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十二五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十二五规划范文1
一、全乡基本情况
二、“十一五”简要回顾
等基础建设,建成80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500平方米餐厅一座,300平方米会议厅一座,木制别墅11套,欧式别墅32套,4米宽水泥旅游路2.2公里,直径40米的蒙古包一座及生活用房300平方米,建设2800平方米人工湖(垂钓园)一座。新上旅游马、山地摩托、卡丁车等旅游项目。
过去的五年,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更应该清醒的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不足,缺乏一批带动全乡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基础仍很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蔬菜产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却不能真正做强,蔬菜精加工没有上路,产业链条不能延伸,附加值低,蔬菜产业的多样化、精品化、品牌化、标准化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成效不佳;旅游业开发虽已启动,但发展缓慢,离全国大型知名旅游区的目标还相差甚远;畜牧产业发展滞后,养殖业科技含量低;财政收入来源匮乏,收支矛盾突出;发展环境不优,小城镇建设滞后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全乡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并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下大力解决。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依托“四海”(林海、草海、花海、雪海)资源,立足两大优势(“红”“绿”),建设四个园区(农家乐园、桦岭庄园、农业观光园、生态种养园),做大做强两大产业(做强蔬菜杂粮业,做大旅游服务业),打造“四乡”(绿色蔬菜之乡、生态旅游之乡、红色革命之乡、特色文化之乡)新战海,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加强阳光工程,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小城镇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进一步健全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医疗卫生建设,提高防和控制疾病的能力;抓好教育资源整合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和谐战海。
(三)发展战略
1、四园一线一场”工程打造“四乡”新战海
桦岭庄园。为了进一步提升桦皮岭旅游区的接待水平,接待能力,计划在桦皮岭景区内建设1处集旅游、娱乐、休闲、住宿为一体的桦岭庄园,该项目计划投资1
.5亿元,目前正在积极招商引资当中。
农家乐园。在桦皮岭脚下,张沽公路旁,参照燕赵新民居标准,投资800万元建设农家乐园20处,每处占地1亩,实施水、电、路、网综合配套,全力打造XX县农家乐园新旗舰。并以此为带动,最终形成集农家旅游、土特产品销售、地方文化打造于一体特色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在全乡建成具旅游服务型社会主义新民居示范村。并以此为带动,五年内将水泉洼村、脑包怀、头号三个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村。
农业观光园。为提升全乡农业水平,推动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发展,在头号村建地暖式大棚10座,每座占地1.4亩,投资13万元,主要种植五彩椒、樱桃西红柿、草莓等特菜、细菜,实施张沽公路沿线蔬菜、蚕豆等农作物的区域化种植和花田草海工程。
生态种养园。对大三眼井村1400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实施野兔、柴鸡、柴猪三个大型养殖场建设工程,建成生态立体式种养园区。
红色旅游专线。按照县“百里坝头风情线”的整体布局,我乡依托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党小组诞生地,第一届县委、县政府驻地以及毛明、于战海等革命烈士等红色资源优势,投资140万元,修缮第一届县委、县政府驻地,毛明、于战海旧居,为毛明、于战海立像,建无名烈士碑,建造一批红色精品景点,围绕桦皮岭、八叉沟、和顺湾、百花湾等生态景区,开辟打造一条红色生态旅游专线。
滑雪场。在桦皮岭和百花湾景区中间,农家乐园西边,我们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小型滑雪场1处,以桦岭文艺宣传队为载体,以农家乐园热炕头为媒介,打造“炕头”文化,吸引北京周边地区游客来我乡体验冰火交触的塞外风情世界。
(二)“123”工程培塑魅力新战海
1、打造一个品牌
以绿色蔬菜、绿色桦皮岭为着力点,努力打造“桦岭”品牌。
2、弘扬两种文化
以诞生张北第一个秘密党小组、第一个党员、第一个优秀党支部的和顺村,张北第一届县政府所在地战海村为阵地,以毛明、于战海革命先烈光荣事迹为载体,建设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旅游专线,弘扬一种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红色文化;以绿色桦皮岭、绿色农业为载体,以有机理念为目标,弘扬一种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绿色文化。 3、实现三个提升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硬环境。大力实施水、电、路、网配套工程;二是加强干部群众培训力度,提升人文环境。大力实施干部群众素质培训工程;三是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软环境。大力实施美化环境、增绿添彩工程,整治我乡境内张沽公路沿线环境卫生,美化更换公路沿线农户院墙。投资60万元美化、亮化乡机关大院。
通过打造品牌、弘扬文化、实现提升三项工程的实施,将我乡培塑成品牌意识超前,文化底蕴深厚,干群品德高尚,生活环境优美的魅力新战海。
十二五规划范文2
1、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再建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用于储存救灾物资。加上现有的528平米,救灾储备库可达到808平方米。每乡镇自建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救灾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
二、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1、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1.5%逐步扩大到15%,保障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标准达到3240元,月人均领取补助金由现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总人口的8.6%达到11%,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现在的年870元达到1200元,人均每月领取补助金额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在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现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县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现在的707张达到15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对于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养的基础上,再以村或连村为单位建立五保供养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在全县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3、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老龄化趋向日益严重。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45793人,占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比例将会更高。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在县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两所建议建在北辰路和察哈尔大街(建议规划部门进行具体规划,预留空地),可安置360张床位。此外,继续完善“三院合一”(光荣院、儿童社会福利院、县敬老院)的供养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民政局光荣院西侧再扩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张,主要解决孤老孤残孤儿群体、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在县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置建议由规划部门安排),设置管理人员人,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救助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解决,救助能力达30人。
5、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险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资金来源主要靠民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三、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
1、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县30万人口的规划,搞好县殡管所硬件建设,在现有两个告别厅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告别厅。
2、在县城西部筹建公墓一处,占地面积达3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
3、“十二五”期间,建议取消火化费,火化费基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解决,每年政府预计出资100万元。
四、优抚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医疗救助补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引发的稳定问题。
2、进一步加强苏蒙烈士陵园的基础建设,打造我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厅,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员的用房,三是把现有的石头围栏改成铁艺围栏约4000米,四是对烈士塔进行整体修缮,五是在原有单一绿化基础上,栽植部分观赏树种。以上规划需投资500万元,由县政府和争取省厅支持解决。
五、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由现有的12个社区扩大到16个社区。每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应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用具。
十二五规划范文3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民意民智支持
理顺关系,把握主题,为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规划是一项战略系统。X区各级领导必须用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去思考“十二五”,用系统论、运筹学等科学方法去谋划“十二五”。注重规划的全局性、连续性、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绿色发展主题,做好“十二五”规划这篇大文章。
——要把X区规划与国家和全省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两个融入”。要增强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国家利益观,高举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伟大旗帜,自觉肩负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光荣使命,自觉肩负起带动示范全省农村农业发展的社会责任,自觉肩负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
——要把“十二五”规划和“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明确“十二五”规划是“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阶段步骤的具体演变和细化,是连接跨越、超越两步发展战略的转折过渡期,是为追求卓越战略步骤打基础的关键期。因此,必须把“十二五”规划和“三步走”百年X区发展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以贯之地搞好统筹对接。
——要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有机结合起来。明确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目标和建设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是一致的,集团化是现代化大农业的基本组织形态和现代管理方式,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必须走集团化、公司化这一必由之路。通过集团内部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劳动者素质提升驱动、人力资本驱动和市场安全驱动,将北大荒集团这个未来的世界500强、中国第一农业品牌和中国唯一的现代化大农业国有企业集团,打造成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是X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必然选择。
——要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我们现在积极推进的“十大民生”工程建设特别是富民工程等,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工程和载体工程。
——要把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与“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X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倍增计划”、“百亿工程”和“三个X区”建设目标,作为总体战略系统工程的子系统和分目标来同步推进。
——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与坚持“三化”建设(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农场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识到X区战略性调整的关键在工业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在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要以工业化为核心做强第二产业,以城镇化为依托做活第三产业,以农业现代化为动力做优第一产业,坚持“抓城、强工、带农”指导方针,走“三化”协同、联动、包容的统筹发展道路。
——要把“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新五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前者是战略阶段性建设目标,是X区“十二五”优化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是长远发展过程中的阶段重点,后者是战略的终极目标,经过跨越、超越两个阶段,达到卓越发展的较高境界。两者前后照应、方向一致,相辅相成。
——要把“十二五”规划与“三大绿色体系”、“七项重大突破”和“八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十二五”规划是北大荒的绿色发展规划,是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创新”的战略体现。搞好“绿色X区”发展定位,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X区;发展低碳循环生态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产业,建设绿色X区,促进绿色文明。
聚势谋划,科学定位,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科学规划,规划科学”是辩证的,只有符合规律的发展规划方能促进社会经济科学地发展。因此,完善的规划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X区目前“聚势谋划”是做好科学规划的基础,“科学定位”是规划科学发展的前导。“十一五”聚势,X区已具备了跨越前行的大势,聚集了跨越前行的巨大势能。
资源优势。X区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缘经济优势。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分布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小兴安岭山麓,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6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000余万亩,X区林地、草原和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是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建设绿色X区的天然王国。
产能优势。X区经过6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产能积累,拥有4000万亩优质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63.7亿斤,商品粮339亿斤,商品率 93%,可保证一亿人一年的口粮供应,被誉为“中华大粮仓”。高标准完善配套的农业基础设施,世界领先的农机农艺生产技术和全程可控的现代农业工艺流程和栽培模式,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职均生产粮食38吨)和科技贡献率(67%),粮食和畜产品产能优势明显。
产业优势。X区已进入到工业化中等发展阶段,围绕米、面、油、乳、药等十大主导产业,依托以18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的龙头企业群,构建起了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农业工业化体系,拉动X区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
开放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成果丰硕。现X区的产品已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经贸合作触角已遍及世界六大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特别是先后在俄罗斯、巴西、菲律宾、朝鲜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开展种植、养殖、采矿和森林采伐,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取得了明显成效。
保障优势。全覆盖的农业保险体系,把农业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全覆盖的社保体系和农业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农业职工和产业员工的利益。城镇建设功能完备,文化、教育、卫生、交通、通信、电力、电视等公益事业配套发展,现代社会化服务型产业规范,人居环境良好,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区域优势。X区领先的先进农业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和发达的产业带动功能,形成了明显的外溢性区域优势。以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三个X区”(本体X区、影子X区、域外X区)建设、场县共建和“32111”重点工作为标志,X区在全国示范引领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示范带动全省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体制优势。X区现行的内部政企分开、系统管理的体制,具有组织化程度高、应急动员能力强和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诸多体制优势,多年的成功实践证明,这是保障和促进X区发展独具的组织优势。
政治优势。60多年来,X区的开发建设始终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始终得到全国人民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始终得到历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政策扶持。南泥湾精神、北大荒精神和人民的优良传统,北大荒核心价值观和北大荒先进文化,是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开拓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三代优秀的北大荒人,创造了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的奇迹和辉煌!北大荒人民是北大荒历史前进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所有这些都是北大荒奋力前行的巨大政治优势。
谋划“十二五”、科学定位,重在谋势,加快整合、放大优势,重在聚势,加快构筑新的发展优势,以聚集起高位的发展势能。
正视差距,抓住主线,明确“十二五”规划战略重点和主攻方向
X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是发展的指南,也是规划的灵魂。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哲学模式来审视自我,从实事求是上看,我们还有哪些违背规律的地方;从与时俱进上看,X区还有哪些不符合新形势的“短板”,正视问题、研究问题、实事求是、一分为二,这符合北大荒务实精神,唯此,才能抓住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与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分析X区发展的劣势和限制因素,扬长避短,明确战略重点、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以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目前,X区依然存在着“五个转变”方面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总量小,产业类别单一,发展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生产业发展滞后、研发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品牌建设不足,而技术、服务、管理、品牌、营销等环节恰恰是高附加值高收益的环节;
——X区内部经济联系和要素流动性差,分工协作不够,“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低层次竞争,竞相上趋同的加工项目,而创意设计、品牌建设、技术专利、市场营销等高端环节大都掌握在别人手里,利小风险大,受制于人,产业整合度低,横向、纵向一体化联不起来,在市场竞争中攥不成拳头、形不成合力;
——大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林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滞后、比重低;
——龙头企业多而不优,大而不强,公司化、集团化改造不到位,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不高,获利能力、竞争能力和对基地产业的带动能力较弱;
——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技术人才过剩,工业企业经营管理型人才缺乏,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企业策划和职业经理型人才短缺,产品研发和科技创新型人才和队伍与发展需求不适应等;
——外贸依存度低,经济开放度不够,经贸流通龙头企业不够强大,利用两种资源、开发外部市场和参与外部竞争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管理和经营城镇的理念和能力不强,重建轻管,不会经营的问题突出,城镇管理和经营机构尚不健全,高素质的城管队伍亟待加快建设,科学的城管经营机制和管理模式还需探索;
——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干部素质还有待提高,干部作风还有待转变。
X区各级各行业,要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规律、研究对策,并对照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逐项对标,查找差距,制定追赶计划,并纳入本单位、本系统“十二五”规划当中。要解决好上述矛盾和难题,就是要按照中央要求,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在转变方式中破解难题,抢占先机,谋求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向哪转?概括起来就是高质量、优结构、可持续、重经营、惠民生。
高质量。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扩张,处理好质量和效益、速度与效益、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和谐统一。加快构建“三大绿色体系”,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物质能源、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绿色健康食品工业等,要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中多种模式并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数字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等),坚持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基本取向,追求经济与生态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北大荒绿色发展模式和高质量的发展道路。
优结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优化区域布局结构,扎实推进“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实现X区经济主要由第一产业支撑,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推动转变,加速一、二、三次产业间的大融合,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可持续。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点,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传统的增长方式是粗放型增长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其基本特征是“三高两低”,即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低效率,是不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方式是可持续集约型增长和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基本特征是“三低两高”,即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高效率。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X区发展纳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轨道。
重经营。转变重生产轻经营的传统思维定式,研究经营好“微笑曲线”的效益高端环节,即注重研发和流通环节,控制效益低谷的生产加工环节,拉长产业链,延伸高效区,将精力、人力、财力、物力最大限度地向研发经营领域倾斜。转变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的陈旧观念,由注重经营工厂、设备、土地、资本等有形资产向注重经营科技专利、品牌信誉、知识产权、驰名商标、创意设计等无形资产转变。经营无形资产主要靠“软件”、靠综合素质,如思想观念、创新能力、智慧、文化、信誉特别是科技水平等。转变重资金资产轻资源资本的行为惯势,经营资本,经营城镇,经营资源,经营品牌,上市融资,走低成本扩张之路。
惠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十大民生”工程为抓手,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民有所富,建设富裕和谐文明X区。
凝心聚力,扎实推进,为搞好“十二五”规划提供有力的措施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制定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靠前指导,把制定“十二五”规划的过程,当作深入调研、理性思考、科学决策的过程,当作梳理思路、战略思维、推动工作的过程。要建立健全领导机构、考核机制、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做到融入大局定好向、统筹谋划定好位、分项推进定好责、借鉴经验定好型、强化措施定好谱,为搞好“十二五”规划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搞好舆论宣传。制定“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像宣传“百场百城”那样,搞好“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宣传,搞好发展战略目标的宣讲和解读,为搞好“十二五”规划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
统一指导思想。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按照总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统一思想,统筹设计,通盘考虑,纵向三个层级、横向三次产业,形成有机联系、上下贯通的科学规划体系,在总的指导思想、指导原则、战略目标任务上要一盘棋、一个调、一条心、一股劲,在具体规划上要从本地本行业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制定出一个能够统领发展的高质量规划。
十二五规划范文4
一、系统总结“十一五”渔业发展成就和经验
“十一五”期间,全国渔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两确保、两促进”目标任务,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系统总结“十一五”渔业发展成效和经验,查找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和谋划好“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各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这一时期渔业发展特点的回顾总结,全面把握和高度概括出这一时期渔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经验,为“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二、认真做好“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我国渔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提早进行渔业重大问题战略研究,是规划起草的重要课题。请各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结合“十一五”以来中央各项强农惠渔政策和当前金融危机对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客观评价有利、不利和不确定因素,科学判断渔业发展趋势和前景,研究提出下一个五年渔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既要坚持从全局出发,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注重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又要密切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渔业行业特色,注重规划的协调性、专业性和针对性。
十二五规划范文5
一、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十二五”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厅规划财务处。
二、主要任务
(一)开展“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和重点课题研究工作。拟定“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专题,组织开展重大问题研究,形成前期课题成果;成立“十二五”卫生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规划制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组织开展“十二五”卫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充分研究“十二五”有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着手制订相关“十二五”卫生专项发展规划,研究提出“十二五”规划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对策措施和政策取向。
(三)完成《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在前期调研、重点课题研究和编制卫生专项规划的基础上,起草《江苏省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下半年,组织不同层次专家对规划初稿进行论证、完善,按照规定程序报省政府审批。
(四)加强对厅直属单位、对各市“十二五”卫生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和评估“十一五”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各项卫生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切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立足长远,更新理念,开阔思路,认真做好本地、本单位“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十二五规划范文6
2012年2月14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计划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完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
“十二五”是中国物联网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产业模式从“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关键五年。可以想象:未来五年间,政策将推动物联网市场高度繁荣,科幻电影中众多智能场景将逐步照进现实,科技逐日创新,市场创造财富传奇……这场盛宴中,哪些行业将成为真正受益者?
内容详实凸显高度重视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提出: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进行连接以及信息交换和通信,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通俗而言,物联网即是把物品与物品通过网络连接起来,使人可以通过网络识别方法控制各类物品,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遵循以上核心理念,我国在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制定了系统全面的发展战略,包括“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及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指出:力争在“十二五”末初步完成产业体系构建,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培育和发展10个产业聚集区、100家以上骨干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建设一批覆盖面广、支撑力强的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物联网产业体系。
无疑,此次规划是中国首次出台如此详细的物联网规划,自上而下地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高度重视。工信部预测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超过5千亿元,而在2020年将达到万亿元级,未来5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30%。
当前,中国物联网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高端综合集成服务能力不强,缺乏骨干龙头企业,应用水平较低,且规模化应用少,在信息安全方面存在隐患。这些问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根据此次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亟须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
四大行业分享物联盛宴
深入剖析此次《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可以发现,在物联网行业众多分支中,智能卡技术、二维码识别、RFID芯片和传感器等诸多细分行业,将最大程度地分享市场带来的增长收益。
首先是智能卡技术,该技术已成为物联网的技术核心。智能卡是一个带有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等微型集成电路芯片、具有标准规格的卡片。智能卡作为IT行业的一个小分支,原本市场份额很有限,但随着通讯、金融和政府安全等项目的实施,智能卡独特的技术特性及不可替代的地位已开始显现。
二维码识别则是物联网的关键环节,用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矩形方阵记录数据符号信息。二维码能多次读写且存储容量更大,在产品溯源、物流、防伪、防串货、会员管理、精准营销、召回等环节均能扮演关键角色。此外,二维码可通过网络传输和下载,其应用具有高度灵活和便捷性。随着智能手机普及,二维码的应用已更加便利快捷,目前二维码和智能手机相结合的应用包括电子票、电子折扣券、手机广告、手机上网及下载、二维码名片等。
RFID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灵魂,主要包括标签和终端设备两部分。终端设备通过无线讯号读写标签中的信息,实现高速无接触式的物体标记和识别。由于RFID标签无需电源,且成本低廉、方便易用,因此已成为物联网中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但由于成本的原因,目前还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推广。
传感器则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的基础。目前,我国传感器行业发展落后,国内传感器需求,尤其是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国产化缺口巨大,目前传感器进口占比80%,传感器芯片进口占比达90%。
全力突破“应用”瓶颈
尽管国家已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并出台了相应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且许多行业部门将物联网应用作为推动本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加以支持,但“应用层面突破乏力”仍是物联网产业商业化的瓶颈。
目前,物联网的应用推广还处于探索阶段,清晰的规划和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依然缺位。一位曾参与《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表示,传感器、安保以及云计算等领域近年来发出的声音不少,但真正产生经济效果的却并不多,如果真用产业产出的标准去衡量物联网的发展,那么其距离真正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
而作为一个新兴领域,物联网发展的同时,带动了诸如微电子技术、传感元器件、自动控制、人工智能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并不断催生市场利润。
专家估算,目前中国约有1亿台个人电脑,而物联网终端的需求量则远大于此,诸如10亿数量级的信息设备、30亿数量级的智能电子设备、5000亿数量级的微处理器和万亿数量级以上的传感器需求,仅从终端潜在需求的角度,即可比较得出物联网市场空间远远大于互联网。
此外《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还指出将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以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先导应用为引领,注重自主技术和产品的应用,开展应用模式的创新。
其中重点支持物联网在工业、农业、流通业等领域的应用示范,开展面向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示范,重点支持交通、电力、环保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并开展面向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示范。还将重点支持公共安全、医疗卫生、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共管理水平,推动面向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创新。
从这些内容中不难看出,未来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是寻找规模化应用突破口。目前,很多城市已陆续制定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规划方案,城市应用将是未来三至五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
政策之春泽被上下
自物联网概念提出以来,最初发展模式是地方政府驱动,无锡、江苏、杭州、成都、重庆、上海等各个地方政府已相继出台了促进物联网发展的地方规划和政策。
然而,纵观各地的物联网规划,由于缺少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在产业发展重点和应用上多有布局重复的弊病,且各地对物联网概念理解不一致,政策扶持对象也各有差异。尤其涉及重大指导意义的物联网标准方面,各地方政府很难达成一致,造成本就薄弱的物联网产业资源趋于分散。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此起彼伏的优惠政策,也使得物联网产业背上了“过热”、“虚假繁荣”等恶名。
而本次出台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产业范畴,使各地方政府与中央指导思想达成一致,还明确了包括“建立统筹协调机制、营造政策法规环境、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注重国际技术合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在内的五大保障措施。无疑,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将迎来政府驱动的优惠政策之春。
根据规划精神,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将围绕几个重点展开。首先是重点技术领域,诸如传感器、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尤其是与制造业有关的传感器制造业领域,是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
其次是重点应用领域。在关乎经济安全运行的基础行业,如环境、工业、农业等已成为了发展的重点,而在民生密切关联的医疗、食品及社会管理领域,也已成为焦点。
此外,在物联网产业聚集区域规划领域,物联网“十二五”规划思路是以“市场驱动”模式,以靠近关联应用产业为原则,如以推进物联网应用技术进步及物联网服务业为导向,以特色农业、汽车生产、电力设施、石油化工、光学制造、家居照明、海洋港口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物联网聚集区。
物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与产业基本面政策之春遥相呼应的是政府对于物联网人才培养的“给力”政策。2010年8月,教育部即公布了通过审批的140个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在新增本科专业名单中,“物联网”成为最大热门,各高校纷纷申报物联网相关专业,目前共有37所高校获批,新设专业在2011年已开始招生。
而物联网作为一门专业课程正式进入高校培训人才的教学课程,不仅是国家和政府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巨大体现,也是国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及时做出反映的重大举措。目前,国内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包含传感器原理、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和物联网组网技术等教学课程,为物联网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繁荣发展,培养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
商业模式日渐清晰
随着物联网市场商业盈利模式的日渐清晰,以及物联网设备和产品制造业、物联网运营产业、基于物联网的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的发展,一个巨大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据美国独立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价值要比互联网大30倍,有望形成下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展望未来,从物联网进入政府工作报告,直至“十二五”规划正式出台,政府一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给予大力支持。但专家同时指出,当前我国物联网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要克服技术问题,及市场规模化应用瓶颈;其次,需要培育一些能够整合物联网产业上下游环节的龙头企业;再次,需解决需求与技术不匹配的矛盾,形成市场导向的产业整合;最后是绿色发展,将物联网应用于节能减排、自然和谐、环境友好等领域,以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发展前景。
当前,物联网应用已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监控、食品安全等多个行业崭露头角,并广泛出现在政务、公共安全、健康护理和国防等各大领域,商业模式亦日渐清晰。在广阔的市场前景面前,世界各国都对其寄予厚望,视之为“占领全球竞争制高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