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仿写桂林山水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仿写桂林山水范文1
一、通过关键字眼这一“点”引出重点段落、重点语句、重点词语
在讲授这一课之前,我先给学生出了一个问题:题目《桂林山水》这四个字主要描述了桂林的哪两处景物?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山和水”。接着我又板书了一个问题: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描写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的两个段落。大概有两三分钟,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表现得非常积极踊跃。我点名叫学生朗读这两个段落,并检查其他学生的答案正确无误后,又给学生板书了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分别朗读描写桂林“水”和“山”的段落,找出描写“水”和“山”特点的句子,并分别用三个关键字总结桂林“水”和“山”的特点。通过认真朗读,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并分小组逐组展示,最后总结出“水”和“山”的特点分别是:静、清、绿;奇、秀、险。在本篇课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题目中“山”和“水”两个字眼,循序渐进地找出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字词,并通过以点带面了解了课文描写的主要内容。
二、通过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这一“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
《桂林山水》一文中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师下一步可以把这一知识点安排其中。如:“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三个句子和描写桂林山的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课文中还有的地方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学生以前接触过这类修辞手法,教师可让学生在自读文章时把文中用到的各种修辞手法找出来。学生通过上一部分对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的学习,很容易找到相关句子,如有个别学生对部分修辞还不太了解,教师可个别讲解和点拨。教师可先让学生依照描写桂林山水的几个排比句练习仿写,然后对总分总写作结构进行学习,以后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具体写作。在这一课,教师通过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逐步扩大教学范围,涉及到本课的写作方法。
仿写桂林山水范文2
一、巧解课题,指导审题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借揭题时机,巧妙进行审题训练。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设问:课题中关键词是什么?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审题让学生明白,本文写的是利用草船借箭的事,是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这样,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体裁和主要内容。通过审题训练,逐步教给学生在写作时有关审题的方法,提高审题能力,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
二、以文为例,仿照写作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作文的熟练技巧。”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教师教学时要趁热打铁,指导学生仿照写作。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训练。
1.仿写开头。教材中一些文章开头颇具代表性,巧妙利用它们导写是一种好办法。如《燕子》开头写道:“一身乌黑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可以让学生仿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抓住特点仿写。《桂林山水》一课,作者描写漓江的水抓住静、清、绿三个特点,描写桂林的山抓住奇、秀、险三个特点,分别把它们写得很具体,文章结构整齐。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句式和描法,写一写其他的事物。如:写出公园里的花多、香、美的特点;菜市场里的蔬菜多、鲜、齐的特点;妈妈的手糙、巧、勤的特点。《火烧云》一课的作者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描写了火烧云的千姿百态,同时展开想象,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的形态。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观察开水冲泡茶叶时,茶叶在水中的变化,学习课文展开想象的写作手法进行仿写。
3.仿写结尾。有些课文的结尾恰到好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桂林山水》一文的结尾:“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让人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又如《珍珠鸟》一文的结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样的结尾巧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模仿的方法写结尾。
三、凭借教材,展开想象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写作方式可采用改写、续写、缩写、补写等。如古诗教学后可让学生进行改写,例如在《清平乐·村居》一词改写时,我提示了两种方法:一是先写人物的活动,再描写景物;二是先描写景物再写人物的活动。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诗意,感受了诗的意境,又培养了写作能力。又如学完《凡卡》一文写“凡卡寄出信后”,要求续写故事的结局。
四、确定重点,提高层次
《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写作训练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时要注意把握“梯度”,训练“适度”,体现层次性。针对教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特点以及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学段提出写作要求。如写“记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对三年级学生只要求把经过写清楚,四年级则要求有重点、要分段,五、六年级则需适当提高要求,如对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进行描写。防止出现高年级学生笔下的“猫”跟中年级学生写的一模一样的现象,没有层次,年级升高,写作水平并未提高。
仿写桂林山水范文3
一、 创设质疑情境,学会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鼓励学生多角度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后解答疑难,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争辩、敢否定教师或他人的意见,使学生的独特性有机会得到展示,这无形中就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如教《赵州桥》一课,有一名学生对赵州桥和常规桥有何不同提出了质疑,我及时肯定了学生敢于提问、善于质疑的精神,然后引导学生一边观察常规桥的图片,一边观察书中的插图。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察得非常细致,他们从比较中找出了差异。
二、 创设交流情景,加强集体合作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让学生想说,丰富说话的内容。例如课前十分钟让学生上台演讲、讲故事等。又如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主体交互的思维网络,这样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起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提倡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如教学《燕子》一文,学生通过在合作中一起思考,一起仿写讨人喜爱的小燕子,一起动笔画画自己描写的小燕子,在想、做、说、写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努力创新,看到了自己的创新“成果”。
三、 创设想象情境,扩展想象空间
仿写桂林山水范文4
1 预学——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
“预学”是情感的焕发,是学习的助跑线。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研读课文后的问题与练习,让他们自订学习目标。如教学《草原》一课,学生预学后很快拟定了目标,有的说:学会11个生字,理解“一碧千里”“襟飘带舞”“勾勒”“渲染”“羞涩”“拘束”等词语;有的说:感受蒙古大草原的美丽风光;有的说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虽然学生拟定的目标不那么全面,但都是自己读文后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目标更会迫切地追求完成。
2 导学——向学生提供学法指导
“导学”即引导定向,目的是依据学习目标和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按适当的步骤、合适的方法自学,为顺利阅读和理解课文创造条件。如教《桂林山水》先从图如手,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这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这两段写法完全相同,因此教学时采用从扶到放的教学步骤,先透讲第二自然段的方法,产生“举一”效果,然后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达到“反三”目的。第二自然段可以这样教:①这一段主要写了漓江水的什么特点?请把有关的词、句圈、点、画出来。②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什么写作方法?③运用这一段的写法,仿写句子。④指导感情朗读。通过这几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漓江水有:静、清、绿的特点,作者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指导学生说话,写句子,感情朗读出静、清、绿的特点。接着我让学生用此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学生很轻松地理解了内容。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再见了,亲人》等课文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教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自学——是学生自主汲取知识
“自学”是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老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借助各种学习条件和手段自悟自得,理解课文的过程。自学有指导、有层次。如教《鸟的天堂》一课,我设计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自学:①通读。标出生字、新词。②查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自悟词语。③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重点抓住什么来写?④分析。分析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理清作者的思路,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汇报、评价后我再指导学生抓住揭示中心的段落、句子,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和写作方法。通过这样的诱导自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而且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4 说学——给学生创设“互动”氛围
仿写桂林山水范文5
支架式教学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能有效促进儿童语言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支架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填空式支架,有效促进言语表达的归纳性
训练学生言语表达的归纳性,是小学阶段自始至终都应该训练的内容。特别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与表达是一个学习难点,更需要教师给学生一个学习支架,有效进行归纳与言语表达。填空式支架是最适合的方法。比如教学《狮子和鹿》,就可以给学生这样一个填空式支架: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先记叙了鹿在池塘边欣赏 ,抱怨 ,接着写到狮子 ,鹿四条细长的腿 ,而美丽的角 。
二、特殊句式支架,有效促进言语表达的条理性
(一)矛盾套矛盾句式
即看似不相关的句子,通过一些特殊的关联词,就构成了一组令人揣摩的句式。
案例:人教版四上《检阅》教学实录片段
出示:“……一些事情已经商定,可是……,还有……,但是……”
师:读着这句话,你心里有什么感受?
生1:我感觉当时那些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同学莱恩,很难做出选择。
生2:我觉得当时那些孩子们面对自己的同学莱恩,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作者是怎样把这种矛盾、纠结、无法选择的感情表达出来的?
生1:用了“可是、还有、但是”三个关联词表达。
生2:我从这三个关联词感受到同学们一直在商量,可是没有一个完美的结果。
师:对,我们在表达自己内心矛盾、无法做出选择的时候,就可以像作者这样使用关联词来表达。
学生有序表达出:我自己已经在学校报名参加科技节“机器人”比赛。可是这件事情还没有和妈妈商量,又听老师说参加一次“机器人”比赛费用上千元,我家经济不是很宽裕,万一妈妈不同意该怎么办呢?但是,我自己又特别喜欢这个比赛,唉……
(二)因果套因果句式
即几个互相有联系的小因果句式,组成了一个大的因果网络句式。
出示:人教版四上《检阅》“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
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体验这种特殊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这个因果套因果的句式表达出孩子们为莱恩是否参加检阅而前思后想,如法炮制,利用这个支架让学生明白:当自己为一件事前思后想时,尝试用这样的特殊句式来表达。
学生有序表达出: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了。自习课的确很糟糕,因为班主任老师外出学习了,现在校长突然出现在我们班教室门口。
三、标点符号支架,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一)特殊标点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案例:人教版四上《检阅》教学实录片段
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师:读着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这句话连续用了5个问号。
生2:我还发现我们读的时候,这5个问句要读得不一样。
生3:我觉得这5个问句应该一个比一个读得更加强,因为孩子们在快速思考,想快点解决这个问题。
师:对!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你们在日常生活中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能像这样表达表达吗?
学生有序表达出:全区集体操比赛明天开始了,我班“飞毛腿”脚踝扭伤了。劝他不去?叫他在教室休息?再不就叫他请假在家里休息?可是热爱体育的他愿意吗?谁敢去跟他说呢?
(二)巧改标点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小学语文课本中,经常会有很多奇怪的、在文中起到特殊作用的表达符号,抓住它们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与表达。
案例:人教版四下《生命 生命》
课上到结尾处,教师指着课题,用红笔在“生命”后面分别打上问号,变成:生命?生命?
师:看着这样的句子,你想说什么?
生1:生命指什么?
生2:生命在文中指什么?
师:(出示:生命?生命。)看着这样的句子,你想说什么?
生1:生命在文中指什么?指飞蛾、瓜苗、心跳。
生2:生命指什么?生命指还活着的一些东西。
师:(再出示:生命?生命!)
生3:生命指什么?我们不仅要明白生命的涵义,还要珍惜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四、巧用想象补白,调动学生思维及表达
(一)续写
学完《啄木鸟给大树治病》一课后,梳理出啄木鸟第一次就医的表达方式(“对话式”),教师顺势启发引导:你能用对话的方式写一写,啄木鸟第二次就医会怎样呢?啄木鸟第三次就医又会怎样呢?
(二)改写
有经验的教师经常会让学生把文言文改写成现代记叙文。其实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把优美简短的写景文章改写成诗歌。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引导学生用“短句表达法”给每个部分写出一个短句,再串联起来写出一首小诗。
(三)仿写
1.表达方式的仿写
《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二、三两个自然段是仿写的最好材料。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的表达形式:开头一句采用对比的写法,接着用三个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教师给出一个支架:我看见过波涛翻滚的长江,游玩过水平如镜的洱海,却从没看见过 这样的水。 的水 ,
; , ; , 。也可以给出写山或者其他地方的仿写支架。
2.表达方法的仿写
《窃读记》第七自然段“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教师可以这样教学,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呢?你能用这种自语独白的方法进行一次心理描写吗?
小学语文名师蒋军晶说:“阅读教学应关注体验、表达、思考和策略”“语文实践两个环节,一个是感受的实践,一个是将所感受的语言对象转化为语言实践”。[2]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归根到底就是要从体验中得法,教师抓住言语表达训练点,给学生搭起言语表达训练的支架,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将所学之法“马上应用”,并内化为自己的言语表达。
参考文献:
仿写桂林山水范文6
一、解决“写什么”――眼观六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首先,写作素材上,我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例如最近家里发生了什么;在班级里你和老师同学有什么想解决的问题;校园里有什么变化,等等。特别是最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都可以在接力日记上倾诉,有了写日记的素材,学生们也就不再怕日记了。
在平常的教学中,有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不如让孩子们进行仿写。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分别介绍了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学完后,我引导孩子用这种方式来介绍周围的景物,如南湖公园、校园操场等等,孩子们写起来就得心应手了。还有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在学习介绍船夫的驾驶技术的第四自然段时,通过让学生理解作者从哪些角度来介绍船夫的技术高超,进而让孩子学者写妈妈的厨艺,同学的特长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解决“怎样写”――耳听八方
批改缺少反馈交流,不能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学生前一天的日记,无论多忙,我都争取在前两节课前批改完。如果学生得到的反馈仅仅是一个分数和一些模棱两可的评语,当然提不起记日记的兴趣,所以,在批改中,我尽力点出他们日记的得失、解释他们心中的疑惑、回答他们天真烂漫的问题、安慰某一颗受伤的心灵、评价他们得意的时刻等等。同时,在课前一分钟,文活课中也创设条件,通过学生自己阅读自己的优秀日记,进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在这样彼此的交流、反馈,学生通过耳濡目染和自己的亲身体验,也明确了怎样写才能写好。
三、解决“如何坚持写”――持之以恒
日记,顾名思义,要日日记。这就需要学生要有恒心,有毅力,能长期坚持下去。写日记最忌浅尝辄止、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如果不能坚持写作,接力日记是不会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产生任何积极影响的。所以,几年来,我始终坚持批改,并且列举名人记日记的事例,激发起孩子们的热情,并由这种热情转化为持久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