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执行力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执行力课程

执行力课程范文1

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抓手,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有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幼儿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是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环节,每个环节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环节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幼儿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教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即使如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课后进行教学反思,再进行补充备课,写出自己执教的体会和疏漏失误,记下幼儿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或困惑。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教学的保证,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2.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轻松和谐的气氛能唤起幼儿学习的热情,愉快的情感体验会使人精神焕发、思维活跃。活动中,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话,都可能在师生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可以使活动的氛围既轻松又和谐。

在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教师让几个幼儿合作搭一艘船,教师没有去干涉他们,只是和其他幼儿在合作构造其他东西,活动结束时,我们惊奇地发现:在没有教师帮助的条件下,几个孩子共同合作搭了一艘非常漂亮的轮船。从甲板到驾驶室,从船舱到娱乐设备,一应俱全,在这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体现。又一次结构游戏活动中,教师一而再,再而三地叮嘱这几个搭船的孩子:“一定要搭出来,要和上次一样漂亮!”孩子开始动工了,这一次,教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每每看到幼儿停在那儿,或是搭的不合教师心意的,就催促、干涉甚至让幼儿重来。活动结束了,一艘船也没搭成。两个鲜明的事实,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在游戏时,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过多的干预会限制他们,太高的期望会造成幼儿的压力,使得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发挥失常。

因此,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在幼儿的游戏过程中不是领导,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帮手和支持者。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不因幼儿的年幼,而忽视幼儿的需要,也不把教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要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种安全、平等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自然、真实地表现自己。

3.善于把握挖掘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教学活动中的重难点犹如一出戏的戏眼,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一个活动下来,或面面俱到流于形式,或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所偏颇,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流于表面,那么,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方法来突破重难点呢?

由于学前期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状态,因此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多层次分析推理的事情,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以故事教学为例,如果在故事教学前,仅仅是按常规设计教案,那么有些故事内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生活经验还不太丰富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接受和理解的。这时,就不妨采取难点前置法,将难点放在教学之前,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引导幼儿主动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让幼儿明白故事中的道理,达到启发幼儿思维,开发智力的目的,同时难点也迎刃而解了。如《我身边的轨道交通》是“我们的城市”主题下的一个关于轨道交通的综合活动,活动目标为:一是初步了解轨道交通的特征、功能,体验轨道交通的发展为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二是结合自身经验巩固乘坐轨道交通的文明礼仪与安全意识。教学活动中,了解轨道交通的特征、功能和乘坐礼仪是整个活动的难点。于是活动开始之前就让幼儿拍一些有关乘坐轨道交通的花絮、收集附近轨道交通的资料,帮助孩子更直观地分享经验。通过这样的难点前置,让幼儿亲身感受,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轨道交通的特征、功能。

也可以遵循规律,小步子递进。把大目标分解为阶段性小目标,使个体很快地从目标导向行为转入目标行为,尽快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时在目标导向过程中当目标能力增加时教师及时提供一个可使儿童实现高目标的条件,引导他们走向实现更高的目标。如在大班体育活动“挑战飞人”时,教师考虑到活动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助跑跨跳的动作,便以模仿奥运冠军刘翔吸引幼儿投入活动,引领幼儿尝试练习跨栏动作。教师在材料的投放数量及运用上体现了“小步子递进”。如教师将跨栏高度从低到高分为三种,让幼儿分别尝试,从第一次练习时的一道跨栏,到第二次练习时的两道跨栏,再到第三次竞赛时的三道跨栏,使幼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体验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快乐,避免因反复练习而感到枯燥乏味。

二、尊重幼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1.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不轻率地对幼儿进行相互比较

相同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措施,才能激励、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如我曾带过的一名幼儿淼淼在上幼儿园前只吃流质:牛奶或薄粥。上了幼儿园后只要听到保育员阿姨推餐车的声音,就开始哭了。为了提高他的就餐自理能力,班里教师达成共识,从不催促其吃饭,刚开始时,其他小朋友吃完饭收拾好餐具后,他就开始哭了,我们也不强迫他,还帮他收拾餐具,慢慢地我们开始教他吃饭时要用大牙咬,一边咬一边咽。渐渐地淼淼开始自己收拾餐具,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收拾餐具不是目的,只是借此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锻炼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所以,教育者要认清幼儿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幼儿设置恰当的奋斗目标,取长补短,健康发展。

2.关注各年龄段特点,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生成

一般来说,幼儿期的孩子生成活动由他们的兴趣所致,当然孩子的经验基础不同,对新事物或某些现象的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又因为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及年龄特征的不同,所呈现的生成活动状态和持续性也就不同,因此不同年龄段的生成策略和生成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如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生活经验不丰富。冬天里,小班幼儿对玻璃窗上出现的水蒸气很感兴趣,用手指画出各种图案,但是过了一会儿兴趣就消失了。小班幼儿的生成活动不会自觉地深入下去,他们只对发现的现象感兴趣,持续时间短。这时只要教师及时引导幼儿再去观察,简单告诉幼儿这时玻璃上凝结了水蒸气,只要嘴巴哈口气就会出现,鼓励他们大胆地去画各种图案,体验乐趣。这样就将生成活动变为集体活动。

因此,幼儿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和了解幼儿的学习兴趣点,并对幼儿的独特表现做出及时合适的反应,有效促进课程的生成,提高课程的执行力。

执行力课程范文2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执行力;策略

新时代下,对于数学课堂的教学开展有了新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再局限于被动接受、强行记忆或者一味地听老师讲授,更多的是需要锻炼学生实际动手、动脑思考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实践、合作交流讨论、自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学生要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自我执行学习方式,提高思维逻辑培养效率.

一、数学学习“执行力”的内涵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的教育学者来中国聆听了一堂数学课,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互动得很好,气氛热烈,然而课堂结束之后美国的教育学者反而问道:既然学生都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那么这样的课堂还有什么意义?

这说明一个问题.传统式的教师传授模式仍旧没有改变,虽然现在大力提倡新课改新课程,然而学生只是一味接受老师的灌输,而缺少了自主的思考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相关数学概念并动手实践,便是加强“执行力”培养的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执行力”,即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领悟概念的教与学过程.所谓的“执行力”的培养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的,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体化过程.

二、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执行力”的相关策略

1.以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概念为目标

所有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为前提,数学学习和其他科目不同,注重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多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执行力”培养的第一步就是概念理解力的培养.

下面以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节的课堂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概念理解力的培养方法.传统的教学设计可以为直接引入,教师一味讲授椭圆曲线,或者让学生自行画椭圆,感受椭圆特征,再或者是运行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轨迹,结合生活中实际用到的实物模型等.这样的模式太过直接,过于简单.椭圆对于学生来说还有些陌生,和传统的圆形一样,椭圆的特性不容易理解,教师虽然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课程设计,但是总体来说过于直接,学生无法自己领会椭圆概念,缺乏实际动手操作.执行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学生的数学概念理解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还是这个例子,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取一根绳子,两端点固定在一个点处,然后套上一根铅笔,拉近绳子移动铅笔,这个时候就会画出一个圆,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把两个端点移动开一定的距离,再进行同样的动作,就会画出一个椭圆.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让学生领悟椭圆和圆有什么不同,椭圆具有什么特征,满足什么几何条件.

以椭圆定义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圆到椭圆展开联想,发现规律,教师再进行补充概括,然后根据学生领悟的椭圆定义,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讲授其几何性质.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会印象深刻,然后自主探索问题的本质就会更加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在某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进行提示,通过让学生实际动手、动脑思考来自主地获得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培养独立思考的思维逻辑能力.

问题始终是数学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有了问题才会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于严谨缜密的数学体系,问题是一切进步的起点和动力.对于老师来说,要和蔼可亲,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让自己和学生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多想多问,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心中产生问题,继而发问,探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心中的问题意识,是学好数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提问的技巧也是一个培养的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某个知识点的关键处提问,不要针对一些不重要的地方下大功夫.对于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好好对待,就算问题相对简单也应该多多鼓励,否则容易打消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质量性,教师给出中肯的评价让学生完善自我.

3.良好的教学习惯

教师是引导学生数学学习“执行力”培养的核心部分,教师要明白数学课堂上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知识不应该讲,还应该明白有些知识应该怎么讲,什么时候讲.比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着重讲解,还有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重要概念等,都需要大力讲解.学生没有预习功课之前不能讲解,学生没有问题或者学生没有钻研自己的问题之前,最好不要进行数学知识讲解.

这样的原则是为了和传统的教师讲授区别开来,学生始终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执行力的培养还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只有构建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学生才能够学好数学.所以对于一些问题,要学生自己钻研之后,教师才能够进行讲解,这本身就是数学学习“执行力”的一种培养模式.还有就是要灵活教学,不要固定死教学设计,启发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而不是为了回答老师设定好的问题,这样会束缚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数学学习执行力的培养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良好的教学习惯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理解概念、发现问题和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习执行力.

【参考文献】

执行力课程范文3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课程;礼仪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理论技能衡量转化为综合能力的考量。高校体育公共课是相对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有效开展这一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一、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礼仪课程的作用与意义分析

自古以来,我国就特别重视开展礼仪培养和教学。而随着中西融合进一步加剧,当前所开展的礼仪课程教学,实际上就是对中国传统礼仪的继承和对西方礼仪的借鉴和吸收。同时也是学生应对社会竞争的必然要求。因此,在高校体育教育过程中,开设礼仪课程,实际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开设礼仪课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礼仪规范和行为要求,从而帮助学生在求职、参与工作中都能有较为良好的表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好的礼仪风貌,能够为刚入职场的学生提供有效帮助。其次,良好的礼仪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以及承受社会压力的能力。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与社会实际的沟通交往,往往很容易在刚刚进入社会生活、工作中遭受挫折,但自身又很难以接受。长此以往,实际上阻碍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此外,开展礼仪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人文素养,而这也是培养综合素养人才的关键和重点。当前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群体,这些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而该学生群体的主要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礼仪,可以说,其礼仪知识是缺失的,因此,在高校体育公共课程中设置礼仪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缺失但必须要具备的人文素养。

二、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礼仪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1.符合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高校体育公共课设置礼仪课程是否合理,其关键点之一在于是否符合当前体育教学规范的必然要求。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培养人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和技能教学,培养人才的综合实力是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礼仪知识作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正是以往体育教学中所缺失的内容,也是改革的趋势。因此,从课程改革的要求来说,设置这一课程是符合教学要求的。

2.符合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的核心和关键是学生,学生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随着各种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当前学生了解其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逐渐丰富,学生也希望能够通过课堂学习到一些能提升自身软实力的内容,而包含礼仪知识在内的文化教学课程都是学生追逐的重点。检验和决定任何课程是否设置的重点是学生能否接受,这是最关键的。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一课程就有开办的意义。

3.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人才培养是一项体系化、系统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缺少。在高校体育公共课程设置礼仪课程是充分结合了人才市场需求、综合人才培养目标之后的结果。因此,这一课程的设置符合全面人才培养的重要要求,也能满足学生适应就业需求的客观要求。同时也必然会被学生所接受。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设置礼仪课程正是人才培养终极目的的重要要求。

4.符合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想要成功开办某一课程,其关键就是看其是否可行。设置礼仪课程,是完全能够成功落地的。首先,其教学内容是体系化的。无论是传统礼仪知识,还是西方现代知识,礼仪知识都具有完备的知识架构体系。其次,其教学资源是丰富的。教育学生掌握一门知识,不仅需要理论化的知识,还要有相应的实例。礼仪知识教学是最能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学生可以一边学习,一边检验。最后,其教学方向是切合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高低是决定这一课程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指标。毋庸置疑,礼仪知识教学,能够很快与市场需求相对接。

总之,礼仪教学是一种潜在的教育素养,是与人交往最基础的要求。学生一旦具备了良好的礼仪素质,可以使其学习和工作得到巨大帮助。因此,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加上人才培养内涵逐渐丰富,开展这一课程有着巨大意义。

参考文献:

执行力课程范文4

1.1动态控制指标的选择

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日常检测的要求科目,并结合日常施工经验,对G25长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罩面动态质量管理的指标选择如下:油石比、0.075mm通过率,2.36mm通过率、4.75mm通过率、空隙率、压实度、渗水系数、厚度等。

1.2分析周期确定

对每日检测指标取平均值,便涉及到确定分析周期的问题。质量管理学中推荐采用生产稳定后20~25组子组数据为基础,以此为标准来控制后面的过程。这是因为动态质量管理常常用在生产单件物品的企业中,如制造电脑、药片等企业,其特点是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几天内)便可以生产大量产品,对每个产品的检测可以获取足够多的数据以供分析。但是沥青路面施工,由于工期原因标段划分往往较小,对于该加铺工程,上、下面层的施工时间只有20d左右,如果采用20~25组数据作为初始数据则失去质量控制的意义,所以《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推荐采用5d为一个周期,用前一阶段施工状况控制后面的生产过程,在有效地保证过程控制的连续性的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过程控制的动态效果。

2应用实例

2.14.75mm筛孔通过率

项目部试验室在10月27日对热料进行抽提筛分后发现,4.75mm筛孔通过率管理图出现超过标准上限的提示,如图1所示。经核实,4.75mm筛孔当日抽提通过率为55.6%,而目标级配4.75mm筛孔通过率为37.4%。项目部立刻停工检查,最终发现系铲车司机擅自使用2#仓的溢料代替5~10mm冷料造成的,项目部对该司机进行了批评教育,避免损失扩大。

2.2压实度

G25长深高速公路程江至柳城段加铺工程压实度的动态质量管理图见图2,从图中可以发现,压实度检测值可以分为10月26日之前、10月27日至11月5日、11月5日之后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检测值波动范围较大,经分析为以下原因:因摊铺机和压路机驾驶员前期待工较久,暂未适应新的工作条件;试验、材料和机械等各部门人员工作分工不明确,且各部门之间协调需要进一步改进。快进入角色,没有特殊情况不可随意调换人员工作岗位;对摊铺机与压路机驾驶员进行技术培训;施工材料持续供应,且工地试验室在接到材料部门《原材料试验检验通知单》后,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取样和检测。经过第二阶段的过渡期后,施工进入稳定期。

3总结

执行力课程范文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学过程管理 节点控制法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快速扩张,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时代。由于受到教学资源和管理水平的制约,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却困难重重,对于处于地市州的本科院校而言,问题尤其突出。当前,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建立起了校院系(或者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下放责权,扩大院系办学自,以发挥院系从事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从多年的教学管理实践情况来看,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重心下移也可能会带来目标不清、实践环节难抓落实、教学质量滑坡等问题。

过程节点控制法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有非常重要和比较广泛的应用[1,2]。目前国内高校教学管理中,有不少关于教学过程某一方面的过程控制的研究[3,4],但是尚无系统地进行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一、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设计与能控性分析

1.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总体设计

根据ISO的定义,过程是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出是另一个过程的输入,各个过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根据控制论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1]。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在教学资源增长无法满足学生人数增长的情况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对教学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要实现对二级学院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必须认真领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严格教学管理”的精神,按照学校和学院的教学发展规划,遵循教学发展规律,设计出周密的和切实可行的教学过程流程和节点控制法,以高效地实现对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

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设计共分三个步骤。首先,建立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三维体系”:一是识别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教学过程需要控制的要素很多,但只有少数几个起关键作用,控制住了这些关键要素,不仅控制住了过程,而且对过程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把握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教学过程活动都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和最佳路径,识别和控制其中的关键环节,不仅能控制和驾驭其规律,而且会对优化对过程的性能产生影响;三是明确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过程的控制是由人来实施的,但关键要素和关键环节的控制人对过程控制具有关键作用。明确并落实关键责任人的责任,是教学过程节点控制的核心。

其次,完成教学过程节点控制中的“三个细分”。一是过程细分,即按照教学环节的流程和路径分解为若干子过程;二是目标细分,即:按照过程细分的每一个子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三是责任细分,即:按照细分的子过程、子目标分别明确不同的责任人和具体的责任制。

最后,绘制出“教学过程节点控制图”。图1为我院某学年下学期教学过程总体节点控制图。

图1 我院某学年下学期教学管理总过程节点控制图

2.教学过程节点控制法的能控性分析

除了人才培养这项中心工作之外,高校还需要承担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其他任务,因此,教学管理很容易受到教学之外各种工作的冲击而变得不易控制甚至是支离破碎。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只有把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深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所有过程的“能控”。例如,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应该以教学学术为主,以专业学术为辅,不应该把大量的精力用来争取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而应该通过激励措施鼓励老师们在进行专业学术研究的同时,更多地投入精力进行教学研究,多思考如何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如何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如何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等等。另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也应该以产业与学校的深度联合为目标,以培养合格人才满足地方产业需要为主,以直接为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为辅。学校只有站在企业需要的立场上开展专业教育,而不是站在自身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立场上,才能够真正把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专业实习、学科竞赛、毕业设计乃至学生的就业等各项工作统筹起来,为实现教学过程的“能控”创造条件。

为了真正做到所有教学过程的“能控”,需要着重从三方面入手对教学过程的“能控性”进行约束和管理。第一,要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进行目标的层层落实,以倒推法进行分类和管理;第二,要分析制约教学目标实现的主要因素,为教学过程的控制提供条件保障;第三,要努力提升教学过程的管理力和执行力,其核心是教研室主任和教务科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能力。责任意识可以通过教育、制度和监督来提升,而执行能力的提升主要依靠教学管理各个层次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分明的奖惩制度来保证。

以年度教学目标为例,以教学质量建设工程项目为核心指标,学院控制层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合作改革等,教研室控制层为课程建设、教研项目、专业实习等,教学科控制层为常规教学、大学生学科竞赛等。如此层层管理,层层落实,将极大地提升教学管理的“能控”性。

另外,教学过程控制是一个动态过程,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都不会停止、由于办学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都会影响到教学过程的能控性,因此,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需要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动态的“能控”。

从我院近三年来的教学管理的经验来看,由于我们在每学年和每学期之初总体规划、周密设计,进而分析每个节点的能控性,真正实现了教学过程的高效的节点控制。

二、教学管理子过程的节点控制的创新实践――以毕业论文(设计)为例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质量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尽管各高校在认识上都非常重视,也制定了不少规章制度和评价标准,但是对于毕业论文的过程有效控制却缺乏有效的办法。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尤其是面临着与学生毕业就业的显著矛盾。要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就必须从选题开始,明确每个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把握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明确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以机械类专业学生选题为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联合起来协同创新,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工程价值的、技术先进的真实课题,来源于企业的真实课题就是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要素;而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环节是校企的深度合作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也只有校企深度合作,高度互信,才能够使得校企双方指导教师成为实质性的选题节点的关键控制责任人。毕业论文(设计)的其他环节也是如此,通过过程细分、目标细分和责任细分,形成闭环的节点控制网络图,通过奖惩措施,达到责、权、利一致。图2为我院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节点控制图。

图2 机械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节点控制图

多年来,我院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办学,狠抓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节点开始,实现过程的节点控制,有将近50%的学生在本地企业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校企双方教师深度合作,学生所学为所用,很好地解决了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生就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的矛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我们也注意因材施教,对于考研的同学,单独进行管理,这部分同学的选题主要来自专业教师的科研课题(横向和纵向),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安心准备考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读研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准备。还有一些学生,通过公开或取得专利授权,免修了毕业设计(论文)。因此,对教学过程的节点控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灵活地加以运用。

三、结语

节点控制法通过明晰教学过程控制要素、把握住关键环节、明晰责任人有效控制教学过程,可以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提高高校运转效率,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学文化等“软实力”,同样会对最终的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节点控制法融合到学校教学的系统工程中,才能使得节点控制法发挥预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新怀.“过程节点控制法”的创新实践,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11):32-34.

[2]姚侃.大型海船建造检验“节点控制法”研究与实践,江苏船舶,2008,(5):38-40.

[3]朱建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研究,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5):31-32.

执行力课程范文6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学分制 成人教育

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成人教育应主动适应这一变化,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学分制则是适应终身教育体系发展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成人教育学分制无疑对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解决终身学习与学习个体之间矛盾的紧迫性

所谓终身学习是指“人在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包括学习态度等应该如何被开发和运用的全过程”,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交的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强调任何学习者只要想学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享受到他所需要的教育的过程,是社会中个人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利用现代学习技术和手段,灵活地选择安排学习机会、时间、空间以及进程的学习制度。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关键是培植和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使社会成员有机会接受合适有效的教育,而成人教育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有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作保障。终身学习需要相应的教育体制与之相适应。因此,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解决突出的教与学的矛盾,建立弹性学习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学分制管理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关注的问题。学分制管理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尊重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和趣味发展,注重目标管理,学生有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空间。学分制的本质及核心在于管理的高度灵活性,起点在于因个人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所产生的自觉性,目标重心在于学分获得,通过导师制来引导,通过淘汰制把关。学分制的弹性可以适应个体的不同要求,个人可因能力因素、时间安排、经济条件等的不同,要求延长或缩短学制,对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和毕业许可的灵活性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学分制在构建终身教育的成人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适合成人教育特点,有效缓解工学矛盾

成人教育的工学矛盾,一直是困扰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成人教育是面向成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或职业技术的培训服务。是终身教育体系中覆盖人生时段最长的一个部分,是涉及教育面最广,教育对象最复杂,教育层次最多,教育方式也应该最丰富的一种教育类别。从组织形式上看,既有系统的课程学习,也有短期的培训研讨。从学习动机来看,既有拓展知识,提高技能,丰富自我的目的,也有获取学历文凭的目的。从时间安排上看,既有普通教育的学年制,也有节假日或某阶段的集中面授。以上所表现出来的终身教育的特点,对成人教育的日常管理和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分制的实行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计划、合理的课程安排,有效地解决工学矛盾。

2.学分制管理模式是生源市场变化所需

当前,高校成人教育的生源存在两大问题:第一,由于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成人高等教育要从应届高中专毕业生中挖掘生源已比较困难;第二,由于企业体制改革及减员增效,使得目前在读学员上课出勤率极低,能脱产的集中面授者也寥寥无几。在职人员既想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又怕因脱产学习而下岗,工作与学习存在的严重矛盾使得大量从业人员对高校成人教育望而却步,只能参加自考,自学成才。种种矛盾导致成人教育生源结构愈加不完整,进而出现了成人教育招生把关不严的现象,生源素质不达标者大有人在,不符合入学条件者不乏其人。为解决这一矛盾,实行学分制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3.适应“以学为本”的教育思想转变,培养“个性”学生

在学分制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导师的指导和帮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各自水平与特殊要求的个性化教学计划,并接受2~6年的弹性学制管理。只要学生按照个性化教学计划的指导认真学习,就能通过修满应修学分来完成学业。这样做真正体现了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将学生的发明、设计、论文等创新成果用学分进行考核和奖励,从而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知识组合,形成具有个性化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其爱好和兴趣,充分发挥个性和个人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形成专才。

4.学分制管理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调节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学校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教学资源严重不足,教学仪器和设备数量与学生数量之间的比例失调;很少学校为成人教育单独增添教学设备,而是让成人学生与普通学生“共享”有限的教学资源,当资源利用发生冲突时,成人教育学生只能让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打游击。对于一些实验和实践性课程,成人学生更是很少有操作机会和实际探索的机会。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有助于成人教育实行“区域”办学格局的战略,实现区域内或区域间的教育资源共享、生源共享以及实行联合办学。“学分”作为一种能测量课程学习量的统一单位,可以成为衡量校际学习量的重要依据,不同学校甚至可以通过协调或联合办学,彼此承认一些课程的学分,在绩点制的配合下,学分制可以成为管理校际学习的得力手段,避免教育资源重复和浪费。

三、实行学分制管理应具备的条件

实行学分制是一个涉及面广的教育改革系统工程,必须从思想、组织、规章制度、物质等方面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必须对学分制理论、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学生管理、人事财务及与管理工作相关的软件的方面进行充分的研究。除此之外,还应具备较完善的教学文件、基本制度、运行体制、学籍管理体制及管理软件、教师工作量考核制度等。

1.调整专业设置,改革完善教学计划

专业设置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重修是适应学分制管理的基本要求,满足个体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教学改革的必然。根据成人的实际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设计成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专业设置必须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特别是与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尽可能多地开设新课程,或在不增加课程地情况下,打通专业,在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可选修课。保证开出足够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是实行学分制的实质要求,要减少课内总学时,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扩大学生自主选课的范围。在一个专业类能开出足够数量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学生按照专业类招生和培养,在各专业或专业方向之间打通必修课。

从另一角度看,开设市场紧缺的专业或课程,有足够的生源保证,也可以实现连年招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促进学分制的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2.采取灵活开放的教学方式

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生产管理人员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但素质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将使得从业人员脱产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顺应这一趋势,成人高等教育必须从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上采取科学性、灵活性、积累性、创造性为特征的柔性教育。学分制管理以学为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可以自主选课,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或是对就业有帮助的课程,这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有了显著地提高。另一方面以成人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设计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方法策略,辅以管理方式的改革,以满足多元文化中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

对于边工作、边学习的在职人员或者脱产进行培训、更新知识的成人学员,需要从他们不同的学业基础、能力特长、兴趣爱好的实际出发,建立起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状况,自由选择完成学习年限的弹性学习机制,使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时限、学习空间、学习方法等更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和需要。这也是“以学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

3.合理调配使用教学资源

拥有一支自主调动的教师队伍,能够开出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程是实行学分制的关键。在普通高校扩招的情况下,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必须合理调配使用现有的师资。避开普通高校教师资源使用高峰,把主干课程、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安排在周末、寒暑假;建立师资库,聘用现场业务水平高、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实践、实习,加强学生能力的训练;采取人事、引进、选送人员进修、培养等方式培养一批紧缺专业的师资;聘请专家、教授开设专题讲座或集中时间授课。

采取以上措施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它将在更高的水平上对教师的教学提出新的要求。首先,实行学分制后,个别辅导、答疑、实验指导的成分增加了,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提高辅导技能,培养指导的能力。其次,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学员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当然,要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估、奖励制度,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教材管理市场化是成人教育学分制条件下教材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

学分制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和灵活,这就要求教材管理也必须灵活,应彻底改变过去的运行模式而使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来适应这一要求,学校不能仅限于内部的改革,应当走出去与出版社和书店共同开发学校的图书市场。

逐步取消高校教材统购统销,建立与完善校园书店的采购与供应体系。一旦取消课教材的统购统销,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学生能够方便地购买到所需教材,校园书店可以成为最重要地“阵地”。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书店体系尚不成熟,随着教材管理部门功能地逐步弱化,越来越多的书店,甚至出版社都将目光转移到校园书店。国外许多大学采取由大型图书批发商与校方合作,由校方提供经营场所,书商负责经营,所有教材均由任课教师指定教材版本或划定教材范围,学生自行到书店购买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在当前的办学条件下,成人教育终身制中引入学分制管理具有它非常现实的意义。学分制的实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又需要精于管理,善于管理,提高管理造诣。

参考文献:

[1]刘克勤,谢跃春.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的探讨.中国成人教育,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