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回环往复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回环往复范文1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图书馆;RFID技术;智慧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一、物联网概况
(一)物联网的概念、涵义。物联网在网络科技、信息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已经从一个外来概念演变成一个“中国制造”概念,覆盖了我国城市建设、功能建设的方方面面。它最早通过RFID也就是射频识别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互联网和任何物品相联接,实现信息的交换和通讯,在此基础上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以及管理的一种网络。美国于1999年召开的移动计算机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最早提出了物联网概念,直至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才正式确认了物联网概念。
(二)物联网的特点、功能
1、感应的全面化。利用先进的设备仪器和发达的高科技手段,如RFID、GPS、传感器等用于物体,对物体进行信息的感知、采集和分析,使联网的每一个物体都可以搜寻到源地址、源信息,以通讯、联网的手段达到对每一物件形成可控制的目标。
2、传送的安全性。在物联网构筑中,RFID标签里储存着规范且具有传递性的信息,将物体信息编码接入信息网络,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安全的信息获取或共享,将物品进行识别定位,然后传送到指定端口。
3、处理的智能化。现代的智能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技术,利用云计算、模糊搜索与识别来进行海量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基本上达到了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识别沟通,对不计其数的物品全面实施动态掌握,在决策和控制上完全智能化。
二、物联网在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
(一)在物联网网络中,RFID技术能够让物品主动现身、主动介绍自己,完成物品间的自动交流,其本质就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技术和模糊搜索信息互联共享。在图书馆的应用过程中,物联网对文献信息搜集获取准确、全面,针对用户进行的导航性模糊型搜索进而进一步跟进达到个性化需求,及时高效地满足用户。
(二)在国外,物联网在图书馆已有多年应用经验,我国于2006年在集美大学成功应用。在采用DILAS系统和RFID技术集成化系统后,文献信息在采编、流通、典藏和用户管理方面,开发了文献定位导航、架位标识和智能盘点车。2006年自助借还机的投入使用,让图书馆自动化服务模式得到了大范围延伸,目前地方社会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彻底打破传统闭架――半开放――开放服务模式,对图书馆采取大流通服务管理模式,RFID技术成为最强大的技术支持。
三、智慧图书馆的概念、特点
智慧图书馆是智能馆舍、物联网、数据海、云计算、智慧化设备的综合,它必须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它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图书馆建筑、设备、信息文献、关联用户彼此连接构成图书馆物联网,为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能够相互感知,并且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管理控制平台。它有存储资源巨量化、互动实时化、资源共享无界化等特点。
四、智慧图书馆的智能化应用
当前,图书馆采用的专网专用的RFID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上属于初期阶段。今后物联网发展方向将把智能型向融合型、泛在型靠拢,构筑一个超强的RFID与WEB联合网络体系。
(一)规范文献的标识度。物联网RFID技术能够在海量文献里区别单一文献,并且对单一文献进行编码以供识别。在对单一文献进行筛选识别、跟踪访问、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可批量监测类似文献,做到多文献共进读取、单一文献识别,使个体文献的标识做到唯一性。在图书馆的应用上具有典藏精准、查找便捷、合理排架,数据即时备份又可支持多机器同时盘点,在无网络情况下也支持离线工作。
(二)全面、及时获取文献的动态信息。智慧图书馆的管理内容庞大而又全面,包括用户群分析、用户需求分析、数据及数据交换分析,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服务目的。当用户提出个性化需求时,任何一个装有RFID读写器的终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对文献信息的实时监控、即时获取,RFID技术的支持,使图书馆在采集信息时,精准、高效,能够吸引更多用户。
(三)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的技术支持。RFID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进行非接触双向通信,完成数据交换,对静态或移动的信息文献作出自动辨识,图书馆利用物联网自助借还文献的设备,实现用户的自助借阅与查询。RFID构筑中,将流通中的不同文献进行分层分级编码,对文献的静态与动态实时监控,在读写器扫描范围内,批量文献信息迅速传回数据库,分配清单与核对结果得到快速分级处理。
五、智慧服务
(一)图书馆模式在经历了传统型、数字型到如今的智慧型,图书馆的服务也相应上升到智慧服务。智慧服务的特征是以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导,知识的创造为基础,服务对象定义为知识团队。
(二)智慧图书馆是高于数字图书馆的智慧共同体,智慧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智慧的程度制约了服务的效果;反过来,服务的内容与服务工具都离不开智慧的支持。图书馆是信息的储备中心,它的属性就是为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用户通过图书馆搜寻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又会创造出新的知识文化,利用新的文化知识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是在创造与创新并生的情况下,形成增值的知识产品,并且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
(三)图书馆是一个服务机构,智慧服务的成败取决于图书馆馆员的智慧。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术硬件,这由图书馆馆员来操控,图书馆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第一梯队,智慧馆员的专业知识、工作状态、多元化思维及创新能力在多方面促进智慧服务。
(四)智慧服务带来了创新思维,来源于欧洲的Human Library模式,它采用真人借阅方式,在这种服务模式里,借出的不是书而是真人,他们的年龄、性别以及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可以是知名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具有专业技能的特长人才,用户可以与他们沟通交流,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在国内,从2008年开始,各地图书馆陆续开展了Human Library借阅活动,这不仅仅是一种借阅活动,更是一种崭新的服务模式。
六、结束语
在发展产业中国、智慧中国的今天,一个崭新的“物联网”和“云计算”的智慧互联网时代,“智慧中国”将把任何智能技术应用到社会各个方面。物联网造就的智慧图书馆作为其中的一个环节,是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产业革命,图书馆的决策层和管理者,将把智慧图书馆建设以及智慧服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韩丽.物联网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的特点、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现代情报,2012.5.
回环往复范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1例,女17例;年龄35~71岁,平均51.5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其中8例做了腰穿,脑脊液均为血性。
1.2 方法 L3~4或L4~5作为穿刺点,按常规腰椎穿刺规范正确操作,待有脑脊液流出,适当以针芯堵塞部分针管内通道,防止流出过快形成脑疝。缓慢放出血性脑脊液10~25 ml,而后以10 ml注射器抽取常温生理盐水10 ml缓慢注入蛛网膜下腔,等候若干分钟,再缓慢放出,反复几次。每周2~3次。每次操作完毕嘱患者去枕平卧4~6 h,不影响饮食。同时加用血府逐瘀汤口服,不能口服药物的有意识障碍患者则给予鼻饲。
2 结果
治愈25例(52.1%),好转21例(43.8%),无效2例(8%),有效率92%。
3 讨论
SAH的血液进人蛛网膜下腔后,颅腔内容物增加,除迅速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外,血液及其代谢产物还可导致脑血管痉挛、脑梗死、脑积水及蛛网膜粘连等并发症[2]。这些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常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及血液存留时间等有关。蛛网膜下腔出血常发生于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患者,起病急,再发率高,脑脊液置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改善病情有效手段[3],及时采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置换脑脊液,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及其代谢产物,可减轻炎症反应,减轻脑膜刺激症状,减少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4]。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治疗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本组48例,通过进行反复的脑脊液置换,使得脑脊液的蛋白含量降低,减少了发生脑积水的基础,同时能有效地清除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脊液染血程度,减轻对脑膜的刺激,能清除血管活性物质,能快速而平稳的降低颅内压,减轻对脑组织的压迫,使脑组织损伤得到了较快的恢复,有效率达92%。
SAH属中医学“头痛”、“中风”等范畴,稽其所因,乃阳化风动,气血逆乱,上冲于脑,夹痰夹瘀,横窜经络,阻滞经络而成,其根本在于离经之血,瘀于脑府。治疗宜用活血化瘀之法。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疗法中的一个常用方剂,载于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主治上焦瘀血、头痛、胸闷、呃逆等。方中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通血脉,并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枳壳开胸引气,气行则血行;生地黄凉血清热,配当归养血润燥,使瘀祛而不伤阴;甘草缓急,通百脉以调和诸药。红花、桃仁、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而桔梗主升,枳壳畅中,牛膝主下行,贯通上、中、下气血;再用当归、生地黄养血补血活血,加甘草和中,防止伤胃气。本方不仅行血分之瘀滞,又解气分之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而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气行瘀去,诸症可愈。全方配伍可改善循环,增加组织器官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对于急性SAH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姚淑芳,尤群生,李栋.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120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1314.
[2]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
回环往复范文3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档案馆档案实体管理服务模式
Abstract:The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in Internet of Things creat an entirely new platform for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of people and materi? als,things to things.In this paper, we firstly intro? duce the defining about smart archives among the national academia, then propose the concepts of smart archives, analyse the important effecton ar? chivesmanagementbroughtfromInternetof Things and finally state the archives entity manage? ment and service pattern about comprehensive? lyperceptional smart archives on basis of Internet of Things.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Smart Archives; Archives Entity Management;Service Pattern
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在《Internet Re? ports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中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指出物联网是基于各种网络系统的一种全新的动态网络体系,它将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从任何人之间随时随地地连接扩展到了任何人和物之间随时随地的互联。[1]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换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平台。2008年,IBM首次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它主张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此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关“智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如雨后春笋接踵而至。
近几年来,档案学领域也掀起了研究智慧档案馆的概念、特征、顶层设计等内容的热潮,但是智慧档案馆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着重探讨在构建基础层次的全面感知型智慧档案馆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对档案管理产生的重要影响,进而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全面感知型智慧档案馆的档案实体管理与服务模式。
一、智慧档案馆的概念
我国对智慧档案馆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档案学界对“智慧档案馆”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正式定义,不同研究视角的学者对智慧档案馆进行了不同的描述。杨来青等人从智慧技术应用于档案信息管理领域的角度,认为智慧档案馆是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管理多元化档案资源、具有感知与处置档案信息能力并提供档案信息泛在服务的档案馆模式。[2]毕娟认为智慧型档案馆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来改变用户和档案馆系统信息资源交互的方法,提高档案馆服务的灵活、准确、便捷,进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档案馆模式。[3]陶水龙则从建设实践的角度出发,认为智慧档案馆是应用集成方法将系统与建筑优化融合,通过对设施设备的自动监控,对各类服务性资源的整合和综合管理,将各职能系统和资源有机地结合,营造安全、舒适、良好的综合环境。[4]
虽然不同学者对智慧档案馆的定义有不同的见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共性认识,即不是重点关注档案信息资源的智慧管理,还是关注提供全面的泛在服务,智慧档案馆都离不开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它是实现智慧档案馆全面感知化的重要保障。目前,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推进,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物流仓储、零售、交通、门禁管理等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图书行业的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经验。部分省市档案馆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例如,在整合视频监控系统、幕帘报警系统、多媒体系统等基础上,江苏省太仓市档案局利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实时联动档案实体和数字档案资源,实现了档案实体的区域追踪定位、移动终端管理、自动盘库等功能,创新构建了档案的安全防范体系。笔者认为,智慧档案馆是在传统的实体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的基础上,利用新兴的智慧技术,实现档案馆内多种资源的智慧管理,从而提供更加主动、立体互联的深层智慧化服务。
二、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档案实体管理
依托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形成了一个智慧的系统,可以实现档案、馆舍、设备、用户与档案管理者随时随地地沟通和感知,[5]从而可以为档案馆中的任意物体提供智慧的互联服务。但是无论是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还是智慧档案馆,其主要功能之一都要求实现对档案实体资源的保管和利用,主要是围绕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利用、统计等管理活动并对档案实体保管环境进行维护,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档案实体的保管更加安全,利用更加便利。
(一)传统档案实体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档案实体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技术都较为简单,主要以手工方式完成档案整理、检索、利用等各项工作,如用手写方式对归档文件材料进行编号、手工编制档案目录、手工翻阅目录进行检索、手工调档、手写出具档案证明等;同时采用较为简单的物理、化学技术进行档案实体的保管和保护,如采用在地面洒水的方式为档案库房加湿,采用放置木炭、生石灰、硅胶等方式为档案库房降湿等。[6]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有效提高了档案实体管理水平和档案利用查找效率,基本实现了对档案实体的目录、全文等信息的收集、存储和检索。但是目前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各种技术的应用、流程的改进大多是针对档案虚拟信息的,由于档案实体本身无法自动发送和接受任何指令,因此在对这些虚拟信息进行研究之后,并没有有效的途径反馈给档案实体;而由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都是档案的虚拟信息,无法对档案实体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如果发生档案实体丢失的情况,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无法得知。
同时,在目前的档案利用过程中,档案用户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阅到相关档案,如需借阅档案实体,主要依赖档案的分类摆放来进行档案实体的定位查找。然而,经过频繁的借阅和归还,难免造成档案错位放置,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如需查找错位放置的档案,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另外,为了有效保障档案实体的安全保管,目前多数档案馆会配备防火设备、防盗监控和温湿度控制等安全管理系统。但总体而言,这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很多还需要依赖人工管理实现,并且这些系统一般彼此独立运行,无法形成统一有效的整体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基于物联网的档案实体管理
引入物联网技术,在所有档案实体上设置一个带传感能力的电子标签,将会彻底解决档案馆中档案实体与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缺乏沟通桥梁的难题。由于物联网中每个联网节点都具有独立寻址的能力,因此通过植入传感节点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每一份档案的实时感知和监测。同时,通过建立物联网管理系统与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缝链接,可以有效实现档案资源共享和档案实体快速灵活地查找、准确地区域定位、图形化导航索取、快速查库等智能化管理。
通过为每一份纸质档案粘贴附有该档案题名、存放位置等相关信息的电子标签,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读写设备对档案密集架上的档案进行盘查扫描,以检测每一件档案的状态,并将扫描到的信息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更新,从而及时发现档案丢失或者错位放置的问题。一旦出现档案实体的错位放置,读写设备就会报警提示,并通过精确的位置引导信息找到错位放置的档案,使其正确归位,从而提高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实体的监管能力和档案管理人员盘库的工作效率。
物联网环境下,用户在利用档案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借阅档案实体,借阅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加方便与简捷。首先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找到档案目录,随后可以利用嵌入的传感器节点去图形化导航索取对应档案实体的物理位置并完成实体借阅。同时,由于每份档案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电子标签,在通过读写设备完成档案实体借阅的过程中,档案实体的档号、题名、借阅人、借阅次数等多种信息被自动地记录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为后期的档案统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另外,档案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要求保管档案的库房环境必须符合相关的要求。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中,可以将馆内的所有安全防护系统集成一体,形成一个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可以在传感器节点上增加更为复杂的深入感知能力,实现对档案实体周围的温湿度、光线等信息的传感,管理平台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对库房温湿度、光线等环境情况进行不需人工干预的智能化调节。例如,当档案实体处于温湿度不合适的环境时,传感器节点能够自动向对应的管理节点发送提醒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从而有效降低了因温湿度不适宜而导致档案实体发生霉变或脆化等风险。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档案实体中的传感器节点和视频监控系统共同对档案实体实施监控,如果档案实体未经授权出库,库房门口的传感探测器就能及时检测并报警,同时管理平台可以自动以手机短信、E-mail等方式向预设的管理人员发送警报情况,从而便于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了解库房情况。
因此,随着传感器节点的智能程度不断提高,档案实体被赋予了主动思考和处理事务的智慧,可以感知自身状态和周围环境,并能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使得现有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查询系统,而真正起到了连接用户和档案实体的桥梁作用。档案实体的自我感知能力和简单信息处理能力,也是构建未来智慧档案馆的关键基础。
三、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服务模式
如果说传统档案馆以对档案实体的保管为重,那么未来的智慧档案馆将更侧重于服务。随着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档案信息的公_程度将越来越高,档案信息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也将越来越重要。[7]智慧技术的应用催生了智慧服务的革新,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其应用架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它提供的服务模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一)由静态被动服务转变为智慧主动服务
现阶段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相互孤立,只能管理档案的虚拟信息,无法直接管理档案实体。档案服务过程中,档案实体更多时候呈现出的是一种静态的、被动地等待查找利用的传统特性。
而物联网由传感网络设备、传输网络和应用控制网络系统构成,具有全面感知、可靠传递和智能处理三个重要特征。[8]植入了传感器节点的档案实体可以主动地向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发送信息,实时更新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同时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获取应用对象的信息,从而给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更为全面翔实的档案状态数据。当用户需要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到某一档案实体的相关信息时,档案实体中的传感器节点将对用户寻找档案实体的过程进行引导,此时的档案实体富有智慧,成为利用活动中的主动参与者。
(二)由水平单向服务过程转变为立体互联的服务过程
现阶段的档案馆中,用户、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主要形成如图1所示的服务关系模型。在该模型中,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是信息交换的核心,用户和档案实体之间无法直接进行信息传递,只能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中转。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的联系则呈现为明显的服务单向性,即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仅在入库前采集一次档案信息,随后,系统中只随时记录档案的借阅信息。由于档案实体本身缺乏信息接收的能力和传递的载体,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几乎不再与档案实体交互任何信息,从而导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脱节。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和用户之间虽然可以进行相互的联系,但是更偏重的仍是用户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联系(比如用户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档案、订阅电子档案、申请借阅、网上延期等),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向用户却只提供比较有限的信息反馈服务(比如档案催还提醒、档案借阅审批通知等)。
而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档案馆中,用户、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之间则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网状服务模型。在该模型中,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都是具有计算能力的智慧节点,相互之间可以进行更为广泛的信息交互。通过这种信息交换,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中存储的档案虚拟信息与档案实体一一对应,从而加强了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实体之间的联系。而用户可以通过持有智能设备加入到该物联网系统中,不仅可以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顺畅的信息交换,还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和档案上的传感节点建立联系、直接通信。当用户漫步在开架档案旁时,不仅能够实时感知到附近档案的主题内容等信息,而且可以由嵌入其中的传感节点引导用户快速高效地找到目标档案实体。
(三)由孤立的浅层档案服务转变为互联的深层信息服务
现阶段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实体的信息存储有限,且实体信息很难更新,无法对档案实体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缺乏足够的档案信息进行用户服务。其能够为用户提供的大多是一个个孤立的档案资料,既无法将所有档案联系为一个整体,也o法提供档案管理与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相关信息,因此,目前的档案服务往往局限于浅层的资料服务。
然而基于物联网构建的智慧档案馆中,每个档案实体都被赋予了智慧能力。物联网的感知和控制能力使得应用对象在提供感知信息后还能够相互传递信息,同时各个智慧节点自身都具有智慧化的信息处理能力,它们又通过物联网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因此除了丰富的档案内容信息之外,还将产生大量的档案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辅助信息。在此基础上,能够自动分析用户的需求,挖掘各种档案知识,对各节点之间的档案知识进行汇聚和融合,从中获得一些隐藏的有价值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综合的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四、结语
随着档案进库量和利用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管理手段难以对所有档案实体资源做到智能、高效、安全的管理和利用。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的智慧档案馆,能够使档案信息与档案实体实现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更加高效、安全的智能化管理,服务模式也将比现阶段有更为全面的发展。虽然智慧档案馆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物联网环境下智慧档案馆的实际建设也将面临成本、人才等多方面的问题,从而不能在短期内完成,但是笔者坚信,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储备终将促进智慧档案馆的健康发展。
注释及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nter? net Reports2005: The Internet of Things[R].Geneva: ITU,2005.
[2]杨来青,徐明君,邹杰.档案馆未来发展的新前景:智慧档案馆[J].中国档案,2013(2):68-70.
[3]毕娟.智慧城市环境下智慧型档案馆建设初探[J].北京档案,2013(2):13-16.
[4]陶水龙.智慧档案馆建设思路研究[J].中国档案, 2014(6):67-69.
[5]许德斌.智慧城市新环境下的智慧档案[J].山西档案,2014(5):72-74.
[6]贾玲,周晓林,陆江,陈东.从档案实体管理、信息管理到档案知识管理[J].中国档案,2012(2):42-44.
回环往复范文4
1. 豪放的语言 豪放就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舰英武奔放的语言格调,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形成豪放的语言风格的要素,主要表现在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上。
在讲初三《思想政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宏伟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宏伟目标,集中代表了全国人民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愿望,反映了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同学们想一想:,,;同学们听一听:‘五四’怒吼,‘八一’枪声,芦沟惊雷!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都在做着同一个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不懈努力,奋发追求,寻找强国路。这个梦,好久好久!这条路,好长好长!今天,我们终于找到了强国之路,正在向这个宏伟目标挺进。我们伟大的祖国必将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康乐的崭新形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这一段简短的开场白,以一个中心主旨贯通,承上启下,从时间到空间,从静态到动态,从对比到印证,层次清晰,描绘出一幅悲壮感人、恢宏奇伟的历史巨卷。加之句群以对称的词组沟通句子脉络,犹如连绵不断、响遏行云的战歌,传达出一种强劲的节奏,造就出一种雄健高昂的豪壮气势,启人心扉,长人精神,促人猛醒,催人奋进。
2. 柔婉的语言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语言风格。柔婉的特点是语句优美,情意缠绵,韵味深长。柔婉风格的语言,大多来自于使用语句的变幻多姿,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
如在讲上例“怎样才能实现宏伟目标”时,我进一步阐述:“宏伟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今天的奋斗。强国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虽然困难多,毕竟在克服;虽然路遥远,毕竟脚踏地;虽然是梦想,毕竟能实现。”
这一语句,通过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抒情格调,反复强调和逐层烘托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希望、决心和感情,用语言声调描绘出奋斗之歌的多层次旋律,使学生在逶逶迤迤的情绪意蕴中,加深并巩固教材内容的深刻意义。
3. 灵秀的语言 灵秀就是绮美绚丽的语言格调。它能给学生以错落有致、轻松谐趣、色彩斑斓的优美感受。灵秀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如何使用形容词和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它的节奏既充满着强烈、深厚的情感,又回荡着起伏不停的音律,能增强对教学内容的形象描述和抒情感。绮美娟秀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形成跌宕起伏的音律和景外有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画面,使教学情景交融、丝丝入扣、灿烂可观。正所谓“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下)。
4. 回环的语言 回环就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又回过头来用前一句的开头做后一句的结尾的语言格调。教学中一句优美的话语就是一颗璀璨的珍珠,把这些彩色的珍珠两端串结成圆圆的项链,就是回环。这种修辞手法通过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现两种事物或现象相互排斥或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它结构严密、上递下接、语势连绵、音律流畅,用之则可加深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讲授初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一问题时,我是这样复习提问的:“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目标是什么?”(学生答,略)接着,我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说:“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有正确的路线做指导,这条正确的路线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宏·伟·目·标的提出依据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保证。”
这段语句,每句内部意思衔接,揭示了“宏伟目标——基本路线”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含义深刻,精辟警策。加之结构整齐匀称,具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传递出和谐统一的美的节奏,使学生听后情趣横生。
回环往复范文5
关键词: 广告语 修辞手法 修辞技巧
一、前言
广告是一种以说服受众为目的的信息传播活动,广告作品是由文字、图像和声音等要素组成的,其中文字居于重要地位。广告语是广告语言中的精华,在整个广告作品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则好的广告,凭借其蕴涵丰富的广告语,给企业带来滚滚利润,给政府带来良好声誉。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甚至是个人,都以各种方式多渠道地通过各式精彩的广告语来宣传自己。而一则优秀的广告语要想吸引受众的注意,赢得受众的好感,就需要借助一定的修辞手法,运用一定的修辞技巧。然而,广告语的创作通常需要借助哪些修辞手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呢?下面对具体的修辞格在经典广告语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双关
双关,就是人们平常爱说是所谓“一语双关”,即“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是一个词、短语或句子、句群,同时含有双重意思:一种是字面意思即本身意义;一种是言外之意。字面是意思即本身的含义是次要或不是强调是重点。
有许多经典的广告语正是成功地运用了双关语是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殊用法,一方面使其广告语言幽默风趣,另一方面也达到了其宣传的目的,有“一箭双雕”之妙。双关语在实际广告语的运用中分为以下两点。
(一)语义双关
指利用词语或句子是多意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的双关,同一个词语同时有两层意思,并且两层意思相互关联。例如:
(1)“一面之交,终生难忘。”――陈克明面业广告语
例(1)“一面之交,终生难忘”的表层意思是只见过一次面,但一辈子都难以忘记。但该处作者的真实意图是说明陈克明的面条质量很好,让消费者难以忘怀。这里利用语意双关,作者暗换了词语的意思,把“一面之交”中的“面”的“见面,会面”之意换成了“面食”之意,这两层意思互为表里,相互映衬。
语义双关是修辞手法在广告语的运用十分的广泛。例如:某石灰厂广告语“白手起家”,某饺子馆广告语“无所不包”,某当铺广告语“当之无愧”,某中药店广告语“自讨苦吃”,某味精广告语“鲜为人知”,等等。以上的这些语意双关的例子,既为广告增色,又使消费者得到美的享受,可谓两全其美、各得其所。
(二)谐音双关
指利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构成的双关,在一些广告语中常用是谐音双关,相互关联的事物之间不仅语音相同,而且意义相关。例如:
(2)“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英特尔奔腾处理器广告语
例(2)中“奔腾的芯”与“奔腾的心”,二者中的“芯”与“心”二者谐音也谐意。“芯”是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器,是电子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决定着电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与“心脏”的“心”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广告受众将会自然地把二者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出装有奔腾牌芯片的电子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非常快的结论,就像人有一颗奔腾的心而充满活力一样。
三、比拟
所谓比拟,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者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手法。它在广告语文案的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具体说来又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一)拟人
是把物当做人来写,人为的赋予各种物以人的语言、行为、思想和感情。这种修辞格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展示和描绘,所以不可避免地就具有思想的跳跃性,并且因此就能够使读者打开想象的翅膀捕捉它的意境,体味它的深意。所以,有些经典的广告语正是恰当地使用了拟人修辞格,从而使受众对表述和描绘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
(3)“永远不会向你请假的得力助手。”――佳能电脑公司广告语
例(3)把电脑称为“永远不会向你请假的得力助手”,这不仅说明佳能电脑在工作方面能够让你得心应手地运用,而且在它的性能方面也是一流的。
(二)拟物
指把人当做物或者把某物当做其他物来描述。拟物手法的运用能够让被拟物具有新的寓意、色彩,其在广告语的具体运用中不但使拟物的本身特性与被拟物和谐、协调一致,而且能够给受众以丰富的启示。例如:
(4)“我们只售舒适。”――罗斯曼制鞋公司广告语
例(4)以舒适拟鞋子。例句是把一种事物当做另一个事物来写,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把自己想要传达的内容生动明了地向受众展示出来。通过这种强加动作于它物的灵活笔法,那些产品也都栩栩如生了。
四、比喻
比喻是将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进行比较,引起人们的联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给人留下生动鲜明的印象。一个典型的比喻,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构成,本体指需要表达的事物,是被比喻的成分,喻体的指借以表现本体某种特征的事物,是被比喻的成分,喻词则是将本体和喻体联结在一起的系词,如:“像”、“如”等,在广告中运用比喻可以形象地强调产品或企业的某一特征,便于人们加深印象。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其在广告语中也有些体现。
(一)明喻
它是指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关系十分明确,并且有明显是喻词,如:“像”、“好像”、“如”等,将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予以明确的表达的比喻。例如:
(5)“让你的肌肤像婴儿般柔嫩。”――强生婴儿皂广告语
例(5)将使用强生牌婴儿皂沐浴的使用者的肌肤和新生婴儿柔软细嫩的肌肤进行比较,这就使该肥皂的功效和形象地展现在受众面前。
(二)暗喻
它是指没有明显的喻词,而是在比喻中使用“是”、“等于”、“变成”等词语,本体和喻体不一定同时出现,和明喻比起来,暗喻显得更加自然温和,在潜移默化中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广告商为了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广告语的创造过程中,会使广告语别出心裁、不入俗套,以便让受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由此达到促销的目的,暗喻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例如:
(6)“看《环球时报》,把地球抱回家。”――《环球时报》广告语
例(6)非常风趣。这则广告语运用暗喻的修辞技巧,用地球之大的属性来凸显《环球时报》内容之丰富。
(三)借喻
它是指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只出现喻体,直接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借喻通常适用于人们熟悉其性能的产品上。例如:
(7)“一毛不拔。”――梁新记牙刷广告语
例(7)对梁新记牙刷似贬实褒,正话反说,写出了梁新记牙刷不易掉毛的优良性能,由于这句广告语妙趣横生、引人注目,梁新记牙刷一毛不拔的盛名远播,为企业争得了良好声誉,有效地赢得了消费者的厚爱,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对偶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主要表现在语言结构的整齐对称美和音韵的和谐美。[2]例如:
(8)“剪龙裁凤,激情荡漾三江水;飞针走线,巧艺温暖万人心。”――名流裁缝屋广告语
例(8)不仅声调相间、平仄合拍,而且用词贴切,语言音韵铿锵有力,富于音乐性和节奏感。它不仅表现了裁缝师傅的高超技艺和服装制作的工艺流程,而且反映了裁缝师傅对顾客的入微关怀,让受众不觉地感到一汩汩暖暖的温情流淌在字里行间。
六、夸张
指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着意把被描述的事物的本质特征,极力地夸大或缩小,有意思地夸大或缩小“事实”,使语句更突出,更鲜明,给读者或听众更强烈、更深刻的印象。
广告语在实际的运用中就是充分地利用了夸张修辞格的这种特性,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性和冲击力,并启发人们的想象,引起人们感觉上的震荡,从而使受众对该商品的特性深入人心。例如:
(9)“审慎保险公司具有直布罗陀的力量。”――审慎保险公司广告语
直布罗陀是位于南欧和北非之间的一道海峡,是大西洋通向地中海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是战略意义,本则广告语把保险业务比之为直布罗陀海峡,显然是夸大其词的,但是它在客观方面却形容审慎保险公司保险性能的强大,从而使顾客对该保险公司的资信产生了信任。
七、通感
通感的修辞格一般就是指人的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在语言表达描述中有时为了某种需要而把其中的一个感觉悄悄地移到另一种感觉上去,达到了增强语言的修辞和艺术效果,从而使被修辞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广告语正是利用通感是特殊作用创造了许多经典的广告语。例如:
(10)“听得见的绿色。”――中国联通CDMA手机广告语
例(10)运用“听绿色”是明显的把视觉感受转化为听觉,该手机是一种辐射较小的环保型手机,而“绿色”如今已成了无污染的代名词,接听时没有辐射污染,所以说“听得见的绿色”的运用既合情合理,又新鲜有趣。
八、顶真和回环
顶真和回环这两种修辞格在汉语广告语的运用也是十分普遍的,是有中国特色的修辞手法。
(一)顶真
顶真是指用前面结尾的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的一种修辞方式。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顺接关系,从一种事物到另一种事物连贯而下。它的公式是:A―B,B―C,C―D,D……使用这种修辞手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使语句结构严密,气势贯通。通过顶真手法创造的广告语,不但读起来印象深刻,而且一气呵成,很好记忆。例如:
(11)“世界看中国,中国有先科。”――先科VCD广告语
(二)回环
回环也叫“回文”或“回纹”,是中国古代诗歌写作的独创。回环和顶真在头尾连接这一点上相似,但又有根本的不同,回环是在词语相同的情况下,巧妙地调遣它们,利用它们不同结构关系的不同意义,形成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它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循环关系,用相同的词语回环往复地来表示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密切关联。它的公式是:AB,BA;CD,DC。回环在广告语的运用当中既可以形成语言上的回环往复的音乐之美,又可以将广告中的主要信息进行有变化的反复传播,从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12)“万家乐,乐万家。”――万家乐电器广告语
九、结语
在广告语中灵活地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能够使广告语增强吸引力,加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从而产生较强的广告效果,广告大师雷蒙・罗比凯曾说:“上乘广告的最好标志是它不仅能使观众争相购买它的产品,而且能使观众和广告界都把它作为一种可钦可佩的杰作而长久不忘。”经典的广告语不仅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还蕴涵着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在给受众传达商业信息的同时,也使受众从广告语的精妙言语中领略到广告语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李庆荣.现代实用汉语修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5-29.
[2]汪丽炎.汉语修辞.[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0:31-36.
[3]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08-01.
[4]白智勇.广告艺术中的策略.[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1:11-16.
[5]石慧娜.现代广告语中的谐音现象[J]河北大学学报,2007,2,(5):36-39.
回环往复范文6
青青水中蒲,叶短不出水。
妇人不下堂,行子在万里。
【前言】
《青青水中蒲三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西游凤翔时代其妻子卢氏所作的组诗。这三首诗全以”青青水中蒲“起兴,色调明快,回环往复,淳朴的如同民歌一般。三首诗的意思层层加深,第一首是远行,第二首是不舍,第三首是相思凄苦。组诗情感细腻,风格别致。
【注释】
⑸行子:出行的人
【翻译】
水中生长着青青的菖蒲,叶子很短小不得伸出水。妇人常年难走出堂屋外,远行的人离我有千万里。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