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下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下乡范文1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之所以受到农牧民欢迎,原因就是活动接“地气”,专家学者与农牧民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接触,农牧民的所疑所问,可以当面提出,当面得到解答,无需花任何成本,就能学到知识、长了见识,还能免费得到一些科技书籍和资料,农牧民拍手叫好。

但由于“三下乡”活动涉及部门多,春耕前的有效时间又很短,再加上受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组织起来有一定难度,大规模的“三下乡”活动不能组织多次,农牧民觉得“不解渴”。

为解决好“三下乡”活动“供”与“需”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在搞好大规模的“三下乡”活动外,还要搞好专家学者与农牧民的长期“对接”,把文化、科技、卫生相关知识和内容送到农牧民的炕头、地头和心头。

一是在技术咨询上,要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信息平台,开通网上服务直通车。通过网络建立专家咨询平台,定期宣传与农牧民生产生活上有关的科技知识,满足群众的所需所求。还可以设立专家咨询热线,农牧民在生产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和需求,“打一个电话,花上几毛钱”就能解决。二是在科技服务上,要传授更多实践经验。专家学者要不断“充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能年年老一套,或者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实用。提倡专家学者和种养大户联手建立“试验田”。专家学者既应该是讲台上的好老师,也应该是田地里的“好把式”,亲自动手、亲自实践,帮助农牧民搞好种植和养殖示范区,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三是在卫生保健防疫上,教育引导农牧民做好常见病的预防和保健,对一些慢性病患者做好长期跟踪治疗与服务,确保有个好的疗效;在文化服务上,除搞好“送戏”下乡外,还提倡送书、送光碟下乡等,让农牧民坐在炕头就能享受文化“大餐”。

下乡范文2

为什么下乡

出口的急剧下降显然是“纺织下乡”这个名词近期频频被提及的重要原因。根据海关总署的2009年1月全国重点出口商品量值表统计数据,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共出口152.3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近1亿美元,同比增幅为-0.65%,出口增速延续了2008年的低迷态势。

顺理成章,拥有8亿多人口的农村市场在众多厂商眼中成为遍布金矿的处女地。有关部门估计,农村市场蕴含了接近8000亿元的服装内销规模。“纺织品服装内销最大的潜力市场还是在农村。从2008年数据来看,城镇居民每年衣着支出在1000元以上,农村却不到200元,基本上相当于城镇的1/5左右。”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认为,农村市场大有消费潜力可挖。

轰轰烈烈的“家电下乡”已成为当前政府扩大农村消费市场的有力举措,如果同时启动“纺织下乡”,还可以为当前大规模返乡的农民工找到新的就业机会。这是业界有关专家和企业家发出的共同呼声。有关专家和企业家表示,纺织服装企业也需要这方面的政策倾斜。

对此,杨东辉也持相同的看法,他表示,企业提出的这个“纺织下乡”建议很好。纺织服装企业在农村网点很少,农村消费水平也很低,很有必要下乡。“现在的农村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差的,有些农村家庭一家人合用一个毛巾的情况还很普遍,而这种情况下,对于什么产品好,什么产品坏更是一无所知。”杨东辉说道。另外,当前很多返乡农民工,他们很多是从纺织厂回到农村,他们如何重新就业,要做什么,他们最熟悉的是纺织服装业,如果实行“纺织下乡”政策,他们可以做零售商店或者加盟店,政府和企业给他们一些政策支持,让他们多办一些零售点,他们的产品也有一定优惠,满足了农村市场消费需求。这样,政府、企业、返乡民工与农民消费者都能得到实际利益,一举四得。是非常实际的。

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也认为,家电下乡带有小康型的性质,而纺织品下乡是带有基本温饱型的基本消费。我国现在的落后地区。农村市场的服装、纺织品、纤维消费水平是很低的,如果能够得到国家政府财政的一些支持,对于纺织服装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据分析,扩大内需成为今年我国纺织服装行业的重点。从2000到2007年,我国城镇人均消费分别增长108%和101%,人均消费量从2000年7.5公斤增长到2007的年14.6公斤,纺织行业内销比重也由2000年60%提高到目前的70%。而相比之下,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水平30到40公斤,是我国目前水平两倍以上。这意味着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潜力依然巨大,而13亿人口的庞大消费总量决定内需市场必须依靠本国纺织产业来满足。

下乡路上的几道坎

有研究报告发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36元,与1995年的城镇相当,若2020实现收入翻一番目标,即达到2003年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这份报告我们选取了一组消费数据,包括2007年的农民,1995年、2003年和2007年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其中,对比2007年的农村和1995年的城镇,报告发现农民消费率稍低,且在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上花费的多些,而在食品、服装、家电和其他商品上花费的少。

面向上述花费较少的部分,有关专家认为,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是未来农村市场增长潜力最大的一块。2007年农民人均衣着消费193.45元,是1995年城镇居民的40.37%,是2007年城镇居民的18.57%。这表面看差距来源于生活习惯。实际还是经济条件的反映。受收入限制,大多数农民对服装的要求还仅仅是功能上的。受生活条件局限,有1/2的农村家庭还没有从繁重的洗衣劳动中解放出来,换洗不便,自然也就不愿添置更多的衣服。

从另一个角度,随着国家对家电下乡全国性推广,其中的“洗衣机”项目多少解决了农村消费者上述的顾虑。加上农村消费群体,特别是年轻一辈对服饰功能的观念转变,服装业新的市场开始进一步显现出价值。

有市场并不代表有销量。对于众多中国纺织企业来说,建立顺畅的销售渠道仍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对于纺织下乡的渠道问题,相关专家也给出了很多建议。“各个省市应该设立多个类似于食品连锁店式的纺织服装生产与批发点,这样还能降低产品运输成本。”中国化纤与纺织行业协会特聘专家顾超英建议。

对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杨东辉也持相同态度。“对于返乡农民工,尤其之前从事纺织行业的农民工,国家应扶持他们再就业,当地政府也应采取无息贷款的优惠政策,鼓励并扶持他们在当地农村开设纺织品的专卖店,纺织企业以出厂价格供应货源,通过专卖店以原价出售给农民消费者,而国家以补贴形式使这些返乡农民工获益,也可以以退税的形式补贴给企业。”杨东辉谈到。

尽管如此,而构想在现实面前驻足不前,也暴露了过去中国纺织业对农村市场缺乏了解。顾超英向记者表示。2009年,我国纺织行业必须针对国内市场各个领域对纺织品的不同需求,开发更加新颖的产品,“去应对城市与乡村消费者不同的口味”。另外她认为不能把纺织下乡简单理解为便宜货下乡甚至是垃圾货下乡,“现在有很多农村消费者,无论是在产品原材料方面,还是式样和质量等方面,都已经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旦让农民消费者误以为是靠价格低廉而只是垃圾货下乡,这样情感上的被“忽悠”,反而会造成消费者的抵制情况,这也需要我们在纺织品下乡的过程中需要做到足够、到位的引导。

有关专家还提出,刺激内需的政策对我国中高端服装自主品牌来说有些“不疼不痒”,即使启动纺织下乡也难以有太大的效应。“毕竟农民收入实际增长或者衣服消费意愿并不强。”这就需要各品牌企业,尤其中高档品牌在“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术中,对农村市场的定位中仔细斟酌,对自身品牌如何打通农村市场的渠道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的“农村路线”才能走得通畅。

农民增收是关键

农村的8亿人口给很多人的一个印象是,只要每个农村居民花出一块钱就会产生8亿元的需求,依此类推得出一个结论:农村市场蕴藏着无限潜力。这当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肯定有一个上限,这个上限会是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761元,而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在50%左右徘徊,农村的储蓄率更高,如果按50%算那就是2380元,能够拿出来消费的也就这么多,而这部分钱将涵盖食物性支出、

教育、医疗、生产支出等方面,层层过滤后最终能剩下来为“家电下乡”等活动做贡献的比例会很小。而现在的情况是谁都在捂紧口袋,而农民在没有增收的前提下,相信“家电下乡”、“纺织下乡”的效果也不会太持久。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主任仲大军分析,目前,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和工业地带的人数约占全国总人数的近一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估计到2010年,我国的城乡人口比例将达到各占一半。但从经济比重看,农业比重在GDP中越来越小,目前只占大约10%。农村市场缺少消费力,原因是农村群体没钱,没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挣钱太少,二是没机会挣钱。要想扩大农村市场,国家就要想办法,要么给农民机会挣钱,要么给他们钱花。“家电下乡”采用的是补贴的方法,那么,服装下乡也可以补贴,国家可以考虑给一家一户补贴消费券,让他们拿着消费券去购买服装。但这样的设想又能有几分实现的可能呢,实施起来显然不易。

既然给他们钱花不太现实,那只能依靠给他们机会去挣钱了。“从根本上说,还是要让农民有机会挣钱,鼓励农民创业,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仲大军说。另外,兴业同样很重要,对于一些本来就存在的行业,关键是怎么让其兴旺,创业和兴业两条腿都要走。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财富缺乏,农民就既无法消费,也无法创业和兴业。

据了解,针对目前总数已经高达两千万的返乡农民工,全国总工会近日启动“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这一行动将对1000万名农民工实施以就业援助为重点的综合援助措施,将力争从两大途径解决返乡农民工的生计问题,其一为引导再次就业,其二为支持自主创业。工会系统将结合国家出台的纺织等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及近期将出台的轻工业振兴规划,分门别类地开展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在支持农民工个人或集体进行自主创业方面,工会将力争为集体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捆绑式小额贷款担保,同时在全国10个地级城市进行小额贷款担保试点。

不能复制“家电下乡模式”

拓展纺织服装产品的农村市场,能否复制“家电下乡”的模式呢?但有“家电下乡”珠玉在前,业内人士也希望能“好风凭借力”。有专家就表示,如果政府能把用于补贴出口退税的几十亿元拿来进行类似于家电下乡的纺织品下乡补贴,效果可能会更直接、更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家电下乡模式如果套用到纺织行业,或许比出口退税产生的200~300亿元利润起到更大效果。2008年农村有七八亿农民,人均消费纺织品一次性支出不到200元。而城镇为1000元左右,差距较大。如果国家拿出一部分资金补贴纺织品下乡,开拓内需效果会更明显。

但是,仅靠国家政策支持,服装及家用纺织品开拓农村市场的难度较大。因为服装、家用纺织品与家电不同,以前农村有家电的人不多,所以“下乡”能够有成效,而农村早已存在服装集中的农贸市场,要想仿效“家电下乡”的做法实施“纺织品下乡”,来扩大农村内需市场,难以起到明显作用。

另外,服装及家用纺织品相比家电的价格要便宜的多,一件衣服在农村的消费水平而言也不过几十块钱,一条毛巾更是只有几块钱而已,即使国家也以同样的13%的补贴相信也很难打动农民的消费欲望,对消费市场拓展的效果也不太明显。

由于科技含量高,国家补贴家电行业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拓展了空间。家电下乡在产品标准别强调了节能,使家电下乡产品成为家电节能减排的先导和示范。

另外,推广家电下乡政策不仅仅是给一些财政支持,一“补”了之。而是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更多的企业关注农村市场,不断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村的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网络。改变长期形成的以单一供给结构面向差别很大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家对家电行业的补贴还为拉大电力需求,带动经济发展。鉴于种种的因素,国家对家电行业的补贴,放在纺织身上既无从下手,更不太现实。

除了国家政策的“待遇”不同,纺织行业相比较家电行业的渠道更为零散,渠道的建立也更为复杂与困难,操作起来更为烦琐与棘手,这些条件就决定了“纺织下乡”只能借鉴“家电下乡”的模式,但不能照搬与复制。结合自身行业的特点,寻求适合自己的“下乡路线”。

下乡范文3

家电下乡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直补方式对农民购买纳入补贴范围的四大类家电产品:彩电、冰箱(含冰柜)、手机、洗手机给予销售价格13%的补贴,以激活农民购买能力,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内需和外需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

安徽省是财政部、商务部确定的家电下乡推广省份之一,时间暂定为4年,自2008年12月1日至2012年11月30日止。2008年12月3日,省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安徽省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12月9日上午,省政府主持召开全省家电下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动员部署全省家电下乡工作。文海英副省长出席会议产并作重要讲话。文省长在会上强调:家电下乡工作是当前扩大内需的一场“及时雨”,是我省不可多得的又一发展机遇,是中央送给我们的“金娃娃”,一定要紧紧抓住,并把它落实好。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家电下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服务至上,牢牢把握家电下乡的关键环节;三要强化领导,确保家电下乡工作顺利实施。

xx市的家电下乡工作于08年12月初正式启动,12月10日前,家电下乡中标企业到市商务局申请集中备案。销售企业要完整、准确地填写《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备案登记表》,附上销售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销售网点营业执照复印件、销售网点税务登记证复印件、销售网点与销售企业签订的协议以及销售网点备案申请书。在市商务局集中备案的网点有一百多家。销售网点的备案工作是家电下乡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直接影响整个家电下乡工作的进程和工作质量。我局严把质量关,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分管副局长带领市场科工作人员以及销售企业负责人于2008年12月8日至12月14日连续7天对我市的家电下乡备案销售网点进行了现场核查。我们一共实地查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40多家网点。除审阅备案资料外,每到一处,我们严格按照销售网点备案的五个条件:(1)必须是销售企业的直营、加盟或授权的网点;(2)网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违规行为;(3)销售规模及服务水平居所在地区前列,具备送货、安装调试、维修保养等服务能力;(4)必须具备开具税务发票的条件;(5)必须配备计算机及联网设备和相关操作人员。对照这五条标准,我们逐一询查登记,认真填写《家电下乡销售网点现场核查表》,最终符合条件,审核通过的网点有20家,并在《xx商务之窗》、xx电视台、xx报道上公示。这20家网点的负责人于12月19日在市迎宾馆参加了“xx市家电下乡信息系统培训班”。市商务局于09年元月4日召开了xx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负责人第一次会议。元月7日,市政府印发了《xx市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并于同日主持召开家电下乡工作领导小组首次会议,会上决定元月8日至14日为我市“家电下乡工作宣传周”。宣传周期间,我们在市电视台、市交通音乐广播电台和xx报道上广泛宣传,印发宣传单页17万份并发放到每个农(!)户手中。13日上午在市府广场举办了大型的家电下乡宣传活动仪式,下午陪同市电视台记者到xx市环球电器销售有限公司、xx市东方家电有限公司现场采访,了解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及相关情况。元月20日下午,商务局市场科工作人员、市电视台记者随同环球电器公司经理和公司安装人员一道送海尔全自动洗衣机到龙眠街道办事处涧桥村农户黄传阳家,当场安装调试到位。元月23日下午,市电视台记者专访商务局分管局长戴一鸣同志,详细询问我市家电下乡工作进展情况,戴局长一一作答并分析展望了09年我市家电下乡工作。截止到09年2月8日,我市共销售并已登录“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的家电下乡产品800多台(件),销售金额近130万元,排在xx市首位,已兑现补贴资金6000元。日前,我市家电下乡工作正全面有序地向前推进。

下乡范文4

【关键词】 戏剧下乡;农民;农村

【中图分类号】 I20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90-01

1 戏剧下乡的意义

当前,家电下乡惠农措施深得广大农民的喜爱,这一举措如春天的雨露滋润着广大农民的心田。广大农民拥有这些家电农机后,关键是要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文化素质,此时开展文化下乡尤为必要。而文化下乡的载体尤以戏剧为主,戏剧更能贴近农民的生活,贴近社会现实和农村现状,广大农民呼唤知荣明辱、扬善抑恶的优秀戏剧曲目。适当创作一些贴近农村、服务农民的生活作品,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来反映新时期新农村新农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显得尤为必要。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农民的精神生活不可不重视,像戏剧这样很好的原生态精神文化资源,它扎根于基层,直接服务于基层,为广大农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开展文艺下乡巡回演出活动,发展传承农村戏剧文化活动是传播先进科学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渠道。要让广大农民通过说唱表演、器乐演奏、才艺展示来自编、自导、自演,发掘表现新农村建设题材的作品,如此一来,既能够挖掘深厚乡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又能够使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普遍提高,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也更明显,更长远,更有意义。

2 戏剧下乡的现状

中国农民具有欣赏戏剧艺术的悠久传统,农村是戏剧艺术的根。戏剧一直以来根植于农村这片丰厚的土壤,具有很强的乡土气息和群众性。无论是严冬还是盛夏,只要有剧团送戏下乡,露天广场上都是观众如潮,戏剧在农村的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对戏剧艺术感情最深的社会群体莫过于农民。当城市戏剧市场急剧萎缩,许多城市人对戏剧冷淡、漠视、不理不睬的时候,农民们仍以火热心肠对待戏剧,一如既往地爱恋着戏剧,不离不弃。他们中间,还有许多人参加业余剧团,粉墨登场。因为农民爱看戏,有巨大的戏剧需求,城里的国营大剧团主动下乡了,纷纷涌现的民营剧团,更是自觉地把农民视为衣食父母,围着农民在乡村里打转转。业余剧团、民营剧团和为农民演出的部分国有大团,共同组成了乡村戏剧的艺术大军,扮演着活跃乡村文化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重要角色,支撑着乡村戏剧的广阔天地,谱写着新时期乡村戏剧的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的戏剧需求,重视乡村戏剧,并对其加强领导,大力支持,不仅是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一环,更是文化部门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职责。

然而,正当大家团结一心努力开创乡村戏剧新局面的时候,却出现了一种轻视乡村戏剧的声音,认为农村戏剧落后,影响了戏剧创新,继续下去,甚至会葬送戏剧前途。所以,这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3 戏剧下乡应注意的问题

现在农村的戏剧市场已初步形成,竞争已经出现,市场机制对乡村戏剧提高质量、艺术革新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因此,戏剧下乡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了解农民需要

了解农民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务农民。有研究者在农村走访时了解到,当前农民群众对“戏剧下乡”有“十盼”:一盼庆建党。多演出一些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经典戏剧、歌曲和小品,让现代新型农民牢记革命前辈们丰功伟绩并忆苦思甜。一盼庆建党。多演出一些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经典戏剧、歌曲和小品,让现代新型农民牢记革命前辈们丰功伟绩并忆苦思甜。二盼扬正气。多演出些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的剧目,杜绝随意性地演出或穿插低级庸俗和涉及封建迷信等节目内容的不良行为。三盼恰时节。希望在农闲季节下乡。四盼讲梗概。演出前报个戏名,简单介绍一下内容,好让观众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是否去欣赏,何时去欣赏。五盼齐亮相。全体演员在剧目结束卸装后与观众见面,或各自唱上一段拿手戏,让观众在看到演员“真面目”的同时,加深对演员和戏剧的印象和记忆。六盼单场戏。演出时间不宜太长,多唱些一场一戏的单独戏,少演些几天还唱不完的连续戏。七盼费用廉。演出费用不要太高,以服务农民、活跃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目的。八盼讲知识。演出时根据农民需求宣传有关法律、税务、农技等方面的常识。九盼听民声。多听取基层意见,以发扬成绩和查找不足,达到促进戏剧更加繁荣的目的。十盼择佳所。戏场选在距校园、企业、乡镇机关等单位较远的地方,以求互不干扰影响。

3.2 加强农村题材戏剧创作管理

要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新农村,新字新在哪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农村人口不再务农,文化娱乐项目日趋多元化,如今很多农村家庭开通了有线电视、电话上网,新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与城市毫无差别,观众欣赏习惯求新求异,但看戏仍然是农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目前,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多,大多数青壮年人口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学生又住校,留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变成农村文化的服务对象。在城乡结合处,网吧、游戏室、桌球室是年轻农民和农村学生热衷的地方,而偏僻地区,人们聚在一起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赌博。面对社会的急速发展,面对农村结构发生的明显变化,文化建设需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相对于歌舞、魔术等其它艺术形式,戏剧艺术不失为发展农村文化的一个相对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毕竟,无论是什么活动,最重要的是农民对此有兴趣。

下乡范文5

松松妈

去年初夏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下乡养儿》这本书。当时我们刚把在老家被迫退园(幼儿园)的孩子接回北京,和孩子住在亲戚家,并且在亲戚家附近上了一个学前班。我那时的心情和天天妈有几分相似。经常的担心、忧虑,对孩子以哭闹、梦哭来抗拒上幼儿园而感到无助和疲惫。这种情形下一看《下乡养儿》就不由自己的陷进去了,在天天的身上我看到了孩子的影子,联想到孩子3岁时因身体原因而导致的我们近乎绝望的状态,孩子入园后对幼儿园的一切不适应,以至于最终退园的情景,我深切的体会到天天爸妈那种无助、焦虑、痛苦又报有一丝幻想的心情。常常读着读着眼泪就忍不住掉下来。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身上的问题折射出父母身上的问题。天天的胆小、怕拒绝、过于敏感脆弱也许在天天妈妈身上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她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所以也无法教导孩子如何去做。为了让天天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天天爸妈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在天天成长改变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天天遇到乔老师是非常幸运的,可以说乔老师是天天生命中的贵人。乔老师用她的办法改变了天天,让天天通过家务劳动来体会那种成就感、责任感,从中获得了力量,敢于去独自面对、解决问题。而不是只会躲在妈妈背后,让爸妈保护的那个玻璃人。

看书的过程中,我能感受到天天一家人那种患难与共,互相扶持,互相慰藉的真挚温暖的情感。天天爸爸耐心、细腻、承担、不放弃;天天妈在承受那么大痛苦时面对孩子仍然那么温和。这是我所欠缺的。天天虽然有那么多问题,我仍然在她身上看到了温和、专注力强、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主动去找小朋友玩等优点,而其中的大部分是我的孩子那时所不具备的。我的孩子的反抗是激烈的,带给我很大的挫败感,继而被激怒。孩子退园之前,我回了一次老家,面对孩子情绪激烈的反应,我的任何话都变成了废话,最终我的怒气化为一巴掌打在孩子屁股上。而孩子在被打后的反应更加让我崩溃。那时,退园已成唯一解决办法。

看《下乡养儿》时,我很羡慕天天爸妈,能碰到这么好一个老师,可以带领他们走出困境。同时我也在想,天天坚持做家务是在乔老师的引导下,如果家里只有父母,如何让孩子去做家务,如果她拒绝怎么办?当她不能坚持时怎么办?后来搬家后我也曾让她试过擦地、擦桌子,但新鲜劲过去后就再也不干了。我也没有再坚持,或者说不知道想什么办法坚持。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

书中提到的小黑狗,开始也像天天一样胆小、躲避、敏感、易受伤。后来在天天一家的悉心照料下,慢慢有了改变。小动物尚且如此,感情那么丰富多彩的孩子们更加需要这样耐心的,充满爱心的对待。"静待花开"是一件很正确但做起来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对我这种总是负面关注的六型妈妈。

在去年下半年,我也曾做过2个月的家庭教育咨询,那时我从亲戚家搬出来,在新家小区租了房子,一家三口住到了一起。那时孩子最常问我的问题就是:"妈妈,你爱我吗?"在咨询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很多问题,加上那时工作不是特别忙,加班比较少,我和孩子的关系改善很明显。孩子在新家小区上幼儿园了,在孩子入园前,我跟老师沟通了很长时间,讲述孩子的性格、各种问题。老师很耐心,也很有爱心,幼儿园整体环境都很宽松,孩子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并且喜欢上了她的幼儿园。我那时的心情别提多好了。但到了忙季,我常常加班,到家就是忙着洗漱,哄她睡觉。我的目标变成了让她尽快睡觉。因为孩子身体的原因,缺觉对她非常不好,但她因为随着我的作息,所以还是常常晚睡,早上起不来,导致早上常常闹情绪。这加剧了我对她睡眠的担忧,每天回家更加的催促她睡觉。此时已经偏离了老师说的目标(让孩子快乐),我俩的亲子关系也在变差。

所以在育儿过程中,家长的状态非常重要。在我不着急的时候,我更加有耐心去等待,有时反而等会就好。在我急躁的时候,不停的催,看到孩子没有反应会生气,有时会化成语言攻击来发泄内心的情绪,导致孩子更加激烈的反抗。

天天的改变不是直线的,也有起伏变化,这是符合规律的,也更加稳固。我自己孩子的变化也不是直线的,但一看到孩子的问题,我就忍不住批评。常有人说我对孩子太温柔,孩子都不怕我俩,对大人发脾气。我仔细想想,是我的情绪不够稳定,而纪律又不明确,规定的事情常常在孩子的一再哀求下而改变,心里老有"怕"的心里束缚了我的手脚。导致孩子一再试探我的底线,不断的提要求。乔老师让天天帮着干活,天天开始也常常拒绝,但乔老师的情绪没有任何变化。同时也说明乔老师的内心非常强大,对孩子的不配合估计也很充分,对孩子的改变很有耐心。这是我非常欠缺的。

让孩子强大起来,要先让自己强大起来。作为患得患失、害怕改变的6型,我的改变也许会慢一些,但我要向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

下乡养儿读后感(二)

让孩子自己长大

——朵朵妈

七月底,我读到了《下乡养儿》这本书,当时的我读完之后心情澎湃,似千言万语堵在喉咙口,却不知如何表达出来。当时自己要求做这本书的读书会主持人,这本书的读书会被安排在了10月份。

最近两天,重读一遍,发现自己的心境和感悟与之前完全不同。我在想,到底是什么让天天这样一个女孩儿如此畏惧上学,如此畏惧与人交往。首先我想到的是为人父母的我们。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了改革开放后,过上了物质丰富的生活,我们的父母也为了在大潮中不落人后,夜以继日的奔波,他们在那个年代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了我们他们认为最好的。我们在自己的童年经历了什么成长,受到了什么伤害,接受了什么给予,在成年以后的生活和育儿过程中,潜意识给了我们很多暗示。因为我们童年容易被忽略,不被关注,我们希望给予自己的孩子是永远都不觉得多的关注;因为我们童年不被理解过,我们希望尽可能满足孩子,用我们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孩子;因为我们童年习惯了父母的辱骂,我们希望给孩子越多越好的和颜悦色,照顾孩子的自尊;因为我们过早负担了家庭生活的担子,我们希望给孩子更多无忧无虑的生活;等等。我们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各种各样的焦虑和担心,我们为了保护孩子,把我们认为最好的生活给予了孩子,却发现孩子失去了成长的力量。就像乔老师说的:孩子在学校或外面遇到的真实情况要残酷的多,老师会批评,会惩罚,小朋友会欺负,会嘲笑。我们要给孩子展示一个真实的普通人的一面,让孩子自己面对。每个孩子内心都有力量,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有力量的孩子。天天爸爸无时无刻表现出来的焦虑和担心,为孩子换学校,换老师,换环境,于时光流逝中潜移默化地传给了天天,胆小怕事,惟命是从,没有力量,是天天在焦虑的父母身后愈演愈烈的。

其次是给孩子一些独立、独处的空间。在天天妈妈去城里工作,天天爸妈回城里收拾房子的时候,天天不仅很好地照顾了自己,还能照顾动物和整个家。如今的家长,带孩子出门有这样的景象:孩子们围成个小圈在里面玩,家长们围成一个更大的圈在外面保护孩子,准备随时出来为孩子"排忧解难".想想这是多么可笑的画面。如果我们是圈圈里的孩子,是何感想呢?我们永远都逃不出家长的"五指山".这种每天都被关注被保护的无助感是我们希望给孩子的吗?我们有没有试过,离开孩子一段时间,一转身,一回头,收到的是孩子自己搞定身边事情的惊喜呢?"孩子离开父母的帮助,一个人面对世界的时候,他们必须用所有的力量来对待世界,她就会从中发现自己的力量,就会自信。"

我们总讲用"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育儿。尊重孩子,尊重自己,尊重情形。界限感对孩子来说是重要的,最初的界限给孩子带来的是环境的安全感,无原则任性的生活,不是孩子喜欢的,是大人认为"孩子喜欢的".这种生活像无边无际的海,孩子游啊游,总以为能找到岸边,却怎么也没有找到,这种无助感由孩子表现出来后就是莫名的发脾气。界限的确立,之后带给孩子的,是有担当的表现。孩子在有规律的生活中,意识到我有需要做的事情,这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价值感和社会感的体现,这是我能掌控的生活。无论刮风下雨,还是有小朋友找天天玩,天天都知道,洗衣做饭收拾房子,喂鸡喂鸭放羊都是她要做的,在天天录像机般的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天天的担当和责任感。

下乡范文6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题记

实践是一条路,伸出校园,通向社会,通向真知,也通向未来。

红红火火的七月,让人振奋耐人回味。时近九月,实践的路已近走完大半,可是,当回顾我们曾经走过的一段路,你我走过的路也许不同,路上的风景各异,但是它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用心浇铸,思考并行动,实践是我们共同的选择。

下乡的日子,短暂而又漫长。还记得我们宣讲农村政策,发放调查问卷的一幕幕。从茌平回来,路却还没有走完,问卷的统计分析,很多次邮件的飞来飞去,很多次讨论、争论甚至辩论。我们认为“人,战略,市场”是茌平经验的核心价值,而“一犁耕到头”的茌平精神是它致胜的法宝,在生态环保、旅游开发、土地利用、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等方面,我们都提交了内涵丰富的专题研究报告,对茌平县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谨慎和中肯的建。

我们实践并思考着,于是社会现实在我们的眼里变得更加具体和清晰,我们视野也因之更加开阔和深远。我们行动并承担着,于是社会责任在我们肩上便得更加实在和担当,我们的心灵也因之更加充实和坚定。

作为领队,我深深为我的队友感到骄傲和自豪,虽然说我用从磨合到融合,但其实,我们从一开始就那样默契。我们一起策划、一起讨论、一路同行、一路互助。真正让你体验到什么是团队合作,什么是团结、互助和友爱的团队精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善意的提醒,偶尔调侃的玩笑,足以让你为之振奋、为之感激、为之动容。

暑期实践让我们成长,也让我们和梦想接近;但,也正是实践让我知道我们离成才还有距离,同梦想的实现还相差很远。“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目标并非在一次实践活动中就能够完全实现,但是,它却给予了我们一个锻炼成长的舞台,给予了我们一份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才更加深刻理性的思考。我想,这恐怕就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

普希金有一句诗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过去,而那过去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因了一段共同走过的路程,结识了一群优秀的朋友,体验着一起做事的感觉,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并且收获成长。路还是那条路,但是走过和没有走过,就是不一样,不过我们永远都在路上,那就让我们携手上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