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英语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英语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1
一、建设区域学习型教师团队,多途径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城区为英语教师搭建各种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多种形式促进教师的发展。
1.全面培训,全员参与
组织城区英语教师参加各种学习培训,特别是“攀登英语项目组”召开的课题培训会,使全体项目实施的一线教师能与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面对面地交流和互动。
2.实地考察,学习取经
我们还组织各校英语教师到北京实验学校考察,对课题项目的实施做深入的了解。这种把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做法引入城区学校的方式,促进了区域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进步。
3.专家座谈,思维碰撞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广西高等学校的博士为城区英语教师举办讲座,进行特别的指导和解答课题实验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英语教学之路。教师与专家实时互动,对小学英语教学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骨干引领,多层结对
充分发挥区域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区域内先后建立“三名工程”(名校、名校长、名师)和“首席教师”制度,以点带面,促进区域内全体教师的成长。有特长互补或有相同需要的教师之间建立师徒或结对子关系,结成学习伙伴。
5.校内学习,完善制度
城区教研室督促各个学校开展定期例会活动,组织一线教师,特别是非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学习《 课堂用语100句 》《 攀登英语教师指南 》等实用内容。建立健全教研学习制度,如例会制度、组内听评课制度、家校协同制度等,设计具有本校特点的课堂观察表,教研员不定期下到各校参与指导教研活动。
二、建设区域教研型教师团队,高质量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
目前,学校教学研究中为“考而研”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较少进行真正的专业反思,主体意识缺失,教研主题和组织的活动不具有连续性和渐进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确立“因应需求,激扬活力;教研并举,教管并重;有效主题,有效活动”的原则。一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因此我们组织教研活动时,首先考虑教师的需要来设计主题,深入学校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开展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和掌握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和实际问题,据此归纳提炼出教研活动的主题,使教研活动更具有现实性和民意性,赋予教师更多的话语权。我们将这一理念贯彻到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中,为学校课题组的教研活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我们还为教师搭建了主题连片式教研、校际连动式教研等活动平台。通过促成临近若干所学校的教研联合体,或根据学校发展水平组建教研联合体,来开展经常性的教学交流,采取现场观摩、视频转播、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课例研究。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入手,找准切入点,实现集体备课和集体攻关,达到有效教研这一目的。我们开展主题式教研,通过“自主备课―集体议课―课例展示―问题交流―改进设计―总结提升”这样的流程进行团队合作研讨,使集体与个人钻研相结合,整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团队为一个整体开展课题研究,主持主题教研活动,进行团队研修汇报和展示,是我们区域教研的一个创新,它将每个孤立的教师个体组织起来,形成凝聚力,有助于团队中所有成员的专业发展,体现了“城区教研室―实验学校―英语课题组― 一线英语教师”自上而下的管理、指导体系。同时把一线教师的个体能力凝聚为教研团队,而教研团队能力的提升和成长影响了整个区域的教研水准,形成“一线英语教师―英语课题组―实验学校―城区教研室”这样自下而上的影响力。
1.校际会课,交流研讨
开展区域小学英语中心组的研讨活动,主要通过“课”的形式来交流和互相学习,探讨课堂问题的解决。以“上课―反思―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流程展开。教师通过对具体课例的研讨,结合理论学习,逐步向教研型教师转变。例如,我们在一所小学开展区域“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连片教研活动,活动深入研究了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热点、难点问题,英语团队进行了课题研讨展示、课例展示,与会的英语教师课后互动研讨,积极交流。
2.教学互访,相互开放
各校英语教研组之间相互邀请,主动走访,形成智慧共享。通过学校开放日、展示周等互相参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不断学习,相互借鉴,形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观课文化。
3.跨域研讨,开拓眼界
在北京师范大学“攀登英语项目组”的组织下,我城区多次参与项目组网络远程教研活动,还与全国其他试验区、学校开展互动交流,开拓了区域英语教师的眼界,在共同的研究主题下了解到各兄弟学校的具体做法,取长补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
通过以上努力,教师个体之间、个体与团队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形成了合力,一些教师个体在学习研讨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骨干教师,一些学校的教研团队走向成熟,成为区域教研示范团队。
三、建设区域科研型教师团队,基于子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
1.专家引领,指导课题研究
我们积极为一线教师搭桥引路,在我城区英语实验项目子课题开题答辩会上,邀请了柳州高等学校和教育研究机构的专家为开题答辩点评,各实验学校课题组均参加了这次课题开题答辩。各位专家对每所学校的课题申请书进行了分析点评,切中要害,建议中肯,对实验校课题的申报和开展作了指导和点拨。
2.跟踪进展,以科研促教学
2012年11月,我们迎来了北京师范大学专家到学校调查研究。结合这次难得的机会,我们以课题“攀登日常英语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主题联片教研形式开展活动。本着“带题授课”的原则,即将课题研究的研究命题带进具体的课堂,进行课题课例的展示。某小学英语课题组的展示课大胆创新,根据所授内容对攀登英语的几个教学环节作了调整,更便于学生运用本单元语言知识进行替换和创编。针对展示课,城区英语教师进行了交流和研讨。每个学校的发言代表纷纷提出对这节课的评价和看法,并提出感到困惑的问题与大家共同研讨,与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深度对话,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效果。
在2012年的教育特色展示周活动中,我区攀登英语课题组向柳州市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进行了展示,介绍了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箭盘山小学英语课题组围绕课题“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课堂评价的有效整合”进行了一年级攀登英语1级A Unit 12输出课的团队研修汇报及课例展示。展示了该小学英语团队通过参加这一项目研究后教师教学能力的蜕变和成长。随后,各校观课教师也对课例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和城区实验教师共同的努力。
3.加强管理,推动评价机制改革
为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开题后的实施与管理的服务指导工作,城区教研人员到所有实验学校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调研实行随机听取一节攀登英语研讨课、由课题负责人做课题实施情况汇报、再交流研讨、并及时反馈评价的形式。我们深入10所实验学校,听10节课,召开10场座谈会,查阅实验学校的课题资料、课堂观察表、学习记录等,与一线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了解课题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让教师感到困惑的地方,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形成共识。调研之后,教研室还及时汇编了《 鱼峰区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培训篇 》和《 鱼峰区攀登英语和常规英语有效整合的研究・实践篇 》并下发到各校,让各课题组互相了解课题开展的情况,推动各课题组自我评估和完善。
小学英语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2
深入推进中小学校长提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校长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召开区小学校长工作研究会2011年年会,举办校长和镇(办)教育助理员论坛,交流研究成果和挂职学习体会。深入开展校长读书工程,以小学校长研究会为载体开展校长读书论坛活动,充分利用校长博客、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小学校长教育论坛,加强交流,推广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促进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启动新一轮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并向副职延伸,举办第十期小学校长岗位培训班,培训成绩计入校长档案和学校发展性评价,借助研究会、名校长工作室等载体,加强我区校长同省内外研究机构和培训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多种形式将镇办教育助理员和名校长外出学习的经验分区域,分层次,分专题进行广泛传播。
二、开展“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
与中国教育学会合作,积极邀请全国教育名家名师来我区中小学送培、送教、送研,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分享优质培训资源。今年3月份,举办“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发展基地”项目启动仪式暨“百位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开幕式。借助中国教育学会先进的教育资源,利用知名的专家和名师,引领和培养区骨干教师队伍,增强广大教师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自觉性;提升全区教育培训的品质,通过名家名师和一线教师面对面交流,开阔视野、更新理念、增强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成长;进一步发挥区已有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名师工作室,带动更多教师加入名师成长行列;开展课题研究,探索提高区域教师群体专业素质的有效培养途径和评价机制,建立名师后备资源,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整体提升师资质量,打造教育核心竞争力。
全区各个学校都是名家名师进活动的基地,各学段的全体教师是活动的主体,各单位要根据教育局的统一部署,通力协作,妥善安排,保证全区活动协调有效的开展。
三、全区英语教师教学素质培训
与知名外语培训机构合作,借助先进的培训理念、培训方法和培训力量,开展全区英语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先期做好小学英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是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延伸到初中和高中学段,通过培训,为我区英语教学的新突破打下基础。
四、多形式、分层次开展以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为核心的教师教育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精神,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机制,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1、认真落实教师培训的课程化体系标准,定期做好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去年下学期,我们已经成功开展了全区小学教师师德远程培训,从课程开发到管理模式、作业的评论反馈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受到了一线领导和教师的认可,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优秀学员;今年将按计划开展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远程培训,要求各单位认真组织,以求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活动安排另行下发)
2、做好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的管理、检查、指导、组织考核、学分登记认定等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不断完善校本培训管理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区校本培训评估标准》《区继续教育评估细则》。开展第二批校本培训示范校评选工作。以校本培训示范校的评选为契机,促进校本培训规范有序地开展。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2009-2013年)的通知精神,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各单位应以继续教育学分为总抓手,积极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认真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3、继续开展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启动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中关于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要求,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对全区幼儿教师进行一次系统的全员培训。今年完成农村小学音美教师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的培训工作。提升农村艺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孩子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推进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过关培训和“五课功”技能培训。通过各种导学活动,努力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五、加强组织管理,保障各项培训任务顺利完成
1、各单位师训干训负责人要认真学习有关资料,不断提高业务理论水平,积极关注培训资讯,合理协调安排有关培训事宜,及时反馈一线教师的需求。
小学英语远程培训研修总结范文3
一、促进教师队伍优先发展
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中,要坚持教师优先发展。教育人事工作讲科学发展就是要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先发展。
1. 加强编制管理,为教师队伍建设打好基础。在目前人事管理制度下,编制是教师队伍管理的重要依据。2002年以来,省教育厅会同省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各级各类学校编制标准。为更好地适应教育事业的发展,2007年又会同省编办、省财政厅进行了中小学编制标准的修订工作,修订后的编制标准将更加符合我省教育发展实际。有了编制标准,今后要及时地核定编制,用好编制,管好编制,提高编制使用效益。我们各级教育人事部门要主动地与当地编制、人事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编制管理工作,把编制用在补充教师上。要压缩行政管理人员编制,确保教育事业发展。实行生均拨款制度的高校要注意处理好编制使用与岗位设置的关系。
2. 抓好教师补充工作,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几年,我省各级各类学校每年都通过接收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等途径,补充了大量的教师,较好地满足了教育发展的需要。按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新老教师更替以及代课教师辞退的需要,做好教师的补充仍然是未来几年我省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师补充工作要与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与教师队伍发展规划结合起来,要从实际需要出发,切实做到坚持条件,按需补充。高等学校除了正常的缺编补充,要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以进一步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职业学校录用新教师,要把选人的眼光放在从工科院校中录用优秀的毕业生,同时从工厂、企业中选聘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从而促进“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农村中小学要利用好我省刚刚出台的“上岗退费”政策,补充一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从教。
3. 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骨干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发展中起着带动、示范、辐射的作用。我省骨干教师队伍总量偏小,在抓好整体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把着力点放在骨干教师的培养上。要继续抓好珠江特聘教授(珠江讲座教授)岗位计划和高校“千百十工程”的实施工作,力争启动高职高专教师“双师素质”人才工程,培养造就更多拔尖人才。各高校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工程”与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衔接制度,抓好市、县两级骨干教师培训,从而形成一个全省骨干教师培养培训的完整体系,提高培训的效益和质量。同时,实施农村教师远程培训计划,实施“特级教师赴农村讲学计划”,促进农村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4. 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增强教师队伍发展后劲。我省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比例大,他们思维活跃,科研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强,如何使他们尽快成长,更好地承担起教育教学任务,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关乎教师队伍发展的后劲和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这些年不少学校只注重青年教师引进,忽视对他们后期的培养,有些虽然有培养,但只重专业能力培养,却缺乏职业素养的锻造。要把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作为人事工作的重点之一。重点大学应通过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所开展合作科研攻关、高级研修以及科研团队带动等形式进行培养;一般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学历提升、教学团队带动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学历提升与选送他们到企业、工厂实践锻炼相结合,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专业技术技能,提高专业实操水平;中小学要通过加强校本培训、远程培训、老教师的传帮带等方式进行培养。
5. 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师德建设是促进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人事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积极探索制定和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及奖惩制度,把职业道德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把软要求细化为硬指标。现在对教师评先进、评职称也有师德要求,但往往比较原则,难以把握,操作性不强。要制订《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标准体系,使师德建设有抓手,抓之见效。
6. 妥善解决好代课人员问题,建立临聘人员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长期聘用代课人员是困扰我省基础教育发展的老大难问题,是农村学校一个突出的不稳定因素。要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妥善解决,并建立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我们的思路是:在现有代课人员中定向公开招录教师,按程序让他们参加考试,符合条件的录用为正式教师,对已录用的人员按公办教师管理。同时做好未录用代课人员分流工作。今后,凡学校因各种原因难以及时配备正式教师又急需教学人员的,允许使用机动编制聘请临时代课人员,聘请手续按学校提出用人申请、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县人事、财政部门备案的程序办理。临时代课人员与学校依《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合同,并由学校按合同进行管理,合同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如需续聘,应重新办理报批手续。合同期内工资待遇不得低于当地工资最低保障线,与公办教师的报酬差距不宜拉得太大,并按规定办理社保手续。聘请临时代课人员的经费由当地财政解决。
7. 推进师范教育改革,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发展的需要。搞好全省教师教育规划,要研究出台符合我省实际的师范类招生政策,使之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中学生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又能下去农村学校任教。要深化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坚持面向基础教育、适应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的方向,加强适应基础教育课改和职业教育需要的学科建设。对于中师升格或在师范类院校基础上合并改制的地方综合性高等学校,应主动承担起区域内中小学师资培养任务,在为当地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实施师范生“实习支教”“顶岗实习”制度,进一步增强师范院校为农村学校教师培养培训服务的功能。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人事工作理念
教育的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人事工作说到底也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教育人事工作落到实处。
1. 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人事部门是直接为教师服务的职能部门,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为教师搞好服务。人事管理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的理念,带着对教师浓厚的感情开展工作。要注意克服“官本位”的思想,淡化行政色彩,经常思考怎么样才能代表教师的利益,怎么样才能为教师做好服务。要认真解决教师管理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提高对教师的服务质量,维护和保障教师的切身利益,促进教师发展,作为衡量教师管理工作水平的标准和教育人事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 营造良好环境,增强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国内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已经成为教育人事工作的重要课题。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学校是人才最为集聚的地方。在教师队伍中,拔尖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两个、三几个拔尖人才往往就决定了一个研究团队甚至一所学校在某个领域的学术地位。一般来说,在教师队伍中能够流动的,都是一些高层次人才,即那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并在某一专业领域造诣较深的中青年学者。这些人对个人发展选择一般看这么几个方面的条件:看事业上有无发展前景,看是否有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看是否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讲,前面两条是主要的。因此,学校要练好内功,加强学科建设,促进优势学科发展。要努力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制定适宜人才发展和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政策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要努力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培植鼓励探索创新、敢冒风险、宽容失败、尊重不同学术观点的校园文化,使我省教育系统能够吸引集聚更多的优秀人才。
3. 科学配置人才资源,调整优化教师队伍。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抓教师队伍建设还要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教师资源。目前,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的教师队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就高校而言,一方面由于连年扩招,生师比普遍偏高。而另一方面,教师队伍内部结构又不甚合理,一些传统学科专业教师相对比较集中,教学工作量较少,而一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教师短缺,教师工作量相对繁重;一些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并非其所长;一些高校管理机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状态尚未根本改变。就中小学而言,一是学段分布与学科结构不合理。高中教师比较缺,新开课程(特别是小学英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短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课教学的教师短缺,而有一些传统学科的教师又相对富余。二是区域性结构失衡。城市教师局部超编与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教师缺编的现象并存。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目前我们要重点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把以岗位设置管理改革为基础的人事制度改革与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合起来,通过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改革用人制度,逐步解决教师队伍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二是进一步积极探索新的教师流动机制和形式,加强政策引导,引导超编学校的教师到教师短缺的学校任教,支持、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山区任教、重点大学教师到一般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任教,积极推进教师队伍真正合理有序地流动。三是要切实做好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2004年教育厅发出《关于做好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初步建立了城市中小学教师对口支援农村、珠江三角洲地区支援边远山区、老校支援新校的制度。深圳、梅州、惠州、韶关等市在教师交流工作方面做得比较好,措施比较得力,在开展城市支援农村、市直学校支持农村学校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我们要学习这方面工作做得好的市、县的经验,进一步推进教师交流工作。
三、增强大局意识,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就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教育人事工作特别是教师队伍建设要做好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必须树立和坚持全省一盘棋的大局观、全局观。我省是一个教育大省,又是一个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的省份。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条件之一是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尽管目前我省教师队伍的数量已经达到80多万人,但这支队伍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尤其是在高素质教师的分布方面,很不均衡,两极分化,悬殊很大。我们要从教师队伍这种不均衡、这种差别中看到对全省教育发展的影响,站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教师队伍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重点学校要主动帮助一般学校,城市学校要主动帮助农村学校。
四、坚持“依法办事”,促进教育人事管理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