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衔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衔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衔接

教学衔接范文1

全国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广泛开展线上教学服务,统筹考虑在线教学计划,做到与开学后教学的有效衔接。为了使开学后一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的开展,保证教学质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如下的一年级开学衔接教学计划。

一、确保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导主任为副组长以及全体任课教师参与的学科教研组,认真研讨,积极备课,并且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概念,研究透彻,了解重难点,能运用自如;

2、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可能存在的疑难点,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

3、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等等;

4、重点关注课堂上的掌握情况,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的反馈;

二、重视班级文化,恢复学习状态

线上学习极大的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我约束力,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导致学生上课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参与性。另外,容易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维容易中断以及不利于学生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成为开展线下教学的障碍。所以恢复学习状态、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尽快恢复学习状态,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同桌互助、优生展示、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交流互动,让他们增强学习信心,重建学习规则。

三、要了解学生状况,做好知识衔接

首先,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要通过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等对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有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次,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分析,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拿到课堂中,重点讲解,强调,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要认真备课,每次新授课之前可以结合前面的内容进行回顾梳理,尤其是有关联的知识,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达到学科知识学习上的衔接。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学生爱玩、好动,自控能力以及自我约束能力都比较差,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后的时间,尤其是比较落后的同学,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

教学衔接范文2

小学科学课程原来是自然课,在之前的课程数量设置中较之传统的文化课较少,并且在教学老师的设置上也有缺陷,因为自然课被认为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自然常识就够了,因此对于教师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现在教育部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素质培养较为重视,自然课也改成了科学课,而且在课程数量的设置上也增多了。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地的学校对于科学课的教学也变得越来越重视。而且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在日后的发展打牢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是对小学科学课中的物理方面的教学进行研究,并且为其做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连接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意义

因为科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的,当前的社会对于素质人才的要求很高,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一些人才,更是一些是实干家,也就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大背景下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在小学阶段的有效教学更是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年级不断地增高,对于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就需要学生对于相关知识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初中的一些知识的应用也更加的灵活,因此就需要学生能够尽早的形成相关科目的意识,从而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学习生活。就目前的初中物理学习来看,很多学生都会感觉对于相关物理现象的理解能力不足,从而无法更好地将之与所学内容衔接,这主要就是因为学生对于物理这门课程没有形成一种较为基本的意识,因此也就无法提高学习效率,而这种基本的意识应该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但是由于当前教育模式下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并没有针对性的调整课程的设置。就当前的教学形势来说,研究小学科学教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对师资力量的投入

想要更好地做好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就必须加大对教学先关的“软件”设施投入,这里就是指对相关教学的师资力量的投入力度。因为就当前的科学课程教学现状来看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很多的科学教师专业素质并没有达到相关的要求,因为一些不良观念的影响,有的学校认为科学教程主要是对学生简单介绍下科学相关的知识,并不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导致很多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学校要提高对科学教学教师素质的门槛,从而做好科学教学的基本保障。

(二)用更加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教学

由于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时作为一种启蒙课程开设的,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太理论化,也不能轻视对于知识的深入,在教学中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来规划相关教学内容,并且要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针对性教?W。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科学课中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就要为在教学中创造适当的情境来进行引导教学,因为小学生对于情境还是较为敏感的,教师创造出学生喜欢的,和物理相关的小情境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三)提高小学科学课程中实验的占比

对于当前小学中的科学课来说,虽然里面设置有很多的实验课,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都直接忽视了相关的实验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而课本中的很多实验内容都是和物理相关的,这也就是造成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缺乏对于一些较为基础的物理常识。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物理相关实验的设置,提高实验实践的占比,因为仅仅靠理论的记忆是没有多大的作用的,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对相关的物理现象产生深刻的印象。

(四)培养学生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相关的兴趣进行培养。因为在科学课本中,很多的物理相关的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并且小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通过带入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正是因为这些现象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兴趣。

(五)不断改进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教材

在对科学教材的设置方面也应该做出相应的改动,更好地做好小学与初中的相关知识的衔接工作。因为目前课本中的知识有的太浅显,而到了初中的物理课程中教学内容却突然变的很难,而初中教师会认为这些知识是常识,小学应该已经学过了,便不会做出太多的赘述,这种因为课本教学内容上的设置跳跃性较大,从而导致学生无法更好地适应新内容的学习,因此编者在对书本相关内容设置的时候要更好地考虑到学生学习的系统、连贯性。

教学衔接范文3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学;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03-02

我国对于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数学作为基础课程之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科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好数学,对于其他学科尤其是理工类专业学科的学习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下文研究的是潍坊科技学院中高职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潍坊科技学院下设中专部、五专部、大学部(包含专科与本科):中专部的部分学生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本校大学部或其他高等院校,五专部的学生学习两年后直接进入本校大学部,大学部新生包括普通高中参加高考考入的学生、中等职业学校考入的学生以及五专部升学的学生。这几类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有很大不同,造原因在于:1)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不同,普通高中的课程学习是为了升学的需要,而中等职业学校除了升学之外,更多的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是就业的需求,因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更扎实、知识层次更全面;2)五专的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学习水平又不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3)即使是同一类别的学生,受个体差异性的影响,数学基础也有很大差别。

通过近几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索和研究,笔者认为数学衔接教学对于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

1)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遵循的原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思想论断对于中高职教学有很大启示。中高职同是培养技能型人才,中职主要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而高职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技能原理的培养。

①本位原则。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有“本位”的区别,不管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职业教育,都必须首要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为目标,所以设置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职业教育中,数学教学必须为各个专业提供相适应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计算方法。

②循序渐进原则。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必须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必须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共同进步。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加快基础知识积累和职业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强调单一的技能,而高等职业院校更重视综合的能力培养,两者必须互相沟通,尽量减少重复,教学内容做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2)中高职数学教学培养目标的衔接。中职数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数学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要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进行教学。两者在培养目标上是统一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培养目标的衔接是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研究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数学课程的设置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知识,还要与其他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的学习相适应,所以数学教学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沟通。中职数学教学要在完成教学大纲(教职成【2009】3号文件)的同时,对有升学需求的学生拓展与高职数学的联系。高职数学教学要在中职数学教学的基础上,依据中职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水平,切实可行地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并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知识范畴,达到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真正实现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上的衔接。

3)中高职数学教学课程设置的衔接。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主要是初等数学:①基础模块,包括集合、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平面向量、直线和圆的方程、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②职业模块,包括三角计算及其应用、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复数及其应用、逻辑代数初步、算法与程序框图、数据表格信息处理、编制计划的原理与方法、线性规划初步;③拓展模块,包括三角公式及应用、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概率与统计。而高职数学是高等数学,主要有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重积分、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无穷级数。中职数学是高职数学教学的基础,高职数学是中职数学教学的提高和拓展。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并不是简单的中职课程+高职课程,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所以应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加强课程设置之间的联系,把中职数学教学与高职数学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

4)中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衔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中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学习动机也不明确,这主要与生源的质量有关,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运用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高职的教学方法有根本的区别,中职数学课时多,教学中能够做到讲练结合;高职数学课时相对较少,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高职(也包括其他高等教育)阶段,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同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中高职数学教学管理的衔接。中高职的衔接问题不仅包括教学方面的衔接,还应考虑教学管理方面的衔接。中高职教育长期形成的不同教学管理理念也是中高职教学衔接研究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中高职的教学管理衔接具有重要意义。中职教学有对口高考的升学任务,教学管理较为严格,而高职的教学管理相对轻松,许多学生对于学习只满足于及格,至于作为公共基础课的高等数学,更是有着“学不学都行”的想法,等到专业课程用到数学思想和计算方法时才后悔莫及。从根本上说,是学生没有领会到数学对于专业课程学习的重要作用。学好数学,必须通过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习题。所以在教学管理中,一是强化作业在课程考核中的作用,二是考试时从严监考。

以上是笔者对数学教学衔接的一些体会。衔接教学对于中高职数学教学起着良好的过渡作用,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转变,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石伟平.比较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衔接范文4

一、当前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上的断层

目前,初中在初一、初二开设生物课,高中在高一下学期、高二、高三开设生物课。由于生物不是中考科目,初二期末所进行的生物会考(开卷)成绩只作为初中升重点高中的参考。因此,初中个别学校存在着生物课时不足,实验设备配备不齐,部分教师由于非生物专业出身而难以把握知识的准确性等现象。

2.初中师资力量状况

在吴志华[1]等主编的《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谈到:师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笔者对学生所在学校的初中师资状况,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数据显示:统计学生中原初中生物教师中非生物教育专

业毕业和兼教生物的教师所占比例很大,达到27.1%;对初中生物教师上课态度的调查中,上课照本宣科者竟达33.3%,还有6.3%的教师根本不授课。

在中考的压力下,学校安排非生物专业出身的教师应付其所不熟悉的生物教学。而教师上课也只是把考试内容讲完,学生仅在教材上勾出重点;认真点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让课堂

充满趣味性。然而,在急功近利的评价标准的大背景下,学生忙于应付主课,教师的热情也逐渐被消磨殆尽。初中生物教学态度的放松和教学质量的低下给学生升入高中接受新知识带来很大困难,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实现。

3.生物科目在初中阶段的地位

初中生物课堂被中考科目占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占用很多的达4.2%,而在中考对学生学习生物的影响调查中,18%的学生觉得中考对他学习生物的态度影响很大。中考科目教师随意占用生物课时,学生也因为生物不是中考科目而主观意识上对生物不重视,在学生的心目中生物是一门副科,只要在期末检测时临时突击就可以。

初中生物地位低下,导致师生对生物课集体不重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

4.学生生物基础

对学生生物基础的调查统计显示,有35%的学生不知道初中生物知识对其高中生物学习有何影响;几乎64%的学生认为没有生物基础,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而课外自己补充初中生物知识的人不超过30%。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学习习惯非常不好。例如,提前预习新课的学生少之又少,不预习的学生竟达70%以上。另外,不记或不会记课堂笔记的大有人在,很多人不知道要记录重点和难点,还有一部人认为听课的时候记笔记浪费时间,更有甚者,认为生物是副科,不需要记。

初中生物知识是学生高中生物学习的必备条件,但从以上数据显示,学生的生物基础较差,知识储备不足。另外,由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同,其知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断节。初中生物教材与现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之间不配套,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现象,也给学生的后继学习带来了一定困难。如,高中生物必修Ⅰ(人教版)第一章里提到了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哪些具体的生物属于细菌和蓝藻,教材中并没有介绍,因此,高一新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藻”和“菌”字就认为是蓝藻和细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第二章第二节关于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的形成,学生没有有机化学及氨基酸的知识基础,往往一节课下来不仅内容讲不完,学生还不理解,碰到习题就更无所适从了。笔者深有感触,本来2课时的内容,笔者花费3课时还达不到教学效

果。所以,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很有必要,也必须引起广大生物学科工作者的重视。

二、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对策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在高中生物课堂上衔接初中生物知识,让老师觉得高中课程很难推进,学生的负担加重。笔者也有一种“孤军奋战”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经常思考:在目前这种初高中生物课程现状下,用什么方法可以给老师减轻点负担,

也能让学生也学得轻松一点呢?笔者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管理层面发挥作用

注重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如果只是一线教师个人的事

情,教学上因为要推进新课内容同时还要补充初中知识,必然使得教学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很大。而对于刚步入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间隔一年再学习生物,知识点连接不上,学习中会感到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笔者觉得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初三增设生物课程,起码学生不会因为时间的间隔忘记太多的生物知识。另外,衔接教学不应该是教师个人的私事,应该形成规模。管理层可以对初高中生物教师进行教学衔接培训,搭建教师研究和经验

交流的平台。笔者在任教单位从教以来,每学期都要准备一节初高中教师组内公开课,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的平台。笔者也从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了很多关于初高中生物知识教授、衔接的经验

和方法。再者,可选取高中生物学科学习所需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包括初中未涉及的内容和初中已学过但因种种原因学生未能达到掌握要求的知识作为校本课程内容,再辅以其他学科以及自然、社会等领域与生物相关的内容,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2]。初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对一线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压力,也是机遇与责任。对学生来说,校本课程打破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模式,从社会、历史、哲学等角度对本学科知识进行安排,让课程更贴近社会的实际需要。

2.生物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生物学科无论在教法上还是学法上,都具有连续性、相关性和递进性。

在教法上,初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以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主,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高中知识由于系统性、抽象性较强,且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高中学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

发式教学法,辅以直观教学法[3]。对于一些结构性的知识往往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的展示帮助学生领会和巩固知识。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器的教学,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总结每种细胞器的特点、功能,然后教师仅做好辅助、评价和总结即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容,如必修Ⅰ关于细胞增殖的教学,教师则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领会、巩固知识。另外,教师要灵活地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适当地调整教学进度,不能为了赶课,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教学做到该慢就慢,该快就快。在学法上,初中学生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不善于独立学习,且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差。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增强,很多东西是需要学生课后消化的,所以,学生要继续在学习初中生物的热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的自然过渡和衔接[3]。另外,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如何预习、上课如何高效听课、课后怎样复习等。

3.生物实验的衔接

初中生物实验多为重复、模仿等方法,而高中实验则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性的培养,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模型建构等,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地完成。在学生的实验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敢于放手,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的设计及多样化的思路,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释疑,从而使学生具备批判的思维品质和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4.家长关注孩子高中—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

高中—初中生物教学衔接是一个普遍且长久存在的问题。作为家长,关注学生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衔接,为孩子步入高中大门做好准备,必然会减轻学生刚进高中时的很多不适应。学生在中考结束后有很长的假期,家长督促孩子在假期阅读初中生物课本,此

时,孩子是在没有考试压力的情况下进行阅读,孩子一定会越看书越有趣味,毕竟生物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这样学生不会因为放假而养成懒散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同时加深了孩子对初中生物知识的印象,为高中生物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永茂.浅谈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新课程,2011.

教学衔接范文5

【关键词】 中小学英语 教学 策略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立足于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思路,按3~6年级、7~9年级这两个学段分别提出相互联系的“阶段目标”,以体现英语课程学习的阶段性。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点,处于角色转换中的初一学生面临着诸多的主、客观变化,如心理成长中的矛盾激化,学校环境、教材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组织管理方式的改变等,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衔接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针对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衔接存在问题,努力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无缝对接与平稳过渡,笔者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还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不畅的原因分析

1.1参差不齐的小学英语水平

受多种因素制约,一些小学的英语师资力量跟不上教学发展的要求,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往往没有真正达到《课标》要求的二级水平。部分学生进入初一后对字母、单词拼读不准确,词汇的遗忘率高,对短语、句子会读但不会写,更有部分学生对学过的单词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有些学生不会课前预习、也谈不上课后复习;不能正确理解语法等。当不同小学的学生升入同一所初中后,英语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现象显得比其他学科更加突出。如果初一英语教师忽略了这种水平差异,按部就班组织教学,就会造成部分学生学习困难,而另一部分优秀学生因机械重复而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生英语知识的有效衔接。

1.2判若云泥的教学思维方法

不同的教学心理、不同的考试要求导致中小学英语教学方式有着明显不同,有时即使是同一方式,却体现的是不一样的英语思维。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多采用游戏、看图、唱歌、模仿等直观方法,通过感知语言材料来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听、说、读的训练较多,写的训练较少。对于具有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等特点的小学生来说更喜欢这些教学形式,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较高。

然而在他们步入初中后,英语教师开始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等”入手,朝着培养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方面转化。中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不太注意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更多倡导学生学习策略的自主整合。同时,初中阶段的英语课程容量远大于小学,仅仅依靠感性思维已无法达成学习目标,英语学习理性思维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伴着英语学科的升学压力日益加大,对部分同学来讲,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事,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负担”了。如果此类中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明显差异得不到有效处理,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根本无从谈起,进而影响学生理性思维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思维与老师的教学思维不吻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就成为了必然。

1.3迥然不同的英语学习氛围

陌生的同学和教师、生疏的校园环境、较前复杂的英语教材内容……中学英语学习氛围的诸多变化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心理障碍。我们不难发现,与图文并茂的小学课本相比,卡通人物形象的减少使得中学英语课文趣味性、直观性的弱化,学生与课本的距离感迅速放大。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甚至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中学英语教师常见的大容量、快节奏教学习惯,有时让课堂学习中的主客体情感交流成为一种奢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与调整只是紧张教学中见缝插针的课堂随意,这些都加剧了全新的英语学习环境给学生带来的不适。

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的应对策略

如何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中的问题,保证小学顺利进入初中英语能力的健康发展,是摆在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1注意教学内容和评价手段的衔接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有效衔接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初中英语教师要在研读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熟习小学英语教材,并常去听小学英语课,这样来帮助教师掌握小学英语教学的规律,找出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异同点,找准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方面的衔接点,同时将初一教材和小学教材中机械重复的部分进行重组编排,并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夯实基础,强化薄弱,突出新授,滚动提高”。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科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教学评价,而有效的教学评价离不开课堂的主体。升入初中后的英语教学评价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学力水平、兼顾他们小学学习阶段形成的英语学习思维方式。初一第一学期的考试要求不宜太高,既要考虑中学刚刚学过的内容,又要考虑小学学过的内容,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考试形式既要考虑笔试,又要考虑听力测试与口试;既要考虑基础知识的训练,又要考虑能力培养的训练;分值尽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收获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2.2注重学习习惯和教学方法的衔接

学生在小学阶段一些好的学习的习惯,如,踊跃举手发言;喜欢做游戏表演;经常听录音、模仿录音并跟读以及大声诵读等,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该进一步鼓励、巩固其良好的习惯。与此同时,老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中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初中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方法教育,在如何做好预习、如何听课、如何复习、作业、考试等习惯和方法方面进行有意识的提醒、训练和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懂得怎样学、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逐步达到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的配合。在初一起始阶段的教学中,更适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继续将游戏、唱歌、表演、竞赛等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活泼、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让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尽快适应初一的教学。在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突破教学的重点,分解教学的难点,用生动的语言,将机械的语言知识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从而培养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能力。这样,不但维持和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高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2.3加强师生英语学习情感的衔接

受年龄较小、学科数目较少的影响,小学生与英语教师的接触频率高于中学,学生对英语教师的依赖感、信任感也比中学阶段强烈。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中小学过渡期可能出现的情感障碍,英语教师应该先上好第一堂引言课。在引言课中,教师应向学生自我介绍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方法与策略等。让学生尽量多的了解老师,消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不畅;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以及建议等。

此外,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还应创设宽松、和谐、风趣且幽默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教学艺术,用真诚、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以及谦虚好学、严谨治学的行为去影响和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课堂上公平地对待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指责和批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耐心诱导、启发他们思考,使他们一直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以取得他们对老师的敬佩和信任,建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教学衔接范文6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差异 原因 衔接

如何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衔接问题的产生原因

1、中小学英语教学各有侧重

中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教法和评价方式不一致,导致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英语时,出现了学生英语学习严重不适应的情况。小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学生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小学英语教学主要通过视、听、说、读、写、玩、演等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而初中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主,渗透语法知识的讲解,通过听、说、读、写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原则,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考试是评价的重要手段和形式。

2、社会、学校、家长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认识偏差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近几年来,由于普遍开花,农村学校明显显得师资力量不足。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只是过重地强调学生的口语,而忽视了学生语法知识的积累;过重地强调课堂活动的形式,而忽视了活动的效果;过重地强调课堂的听课,而忽视了课后的巩固。

多年来小学英语一直作为副科对待,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仅限于今天所学的单词要会读,社会对于小学英语的评价尚未完全建立。诸多因素导致了中小学英语接轨时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学前恐惧,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无法直接使用牛津7A英语教材,只能先使用衔接教材。

3、教学方法的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师基本上是采用直观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材料外,还必须理解语言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英语的学就会相脱离。教学方法的差异使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适应不了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化。

4、环境变化的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后,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他们对校园环境、师生环境等都感到陌生。例如,大部分初一学生对新教师的教学不适应,包括新教师的教学方法、板书、讲课时的声音、言谈举止等。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图文并茂,讲究直观性;而中学英语课文比较复杂,学生对此感到既好奇,又陌生不理解,以至于影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果。环境变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产生障碍。

5、英语教学方式的差异

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人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基本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光是好玩,而是负有一种责任。

6、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英语水平不像小学生刚学英语时那样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此外,环境、家庭和个人等因素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初一英语教师对具体某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如何往往不够全面了解,学生英语水平的个体差异使教师难以把握教学难易度。

7、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

小学生进入中学,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有自豪感,觉得自己长大了,常常仿照大人的方式去行事,并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但稚气十足。小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尚不成熟,而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发展变化阶段。小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容易满足,而中学生则不容易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远比小学生要高。

二、衔接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材内容与认知结构的脱节

相对而言,学生在小学阶段听、说、读的训练较多,写的训练较少。不少学生到了初一后对字母、单词拼读还是模糊不清,词汇的遗忘率较高,对单词、句子会读但不会写,甚至对学过的单词既不会读,也不会写;不能正确理解语法;有些学生缺乏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科学学习方法。

(2)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脱节

小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说、唱、看图、做游戏等;中学的教学手段主要是任务型教学,倡导教师对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中学老师不太注意中小学教法、学法的衔接,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生运用英语交际活动的能力不强。

(3)教学环境与学习环境的脱节

小学生步入中学之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的面孔变生疏了,英语教师的面孔也变了,校园环境变了,英语教材的内容也变了。而初中英语教师往往忽视了对教材的灵活处理,也忽视了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衔接,更忽视了小学生习惯行为的衔接。

三、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对策

基于以上认识,如何帮助初中生尽快掌握中学英语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够在初中阶段打下一个扎实的英语基础,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能力,是初中英语教师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要确保小学教学向初中教学平稳地过渡,初中英语教学就必须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几个方面的衔接。

1,注意中小学英语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熟悉小学英语教材教法,以便融会贯通,达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教师可以经常去听小学英语课,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的相同相异处,以便找准衔接点,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

2,注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衔接

小学生独有的年龄特征表现出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好问。进入初一后,他们依然天真浪漫,有正义感,对不喜欢的人和事会表示憎恨。这就需要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衔接

英语教师应保留部分好的小学英语学习的习惯。例如,积极举手发言的习惯;学唱英语歌的习惯;做英语游戏的习惯;轮流在黑板上做练习的习惯等。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课内认真听课和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课前找出问题,课内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课后思考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4,注重英语学习技能的衔接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技能基本上是机械模仿,书写字母和单词,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只凭一时兴趣,缺乏主动性,视、听、说的活动多于读、写的活动。读的技能也只侧重拼读和模仿朗读,写的技能也只侧重书写规范的字母、音标和单词。学生通过听和直观感知,学习了一些常用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量的语法知识。

5,注重师生情感的衔接

教师要认真上好一堂导言课。在导言课中,教师要作自我介绍,包括教师的兴趣、爱好、特长、教学策略与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尽量多地了解老师,排除师生情感沟通道路上的障碍;教师更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方法、建议等。

6、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规律,注重教学评价内容和形式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