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1
现实中,不少教师口口声声叮嘱学生:“三年级要写作文了,一定要认真学!”可这样无形中夸大了作文的难度。我们老师老是“心比天高”,开始就对学生要求过高,多挑剔,一味训斥,使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更丧失了对作文的兴趣。因此说这个过渡很重要,我们要积极创造保持作文兴趣的条件,它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注意作文教学中趣味因素的渗透,减缓坡度,调动学生作文的学习积极性
导入方式要多样,例如:
1、故事式导入。针对三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一上作文课,我就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大概内容写下来,接着由老师讲个小故事,学生听得专心,笑得开心,然后让几个同学复述,最后再分头写作,这样大家都感到较顺手。批改时,只要故事较完整,错别字不多就判“优”等,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2、活动式导入。根据三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老师先选大家都能做的小制作、小实验、游戏或课外活动,让大家参与,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讨论,最后有重点的写下来,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而且也有话可写,效果较好。
3、情境式导入。就是为学校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作文前运用录音、录像、投影等手段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形、声、色的感官和新颖的直观形象,如:播放一些动画片,成语故事或活动开展的录像等,引导学生听、看、说、议、写、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评时,可以把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文录音下来,这样不仅对学生作文有很大的帮助,而且充分调动了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三、注意命题,选材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贴近小学生熟悉的生活,要写他们熟识的、易于理解的和他们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达到“不说假话空话”的要求。另外也不能“老调重弹”,今天写“一件有意义的事”,明天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时间一长,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无形中削弱了学生的作文兴趣。
四、注意讲评要以激励为主
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2
姐姐与我共同生活了八年,在这八年里,我和姐姐笑过、哭过、闹过,但是这段日子,是快乐的,所以,我永远会记得。
在我的眼里,姐姐不怎么温柔很冷漠,但在同学眼里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有一次,姐姐拿了一把伞,中午的时候,天下雨了,当她看见一个同学被雨淋湿了,姐姐二话不说就把伞借给了那个同学。而自己却用口袋里的七元钱给自己买了一把伞。
瞧,这就是热心肠的姐姐!
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3
摘 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但如何让孩子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快乐有意义地写作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软肋。就如何利用本土文化来玩转作文教学浅抒己见。
关键词:本土文化;体系;目标;内容
小学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阳光的笑脸,快乐的学习,幸福的成长是童年的主题。可是,现实中我们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学习负担,他们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快乐,提到写作更是痛苦不堪。为什么小学生普遍都怕写作文呢?个人觉得现在的孩子主要缺少玩,也不会玩。
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更是发明创造的“母亲”,玩耍是孩子的生命,儿童的全部生活应该充满游戏,他们的全部生活本该就是快乐的嬉戏,而现在的孩子每天忙着学琴棋书画,练说弹唱跳,攻英语奥数,背国学经典,孩子们忙得无暇蹲下来看看路边的小草,无暇停下脚步闻闻鲜花的芬芳,无暇仰起头来望望闪烁的星星……为了分数,他们没有时间养蚕,观察柳树发芽,他们没有时间做手工,玩泥巴,更没有时间去黄河边打打水漂,捡捡石头……正如《童年的消逝》里所说:“看不到四季,听不到虫鸣,摸不到蝉翼,闻不到泥土香的童年是孤独的;远离了土地和土地上丰富的生命,与大自然断了联系的童年是贫瘠的;缺少了伙伴、交流与沟通的童年是不健全的;没有了闲暇、自由,童年是会褪色的。”既然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贪玩的,好奇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利用孩子的天性来写作文呢?
台湾作家游乾桂曾有言为证,他说:“写作一事,一半是先天的,另一半是后天的,它来自两种元素,一是奔放的童年,一是玩乐……”既然童年是生命的故乡,而快乐是童年的全部哲学,那我们就可以利用孩子的天性――玩来克服孩子的共性――怕作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以“玩”为依托,以兴趣为核心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我们可以利用本土文化,先玩后写,边玩边写,玩中学写,不玩不写。那么在哪玩,怎么玩,玩后怎么习作就需要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模式了。现总结如下:
一、有体系
我们可以让孩子把玩跟科技类、游戏类、实践类、生活类紧密相连,也就是让科技与习作相连,游戏与习作相连,实践与习作相连,生活与习作相连。以课标中四次写人的作文为例,三年级上册要求写一个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孩子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更可以写身边具有影响力的熟悉的名人的一件事。各地都有文化名人,语文老师完全可以让孩子了解相关信息,再带孩子参观与名人相关的故居、宅子、工作地等让孩子亲身感受,亲眼目睹,把感受最深的地方转换成自己喜欢的文字表达出来,这样会更有趣味!
二、有目标
课程标准的习作目标是非常清晰的,它给所有的语文老师一个正确的导向,这就要求语文老师每一次的习作都有明确的目标,玩转习作,不是放任自流的懒散,而是有目标地玩,以观察能力的培养为例。新课标要求:
第一学段:对写话有兴趣,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第二学段:观察周围的世界……
第三学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鲁迅说:“如果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如是f。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呢?利用孩子的天性――玩来培养,且每一次玩都应有明确的目标。例如,三年级吹鸡毛比赛,训练目标为:引导学生观察比赛过程,细致刻画比赛双方的动作、神态,能用一段话把激烈的比赛过程叙述出来,可以适当提供部分经典词语供学生使用。要完成这样一个目标,首先组织孩子们玩这个游戏,一部分玩一部分观察,然后互换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孩子的感知能力是最强的,语言神经也是最敏捷的,这样写出来的文字就真实有味道了!如果想让孩子写秋天的颜色,可以将孩子带到当地有特色的田野中,黄河边,公园里,高山上……让孩子尽情地拥抱真实,感受真实,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文字。
三、有内容
玩必须确定相应的内容,合理安排,正确实施。内容可以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有多精彩,作文内容就有多丰富。以兰州为例,黄河、铁桥、水车、葫芦、剪纸、牛肉面、各类瓜果都可以是我们习作的对象。本土文化的异彩纷呈为孩子们的习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之,就是让孩子玩一玩,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充分利用现有的本土文化资源,丰盈孩子们的习作。作文可以是“仿”出来的,“听”出来的,“画”出来的,“种”出来的,“养”出来的,“剪”出来的,“比”出来的,“玩”出来的……
我呼吁所有的语文教学者,让语文课堂回归本土,让孩子的习作回归本真!巴金说:写作就是无技巧地再现生活。我希望所有的语文老师都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创作创新搭建平台,利用本土资源让习作不再成为最难啃的骨头!
参考文献:
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4
关键词:小学生;写作问题;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三年级写作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 。所以教师不要给孩子们太大的压力,激发兴趣鼓励他们多写,时间一长的会有所进步的。同时教师要进行引导、激励,使学生打开思路。同时要激发学生主动地去搜集资料,准备材料,既培养能力又培养习作品质,很自然的使学生由无意观察变有意观察,从没有内容可写到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充实写作内容。下面就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及成因
1、写作现状。一是学生谈“作”色变。一些学生怕上作文课,畏惧写作,每逢作文课,先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然后再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不着边际或支离破碎,落入俗套。二是写作素材单一。我在一次作文写作课上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按说此题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材料也很多。但学生习作的对象除了自己的妈妈,就是自己的老师,再不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选择自己同学或兄弟姐妹的也很少,作文选材非常单调雷同。三是写作内容空洞。到三年级的写作课,已经开始要求学生把事物写得具体、详细些了。但这学期的习作课上,有的学生作文,只能写出三两句话,就没词了,作文简单的简直让人无法想象是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语言不通顺,内容颠倒,不分主次,流水账,或者“四不像”,更做不到通过多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2、写作现状的原因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些问题,个人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我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原因,它是一种创作,是对生活细节的再现,很多学生在家长的的掌心中长大,除了看电视、玩电脑,没有实际的做事的体验,再加上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开始学语文时就养成学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习惯,也存在小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二是受教师传统应试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学校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面对一大堆的作业,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活动的兴趣,没有观察的兴趣,没有发现的时间,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哪有兴趣和时间去表达真情实感呢?只能编些假、大、空的话迎合老师的心意。三是老师的指导写作方法单一。由于三年级的写作能力低,老师在指导方面要详尽,而在教学中,老师只通过简单的范文指导和提纲式的写作指导,对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的活动或事物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事物的特征,更没有办法把作文内容写得详细具体。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
1、养成广泛收集作文素材的习惯。 一是广泛阅读、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应经常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二是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语言。三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鼓励学生在家里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还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等,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收集和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充实学生的的内心感受,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2、教师要转变理念,改进作文教学策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关键从解放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写作内容入手,指导学生积累材料、勤写多练、迁移运用、学会借鉴,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我在讲解课文《赵州桥》时,其中有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有过渡的作用;在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的写法;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学分总的写法等,进行仿写等形式来指导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的技巧。
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5
苏教版教材在整个三年级阶段安排的16次习作训练中,至少有8次训练要么是编者提供图画,要么是先让学生画图,然后再去完成作文练习。很明显,“图画”就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资源。我们知道,“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根据三年级儿童心智发育的阶段特点,习作教学的最佳切入口最好从情感思维和形象思维入手。因此,“图画”成为习作教材切入儿童生活的最好联结点。那么,我们如何充分开发“图画”价值,轻松迈好习作起步呢?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发现,习作时“图画”放在写文之前,“图画”能够把写作的材料形象化、构思外显化、言说条理化、过程趣味化、评改可控化,在生活和习作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有效降低学生表达的思维坡度,从而使儿童得以轻松习作。
一、材料形象化
习作过程中要有选材的意识,但学生选取的习作材料以什么方式“物化”,我们以往缺乏具体的手段和措施。在习作起步阶段,“图画”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学生把深埋于头脑中的人、事、物、景,通过回忆、选择和加工,再运用彩笔描绘出来,从而使“下锅之米”具体而形象地展现在自己面前,为习作活动的顺利完成开了个好头。
比如在三(上)习作3中,教材提供了一幅待学生涂色和添画动物的黑白画,学生完成图画的过程,也就是他确定要描写的内容(材料)的过程――天空是什么样的、树林是什么样的、小河是什么样的等等,添加上去的动物是什么样的、是在天空飞还是在地上跑等等。这些内容一目了然地“物化”在学生面前,形象、可感。
二、构思外显化
以往的习作教学,我们教学生构思文章的行文脉络或者编列提纲,往往逞口舌之功,苦口婆心却收效甚微。在苏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中,学生构思文章变成了饶有趣味的“画图”(“读图”)活动。“画图”(“读图”)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构想行文结构,不断把生活形象化,不断把构思外显化的过程。“图画”就是学生编拟(或编者提供)的形象的写作提纲。
三(下)习作1,教材提供了两组图画。学生通过读图,很容易就明白了每组图要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作文提纲。有了这形象化的提纲帮助,学生说和写就容易多了。文路构思妥当,就如楼房的框架结构建得结实耐用,房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三、言说条理化
图画还可以帮助我们把习作表达变得更有条理性。比如三(上)习作3的教学,在“说”和“写”环节中,图画成为表达的“物质基础”,它让我们“言说”有“物”,“表达”有“序”。另外,借助图画去言说,学生之间既可以交流思想,琢磨别人是怎么画的怎么说的,达到拓宽自己“言路”(习作思路)的作用,还可为借鉴反思服务,琢磨别人好的创意可不可以为己所用,自己的画是不是抓住了事或物的特点,是不是突出了主要内容等等,以修正自己的“言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由“画”到“文”,这既是教师指导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习作思维的过程。学生作文时,眼睛看着“图画”,心里想着“图画”,则可以使其思维路径变得清晰有条理,有利于提高表达的质量和书写速度。
四、过程趣味化
习作教学,教师宜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和最喜欢的活动入手,从最能引发学生参与兴趣的方式入手去设计教学活动,以激活儿童的表达欲望。“图画”顺应了儿童这种心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开始了习作,降低了习作的难度,增加了习作的趣味。
例如三(上)习作2的教学,由“画图”开始,到展示交流“图”“文”结束,“图画”很好地强化和维持着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让学生体会到习作是快乐的,而且这种快乐是可以彼此分享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展示和交流“图”与“文”,可以在学生内心深处烙下习作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是生活的需要,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这么一个认识。
五、评改可控化
三年级的习作评改宜“贴着地面行走”,根据学生处于习作起步阶段的实际情况,以鼓励为主,适当渗透一些最简单的和最常用的评改方法,比如把话说通顺,把意思说明白,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常见错别字等等。教师的着力点应该在培养学生养成评改的习惯上。
三年级作文熟悉的人范文6
一、激发表达欲望
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召唤起表达的欲望,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而不能”。
1.情感激发表达欲望。
挖掘写作对象的情感,或赋予写作对象以情感,都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给带有情感的作文题目,《我忘不了一个人》可以唤起感恩的情感而乐于倾诉,《今天吃得真开心》因符合学生的天性而使他们乐于表达;此外,充满情感的导语,也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2.需要激发表达欲望。
需要是一种心理现象,满足实际需要或心理需要,从来都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动力。比如,组织学生到向往已久的旅游胜地旅游,事前要他们以《我想去的一个地方》写一写自己的强烈愿望,然后做成手抄报带回家,打动父母,取得父母的支持才能梦想成真。学生都会主动了解想去的那个地方的人文地理,风物景观,写得情真意切。
3、兴趣激发表达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中可安排做游戏或做有趣的实验,把表达的指导随机安排于活动之中。比如刘老师的“我学会发酵面包”作文指导课,就是以学生对实验的强烈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习有条理的表达和学习表达内心的感受。
二、指导表达方法
新课标指出:“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指导的途径有,指导课中指导,面批时指导,讲评课的指导和随课文教学指导。
指导课的指导。
作文指导课,除了激发写作兴趣外,要进行取材指导、开拓学生选材的思路,比如可以用例举法,例举写作材料,激发学生通过联想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写作材料。构思指导,要引导学生想明白要告诉别人什么意思,哪些内容写具体,那些内容少写甚至不写,要按照什么顺序写才能把意思说明白等。起草环节的指导,学生在起草过程中,老师要巡视,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在班上做集体指导。
面批时指导。
要把批改作文的过程作为有效指导的过程,一次作文可面批几个到十几个同学。习作中有不足的,要让他们明白缺陷在哪里;写的好的,要让他们明白好在那里,可以让他们谈谈感受,这么好的作文这么好的句段,是怎么想出来的,如何恰当修辞手法等。
讲评课的指导。
修改环节,可侧重放到讲评课中。对选材、主要意思的表达,写作的顺序等,发现共性问题,以典型案例具体指导修改。对词句方面的毛病,应要求学生按照批改提示自行修改。
三、读写结合,训练“言之有序”
三年级是小学作文训练过程中的过渡年段,它以一二年级说话写话为基础,又要为高年级命题作文搭桥铺路。为了搞好这个“过渡”,三年级的片断练习是读写结合的好形式。片断练习中,宜以仿写和训练言之有序为重点。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基本形式,是引导学生写作上路的阶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读中悟出写作的门径后,有规可循,写起来就不难。根据三年级教材中连句成段的一些规律,可采用下列几种训练形式进行仿写。
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讲读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所写的一件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怎样,还要让学生懂得课文是怎样描述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的,然后仿照课文练习写一段话。
2、按总起分述顺序写。“总起举例小结”或“总起分述”,是小学课文中常见的段落结构形式。总起分述段写法的规律是总起句位于句首,这是全段的中心句;分述句之间的关系大都是并列的或连贯的。教师引导学生从读中悟出了写的门道后,就应要求学生结合写来加深认识。例如学习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可以“小花坛真美”为总述句,用“总起举例小结”的形式写一段话。
3、训练描写动植物的顺序。学生写状物的难点在于理不出顺序,教师在讲读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出状物的顺序。描写动植物的外形不外抓住特点按顺序写。描写的顺序要么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要么从整体到部分(或部分到整体)。例如:学习了《翠鸟》后,可仿照描写翠鸟外形的那一段写法,规定按耳朵、眼睛、嘴、脚、毛等外形顺序及活动特点写“小兔”。学习《爬山虎的脚》,可规定按花、杆、枝、叶的顺序写“三角梅”等。
4、按写连续动作的先后顺序写。三年级的学生由于观察得不仔细,描写动作往往不具体或顺序颠倒。又由于受方言影响,不能准确运用动词。教师在有关课文的讲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找出描写动作的词,换词比较推敲词语用法,接着进行仿写。此外,还可以进行对话仿写等。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习作教学时,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可见,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关键。而我们常见的学生习作不是胡编乱造,就是不生动、不真实,读起来无趣。因此,在习作指导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利用声音、画面,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发他们的联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