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管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管理方案

科技管理方案范文1

第一条为规范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管理,优化科技经费配置,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以下简称项目经费)是指用于省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经费,包括省级财政资助经费和其他渠道来源的经费。

第三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坚持优化配置、专款专用、讲求效益、加强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实行全额预算、过程控制和全成本核算,并建立与项目申请、立项资助、项目实施、检查评估、结题验收、追踪问效等相适应的项目经费管理模式。

第二章项目经费安排及使用

第五条项目经费的安排坚持突出重点、竞争择优、分类配置和目标管理的原则,重点支持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能够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自主创新活动,提高省级财政资助经费的引导和整合作用。

第六条省级财政资助经费的配置方式以定额补助为主,积极探索配套经费、事后补助、奖励经费、贷款贴息、政府采购等多种配置方式。

第七条项目经费是指项目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知识产权保护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参加项目研究开发人员支出的工资性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人员事业费拨款的,由其所在单位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从人员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并按规定在项目经费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财政资助的项目经费中重复列支。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技术引进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购买专有技术、技术成果等费用。

差旅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知识产权保护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申请国内外知识产权保护所发生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原则不超过5%,特殊情况根据项目实施内容及承担单位的性质核定。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三章项目经费预算申报与核批

第八条项目申报单位按有关要求申报省科技计划项目时,应当编制省科技计划项目经费预算。

第九条项目经费预算包括经费来源预算和经费支出预算。经费来源预算包括用于同一项目的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经费支出预算包括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项目经费预算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十条项目申报单位科技主管部门应对项目申报单位申报的项目经费预算进行审核,并签署书面审核意见。

第十一条根据项目立项程序,在项目组织遴选过程中,由省科技厅或受省科技厅委托的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或中介机构对项目进行经费预算评审。

第十二条经费预算评审的主要内容:

(一)综合评审经费预算与项目研究目标的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与国家政策的相符性等;

(二)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结合单位性质,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项目所需经费的总量以及各支出科目的合理性,重点对申请省级财政资助的经费预算进行审查,提出调整意见或建议。

第十三条经费预算评审采取合并式评审和分离式评审两种方式进行,以合并式评审为主。

合并式评审是指项目可行性论证与经费预算评审合并进行的评审方式;在项目可行性论证专家组中应当有2名财务专家。

分离式评审是指项目可行性论证与经费预算评审分开进行的评审方式;在项目可行性论证后,组织评审专家组对项目经费预算单独进行评审,评审专家组由3名财务专家、1名管理专家和参加过项目可行性论证的1名技术专家组成。

第十四条经费预算评审专家(专家组)提出的经费安排意见,作为省科技厅安排立项项目定额资助经费的参考依据。

第十五条根据项目立项程序,在报厅长会议审定(审议)的综合立项议案中,由省科技厅计划综合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经费资助额度建议。

第十六条厅长会议审定(审议)的项目经费预算,经会签或报批等程序后,正式下达项目经费预算批复。

第十七条经批准的项目经费预算不作调整。因客观原因确需对项目经费预算进行调整的,由项目承担单位提出书面调整申请,经科技主管部门同意,报省科技厅分管计划部门审查,省科技厅计划综合管理部门审核,并经有关部门同意后,方可对经费预算进行调整。

第十八条根据批复的项目经费预算,由省科技厅分管计划部门参考经费预算评审意见确定项目任务书中经费预算的有关内容。

第十九条项目任务书签定后,由省科技厅按规定程序拨付或商请省级财政部门拨付项目经费至项目承担单位。

第四章项目经费预算执行与评估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严格执行项目经费预算,落实约定的项目匹配经费。项目经费实行单独核算管理,并加强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

第二十一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加强对项目的成本核算,对跨年度的项目,应当保持其核算对象、核算口径的连续一致,发生重大调整时应加以说明。

第二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的科技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的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向省科技厅报送相关检查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要求于每年11月30日前向省科技厅报送项目执行情况时,应当反映项目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三条项目执行过程中,省科技厅对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评估。主要采用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两种方式:

(一)定期检查。每年由省科技厅组织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时,在评估组中设1名财务专家,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一并进行检查。

(二)专项审计。需专项审计的项目,由省科技厅组织或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

第二十四条中期检查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经费落实情况:主要考查省级财政资助经费是否及时拨付,其他经费是否及时到位;

(二)实际支出情况:主要考查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和相关性;

(三)财务信息质量:主要考查财务信息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四)财务管理状况:主要考查财务制度的健全性和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十五条在研项目的年度结余经费,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通过验收的项目,省级财政资助经费的结余超过5万元的,经省科技厅批准后,方可用于补助项目承担单位科研事业发展的支出。

第二十六条终止实施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经费审计报告,将结余或被挪用的省级财政资助经费退回省科技厅,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置。

第五章项目经费决算及问效

第二十七条项目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资产,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管理。

第二十八条项目申请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提交项目经费决算报告,重大项目应当提交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项目经费审计报告。

第二十九条项目经费决算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项目任务书下达的经费预算情况,若调整经费预算的,应当附相应的证明材料;

(二)项目经费收支情况;

(三)项目经费决算表;

(四)项目原定经济技术指标的完成情况。

第三十条项目经费的管理及使用情况,将作为对项目承担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信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一条项目通过验收后,应当对项目的执行成效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问效。

科技管理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产科护理;安全管理;防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我国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当前阶段人们对于法律观念也逐渐得到强化。产科是医院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所护理的人群也较为特殊。孕妇在入院到分娩整个过程都需要有良好的护理参与,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导致发生护理风险和医疗问题,是临床上容易产生护理纠纷的科室[1]。因此,当前阶段有必要就产科护理安全及防范措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减少纠纷问题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

1安全隐患分析

1.1护理人员方面

首先,产科当中存在着个别护士责任心差的问题,在工作中不能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2]。作为产科护士,尤其是助产护士,其工作的质量将直接的影响到两条生命和安危,因此一定要保证严格的操作,杜绝感染问题发生。由于护士人员缺少责任心无法严格的按照规章流程进行操作,因此及其容易造成新生儿问题和产妇问题,导致工作质量下降,这也是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因素。其次,产科当中的专业操作技术问题可能会导致出现母婴的以外伤害。产科的护理工作是比较专业的,对于技术性要求也比较高,尤其是助产护士的水平和技术将直接的绝对者是否会造成母婴伤害[3]。同时在婴儿性别核对、婴儿安全等方面包含穿脱衣服的不当都可能导致出现婴儿的感染和感冒等问题,这些都是产科当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安全隐患问题。此外,产科很多护士缺少法制观念。产科的病例当中包含了产程图、产程观察表和新生儿记录表等等几个部分,主要用于记录和观察产妇和新生儿的状态。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在护理过程中不能仔细观察并记录相关的治疗和产程变化,导致记录的准确性丧失,那么记录就无法反应出真实的状况,从而容易引发产科护理纠纷问题。

1.2孕妇及其家属方面

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会出现激素的变化,导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孕产妇是及其容易出现情绪上的不稳定问题的,同时也容易出现产后抑郁症,表现出精神失落和自责等现象[4]。这些不安全因素产科护理人员一定要加以重视。同时,孕产妇的家属方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遵医嘱行为,主要是在护理过程中不按照医院规定和通知擅自离院或者在孕妇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汇报等,从而导致出现不安全因素。

2安全管理及防范对策

2.1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要想真正的杜绝产科护理安全和纠纷问题,首先一定要重视起在制度上的缺陷问题。制定出安全管理标准制度,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建立相应的紧急预案措施等,以此来为产妇和婴儿的安全作出保障。同时,由于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纠纷率高的科室,因此作为护士一定要建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并且要绝对的尊重产妇及其家属,从而将各种问题的发生降低到最小范围,强化安全管理的质量。

2.2提升护士人员素质

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个人素质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来说是影响最为深刻的。因此,在产科的安全管理当中一定要注意强化护士人员素质,保证护士能够将患者当做自己的家人一样,以微笑面对工作,并抱有绝对的热情[5]。同时要在工作中严格的遵守各项操作制度,保证能为产妇提供好的服务。

2.3加强法律意识

产科护理是一个动态服务过程,不仅需要产程观察,同时还需要进行产后母婴观察和护理工作,因此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保证能够如实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以便于在发生冲突以后参考应用,减少纠纷问题[6]。综上所述,产科护理是比较容易出现不安全问题的工作,需要从全面的角度进行安全管理和规范,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便于能降低安全问题发生概率,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通过护理管理措施的一系列推广,能够有效降低产科的护理安全问题,对于产科的护理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十分值得推广相关措施。

参考文献

[1]明振叶,屈晓英,田苓玮.护士在防范产科护理安全中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4(S2):77-79.

[2]王世影.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3,3(13):112-116.

[3]王世影.加强产科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4(02):421-425.

科技管理方案范文3

1疾控档案的分级管理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档案的划分范围,应本着总体性、综合性、分析性及学术性的原则,将那些反映主要业务工作总体水平的档案资料、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保管时限长的基础监督监测档案划分为中心级档案,以确保中心业务档案能反映和概括本机构业务活动及工作水平。一是将疾病预防控制业务档案纳入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体系,由疾控中心办公室统一领导,疾控中心综合档案室组织实施。二是将业务档案分为一级、二级档案两级。一级档案:凡划归疾控中心管理的业务档案,由各科负责整理,定期移交给疾控中心综合档案室归档,统一保管和提供利用。二级档案:一般是指处、科、室档案。凡划归处、科、室管理档案,由各处、科、室收集整理归档,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提供档案信息为现实工作服务。

2疾控业务档案范围的划分

2.1一级档案范围。业务工作法规、标准及技术方法的研究档案,重要的请示与批复、重要的证书、调研报告、研究成果等;年度或跨年度的法定传染病、地方病及中小学生常见病等疾病防治方案、流行病学分析、疫情流行趋势预测、不明原因疾病调查等;年度或跨年度疾病监测总结分析;重大事故、重大疫情、中毒调查处理的有关资料,包括调查报告及现场调查分析总结;专题调查:包括调查设计、调查报告或总结、统计汇总资料。各项业务工作的统计月报、年报。全国、河南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的业务论文。

2.2二级档案范围。疾控中心处、科、室级档案范围对辖区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提供的报表、总结等资料。因疾病流行规律,防治措施来自长期、大量的日常性监测工作的积累,不仅对当年的疫情分析有用,更可能是若干年发现或分析疫情流行规律有用,不少资料需要逐年加以补充。一些资料的保管周期不易确定,可随需而定。因此,这些一般性、经常性业务活动形成的资料应作为二级档案保管。二级档案可划分为:疾病监测报告,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原始资料、调查方案;基层常规报表,包括月报、季报、年报等;重大暴发疫情的处理资料;疾病监测原始记录、督导检查记录及总结等。

3疾控档案应当具有专业特色

疾控工作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应该延伸到哪里。当前,随着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科研、监测、检验技术服务职能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和加强,疾控档案和资料的收集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带来了疾控档案部门职能、机构、制度、人员的加强,也为进一步开展疾控档案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因此,要特别重视疾控档案资源体系、利用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控档案信息的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

4加强新时期疾控档案工作

4.1加大疾控档案信息化建设力度。要通过建立疾控档案信息化中心为龙头,切实提高资源体系的信息化程度。建立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加快信息化资金投入,实现疾控档案数字化加工,真正把疾控综合档案室建设成为疾控中心信息保管和利用中心。

4.2建立切实可行的疾控档案管理体制。针对疾控档案种类多、利用率高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建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牵头领导组织,制订符合实际的档案归档范围和分类方案,要加大疾控档案业务指导力度,科学标示,科学保管,切实提高疾控档案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4.3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总要求,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干部的配备、管理和继续教育,提高档案业务技能和水平。要积极开展业务协作组交流机制,学先进,比创新,重实绩。要关心爱护档案工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帮助,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科技管理方案范文4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二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主要内容

(一)统计范围。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及建筑业二大类。规模工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值、能源、工业企业效益统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个体产值主要经济指标等统计;建筑业包括建筑业企业产值和企业效益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全区单位名录库更新和维护暂归属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范畴。

(二)统计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报表实行月报制度。产值和能源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1日前;工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8日前。

规模以下工业报表实行季报抽样调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2日、6月2日、9月2日、12月2日之前。

建筑业报表实行季报制度,建筑业产值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之前;建筑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7日、6月7日、9月7日、12月7日之前。

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实行月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30日前。

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国家实行半年报制度。我省根据实际,要求部门提供频度在国家每年两次的基础上增加一次。部门提供资料具体时间为每年的1月15日前提供上年10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资料,每年的7月15日前提供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每年的10月15日前提供本年7月至9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提供指标:按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文件(国统字〔2009〕78号)附件中的J409-1、J409-2、J409-3和J409-4表,其中组织机构代码新增单位尚未领取可以为空。提供方式:电子邮件或磁介质。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年3月15日前完成辖区内上年7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每年的9月15日前完成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

区级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区统计局。

(三)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二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二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二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经贸局、发改局、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做好规模工业和建筑业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工作要求

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工作业务要求高、专业性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同时各单位上报统计报表必须由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签字。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从事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第二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科技管理方案范文5

合作课堂小组学习能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学习、讨论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极大的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共同提高。

然而,当前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之所以不敢大胆使用合作课堂教学,就是学生普遍缺乏合作学习意识,提前布置的自主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该讨论的,组长组织不到位,该发言的很少有学生主动发言,而且一个班愿意发言的就那几个人,一节课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等待中浪费了。由此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和管理的不规范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推行的一大障碍,加强合作学习小组建设和管理已迫在眉睫。  为了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内在学习动力,特制订如下小组学习管理方案:

一、学习小组建设

1、 小组的管理——自我管理,责任明确

2、小组的文化建设—— 每个小组必须拥有组名,口号,还要有一套严格细致,具有约束力的契约。

3、小组组建的方法:在分组的时候有一定的科学性,优劣兼顾、男女比例平衡。每6人-8人为一组,序号的排列按座次编号。一般班级共分为6至8个小组。

4、小组成员分工: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

①、正组长: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同时,负责填写本小组一周内在校表现情况。要求其学习成绩不一定最好,但组织能力一定要强。

②、副组长:协助组长处理组内一切事务,同组长一起加强组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负责本组的学习情况及整个小组课前准备情况。在讨论后,负责发言人的提名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同时,均衡组内成员到黑板板书的机会。

③、学科组长:分管各科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科代表核实后,将各小组作业完成情况登记到量化评比栏中。同时,负责统计一周中组内成员在该学科的发言次数并填好统计表。

④、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

⑤、得分记录员(各学科组长):负责记录本组的得分情况。避免误加或误减分数,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和混乱。下课后及时汇报给各科代表。

⑥、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导学案及讲义等的完成情况。

5、小组讨论的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4人或5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记录下来,班级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B. 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一帮一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6、小组成员的发言: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要求每人一周内至少主动发言不少于3次(老师点名不算),学科组长做好记录,每少一人次,扣所在小组0.2分。

7、小组合作学习八项规范: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进步。

8、小组合作学习八种技能: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9、小组评价——激励、引导、和谐

(1)制度化——人人平等,公平竞争

(2)人文化——一个都不能少,多给予亲情关注

二、学习小组管理评分细则

评分项目:①、作业情况 ②、课堂发言情况 ③、组内默写及背诵过关情况 ④、组内成员考试名次进退步情况 ⑤、纪律情况 ⑥、卫生情况

评分标准:

一、作业: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导学案预习任务,整个小组完成率好的加记1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完成率不好为0;作业迟交一次扣1分,没完成、未交作业一次扣2分,如果第三天仍旧没有完成,则加倍扣分,抄袭作业一次扣2分。

二、课堂发言:课堂发言时允许组内互助,为其发言作进一步补充说明,拒绝直接告诉结论。课堂问题发言超过3人仍旧没有答对,后答对者小组直接加1分。发言一次加1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2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三、默写及背诵:默写的收发一律按小组为单位。每次默写全对则小组加2分,(基础较差的同学有最低标准线,由任课老师和组内同学共同制定最低标准),如果有人举报作弊者,经核实后组内一次性减5分。

四、考试情况:

(1)、学科测试之后,该小组内成员每进步一个名次,加1分,退步一个名次,扣1分。【组内评】

(2)、期中、期末考试后,按组内成员学科等级情况加分或减分。

A等加2分,B等加1分,C等不加不减,D等减1分,E等减2分;

(3)、学科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后,成绩优异给所在小组每人次加6分。

五、纪律情况: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每人次扣所在小组1分。

1、上课违反纪律者,如说话、睡觉、看课外书、吃东西、传纸条等。

2、午、晚休说话影响舍友休息的。

3、上课迟到,在校园及走廊追逐打闹者。

4、不尊敬师长,顶撞师长者。

5、损坏门窗等公物者。

6、在班内散布谣言及欺负同学者。

7、带MP3、手机进教室者。

8、无故不做值日者。

六、卫生:按照学校值日员检查扣分、加分情况,为小组进行双倍加减分。由生活委员负责统计。

七、奖励与惩罚

1、为班级或学校做好事者,给所在小组视情况加1——5分。为班级每加1分,就为该小组加2分。

2、本组成员有参加校级以上的竞赛或演出的,每人次加5分。获得荣誉者每人次加10分,并奖励一个红五角星。

3、运动会上为班级每加1分,就为该小组加2分。

4、凡是出现严重违犯纪律的,如打架、偷盗、上网吧、谈恋爱、考试作弊等,每人次扣所在小组10分。

5、根据一周来,课堂发言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及课堂纪律等,由任课老师每周评出“最佳语文小组”、“最佳英语小组”等7个最佳学科小组,奖1个红五角星。

6、奖励标志:每周进行一次统计,奖励前三名,分别为3颗、2颗、1颗红五角星。最后一名为2颗黄五角星,倒数第二名为1颗黄五角星,以作警示。最后一名的小组周一班会后由班主任召开小组会议,每名成员分析本组落后的原因,并商讨出相应的对策;每学期进行一次统计,红五角星最多的小组获胜。第一名的小组所有成员的三分之一可评选为三好学生(组内成员有大的违纪现象者除外)。组内黄五角星超过10个者,无权参加任何的评比。

相关分值汇总:

①、科代表对每天的作业情况必须有明确的记录,并将所检查的成绩于当天下晚自习课之前公布于班级内的统计表格上。

②、默写及背诵过关情况由各科代表负责,将核分情况做好记录,并填写张贴于班级内的统计表格上。

科技管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对真实物流管理情况和问题的书面描述。物流管理案例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现实物流情况介绍。用生动具体的现实例子来说明相关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或发展情况,以使学习者加深对理论的了解,以弥补学习者物流实践的不足,加深学习时的感性认识;二是物流管理案例介绍,用现实中的物流管理运营实际例子,让学习者从例子分析中获得全面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采用戴维・泰勒的分析框架(sCOP,模型)方法。在许多案例中都会给学习者分配一个角色,如顾问的角色或管理者的角色。学习者需要把自己就当作这个角色。案例分析中所涉基本问题的性质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有一些方法却是普遍适用的。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需要清楚的界定、数据需要认真的考查,然后才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回答问题的方案。

一、在案例分析中学习

在课堂进行案例分析的讨论时。老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方案。一般不提供“正确答案”。老师对案例分析的帮助主要体现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适当地进行归纳总结。一般来说,要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能从该案例分析中学到什么:能从该案例中得出什么可普遍推广应用的结论;本案例所采用的方法效果如何;还能进一步改进吗!哪些物流管理理论有助于对本案例更好地理解与分析。在物流课程学习的初期,学生还只接触了几个案例研究时。可能会有一种挫折感。因为课上的案例讨论可能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常常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所以,在讨论物流案例时,老师要明确告诉学生,归纳总结只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原因是物流管理案例无“唯一正确答案”可言。

二、分析物流案例的基本方法

分析案例首先要站好角度,案例分析应注意从下面角度出发:一是当事者的角度。案例分析必须站到案例中的主要角色的立场上去观察和思考,设身处地去体验,与主角同命运。二是全面综合的角度,这是综合型案例而言的。三是要针对相关案例选用恰当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案例。案例分析包括两个互相关联的方面:首先,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和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找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其次,是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