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技以人为本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技以人为本范文1
蓝芒科技充分运用与IBM、DELL、宝德、联志等硬件厂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采用了多项国际领先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和服务品质。公司与香港太平洋宽频、香港盈科、新加坡电信、日本NTT、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以及30多个地区级电信运营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国内许多城市设立了VIP服务器机房,为超过3000家的各类用户提供过上万台的服务器租用、服务器托管、带宽租用等服务。成功客户包括265 上网导航、中华网、 IT168、 完美时空、 中国IT实验室、落伍者论坛、华军软件园、汉化新世纪、中国学生网、厦门广电集团、Discuz!和Phpwind等国内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网络资源应用服务。
蓝芒科技软硬件配套设施优良、技术领先,拥有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得到了众多权威部门和认可,更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肯定。公司的产品研发和技术维护团队已有近10年的行业经验,独立开发了蓝芒CDN管理系统,有效规避了国内两大网络互联互通的问题,自主研发的国内最强大的域名实时注册系统、主机管理系统和服务器实时监控系统等产品也均处于业界的领先水平。2006年蓝芒科技推出5.0虚拟主机管理系统,在保留原有3.X版本系统的优秀功能及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系统结构,增加了大量功能,不但在国内第一家通过了国家版权局颁发的版权证书以及国家公安部的检测,更在技术上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蓝芒域名虚拟主机管理系统,BlueLight Hosting是厦门蓝芒科技有限公司独立开发,具有完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一套域名虚拟主机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方便的提交域名申请,实时开设空间和邮局,所有系统用户都可以通过该系统统一管理通过该系统申请的所有业务。非该系统注册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独立的域名和空间、邮局的独立控制面板管理他们的业务。
蓝芒智能 DNS + CDN 加速系统,是蓝芒于今年新推出的产品,是重点基于目前国内互联网,南北互联互通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采取了分布式网络缓存结构,将网站的内容到最接近用户的cache服务器内,通过DNS负载均衡技术,判断用户来源引导用户就近访问cache服务器取得所需的内容,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速度。
科技以人为本范文2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光机电一体化 课程建设 有差别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5-0023-02
随着光、机、电、计算机等技术在科技领域的大量综合应用,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产业成为目前乃至今后重要的技术及支柱产业。但由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多种学科,紧跟科学前沿发展、变化迅速,目前我国的光机电一体化课程教学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建立我校的办学特色,在北京市教改项目和我校教改项目的资助下,我们进行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课题的研究。在研究中发现,光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课程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下是我们在课程建设中的几点体会。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
课程建设首先要进行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课程教学要求教师精于教学,教师对某一方面无所不精,可以形象生动地将教学内容讲出来,学生在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指导、统一考核下,获得某一方面的精炼知识。实际上,每个人都有与其他人不同的个性和特长,甚至有偏才、怪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体现为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同,兴趣不同,个人对未来的定位不同等方面,这也导致学生对同一知识的需求不同。所以教师应该适应这种不同,让每个人都能成才。这就要求老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不同进行有差别教学,这种差别可以体现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启发式、发问式等教学方法中,也可以体现在根据学生的个性布置差异的作业等方面。
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降低了教师的作用,相反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对学生指导学习;从课堂专制式转变为平等、讨论或对话式;从填鸭注入式转变为启发诱导式;从单向传播式转变为双向感应式;从无视学生个体间的不同转变为重视学生的个性,把其个性、特长作为资源加以利用,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和素质。
总之,教师应从过去课程上不可撼动的权威角色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上。
二、建立“动态”、“全面”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目前,大学教材内容静态化,专业性强。高校课程定位于教学科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显现的文本,追求一种预期的效果。这些“规定动作”的文件最终体现为教材,教材成为沟通教与学内容的工具。这种以文本知识为中心,以固定模式教材为关键工具的静态课程追求的是标准化的答案和思维,泯灭了学生差异个性的发展和兴趣爱好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目前的教材,按学科领域的内容分类,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理论叙述的详尽性、思想观点的统一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教材编写的规范性。所形成的教材内容代表知识权威和“高深学问”。这种权威性制约了学生的批判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总之,静态的、高度专业化的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与以人为本的要求相矛盾。
我们探索建立“动态”、“全面”的光机电一体化教材体系。所谓动态是指:①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及时变化教学内容;②紧跟科技发展前沿内容,将最先进、最现代、最实用的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尽快引入到教学中。所谓全面是指,现在的学科相互融合度越来越高,如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生物等领域的应用,既包含光机电一体化知识又包含生物等方面知识。在教材中可以适当引入这类关联性知识,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用光机电一体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方法,有条件还可以具体实施这些方案,这些都可以成为活教材,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这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对知识的学习,同时又利于他们个性的发展和能力及素质的提高。
但纸质教材内容固定、信息量有限、编写周期长,较难体现“动态”、“全面”的特点。所以,我们将教科书、多媒体、网络课件等纳入到教材体系形成立体化教材,以适应以人为本的教学需要。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老师是绝对权威,学生是受教者,是从属,服从老师的“领导”,虚心接受老师的知识;教师支配教学时间,学生在上课中是被支配者,往往一堂课就是老师的“一言堂”;课堂是严肃的,有课堂纪律,教师就是教师,学生就是学生,提倡“尊师重道”(当然这种尊重主要是尊重老师的权威)。
而随着对教育认识的深入,人们意识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不同,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素质的核心。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还应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素质的过程。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掌握、理解、消化知识,创造性的运用、发展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所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不但要看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情况。这就要求承认学生的个性与不同,应对他们实行“随遇而教、随遇而管”的方法,也就是要进行以人为本的有差别教学。
在光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我们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引导学生建立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师和学生中已经形成思维定式,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配合,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2.采用多种方式体现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对知识感兴趣,应该重视他们的感受,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采取换位方式,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主导课堂;对某些问题采取“百家争鸣”的方式进行讨论或研讨;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作为课堂学习补充;可以采取平等对话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看法,通过与老师互动引导学生自己考虑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细节上可以采用发问、启发、引导、存疑、民主等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教学。总之,利用尽可能多的手段引导、培养学生批评质疑和创新的思想,增强其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立体化教材多层次、多角度的特点,借助板书、音像、课件、资源库等给学生以不同“享受”,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
4.根据学生当前情况随机应变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具有个性,同时其兴趣也处于变化之中,教学过程应适应这种个性和变化,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作相应的调整。
5.利用参观和实验深化课堂教学成果。通过参观先进设备深入认识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具体化、深化;通过光电一体化系统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对比认知实验,让学生了解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认识光、机、电、计算机等在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作用,加深光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功能元件的选择方法及系统的分析方法;通过光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让学生深刻领会设计的思想、思路和方法。
四、密切跟踪科研
科研内容是最好的教学素材。利用科研不仅能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充实进课程内容,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融入课程体系,而且也能够将科研过程中的严谨、求实、创新、存疑等科学精神带入课程教学。
教师从科研创新的体会出发,可以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问题的背景出发,尝试基于问题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从科学研究的高度,引出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怎样来研究这个问题,重点讲授如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知识的了解程度可以通过传统意义上的考试结果给出,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是不可能通过回答几个问题就得出结论的。所以,对提倡以人为本,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应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核。我们主要考虑:①在考核主体上,邀请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参与评价,也唯有他们最具有自我评价的发言权;②在考核内容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体验、方法、技能、创新能力等都应列入评价领域。不但要考核学生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水平;③在考核方式上,提倡多元考核方式,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绝对考核与相对考核相结合、总结性考核与诊断性考核相结合等;④考核的过程也应是学习的过程,通过考核引导学生加深对重点知识、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魏小琳.后现代高校课程建设的人本取向.教育发展研究,2007(8B):53~56
2 孙京新、褚庆环、李 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建立立体化教材.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1):28~30
3 蔡怀宇、郁道银、李 清.“工程光学”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高等理科教育,2006(2):38~41
4 罗一平、赵晶云.“光信息科学技术”课程建设的新思路和突破口.高等理科教育,2007(6):132~134
5 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93
6 徐 慧.工程应用性学科课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159~160
科技以人为本范文3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是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反映了人们在发展观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我们党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高度概括。它明确告诉人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既是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片面地把经济社会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GDP增长,忽视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体,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发展说到底是人的发展,是人的素质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命质量的提高和生存价值的提高。不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既没有意义,又无从谈起。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具体来说,有这样几层含义:其一,充分肯定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既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要强调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其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尊重人、解放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不同需求、能力差异,尊重人的创造和权利。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的体制、机制、观念。塑造人,就是既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又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其三,在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时,既要坚持并运用历史的尺度,又要坚持并运用人的尺度,真正着眼于依靠人、为了人。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始终关注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价值和意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劳动和创造是一切价值的源泉,人只有在劳动和创造中才能实现自身价值,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在肯定与重视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同时,想方设法为人创造更大的价值提供条件。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和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全面进步的速度和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形成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潜能,使人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激励人们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应当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只有坚持把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才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从而使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成为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
科技以人为本范文4
摘 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为适应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一般高等学校的会计本科教育应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性会计人才,并以此为依据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会计人才 财会教学 教学改革
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教育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兼顾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应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专门人才。由于会计学科比其他社会学科更具有社会实践性,需要其培养对象更应具有较强的会计实践运作能力。因此,改善和创新会计教学,尤其是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力度,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财会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社会需求分析
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可以将其大致概括为“企业市场化,市场金融化,金融国际化”,即企业的经营活动离不开产品市场,投融资行为离不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区域性特色日渐式微,国际市场联动效应日趋明显。在这一形势下,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的需求呈现出交叉、复合的特征。
(一)厚基础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在现有的经营环境中,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客观上需要财务会计专业人员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以在成本控制、税务筹划等理财环节发挥其他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只有财会专业基础知识牢固的从业人员才能完成合理、合法的会计信息披露,以使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做出有效的经济决策,并可对企业的经营绩效做出客观评价。可见,企业对财会人员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视是与现代企业的经营环境一脉相承的。
(二)复合型
现代企业的经营行为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的特点。以发行股票为例,虽然表面上看,它是企业的一种财务行为即融资行为,但实际上却涉及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股票价格的确定离不开金融经济学知识的支撑;股票发行数量的界定,离不开对公司治理结构变化的研判;何时发行股票,又与企业财务状况、资本市场走势、法律环境等紧密相关。此种状况要求财务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具有交叉性、复合型的特点。以往那种一味地强调“专业”特色,将财会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局限于一个狭窄领域的做法,显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对具有“复合型”知识的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国际化
在目前我国的经济环境中,企业经营各要素如人力资源、资本、产品、技术、市场等已经实现国际间的流动和转移。与此相适应,企业的财会行为已经跨越国界、走向国际市场,它客观上要求财务会计人员掌握应对国际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国内各高等院校在校生外语和国际贸易知识学习热潮经久不衰的事实为此提供了佐证。
二、以人为本的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科学进行教学体系设计
培养应用型的会计本科人才,必须进行科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及相对独立又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以培养能力为重心的教学体系,体现多层次、个性化的培养特征。构建和完善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提高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拓展专业外延为目标的素质拓展体系,构成人才培养的总体框架。
(二)抓好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用型会计本科教材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培养目标,抓好主要教材和实验教材的配套建设,发动学科专家和主讲教师自行编写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在教材中引入会计领域的新观点、新方法在企业应用的典型案例,反映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
(三)加强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会计本科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完整配套的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习、模拟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与理论教学一样,要精心编制教学大纲。各种实习都应要求学生写实习小结报告,记录实习内容和实习收获。学生所在院系应对实习单位进行回访,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课程设计要强调实用性、综合性,注重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进行,要抓好选题、指导和答辩三个环节,以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的思想、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科研工作训练。为了确保实践教学开展,应加强专业实验室、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的强化与创新,创建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构建“双轨制”的实践教学组织机制,将正式教学结构安排实践教学与学生日常学习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实践教学的规范化与经常化;构建“三强化”的实践教学实现机制,不但强化实践课程教学,还要强化课外实践与社会实践教学;构建“三结合”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通过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与物资保障相结合的方式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率与效果。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一支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会计本科人才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应该是相对稳定的,但从长期来看应该是动态的、流动的。要使师资队伍保持活力,就要不断为其注入新鲜力量,建立名师竞争机制,督促名师更上一层楼。同时不断培养青年教师,实现教学中坚力量的新老交替。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成长环境,保证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五)以“应用”为核心,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在评价教师的指标体系中,一是将“双师型”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指标,重点考察教师的知识传递和转化能力,以及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能力,并将教师为学生开拓实习和就业市场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二是在教师的科学研究方面,在评价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评价应用性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科技以人为本范文5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于如何以学生为本进行激励教育,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1.活跃课堂氛围,激励学生情趣
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不少学生厌上思想品德课,要改变这一局面,教师必须变“操纵者”为“组织者”,变“命令者”为“诱导者”,变手握真理相互交流和采取民主的师生间双向探讨型教学,构建平等、互助、互爱、和谐的氛围。我在教学中注意尝试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正确的情感目标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亲可敬的长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富有情感的引导,注意运用激励性的文明语言,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真正敢说,想说,有话可说,从而产生师生心灵上的共鸣,激发出学生学习的情趣,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状态。
平时,我会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或者案例,在课堂上学到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利用这些故事进行补充,故事要讲得明白、通俗、易懂。有时会根据学生们争强好胜的特点设置一些比赛活动,让他们比一比、赛一赛。当然,活跃气氛的方法还有很多。
课堂是否活跃,是由老师的情绪影响的,上课的时候老师要调控好自己的情绪。如果老师上课没有热情,学生肯定是无精打采的;如果老师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总是带着“火药味”,总是拉着长脸严厉镇住学生,那么课堂肯定是像死一般沉寂。我们老师满腔热情,带着微笑走进课堂,保持亲切、和蔼的教学形象,相信老师带微笑面对学生,学生绝不会哭丧着脸面对着老师,学生就是老师的最好的一面镜子。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接受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
2.创设教学情境,激发思维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灵活、有效地创造具体、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激发、保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的疲劳程度,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与过程,另一方面能够缩短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经验,接受能力之间的距离,降低教学难度,便于学生准确、快捷地感知、理解、运用教学内容,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非常积极地意义。
根据实际创设教学情境,真实的情境接近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能了解自己所要解决的问题,有主人翁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比如,我在上九年级《依法治国》一课时,针对依法治国的4个要求,我准备了一个案例,进行了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特别是扮演法官的同学,使出浑身解数,力求做一名好法官。通过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激励了学生的自信心。
3.用榜样激励,要求上进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榜样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指引人生方向,探索奋斗轨迹。生活中不乏各种光辉的形象,时刻鞭策着我们要努力奋斗,追求理想。
榜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较之一般的教育更易于见效。学者菲尔丁说过:“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孩子心里。”因为有志向的孩子会在榜样中寻找自己将来的影子,并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精神或是能量。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用名人作榜样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是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在名人的故事中,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人物细节或是事迹告诉孩子,使孩子的心灵受到感动,思想获得升华,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名人的事例来激励自己。
学生把某位名人作为自己的偶像,就会不自觉地模仿名人的言行以提高自己,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名人身上的意志力、优秀品质、学识和才华。但名人榜样也并不都是完美的,也并不一定都适合自己的孩子,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其选择适当的榜样,并且要求学生学习名人榜样的时候,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名人榜样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的意识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对名人的喜爱和崇拜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把从名人那里学来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用于自己的学习实践,这样才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不但学习成绩会提高,思想觉悟也会得到提升。
4.赞美学生,激发其内心的情感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其实就是赞美、表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多赞美少批评”,赞美学生比批评学生的效果来得好。人人都需要他人的赞美,处于成长中的学生尤其需要。所以,老师要学会赞美学生。
赞美是一种教育艺术,赞美是春风,让人温暖和感动;赞美是激励,它能充分体现学生心中美好的憧憬和理想。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必须是由衷的,得体的,因人因事因场合而异。有时教师通过一个眼神、微笑、鼓掌,拍拍学生的肩膀等非语言行为,也能使学生感到一种温馨和激动,让他们心领神会,回味无穷。教师既要学会欣赏学生,又要具备赞美的技巧。赞美要及时准确,要赞赏个性的发展,要表扬努力的过程,鼓励独特的学法,赞美独特的个性等。
科技以人为本范文6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2015年10月23日的《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从人才培养机制视点出发本文着重探讨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一、何为应用型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中将人才分类为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社会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人才有不同的质量评价标准,对其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谓学术型人才顾名思义便是专业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优良、并且具有良好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型人才。而所谓应用型人才便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或社会生产实践第一线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其具体内涵是随着高等教育历史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那么现阶段的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明确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企业希望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
首先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高校扩招以来,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学生对理论基础的平均学习能力降低,即与数量规模相反,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水平比较低下。换句话说精英化的高等教育时代,高校主要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型人才,而很多原本因理论考试成绩不达标而上不了大学的人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在都能上大学了,这部分人可能理论学习基础差,但是动手能力非常强。那么高校还像以往一样不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一味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最终会面临被淘汰的。可以说这便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现状。
其次是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而在《意见》中也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的特征,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甚至是中速增长。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与人才类型的需求存在着密切联系。孔繁敏在《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一书中指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在300美元到1000美元之间时,属于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初步摆脱了贫困,经济发展刚刚开始,处于经济起步阶段,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速度加快,这个阶段社会的劳动力结构呈现'三角形',即顶层和中间层人数较少,底层人数多,社会急需大量高层次、中间层次的人才,急需各领域的大科学家、大设计师、高级工程师、高级研究者作为社会发展的先导,开拓引领各领域的前沿发展。当人均GDP在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时,属于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告诉增长阶段,工业化进一步加速发展。经过上一阶段教育发展培育出的大批高层次人才与原有庞大的低层次并存,人才(生产力)结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葫芦型',中间层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当人均GDP处于3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时,属于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优化阶段,以工业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已完成,经济具备相当实力,生产的高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科学原理和科学技术方法转化为物质形态过程中急需大批从事设计、运行、操作和服务的人才,而能胜任这类岗位的人才受到重视,中间层人才数量急剧扩大,社会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生产力)结构呈现'菱形',即高层和底层人数少,而中间层人数多的现象。”而据国家统计局2016年1月19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在世界排名第二,人均GDP为5.2万元,约合8016美元。这是在3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属于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且按照前面提到的新常态含义,接下去的很长时间内,中国都将处于这一经济优化阶段。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呈现出“菱形”,急需中间层人数,即应用型人才。
再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是要求知识的全面系统,而是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最佳结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大批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也就是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育发展方面选择的是与学术研究型大学错位发展的道路,而为实现错位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性教学,并且创建其独具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而校企合作是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非常有效的一种途径。
最后从企业需求来分析高等教育需要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众所周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笔者通过“智联招聘”检索了企业对本科的招聘信息,明确了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力素质已由理论型转向技术型、技能型。而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也倍受欢迎。具体来说,企业所需要的是基础理论知识较强、肯吃苦耐劳并脚踏实地地做事情、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强、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创新创业能力和实地调研以及实际应用能力。而笔者认为这些能力素质可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得到训练和加强。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前文已明确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以及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需的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为何校企合作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上述能力素质呢?
校企合作是利用高校(包括科研单位)、企业等多种教育资源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生产实践知识、应用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可以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是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最好选择。依据来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规定“国家鼓励高等学校同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等方面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而其基本内涵便是“产、学、研”结合,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
三、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校企合作机制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艺、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院遵循“立足浙江,依托母体,创新发展,塑造特色”的办学方针,依托浙江财经大学的办学优势,秉承浙江财经大学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传统,旨在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型人才。
为进一步推进学院应用型建设工作,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新路子,借助学院的资源平台、日语专业联合信息分院,与杭州东忠人才开发有限公司(Totyu)合作开启了人才培训Java班。
东忠人才开发有限公司是由在华的300余家日资或中日合资企业联合成立的。主要业务如下:
1.软件外包:面向以日本为主的国际软件市场,向客户提供优质的金融行业、流通行业、嵌入式行业、制造行业、公共行业等多领域的软件开发、软件维护、系统运营服务。
2.人才培训:提供以对日软件外包企业集团为背景的社会性专业技能训练。主要面向对日软件开发业务的开发技能、日语和职业素养培训,
3.IT服务:主要致力于国内市场高科技产品的开拓,目前国内销售的主要产品有:酒店数字信息服务平台、无线框架广告机和多媒体出版物的自主研发、生产销售。打造面向全球的IT互动服务平台,营造高科技、高品质新概念生活。
4.东忠科技园:是对日服务外包产业专业园区,目前园区还引进了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其中包括了丰田集团旗下的AW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NEC集团旗下的NEC信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日本的百货零售企业旗下的维杰思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等。同时,这些集团也是东忠在中国事业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
从以上业务中可以看出,东忠需要大量的会日语懂日本文化礼节IT类大学毕业生,但如果每家企业都设置一个人才招聘部门,将会增加不少的招聘成本,而且教育培训本身也有其自身的教育规律,并非易事。所以这些成员企业便联合成立东忠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各企业将人才需求报东忠,由东忠按照企业岗位规格要求来进行招聘和培训,培训结束后便将学生分配到预先确定的某家企业,直接就业。
东方学院日语专业联合信息分院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面临就业的毕业生提供较好方向。学生不仅能巩固大学以来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了解到对应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能,掌握更适用的技术。比如Java班,首先在日语方面,如东忠集团这类与日本合资合作的企业,日语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在技术方面,Java的基础知识与学校所学是类似的,如网页设计、数据库的链接等。而在培训中了解到有些并不适用的知识与目前比较常用的知识并存,有些常用知识和技术是企业实施软件开发所必需的。因此学院与东忠的校企合作是推行应用型建设的一个有效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行业的支持与参与,因此校企合作的开展可从行业内部获取相关信息打造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四、结语
提前了解行业背景、发展前景、岗位要求,对于个人计划和目标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推行应用型建设,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不仅学院在教学、学生工作等方面做到全面转型,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适应,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身更多的了解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由此可对个人的职业方向、人生目标做出比较准确的规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