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1
【教学目标】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
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3、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研读品味精彩片段,领悟课文震撼人心的力量。
4、体会小说心理描写的特点,把握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反复阅读、熟悉课文,查阅相关资料;教师查阅作者、作品等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可采用多种导入方法。
1、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
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表达了强烈的生命意识,愿每个人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今天,我们将借助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来领悟生命的意义,感受“人”生命的伟大、坚强。
2、由《荒岛余生》引入:大家还记得鲁滨孙吗?他在濒临绝境时的惊人毅力让我们难以忘怀。其实又何止一个鲁滨孙,杰克·伦敦笔下那位无名的淘金者所表现出来的求生的欲望,所展现的生命的潜能更让我们震撼。
3、由生命现象引入:可结合七年级(上)课文《生命生命》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
1、学生自主介绍搜集的有关资料。
2、教师整理补充:杰克·伦敦是著名的美国小说家,他一生共创作了约50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和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老头子同盟》《北方的奥德赛》《马普希的房子》等。杰克·伦敦是一个自幼当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而后半工半读才取得成就的作家。《热爱生命》曾受到列宁的赞赏,列宁在逝世的前几天,手里还捧着它。
三、整体感知
1、看题目,有何感想,喜欢这个标题吗,为什么?
提示:引导学生由题目进行联想。
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⑴ 标出生字、词语,查工具书注音释义:
狼嚎(háo):大声叫。
转瞬(shùn)即逝:转眼就消逝了。
咀嚼(jǔ júe):用牙齿磨碎食物。
半身不遂(suì):原指身体一侧发生瘫痪,不能动弹。
⑵ 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然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 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
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
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
②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
③ 自读感触最深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朗读令自己心灵震动的句子,并简要谈谈为什么。
各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
四、课后进一步熟悉课文,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
阅读课文,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
小说之所以产生了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课文通过“他”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生命垂危者求生的画面,那么,是什么促使他如此顽强?在塑造这一人物时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1、共同赏析精彩片段。
⑴ 抽读52页第二、三自然段写主人公见到驯鹿骨头的段落:
“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他蹲在苔藓地上,嘴里衔着一根骨头,吮吸着仍然使骨头微微泛红的残余生命……有时砸到自己的指头,使他一时感到惊奇的是,他并不觉得很痛。”
提示:这是在主人公饥饿难忍、无处觅食之时的思维独白和动作描写,一头可爱的小驯鹿只剩下了骨头,他联想到什么呢?(联想到自己,联想到生命是如此脆弱,这说明即使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
那他是否消沉,退缩呢?行动就是最好的证明,即使生肉、碎骨也让他感到欣喜,可见对生命的热爱,对生的渴求。同时他不觉得痛则说明身体的虚弱,反应开始迟钝了。
⑵ 人和病狼最后较量的情节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部分,可齐读最后两段:
“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 在这部分中,写到了他的感受,突出了心理活动,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与狼搏斗的动作、过程。哪些词语或句子用得最精彩?一个濒临死亡的人最后为什么能战胜狼呢?
牙咬手,手抓牙,这简直是闻所未闻的搏斗方式,只有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才有可能发生。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终于用另一只手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终于,狼死掉了,像“铅液”一样的狼血灌入人的胃里。人战胜了狼,杀死了狼,喝了狼的血,而不是相反。通过上述对主人公内心世界和细节、动作的刻画,揭示了主人公身处困境却不肯向困难低头,顽强不屈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可以反复阅读,把握语气,体味情感。
⑶ 同时,主人公也在同自然和自身弱点的斗争中不断磨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和求生的信念,培养了顽强的生命意志和勇敢精神,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
2、学生自由解读其他部分,感悟生命:找出自己感悟较深或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谈认识,谈感受,体会这样写的作用。重点从人物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等方面进行赏析。
建议:如果学生基础较差,教师还可以作进一步的提示、指导,如成功的心理描写是小说的一大特色,可指导学生探究:作者对“他”的内心世界进行了怎样的刻画,表现出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示例:
⑴ 课文中写他见到比尔的骨头时,“突然间,他不笑了。如果这真是比尔的骸骨,他怎么能嘲笑比尔呢?如果这些有红有白,啃得精光的骨头,真是比尔的话?”
主人公从这一堆有红有白,被狼啃得精光的骨头中,看到了一种可怕的凶兆:难到比尔的命运不正是自己将要面临的残酷现实吗?同时主人公那宽厚善良的心也展现在我们面前,虽然他有许多理由怨恨和鄙视死掉的同伴,然而这种感情却一下子为他对死者的怜悯所抵消了。他觉得不该嘲笑一个曾同大自然作过斗争的死者,更不能嘲笑一个曾一度同他共过患难的同伴,尽管他有不可宽恕的过失。
⑵ 课文写到他已靠近那希望之船,却可望而不可即,“那条船离他不过四英里路……无论如何他也爬不完这四英里路。这一点,他是知道的,而且知道以后,他还非常镇静”“他仍要活下去……尽管奄奄一息,他还是不情愿死”“即使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 多么坚强有力的生命意志和求生的精神!
作家紧接着用比喻,用动作烘托心理,形象地描述了主人公精力殆尽仍不屈服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鲜明地把他奋力抗争的感人动态烘托出来。
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也就是对生命的热爱和执著,“找到一丝毅力,比较坚强地划着”。出色的描写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虽虚弱到极点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衬托出他坚强不屈的性格。
提示:不同的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理解不同,欣赏的角度不同,对课文的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充分肯定。
3、分析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边阅读边圈点批注。
4、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欣赏,让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了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它会让你活下去。“他”与其说同饥饿和死亡抗争,不如说是与恐惧抗争;杰克·伦敦作为文学大师,用精湛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这场战争。故事情节紧张,却没有一点作者人为的痕迹,它只是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出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它告诉我们,请敬畏我们的生命,热爱我们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结成最紧密的“联盟”,我们就会尽享生命的美丽与神奇。
二、拓展训练
1、“他”是小说的主人公,可文中一直没有名字,是作者的失误吗?谈谈自己的想法。
2、课外阅读《热爱生命》全文。
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2
一口气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我非常佩服鲁滨逊他那勇敢、自信的毅力。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在晚年写的。他记述了鲁滨逊身为一个富家子弟,去没有选择过富有的生活,而选择了冒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一次航海时,遇难了。虽然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但是他漂到一个孤岛上,在岛上鲁滨逊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会回到自己的祖国。终于,有一天,在岛上生活了28年的鲁滨逊回到了祖国。
“读”着鲁滨逊的经历,让我想到鲁滨逊那种不向灾难、困难低头的精神,是多么伟大,试问像鲁滨逊这样的人在世界上有几个?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向我们展现了世界上正欠缺的人才。试问当今社会上有多少个这样的人才?所以鲁滨逊应当成为我们的榜样。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深深的领悟到: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勇气和不向困难低头的毅力才行,才会成功。
有关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2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鲁滨逊漂流记》,它是由英国作家笛福写的一部以冒险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书中讲述了鲁滨逊从小就有当航海家的梦想,但父母却让他学法律。为了心中的梦,他离开父母开始了惊心动魄的航海之旅,却不幸在途中遭遇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开始了长达28年与世隔绝的生活。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敢于冒险,有着坚强意志的鲁滨逊。刚到岛上时,没有同伴没有食物没有衣服,又担心有野兽出没,只能喝水吃叶子,睡在树上。要是平常人遇到这样的事,一定非常绝望。可他没有绝望,没有懒惰,没有消沉,而是利用大自然的一切及自己的智慧建房子,种粮食,做罐子,造小船,还养起了动物,将荒岛开垦成快乐的家园。我不禁为他勇敢、顽强、勤劳、坚持不懈的精神深深感动 。
在岛上的鲁滨逊非常孤单,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孤独。换成是我会怎样呢?我无法想象。令我特别佩服他的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仍坚持每天早晚读《圣经》,始终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他还坚持写日记,直到没有墨水为止。在伤心难过时,把好处和坏处写下来,给自己信心,鼓舞自己积极勇敢地活下去。在发现野人脚印时,他也曾胡思乱想,担心受怕过,但最终他靠着强大的意志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
鲁滨逊不仅勇敢,聪明,还非常有耐心,极其善良。他在荒岛上生活28年多,始终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离开小岛回到故乡。试问有几个人能坚持这么久呢?做事“3分钟”热度的我真应该学学他的耐心和坚持。“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在鲁滨逊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救下了星期五,有了一个忠心能干的奴仆;他救下了西班牙人,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他救下船长并帮船长夺回大船,自己终于可以返回故乡。这就是善良的力量,因为上帝不会忘记努力又善良的人。
这样一部充满冒险、勇气、智慧、感恩、精彩绝伦的小说,离不开作者丰富的航海知识和奇妙的想象力。作家笛福以水手赛尔科克的故事为蓝本,把自己多年来的海上经历和体验倾注在人物身上,并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文学加工,我们读来生动逼真、妙趣横生。特别是环境描写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场面描写惊心动魄,扣人心弦。采用第一人称,读来又令人倍感亲切。鲁滨逊的人格魅力和英雄本色跃然纸上,这本书真正打动了我的心,感动了我的眼……
一本好书就是一轮太阳,它的光芒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赋予我们向上的力量。《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使我明白: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遇到困难不畏惧不退缩,自信坚强,就能成就超乎想象的奇迹!
有关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3 今天,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感到非常有趣,同时,它对我的启发很大。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英国青年鲁滨逊,他很小的时候就想外出冒险,不听父母的劝告,开始了海上冒险。不料,有一次发生意外,他成了唯一的一个幸存者,被困在了荒岛上。虽然,他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之外,一无所有,但他通过自己的双手种麦子、做桌椅、做葡萄干、面包,甚至还用篱笆做围栏,用来训羊,教鹦鹉说话。这一切在常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是鲁滨逊做到了。他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战胜了困难,并在荒岛上整整生活了27年两个月零19天后才回归祖国。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历险小说,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我很喜欢书中的两句名言:人生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本中得来的一个头脑,生活的一个头脑;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实际上确实是这样,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只要心中永存信念,勇往直前,不怕艰险,百折不挠,那么,他终将成为一个英雄,一个成功者。
全书最精彩、最让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作者用第一人称以及生动逼真的细节,把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故事具有强烈的真实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困难和危险,不要放弃希望,只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学过的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乐观面对现实,就能成功克服困难,甚至创造出一个超乎自己和所有人想象的奇迹,我要向鲁滨逊学习,做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
有关鲁滨逊漂流记读书心得4 不久前,我读了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一本名著《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鲁滨孙乐观、坚强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主要讲了:鲁滨孙流落荒岛,而他却没有一点惧怕,而是在荒岛上自力更生,拥有了住所、仓库,在荒岛上打猎捕鱼,养牧种植,稳定的粮食来源使他不再挨饿,在荒岛上生活了整整28年,最后被一位好心的英国船长带回了国。
“等到潮水退了,鲁滨孙看到了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远。他找到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读完这几句话,使我明白了:在困难面前,鲁滨孙并没有选择绝望与放弃,而是选择了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没有放过一丝希望,更加体现出了鲁滨逊的聪明能干。在生活中,我有鲁滨孙那样的坚强与乐观是少之又少,每天过着幸福的日子,丰衣足食,哪里需要担心那么多。那次,正是清明节,我与父母一起回老家扫墓,在前往公墓的途中,我因觉得好玩,爬到一个小沙堆,上去很顺利,下来时不料因速度太快,摔倒了,加上昨夜的一场大雨,路面更加湿滑了,长满了青苔。手摔破了。后来想想,如果能像鲁滨孙那样以坚强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该多好呀!
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3
很早就读过李密的《陈情表》,里面的许多佳句至今记得清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读这些肺腑之语,总是感由心生。古今中外,因孝义而感天动地的故事数不胜举,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枕温衾,孟宇哭竹生笋,无不闪烁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芒。孝,这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田世国,用身体传递着爱心,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到了慰藉。
2
一句不经意的承诺,让他成为了170多个小孩的父亲。为了让山区那群贫困的孩子能准时收到学费,他总是一拿到演出费就跑到邮局,有时候都没有顾得上清点。12年时间里,他把自己所赚的300多万元给了他的贫困孩子。一开始,大家并不能完全理解他,但跟他去过一次山区,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大家彻底理解了他并开始尽力支持他。这个人便是丛飞。是爱的泉源让他这么做,是心的颤抖让他成为孩子们的父亲,将自己的生命化的清泉,传递到了孩子们心中。
3
母亲弃家而走,父亲精神歇常,弟弟不辞而别,而他却用稚嫩的肩膀与无私的爱心扛起了一个破碎的家,还收养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妹妹。一间面积约十平方米的房间,是他和小妹妹临时的家。每天一早,六点准时起床,为妹妹"小不点"做早餐。七点,妹妹要到一公里之外的小学上学。送走妹妹后,他才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挣得兄妹俩的生活费,他在课余时间要推销商品。他说:"只要你信心不倒,什么都不能打倒你;只要你心中充满爱,也将更加精彩。"是爱和坚强,让他的人生熠熠生辉,他就是洪战辉---也许很平凡,可他却用自己的爱心感动着家人、感动着社会!
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4
我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听爸爸妈妈讲故事,那时侯只是觉得书里面的内容很好玩,很好笑,根本没有在意,但从那时起,我就喜欢上了书,因为从中能知道许多事情。上了小学,就开始学着自己读书,一、二年级时,有许多字还不认识,便标着拼音一个个地看,只是粗略地看一遍,完全没有注意那动人的情节、特殊的环境;更没有发现主人公与众不同的个性、坚毅的品质;没有理解书里的喜怒哀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读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不再粗略的看一遍,而是一个个字细心的品味,理解更深层的含义。
由于我喜欢上了读书,因此我的书已经超过上百本了,里面既有文学名著,也有故事小说,还有期刊杂志,这些都帮助着我的学习,丰富着我的知识,告诉了我一些道理,让我如何面对生活、学习、挫折,鼓励我坚强的面对困难、战胜困难。书不仅能够从中学到新的知识,还能从中学到新的常识,学会生存。
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中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事情。里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判,美丽风景的描写,鲜为人知的秘密与故事,中外风土人情的讲述,对奥秘的探索,还有一个个催人奋发向上,给人鼓励的感人事迹。像《汤姆叔叔的小屋》里那些恶毒的奴隶主得到应有的报应,让人拍手叫好,不由得为那些只因为肤色问题而遭人虐待的奴隶感到高兴;读《海滨夏夜》不由得想去海滨亲自体验一番那不一般特别风情,那使人向往的、使人充满幻想的心情使人快乐;读《三国演义》让人为那奸诈的小人做的事感到愤怒,一个个英雄的行侠仗义的气魄让人顿时豪情万丈;《中国骄傲》里,一个个英勇的消防战士不顾自己年轻的生命,用生命换取一分一秒的时间,用身躯挡住即将来的死神,不少人为此付出了年青的生命,活下来的人坚定的说:“即使那次我死了,我也决不后悔,我等待着有更多像我一样的人去保护别人的生命财产!”我难道不为这一个个消防战士充满敬意吗?读《北大有多远》让人感到不仅母爱是无私的,父爱也是伟大的……
读书要自己融入到书里面才能读懂书中的含义,理解书里人物的喜怒哀乐。冰心说过:“要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读书是好的,要自己好读书,而且要读好书。
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读书,那你就得看看《做时间的主人》这篇文章了,它告诉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书可以随身携带,既可以让你学到知识,也可以大大增加你的风度,让人一看就觉得你是个有知识的人。既然可以随身携带那就可以从空闲的一分一秒抽出时间,比如等人时看一看、休息时看一看都行。
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5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44-0066-02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促读、局部研读、读思结合等方法,使学生层层深入地阅读文本,感受文本的精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进行文本教学时需围绕教学目标安排教学环节,从而让教学过程更为集中,让学习者在紧致集中的思考中思悟文字,最终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境界“让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1.问题导入,悬念重重。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用问题设置悬念,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在教授苏教版六下《三打白骨精》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如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能耐很大,可是却接连几次打白骨精都没有成功,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白骨精太强大吗?这个问题围绕文章标题展开,教师设置了悬念,将学生带入了思考之中。又如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打白骨精是为了保护唐僧,但是唐僧对孙悟空又有着怎样的态度呢?唐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文章中的其他人物,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三打”自主阅读文章,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问:孙悟空有七十二变,但是白骨精只有三变,可是就是这区区三变却难倒了孙大圣,你能在阅读课文之后追溯白骨精三变的全过程吗?这个问题和文本内容有关,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感受白骨精、孙悟空等不同人物的性格。
利用问题导入可以让文本学习变得悬念重生,这很好地利用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奋点,能促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
2.细节品析,心灵共振。
要想更加深入地阅读文本,光靠整体感悟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品味文本细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局部研读,感受文本中的某些细节,分析作者创作该细节的意图,这样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内容。
学习苏教版六下《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文中主人公部分的细节描写,感受老者坚强的精神品质和自在洒脱的生活态度。教师可以让学习者抓住文本的细节,并对其进行分析。如“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于此段文字里你能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从老人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老人有怎样的性格?“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此处的景色描写在文章里起着什么作用?学生在分析文本细节时可以发现,作者通过对老者外貌的描写,勾勒出了一个经过大自然风吹雨淋的劳动者的形象;学生通过分析老者的语言能得知老者对于天游峰有着深切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险要的石梯则表现了山势的险要,进一步衬托老者的不易。通过文本分析,学生能感受到这篇文章通过外貌、语言、环境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天游峰的奇险和老人自信开朗的性格。
鲁巴金说过:“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而品味文本的细节正可以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促使学生和作者进行心灵共鸣,进而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
3.激情诵读,体验情感。
在文本学习中,感受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诵读课文,并尝试和作者进行情感共鸣,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教学苏教版六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要想把握文章的情感线索,教师可以给学生阅读一些介绍肖邦和课文背景的文字,让学生在充分感悟教材内容的情况下诵读课文。“肖邦日夜思念着祖国。他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之中。”在诵读这段文字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朗诵,并思索肖邦为什么要将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写入自己的音乐作品之中。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地感受到肖邦对祖国的深情厚意。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朗读――带着情感的朗读和普通的朗读,在对比中他们能更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和文本的情感互动。
4.课外链接,差异对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合理并有创意地使用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多研发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带领学习者于实践学习中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习者围绕所学内容进行课外链接品读,并有让学生将不同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这样能帮助他们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习苏教版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课内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进行链接,让学生尝试阅读文章中提到的《鲁滨孙漂流记》一书。由于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已经简要地介绍了《鲁滨孙漂流记》的内容,所以学生在阅读时会更有感触。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对比,找一下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描写了《鲁滨孙漂流记》里的片段,在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时,是否找到了这些片段,《鲁滨孙漂流记》中又如何详细描这些片段的?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找出《鲁滨孙漂流记》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并和文章中提到的那句关于“害怕危险”的名言进行对比,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在差异对比中,学生可以对阅读的文本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描写坚强的名言范文6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一个人出海打鱼,在一无所获的48天之后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初中《老人与海》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初中《老人与海》读后感一这个暑假,我读了好多本书,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老人与海》这本小说。
这本小说讲的是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在一次独自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却怎么也拉不上来。他同大鱼周旋了好几天,才发现这是一条比自己渔船大好几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老渔夫不愿就这么放弃。后来因为大马林鱼的伤口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他仍不放弃,最终突出重围,带着被鲨鱼吃剩的大马林鱼鱼骨回到了港口,使其他渔民佩服不已。
当我读到“这里离海很近,说不定远处有更大的鱼”时,我十分佩服他,因为当时他就打到了一些鱼,但他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向着远大目标前进,再看看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叫苦连天。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刚放暑假时学打乒乓球的事了,我去学了几天,就觉得又累又乏味,想放弃,最后在妈妈的鼓励下,我才坚持了下来,到后来教练直夸我打的好。(小说内容联系自己,很好,有想法。)
小说歌颂了老渔夫,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精神,我们也应该像他那样,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积极向上,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老人与海》读后感二假期我读了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小说中老渔夫的意志令人钦佩,正是老人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获得了成功。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渔夫,在一次单身出海打鱼时,钓到了一条大鱼,怎么拉也拉不上来。老渔夫同鱼周旋了几天后,才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虽然明知很难取胜,但仍不放弃。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但老人仍不愿就这样放弃,经过几夜的努力,最终突出重围,将大鱼带回了渔港。
当我读到“大马林鱼开始快速地围着小渔船游动,将缆绳缠绕到了桅杆上……”时,我的心不禁提了起来,想,老人怎么办?他一定会退缩的。可是,结果却令我十分吃惊。书上说“老人右手高举着钢叉,在它跃出水面的一瞬间,竭尽全力地向它的心脏掷去,一声哀鸣结束了大鱼的生命,它静静地浮在水面上……”此时此刻,我的心也像一块千斤重的大石头落了地,终于松了一口气。
是啊,这位老渔夫多么顽强,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奋力挑战。尽管对手凶猛无比,比自己强大,可他仍旧鼓起勇气不气馁,沉着冷静不慌张。要知道这可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啊!别人遇上这种事也许会被吓倒,不知所措,偃旗息鼓。可书中的老渔夫坚持不懈与大海搏斗,与强手较劲,在艰难中奋力拼搏,才获得了这场生死较量的胜利。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习老渔夫的精神,做事情不怕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初中《老人与海》读后感三有这样一位老人,面对凶猛的鲨鱼,毫不退缩;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机智勇猛;有这样一位老人,面对84天一条鱼都没有钓到的情况下,坚持不懈,没有放弃。对,他就是《老人与海》的主角―桑地亚哥。
当我初次接触《老人与海》这本书时,觉着一定没有意思,只有薄薄的八十一页,能讲述什么有意思的故事,肯定不好看。但当我静下心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深深震撼到了。“虽然只有简短的八十一页”,但描述及其详尽,看着书,你能感受到作者写书时候的各种情感,真是佩服作者海明威。
故事讲述了一位老人捕鱼的故事,整本书只是在讲述捕鱼的事情。故事情节中,有悲伤,有兴奋,有期待,我仿佛听到了老人那洪亮的嗓音,看到了小男孩那可爱的笑容,闻到了金枪鱼的香味。
我犹如坐上了老人的穿,和他一起遨游在整个海洋里。我看到了“大深井”的美丽,看到了凶猛的鲨鱼朝着桑地亚哥扑过来,而老人绝不畏惧,勇敢面对,拿起小刀向鲨鱼捅了过去。
最后,我想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来表达我的感受,也希望可以激励大家。“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决不可以被打败”。
初中《老人与海》读后感四今天,我在家里读了一本书名叫《老人与海》。它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写的。
这本书讲了一位老渔夫在大海上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进行殊死较量,并最终杀死了那条鱼,可在返航的途中,他遭到了鲨鱼的袭击,一场人鱼大战激烈展开,最后那条鱼只剩下一副骨架。
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和希望,遇到困难时,我们不能灰心,要勇敢面对。记得有一次,我去上美术课,到了那里,我准备好了东西,就问老师:“老师,我今天画什么呀?”老师说:“你平时画画都很好,也不能天天给你画简单的东西,今天我给你画山水画。”我兴奋地说:“啊!山水画我很早就想画了,可是我看我画的画还不太好,就一直没敢说。”“你今天是画山水画里最简单的,你能画好吗?”我信心满满地说:“我一定能画的很漂亮的。”说完,我就拿起毛笔来,可是,我左看右看,就是不知道该怎么画,老师走过来,看我半天没画,就说:“你怎么啦?怎么还不画?”我说:“老师,我不会画,你还是教我平时画的画吧。”我说完,还以为老师会生气,可是老师并没有生气,笑了笑对我说:“你画的不好没关系,画山水就要靠多练才能画好,你第一次来上课,就能把画画好吗?你要多练才能画好。”我说:“我知道了,画不好也没关系,要多练才行。”我跑到我的座位上,一边看一边画,过了一会儿,我画好了,给老师看,老师说:“你第一次就能画那么好,真厉害。”我说:“我还需要多练才能画好呢。”我开心地笑了,老师也开心地笑了。
初中《老人与海》读后感五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平凡的老人,一条普通的大马林鱼,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
小说描写的是一个老人,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打到一条鱼后,一次,他幸运地捕获到了一条大马林鱼。老人发现这是一条超过自己渔船数倍的大马林鱼,大马林鱼拖着老人和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后来又因大马林鱼伤口上的鱼腥味引来了几群鲨鱼抢食,最后鲨鱼们吃光了大马林鱼,老人拖回去的是一副光秃秃的骨架……
在生活中,我们碰到了困难,也许会去面对;也许会望而却步。比如说刘伟,他小时候双臂就已残废,但他并没有向挫折屈服,而是天天练习用脚写字、吃饭……经过他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学会了用脚弹钢琴。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伟大的胸怀,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用自信的勇气来应付自己的不幸。”是啊!当我们碰到厄运和不幸时,与其埋怨命运,还不如鼓起勇气和精神,以坚强的态度与厄运抗争。老人不也是这样的吗?老人没有被任何困难压倒,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生活中的磨难做不屈不挠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