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礼仪培训老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礼仪培训老师范文1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 探索
根据省级项目和阳光工程项目的文件精神,鲁甸县人力资源办经过招投标层层筛选评估认定昭通农校2011年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500人,培训专业:《花椒、核桃栽培技术》,“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400人,其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任务300人,《兽医服务人员》培训任务100人。这些培训项目是根据鲁甸县农村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的,其目的是加快培养鲁甸县农业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促进鲁甸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现将培训工作中的实践和方法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两个项目的文件精神,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配合国家、省、市、县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提高受训者自身素质和技能培训列为整个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重点,做到踏实工作,让农民受益,促进鲁甸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为切实搞好省级项目和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对成人教育科四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职责。小组根据培训工作日程及进展情况,及时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调度,总结和部署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严格执行五项制度
我校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鲁农人开办字[2011]24号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培训项目”的要求,严格执行各培训项目的五项制度(即: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台帐制度、月报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四、加强宣传力度,确保省级项目、阳光工程项目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及时做好生源发动工作
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招生简章及进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等形式,在各乡、镇、社区悬挂各个培训项目的宣传标语横幅,广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和阳光工程培训方针,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省级项目和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活动中,使培训学员由被动培训变为主动培训。
为确保今年 “两个项目”顺利开展,我校在总结以前培训经验的前提下,采取了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多管齐下做好生源发动工作。一是我校校长亲自带队,奔赴各培训点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学员招收情况。例如我们对于《花椒、核桃栽培技术》的培训,曾多次下到火德红乡,与他们的负责人及当地农民协调,共同探讨《花椒、核桃栽培技术》的培训方法,最后确定在银厂村进行,并将培训阵地确定在银厂村小学进行,这样既能让他们安心培训又能随时在地里由专家进行实用技能操作训练。二是下发招生简章到各乡镇及社区,要求各乡镇及社区及时组织培训对象参加培训。比如对于《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我们就与梭山乡柏副乡长联系,由乡政府统一协调,将培训任务指标下放到梭山村、埂底村和妥乐村,再由各村村支书发动农民参与报名培训。三是通过与其它部门协调,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动他们的员工参加培训。例如《兽医服务人员》培训,我们和鲁甸县兽牧局联系协商,由畜牧局负责组织全县基层兽医服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圆满完成该项培训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通过各种方式,生源发动、培训工作进展顺利。
五、严格管理,强化培训服务,确保两项目培训顺利实施
一是健全制度,促进两个项目培训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严格照章办事,做到用制度规范培训工作。一方面确保学员的理论学习时间,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习质量;另一方面确保学员的实践操作训练时间,教师到实训基地辅导,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二是成立班委,落实班委会和班主任制度。培训期间,所有任课老师和班委、班主任全部到场参与培训,班主任每天亲自带队,负责点名,严格考勤管理,使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井然有序。
三是从三方面着手做好培训服务。培训前,认真为每个学员准备学习袋,内装各期培训宣传资料、培训时间安排、笔记本、辅导教材、学员手册等学习用品。培训中,生活方面,发放学员食宿补助,安排好学员用餐,确保学员免费培训;学习方面,及时、耐心解答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疑问。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学员档案,将每个学员的信息和考试成绩录入微机管理,与学员建立了互通信息的电话热线,以备工作中相互联系,随时解决学员在今后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六、探索两个项目的新思路、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全力提升培训质量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四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由学校教师讲解,实地操作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参观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经验做法由农民工相互交流。
二是培训阵地前移。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在学好理论课前提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及社区。如梭山乡《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我们把培训阵地移置梭山村、埂底村和妥乐村,让300名学员分两批同时在各培训点进行培训,第一批上午理论学习、下午专家带领实践操作,第二批下午理论学习、上午专家带领实践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学员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深受学员欢迎。
三是学练结合。为加强师资力量,我们成立了专业教师组成的两个项目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顾刚、孙光友、姜锐、陆大明、范贤菊、石安治、朱家坤、文良琴),中级职称教师7名(叶勇、刘积猛、阮晓明、王俊、张卓民、张淑萍、徐章平)。各科专业教师针对各自教科内容专门撰写了授课笔记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实地操作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专家与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员学有所获。
七、做好跟踪服务
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是完善培训内容和更好地开展培训的保证。落实专人做好学员跟踪服务工作,定期对学员工作的意见及今后的培训要求作调查了解,了解学员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劳动保障、收入等情况。通过跟踪服务,一方面使培训后的学员感到“两个培训项目”的诚信负责,也有利于掌握培训动态,改进培训方法,提高“两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成效。
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项目实施,我们深深体会到:规范管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业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鲁甸县农民的整体素质。鲁甸县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提高务工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增强了农民工的创业意识。通过实施两个项目的培训,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及生产技能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礼仪培训老师范文2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民的工作力度,大力提高我地区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进一步强化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工作力度,促进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特制订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具有意愿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已向非农产业转移需要提高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为核心,以承接阳光工程项目,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技能培训及其他企业急需工种为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地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党政重视,寻求多方支持,整合科技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为服务“三农”,促进我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总体任务:建立健全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体系,配置完善培训基地、设施、手段、师资、教材、信息、台帐、档案等基础条件,加强系统内培训工作管理,申请阳光工程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培训,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运作优良,优质高效的工作格局。
20__年全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任务分配情况如下:略
三、基本措施
1、积极争取重视和支持。各县(市)农广校及其他培训机构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政策要求、目标任务、实施措施、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认真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主动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和配合工作,以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项目培训工作中去。
2、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领导。各县(市)农广校及培训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内部培训工作管理,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以保证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培训建立一批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4、强化培训机构工作力度。各培训机构在工作中加大管理,强化工作环节连续制度,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师资、教材、市场信息、培训资质认定、就业推荐、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都要加大管理,落到实处。
5、完善培训基础条件
各培训机构要采取自建、联建、加盟和利用科技园培训阵地等多种行之有效地方式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和专业,根据培训专业配备教学设施和筛选实习基地,落实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以保证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落实建章立制。要制定培训工作的教学、实习、财务、信息、就业、档案台帐、跟踪服务等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展。
礼仪培训老师范文3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问题;策略;建设
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极大地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另一方面,农村还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也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一大障碍。因此,必须冷静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及影响转移的制约因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认真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这一重大课题。
一、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与特点
龙湾是一个农业大区,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区。总人口348690人,暂住人口419259人,农村劳动力27.1万人(不包括暂住人口),已有18.3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7.7%)转向从事第二、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二产业为10.3万人、第三产业为8.05万人,分别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0%和29.70%,尚有8.7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3%)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近五年来,龙湾区委、区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着力构建“政府推动、企业带动、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整合各类资源,广泛宣传引导,创新工作载体,强化服务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大力促进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不断做大劳务经济。2012年全区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6.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3.6%。全区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达到4亿元左右,相当于全区GDP的1/7,社会购买力的1/3,财政收入的2.3倍。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868元;当年农民人均增收2171元,“打工”增收占1153元,当年增收的89%来源于外出打工收入。农民建新房、买电器、购小车、用手机等等基本都是源于打工收入。此外,大批外出务工人员还带回了大量的信息、技术、项目,回乡创业方兴未艾。仅近两年全区回乡,创办企业、开发山水资源或投资基设施建设的近2000人, 投资总额10亿元。可以说,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是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法;是促进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选择。总体上看,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转移渠道呈多元化。
据各镇(街道)上报统计,现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50.2%的人员在外资企业或个私企业工作,13.4%的人员从事建筑业,14.3%的人员从事批发零售贸易,7.7%的人员从事交通运输业,8.6%的人员从事社会服务业,5.8%的人员从事其他行业,从事的行业朝多元化发展。
(二)就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通过对我区20个企业近200名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区转移就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水平差距较大。从文化程度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高中(包括中专、技校)文化程度的占28.6%,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7.1%;从专业技能水平看,中级职业资格以上占8%,初级职业资格占31%。
(三)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当地。
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区域大部分集中在当地,据各镇(街道)上报统计,镇内占32.1%,镇外即龙湾内占40.9%,即龙湾外温州市内占8.9%,温州市外省内占6.9%,省外占11.2%,体现出就业区域以本区为主的特点。
(四)季节性、兼业式就业占较大比例。
农民工就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亦工亦农、亦城亦乡”即兼职农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农业生产季节为周期,农忙务农,农闲外出务工;另一种是务工同时利用休息日兼种土地。据问卷调查统计,37.3%的农民工属于季节性或临时性就业,28.6%的农民工属兼业式就业。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趋势表现为,本乡内非农就业比例下降,流向城市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比例上升,县级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村劳动力跨省就业的趋势明显。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继续减弱,以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逐渐被外出务工和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就业方式所取代,外出务工人员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增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龙湾区农民人均耕地只有0.4亩,除去在家务农、区内从事二三产业和已经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外,全区近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未得到转移。区委区政府提出今年新增培训转移1.5万人的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解决好政策支持、技能培训、提供岗位和维权服务等关键问题,以大发展推动大转移,以大转移促进大发展。这里我仅就区镇党委政府如何做好农民工的转移培训工作做些探讨。
1、建好服务网络,保障农村劳动力在转移中走向富裕。
要加强宣传,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浓厚氛围。针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闭塞的问题,农业和劳动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长年就业信息,确保就业信息畅通。通过宣传引导、收入对比、求职提醒、维权承诺,让农民对外出打工动心、称心、放心。要送岗到家,确保农村劳动力求职有门。为了实现农村劳动力与用工岗位的有效匹配,要建立了岗位资源信息库。将区内外的各种用工信息通过分门别类统统录入微机,并实行区、镇、村三级联网,农村劳动力如果要想就业,只要在网上浏览一番,便可找到自己需要的岗位。同时,政府还要定期举行劳动力转移培训现场招聘活动,在农民家门口传递用工信息、搭建就业金桥,帮助劳动者开辟就业捷径。
2、狠抓技能培训,让农村劳动力提高素质实现成功转移
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龙湾区有27.1万农村劳动力,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了67.1%。文化程度低、职业技能缺乏已成为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要让农村劳动力提高素质实现成功转移,一要教育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龙湾区已有等技能培训基地12个,每年可以培训10000人以上。但是,培训基地招生非常艰难,每年不到5000人。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引导,加强招生的宣传组织,加强对困难农民的财政支持,使农民极积参加技能培训。二要加大资金投入,建好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社区学校、就业培训中心、农村成教中心等教育阵地的作用,以政府投入为主,动员社会力量,把培训基地的实验室建设好,把实验设备添置齐,把师资队伍配到位,切实解决培训基地的教学问题,让培训学员真正在基地能够动手,到工厂能上班。三要重抓订单培训,培训一个转移一个。要建立农村职业培训与劳动力转移的衔接机制,根据劳务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规模,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培养输出。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策略
2004年以来,龙湾区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和“把广大农民改造培育成为适应分工分业需要和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的目标要求,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进一步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和增收致富。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接受培训成为农民个人的自觉和自愿行为,必须要建立一个农民接受培训的动力机制,使培训贴近农民、适应市场、实现增收,促使农民由“要我培训”向“我要培训”的转变。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培训机制
龙湾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建立了区委常委、分管副区长为组长、两位副区长为副组长,8个区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学院,办公室下设劳务输出、企业用工、农业技术、渔业技术、预备劳动力5个培训组,区劳动保障局、经贸委、农业局、海洋渔业局、教育局五个部门的负责人分别担任组长,负责各自项目的培训。为更好地指导农民培训工作,区委、区政府还专门出台了实施意见、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基地认定办法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区农培办和区直有关单位也根据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更为难得的是区委、区政府连续10年(2004-2013年)把农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目标责任制主要内容。
2、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培训方式
我区各街道根据市场用工需求、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大力探索创新培训方法,把课堂教学与现场操作、集中授课与送教上门、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培训。区农业部门在对农业大户、种养专业户的培训中,注重外聘专家与本地农技人员授课相结合,理论指导与田头指导相结合,农民培训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取得良好效果;区经贸部门积极引导行业协会加强对行业一线技能性工人的重点培训,全区十几家重点行业协会去年共培训企业一线工人25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务工农民;在原有统一培训基础上灵活增设自主培训方式,针对被征地或已流转土地且未享受培训补助的农民,自主参加培训学校学习并取得市级以上劳动部门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每人给予400元资金补助,全年共有5135人通过驾驶、电子商务、美容美发等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教育,共有800多名学员顺利拿到大专毕业证书。
3、紧扣产业发展,打造培训品牌
我区各地在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过程中,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开展特殊工种的培训,打造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培训品牌。去年8月,温州市东方美发美容学校、金鼎美食培训学校等7家培训机构,通过资源整合组建我区首家职业培训集团――育才职业培训集团,在集合各自培训领域信息资源、渠道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基础上,打造龙湾自主职业培训品牌,目前该集团拥有专、兼职教师100多人,培训项目达十几个;我区还结合本地产业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出印刷制版、缝纫车工、幼儿教师、电工、厨师、会计六个优势培训品牌,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就业渠道和人才保障,这六个品牌占了全区农培份额的92.7%,发证率和转移率高达97%和91.2%。结合当地医护市场需求,针对40至50岁年龄段的妇女想打工但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实际,组织她们学习母婴、病人、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护理培训,就业前景良好,培训后工资水平达到2500元/月,月子保姆甚至高达4000元/月。
2013年,龙湾区各街道社区学校和社区学校分校在区社区学院的辐射带动下,超额完成培训任务。承担全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及各种短期培训,全年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超4万人次。开展市级示范社区学校创建,创成市一级社区学校1所,市二级社区学校2所,市二级社区分校2所,全区街道市级社区学校覆盖率85.7%。
礼仪培训老师范文4
临人社字〔2011〕47号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局、社会发展保障局,***临港经济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
2010年,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各职业培训机构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的工作部署,周密计划,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市职业培训鉴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了鼓励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激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全市职业培训鉴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更上新台阶,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决定授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16个单位“2010年度全市职业培训鉴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6个单位“2010年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希望受到表彰的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取得新成绩。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要以先进为榜样,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努力推动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项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附件:1、2010年度全市职业培训鉴定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2、2010年度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单位名单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礼仪培训老师范文5
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动实施。多年来,尽管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和用工单位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庞大的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队伍而言,差距还很大,培训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资金缺口大和政策不配套等问题。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的重要意义,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把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放到加强农村牧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务求实效。
加强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必须抓好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农牧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群体,传统经营意识强,自我学习的意识差,就业竞争力弱,组织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把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年度考核内容,向抓正轨教育一样抓落实,切实加强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的组织和引导。特别是旗县、苏木乡镇政府要组织工作组深入农村牧区调查研究,摸清劳动力素质状况,了解农牧民对劳动技能培训的意愿,实行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档案式管理,一村一册,一户一卡。同时,农业、劳动、教育等部门要加强合作,联动作战,制定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做好培训计划实施和劳动技能资格认证、资格证书颁发工作。
加强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必须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体系。要按照专业化、特色化、信息化的原则,建立健全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体系,尽快形成教育培训、中介服务和信息经营管理的产业化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劳动力就业培训中心、农业广播学校、乡镇科技培训站、农村夜校等培训机构,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基地。近年来,由于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多数中等专业学校以及部分高等专科学校生源严重不足,教学资源利用率普遍低下,而对于农村牧区急需培训的劳动力而言,又存在着缺乏培训基地的问题,为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因此,各级政府要引导和鼓励教育培训部门与劳动部门、用人单位等,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培训订单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和义务,使农村牧区劳动力培训和学校的市场化办学得以有机结合,全面加强农村牧区劳动力认证培训工作。
礼仪培训老师范文6
第一. 管理团队分工
队长:主要负责与杜老师及学生会联系,安排培训、考核及出礼仪的时间地点。组织队内聚餐。分配队内福利。
副队长:通知队员培训、考核、活动的时间地点。管理并及时更新博客,分享礼仪、化妆、职业女性相关资讯。干洗礼仪服。
副队长:主管财务,负责记账,主要是礼仪服外借与干洗费用的记录与核算:做到账目分明公开,收据明确,电子账目与纸质账目同步跟进。管理q群,更多有用资讯资源。
第二. 招新活动
招新安排在开学的第二周。宣传方面,届时将在10届女生宿舍楼下张贴招新海报,并挨寝室发放宣传单和报名表。队长与副队长将在开学伊始的各类破冰联谊会上宣传礼仪队招新活动,确保信息充分完整,吸引尽量多的优秀人才前来报名。
面试方面将分为两轮,第一轮由历届礼仪队队员充当评委,选出一倍于招生人数的同学进入第二轮面试(招生人数视生源素质而定)。第二轮由杜老师坐镇,最终选出10届礼仪队全体队员。
第三. 培训与考核
由于主要的礼仪活动集中在下学期,所以我们尽量把培训安排在上学期。现初步构想培训分为5次。仪态培训2次,化妆课程1~2次,发型课程1次,服务意识培训1次。其中安排仪态与化妆考核各1次。记录成绩,并以此为据选拔出礼仪的人选。
第四. 礼仪活动
原则上按考核成绩排名先后出礼仪,但尽量保证每位成员在这一年的时间里都有礼仪经验。每次礼仪活动结束时向主办方询问工作质量,征求改进意见,以便队内及时总结和改进。
第五. 成员福利
队长将组织队内聚餐,糖水以便联络成员间感情,团结凝聚力。同时在q群上发放化妆技巧、减肥方法与礼仪知识。鼓励成员多多完善自己,对自己严格要求,不仅在学习上、仪态上,更在气质上提升自我,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年终聚会向全体队员发放礼品,感谢各位一年来的付出和努力。
第六. 活动拓展与地位提升
在上一年的礼仪活动中有一点不足大家有目共睹,礼仪队作为外联部隶属部门,始终没有得到学生会的重视与足够的尊重。这一点将是我们这一届乃至下一届礼仪队致力于改善的问题。
我认为要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做到尊重他人并出色完成本职工作。因此在每次出礼仪之前,队长必须与学生会明确当天礼仪工作的所有内容,确认无误方可实行。
第二,每次活动结束跟所有工作人员合照,作为学生会的一份子,礼仪队每次活动都尽职尽力,本不应该提早悄无声息的离开,而应作为活动的筹办者、参与者加入合照,见证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同时提高礼仪队的出镜率,让更多的学生会成员认识我们,熟悉我们,从而跟我们更好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