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钢琴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钢琴教学范文1
关键词:音色;作品体裁;弹奏法
一、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因为音色这一客体的不具象性、无语义性,往往不像其他音乐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音色作为音乐表现的一种要素,仍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自身规律,有与创作主体、审美主体构成的由实践到认识的关系。要演奏出优美的音色,对作品的风格、音乐流派,都要着重了解、分析。贝多芬第17奏鸣曲《暴风雨奏鸣曲》,完成于1802年。是贝多芬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作品。这首富有强有力和鲜明内容的奏鸣曲,充满了成熟性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全曲充满着奇异、灰暗的紧迫感,末乐章是小快板,优美的终结。《暴风雨》是具代表性的奏鸣曲式。良好音色的获得还与触键方式直接有关,触键方式就是触键的用力形式。不同的触键方法,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手指的支撑方式、用力方式影响音质、音色及音量。《黄河协奏曲》气势磅礴,躯体与大臂的动作必不可少。因而,懂得产生不同音色的关键性因素,掌握获得良好音色的基本方法,对于钢琴弹奏者提高演奏水平、深化艺术造诣至关重要。
二、把握音乐作品体裁,挖掘作曲家的思想。18世纪出现了以斯卡拉蒂、巴赫、亨德尔为代表的古钢琴音乐兴盛时期;19世纪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代表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完成了古钢琴音乐向现代钢琴音乐的历史转变,是钢琴史上最伟大的发展时期;紧接着出现的就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新兴的浪漫主义乐派的钢琴音乐发展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有卓越责献的作曲家。继古典时期特别发展的钢琴奏鸣曲之后,这一时期又出现多种多样体裁的作品,即使是练习曲也有它的创新,成为音乐会的演奏曲目。为了准确、客观地挖掘作曲家的思想,作为作曲家,舒曼是十九世纪最有独创性的人物之一,他的钢琴小品,洋溢着奇异和炙热,充满了激情的旋律和新颖的和声。因此,在钢琴教学中正确把握音乐作品体裁,正确分析挖掘作曲家的思想, 对弹奏及钢琴教学有重要意义。
三、在19世纪末,一种新的弹奏法――重量弹奏法,迅速地风靡了整个钢琴界,这一方法也迅速的渗透到每部作品的演奏中,方法中的重量就是人自身的重量,而不是指力量。落臂需要手腕带动,手臂下落过程中不能翻掌,当然,手形也很重要。所以,在学习中,都应该认真练习,掌握牢固,为以后的钢琴教学、学习之路做好准备。
四、钢琴的学习由开始接触就一直伴随着不停地练习。在拿到一首新作品的时候,不要马上视奏。首先要看清是谁的作品,它的创作年代,看清作品速度,用什么样的触键方法,然后再开始练习。步骤如下:认真读谱,看清谱号、调号、节奏、节拍、休止符。分手练习,再由慢练转为提速练习,最后,动脑,用心练习。能正确掌握练习技巧,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将更加完整,音色将更加美好。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培养演奏时的自信,自信是对演奏水平的一种肯定,而自信,是建立在别人对演奏的评价和自己比较后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演奏错误,正确指导帮助,提高其自信心。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钢琴的学习,经历着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欣赏美几个审美心理过程,它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除了注重音色、曲式、风格,正确把握音乐作品体裁,挖掘作曲家的思想外,还应该准确读谱,加强试唱训练,学会慢速弹奏,正确理解音乐作品,加强作品情感的传达。才能逐渐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使作品更好的呈现。
参考文献:
[1]孙维权巢志珏编.《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上海音乐
出版社
[2]司徒碧春陈朗秋. 《钢琴演奏之道》上海音乐出版社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钢琴教学范文2
钢琴起源于西方,传入我国已经超过百年,在这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人们对钢琴这一乐器的喜爱程度不断提升,钢琴教学也随之迅速发展,并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教学专辑。对这些教学专辑进行研究以后发现,教学中对钢琴作品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教学质量,如何将钢琴作品应用于教学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钢琴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钢琴作品应用于高校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
演奏技巧是高校钢琴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只有掌握基本的指法与演奏技巧,才能学会演奏作品、进而学会创作作品,一般情况下教师为了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都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指法进行反复训练,这种做法虽然可以奏效,但是由于缺乏连贯性,导致学生实际演奏作品时出现表达不完整的现象。教学和学生认为只有掌握钢琴技巧才能弹奏出完整的作品,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错,但实际上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说,对钢琴作品的认识和练习反过来也会影响演奏技巧。与普通的训练技法相比,钢琴作品的完整性较强,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指法,例如德彪西的经典作品《月光》就可以引入到课堂中,初期练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不必要求学生对作品有多深入的理解,只要掌握其中的技巧,保持作品的完整性即可。另外,中国民族钢琴中也有很多优秀作品,这些作品中会经常采用传统的五声调式,可以弥补西方作品的不足、丰富指法,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演奏技巧。教师在选取作品时要注意中西合璧,通过作品来丰富学生的演奏技巧,提升演奏水平。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钢琴被誉为乐器之王,钢琴作品中所传递的音乐文化是其他作品代替不了的,它带给人们的是艺术上的享受,如果一个人长期欣赏钢琴作品,其音乐素养就会明显提升。高校钢琴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将演奏技巧教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将钢琴作品应用于钢琴教学中就有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欣赏和学习作品的过程中,不是仅仅将这些作品看做是一些音符的组合,而是从整体上感受作品所要传递的情感。例如,中国民族钢琴中的经典作品《春江花月夜》,在学习这一作品时,学生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作品描述的优美画面:朦胧的月色笼罩着绿水青山,一叶小舟在平静的江面上轻轻飘荡,学生可以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感受,听和练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欣赏的过程,对这些作品的理解自然就不仅仅停留在技巧上,而是延伸到内涵上,这样,学生音乐素养自然就得到提升。
(三)有利于传播中国音乐文化
高校是传播音乐文化的重要基地,将钢琴作品融入音乐教学中实际上就是一个传递音乐文化的过程。钢琴虽然起源于西方,但是自传入我国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创作者们根据钢琴自身的特征以及民族文化的特征创作出了很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中引入一些经典民族音乐作品,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通过学习、理解并演奏这些本土作品,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明白优秀的音乐文化绝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保留精华部分的同时进行再创作,加入民族元素,形成独具风格的作品,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一种民族意识,将传播中国音乐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应用原则
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如下:首先是要注意循序渐进,高校钢琴教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选修、二是普修、三是主修,这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要考虑综合因素,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其次是要注意全面性,一方面要将西方经典作品与中国经典作品结合起来,促使学生了解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尤其是要加强对本土作品的理解;另一方面,要注意作品类型的全面性,要综合考虑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风格,尽量扩大学生的接触面。
(二)具体应用方法
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和要领,一部优秀作品的诞生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作品风格除了与作家的创作习惯有关外,还会受到文化潮流的影响,作品的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都能够体现出音乐美学的特征,只有从内心真正领略这些特征,了解每部作品创作的初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要领,学习和欣赏时才不容易出现偏差。其次是要加强技巧的练习,前面我们分析到,演奏技巧与练习作品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训练作品来提升学生的演奏技巧,例如一些连贯性的音阶对手指跨度的要求较大,对手指的灵活性有较高要求,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选择一些民族作品,因为我国大部分民族作品的典型特征就是对指法技术的运用较为突出,学生练习这些作品以后,不仅可以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法,同时还对作品有了整体性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可以适当选取一些大型乐曲,研究现代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作曲家对大型乐曲的曲目越来越重视,这类作品的典型特征就是整体难度大,对于训练专业性较强的学生是不错的选择。
三.总结
钢琴教学范文3
关键词:高师钢琴课教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拓展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理想中的新世纪人才不仅要学有专长,而且要思路宽阔,想象丰富,知识渊博,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素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相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目标。
高等师范教育因其培养目标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师范院校中的音乐教育专业来说,其重要职能即是向社会输送普通音乐教育的合格师资。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钢琴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本文将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照国外同类课程的有益经验,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这两个角度讨论钢琴课程的教改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一般来说,目前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所持的教学内容大都集中在从J.S.巴赫至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围之内(还包含少量中国钢琴作品,应另当别论),且主要选择独奏作品。例如:复调音乐主要选用J.S.巴赫的作品,练习曲主要选用车尔尼的作品,奏鸣曲主要选用莫扎特、贝多芬作品,等等。这些作品确为钢琴艺术宝库中不朽的经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盖了西方音乐历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及“印象派”风格时期,但就键盘艺术史学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初)来看,仅仅着重于“巴赫——德彪西”这一音乐史段便有了某种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大纲的差异,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自习时间用于钢琴练习。在这些学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进校之前从未学过钢琴,从而使针对这部分“弱势群体”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工作只能从“A、B、C”起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一般仅为两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开课年限及开课方式不尽相同)。所有这些学习程度与时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师之间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以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个体差异,均会直接影响到高师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积极调整和充实高师钢琴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和效率,对知识的掌握更为主动和全面,是一项很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课题。
针对这一课题,以下是我的几条基本思路:
1.将教学内容的相关音乐历史时期进一步向两端扩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时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库普兰、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尔、C.P.E.巴赫等人的部分优秀作品,以进一步丰富和充实这一时期键盘作品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应该使二十世纪各种风格、流派的钢琴作品在高师钢琴课程之中得到较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国作曲家的钢琴作品,亦可包括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鲁斯等美国黑人音乐风格的钢琴流行音乐作品。在二十世纪钢琴音乐中尽展风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还有麦克道威尔、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勋伯格、拉威尔、巴托克、普罗柯菲耶夫、格什温、科普兰、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梅西安、布莱兹等人,二十世纪的钢琴音乐也记录下了一百年来音乐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视对二十世纪钢琴作品学习的钢琴课程,其教学内容都是不完整的。2.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我们应当在钢琴教学内容中适当地增加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等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可以说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声乐伴奏包括伴奏谱弹奏和即兴伴奏两个方面。鉴于其重要性,许多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已将其作为独立课程另行开设,故本文不再就此专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3.加入“钢琴教学法”这一重要教学内容。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还有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钢琴教学法”应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
4.增加有关“钢琴艺术史与钢琴作品赏析”的教学课题。
钢琴学习不仅只是一个技术训练过程,钢琴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关知识。所幸的是,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各种载体获得所需的多种相关资料,例如:钢琴艺术史及钢琴文献及其研究资料;与钢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资料;作曲家及其风格、作品的介绍与分析资料;其它相关艺术如文学作品、美术作品资料;钢琴演奏家的演奏录音、录像介绍与赏析资料;各种乐谱版本资料;各种相关的美学研究资料;等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有机组织和介绍,可以使学生们在某种程度上突破钢琴课程学时以及自身弹奏水平所带来的限制,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对钢琴艺术有一个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以进一步丰富自身的艺术底蕴,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我想,这应该是开设高师钢琴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时,这方面的教学内容也是对音乐史及音乐欣赏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还可以促进学生对和声、曲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学习。
5.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
电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调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脑技术的多媒体优势,将上述几方面的钢琴课程教学内容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电脑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钢琴艺术资料数据库。通过这一有效途径,所有钢琴教师和学生均可共享丰富的数据库资源,方便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料,从而使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体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国高师钢琴界曾就是否要开设钢琴集体课这一主题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其结果是,目前各高师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已普遍开设了各种形式的钢琴集体课。而这种全新的、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基础之上的教学形式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甚至波及到专业音乐院校以及其它类似课程(如声乐集体课的设立等等)。可以说,这是高师钢琴课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尝试。
传统的钢琴教学始终保持着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别授课形式。依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这种特殊的个别授课形式符合钢琴教学的客观规律,是行之有效的,无可非议。目前,在钢琴课程中引入集体课这一教学机制,应该说其目的主要在于缓解由于扩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使钢琴教师能从“一对一”授课这种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学工作量不堪重负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看,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施确是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认为,现行的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在本质上仍然沿袭了传统个别课的钢琴教学观念,微观地进行分析,其教学思路仍基本停留在“个别教师指导个别学生”这一传统的、单一线条的思维模式之中,学生的学习仍处于一个较为被动的地位,且还可能受到多种客观不利因素的制约。
为了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目标,也为了配合新的高师钢琴课程教学内容的贯彻,我们有必要在不增加钢琴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个别课与集体课基础之上构建更科学、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体感和交互性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体系。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授课。
我们可以使多种授课方式有机地并存:
个别课沿袭几百年钢琴教学历史传统的个别授课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个别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
小组课小组课即指现行的钢琴集体课这一教学形式,以几人、十几人甚至几十人为一教学单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较强的电钢琴集体课教学系统,高效率地实施钢琴教学。在小组课的教学过程中,须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
大班课大班课是钢琴集体课在另一概念意义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在大班课上,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课题。大班课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渊源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2.讲座,公开课;座谈,讨论。
作为对授课形式的一种有益的补充,我们可以针对钢琴教学中的各项内容不定期地开设系列专题讲座和公开课,亦可经常举行各种范围、各种形式的座谈与讨论活动。讲座或公开课可以是理论研究、学术探讨性的,也可以是教学示范、经验交流性的;座谈与讨论可由教师命题,也可由学生自由选题,并在轻松活泼、畅所欲言的开放性学术气氛中进行。
4.演奏会。
这里所指的演奏会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我们应该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去音乐厅欣赏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音乐会(这里尤指钢琴独奏、重奏、协奏等音乐会),使他们能够在现场切身感受钢琴演奏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激发起更高的钢琴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性地安排、组织学生自己的各种形式的钢琴音乐会,促使他们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展示自己勤奋学习的丰硕成果。这类音乐会可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开展其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学生乃至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结语
钢琴教学范文4
1.钢琴演奏教学中各感官的协同效应原理
协同学认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既有独立运动,又有关联运动。当关联运动占主导地位时,各个子系统就会自动地服从于整体,产生协同效应,这时的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根据协同效应原理,笔者认为,要培养全面而高素质的钢琴演奏者,其关键是加强各感官之间的协调合作,使之产生协同效应。为此,我们要分析钢琴演奏中各感官的作用和特点,激发其潜能,加强它们之间的关联运动,优化钢琴弹奏系统的整体功能。
2.钢琴演奏教学中各感官的自组织原理
自组织原理是指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或物资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的协同作用,在自身涨落力的推动下,达到新的稳定,形成新的有序结构。根据自组织原理,笔者认为,要提高演奏者的弹奏能力,必须提高各感官之间的自组织能力,即听觉、触觉、视觉之间形成一种弹奏的默契,在自发的状态下进行协调配合,从而形成各感官之间的协同合作,使对音乐作品的演奏与表达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二、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听觉、触觉、视觉概述
1.演奏听觉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主要包括外在听觉和内心听觉两个部分。
外在听觉能力是指运用耳朵听辨外在音乐音响的能力。
内心听觉能力是一种预知听觉,是建立在演奏者对声音的积累和存储基础之上,它类似于绘画中“胸有成竹”,即演奏者在弹奏之前内心已经听到了自己将要弹奏出的声音。
2.演奏触觉
钢琴演奏触觉的发力部位从指尖开始,包括了腕、肘、臂、腰在内直至全身整体运动的综合。演奏触觉包含以下内容:即,触键种类(高抬指垂直触键、贴键法触键、冲击式触键、手腕摇动式触键等)、触键力度与速度、触键深度等。
3.演奏视觉
钢琴演奏中的视觉可分为以下三种:(1)读谱视觉:在钢琴演奏过程中对谱面上所标示的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符号产生的视觉感受。(2)键面视觉:在钢琴演奏中对键盘位置的视觉感受。(3)记忆视觉:在背谱演奏过程中在脑海回放原谱的视觉感受。
三、钢琴演奏教学中“三觉”的协同研究
1.通过“三觉”的协同形成理想的音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钢琴教学中如何形成理想的音色呢?音乐作品中旋律的风格、和声的色彩、力度的起伏、速度的变化等特征因素都是音色变化的内在依据。而这一系列信息的输入必须通过演奏者的视觉器官准确无误地传入大脑,大脑指挥触觉器官协调运动,完成与谱面信息相对应的触键。在整个过程中,听觉器官必须起到“调色”和监控的作用,即:将视觉获得的谱面信息转化为内心听觉,再与弹奏出来的实际音色效果(外在听觉)逐渐调和统一,从而达到运用听觉、触觉、视觉三者的协同形成理想音色的目的。
例如,学习弹奏《野蜂飞舞》这首乐曲时,我们应该从作品标题和谱面旋律的特点得到内心听觉的信息,并指导手指来表现这样一幅幅图画:一群群野蜂飞舞而来,一会儿集中(渐强的蜂鸣音色),一会儿又分散(渐弱的蜂鸣音色);有时来势凶猛(和声织体加重),有时又有趣地围着野花采蜜(运用手腕转圈运动带领手指做“橄榄形”力度变化)。这样一来,音乐中的音色会更加生动自然、富有表现力。
2.通过“三觉”的协同完成各种演奏技巧
任何音乐作品的演奏都需要通过不同的弹奏技巧得以体现。从表面看来,弹奏技巧的完成仅仅依赖于演奏者的触觉器官。然而,这种错误的观念也正是一些学生练琴无效率、无效果的主要原因。
在练琴的过程中,学生们最初获得的音乐信息全部来自于乐谱,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把音符看成连续不断的声音模式符号,而不是孤立的单元。这样完整的视觉信息将有利于触觉器官对相应弹奏技巧的连贯与把握。与此同时,“自我鉴听”也是准确完成演奏技巧的重要环节。钢琴演奏的技巧可谓是品种繁多,有力度、速度、和声、触键方法等方面的。这也注定了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耳朵要对弹奏出来的音乐技巧“批判性”地听、有鉴别地听、有对比地听。只有通过这样反复的推敲和调整,使听觉、触觉、视觉产生协同效应,演奏者的技术水平才能不断地得以完善和提高。
3.通过“三觉”的协同表达音乐的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作品中包含了作曲家的情感体验。演奏者通过演奏作品,进行了二度创作,其中也融入了演奏者对该音乐作品的理解及自身的情感表达。好的演奏者能够充分地表现作品的情境及内涵,准确表达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图。
钢琴教学范文5
关键词:音乐;艺术;钢琴教学;辅导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随着教育的普及化与高层次化,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升,中国学校全面推行素质化教育,强调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艺术培养也越来越重视,钢琴教学开始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钢琴教学的辅导包括老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其中教师是主导,家长是关键,学生是主体,在钢琴教学这个大环节之中教师、家长与学生各自担任着各自的角色,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依存,钢琴教学只有在老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才会取得有效的成果,事半功倍。因此,对于钢琴教学辅导的分析就主要从老师、家长、学生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钢琴教学辅导的主导——教师
钢琴教师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钢琴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的钢琴学习至关重要,钢琴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钢琴学习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在钢琴教学辅导中的主导作用,老师在钢琴教学辅导的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钢琴教学的主要部分,教师在钢琴教学辅导中要注重各时期曲目选择的均衡性,在注重独奏曲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教授合作性曲目以培养学生音乐修养的合作意识,为学生在音乐中与他人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提供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艺术学习的深层次感悟。在钢琴教学辅导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习得扎实的钢琴弹奏基础,在落指教学训练中教会学生钢琴弹奏时指尖应该怎样站立、手掌应该以何种形状呈现、手臂应该怎样放松等,引导学生用心灵感悟指头落下后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才是真正的心灵之声。
(二)教学方法
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中,钢琴教师的钢琴教学方法也影响着钢琴学习的效果。首先,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对于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帮扶教学。其次,教师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中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采取讨论法和探究式学习法,反复强化钢琴教学重点,增加相应练习,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钢琴教学活动中,提高钢琴教学辅导课堂效率。
(三)教师个人
钢琴教师要实践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高个人的钢琴技能和艺术素养,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开始之前要充分进行备课准备,在钢琴教学辅导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锻炼并发掘学生的艺术能力,能够灵活变通积极应对钢琴教学辅导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切紧急情况,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学习钢琴的注意力,努力提高钢琴教学辅导活动的效率,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结束后要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教学记录与评价总结。身为一名钢琴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在钢琴教学辅导中的主导作用还要求钢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真心的关爱学生,让自身的艺术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艺术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的学习历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二、钢琴教学辅导的关键——家长
家长在钢琴教学辅导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家长的“助教”深刻影响着学生钢琴学习的效果。钢琴教学辅导的课堂教学仅仅几十分钟,学生与钢琴的接触在家里的时间要远远长于课堂教学的时间。在钢琴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给学生预留作业,而且课堂学习的内容往往是初步教授,学生回家后是一定要进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和巩固的,在家里的钢琴学习就需要家长的“助教”作用。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教育孩子要保持平和的态度,对于孩子在钢琴练习中所犯的错误不要严厉批评,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在练琴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引导他自己想办法解决,激发孩子对音乐学习所遇到困难的征服欲望,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解决困难的坚强毅力。有些孩子性格较外向,贪玩,钢琴学习就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鼓励,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完成钢琴教学家庭作业,同时又不能完全束缚孩子,让孩子的全部课余时间都用来钢琴练习,这种做法会适得其反,家长要遵循劳逸结合的原则,保证孩子高效的钢琴学习,丰富孩子的思想和课余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艺术情操,让音乐艺术成为孩子的朋友。
三、钢琴教学辅导的主体——学生
教师和家长无论在钢琴教学辅导中起着怎样主要的作用,学生都是钢琴教学辅导的主体,钢琴教学的最终决定因素还是在学生。学生要爱音乐,爱艺术,而不是被迫去学习钢琴,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才能学好钢琴,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教授的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在钢琴学习中不仅要认真理解并巩固教师的教学内容,而且也要用自己的心去弹奏钢琴,这样才会真正的掌握弹钢琴的技巧,使钢琴教学辅导获得显著效果。
四、结语
钢琴教学辅导的主导是老师,关键是家长,主体是学生。钢琴教学辅导不是任何一个方面的单一活动,而是三个方面协调统一的活动。在钢琴教学辅导中既要注重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和家长的“助教”作用,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钢琴教学辅导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永捷.掌握正确的练琴方法之我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4).
[2]宗佳红.如何培养正确的钢琴练琴方法[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01).
钢琴教学范文6
钢琴教学以钢琴内部构造为基础的技艺传授为主,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钢琴知识迁移创新为辅,不能本末倒置成为无源之水。换言之,钢琴创新前提要求学生具备深厚的音乐表象的积淀,使其在演奏中对作品萌发新的创造力,使音乐原创有了不可动摇的艺术动力。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课中运用手段去教授:一是传授基本的弹奏技巧和音乐知识,使学生感受尽可能多的不同音乐,深刻理解音乐内涵和不同流派风格及表现手法,为学生创新打好必不可少的知识储备。二是在教课中进行引导启发式教育,使学生由模仿不由自主地过渡到创作灵感的激发,培养钢琴知识迁移能力。要而言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扩展,在扩展中创新。同理,钢琴构造教学可以要求教师积极采用一定方法引导“传授”,详言之,采用集中式培训或指标式考核等方法实施教学。
2钢琴教学中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
2.1钢琴理论与技术共同发展
钢琴作为音乐情感载体需要依赖良好的弹奏技术来表达艺术价值和生命力,因此,日常钢琴技术训练必不可少。但一味注重钢琴技巧,而不注重音乐内涵和艺术表现力,钢琴弹奏就会贫乏无力毫无生机。一言蔽之,过犹不及的技术训练是钢琴教学坚决予以反对的。同时,及时纠正部分学生“头脑走在手前头”和超前性的“手走在头脑前头”的不良琴风,在钢琴教学中始终贯穿音乐感受和弹奏技术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譬如,进行曲的演奏就要弹奏出激动和坚定情绪,舞曲弹奏就要弹奏出轻快和优雅感觉,小曲弹奏则要表现出优美和细腻。总之,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将满腔活力配合生命激情倾注钢琴曲中,凭借高超演技对曲子进行生动诠释,即钢琴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实现音乐表现和钢琴技术的完美结合。
2.2钢琴理论与音乐修养的有效结合
众所周知,钢琴意识包括感性意识和理性意识,钢琴构造则是理性思维的基础。钢琴作品横向结构探索和作品来龙去脉追寻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使得演奏者对钢琴曲有了透彻理解,结合作品主题感受进行钢琴演奏就会更加收放自如。而在钢琴的基础结构协同与基本音乐理论之中,钢琴内部结构学习至关重要,万不可偏执一端,否则钢琴学习就会导致不得其门而入的结果。因此,钢琴理论与音乐修养两者必须有效结合,才是音乐理念培养的不二法门。
2.3着重提高学生的表演意识能力
钢琴属于舞台艺术,而舞台艺术能力的塑造离不开舞台感和观众感的培养,任何对作品的不熟悉感都是不可取的。这就需要教师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登台演出的机会,例如定期组织汇报演出或文艺表演,让演出成为学生钢琴训练的一部分。
2.4丰富钢琴课程的设置内容
钢琴创新教育分为三点:学生创新艺术活动,老师一定的辅助作用力,对其组织和点评。这样,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和即兴演出机会兼而有之,通过无意识和有意识思维的交错作用,作品以灵感方式迸发出来。详言之,一是学生创办专题讲座和钢琴演奏会。二是在创新演奏会中,严禁老师占有主导性地位,而是要求老师只做辅助工作。在音乐会中,学生是组织者、领导者、编排者,自定演奏曲目,安排布置现场工作,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老师恰如其分的点评。
2.5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钢琴演奏力通过连续不断的音响变化塑造声音感觉,凭借抽象感受力与想象力完成钢琴作品弹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聆听大量钢琴作品,再通过身临其境的表演实践领悟作品真谛。教师可采取钢琴构造理论教学与钢琴技术结合的钢琴课堂,利用方兴未艾的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听看想动,独自探索钢琴风格和处理方式,再与老师和同学探讨,最后确定自己的表演方式。在音乐设计的教学阶段,老师需对钢琴结构做出细致入微的讲解,通过多种不同艺术如钢琴构造、键盘结构、踏板结构等去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力,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