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文关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范文1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12

妊娠是一种生理状态,几乎没有任何生活经历能唤起如此完全的喜悦或极大失望的痛苦。针对临产妇这一特殊群体,产科护士和助产士应很好地协助临产妇进行角色定位,将人文关怀融入产科护理的日常工作,既保证分娩质量,又使临产妇愉快地度过妊娠这一特殊生理过程。2005~2009年对临产妇579例实施人文关怀,临产妇的产痛明显减轻,产程缩短,顺产率提高,疗效显著。

为临产妇提供优越的人文环境

设立单人待产、单人分娩室: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避免白色刺激,房间以粉红色为基础色调,粉红色的薄纱窗帘,粉红色的床单被套以及橙色的灯具,墙壁悬挂可爱的婴儿画,用以减轻疼痛的分娩球,显示出人性化的服务设施。

病房楼层以鲜亮明快的淡紫色为主要色调,渲染出轻松、愉悦的氛围,走廊两旁墙壁边安装塑料扶手,墙上画框内镶有各类田园油彩画,病房内床位均配有床头柜、储物柜、呼叫器以及吸氧设备,床位之间用花色的幕帘隔开,很好地保护个人隐私。

不断更新服务模式与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务

康乐待产:临产妇进入产房后,助产人员用亲切温和的语言向孕妇讲解分娩知识,在整个产程中给产妇以持续的生理、心理、情感的支持,指导孕妇分娩呼吸与用力方法和技巧,给予按摩、分娩球的使用、分散注意力(如听音乐、聊天)等方法减轻孕妇焦虑,缓解疼痛,宫缩间歇期让孕妇尽量放松休息,提供高热能的饮食,做好生活护理,及时告之产程进度,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形式的鼓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孕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孕妇消除恐惧与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信心,顺利分娩。

分娩镇痛的应用:①:改变传统的,如未破水,头已衔接,可让产妇取坐位、蹲、跪等姿势,情况允许可下床活动,有助于胎头下降,淡化产妇角色。②压迫、按摩:适当的压迫按摩也可减轻宫缩带来的疼痛。宫缩时,助产士用手掌掌面平贴孕妇腹壁,当产妇吸气时,双手从腹部两侧向中间按摩,呼气时,双手从腹中线滑向两侧,按摩时大小鱼际适当加压用力。宫缩时,用拇指按压两侧骼前上棘或耻骨联合,或用拳头按压菱形窝外角。

整体护理产时服务模式:病房人性化服务从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责任护士三种不同职务层次的工作任务中体现出来。护士长向每位临产妇收集意见和建议,与她们及其家属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针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整改;主管护师每天进入病房,及时观察、监测孕妇产程进展状况、产妇泌乳及喂养情况,针对个体进行特异性指导;责任护士在孕产妇入院后,为其介绍相关医护人员、病区环境、便民设施以及相关健康教育,住院期间,为孕产妇进行病史评估,全面掌握其病情,并监测临床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过程中针对临床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计划调整,出院时做好出院宣教、叮嘱是否仍有物品遗漏未带,将产妇送至电梯门口,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提高护士专业素质与服务质量

重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参加护理学会定期举办的婴儿抚触、泳疗、导乐师等系列产科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护理部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及考核,强化了专科理论知识及技能,同时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和训练,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有效的抢救和护理。

掌握沟通技巧,提高服务能力:支持护理人员参加沟通技巧讲座,根据医患关系的特殊性,掌握相关沟通技巧,并学会沟通技巧的实际应用。选送科室成员接受礼仪培训,了解日常礼仪、电话礼仪,规范行为文明、语言服务等,增强了驾驭各种局面的能力,以适应人文关怀的护理需要。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人文关怀护理迫使护理人员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又使护理人文关怀更加高品质化[1]。我科护理人员现在本科生5名,90%中专大专生正在读在职大专或本科。为了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不少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外文、心理等学科。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亲情服务模式已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文明医院的重要标志,得到广泛应用[2]。

人文关怀真正体现“以人为本”,针对产妇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主观心理不同,通过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尊重产妇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注重语言交流,传授分娩经验,讲解相关知识,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自身能力的信任,减少对医疗干预的依赖[3]。一些临产妇因害怕自然分娩带来的疼痛或为了保持体形,而主动要求行剖宫产。剖宫产虽然可以避免分娩镇痛、产道裂伤及没有难产的忧虑,但剖宫产出血量较自然分娩多,术后可能发生肠粘连、肠梗阻、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4]。剖宫产产妇正常饮食晚,还易造成产后乳汁分泌减少,且剖宫产后产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较自然分娩高。自然分娩是自然、安全、对母婴均有利的分娩方式,可避免剖宫产术后的许多并发症和后遗症[5]。

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集心理学、美学、社会职业道德学,贯穿医学的综合人文学科,其将技术和素质融医学为一炉。它所要求的护理人员不仅仅是技术,还涵盖了素质、理念、人文、心理、美学、社会观念等,它不仅有技术性,而且有技巧性;不仅有实践性,而且有空间立体性。它体现在护理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只有我们掌握丰富的综合知识,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就诊患者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 雷铃.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23):1973-1974.

2 史彦梅,贺维权,左东风.人文关怀在重症病人护理中的体现[J].护理研究,2008,22(9C):2516.

3 陆龙勤.人文关怀与产妇分娩关系的临床研究[J].医学文选,2005,24(4):522-523.

人文关怀范文2

关键词:财产法;人法;侵权责任法;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D9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6-0137-03

一、何为人文关怀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充分保障,同时对弱势群体的特殊关爱。这里的人,首先必须是伦理人,他/她有被人尊重的权利和尊重他人的义务。同时,他/她也是一个经济人,必须享有为自己责任承担的能力。

现代法学理论一般认为,法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立法者立法时必须首先回应的问题。从民法典的编撰史来看,在民事立法较为成熟的十九世纪,彼时欧洲诸国的民法典采纳的以个体主义为核心的法律价值体系,这适应于当时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至上”的要求。这样的价值判断发展到今天,尤其在实践中更是暴露出重大的缺陷:在事实上对人的保护不周全。

二、侵权责任法的人文关怀分析

(一)宽泛的保护范围

侵权行为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这一条规定了18种具体的权利。重要的是,权益不仅包括成型的权利,同时还包括各种未成型的利益,这种“具体列举+兜底条款”的规定,不仅在形式上适应了对各种权利的广泛保护,同时,它为将来诸多利益的保护留下了足够的补充发展空间。此外,侵权责任法一改《民法通则》重财产、轻人格的行文风格①,第一次将“人身”置于“财产”之前。同时将生命权放在各种权利之前,凸显了立法者对人的生命健康的尤为关注,体现了最大的人文关怀。这种明显的立法倾向,其背后反应的精神实质就是越来越重视人身权益,强调民法对于人的保护,是对以财产为核心的民法的调整,修正了强调“谁侵害他人财产,即侵害他人人格”的民事法律观念。

侵权责任法在对私权的具体保护中,同样贯穿着以人文本、以人的保护和人文关怀为重点的倾向。侵权责任法作为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法典的价值理性,而民法典的价值理性,就是对人的终极关怀[1]。我国侵权责任法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保护人、关怀人,其基本内容大都是适应“以被侵权人保护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第1条开宗明义地讲道:“为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制定本法。侵权责任法的立法目的是把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明确我国侵权法的保护、预防、制裁三大功能,这符合现代侵权法从制裁走向补偿的大趋势。

(二)多重归责体系与多元化救济方式

1.多重归责体系

从大陆法系国家到英美法系国家,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一般只有过错原则。西方大陆的形式主义法律精神——法律的目的是维护权利,由此出发,用逻辑推论出侵权、过错和赔偿的规定,其关键是过错责任,即有过错才有赔偿责任,无过错便谈不上赔偿[2]。

而我国侵权法则明文规定了过错责任、过错推定责任以及严格责任。①这种多重归责体系,对于保护民事主体的权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侵权责任法在这种多重归责原则的基础之上,还规定了各种归责原则的构成要件、适用条件和免责事由,由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侵权责任法归责体系。这个体系,通过侵权法92个条文的展现,与其他国家侵权法相比,内容更加充实,体系更为完整。

从西方“侵权行为”原则来看,这样的法律条文是违反逻辑的。法律既然已经明文规定了过错赔偿,怎么能够同时规定即使无过错也有赔偿责任呢?从形式主义思维方式来看,这是一个不可解释的矛盾。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既有过错侵害的也有无过错损害的纠纷,法律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不同的法律规定。作为社会矛盾调节器,法律条文如此规定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同时,这种逻辑上的矛盾在《民法通则》也有体现:《民法通则》中规定了无过错责任条款,而无所顾忌这种条款与形式主义的过错责任原则之间的逻辑矛盾,是因为中国法律的思维模式是一种实用的道德主义——尽管法典中并未明确说明。这种实用道德主义的基本态度是优先考虑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贯彻抽象原则,因此法律很自然地承认现实中过错损害和无过错损害这两种情形都是存在的,并不因为形式主义的侵权法结构而忽略后一种情形。既然无过错损害事故是法律上既定的事实情形,是一种不能仅靠归责于一方的过错来解决的民事问题,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过错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就是实际的解决方案。对于立法者们来说,这个答案本来就是一种常识,无需多加解释[2]。

2.多元化救济方式

人文关怀范文3

一、中国佛教对儒家人文关怀的融摄

中国佛教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佛性论”吸收了儒家的“心性论”。儒家文化注重面向社会、关怀现世,体现了重现世轻:来世、重此岸轻彼岸的人文精神。儒家人文关怀的重要根基心性论是搭建伦理道德和治国之道桥梁的根据,直接推动了佛教及时地确立心性理论重心。性善论、“人皆可为尧舜”和批判灵魂不灭思想,对竺道生的佛性论思想建立有促进作用。人人都有佛性,慧能用人性的术语宣扬“人性本净”,实以人性代替众生心性和佛性。

佛教的性有善恶沦受到了儒家的性善恶之辩思潮的影响。儒家以善、恶、静寂、觉知论心性,促使中国佛教由印度佛教着重以染净论性,转向以善、恶、净、觉论性。儒家心性主流是性善论,具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先天道德意识,佛教的性净讲究无烦恼、无痛苦的空寂性。荀子性恶论,从自然与人为的区别立论,天台宗也提出“性具善恶”、“佛也不断性恶”。在心性修养方式上,儒家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和“尽心知性”,影响了佛教的“平常心是道”和“明心见性”。天台宗提出“贪欲即是道”,为理想和现实的沟通提供了心性论基础;华严宗强调佛和众生皆由心造以及圆融无碍,为佛与众生、理想与现实的圆融提供了前提;慧能更鲜明地主张发现、返归、证悟众生心性的本来面目、原始状态,以求自在解脱,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理想,在现实中成就佛果,无不留下了儒家“心”的痕迹。

佛教的“贵人”与儒家的“人贵”关系密切。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与临济义玄的“无事是贵人”体现了对儒家“人为天下贵”思想的吸收。儒学在仁义道德目标追求中体现出“人贵”的倾向,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佛教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与儒家调和,并对其进行吸收,如寺院采取儒家提倡的家庭礼仪来祭拜已故的祖师,建立父子相承的传法体系,协调心性论、道德观和境界说等,显示了“贵人”的特征。

儒家道德人文主义的实现途径“中庸”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影响深远,“仁爱万物”、“为政以德”、“人为天下贵”、“立君以为民”等人文主义精神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中国佛教“贵人”的实现途径“无事”从中吸取了宝贵的营养。最初的儒家道德观的“中庸”体现在二方面,即对外实行“远至近安”的政策,与其他国家和睦相处;在国内实行德政的方法,使远方的人愿意到自己的国家来,使自己的百姓能安心地生活,具有保民、安民、抚民、利民的措施。中国佛教将儒家的“中庸”途径改造为通过“无事”的方式去布施和实践,去欲、无神,对于自然不去掠夺和破坏,对于社会不去扰乱,对于自身加强修行等,保持不偏不过,以“无事”的方式实行理想,达到世界和平、国家安定、个人幸福的境界,实现提升境界、普度众生的愿望。临济宗的“无事”具体表现在自性圆满,与佛无别;不须造作,本来现成;饥餐困眠,日用是道;有求皆苦,歇即无事;不求师家,不求经论。“无事是贵人”是临济禅的主要思想之一,为了扫除学人的情见,荡除妄念,临济禅将“元事”作为一种美妙的理想境界。

佛教“一切男女是我父母”与儒家“百善孝为先”的人文伦理异曲同工。中国儒家人文伦理从原始宗教开始到成熟形态理学体系的建构,贯穿始终的是孝道思想。传统的神道设教,将祭祀作为一种宗教活动,祭祀与政教、风俗浑然一体。就原始而言,天人、物我、神凡之间并没有真正地隔绝开来,只要经由某种特殊的仪式,人便可以转换其形质而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为了寻求神人沟通的恰当“通道”,就有了重黎的“绝地天之通”。“绝地天之通”不仅说明了人类文化进展所必有的权力独占,更指向了一种“转化的创造”。经由此“转化的创造”,人的“人文性”才开始张扬出来,人才开始真正成为一个人,而宗教也因此而转化为一种“人文性的宗教”或“道德的宗教”。原始的巫祝传统包含着浓厚的道德实践色彩,“神人之际”是通过德行来分判的,所谓“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当然,转化的创造是一个长远的演进过程,从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到周公乃至孔子才得以完成。孔子通过对周代礼文的反省,以其仁学真正开启了人存在的价值之源。后继的儒家顺着这一道路,进而将此种价值之源充扩于天地之间,形成了“百善孝为先”以孝为核心的儒家人文伦理。

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佛教积极融合儒家伦理思想,将原有的尽孝道等人文伦理思想发扬光大。《佛学大词典》“一切男女是我父母”谓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因此,就多生多劫而言,一切男子皆可能是自己之父,一切女子亦可能是自己之母。中国地藏菩萨实践“广利众生”的“大悲大愿”,之所以获得极大影响,就因为这种孝道伦理与中国传统伦理完全吻合。地藏为了救助受尽苦难的母亲,发下为母亲超度的宏愿,让自己历尽肌肤之苦和各种折磨,展示了与中国人数千年来相一致的孝道思想。中国佛寺中地藏菩萨像前常见的楹联“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便是中国信徒对地藏大愿高度传神、凝练的概括,其中提倡的孝道思想,由于非常符合中国民众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心理,因而特别易于为人们所接受。佛法认为要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无论是作为基本的修学方法,还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其孝道思想,都与大圆满相应,都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尽虚空遍法界。

不但奉养父母之身,须知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顺父母的心发扬光大,是对自己亲生父母的“孝”道的延伸,由小孝到大孝的发展。

二、中国佛教对道家人文关怀的贯通

佛教的“般若无知”与道教的“无知无欲”也可加以比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老庄道家和魏晋玄学,展示了人类社会的矛盾和人类的精神危机,推崇“无知无欲”,对外顺应自然,对己率性而行,与佛教以现实人生和世俗社会为苦难、苦海从而推崇“无知”的思想相通。老子道本原论,强调人要效法道,虚静无为、无知无欲、见素抱朴,以符合人的素朴本性。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瓦甓”,道既是普遍的、绝对的,也是不离具体而存在的、相对的。郭象提出“独化论”,反对以无或有为万物之本,认为自然万物的自性是万物存在的内在根据,万物自然自化。中国禅宗洪州宗讲“会道”“修道”“悟道”,排除外在神灵的干扰、排除对物质世界过多的欲望、排除内心的杂念,在主体心灵世界消除灵与肉、心与物、主体与客体、本性与行为、理想与 现实的差别,以实现主体的无限发挥、精神的绝对自由。老子以虚无无形的道为宇宙本根,以柔弱因循为道的作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庄子提出道是虚无的本体,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根源。黄老推行无为政治,魏晋玄学探讨有无的宇宙本体问题,提出“得意忘象”“得象忘言”的方法论命题,其实质都是对“无知”的发挥和运用。

汉魏晋时期的佛教常沿用道家思想解释印度佛教,如用道表示菩提,两晋时期的般若学,是佛教与玄学结合的产物。道教认为道是造化之本,只要运用服食、行气、守一、外丹、内丹等修道之术,就可长生不死,度世成仙。佛教在与其斗争的同时,也融合了道教的某些教义,如天台宗吸取道教内丹术。道教长生不死的愿望和超凡深刻影响了佛教各宗派,禅宗和净土宗吸收了道教的成仙心理及理想境界。道家的无为和自然观念,提醒人们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中国佛教充分吸收了这样的思想,并与道家道教自然、无为思想的精髓一致。“般若无知”,对于物欲、扰民的事坚守“无知”的理念,不去干扰;主张顺应民意顺应自然,不做违背众生利益的事,对外不执着于万物、对内不执着于私心杂念,相反,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实现社会和谐。

人文关怀范文4

本文所用概念分析法主要是将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的概念分析论观点[2]与科学思维分析方法[3]相结合。康德认为抽象的概念只有与现实相关联,才可能不是空洞的。他提出人的理性认识与客观事物是通过经验性的认识联系起来,可通过认识事物的起源、界限和范围,来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组成成分。我们借助这一观点,从回顾护理人文关怀的起源、界限和范围入手,借助文献进行概念分析。参考科学思维分析法的定义将概念分析法界定为:把复杂的概念运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名称、历史、结构等)暂时分解为简单的部分与要素,逐个加以分析,呈现出概念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外延(组成成分)[4],以精确把握概念的本质和规律的方法。

2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

护理人文关怀是一个复合概念,是哲学与护理学的有机结合,是人文关怀理念在护理学科的具体运用。为把握护理人文关怀概念的本质属性和内在特征,须追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理念的内涵。人文关怀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一方面源于14~16世纪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Renaissance)运动,使人文主义的内涵得以彰显;另一方面,它的前身是哲学家们一直探讨的终极关怀(ultimateconcern)问题。用德国哲学家蒂里希的话来说,终极关怀就是“人类无限地追求那无限[5]”,也就是“人自始自终地、无条件地、极其虔诚而热情地对代表无限、永恒、自由之物地向往和追求”,蒂里希对无限、永恒、自由之物给出了解释,即哲学界所研究的人生目的与意义和新存在,与神学所研究的宗教和上帝。中世纪的西方社会,由于人们长期受教会的束缚,对人的自由与平等产生了无限的向往与追求。于是,掀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humanism)运动,主要倡导人文主义思想,即否定神权,提倡人权;扬弃神性,讴歌人性;反对禁欲,呼唤人情。用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解释来讲[6]:“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也就是说:神的威信衰落,人的威信提升,终极关怀的对象由上帝转化为人自身。

由此可见,只有解放人自身的思想,坚定人自觉的信念,人自主的尊严和自我的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人文的特色也才会突显出来。“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才具有人文关怀[7](humanisticconcern)的本质属性,也正如梁实秋先生在其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里给出的“人文主义”3层含义[8]:①人文学科,古典文化之研究;②人文主义、人本主义;③人性、人情、人道。概括起来,此时人文关怀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其特征是具有人文学科的文化知识、具有“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的人文或人道主义思想。人文关怀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终极关怀的内容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如: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的物质生活得以丰富,工具理性过度膨胀,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人们开始呼唤人性的慈善与崇高,去爱护自然以及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与动植物,这时终极关怀转向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以“人与自然、与弱势人群关系和谐”充满着人道主义内涵的关怀特征;到了后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虽具有了保护自然与动植物的理性意识,但人自身的非理性因素难以控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仍然存在[9]。于是哲学存在主义现象学理论开启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开始反思自身存在价值,呼唤人性的自然情感,终极关怀的对象拓展到以“人与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为本的发展阶段,体现出人际间具有超越性内涵的人性关怀。因此,无论神灵、人类社会,还是动植物、自然界,人文关怀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万事万物的相依共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整体,并在相互关系中达到和谐相处,促使人全面完整的发展。

3护理人文关怀内涵的研究现状

3.1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特征

现代护理学诞生于西方社会,虽然那时没有明确研究护理“关怀”(caring)的概念,但与护士、护理和护理职业等相关的英语里主要有3个基本词汇:nurse,nursery,nursing。我们不难看出其中的3个基本涵义[10]:①从业人员以女性为主,主要承担照顾儿童的工作(awomanwhotakescareofayoungchild);②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悉心关怀及其专业性和附属性,必须经过训练且掌握一定技能的专业人士,特别强调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工作(apersonwhoisskilledortrainedtakesattentivecaresforthesickorinfirm,esp.underthesupervisionofaphysician);③非血缘或法律关系的亲密关怀,担当、接受与分担父母般抚育与照顾的责任(affording,re-ceivingorsharingnurtureorparentalcarethoughnotrelatebybloodorlegalties)。3层含义中始终贯穿着护理学生命关怀的理念与行动(takecare),并永恒不变、超越时空、超越历史及超越感性地渗透在护理的专业性、附属性及以强护弱的“母爱”情怀之中,体现出护理学一开始就是以“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为本、承担着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作用,因此,护理学的本质是护士对弱势人群的悉心关怀,我们可视为护理一词最为原始的定义。但这里没有提及“护士自身的生命价值”。

护理人文关怀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70~80年代西方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时期正式提出来的。受当时哲学存在主义与现象学思想的影响,美国精神病学家和内科学教授Engel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此影响下,护理学者开始反思自身的专业价值、地位及研究领域等内容,美国护理理论家MadeleineLeininger与JeanWat-son鉴于她们丰富的人类文化学与精神心理学知识背景和专业价值观,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性关怀的发展阶段。Watson[11]在她的第一部著作《护理:关怀的哲学和科学》(Nursing:ThePhilosophyandScienceofCaring)中首次应用了人文关怀(humancaring)这一词语。她将哲学以“人自身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到护理学“关怀弱势人群的生命健康”的内涵之中,揭示了护理学人文关怀的精神内核,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包含着对自身生命价值的关怀。她阐述道:人文关怀是一种主动关怀人的意愿、意识或责任,并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和态度[12]。她还将护理人文关怀的特征概括为情境性、关系性与专业性3个基本方面。可见,护理人文关怀的本质属性就在于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理论家Leininger则以人的文化特征为出发点,提出了跨文化的护理理论,为实现护理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搭建了坚实的系统框架。

3.2护理人文关怀的鉴别特征

护理人文关怀(humancaring)与哲学人文关怀(humanis-ticconcern)是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护理人文关怀既具有人文关怀的共性,体现出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也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英文语义来讲,主要区别在于“concern”与“caring”两个词语的不同意义。它们虽然都源于对他人的担忧与责任[13],但它们所关怀的对象不同、两者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不同、关怀者所具备的品质特征也不同。哲学人文关怀是把全人类的生存与福利状况放在首位,不带有个人的情感色彩,是志愿地关心处于某种不公正情境下的弱势群体的高尚行为;而护理人文关怀则将具体人所忧虑之事放在心上,与护理对象之间关系密切且经常接触,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家人的超越关系,是自愿地关心处于某种弱势状态下的个体需要,主动交流并伴随赋有同情心的专业。

护理人文关怀与普通伦理关怀(ethicalcaring)相比,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讲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怀关系。不同的是普通伦理关怀的关系双方是一种保持着社会距离的平等关系,而护理人文关怀则是一种超越距离的专业关系[13],护患之间虽是陌生人,却由于护理对象的相对弱势而必须依据职业道德规范建立起具有责任意识的超越性关怀精神。另外,普通伦理关怀可以单独解决个体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而护理人文关怀则必须从整体人的角度全面思考患者所处某种问题的根源,协调各种关系,如医患关系、家庭关系等,共同达到个体希望的健康水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护士与医生的关系已不是单纯的附属,而是相互监督共同维护患者整体健康利益的合作者。第三,护理人文关怀又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性,护士必须是经过训练认识到人文关怀的价值,具备一定的沟通、理解与帮助人的人文关怀知识、技能与修养的专业人士。护理人文关怀也不同于以往护理内涵中的生命关怀(caring),主要区别在于人(human)的特殊性[13]:指护士能够用普通人这个比较中性的概念来看待护理对象,既具有超越性的社会特征,又具有生物学的本性特征,尤其是人在生病时更多地表现出人性的弱点,护士应该具有一种职业特质,能够宽容并耐心地关怀他们,体现出护理职业最具人情味的内涵;其次,护士能够用整体人这个社会性的概念来看待护理对象,从多个角度思考患者的处境及影响治疗的因素,最终效果要落实到以“整体人的生命价值”为本的目标上,以及改善、促进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上。综上所述,护理人文关怀既具有与哲学人文关怀共同的研究对象,即弱势群体,又具有与普通伦理相似的特征,即关怀个体需要;既具有护理学起源时护患关系的超越特性、又具有医护关系的合作特性,同时又必须具有职业本身的专业特征。

4护理人文关怀外延的研究现状

自护理理论家MadeleineLeininger与JeanWatson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以来,引起了其他学科人士及护理学者的争论,也引起了后继学者的研究兴趣,她们从不同的角度与侧面探讨与完善了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构成,就目前文献研究所得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4.1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

Leininger是第一位研究关怀的护理理论家,在她的跨文化理论中集中体现了对护理对象多元文化背景的重视。她在对日常行为的观察中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儿童在有别于己的群体里生活会反复表现出行为上的差异,而护士却对影响儿童行为的文化因素缺乏认识与理解,她因而产生忧虑并开始探索关怀与文化的关系。结果得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关怀体验,需要不同的关怀表达方式[14];我国学者张衍珍根据临床经验发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不同的解释方式[15];学者黄秀娟也从护理病人的感受中理解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遇到问题时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16]。由此可见,护士关怀患者要有文化敏感性,掌握不同患者的文化价值观与活动方式,才能为其提供合乎文化背景所需要的对患者和家庭都有益处的关怀表达方式、解释方式与处理方式,才能协助、支持与帮助其他个人或群体改善生活方式、生存状态以及健康状况,达到整体人的健康[17]。总之,对文化因素的理解是护士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帮助的基础,也是护士具备专业素质的基本条件。

4.2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

这一观点是理论家Watson鉴于自身的价值观、信仰以及对生命健康与康复(healing)的感悟而提出的核心观点,是存在主义现象学思想具体运用于护理人文关怀实践中的体现[18]。她认为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尊严,都希望自身独特的价值与潜能被认可。那么,护士作为人文关怀者的目的和责任就是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与患者的互动,帮助人在遭遇疾病痛苦而心情沮丧时认识到他的生命存在价值,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整体上的和谐,从而提高他的生存质量。实现这一理念,重要的就是护士具有职业道德体验:正如我国护理专家李小妹[19]所言,“人文关怀是在特定的时间与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精神体验的一种道德法则,进入彼此的内心世界,人格得以升华。”王菊吾[20]也深刻地阐述道“人文关怀是一种以保护与促进人类健康,倡导人类尊严为目的道德观念。”贾启艾[21]概括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关心患者的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与权利;王斌全[22]在文章中将人文关怀界定为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然而,拥有这一理念对护士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具有:人道主义-利他的价值观念或职业道德观念;能鼓起患者生命的信心与希望;能协助患者恢复健康并获得自护能力;能促进患者生成“坚信自身生命具有存在价值”的精神力量[23]。可见,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是患者从失望走向希望的力量源泉,也是护士专业素质的核心体现,更是护理人文关怀行动的灵魂所在。

4.3表达护士的关爱情感

加拿大护理理论家RoachS[24]认为人文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模式(Caringisthehumanmodeofbeing),是一种自然情感的表达方式。当人遇到某种特定的痛苦境况时,就会自觉意识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存在着某种无形的联结,牵动着内心而主动自觉地关心他人,这种情感超过了关心自己[12]。这一观点与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所言“孺子入井而生恻隐之心”的事例不谋而合,人有天赋的同情弱者的善性。我国护理学者刘玉馥也深有体会地讲“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将获得的知识内化后,自觉给与患者的情感付出”[25];学者马芳也曾阐述到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26]。由此,人的本性中这种同情情感的表达也是护理人文关怀者必备的素质特征:Roach认为护士应具备5C素质,即同情(compassion)、良心(conscience)、责任(com-mitment)、信心(confidence)与胜任(competence)[27],胜任中包括专业的知识、能力与经验;英国护理理论家Brown还特别提出护士要分别具备个人与职业两种情感素质,并将职业素质进行了具体描述,体现在观察病情、展示知识、提供信息与实际帮助上[28];我国学者苏菊芬总结经验概括出护士的五心特征:即爱心、关心、耐心、细心与责任心[29]。由此,自然情感的表达是护理人文关怀行动产生的内在动力,是护士体现专业素质的充分且必要条件,另外,Roach强调这种自然情感的本质还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价值观的尊重[24]。

4.4协调患者的人际关系

这一观点的代表是美国护理理论家Benner和Wrubel,她们于1982年提出了人际关系应对理论,核心思想体现在帮助患者提高人际应对能力,护患双方共同努力达到人际协调[30]。关于这一点,也是Watson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她特别强调人是一个相互联结的整体,每个人都是其中的能量场,只有在人际互动中才能产生能量,当人际关系达到协调一致时,能量才能释放出来,双方价值才有实现的可能[31]。徐丽华[32]提出“人文关怀必须在特定的时空与情景中产生互动,建立起一种秉持尊重原则的护患关系。”然而,达到这种协调关系需要双方思想、行为及感情的融洽,尤其是作为人文关怀者的护士必须具备注意、关心与尊重的个性特征[30];Watson还着重说明护士要具有人际沟通的艺术:对自己及他人要有关怀敏感性;要能建立一种帮助信赖的关系;能促进与接受患者正性与负性情绪的表达;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能为患者营造一个维护、改善与支持其健康的环境[23]。由此可见,人际关系的协调是人文关怀的本质[32],是护理人文关怀实践的基础[33-34],是护士体现专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4.5满足患者的个性需要

美国护理理论家Boykin和Schoenhofer于1993年在她们的人文关怀理论中表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她们认为护士在实施关怀行动之前首先要努力了解患者的需要,根据患者所需要的东西给予有目的的真诚帮助,让每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患者在他需要某种帮助的时候恰倒好处地得到应有的支持、鼓励与肯定[12]。究其原因,每个人对关怀的认识不同、需要不同,不理解他人需要的给予是达不到关怀效果的[35],有时会给人带来烦恼[36]。所以,给予一定是他所需要而又缺少的东西,才能达到人文关怀的终极目的。另外,人是一个整体,不能只考虑某一段时间的需要,要了解整体人的经历与体验,因此,关怀无时无处不在,所有人都在关怀(allpersonsarecaring)。这就要求护士能在任何时刻都保持与护理对象的互动,尊重他们,主动交流[37];学者AuthierP[38]提到护士要把自己关怀他人的思想展现出来(caringisaboutbeingpresent),如:一起分享彼此的认识、情感、经历、体验与时间等;学者FelgenJ[39]进一步说明人文关怀要在互动中实现,如维持患者的生存信念、了解患者的处境、和患者处在一起、帮助患者做事、提供一些信息等等。从上得知,只有满足个体需要的对称帮助,护理人文关怀才具有现实意义,护士专业素质才赋有了艺术性,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同,进而证实护士的职业价值。

5小结

人文关怀范文5

例1②

国土安全局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部

欢迎来到美利坚合众国

我们非常荣幸地欢迎你成为美国的居民。

你的移民签证和新的居民地位已经被注册。在这份通知的上端你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号码,这就是你的a号码,也就是你的永久居民文件号码。这个号码极其重要。在你和我们联系时,你需要(引用)这个号码。

很快我们会邮寄给你新的永久居民卡。你会在以后的三个星期内收到。你用其(卡)有证明你新的身份。如果你18岁以上的话,你需要随时携带此卡,这是法律所规定的。

请阅读随附着卡的通知。它包含有关此卡的一系列重要信息。

你的新卡十年有效。你必须在(过期)一个月前更新旧卡。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信息,请致电1-800-375-5283或登陆bcis.gov这个网站。

再一次地欢迎来到美国,并恭喜你成为美国居民。

这封信不是签证,但可以当作签证来使用。

这是一份20__年发出的通知性公文,除交代清楚重要事项外,还具欢迎词色彩,带礼仪成分,给受文者一种温馨感受。“非常荣幸地欢迎”、“再一次地欢迎”、“恭喜”等词语的运用,显示了发文方对发文对象的友好态度。

开头用“非常荣幸地欢迎你成为美国的居民”这样的语言开门见山而又富含热情地表明欢迎的态度,迅速拉近了双方的情感距离,为全文奠定了颇具亲和力的情感基调。

随后又有条不紊地列出对方需要知道的具体事项,虽是硬性规定,但由于开头的情感铺垫和行文过程中语气的平和、亲切,使受文者能够心情愉悦地阅读和接受通知的事项。

最后的补充也很有必要,明确告诉受文者该通知书可以当作签证来使用,对于那些初次出国而又不了解相关情况的人,这一条显然不可或缺且意义重大。

例2

“财富”耆艾就业机会计划人力服务部

20__年9月26日

尊敬的利益相关者:

“财富”耆艾就业机会计划已将您列入通讯名单。本计划的宗旨在于协助您得到培训及工作机会。一旦有相关机会出现,我们将及时通知您。情况介绍是您加入本计划的第一步,将令您对我们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

本计划由美国联邦政府出资,要求参与者年龄55周岁以上,居于加州阿拉米达县境内,有资格获取收入,暂无固定兼职或全职工作。举行情况介绍会之前,我们的员工将致电于您以确定您是否具有相关资格,而且我们需审核您在过去六个月内的收入状况。

在此期间,我们要鼓励您充分利用我们办事处提供的特殊工作搜索资源。“财富”下辖职业资源中心,该中心专门提供50周岁以上人员的就业及培训资源。该中心拥有各种资源,包括职位信息表、指导求职的书籍及录像、用于与雇主联络的电话,还有多台计算机,可供您练习打字、准备简历、上网搜索职位。

职业资源中心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至下午五点。该中心位于弗兰克·h·奥加瓦步行街150号四楼4212房。我们鼓励您在参加情况介绍会之前造访此资源中心。随信附上该中心的宣传单。

“财富”员工愿意帮助您熟悉资料、寻找工作。请您移步职业资源中心。

我们期待您的光临!

您诚挚的

brendalynn goodall,

老年人&成人服务部经理

附宣传单:

55岁

或更年长?

经验

是财富

“财富”耆艾就业机会计划免费提供……

·工作安置协助

·课堂培训机会

·带薪兼职工作职位

需55周岁以上、有收入资格、居于阿拉米达县

更多信息请致电(510)238-3535

欢迎拥有各级经验者!

“财富”是提供平等就业机会的雇主,不因种族、肤色、宗教、年龄、残疾、政治派别或信仰而有所歧视。

奥克兰市人力服务部

对老人、穷人(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求职提供援助,这是美国政府抑制贫富悬殊,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国策之一。这是一封给老人职业援助申请者发的信及宣传单,发文机构是美国渥仑市的一个基层机构。这类机构遍布全美,有效地帮助老人、穷人解决实际问题,渡过难关。

对于这样一封带有慈善救济性质的通知,发文方没有流露出丝毫居高临下的怜悯之情,只是进行了客观平实的陈述和说明,遣词造句考究,字里行间闪烁着富有人文关怀的理性光芒。外冷而内热,可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让受恩者或被救济者感觉不到或很难察觉到是在受人恩惠或被人救济,从而抱着健康积极的心态加入到这个计划之中,显示了发文方平等的精神和高明的写作艺术。

例3

受拘留者告示

致:(姓名)

你现在被依法拘留是基于:(*请划去不适用的条款)

* 遵照逮捕令对你进行的逮捕;或

* 出庭后被还押拘留③;或

* 你已被逮捕并被指控犯有如下罪行:

1.

2.

3.

4.

* 警方代另一个新西兰政府部门对你进行拘留。

你有权立即找律师作私下商量。

你有权不作任何陈述。

警方将应你的要求与你所指定的家人或朋友联系,并告知其你被拘捕,以及对你的指控和能否被保释。

如果你未满17岁:

* 则无论你愿意与否,都将通知你的父母、监护人或其他负责照管你的人。

* 你的父母或监护人有权来探望你。

如果你被拘留(而不是被立即保释或释放),你可以会见和谈话的人如下:

* 你的家人,或一位朋友(如果家人不在)

* 一名医生

* 一名神职人员

如果你是外国公民,你可以要求我们把你被逮捕的事实以及对你的指控通知你国家的大使馆或领事馆。你也可以与你国家的外交或领事代表谈话并会见他们。请在下列方框选择中勾选其一,以便告知我们你是否希望通知你国家的大使馆或领事馆。

是,我想把我被逮捕的事以及对我的指控通知我国大使馆或领事馆。

不,我不想把我被逮捕的事以及对我的指控通知我国大使馆或领事馆。

注:你有权与来访者作私人谈话,除非这样做会对你或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威胁或对罪证有危害。

依家庭暴力法所作拘留

如果你是因为违犯了根据《1995年家庭暴力法》所作出的保护令而被拘留,警方无权在你被拘留后二十四小时内保释你。你被拘留的二十四小时将从__起到__止。但是,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在上述时间内被带上法庭,则可以向法庭申请保释。

警方在你被拘留期间从你处收集的个人资料,是出于维护法律和保护公共安全之目的。你有权要求获得警方所掌握的有关你自己的资料。如果你认为资料中有不正确之处,你有权要求修正。这些信息只能依法在必要的情况下使用或公开。

受拘留者签名

witness signature(证人签名)__职务__日期

对受拘留者而言,他失去了人身自由,但是,他能申请保释,并拥有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近年新西兰某市警察局写的这份面交受拘留者的告示,从写作内容上来看,既告诉受拘留者为何受拘留,警方在其被拘留期间做了些什么,又分条列项逐一明示受拘留者“有权”做什么,“可以”做什么。尤其是列出了以“如果”领起的多种不同情况,说明了作者思维的缜密和思路的清晰,透明度较高,操作性较强,显示了作者务实客观亲民的写作态度,既充满冷静理性的法制精神,又富含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例4(劝诫信)

(部门信笺)

本署档号:(29)in hd/lo/97/6

来函档号:

二级主任

莫女士

莫女士:

表现欠佳

1.最近一份评核报告(截至二零零零年七月三十一日)显示,你的工作表现略有改善,整体评级由“可”提高至“常”。

2.不过,在上述评核期内,你迟到了17次,合共232分钟。由于经常迟到,你于二零零零年四月十八日受到口头警告。

3.本署会继续密切留意你的情况。稍后,你的上司会再提交一份报告,评核你在二零零零年八月一日至二零零一年一月三十一日六个月内的表现。你必须积极纠正迟到陋习,准时上班,否则可能受到纪律处分。

署署长

(黄签名代行)

副本存:评核报告档案

二零零零年八月二十二日

香港人工作认真、细致、负责,办事讲求实效是世界闻名的。这源于它有一套严格、公平、可行的人事管理制度。这封劝诫信(公函的一种)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标题明确、准确,措词严厉,最后提醒受文者若不积极纠正陋习的后果。从文章结构上来看,作者以辩证思维为指导,首先肯定了受文者的优点,然后笔锋一转,切入主题——以具体数据作为依据,用事实说话,直言不讳地告知对方在前一阶段评核期内的失职行为。作者先扬后抑,主要是为了批评劝诫对方,但又不忘先肯定受文者,从而使受文者感受到发文方的全面、公正、客观,发挥了很好的劝诫作用。

例5

广州市天河区(邮编:510632)

黄埔大道西601号

暨南大学中文系

陈合宜教授 台启 (d23)

来函编号

来函日期

发函编号

日期

00669

18/05/20__

事由

assunto:

(《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语言翻译卷)

为对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作出全面和客观的检阅、总结和回顾,澳门基金会计划于本年出版一套12卷《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收集近20年来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文章。

欣悉阁下与陈满祥先生曾发表下列文章,水平甚高,而且在发表当时饶具代表性,《文选》编辑部拟将之收录出版于《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语言翻译卷》内,书籍并将上载于“澳门虚拟图书馆”()网站以供读者浏览。

澳门公文与内地公文的比较研究(载于《语体与文体》)

谨此函奉达,敬希同意将有关文章收入《文选》中,以出版并上载有关网站,如蒙俯允,本会将奉致薄酬,以表谢意。

随函附奉声明书乙份,敬请填妥后将声明书正本、上列文章的原稿列印本(或印刷本)及电子版本,寄往澳门友谊大马路918号世界贸易中心15楼c、d座澳门基金会研究所。

如有查询,欢迎致电853-7978529或电邮.mo与陈小姐联系。

谨此致谢,并期望得到阁下支持。

此候覆,即颂

台祺!

澳门基金会

二零零七年五月

声明书 (b23)

本人  (姓名) (外文译音),身份证明文件编号____,谨同意澳门基金会将下列文章:

澳门公文与内地公文的比较研究(载于《语体与文体》)

收入《澳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文选——语言翻译卷》出版,并同意编者对本人被选入文集的论文作适当修改及将文章转成电子档案置于其澳门虚拟图书馆网站(www.macaudata.com)上。

欲向本人支付稿酬时,请转至以下账户:

开户姓名:

账号:

开户银行:

银行地址:

签署:

日期:

本人联络方式如下:

地址:

电话:

传真:

流动电话:

电邮:

笔者与陈满祥先生合写的《澳门公文与内地公文的比较研究》一文,载于澳门20__年12月出版的《语体与文体》一书中,时隔将近7年,笔者收到澳门基金会发来的这封邀请函。它请求笔者同意将论文收入《文选》中,以出版并上载有关网站,并用“声明书”的形式予以确认。与此同时,还要求笔者填上银行账户,以便支付稿酬。这表明,发文者非常尊重作者的著作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办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文以及本文作者内在的人文关怀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使用了大量简洁凝练的文言词和恰当得体的敬谦词,这也为本文增色不少。如“欣悉”、“甚高”、“饶具”、“谨此”、“耑函奉达”、“敬希”、“如蒙俯允”、“奉致薄酬”、“敬请”、“耑此候覆”、“台祺”等,使人读来如沐春风,殊觉快意。

注释:

① 例1、例2原为英文,现译成中文;例3原为简体中文;例4载于香港法定语文事务署《政府公文实例行政及人事》,2000年9月;例5为澳门基金会2007年5月给笔者的公函,有的内容中、葡文并用,收信人姓名和地址沿用葡文书信格式。

人文关怀范文6

关键词:园林规划;人文关怀;老龄化

1 园林规划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1.1人口老龄化

通常,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联合国传统标准),或65岁以上的人口达总人口7%(新标准),就是“老龄化社会”,据我国第一部老龄事业发展蓝皮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党的十做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战略部署。

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生育率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持续下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问题伴随着经济的高度快速发展被越来越多地关注,建设福利城市得到社会的积极响应,很多城市建设工作者从专业角度对城市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必须努力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被提升到重要地位,很多居民感受到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与人交往的乐趣也从美好的社区环境中体会到了。

但是目前园林规划设计没有充分考虑老年人及残疾人的使用需求。为积极响应十的号召,本文介绍了园林规划设计中满足老年人及残疾人士的需求,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1.2老年人和残疾人士对园林环境的特殊需求

(1)在身体条件上,老年人及残疾人士的身体感官衰退、体力弱、反应迟缓、身体平衡能力下降等。

(2)由于独立生活能力不强,生活上和医疗上的照顾及护理需要从家庭及社会上获取,心理存在着强烈的依存需要。需要花长时间来适应新事物,且缺乏对各种状况的应变能力。然而他们依然需要别人的重视及尊重,希望能够独立自主。

(3)转变社会生活角色。特别是老年人家庭经济地位由主导地位向辅助地位变化,日常时间由繁忙的工作变得充裕的闲暇时间。而老年人及残疾人士社交圈子普遍较小,甚至只限制在家庭成员间的交流。

这些因素都会引起他们心理压力及情绪的波动,甚至有可能出现强烈的失落感,从而使老年人及残疾人士的心理变得孤独、自卑、急躁和抑郁。所以一定要让老年人及残疾人士走出居所,扩大活动范围,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能够与人交流、锻炼身体,从而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2 园林规划设计中人文关怀的可行性

2.1无障碍设计的强制实施

联合国组织1974年提出无障碍设计(Barrier Free Design)这个设计新主张。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它在建设和改造环境中运用现代技术,给广大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及安全空间,从而创造一个“平等、参考”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近年来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方便盲人行走在城市道路修建了盲道,缘石坡道的修建则是方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大型公共建筑修建了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坡道和方便老年人及残疾人利用如扶手、轮椅位、洗手间、电梯等方便使用的无障碍设施。但总体来说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都普通落后,所以为了促进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及增进社会对老年人及残疾人的关怀,于2001年8月1日正式实施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2.2通用设计的提倡

到目前为止,轮椅使用者为无障碍设计的主要对象,而对视觉障碍者只采取一些关爱的手段而已,而且,如果在规划设计中采取措施对各类残疾人进行个别对待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为跨越这个问题的界限,使设计使用方便及使空间功能具有魅力,产品的设计和环境的考虑要尽最大可能面向所有的使用者――“通用设计”应运而生。通用设计的核心思想是把所有人都看成是程度不同的能力障碍者,设计能够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使用产品和建筑等。通用设计在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得到很多设计师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应用。

3 园林规划设计中实现人文关怀

3.1园林空间

3.1.1无障碍

在园林环境里面不能存在对老年人或残疾人构成障碍及危险的障碍物。由于他们受身体机理条件的限制,比正常人的行为范围小,一些设施对正常人来说是可以正常使用的,但对于老年人及残疾人或许就成为障碍,让他们不能与周围环境顺畅沟通,从而出现自卑心理。所以,园林设计要处处为老弱病残着想,设计一些让弱势群体无障碍使用的设施,通用设计的理念也要求设施也能满足其他使用者的需求。

3.1.2易识别

园林环境里面的标识要容易识别。因为老年人和残疾人会因为标识的缺乏而出现不能预知危险及方向的困难。因此园林规划设计的标识必须鲜艳醒目,还尽可能可以让他们通过听觉、触觉等手段进行标识识别,避免发生危险。

3.1.3易到达

设计者要考虑到老年人及残疾人的行动不便,需要设计一条无障碍通道,让他们能够通畅顺利地到达每一个园林空间。

3.1.4可聚集

园林设计要考虑营造良好的交往空间。老年人和残疾人常在家中独处,非常渴望能够走出家门与人交流消除孤独感及抑郁感。因此设计工作者要创造方便交往的可停留空间。

3.2道路系统

3.2.1道路

园林道路尽量避免凸凹不平,尽可能平坦,对道路进行防滑措施,进行无障碍设计。道路标识能够明显,并且照明设备良好,避免在交叉路口拐弯处出现死角,尽量保持圆滑。通道及凉亭的设施平面要平坦防滑;要在有高度差的地方设置扶手及轮椅直行坡;坡道、小游园和儿童游乐场所要设置提示盲道,其通道也要符合轮椅通行的要求。

3.2.2坡道与台阶

坡道的设置保证老年人、残疾人垂直移动,克服地面高度差,而坡度要防滑及平缓,超过10m的坡长要每隔10m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建设宽度为30~35cm的台阶路面及高度为10~16cm的踢面,幅宽至少1m,踏面要采用防滑材料。根据具体情况在坡道及台阶的起终点和转弯的地方设置水平休息平台、扶手及夜间照明设备。一定要避免出现小沟、缝隙等容易卡住轮椅车轮及小脚轮的情况,保证轮椅安全顺畅通行。

3.3园林建筑和小品

园林建筑和小品的位置布置要合理,标志也明显,色彩能够与周围环境区别开来,同时也要使轮椅尽可能方便接近及使用。设计公厕入口、厕位和通道等都要按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图2是轮椅停留位置设置在休息座椅旁。

3.4标识

标识设计要从老年人及残疾人生理特点如读字能力、方向感觉和视力等障碍进行考虑,通过统一文字、声音及样式,能够让他们易于看懂,满足他们的需求,体现出对人性的关爱。

3.4.1老年人

老年人对环境标识特点有以下两方面:①老年人的视觉衰退,同样的距离看字,老年人对字体的要求要比年青人的大2倍;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高度缩小,同时思考失去灵活性,对环境信号的反应比较迟缓。因此在园林规划中需要放大标识字体,使标识文字与背景的对比度增加,或者对各种设施、活动等采用通用性的图标标识,增强老年人对各种标识的使用效果。

3.4.2各种各样的残疾人

(1)轮椅使用者。其视线比正常人要低,最好在离地面1.1~1.2m的位置设置标识,使之容易看清,避免轮椅使用者的视线受到行人及物体阻挡。

(2)视觉障碍者。园林标识对于弱视者要尽量放大字体、调教好光的对比度;对视野狭窄的人要运用连续的引导线;视野欠缺的人要对标识尽量放大,降低他们从环境中找出标识的难度。园林标识如公厕、扶手、指示牌等为方便盲人也要适当增加盲文。

3.5绿化

老年人及残疾人由于常在家中独处,他们实际上比正常人更需要阳光、自然和绿地。所以在尽量扩大园林环境的绿化面积,充分考虑到他们的需要,发挥园林植物的生态效应。

3.5.1植物选择

①对于带刺或根茎易露出地面的植物要避免种植,防止出现通过障碍;②避免种植长势不好的植物,防止老年人及残疾人触景生情;③避免种植出现飞絮和容易引起呼吸过敏的植物,因为很多老年人的身体衰弱,呼吸系统敏感。同时避免种植容易发生虫害或带毒有刺的植物。

3.5.2植物配置

结合环境因地制宜,通过对花卉、草地、乔灌木的合理搭配栽种并与园林小品相映成趣,给老年人及残疾人更多视觉上的享受,使他们能够心情愉悦,向往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