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科学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科学专业

环境科学专业范文1

关键词:环境与健康理念;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环境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健康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的先决条件,环境健康及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是环境科学永恒的主题。目前环境科学专业尽管在各自的课程设置上有其特色,但对环境与健康的思想贯彻大都不够,一般很少或未开设有关体现“环境健康”与“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思想的相关课程,且专业设置呈现出以污染控制为主体的特征,即事后弥补的策略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体系中[1],[2]。

二、社会发展对环境教育的要求。

由于环境与健康意识的缺乏,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我们的环境质量日趋恶化,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近几年频繁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造成人民身体健康和财产的损失。尤其是环境污染的长期效应,将对数代人的健康产生长期影响。关注环境污染对环境健康和人体健康的损害已刻不容缓,抓好环境与健康工作已迫在眉睫[3]。目前,美国的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中,已用“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课程替代原来的“污染控制”[4]。

环境科学教育课程应将环境与健康的理念贯穿其中,关注实际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以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科学知识、环境与健康理念、环境道德、环境伦理和环境价值观。因此,课程体系应该使学生除了获得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之外,还获得环境与健康的理念,并将获得的理论与解决相关的环境问题结合起来。

因此,目前的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环境事业发展的要求,改革是必由之路。但改革应根据国情、校情,要充分考虑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尤其是基层环境保护、环境应用、环境控制等工作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这样的改革才具有生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5],[6],[7]。

三、以环境与健康理念为主导的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与实践。

环境科学专业在温州医学院设置于环境与公共卫生学院,于2005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自创办环境科学专业以来,我院充分发挥医学特色,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以环境与健康理念为主导,围绕培养“培养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规划、环境咨询、环境监理、环境医学等领域技术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的目标,从以下各个方面不断调整、完善有关教学安排。

1.修订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计划。按照构建“以环境与健康理念为主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体系的理念,全面修订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计划。特别是在环境科学专业培养要求中,突出强调了本理念的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按照“以环境与健康为主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指导思想,注重环境与健康的联系,注意向灵活性、多样性发展,注意正确处理好通才与专才、继承与创新、个性与共性、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关系,构建综合理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开设跨学科、边缘学科课程,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广泛交叉和相互渗透。

按照“优化内容、兼具特色、加强应用、反映现代”的原则,遵循环境与健康的中心思想来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优化内容”指根据环境与健康的理念重新构建学科课程新的知识结构,并对讲课内容优化精选。“兼具特色”指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充分利用我校在预防医学和卫生检验方面的优势及特长。“加强应用,反映现代”主要指课程要有实践性和应用价值,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和信息。将精减部分污染控制方面的课程,增加关注环境与健康方面的相关课程,加强在环境健康评价方面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养,使课程体系更趋合理。

现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既包含使学生能够接受环境健康训练的课程体系(如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等),又包含能够体现教学特色,反映环境与人类健康关系的课程体系(如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医学、食品理化分析等),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环境科学的学科知识体系。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知识掌握评价体系。改变教学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状况,为学生提供新信息、新材料、新思路,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积极开展和运用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

完善目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围绕环境健康的教学指导理念,积极增大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4.实行大学生导师制,既教书,又育人。所有环境科学的本科生第一年实行班主任制,从第二学年开始直至大学毕业实施导师制,期间为三年。导师负责与学生探讨制定学生的发展与研究方向,将环境与健康教育融入具体工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直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

四、结语。

通过“以环境与健康理念为主导的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建设”,我院环境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而且掌握了一些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优秀的环境科学专门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新形势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晓明.健康与环境:人类未来的共同点.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VOL19(3):36-38.

[2]李春杰,贾金平,王文华,程金平,陈思.环境专业实践教学和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7,(2):18-22.

[3]何兴舟.构建和谐社会环境与健康领域面临新挑战及对策.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VOL24(7):469-470.

[4]孟伟,于云江,郭庶.国内外环境与健康的管理与研究.环境与健康杂志,2007,VOL24(1):4-7.

[5]田亚平,刘沛林,王鹏.基于环境教育使命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VOL26(6):127-132.

环境科学专业范文2

大学里的环境类专业教育,是通过设置环境类相关课程,使得学生具有基本的环境专业素养和能力。通过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关心环境问题、将来能够找出解决办法,为提高环境质量而行动。环境教育需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环境意识与敏感度教育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面对环境以及环境的挑战,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对环境问题拥有一定的敏感度,具有对环境的价值观和情感观是有必要的。这要求环境教育中对当今环境现状及面临的挑战的普及,让学生在大环境范围内考虑问题,并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2.知识与理解

环境科学是一门交叉学科。这要求环境教育包含环境的各个方面,物理、化学、生物、经济、社会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是值得关注的一点。

3.态度

许多人学习环境然而对环境问题却没有正确的态度。环境问题是大的、宏观的整体,学生需要懂得尊重自然环境,正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该方面的课程设计非常重要。

4.技能

有了正确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处理环境问题的技能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中美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差异

本文将从中美大学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生态度三个方面对中美环境科学实践教育进行比较;并以同济大学作为国内环境科学实践教育的代表,以试验区同学交流学习的波特兰州立大学作为美国环境科学实践教育的代表,具体分析中美环境科学实践教育的异同,寻找并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设置

美国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类别与我国大致相同,其不同点在于课程选修的自由度。国内大学教育经过多年改革与完善,在选课方面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自由度,学校要求学生按照修读计划表修习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已设定课程外,还增加了素质拓展课程,允许学生选修规定学分以内的兴趣课程,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然而在专业选修课上,可选课程容量还待提高。以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课程设定为例,其课程多偏向于“软课程”。如果学生在专业学习一年后发现自己的兴趣偏向于环境工程与设计,那么学校所设定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兴趣发展。相较于国内所安排好的修读计划表来说,美国大学在要求学生修习一部分的必修课程外还支持跨专业选课。以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为例,学生如果在专业学习中发现对环境地理方向感兴趣,就可以选修地理系所开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及应用、地理绘图等。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环境科学专业需要的不仅是环境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包括经济、社会、人文等综合性知识。如果学生在专业选修课上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方向选择相关专业的课程,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自主规划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

2.实践教学

环境科学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一是具有专业素养的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二是具有管理组织能力的自信的决策者。作为科研工作者,环境科学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对科研的严谨的态度以及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作为决策者,环境科学专业要求学生有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教学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育方针,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国内教学实习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案。以同济大学为例,环境科学的实践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专业课配套的实验课程,包括普通化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毒理学实验等等。该类实验课程设置内容多为专业课原理的演示及验证实验,要求学生实验前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总结报告。另一类则是参观实习等实践课程。环境科学试验区通过组织小班教学,引导学生逐步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参观教授实验室的研究项目,暑期到各处进行实践,其地点多样,有上海市内的环境企业,国内的污水处理公司(云南水务公司),也有国外的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环境基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大大丰富了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环境问题的感性认知。同时,为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环境科学试验区组织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开始“一对一”的导师制,每名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导师,跟着导师做实验。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结束,为了使学生初步接触环境处理流程和感受实际氛围,组织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环境检测公司等环保机构。此暑期认识实习一般为期两周。通过参观时企事业单位机构的专业人员向同学们介绍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后期参观实习报告的撰写,暑期认识实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实际环境现况的认识。美国的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虽在教育形式上与国内相近,同样有实验课程及参观实践,然而在教育方式上却与国内大有不同。以波特兰州立大学为例,在选课上,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不分家,课堂与自然不分家。相比于国内的实践课程,美国大学本科环境科学专业教育的课堂与实践结合得更为紧密,理论学习与实践实验的时间跨度不大。如环境中水体循环,课程分为理论课堂和实地考察(fieldtrip)两部分:在学习了通过水生生物种类及数量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理论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到郊外河流实地采集水样,并要求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辨别水样中需要研究的水生虫类,从而深化学生对水体污染评价公式的理解与应用。实地考察地点由课程性质决定,远程考察通常是自愿参加的,行程安排在周末,2~3天不等。考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报告评分中对学生的自我思考部分的内容要求很高。

3.学生态度

环境科学专业范文3

1教学内容的选取

1.1教材和目标定位

要使教学内容合理,首先要选取一本合适的教材。[3,4]不同的教材各有特色,侧重点亦有所差异,有的注重理论方法,有的偏重实际应用。环境科学专业的遥感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利用遥感技术对环境问题进行监测、分析和管理的能力,因此本课程适宜选取侧重于应用的教材,如参编教材为陈述彭的《遥感地学分析》和赵英时主编的《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等。同时在专业软件选取上考虑到界面易用,开发灵活性等特点,可选取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实例教学。遥感课程本身内容较多,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需缩短遥感基础理论的讲授,同时适当扩大遥感实验和应用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其中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电磁波、传感器及成像原理、遥感图像的存储等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以“影像获取-预处理-分类及后处理-应用”为主线,重点讲授常用遥感数据(TM,MODIS,ALOS和SPOT)的获取方式,预处理方法(辐射校正、地形校正和几何校正)、分类方法(监督和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决策树分类和神经网络分类)以及精度评价和重编码等后处理过程,最后则以江苏沿海开发为背景,围绕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滩涂生态环境评价、水环境和大气监测等主题进行应用实例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利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1.2教学内容更新

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知识更新速度很快,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强。[5,6]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对现有教材内容更新,让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最新动态,尤其是遥感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最新应用领域,以弥补现有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依托现有科研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将自己从事科研项目过程中了解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补充讲授,比如笔者曾从事过遥感技术在区域蒸散发估算、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以及水环境监测等应用相关的科研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该项目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同时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与学生一起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完善上还需整合对本学科技术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期刊资料(如环境科学、生态学报、地理学报和"RemoteSensingofEnvironment"等杂志),渗透到课程建设之中,不断充实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前瞻性。考虑到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由于缺少地理学、地图学和程序设计等知识结构,往往会反感复杂的遥感理论知识,缺少主观能动性,可围绕遥感技术开展课程群建设,加强本课程与环境信息系统、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之间的联系,从而增强学生利用跨学科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

2.1专业软件辅助多媒体教学

遥感课程包含大量的遥感图像信息,因此目前普遍使用PPT教学方式。为了增加学生对遥感理论方法的掌握,有必要在课堂上增加以实验数据为主的遥感软件演示教学。通过遥感软件可以将理论及方法用图形和图像的形式直观再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应用先进的遥感技术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还需设计一些综合软件训练科目。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类似《滩涂资源与环境监测》的综合实验,拓展了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等地学处理软件之间的数据共享操作,在增强学生环境数据处理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反响。

2.2网络和启发式教学手段

遥感课程理论抽象,应用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解决实际的问题。比如在讲解植被的光谱特征时,可以基于全色图像、多光谱等各种常用的卫星遥感数据,形象和直观呈现不同的植被类型、不同的植被生长阶段和状况在遥感样片上的差异,增强学生对“同物异谱”和“同谱异物”规律等遥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还可利用GoogleEarth软件,USGS和地理空间云数据等平台免费浏览全球各地分辨率相对较高卫星图片,作为遥感教学影像资料,或用作科研数据。建立和完善实验数据库,依托现有的科研项目和实验平台,购置SPOT,MODIS和TM等多类型遥感数据和行政矢量地图。通过Internet网络,师生共同交流和关注遥感最新事件和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如高分卫星的发射、城市雾霾和水污染事件,引导学生利用现有环境问题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

3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作为非遥感专业开设遥感课程,其技能要求为应用型,理论联系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上可以以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为基础,构建分层次的能力训练模式,初期可以安排一些主流遥感数据搜集与处理基础方法的介绍;中期安排一些专业软件应用课题;后期通过科研项目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还需改革传统以卷面成绩为主的考试制度,注重多元化的考核方法,增加理论环节课堂提问、讨论等考核,以及实践环节的软件操作和科研能力考核,以考试促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创新的主动性。

3.1增强课堂练习和野外实习环节

通过课堂练习和野外实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遥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悉遥感专业软件的基本操作,增强对不同地物的光谱差异的正确认识。课堂练习环节主要以示范性和验证性为主,学生可通过操作实例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授遥感影像的几何配准过程中,结合试验指导书和软件操作,以图形的方式呈现控制点数目和位置变化对图像纠正效果的影响,增强对几何校正影响因素的理解。野外实习设计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的准备和预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和野外考察路线的设计等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图像目视和计算机自动分类原理和过程等教学内容的认识。野外实习适宜以学校周边的多光谱影像为例,也可结合区域特色,如在盐城工学院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考虑到沿海大开发形势下,采用了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和保护为实践背景材料,通过实验区的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假彩色合成图像和地物的识别特征等遥感基础理论知识,同时通过野外实习教学也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遥感技术对滩涂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检测和分析。

3.2专业软件开发能力培养

在遥感教学中,专业软件开发能力也是实践创新教学的重要内容。ENVI是由遥感领域的科学家采用IDL(InterfaceDescriptionLanguage)开发的一套功能强大的、完整的遥感图像处理软件[7],因此在利用ENVI软件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利用IDL演示实例丰富教学内容,例如进行遥感影像融合效果评价的过程中,可让学生掌握IDL的学习方法,并学会编写IDL命令调用ENVI函数,进行数据的读取,熵值的计算和融合效果的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又可更好的理解操作的本质,提高学生的专业软件开发能力。

3.3鼓励学生从事科研活动

课堂练习通常是严格按照实验指导操作,相对缺少创新性,因此还需要通过科研项目的锻炼,进一步强化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研活动主要以遥感兴趣小组、大学生创新项目和导师科研项目为主要形式。遥感兴趣小组依据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组建,如组建滩涂植被组、水体污染检测组以及大气污染检测组等,考核任务下达后,各小组之间共同完成数据资料的查找、分析和结果输出等工作,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分和总结。学生在完成专题任务中不仅增强综合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同时也熟悉了基本的科研方法和过程,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此外,在遥感应用小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项目(SRT)和撰写学术论文,同时吸引学生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鼓励学生发表高质量遥感教学论文将学生的毕业论文尽可能与科研课题相结合,通过毕业论文团队建设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深度和广度。

4结束语

环境科学专业范文4

 

为贵州荔波喀斯特地貌申请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作出了特殊贡献。

 

屠玉麟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1962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生物系。主要从事植物地理、环境生态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贵州省农业区划先进个人,贵州省优秀环境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9项,主持参加完成科研项目10余项,目前主持在研项目3项,编写或参与编写著作20余部,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安裕伦1987年贵州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院长,校学科带头人,曾为英国、澳大利亚访问学者。担任过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综合自然地理、气象与气候、贵州地理、土地资源等10余门课的教学。主持省重点攻关等各类科研项目20项。获省科技进步奖2项。发表论著40余项。2003年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兼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贵州省土地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遥感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测绘学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专业学术方向:环境遥感与信息系统、自然地理

 

梁虹1985年陕西机械学院工程水文及水资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省管专家,校学科带头人。科研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岩溶》、《地理科学》、《经济地理》、《水电能源科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等全国重要学术期刊和全国性科技期刊以及国家出版社发行的全国性学术会议论文集上以独著或第一作者的身份20余篇。

 

学术贡献:创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一“喀斯特水文地貌学”

 

彭贤伟教授,硕士生导师,房地产估价师,土地估价师。1984年7月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9月-1987年2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区域地理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学位研究生主要课程,结业后回贵州师范大学任教。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长江分会第五届委员会、贵州省房地产业协会中介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房地产估价专家鉴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房地产估价、土地评价与估价、自然资源开发与区域发展等方面研究工作。近5年主持参加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7篇。专著1部。

环境科学专业范文5

一、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

对于学生的成功就业和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素质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因此,很多学者都深入探讨了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的要求和模式。环境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融合了经济学、化学、社会学、生物学、物理学、法学、工程学等多方面的科学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各个学校也不尽相同。在国家规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自身的优势有所偏重。经抽样统计,绝大多数高校在基础科目上设置基本一致。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上,各校的课程设置基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环境学包括环境毒理学、环境学概论、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物理学、环境医学、环境地质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质量及评价、污染气象学、环境生物学、数学环境学、环境生态学、化学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海洋学、环境仪器分析等课程;二是社会环境学包括环境哲学、环境科学方法论、环境统计学、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自然环境保护学、清洁生产概论、环境信息系统、环境保护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美学、景观环境学、环境政治学等系列课程;三是工程环境学包括环境工程学、环境生态工程学、环境保护工程学、环境系统工程学、环境地球化学工程学、水污染防治工程学、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学、固体污染防治工程学、噪声控制工程学、环境材料等系列课程。一般情况下,综合类大学因学科门类齐全,往往环境学科方向齐全,在课程开设上采取分方向开设,如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分为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方向,各方向在统一开设公共基础课的基础上,采取模块式教学,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不同的专业选修课。理工型高校开设的课程通常侧重于工程技术的运用,结合各自学校的优势和特点,选择与其相对应的专业方向,其专业课设置也与其相匹配。如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则侧重于开设废水处理类、污染控制类课程。管理类学校则着重于开设环境管理与规划类课程,如中国人民大学等。农业类院校环境科学类专业往往是由土壤学、植物营养学等学科发展起来的,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土壤学、生物学、气象学等,如中国农业大学等。

二、环境科学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环境科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也越来越好。由于环境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要求环境类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多元化。因此,环境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也是多元化的。据李顺兴等人调研显示,环境类专业学生毕业主要渠道有高校和各类大中专院校,环保类企业特别是污染处理企业,环境教育培训类机构、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等。随着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的不断上涨,环境专业选择考研和出国的学生人数也逐年上升,据调查,普通高校环境专业考研率超过了50%。

三、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改革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对专业技能改革要予以重视,对专业基础要进行强化,对专业方向要进行拓宽是课程体系的三大基本原则。在比较分析发达国家林业院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对环境科学人才的实际需求,从以下几点分析论证新课程体系的改革。第一,将环境科学课程体系看作一个系统。我们可以遵循课程体系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要积极地去确立各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合理安排、组织和选择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第二,对于课程体系来说,我们可以按照知识体系的作用与功能将其分为四个基本模块,即技术基础、专业基础、工程基础和理论基础。这样的课程结构不仅能够更好地反映出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还能将不同层次的课程提供的知识内容展现出来。第三,避免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提出行之有效的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和环境科学专业综合化课程体系。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系统中,直接影响教学目的的达成以及实现教学目的的途径与手段的是教育方法。讲授法,作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一直是以单向的思想交流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运用讲授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讨论法。将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以教材中所遇到的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由于该讨论法是团体合作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团体协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独自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2.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中利用直观教具或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教学中进行观察并轻松感知知识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不仅让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生动,同时其形象的教学方法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很轻松的环境下学习知识。

3.自主学习法。这种方法是教师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积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而采取的教学方式。

(三)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学计划的修改与完善

环境科学的广博性与复杂性使教师在进行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时感到棘手。专业课门类多,所需基础课内容广,而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摆在教师面前的问题是如何理清主线,精选主干课程,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教学计划,以便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竞争力更强的人才。我国目前办环境类专业的院校很多,其中多数是从原先与环境联系较密切的专业演变来。这些院校特长和基础各不相同。各类院校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首先应在保证基础课和环境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发挥各自特长开设相应专业课与选修课,不应强求统一模式。此外,由于工程技术的发展十分讯速,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也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对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从专业知识结构来看,要对环境审计、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标准认证等新技术、新观念、新知识进行了解;从专业课程体系来看,要对知识层面进行视野拓展,对环境经济、环境法规、环境系统分析等课程应予以加强、补充。

四、结论

环境科学专业范文6

Name: Sex: Male

Date of Birth: June 27, 1986 National: Han Account where: Shanxi Taiyuan current: Taiyuan, Shanxi

Graduate institutions: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olitical landscape: komsomolets

The highest academic qualifications: bachelor's amendment by a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al Science

Personnel types: ordinary job graduation date: July 2008

Job search intentio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departments, research institutes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offices

Job type: Full-time

Posi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s and related chemical jobs

Hope Location: Shanxi

Wish to pay: Negotiable

Self-evaluatio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f the "people-oriented style for the boat, carrying German intellect, all-round development," I trained hard work, self-improvement,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Four-year university in a better life, I would like to be an outstanding environmental workers as their own objectives, the courses in lear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t the same time actively greatly enriched their professional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enable its own higher the overall quality; in the four years of university study, I constantly enrich and improve their own university to find my own position, the accumulation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platform; University experience and training of the difficult challenges I must be brave enough, in practice benefit; At the same tim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rious cultural and sports activities, to maintain a good physique and creative minds. And continue to get to know the best friends, fellow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people as a mirror, I have continued to move forward and become an engine for growt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From September 2005 to July 2009,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achelor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Practice experience

2008.6 Xiaolangdi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harmony with natu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ternship

2007.12 Taiyuan water plant to monitor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training

Fenhe second reservoir water 2007.5 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Practice

Shanxi 2007.4 Mianshan scenic eco-tourism training

2006.12 rivers survey of Taiyuan City

2006.10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tional papers Environment Reference Index Survey

Received awards

2006.2007.2008 years in a row to obtain a second-class schools i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larship

Language ability

4 through the National English can be spoken to the exchange of skilled, have good reading and writing skills in writing.

上一篇能源集团

下一篇电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