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

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1

一、采用激趣游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特点,将激趣小游戏和枯燥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可以改变传统教学平铺直叙的乏味性与枯燥性,可快速地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将趣味小游戏引进小学数学教学,既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又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确实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科学地设置一些游戏环节,让学生把对游戏的热情迁移到数学知识上,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真正做到寓教于乐。比如,在“数的组合与分解”这节课中,我没有平铺直叙地讲解教学内容,而是通过一个“找朋友”的小游戏,把写有不同数字的纸片发给学生。接着,我拿出一张纸片,让持有纸片的学生迅速寻找自己的好朋友。假如我拿出9,那么1和8、2和7、3和6、4和5就是好朋友。该游戏迅速激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很轻易就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专席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了。再比如,学习“认识物体及图形”这节课时,我设置可“瞎子猜物”游戏,我将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形状全面装进一个纸箱中,箱子上留下一个口只能让一只手进入,接着让学生将手伸进箱子摸物体,并说出他们的形状,回答正确后可直接回自己的位置上去;回答错误的要拿出物体,请班上的其他同学猜。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在游戏中高高兴兴地掌握了各种形状的特点。

二、借助数学故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故事中可爱的小动物、生动的情节、感人的场面、幽默的话语非常感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将具体的数学知识融进故事中,把学生印象中原本静止、枯燥、抽象的数学符号、字母变得灵动活泼、趣味性十足。这样就使教学活动更有吸引力、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到故事的讲述及创编中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学习热情,使学生能积极调动思维思考数学知识。比如在“大于号与小于号”这节课中,纯碎的讲解很难让学生记住两个符号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编创了这样一个故事:某天数学城堡里来了两个客人,他们是孪生兄弟--大于号及小于号,因为它们长得太像了,数学城堡里的人们都分不清谁大谁小。有一天,国王排他的侍卫6和8去分辨那对孪生兄弟,让6去找小于号,让8去找大于号,这可难住了两个侍卫,他们也分不清谁是大于号谁是小于号。同学们,你们能帮6和8两个侍卫把大于号和小于号分开吗?小学生一般都有英雄情结,他们听老师这么一说,都鼓足了劲准备帮两个侍卫一把。我趁学生对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关注度很高时,将大于号及小于号的特点详细讲给了学生,果然他们很快就能把它们区分开了。由于刚才所讲的故事紧紧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高效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研究发现,小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就是喜欢被人赞扬、鼓励及嘉许,而抑阻、惩罚、禁止都很容易让其产生抵触心理。这说明小学生也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只有这样小学生的新思维才能被激发出来,才能提高其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对小学生的评价应一改以批评为主的评价方式,采取赏识态度,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优点与成功,促进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赏识评价为主、批评评价为辅,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关注学生的进步,哪怕只进步了一丁点儿,教师也要表达赞赏及欣喜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及关心。教师的一句赞扬的话、一个肯定的延伸、一点小奖励,都会给学生注入极大的学习动力,让他们以数倍的努力投入到学习中,以更大的进步回报老师的期望。在教学活动中,即使有些同学回答的问题根本不着边际,教师也不能一口否认,应用鼓励的眼神对他们说:“再想一下,老师相信你,再仔细想一下一定可以的。”学生在充满赞赏与鼓励的氛围中学习,不仅能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利于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激起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公式及符号对小学生来说很抽象,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教学内容生活化,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熟悉的情景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这样就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具体、生动,而且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线段”这节课时,我提前让学生准备他们熟悉的药盒、铅笔、牙膏盒、直的及弯的吸管等物品,教学活动中,我请学生拿出他们准备得物品,并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接着我问:大家能告诉老师哪些东西是直的?哪些东西是弯的吗?然后,用课本及铅笔作为教具,引出线段的概念。借助学生们熟悉的物品做导入,可减少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恐惧感,拉近新课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比如,我在讲授“两位数加减法”时,布置了这样一项可口作业:要求学生放学后到超市调查烧水壶、杯子、牙膏的价钱,并算一算100元能否将以上三种东西全部买回家,要求他们在第二天的数学课上讲调查结果告诉老师。这样以来,我改变了以往的作业形式,使课后作业以生活实践的形式展现。这就使学生在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在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2

关键词:拓展阅读;哲理;修养;图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14-02

孔子有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莎士比亚。纵观历史,凡思想高尚之人,事业成功之人,无不是喜爱阅读之人。书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是人类诗意的栖息。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阅读的重要性人人皆知,然而,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阅读状况令人堪忧。在历时三个月的“外研社杯”第25届上海中学生作文竞赛进行中,主办方对中学生的阅读和阅读现状进行调查,超过7成的学生一年课外阅读书不足十本,主动阅读经典的学生不足两成,对名著普遍感到陌生。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呼吁:“中学生一定要多读经典,多和大师对话交流。”目前,“新教育实验”在全国部分地区如火如荼的进行,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改变学生的阅读状况,努力达到小学生六年读完一百本书。而实践证明,参加实验的学校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确实得到了提高。朱永新教授在他的书中写到:孩子在14岁以前的阅读情况直接影响他的一生,因为那将成为他的图腾。那么作为基础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思考的就是如何帮孩子们描绘他的图腾,让读书这一抹鲜绿的颜色,在他们心中蔓延。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愿意读

俗话说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你想让你的学生朝哪个方向发展,你就得给适合于他们生长的土地。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从多方面入手。(1)与学生商议制定班级公约:入室即静,入室即轻。让整个班级安静下来,给读书一个静雅的环境。以读书为中心定制奋斗目标,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万事通。(2)在教室里开辟跟读书相关的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将自己的感悟发表、交流。(3)充分利用教室的空白处,张贴与读书相关的名言警句。不要以为这只是花架子,其实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4)班主任及各任课老师适时地宣传读书的好处,并起好榜样带头作用。设立阅读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二、制订读书计划——让学生了解读的目标

孩子是天生的不安定因子,他们的所有习惯都有反复性,而且极度缺乏自觉性。因此在开始阅读前必须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有诸多的好处:可以消除不确定性及变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可以使整个阅读活动更为有效,可以引起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目标管理),当然更便于老师对整个班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控制。我们可以计划每个学期、每个月、每个星期甚至可以精细到每一天,读哪些书,读多少。

三、将拓展阅读纳入课堂——让学生有交流的平台和时间

说得多不如做得多。反复在口头上强调阅读重要,不如把阅读纳入课堂来得实效。在每个星期拿出一到两节课,甚至每天都可以拿出一节来进行拓展阅读。让全班在同一时间读同一本书中的同一部分内容,三十分钟阅读,摘抄,十五分钟感悟,然后交流,效果非比寻常。

四、精选阅读内容——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是最好的

阅读内容的重要性不用赘述,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选择。

1.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拓展阅读,不仅能让学生增长知识,还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比如说在教学《白桦林的低语》时,我们可以补充《看林人老杨》,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看林人的生活;在教学《长城赞》时,可以补充海内第一长联,既增长见识,又补充了个别句子的出处,加深对对联的印象;在教学《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时,可以补充《小站的歌声》,感受同样的师生分别,却不同样的离别感受……

2.与生活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内容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许多作者都站在成人的角度分析问题,描绘世界,而作为十四岁以前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甚至会造成他们对阅读的厌烦,而选择他们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保持阅读兴趣。

3.与学生发展相结合。说通俗一点就是得因人而异,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理解水平,就得让他们读什么样的书。当然任何阶段的书都应该是有益于身心健康,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比如看四大名著。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看动画片来了解,稍高年级可以阅读青少年版本的,对于高年级学生就可以看文言白话版。让他们在领略起伏的故事情节时,也为文言文学习做下铺垫。

五、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总的来说阅读应当分为三步:速读—精读—品读。每一本书都有值得我们学习,引发我们思考的内容,对这一部分我们就得品读。“品”字三个口,需要我们多说,多读,多思考。我们得将这部分内容摘录下来,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多样化的检测——让学生欣赏读的成果

不要一说到检测就是考试,平常的课业考试已经让孩子们够累的了,再考的结果必然是我们不愿意见到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发散性思维了。稍稍动动脑经就会发现检测方式是可以多样的:(1)学生每天的摘抄感悟;(2)讨论,比如说看完《三国演义》,大家都比较喜欢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我们可以就人物性格、品质展开讨论,这就需要将整本书中与他们相关的内容进行汇总;(3)辩论,大家都认为关羽是大英雄,曹操是枭雄,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抛给学生一个观点:关羽挺虚伪,曹操是真正的英雄。学生各抒己见,同意的说明原因,不同意的同样得说明原因拿出证据来反驳,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用演讲的形式、讲故事的形式等。

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激趣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7-0125-01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展课外阅读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7-9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

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让我们老师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积累有关材料,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我们,比不读书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如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不仅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鲁提辖嫉恶如仇、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还向学生提出“鲁提辖就这样打死了镇关西后,他又会到哪里去呢?他还做了哪些英勇之事呢?请同学们到《水浒传》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认识梁山英雄、阅读《水浒传》的浓厚兴趣。

1.2名著导读,抛砖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教材后也专门编排了“名著引读”这一内容。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爱好阅读的学生谈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的音画效果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

2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每接手一个班级,笔者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2.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小小说》《读者》《意林》是必备,主要由笔者负责,另外学生可自愿捐出自己的书刊。由语文课代表负责搜集整理和变换。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了图书角的常客。

2.2创建班级图书库

班级图书库主要为纸质书库。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城区重点中学,学生家中大都有一定的藏书。因此,创建的纸质书库办法就是在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学生家中的适合初中生阅读的藏书进行登记造册,作为班级图书馆的备借图书,并公诸于众。学生想借书时,向语文科代表申请,由课代表出面向该书所有者收取,然后借出,并做好登记。要求借书人按时归还,并保证书的完好无损。

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言:“隔锅的饭香。”书非借不爱读,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蔚然成风,学生的读书热情倍增。

3 开展系列竞赛,激发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3.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可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让学生谈谈推荐箴言的理由,以此与同学共享。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

3.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4

关键词:阅读 个性化 课内外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91-02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据专家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许多作家在谈到语文能力的形成时,无不提到得益于大量的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它还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这是制约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强化课外阅读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很多教师已清醒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固然以课堂学习为主,但光靠课堂学习这一条腿走路显然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享受阅读,教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

1 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获得阅读满足。

1.1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孩子们大多喜欢听故事,也喜欢讲故事。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诱导学生阅读。例如,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以后,特意告诉他们,这个故事是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看到的。课后,很多意犹未尽的孩子就主动去找这本书读。下一次讲故事的时候,读了这本书的孩子就会成为主讲者,主动讲述自己学到的成语故事。通过这样为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1.2树榜样,培养阅读意识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老师可以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如果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对学生肯定有强烈的感染力。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也是不能低估的,它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1.3自由读,拓宽阅读视野

课外阅读应是自主、自愿的阅读,该读什么或不该读什么应该由学生的兴趣决定,只要内容健康学生爱读什么就让他们读什么。所谓感兴趣,就是好些熟悉的或不很熟悉,不知道或知道的不清楚的东西,这样的文章和书籍读起来很轻松,又能获得新鲜感,精神上很愉快。所以对刚接触书籍的儿童来说,激发其兴趣,“放任自读”最适合不过的,不要管他读什么书,就算是武侠小说、幽默笑话也任其读之。教师的这种“放任”态度是宽容的,心中有度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无拘无束享受阅读乐趣,点燃心灵的火花,阅读的视野也随之拓宽。

1.4展成果,树立阅读信心

老师布置学生课外读书,不能光布置不反馈。如果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偷懒不读,或半途而废。相反,班级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向大家介绍自己阅读的内容,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他们的阅读热情会更高。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阅读的积极性会更高涨,信心也会更加十足。

2 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我们教师要借助教材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为准绳。形成“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课内外良性互动氛围。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们教师可以这样指导:

2.1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

一个专家在调查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时设置了这样的调查题“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 》”,我能背诵其中一段:“ ”。然而,感到遗憾的是,许多同学虽然能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名,但写不出其中一段完整的话。可见许多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但他们仅把阅读作为一种消遣和猎奇,只追求曲折多姿的情节,而不把阅读当作知识积累、丰富情感、借鉴写作技巧的一种方式。如果只阅读不积累。如同“小猴子下山,最后空手而回”。我们老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可以摘抄好词、对于好的句子可以进行仿造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断、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要学生在欢乐的阅读中达到知识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升华健康的阅读兴趣。

2.2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

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在阅读兴趣的支配下,我们要教会学生: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语段用情去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根据需要学会选读,无充足时间读书时要学会浏览,对重点篇目要学会精读,为了积累语言要学会摘读。读中有批注,要边读边想。经过老师的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

3 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3.1讲

低年级可以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晓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这样学生的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长期下来,学生能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能妙语连珠,写文章也会意到笔随。

3.2办

高年级可以组织学生自办手抄报活动,肯定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

3.3赛

为了使孩子的读书热情持之以恒,我们教师要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佳作欣赏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3.4展

适合小学生讲的英雄故事范文5

富大龙,1976年生人,说来也已过了而立之年。接受采访时,他一身短衣短裤,斜挎着背包,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刚刚放学的小学生。富大龙说,“很多记者都问我演戏的窍门,我这人很笨,用的也都是笨法子,其实我演每一部戏的时候都像小学生做功课一样,一点一点细细抠,也许这就是窍门。”

《望族》孽子

2007年凭借电影《天狗》中的“李天狗”,富大龙荣获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从拿到奖杯那一刻起,很多制片人、导演排着队地邀请富大龙演戏,“都是和天狗一样的角色。”富大龙一个戏也没接,他不想总演憨厚的“狗子”,倒更想演点“新鲜”的。比如极端的人物或是反面角色。为了给富大龙寻找饰演“反派”的机会,朋友们向很多剧组强烈推荐了富大龙。一直比较内向的富大龙也开始毛遂自荐起来。可几乎所有导演都对富大龙抱有怀疑态度,富大龙演反派,你们觉得可能吗?就凭他的长相,也应该是个正面角色。导演们搞不清,请富大龙演正面的男一号他不演,他却非得挖空心思地去争取那些“不适合”他的反派。

直到《望族》中“石锦麟”的出现,富大龙才如愿以偿地演上了反面角色。事实上《望族》的导演胡玫之前一点都不了解富大龙。听富大龙的经纪人关智文说,胡玫导演只看过富大龙主演的《天狗》。还有一次是在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上,胡玫第一次看到了穿西装的富大龙,她说富大龙根本不像“天狗”的形象那样的“土”,穿上西装的富大龙甚至还有一些黑帮的气质。仅仅凭着这次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了解,胡玫就联系到富大龙的经纪人,请富大龙出演电视剧《望族》中的反一号石锦麟。“当时富大龙在外地,我没来得及通知他,就赶忙和《望族》剧组签了合同。”经纪人关智文说,“我不用和他商量,合作这么多年了,他想演什么角色,他一直在追求什么,我心里有数。”

“让一个从没见过的演员去演一个他从没演过的角色,而这样的举动还出自一位女导演。” 富大龙很钦佩胡玫导演的魄力,“胡玫用另一种眼光接受了我,她信任我,给了我一个转变的机会。”富大龙要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胡玫的确是一位眼光独到的导演。

剧中石锦麟是上海金融大亨王正德的养子。为了独吞王氏家族的财产,石锦麟不择手段。他甚至联手英格兰人设计了一场股市的骗局,害得王正德几乎倾家荡产。石锦麟成了王氏家族中罪恶的孽子。然而富大龙却从没把石锦麟当成一个反派角色来演。富大龙眼中的石锦麟不乏优秀之处。“石锦麟操纵股市振荡了整个上海滩,应该是叱咤风云的商界人士。要是放在今天的职场,我想他应该是个精英。”“我很确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大奸大恶之人,都不是单线条的。坏人就连喝口水都是坏的吗?那不可能。”富大龙把石锦麟的所作所为融进自己的思维里,“我要让石锦麟的每一个举动都符合逻辑,能说得通的。我要演出石锦麟的恶,也要演出他作恶的动机。”

原剧本中的石锦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恶人。他猛烈地追求王正德的女儿王雨秋,仅仅是想通过这个女人来得到王氏家族的全部产业。

富大龙感觉这个情节并不合理。石锦麟是王正德从小收养的孩子,他和王雨秋从小玩到大,他们之间就算是没有亲情,也有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友情。石锦麟长大了,就完全泯灭良知地伤害王雨秋?这样会不会很牵强?导演胡玫支持富大龙的观点,并对剧本做出一些改动。观众现在看到的《望族》中,石锦麟仍然作恶多端,但是他还是把人性中唯一善良柔软的一面留给了王雨秋。王雨秋为拯救王氏家族,无奈嫁给日本商人渡边一雄,石锦麟表面上看起来若无其事,其实心如刀割。一向视王家人为仇敌的石锦麟对深陷不幸的王雨秋百般呵护。

石锦麟也并不是完全冷血无情,每当石锦麟在亲情和金钱之间抉择的时候,他总是会充满了矛盾与挣扎。剧中的石锦麟手里时常握着一枚十字架,他作恶的时候握着,忏悔的时候同样握着。十字架是充满旧上海气息的物件,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上流社会很崇尚美国的教会。当时上海的王公贵族们都喜欢佩戴十字架,即使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十字架的宗教意义。但是对于石锦麟,这个十字架有特殊的含义。十字架是石锦麟的养母临终前留给他的唯一纪念。在剧终时石锦麟把这枚见证了他善与恶的十字架交还养父的时候,富大龙加了一句台词,“这个是妈妈给我的。”其实在全剧里,石锦麟养母的形象并没出现过,但是她却始终是石锦麟巨大的精神支柱。

“导演胡玫一向心思缜密。一个小小的十字架她都会很重视。拍摄中她会着重强调服装道具的精细和演员表演中的细节。”剧中经常有这样的特写,一个精美的烟灰缸,一支雪茄烟,然后镜头聚焦在石锦麟手上那枚镶嵌着宝石的戒指上。

这种细节的刻画对反映石锦麟的内心世界很重要,石锦麟是把身家都穿在外面的人,他要的是面子。当石锦麟众叛亲离被王家人扫地出门后,他的衣着非但没有破旧,反而更加奢侈了。就连最后破落的石锦麟住在破败不堪的阁楼上时,观众看到的石锦麟还是西装革履,一丝不乱。

“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石锦麟在不同时期戴的戒指是不同的,他越破落,戴的戒指却越奢华。这些小道具我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当然这些细节,观众能注意就注意,要是没留意也不要紧。但是如果剧中真的去掉了这些,观众们就一定会感觉出好像缺了点什么。”

包括石锦麟的发型,富大龙也细细地琢磨过。石锦麟鬓角的头发是剃光了露出青色的。“现在的观众感觉不到他的时尚,反而觉得这发型怎么有点怪怪的。“其实当我在翻开上海旧画册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了石锦麟的样子。那种所谓的‘瓦片头’,在当年上海男子中很风靡。”对于石锦麟的发型,富大龙和美术设计讨论过多次。可美术不敢用,他们感觉这种发型和现在人们的审美不贴合。“后来我和胡玫说了我的想法,当时我还担心,这么大的导演肯定说我异想天开,可是她却非常赞成我的看法,她认为这样的造型恰恰能再现历史。当时我非常高兴。不仅仅是因为石锦麟的一个造型得到肯定,我感觉终于有人能懂得我的良苦用心。”

一样考究的“梁满囤”

有人说《望族》里的石锦麟穿着典雅,而《走西口》中的梁满囤邋里邋遢。在富大龙看来,梁满囤的造型是另一种考究。“石锦麟的造型用的是加法,加西装,加首饰。而梁满囤用的是减法,不仅把头发剃光,最后连袜子也不要了。”

《走西口》中梁满囤的形象是全剧中最具山西特色的一个。为了演足山西味,富大龙还专程找到山西当地的农民学了一周山西方言。而在造型上,让观众过目不忘的是梁满囤的光头――具有山西地域风情的“后生头”。最开始剧组的服装师给每个演员的戏服中都配了袜子。但是为了突出梁满囤是来自田间地头的农民,在拍戏的时候,富大龙直接把袜子脱了。富大龙的这个举动让当地的村民感觉特别亲切,他们认为富大龙很了解农民的生活,农民每天下地干活,弄一脚泥巴,谁还天天洗袜子呢,很多人在干活时基本上没有穿袜子的习惯。

富大龙饰演的梁满囤不是一个讨巧的角色,他是胸无大志、见利忘义的小农,没有剧中主人公田青的豪情和大度。梁满囤为了皮匠铺老板的家产,休妻再娶。当账房先生告诉梁满囤老板决定把小姐嫁他,并由他继承万贯家财的时候,梁满囤还在炕上蒙头大睡,他还根本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账房先生又说了一遍,梁满囤才满脸惊讶地瞪着眼珠说了句:“怎可能?”其实那场戏里富大龙的台词很多。但是在实拍的时候,富大龙把这些台词全部删去了,就留下三个字“怎可能”。“一个饭都吃不上的穷小子,突然得到了一个千金小姐和老板的全部家产,他的第一反就应该是‘怎可能?’”为了让这场戏表达充分,富大龙和导演李三林商量,一定要给梁满囤的戏多留几秒钟,让他多吼几遍“怎可能”,这样梁满囤的人物信息就全传达出来了,可是导演没同意。直到电视剧《走西口》播出的时候,富大龙才发现,在这场戏里导演给梁满囤留下了很长时间,那些富大龙在现场的即兴表演被完全保留下来了。

剧中梁满囤的招牌动作是,吃。为什么吃,因为饿。为什么饿?因为穷啊。吃,成了很多人背井离乡走西口的人生目的。富大龙把梁满囤的“吃戏”演得特别精到。走西口的路上,梁满囤在吃,到了面馆后,他更要吃了。梁满囤在面馆的戏份,是集中在两天里拍完的,这段时间,富大龙一直在叮嘱道具师傅,“找个适当的时候,就一定要给梁满囤上一碗面。”梁满囤吃饭,总是像吃完这顿没下顿一样,吃得特别狼狈,基本三两口一碗面就见底了。两天的拍摄时间,富大龙几乎吃了两大桶面条。“这样的戏,观众乍看起来可能感觉很有喜剧色彩,其实这里面还有另一层涵义,田青和梁满囤是一起离家‘走西口’的,也都是晋商,为什么两人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田青在经商时心系天下。而梁满囤经商就是为了混上一口吃的。”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表演

富大龙对剧本是出了名的挑剔,刚刚从电影学院毕业的时候,富大龙对剧本的要求就很苛刻,他给自己的规定是,烂剧本不接,就算穷死也不接,直到今天富大龙也一直坚守这个规定。

“有的时候我会想,戏是假的,可是我在拍戏中投入的感情和生命是真的。这使我越来越意识到,我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我的生命。我必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表演。”

因为有这种态度,富大龙对自己的表演生涯有着明确的规划:在有限的时间里尝试遍所有不同类型的角色。“出演不同的角色是对演技的锻炼。因为每一个角色都是立体的,有正面、有反面也有侧面,演员的经历越多,对角色各个面的把握才越精准,角色才越饱满。”在对表演的不断总结中,富大龙认为,五年前他在《天狗》中的表演并没有尽善尽美,可能仅仅演出了李天狗的某一面。

不久前,富大龙在电视剧《今生欠你一个拥抱》中饰演了吴大龙。剧中的吴大龙是一位的军人,他因伤致残,退伍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农民。而《天狗》中的李天狗也是退伍军人、残疾人、普通护林员。富大龙感到能饰演吴大龙好像是一种巧合,在他积累了石锦麟和梁满囤这些不同类型的角色之后,他终于有机会去弥补五年前《天狗》中的遗憾了。

《今生欠你一个拥抱》的剧本很平淡,平淡到没有任何悬念。它不是整天泪涟涟的苦情戏,也不是具有英雄气概的军旅戏,剧中讲的就是一个残疾军人的百姓生活。导演李三林说,观众可能从一开始观看就知道故事的发展趋势甚至结局。但是怎么才能让观众不换台,靠的就是演员对人物情感的把握。

开机之前,富大龙去了一趟河南安阳,见到了吴大龙的原型王俊景。他是一个很普通的兵,有自己平凡的生活和爱情。在一次救火中他被严重烧伤,截去了双臂。可是妻子吴新芬却毅然用真情和爱心为他撑起了一方湛蓝的天空。

富大龙说:“我和他们见了面并没有聊太多,就是寒暄几句。但是从见到他们的那一刻,我心里就很清楚吴大龙这个角色该怎么演了。生活中,妻子吴新芬就是王俊景的手。丈夫只要想喝水,还没等开口,妻子的手就马上去拿水杯了,好像真有心灵感应一样。”

“在我原来的想象中,一个家庭中有一个残疾人,那生活该有多悲惨。但是这对夫妇让我完全打破了对残疾人家庭的印象。他们虽然过的是很普通的农家生活,但是夫妻脸上流露的是特别满足的神情。最难得的是他们把自己所有的愁苦和不如意都放在了心底,他们带给别人的永远是笑容。”后来在一些活动中,富大龙多次见到王俊景夫妇。人群中最活跃,笑声最爽朗的就是他们。在电视剧的拍摄中,富大龙把他的见闻感受都融入了表演中。

拍摄中最困难的是富大龙要演出吴大龙断臂的身体形态,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富大龙把双手放在背后,再穿上比较宽大的衣服来掩盖住胳膊。可是拍摄中,富大龙不知不觉地就会把手伸出来。后来富大龙用绳子把胳膊绑在背后,拍摄中他完全体会了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的感受。剧中有一场戏是一直照顾吴大龙的妻子病倒了,吴大龙用脚夹着水壶给妻子倒水,这场戏拍下来,富大龙累得满身大汗。后来在剧组里富大龙一有空闲,就练习用脚做一些简单动作,电视剧拍完很久以后,富大龙的脚竟然比常人灵活很多。

抹不去的古典情怀

论起出道时间,当年还没上小学的富大龙就拍摄了好几部电影,其中《少年》还让富大龙获得了中国电影铜牛奖优秀男演员奖。此后富大龙演了不少戏,可是运气总是差了一点点。2007年富大龙得到金鸡奖后,无数媒体开始历数少年富大龙的天才演艺经历。“写得太夸张了,我自己看了都觉得虚。”富大龙说,“就是把我小时候所有的表演经历总结在一起,也只是一个零。”那时候富大龙把演戏当成课外活动,演的时候很兴奋,但是一离开片场脑子里就空空的。“那时候我不喜欢表演,也不知道什么是表演,完全是小孩子在玩儿。”今天的富大龙是专业演员,“回头看看小时候的表演,感觉真的很幼稚,但是那种幼稚却是我今天永远达不到的境界。现在演戏,我就连叹个气都要设计。儿时的那种天然永远没有了。难怪圈里有句话说,谁才是最优秀的演员?只有动物和小孩。”

富大龙出生在甘肃,七岁那年和父母来到了北京。但是富大龙并不喜欢北京的生活。父亲喜欢京剧,每天都在富大龙面前哼哼呀呀的唱,小时候的富大龙最烦京剧了。“咿咿呀呀,半天都唱不完一句。”有一天,父亲还和平时一样唱戏,富大龙却突然感觉其中的一句唱词很好听,他吵着要和父亲学这一句。学完这一句后,富大龙把一整出戏都学了。从那以后,富大龙系统地学了好多年京戏。而戏里的文言、琴筝、书画、古韵都成了富大龙今天的爱好。“不得不承认,北京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包括今天我在一个古典题材的电视剧中饰演了狄仁杰,就是源于我对古文化的喜爱,而京戏就是一个根儿。”

富大龙在很多历史书籍中读到过狄仁杰。狄仁杰不仅是杰出的侦探,公正的法官,也是优秀的政治家。他博通经史,熟知刑律,仪表堂堂,一身正气。为官,他爱民如子,不惧权势;为臣,他忠贞不二,老成谋国。很少有哪朝官员像他那样集中了那么多优点。能饰演这样一位古人富大龙感觉很骄傲,他决定要尊重历史,决不戏说。

为此富大龙专门研究了狄仁杰的坐姿。狄仁杰在公堂上是正襟危坐,在家中是盘坐。“这种坐姿来源于戏曲和书画,因为戏曲中的做派就是直接借鉴了中国古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包括狄仁杰在闲时抚琴的画面,观众都能在古画里找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