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殖技术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殖技术分析

养殖技术分析范文1

养蜂业作为一项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养殖业,因自自身具有的特殊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要想保证蜜蜂健康成长,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必须加大蜜蜂养殖技术的研究,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蜜蜂养殖技术和养殖期间的管理,希望能为蜜蜂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蜜蜂养殖;养殖技术;管理

蜜蜂是一种以花粉、蜂蜜为食物的生物,人们利用蜜蜂生产蜂蜜,制作成蜂胶、王浆以及蜂蜡,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丰富营养价值。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与技术水平的提升,蜜蜂养殖已经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1蜜蜂养殖技术分析

1.1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蜜蜂养殖的成功率,对提升蜂产品的产量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科学选择养殖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方便排水、气候条件干燥、背风向阳,并且交通便利、流蜜稳定、无病虫害和农药的场地,为蜜蜂的饲养和蜜蜂产品的运输、销售提供方便。但是在选址过程中,应远离有污染水源、铁路、农药库、学校和畜棚等地区,以免引起蜂群不安,造成人、畜被蛰的同时,影响蜂产品的质量。

1.2准备养蜂箱

蜜蜂养殖离不开养蜂箱,因此在养殖蜜蜂之前,需要准备好养蜂箱,并对养蜂箱的完整性进行检查,是否存在破损与缺损的问题,并使用黄泥进行密封,确保蜜蜂健成长。

1.3选择蜜源

花粉与花蜜作为蜜蜂养殖的主要饲料,应选择距离养蜂箱3km范围、多花期交替的地区作为蜜源。一般在春季可提供油菜花与梨花;夏季提供槐树花与山野花;秋季提供桉树花;而冬季主要提供枇杷。

1.4选蜂群

选购蜂群时,蜂农需要按照当地的蜜源和自然气候环境选种合适的品种。例如浙江省冬季寒冷,春季较短,蜜源花期较早,并且选址的位置位于山区,附近没有集中的大蜜源,这时可选择中峰进行养殖。蜂王的选择,应结合蜂群品质,选择年龄不超过2年的蜂王。此外,在选购蜂群时,应在早春、气温回升,并且蜜源植物开花期间进行购买,有助于蜂群的快速繁殖。

2蜜蜂养殖期间的管理

2.1养殖期管理

养殖期的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1)春季管理。对春季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促进蜜蜂飞翔排泄。主要是对蜂巢中央温度进行调节,控制在33~35℃,确保饲养与蜜粉源足够。并将箱盖与保温屋打开,让蜜蜂出巢飞翔排泄。另一方面是蜂巢排温。是指蜜蜂排泄后进入繁殖阶段,应做好人工保温工作,缩小蜂巢,密集蜂群。(2)秋季管理。进入秋季后,蜂农需培育新王,更换老劣王;并适当培育适龄的越冬蜂。此外,为了确保越冬蜂能够安全越冬,蜂农还需通过人工停止蜂王产卵的方式,对流蜜期以后出生的幼蜂数量进行控制。(3)冬季管理。10月上旬,大部分蜂蛹羽化出房后,蜂农需要对蜂巢进行整理,将经过消毒后的蜂箱与煮沸后的覆布换上,并将蜂巢内部的粉脾和次脾拿出,重新换上新的蜜脾。

2.2流蜜期管理

在流蜜期,为提升蜜蜂采集的积极性,蜂农可使用糖浆与蜜源的蜂蜜水,在每天早晨,蜜蜂飞出前进行奖励饲养,以促进蜜蜂提前上花。同时仔细检查蜂巢是否通风,确保巢门和扩蜂路打开,方便花蜜水分的蒸发,缓解蜜蜂酿蜜的压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炎热的中午,蜂农需要做好蜂群的遮阴工作,避免阳光直射蜂箱的巢门与前壁。

2.3防治蜂病

在养殖蜜蜂过程中,受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蜜蜂面临着病虫害的威胁。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蜂农应做好蜂场卫生和辅助工作的清洁工作,加强蜜蜂病虫害的防治力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例如蜂农在发现传染病后,应立即隔离病群,逐一检测蜂群所感染的疾病,并按照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对病群的隔离,距离蜂场3km为宜,同时做好消毒处理工作,以免感染健康蜂群,切忌将病蜂的蜂产品和蜂具带到养蜂场。针对疑似病群,需要独立选出一个区域进行养殖,方便观察和预防性给药,病群经过传染病潜伏期后,并对蜂群进行消毒,方可解除隔离。综上所述,蜂蜜作为一种营养价值高的蜂产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价值,是蜂农增加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在养殖蜜蜂的过程中,要想确保蜜蜂健康成长,提高蜂产品的产量,蜂农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场地选择、准备养蜂箱、选择蜜源、选蜂群以及饲料喂养等进行养殖,并做好养殖期管理、流蜜期管理以及蜂病防治等管理工作,才能提高蜂蜜质量。

参考文献

[1]曹大刚.浅析蜜蜂养殖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2):72-72.

养殖技术分析范文2

关键词 锦鲤;池塘养殖;日常管理;鱼病防治;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5.1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99-01

锦鲤(Cyprinus Carpio)又名日本锦鲤,是一种观赏性鱼类,属鲤形目鲤科鲤属,起源于中国,发展于日本,后又落户于中国,经过长期的杂交选育,现已形成性状特征比较稳定的一代,锦鲤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其生性温和、喜群游、易饲养,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锦鲤都能共处,适应性好,生物学特征与一般鲤鱼基本相同,可生活在5~30 ℃水温的环境中,生长温度为21~27 ℃,杂食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观赏水平的提高,该品种有极大的市场需求。2013年祥云县小桥鱼场进行了池塘养殖锦鲤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总结如下。

1 锦鲤池塘养殖技术

1.1 池塘准备

苗种培育池2口,面积4 670 m2,长方形,大小相同,池深1.7 m左右,池水以抽提机井水为主,排水方便,每池都配备投喂机和增氧机。用生石灰1 500 kg/hm2对水清塘,杀灭池塘底部有害生物及病毒,7 d后注水50~60 cm(注水时水口用滤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和其他敌害进入池塘),将苦蒿扎捆后堆于塘的四角和中间肥水,辅以光合细菌和生物肥沤肥水质,6~8 d塘内即可出现大量车轮虫、枝角类等原生生物,可供鱼苗开口摄食。

1.2 苗种培育

苗种引进锦鲤水花,从广西发货到昆明机场接货,一次性购买水花150万尾。4月20日从机场接回的水花下塘前将氧气袋放于池塘内,调节内外水温基本一致,此时可将水花集中于鱼苗箱中暂养。煮熟的蛋黄研碎用缉布过滤投喂,每20万尾鱼苗每日投喂1个,连喂2 d,第2天喂后2 h即可下塘。鱼苗下塘当天投喂豆浆,每日3次,按照“三边俩满塘”的投喂原则,保证塘中鱼苗都能摄食到饵料,饲养期间池塘注意加注新水,至80~100 cm为宜,饲养15 d左右进行集群训练开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粉料),经过35 d左右饲养鱼苗可长到3~5 cm,此时苗种塘密度过大,应进行分塘饲养,分塘前进行2~3次拖网锻炼,以增强鱼苗自身抵抗能力[1-2]。

1.3 鱼种投放

水花经过35 d左右的培育,在6月5日左右可长到3~5 cm,成活率约40%,可提供鱼种60万尾,按15万尾/hm2的放养比例,搭配鲢、鳙鱼种3万尾/hm2投放在2口总面积40 000 m2的池塘中,池塘放养鱼种前要进行清塘(方法同上),鱼种下塘时用3%~4%的食盐水浸洗10~20 min。

1.4 饲料投喂

用通威配合饲料进行投喂,鱼种下塘第2天开始驯化投喂,根据鱼条件反射原理,敲击发声反复数次循环进行,每天人工投喂4次(时间可自行掌握,一般30 min左右),经7 d左右驯化,鱼可集中上浮抢食,此时可改用投饵机自行投喂,根据鱼吃食情况掌握投饲时间及投饲量,水温为15~25 ℃时,日均投喂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3%;水温25~30 ℃时,日均投喂4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饲养期间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可辅以芜萍、豆饼或豆渣类植物性饲料,饲料投喂量根据鱼吃食情况、天气情况、鱼体规格和水温而定[3]。

1.5 日常管理

pH值控制在6.5~8.5,溶解氧控制在5 mg/L以上,锦鲤即可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透明度控制在40 cm左右,以便于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池水确保“肥、活、嫩、爽”,期间可通过注水、换水、施肥或使用光合细菌等手段来实现[4]。坚持巡塘,防止泛塘,观察鱼的吃食活动情况,观察鱼有无疾病发生,做好池塘日志,阴雨、暴雨天气要开增氧机,还要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防止浮头泛塘[5]。

1.6 鱼病防治

5月下旬,用水霉净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0.2 g/m3水体),预防水霉病的发生;6月上旬,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1次(用量为0.7 g/m3水体),预防车轮虫、斜管虫病的发生;6―9月每30 d用二氧化氯制剂全池泼洒消毒1次(用量为0.5 g/m3水体),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9月下旬,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1次,预防鱼虱、锚头蚤病的发生;防治锦鲤痘疮病,用0.1~0.4 mg/kg红霉素全池泼洒,10 d后再用1次,有一定效果。

2 效益分析

养殖苗种塘2口,面积4 670 m2,投放150万尾锦鲤水花,经35 d饲养,出塘3~5 cm的鱼种60万尾(成活率40%)。60万尾鱼种分别在2个成鱼塘饲养,面积合计40 000 m2,投喂通威饲料。

至2013年11月20日出塘锦鲤33 150 kg,折合产量8 287.5 kg/hm2,平均体重60 g(成活率85%),鲢、鳙规格鱼种10 980 kg,折合产量2 745 kg/hm2。养殖收入情况见表1。养殖支出包括通威饲料256 000元、水花苗种60 000元、运费2 500元、鲢鳙苗种12 000元、水电费31 000元、鱼药19 800元、塘租30 000元、工时费31 000元、肥水费用9 500元、其他支出5 000元、合计456 800元。养殖效益情况:总收入830 316元,扣除支出456 800元后,总效益为373 516元,则平均效益为93 379元/hm2。

3 结语

锦鲤养殖相较于常规鲤鱼,其技术要求更高,苗种需从外地购进,且要从水花开始培育(如引进鱼种则成本过高)。各个环节都需要养殖者精心饲养,才能保证锦鲤达到一定的出塘产量。锦鲤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慢,产量也比较低,但市场前景广阔,价格是普通鲤鱼的3倍,养殖效益也高得多,在祥云县常规养殖品种效益不佳、市场风险大的情况下,探索锦鲤养殖或其他特种水产品养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有效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4 参考文献

[1] 陈万光,郭国强.池塘集约化养殖日本锦鲤试验[J].水利渔业,2007(1):47-48.

[2] 任士发,王亚军.锦鲤池塘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7):203.

[3] 王林虎.池塘养殖锦鲤鳔炎病诊治初探[J].河南水产,2005(4):30.

养殖技术分析范文3

关键词:草鱼; 池塘养殖; 分级养殖; 鱼种搭配; 放养密度; 疾病

草鱼是主要的淡水养殖鱼,其主要的食料是草。草鱼食物链短,饲料来源比较广泛,并且草鱼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是能够带来比较大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淡水养殖鱼。草鱼高产养殖的手段很多,本文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池塘草鱼高产养殖技术。

1.草鱼分级养殖

草鱼的分级养殖是指以草鱼每尾的重量为标准,将草鱼按照不同的重量分开养殖。在分级饲养的时候又可以分为鱼种饲养和成鱼饲养。草鱼种的饲养分为几个等级,每尾 50~150g、每尾 150~350 g以及每尾 350~500 g三个等级。而统级草鱼的饲养非为每尾 1000~1500 g、每尾2000~2500 g两个等级。大级草鱼则主要是 2500 g以上的草鱼养殖。将草鱼分级饲养增产是有科学依据的,草鱼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是不同的。有研究发现,草鱼生长过程中对蛋白质氨基酸等的需求是变化的。一般来说,草鱼的从鱼苗到鱼种的生长过程中,配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在30~36 %最为适宜,从鱼种到成鱼这个生长阶段,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降低,为22~28%。因此将草鱼分级饲养能够有效的节约饲料,这是一种变相的增产方式。另外,合理地给各级鱼分配营养物质能够使鱼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旺盛,增加产量。再次就是在营养供给充足条件下的草鱼味道鲜美,市场需求量大,价值相对较高,这也是分级饲养的另外一种增产方式。

2.鱼种的合理搭配

除了按照鱼的重量来分级饲养外,另外一个增产技术措施就是将不同的鱼种合理搭配起来饲养。鱼种的合理搭配放养不仅是增产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方式。以饲养草鱼为主体时,当饲料供给为青饲料和肥料两种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为2:1~3:2,当主要供给精饲料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不受限制。因此,在池塘中不能只大规模的养殖草鱼,还要搭配一些其他的鱼种,这样有力于资源的利用。草鱼的主要饲料是青饲料,草鱼的排泄物对于一些肥水鱼来说也是养料。因此在池塘中搭配养一些鲢鱼,鲢鱼主要是肥水型鱼类,鲢鱼能够利用草鱼的排泄物生长,这样就能够达到合理利用饲料的目的。同时鲢鱼能够清理一些草鱼的排泄物,能够清除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控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防治鱼发生病变。一般来说在饲料比较丰富池塘中,一条草鱼能够搭配两条鲢鱼,如果饲料来源比较少,那可以一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甚至两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

3.合理放养密度

    放养的密度是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饲料、肥料的供应量等很多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浅水比较适合饲养淡水鱼,水深一米的池塘,亩产量大概为 200~300 kg,当水深为 2 m左右时,亩产大概可以达到 500 kg,当池塘水深超过三米时,反而不利于鱼的生长,不但鱼的产量不会随着增加,还会出现下降的可能性。如果管理水平不高,水没有能及时的排泄或者饲料供给不足时,草鱼饲养的产量会受到影响下降,在这种条件下放养密度也应该降低。当条件相对较好时,应该相对增加放养密度,这样有利于增产。在条件相对良好的条件下,并不是放养密度越高越好的,放养密度也有一个合适的值,当超过这个值时,放养的鱼生长条件会因为放养的鱼太多而变差,这时轻则鱼的生长速度减慢,达不到增产的目的,重则出现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草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养殖技术分析范文4

关键词 河蟹;池塘;养殖技术;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1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284-02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精品养殖品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河蟹作为中国人的美食而广受青睐,但是河蟹的自然资源在大幅衰减,人工养殖成为必然。为此,沈阳市苏家屯区引进了中华绒螯蟹并进行了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 养殖技术

1.1 池塘选择与准备

由于河蟹的生态习性与鱼类不同,为适应河蟹爬行、营底栖和穴居的生态习性,选择面积为0.72 hm2的池塘,池深1.5 m,调解水深为0.8~1.2 m,堤坝平坦,池内苇草丛生,池底淤泥厚约20 cm,注排水条件良好,水源为地下电井水。设置饵料台,每个池塘设22个投饲点,均匀分布于池边。构建防逃设施,将厚0.8 mm、宽70 cm、表面光滑、具有一定弹性的再生塑料板埋入土中20 cm,并向池内倾斜5°,用竹竿、木桩、铁线作支架,桩距为2 m,进出水口均使用双层铁网封闭以防止河蟹从此处逃跑,经观察防逃效果较好。干塘曝晒,放苗前18 d用生石灰1 200 kg/hm2溶解后全池泼洒进行常规消毒,同时改善池底条件[1]。

1.2 蟹种选择与放养

蟹种从盘锦市大洼县购得,用蟹苗箱干法运回,运输成活率为95%,蟹苗基本健壮无病。规格为88~90只/kg的蟹苗平均放养195 kg/hm2,约17 370只/hm2。按照池塘面积0.72 hm2计算,共放养140 kg,约12 500只。由于蟹苗的抗应激能力弱,放养前在水中泡2 min取出,10 min后再浸泡2 min,然后放入池塘。所有蟹苗一次全部放完。

1.3 饲喂

蟹苗下塘后第2天开始投喂,但此时水温较低,一般在10 ℃左右,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由于蟹苗摄食量比较少,一般只在晴暖天气的傍晚少量投放豆饼、玉米面、小杂鱼等。水温基本稳定在15 ℃以上后,开始每日中午、晚上分2次投饵。到6月25日前投喂的饲料以植物性的为主,投65%的豆饼、麸皮、玉米面、水花生、浮萍等,并辅以35%的小杂鱼、猪、鸡下脚料等,此后则逐渐转为以动物性饲料为主。随水温的升高投喂量逐渐增加到蟹体重的10%。为防止病从口入,此时投喂的饲料除新鲜的水花生、浮萍外,其他都要通过加热熟化并拌入添加剂后投喂。在投喂过程中注意“四定、四看”,并随水质、天气、蟹苗的活动情况而适当增减投饵量[2-3]。

1.4 水质调节与管理

河蟹喜欢富氧、pH值偏碱性的水环境,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巡塘和换水2个环节。从蟹苗下塘起每15 d用生石灰150 kg/hm2进行全池泼洒,使水中的pH值维持在7.0~9.0,以提供有利于河蟹生长的水质环境。同时,每天早晨、中午、晚间各巡塘1次,以便观察河蟹的生长、摄食、防逃情况,并防止敌害进入。为保持池水清新,坚持每15 d换水1次,开始时水温低,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1/5,之后随水温升高逐渐增加,最高换水量达到池水总量的1/3,从而保证河蟹的良好生活环境。

1.5 脱壳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由于蟹苗群体脱壳时间过长不利于养殖,因此每到蟹苗脱壳前,就加大动物性饲料的投放比例,通常要超过总投放量的50%,并配合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尽量缩短蟹苗集体脱壳的时间。

1.6 病害防治

同养鱼一样,蟹病的防重于治,因此除每15 d用生石灰150 kg/hm2进行全池泼洒外,在高温季节每15~20 d用二氧化氯1 g/m3全池泼洒,直到起捕。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未发现蟹病的发生[4-5]。

2 效益分析

此次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过程中,清塘工作于3月25日前结束,蟹苗于4月12日上午运回放养,根据天气和蟹苗生长情况逐渐增加饲喂次数,直至10月5日停食。9月25日至10月10日起捕,共捕获河蟹8 150只,起捕率为65.2%,平均规格为112 g,毛产量912.8 kg,净产量772.8 kg,群体净增倍数为5.52,个体净增倍数为9.3。按商品蟹售价80元/kg计算,总产值达73 024元。养殖总成本为38 222元,其中蟹苗成本为19 600元(140 kg×140元/kg),饵料6 822元(3 790 kg×1.8元/kg);防逃设施成本4 000元(塑料板3 500元,木、竹竿、铁线500元);其他费用7 800元。总利润为34 802元,其中新增固定资产8 000元,纯收入达26 802元。计算分析可知,饵料系数为4.9,即每生长1 kg河蟹需饵料费8.82元。投入产出比为1.00∶1.91,是普通池塘养鱼高产模式效益的2倍。

3 结语

经过对1年来养殖河蟹过程的认真回顾与总结,发现造成回捕率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蟹种不理想,在选择蟹种过程中要求的规格过大,导致其中15%蟹苗为1龄性成熟蟹,其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也低;二是回捕时间过长、过晚,水温较低,使少量河蟹打洞越冬,无法回捕,从而造成回捕率降低;三是放养密度相对较大,造成河蟹自相残杀;四是缺乏养殖经验,对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现不及时,比如没有重视蟹池中的水草培养,水草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既可以通过吸收营养盐类来调节水质,又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水中溶氧,在高温季节还能起到局部降温的作用,这也直接影响了河蟹的产量。通过分析养殖的经济效益可见,虽然河蟹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经验也严重不足,但是经济效益还是可观的。开发名、优、新、特品种的养殖,推广池塘河蟹生态养殖,必将成为渔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4 参考文献

[1] 张利,刘海涛,彭本初,等.内蒙古扎格斯台淖尔河蟹养殖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S2):292-293,295.

[2] 吴志强.河蟹养殖[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0.

[3] 杨梅花.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5):200.

养殖技术分析范文5

关键词:小龙虾;养殖;技术;池塘;生物学

小龙虾在近年来已经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养殖品种,它的摄食范围很广泛,除了水草、藻类以外,它甚至还吃动物尸体和水生昆虫,所以,它又属于杂食类动物。小龙虾体内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脂肪含量却很低,除此之外,它体内的锌、钙、碘、硒元素也同样很丰富,所以人们将它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一、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

小龙虾通常生活在淡水里,又名克氏原螯虾,在动物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它的外表有坚硬的壳,身体由头部、胸部、腹部等21节共同组成,头部还有触须。另外,小龙虾的尾部还有尾扇,在抱卵期和孵化期,它的尾扇会向内卷曲,为的是保护幼虾和受精卵,同时也为了抵抗敌害。

一般的小龙虾普遍分布在池塘、河内、沟渠、湖泊当中,它们对水的适应性非常高,一般的水质含氧量只要保持在3/L左右,小龙虾就可以存活。另外,小龙虾对于农药、重金属、杀虫剂、化学物质还非常的敏感,所以饲养的环境里不应该有这些东西。

二、小龙虾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的选择与清理

池塘的选择对于养殖小龙虾来说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养殖小龙虾的池塘净水面积需要达到1800左右,水深需要达到1.2m左右,宽度则为40m。池塘内部的水源必须充足,水质也要符合要求。水的透明度在40――50厘米左右,酸碱度在6.8――7.8之间最合适。为了使排水更加的方便,还要准备增氧机。另外,如果冬季想要排干池水,去除池塘内的淤泥,可以在塘埂上设置约80厘米的网片,并且在网片上缝挂塑料板,另外还要用筛绢来进行过滤,这是为了防止对小龙虾有害的生物进入池塘。最后要将一定量的石灰、猪粪抛洒入池塘中,并且在一星期后加深池底的水。

(二)种植水草

小龙虾属于杂食动物,大部分的水草和藻类都可以供它食用,比如水花生、凤眼莲、金鱼藻、水浮萍、苦草等等。所以在放入虾苗以前,先要种植水草,可以沿着池塘周围浅水处20%左右的面积进行种植。种植水草非常的重要,因为水草还可以为小龙虾提供遮蔽、休息的场所。但是种植的水草不宜过多,因为水草如果生长得过于旺盛,会影响到小龙虾的生存,标准的水草种植面积是池塘总面积的20%。最后,还要将水草扎成草堆,扔在池塘的底部。

(三)放入虾苗

在放入虾苗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放入一些鱼类、蟹类,比如鲢鳙鱼、鲤鱼、螃蟹等,这样能够提高小龙虾的产量。一般的虾苗都是在野外的河里捞来的,也有从外面购置回来的虾苗,在放入虾苗以前要认真挑选,将体质健康、无伤无病、肢体完好的留下。另外,在放入池塘以前还要进行消毒,用食盐水浸泡几分钟,将小龙虾体内的细菌、寄生虫全部杀灭。放养的时间大概为3个月左右。

(四)进行喂食

喂食是养殖小龙虾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为小龙虾是杂食动物,除了要种植水草和藻类供它们食用以外,还可以投入水中动物的尸体,以及有机碎屑,或者购买人工饲料。现在市面上贩卖的小龙虾饲料都是用杂鱼、豆饼糊、麸皮、糠类等制成的,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饲养者每天投入大概2两次饲料即可,每天的投食量是池塘内小龙虾总量的4%左右。饲除此之外,水蚯蚓、螺类、蚌类、鸡肠子、猪肝等等,也是小龙虾比较喜欢的食物,饲养者在投入饲料的时候,还要充分的考虑天气、水质、季节等因素。

(五)日常管理

在将小龙虾放入池塘以后,为了使池塘的水温度适宜,必须将水温保持在20°左右,一般情况下,水深50厘米即可保持水温。另外还要根据池塘内虾的活动情况、摄食情况来适当的添加水,并且施肥。通常是每隔18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的量大概在30%左右,施肥则是每隔20天进行一次,每次施肥时都要泼洒生石灰,泼洒的量在100/h左右。 而池塘水质的透明度则要保持在35厘米左右,酸碱度控制在7.5左右。因为6月――8月的气温很高,所以可以适当的添置一台增氧机。

(六)捕捞和运输

小龙虾的生命力很强,病害少,成活率高,可以在河里、池塘、小溪中生存。但是也要严防逃虾现象出现,并且及时的清除敌害,小龙虾的敌害很多,比如鸟类、蛇类、鼠类、蛙类等等。每年6月――8月是集中捕虾的时候,可以选择用手抄网来进行捕捉,也可以用地笼网来捕获。捕捉的时候要将小的留下,大的捞出来。而且龙虾能够自然繁殖,等到10月份发现有龙虾苗以后,可以将成虾捞出来,原有的虾苗则留下培育,这样就解决了来年的虾苗问题。

运输的时候可以用泡沫塑料箱进行干运,也可以用塑料袋装好,或者也可以采用冷藏车来进行装运。但装运的时候必须使虾的身体保持湿润,这样才会提高运输的成活率。

三、养殖注意事项

(一)防止打洞

小龙虾有打洞的习惯,它们打洞是为了给自己创造一个安全、隐蔽的生长、繁殖环境,同时也是为了躲避敌害。为了防止它们打洞,饲养者可以在池梗的坡上铺上一层厚厚的塑料网布,这层网布除了可以防止他们打洞以外,还能够保护池塘。另外还可以种植一些水生动物,或者添加一些假洞穴,比如塑料筒、竹筒等等,为小龙虾提供栖息和隐蔽的场所,这样就避免了它们打洞。

养殖技术分析范文6

1.池塘条件

应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的池塘,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最大不宜超过10亩,底质以黏壤土为佳,不宜为沙质土。池深1m以上,底层淤泥15~20cm,水深保持在50~80㎝。

2.池塘准备

(1)堤坝及防逃网建设。池埂如用黏土修建,应加固夯实。逃逸和敌害是大鳞副泥鳅越养越少的主要原因。许多养殖户的大鳞副泥鳅池没有设置防逃网,在降雨时,大鳞副泥鳅会随水流逃走。解决大鳞副泥鳅的逃逸的方法是围建防逃网,沿池塘四周岸边浅水处用网片围住。网片采用密眼夏花网布即可,网片下端埋至泥土中20~25cm,上端高出水面20~50cm,每隔1~1.5m用木桩将网片固定。塑料薄膜下端需埋入泥土中30~50cm,上端高出水面50cm,每隔1m用木桩固定。这样可有效防止大鳞副泥鳅逃逸和避免青蛙等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另外,还要注意夯实池埂,池埂坍塌、断裂也容易造成大鳞副泥鳅逃逸。(2)注水口。注水口要用尼龙筛绢裹住,以防敌害生物进入。注水口应高出水面20cm以上。(3)清塘消毒。鱼种下塘前10~15天,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4)水质培育。消毒后,亩施200~300kg腐熟的有机肥作基肥以培养天然饵料。池水加深至50cm。

3.鳅种放养

(1)鳅种来源。鳅种可来源于人工繁育或野生鳅种,人工繁育的鳅种养殖效果相对较好。(2)放养。5月上旬,当水温达到10℃左右时,即可放苗。放养的鳅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畸形,体长5~10cm。鳅种的放养密度为2~5万尾/亩。在养鳅池中可适当搭配放养鲢、鳙等鱼类夏花鱼种,放养密度800尾/亩,不宜搭配鲤、鲫鱼等。

4.投饲

(1)饲料种类。大鳞副泥鳅为杂食性。可投喂如鱼粉、鱼浆、动物内脏、蚕蛹、猪血(粉)等动物性饲料,还可投喂谷物、米糠、豆粕、小麦粉、麸皮、豆渣、蔬菜、草浆等植物性饲料,也可投喂蛋白含量为30%~40%的人工配合饲料。大鳞副泥鳅的摄食与水温有关。水温在20℃以下,植物性饵料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摄食的动、植物饲料各占一半;水温23℃~28℃,摄食的动物性饲料占60%~70%。生长期内应根据水温的变化,适当调整动、植物饲料的比例。(2)投饲量。水温15℃~25℃,日投饲率为2%~5%;25℃~30℃,为5%~10%;30℃以上或15℃以下,则不喂或少喂。(3)投饲方法。日投饲2次,上午9∶00~10∶00投喂30%,下午15∶00~16∶00投喂70%。饲料做成团状或块状粘性饵,投放在离池底3~5cm的食台上,切忌撒投。经常观察大鳞副泥鳅吃食情况,以1~2小时内吃完为好。此外,还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水质条件酌情投喂。

5.水质调控

(1)施肥。大鳞副泥鳅喜欢肥水。鳅种下塘后,应根据水质肥瘦合理施肥,以增加枝角类、昆虫幼体、水蚯蚓、藻类以及水草等天然饵料。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15cm左右。一般15~2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用有机肥30~50kg/亩。不可施化肥。(2)注水。及时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水深保持在50~80cm。一般情况下,每7~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为水体的20%~30%,使溶氧保持在3mg/L以上。水温达30℃时应勤换水,并增加水深。当水色过浓或大鳞副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

6.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