压的一大片,但是一点动静也没有,好像已经进入梦乡了。刘牢之立即向部队下了急行军的命令。北府兵5000人马涉水而过,像猛虎下山一样,勇猛地冲破了秦军的前沿阵地,呐喊着杀进了敌人的大营。正在酣睡的秦兵还没有来得及弄明情况,许多人就被晋军杀死了。梁成从梦中惊醒,听到帐外的厮杀声,吓呆了。他慌慌张张地爬起来,披上铠甲,翻身上马,正想抵抗,只见刘牢之一马当先,手执长枪,直向梁成的营帐冲来,正好和梁成相遇。两人大战了十几个回合,梁成胆怯手软,渐渐招架不住,被刘牢之一枪刺于马下。

19、苻坚听到梁成被杀和洛涧失守的消息,又接到晋军大队人马开到淝水东岸的报告,开始觉得情况有点不妙。他急忙和苻融登上寿阳城楼,观察对岸晋军的动静。他向东望去,只见晋军阵容严整,旗号鲜明,一座座营帐整齐地排列在淝水河畔。八公山的脚下,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操练声。苻坚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一阵北风呼啸掠过,苻坚顶着风向北远远望去,恍惚之间,只见八公山上,漫山遍野都是晋军。

场面描写片段范文2

雏鹰展翅:我很高兴能加入今天的作文聊天室,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指导!在我的习作中,曾有这样一个片段,老师评价说“呆板无生气,无法让人身临其境”,还请老师们帮我点拨一下。

工地上,很多人在劳动。人的声音很大,机器声也很大,人们干得都很起劲儿,个个都汗流浃背。

聊坛主持:读了你的这段文字,我感觉有些枯燥乏味,语言缺乏魅力。你只是把人物的所作所为写了出来,没有做到生动刻画。

盛老师:你要让场面变成一个流动的画面,像一段录像一样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你可以将“工地上,很多人在劳动。人的声音很大,机器声也很大。”改为“工地上,人声鼎沸,马达的隆隆声,劳动的号子声,汇成了一首粗犷而热烈的交响曲”。将“人们干得都很起劲儿,个个都汗流浃背”加入具体动作,可改为“人们个个埋头苦干,谁也不吭声,像在暗中比赛似的,个个汗流浃背。”

雏鹰展翅:经老师这么一改,这个片段变得富有生气,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程老师:我最近看到一个精彩的片段。大家看看写得如何?

一些身强力壮的同学肩挑手提,向学校食堂奔去。女同学们身体较弱,却也不甘落后,提的提,抬的抬。桶的磕碰声,人的说话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

盛老师:这段文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同学们劳动场面的火热,好就好在它的语言生动活泼。你看,“桶的磕碰声,人的说话声,就像一曲动听的歌。”这句话将磕碰的叮当声,人的嘈杂声,形象地比喻成了歌,描绘出一派其乐融融的劳动场面,让人读来回味无穷。

雏鹰展翅:想不到劳动场面的描写有这么多技巧,我以前都不知道!

场面描写片段范文3

关键词:文本 阅读 片段 写作

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对文本的多层次阅读,深刻理解文本的内容,可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习借鉴名篇名家的写作技巧,有效促进习作水平的提高。但对当前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调查时发现,目前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往往是剥离开来的,阅读被人为地弱化,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发挥它浸润生命、影响人生的作用和过程,没有很好地利用文本名篇进行范文式作文教学。像这种综合性的问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学手段能否更灵活一点,可否实施一些变通的做法?我想,不妨通过效仿文本中的文段进行片段作文写作训练,逐个击破学生的写作难点,以化整为零的方式去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一、从模仿中感悟,明确写作目标

片段作文,指的是以语段形式出现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非整篇作文,是就整篇作文相对而言的,其目的是考查某一种单项写作表达能力,每次的写作目的比较单一,训练时间短而见效快。

在初一文本阅读教学中,我试图通过效仿文本片段进行写作训练,用“化整为零”再到“化零为整”的形式,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模式的探究,用课例研究来构建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模式。

1.在文本阅读教学中,将品读课文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力求让学生明白课文就是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

2.依据课文内容,通过“添枝加叶法”、“描绘渲染法”以及“修辞着力法”,结合单元课文确定的具体训练方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仿写训练,打好起始阶段的基本功。再在此基础上,适当对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加以训练。

3.通过课堂研究,探索出一套“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促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策略,达到对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二、借恣情阅读,扩展写作内容

“一切的创新皆开始于有效的模仿。”从民谣俗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到杜甫的治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有效的模仿,不但可以拓宽写作思路,还可以增加写作素材。对文本的模仿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一种写作的方法与技巧,然后再学会创新。

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并利用好教材资源,力求在常态课堂中实施广泛而有层级性、针对性的片段式写作训练,逐步构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联系的教学模式。本训练主要是结合初中课本的文章阅读与写作教程,以初中一年级课程为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心理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人物描写训练:从肖像、心理、言行、神态着手。仿照文本写一个熟悉的人的相貌特征;人物在片刻间的语言和动作;写一件小事表现人物个性等等。

(2)景物描写训练:从环境、地理、天象、植被、建筑、花草、树木、各种动物着手。如描写一处景观,寓情于景。

(3)场面描写训练:从社会生活、校园活动、风俗场面、特殊场面入手。如写一次活动中的一个片段。

在训练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设置一个“片段写作习作本”,专门进行片段写作训练。选评好的片段作文汇集到班的“优秀片段作文习作本”,本子挂在班中展示,供同学们互相借鉴与交流,平时还通过片段写作竞赛促进写作训练的进程与有效性。

三、以课文引领,享受写作乐趣

1.“文本阅读教学下的写作训练探究”这种作文训练模式,是将对课文的片段教学移植到作文教学中,克服了以往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盲目性、零乱性,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2.该训练具有可操作性。由于在训练时将相应的写作方法传授给了学生,这样长期训练,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写作理论,该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里体会和认识规律,实现了由“精致片段”到“和谐整体”的飞跃。经过训练,学生作文的及格率、优秀率和平均分都明显超过以前。

3.“文本阅读教学下的写作训练探究”的基本思路是将整体分为部分,进行局部练习,最终归结到整体。使一度盲目的、无计划的作文教学在一定的写作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与写作,使学生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里体会和认识规律,达到写好文章的目的。

对“文本阅读教学下的写作训练探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从文本文段的分析、效仿内容的品读到指导模仿写作、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来进行深入剖析,利用学生个人的“片段阅读促写作习作本”和班级的“优秀片段作文习作本”,让学生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但是如何在初二把写作训练引向深入,使之成为作文教学的一种常态模式,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场面描写片段范文4

生活中,总会碰到一些“倒霉”事。回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倒霉”的家人、“倒霉”的朋友、“倒霉”的我……选取你印象最深的“倒霉”事写写吧!

【写作指导】

一要素完整,经过具体,注重细节

写事的文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6个方面都交代清楚。写“经过”,不必把每一个阶段、情节、场面都写得详细,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重要的阶段、情节、场面进行细致描写即可。

精彩片段:

星期六,我约小伙伴去游泳,准备一展身手。到了游泳馆,换好衣服,我们来到游泳区。神圣的时刻到了,我“庄严”地走上跳台,心想:先举起双手,做个很帅的动作,再起跳,然后像竹竿一样,笔直地钻入水中;出水后,用我练成的自由泳姿势游到岸边,这样一气呵成,真是帅呆了。可是,我正准备起跳的时候,突然脚下一滑,便像门板似的平着砸了下去,只听“砰”的一声,我的肚子被水面拍得生疼。浮出水面时,我看见岸边的小伙伴们捧腹大笑,我尴尬得想钻进水里,永远不出来。

――陈玮娜《生活中的糗事》

“准备一展身手”“ 神圣的时刻”“‘庄严’地走上跳台”等描写,具有喜剧效果。小作者本想好好表现一下,结果却出了洋相,让人忍俊不禁。

二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大胆创新

动笔前,先将作文材料在大脑中像演电影一样演一遍,以便条理清晰地写出来。除了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还应重点对过程进行详细描写,包括事件中人物的具体表现。比如人物在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有什么样的表情,又是怎么想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写出的故事才有新意,引人阅读。

精彩片段:

一路上,我可真倒霉到了家。先是被一条小狗猛追,然后在爬楼梯的时候把左脚给扭伤了。我一瘸一拐地走进教室时,忽然一把阴森森的尺子架在了脖子上,我没来得及多想,就使出了绝世神功――“铁臂功”,配上我从电视上学来的“岩鹰擒拿手”,想“谋杀”我的“歹徒”立马被我制服了!

场面描写片段范文5

[教学目标]

1.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

2.了解怎样在句子中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

3.体会顺序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4.积累背诵《春日》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会如何描写人在入迷时的样子。

3.积累背诵《春日》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基本策略和常用方法,并逐步形成“有目的地阅读”的良好习惯。(重点)

2.了解怎样在句子中写出人物入迷的样子。(重点)

一、交流平台:总结方法

1.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单元大家一起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一定有所收获,谁来分享一下?(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带着收获进入语文园地的学习,看一看哪位同学掌握得牢固,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2.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是如何学习本单元课文的,我们学习时用上了什么方法,完成了什么任务?(学生自由发言)

点拨:在大家学习课文《故宫博物院》时,我们共同完成了两个任务:一是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二是详细介绍一处景点。

3.请你分享完成这两项任务的方法,或者你觉得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学生自由说)

4.教师小结:就像大家说的那样,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与之相关的是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没有必要把材料二再分析阅读,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排序就可以了。若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就与刚才的任务侧重点不同,我们就需要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再进行分析,可以忽略材料三。

5.学习《竹节人》时,大家运用了哪些阅读方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并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如,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6.

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二、词句段运用:关注描写方法

生活中有无数个瞬间,怎样定格某个瞬间,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呢?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1题。

1.思考:你觉得哪个情景写得最好?先朗读你认为写得最好的情景,再分享你的理由。

预设学生交流: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舒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情景。

教师总结:在描写场面时,可以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这样可以使内容生动具体,吸引读者。还可以巧用标点符号,给文章增彩。

2.体验尝试:选择一个你印象深刻的情景,运用刚刚大家总结的方法,练习一下。

3.学生分享,投影仪展示,全班点评。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顺序词在表达上的妙处。

2.积累背诵《春日》一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一、词句段运用:学习有序的表达

1.在文章中对一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使条理更清楚,让读者更明白你所表达的观点,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呢?

2.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表达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3.创设情景,表达交流。

(1)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

(2)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结实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春日》,教师指导朗读,齐读。

2.理解诗意,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画面,体会喜悦的心情。

(1)借助资料,小组内成员用自己的话试着翻译诗句,教师适时指导。

(2)全班交流诗句描述的场景,想象春天的画面。

(3)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作者喜悦的心情及古诗中的哲理。

3.通过对古诗《春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场面描写片段范文6

一、立足宜“小”

1.教学目标应紧扣“语言运用”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要抓住文本语言表达的特点来设置。这篇文章之所以是这篇文章,是因为它有特色,要明确抓住这篇文章语言最有特色的地方来设置。抓不住语言特点,语言学习的指向就不够明确,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

余映潮老师教学《云南的歌会》时,他是这样开场的: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人说了这样三句话来评价它。第一句话,这篇课文的特色是多么鲜明啊。第二句话,这篇课文的片段的描写是多么生动啊。第三句话,这篇课文表现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啊。我们今天的学习就围绕这三句话来进行。

这是匠心独运的开场,直入主题,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简捷明晰。《云南的歌会》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全文有全局描绘,有细部刻画,宛若电影画面中的全景与特写。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余映潮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生动的片段描写”上,引导学生体味课文中“事物描写”片段、“情景描写”片段、“人物描写”片段、“景物描写”片段、“动物描写”片段、“场面描写”片段并学习这些片段生动描写的方法。这样设置目标,语言运用学习的点就比较明晰,学生容易学有所得。

2.学习活动应导向“语言运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常会有许多奇妙的“生成”。这是学生积极思维,个性充分展示的结果,它使得语文课表现出精彩纷呈的魅力。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这种现象需要我们进行梳理、引导,使之回归到“语言运用”。否则,就会出现高谈阔论离题万里、奇葩表演充斥课堂的怪现象。

例如《安恩和奶牛》这篇文章,作者花了很大力气去描写买牛者的外貌、动作和语言,写安恩却只是寥寥数笔。有位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描写片段之后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安恩在应对这些买牛者时的心理、神态、动作和语言,并进行展示。学生有的用语言展示,有的则进行了肢体的表演,还有的甚至画了图画。教师对此的评价是“同学们棒极了,安恩的动作、心理、表情作者都没写出来,你们却通过各种方法表现出来了,你们比作者还聪明”。

就这个教学环节来看,学生的表现无可非议,教师的引导却值得商榷:作者真的不知道要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安恩的神态、动作和心理吗?其实,作者用寥寥数笔去写安恩的神态、动作、心理正是匠心独运之处。将买牛者的急切与安恩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安恩其实是同情“这头奶牛太孤单了!”“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更能表现安恩的淳朴善良,实在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境。如果教师能够在学生充分展示之后追问一句“既然大家能够想象出安恩老太太这么丰富的表情、动作和心理并展示出来,那作家为什么没有写呢”,把学生的思路再次引到对作品语言运用艺术的品味上来,让他们认识到简笔与繁笔运用的妙处,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二、着眼须“大”

1.重视情感体验,培养人文情怀

王富仁先生指出:“情感培养是一种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一种语言素质的培养。”因此,语言能力的提升和人文情怀培养实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语文学习中,人文情怀的产生来自于审美体验而不是理性判断。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再造甚至是创造某种只能意会的境界,让人在其中产生审美的愉悦。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到语言之美,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在诵读《陋室铭》时,自然可以体味到刘禹锡那种高贵的气节、优雅的风范,产生仰慕之心;在诵读《有的人》时,自然对两种人产生爱憎,思想逐步走向崇高;在诵读《黄河颂》时,黄河那浩浩荡荡的气势自然会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说教,心灵的美化和情感的陶冶都应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自然体悟。例如,学习《变色龙》时,不必通过说教让学生懂得“为人要正直”这一信条,而是要让学生品味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感受他见风使舵、阿谀奉承的可笑之处,学生自然会生憎恶之情,并引以为戒。

2.重视想象质疑,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的核心是思维。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发展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又促进思维的发展,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通过语言运用发展学生思维的意识。

首先是要培养想象力。“想象是人类思维最美丽的花朵”,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字里行间读出味道来,这就不能离开联想和现象。例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的开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这几句看似比较平淡,但细细咀嚼,就能读出很多字面以外的东西来:“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可以使人联想到一幅寥廓、淡爽的画面,使人的心胸为之“俱净”,寥寥几句,就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从流”“任意”又是那样悠然自如,怎样的一个人才能有这样的心态和情怀?细细咀嚼,通过想象,一个率性而为、寄情山水的高雅之士的形象就从文字的背后走到了读者面前。

其次是要培养求异、发散的思维品质。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在于过于强调思维的聚合、求同,导致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统一的标准思考,不敢说真话,不会说真话。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求异发散的方向去思考,创造“开放式”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例如莫泊桑的《项链》,学生往往会形成主人公爱慕虚荣,刻意追求资产阶级腐朽生活,因而付出了昂贵的青春代价的结论。如果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突破常规思维,不落俗套地去思考,可以产生很多新的想法:“的确,玛蒂尔德有很多梦想,但梦想美好生活又何罪之有?”“生活是变幻无常的,一件小事,既可以成全你,也可以败坏你,今天是玛蒂尔德,明天也许就是你我”“对照我们今天生活中那些赖债不还、携款外逃的人,自食其力、不丧尊严的玛蒂尔德令人尊敬!” “她面对人生挫折坚强不屈,守着贫贱丈夫忠贞不渝。”当学生把探究的触角深入现实生活,融进自身的生活体验,就可能产生全新的思想火花。

再次是要培养学生生疑、发问的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质疑,更要引导学生对材料的选择、情感的表达、意象的创造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质疑和追问。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学生通过对“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意境与全曲主旨的关系进行质疑,就会更为深入地理解“虚实相生”的妙处,对作者的匠心就会有更为深刻的领悟。

3.从课堂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上一篇污水处理厂

下一篇坚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