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的对联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关桥的对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关桥的对联

有关桥的对联范文1

站在名山广场上,只见名山的大门上写着“下笑世上士,沉魂北丰都”的对联,横批是“天下名山”。

导游说:“鬼城走一走,活过九十九。”我们跟着导游来到哼哈祠,哼哈祠内有哼哈二将。哼将叫郑伦,哈将叫陈奇,对称地守卫在殿内两侧。

我们跟着导游大声“哼哈”以后,就继续往前走。在名山的半山腰,有三座并列的石拱桥。中间那座石桥,就是“奈何桥”,桥头有日游神、夜游神把守。左右两边分别是金桥和银桥,据说走金桥的人能升官发财,过银桥的人能健康平安。

走过奈何桥,就来到无常殿。殿内有黑白无常、无常娘娘和保山大王。黑无常青衣青帽,相貌凶恶;白无常则是白衣白帽,慈眉善目。

出了无常殿,是通往“鬼门关”的一段石梯。石梯两侧,排列着九组十八尊鬼石雕,有醉鬼、淘气鬼、夜叉鬼等。人们都说:“闯过鬼门关,一生都平安。”于是,我们来到鬼门关的门前。鬼门关大门两侧的门柱上,各饰一个“倒悬鬼”,样子很恐怖。

过了鬼门关,就来到“天子殿”,也叫“阎罗殿”。这里是阴曹地府的“首脑机关”。阴天子,也就是阎王,它头戴金冠,身着长袍,腰围玉带,双目圆睁,庄重威严。在阴天子两边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拜阎王增福添寿,祭祖先子孙昌运。”我们便给阎王磕了三个头。阎王下面有四大判官:赏善官、罚恶官、查察官和崔判官。十八层地狱设在天子殿左右廊房内,东地狱设有过奈何桥、进铡刀、磨子推、开膛破肚、千刀万剐等刑罚;西地狱设有进铁围墙、下油锅、穿钩秤、挖目掏心等刑罚。

有关桥的对联范文2

关键词: 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 提高方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释放语文能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一、语文教学联系生活

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到阅读中。语文教学更具生活化,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平等的民主氛围,将课文反映的生活场景或是生活感悟还原出来,打通课内外壁垒,即用我们的理解与思考构思作者描写的生活天地。

1.教学情境化。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通过开放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大多数学生对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较少,我利用三维动画的形式,把蟋蟀洞穴的特点和修建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感悟“伟大的工程”的意义,体会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通过应用电教手段,再现“情景”,有效地将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堂内与课堂外联系起来,拉近语文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教学综合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我和春联》后,我安排了一次以“走进对联世界”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猜对联—忆对联—聊对联—赏对联—贴对联—连对联—对对联—写对联—送对联”等一系列环节,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对联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教师这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相得益彰。

3.教学实践化。在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扬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在语文实践活动的蓝天中翱翔。如习作指导《观察豆芽生长》,写观察日记;表演课本剧《将相和》、《百合花开》;竞聘“桂林山水”、“鸟的天堂”小导游;“课文感动人物”评选;“我心中老舍先生”演讲比赛;“走进名著”故事会;“校园小记者”记录校园精彩瞬间;《回归自然》单元,调查周边环境等。这样的实践性活动,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

4.教学开放化。作业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是巩固知识、训练能力、联系课堂内外的纽带和桥梁。开放化的作业可有力地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符合语文新课标的课改理念,对陶冶学生、张扬个性、完善和发展自我,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效、长效。在我设计的“语文乐园”和“语言信箱”,开辟了《词语万花筒》、《歇后语语小屋》、《成语接龙》、《佳作欣赏》、《地方风情》等栏目;在家收看电视新闻,课上进行口语交际;学习《桥梁远景图》,让学生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制作桥梁模型;学习《鲸》,绘画出鲸的呼吸图;世界海洋日,组织学生去海边捡垃圾,观看海豚表演,写下最深刻的一幕……在更加广阔的、自主的学习天地里,围绕学习的主题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5.教学整合化。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师应“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如:

(1)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我在引领学生学完课文内容后,利用网络及时拓展,开展了“探索太空之旅”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整理资料,动手制作成电子手抄报,如讲述张衡的小故事、我与宇航员手拉手、我的太空梦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大大增强,自我发现、自我探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结构与模式发生新的变化。

(2)语文和数学、科学的整合。如布置学生周末到田野上寻找植物的作业,向农民请教,认识并记录所见植物的名称。还可以要求学生一起合作量一量农田的长与宽,以及庄稼的植株距离,计算出面积和植株数量。然后将一天的感受和收获以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又如在饲养小动物、植树种花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习性、生长特点;查找有关资料或向家长请教有关知识,感受养殖过程的酸甜苦辣。有了真实的体验,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会说真言、吐真情。

二、学生生活贯穿语文

只有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世界,才能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

1.日常生活学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不单单在课堂上学习,更多的是在生活中学到。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可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通讯、旅行游览等,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有关桥的对联范文3

下面我以孙双金老师的《春联》和薛法根老师的《谈礼貌》这两课为例,谈一下我的听课体会。

一、重视语言的积累

正像孙双金老师在课后交流时说的那样“语文课要基于课文,超越课文,要向四面八方打开,向中国文化打开,如大江大河,两岸开阔,涛声千里。要有语言材料才能积累语言,才能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学生才能厚积薄发!”

薛法根老师在上《谈礼貌》这一课时,由质疑生字开始,问学生有没有不会的字,引出了“嫌”字,分析了字根“兼”的来历。薛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根禾苗,再在禾苗的中间画一只手,意思是一只手拿着禾苗,这就是“秉性”的“秉”字的由来,在一棵禾苗的旁边再画一棵禾苗,就是一只手拿两棵禾苗,这当然是会意字“兼”了。由此引申为同时做几件事或者占有几样东西。对“兼”字本义的诠释生动有趣,激发了学生对造字的研究兴趣,又由“兼”字引出了“嫌、赚、谦、歉、廉”,教给了学生字根识字法,学生本课识记积累了很多生字。更为巧妙的是薛老师由“嫌”字引出课文中的俗语“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自然过渡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体现了薛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令人拍手叫绝。在学生理解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意思后,薛老师顺势出示了“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见人不施礼,多走二百里”等俗语和有关礼貌的古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以及名言“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钥匙”“礼貌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些俗语、古训、名言的理解并把它们背下来。可见,在薛老师的课堂,他把积累语言作为自己的第一要务。

二、重视语文实践的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之“根”必定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

《春联》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所以孙双金老师没有在思想内容上花时间,关注的是对联的特点。孙老师首先出示了课文中的四副对联,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引导他们总结出对联的四大特点:~性相当、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和平仄相对。之后依托教材,拓展补充诸多风趣的对联。他通过解缙对对联的小故事告诉学生对联也会“生长”;又通过郑板桥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对联也能讲故事,调动学生学习春联的兴趣。孙老师不但让同学们喜欢上了对联,还让学生尝试对对联,比如孙老师出了上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在他的启发下,学生对出了“垂耳能听听天下难听之音;开口能诵诵天下难诵之经;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更值得称道的是孙老师让学生为自己的名字找“另一半”,更是激发了大家的对对联兴趣,人人迫不及待地为自己的名字配对,连台下的老师都受到感染默默找起了自己名字的“另一半”。看大家的兴趣浓厚,孙老师还把为爸爸妈妈的名字配对作为家庭作业,如此巧妙的、趣味十足的作业怎能不让孩子积极完成?怎么能让他们不爱上语文?不在生活中享受语文?

三、让课堂散发生长的气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李正涛先生在这次研讨会上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他在参加一位评选特级教师的讲读课上,发现学生朗读得抑扬顿挫,回答问题踊跃积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结果这位教师却没有评上特级教师,很多人不解,问李教授。李教授的回答是:这节课有温度却没有深度,有表演活动却没有语文学习。这只是秀学生原来的好――读得好,课前就读得好,只是在课堂展示、再现、表演一番而已,缺少学生的生长感,不是本堂课教出来的好。

教学应该让孩子在学习中得到实实在在的进步,切身感受到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跳跃和生长,获得一种生命拔节的感觉。

孩子们在孙双金老师的《春联》课上,不仅积累了许多春联,还知道了春联的对仗写法,更令人欣喜的是还学会了写春联;薛法根老师的课,学生学会了字根识字法,有关礼貌的俗语、古训、名言以及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难能可贵的是还运用了这种写法进行了练笔。在大师们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学生运用语言改变自己的生活,运用语言幸福成长的快乐!

有关桥的对联范文4

【有关清明节对联大全】

上联:槐火光阳春替换;

下联:杏花消自雨传知。

上联:国运昌隆,英雄胆壮;

下联:金瓯无恙,烈士心安。

上联:逢盛世,更加感谢前辈;

下联:遇佳节,愈益思念亲人。

上联:风淡淡,草离离,凄凄碧冢杯杯泪;

下联:雨丝丝,人默默,楚楚心灵眷眷情。

上联:短驿长亭情切切;

下联:新烟旧冢雨纷纷。

上联:睹物思亲常入梦;

下联:训言在耳犹记心。

上联:到处探幽,午桥最胜;

下联:逢时行乐,卯饮亦佳。

上联:戴德感恩,亲情不老;

下联:铭心刻骨,松柏常青。

上联:春风重拂地;

下联:佳节倍思亲。

上联:春风已解千层雪;

下联:后辈难忘先烈恩。

上联:插柳献花,清风慰藉;

下联:怀德承志,明月仰钦。

上联: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处梦;

下联: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为谁新。

上联:又是一年春,黄花遍地,忠魂总在脑中现;

下联:再临三月雨,古酒一杯,英烈常于笔下生。

上联:英雄功绩昭百世;

下联:烈士芳名耿千秋。

上联:燕子来时春社;

下联:梨花落后清明。

上联:烟景催槐叶;

下联:风期数楝花。

上联:秀野踏青晨行早;

下联:芳草拾翠暮忘归。

上联:姓在名在人不在;

下联:思亲相亲不见亲。

上联:杏雨又纷纷,看满面珠花,诚然眼里思亲泪;

下联:春山长寂寂,斟一杯水酒,兀自坟前奠纸灰。

上联:杏酪榆羹当来次第;

下联:石泉槐火梦到赏时。

上联:杏花芳草清明雨;

下联:春酒杜鹃松柏魂。

上联:相逢马上纷桃雨;

下联:喜见树前闹杏花。

上联:岁岁我重来,看坟头新绿又添,未识慈颜还在否?

下联:声声呼不应,觉陌上悲风尤冷,当知春雨也凄然。

上联:思祖德修己德唯德有得;

下联:叙宗功立新功无功不公。

上联:山清水秀风光好;

下联:月明星稀祭扫多。

上联:三月光阴槐火换;

下联:二分消息杏花知。

上联:清泉流泪怀先烈;

下联:明月含悲念故人。

上联:清明时节,寸草表心,上坟扫墓怀先祖;

下联:春月雨天,白云俯首,拭泪奉花缅故人。

上联:清风习习催秧绿;

下联:明月悠悠映麦黄。

上联:清风明月本无价;

下联:近水遥山皆有情。

上联:青山依旧,先祖长眠,清明烟雨湿冥纸;

下联:碧水鸣溪,黄莺时啭,花草葳蕤掩墓碑。

上联:年年祭扫先人墓;

下联:处处犹存长者风。

上联:每思祖国金汤固;

下联:常忆英雄铁甲寒。

上联:绿水悠悠,缅怀老一辈革命家;

下联:红旗猎猎,争当新突击手。

上联:流水夕阳千古恨;

下联:春风落日万人思。

上联:禁火今年逢节早;

下联:飞花镇日为谁忙。

有关桥的对联范文5

名山胜迹的酒店饭庄,常见文人雅士的楹联。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爱松竹,他写在青城山天师洞饭堂的楹联就很有意思: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九华山的一家饭店有一副门联: “游九华何必匆匆而至拜天台岂能辘辘饥肠。”望了这副 “广告联”,倒真想进店先小吃一番。古城镇江百年老店, “宴春酒楼”门厅,有一副开业时老板写的佳联: “宴开桃李园一觞一咏,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酒楼的名字取这副楹联的头一个字,意味深长!这家酒楼还贴有另一副对联: “豪华宴客迎嘉宾,雅座茗茶会知己。”多年来,宴春酒楼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或与此联有关。

在镇江, “一枝春”素菜馆店堂里见到二副佳联,是镇江 “焦山”主持茗山法师和 “金山”主持慈舟法师所写:“一席琼技能益寿,满堂嘉宾似逢春。”“古迹尚存三昭洞,名厨最数一枝春。”

在山西太原有几位名人所题的门联也很有趣。如 “驼峰熊掌岂堪夸,猫耳拨鱼实且华。” (太原面食店门联,老舍题)。 “指动尝羹供上客,香飘御膳款嘉宾。” (太原御膳坊楹联) “温故知新八珍具备,开来继往十亿欣尝。” (摘自太原宫膳饭店,溥杰题)苏州太监弄是闻名中外的美食一条街,饭店林立,美食甚佳,门联也美。

苏州王四酒家的门联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所写 “异地明厨远来近悦,琼楼玉宇醉日飞觞。”在观前街一家百年老店“叶授和”,有一广告型门联,也很讲究:“精制荤素细点脍炙熏鱼肉松,拣选香水瓜子滋养果汁名糖。”在苏中地区海安县,看到县集饮服公司一同志办公桌玻璃台板下面压了两副趣联,写得倒很实在: “朋友常临,可修食膳,高朋雅会任选山珍。” “到来尽是弱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 “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有关桥的对联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能力;生活化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能力训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使语言能力的训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生活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使语文教学更加高效。下面,笔者就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更有效地开展语言能力训练。

一、在预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途径很多,我们平时的交谈、看广告词、分析商标等都是进行语言能力的训练。不过,这些内容随意性很强,达不到有效的语言能力训练的效果。预习既是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有效平台,也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更是学生课堂学习实践的延伸。因此,在布置学生预习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能力训练,从而达到有效预习的目的。

二、在初读中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语言能力训练

初读课文既是对学生预习的检查,又是在预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在初读课文中,教师只做适当的提示,学生根据提示进一步学习。这一步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主要内容写具体的,各段之间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等,这些是阅读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在精读中引导学生加深对词句的理解

我们在讲读课文中,引导学生掌握理解词句的方法,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有着重要的促进和巩固作用。精读这一教学环节是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主要阵地,理解才能运用,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教学的难点。所以,教师要对理解方法做精心的指导。

1.用换词法理解句子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难理解的词句,有的词语表面上很难理解,但是掌握方法后却很简单。换词法理解就是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例如,教学《赵州桥》时,有一句:“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要理解这句话,主要抓住“创举”就可以了。如果用平常的方法理解“创举”的意思,可能很难解释清楚。但是引导学生换一个词语,恐怕就不是很难了。教师问:“‘创举’这个词我觉得难以理解,你能换一个词语来代替它吗?什么词语和它的意思最相近?”通过这样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根据上文的意思把“创举”换成“发明”后就很容易理解了。况且,教会学生用换词法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阅读生涯中用同样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很轻松地提高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了。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这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2.用角色互换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学生读作品时,不是被动的读,而是在创作作品。因为,在品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把自己融入文章的角色中,他们为文中的角色创造着美丽的结局、精彩的人生、美好的生活。角色互换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作品中的人物角度出发,理解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词句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

语文生活化,在生活中学语文,这一教学方法的优点我们的语文老师都深有体会。因为,作品就是作家经过精心提炼的生活,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与其说是教学生怎样读懂文章,不如说是引导学生如何跟随作者体验生活。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引导学生在作品中体验生活,从生活中理解作品,从而达到解读并且运用语言能力的目的。如果能引导学生在体验作品的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对学生来讲,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学会怎样运用。例如,教学《李时珍》一文时,作品的激励意义浓厚,单纯的语言文字解读打动不了学生们的心,教学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解读有关的句子。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灵活运用这一学习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句子由词语组成,每一个词语都不可能单独存在,同样,每个句子之间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例如,《赵州桥》中有一个句子:“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理解这句话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分析赵州桥为什么坚固、哪些方面美观,从而体会文中这一句子的具体含义。

四、在拓展延伸中学会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的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我们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在延伸中学会运用,主要的是成语、比喻句、排比句、夸张句、拟人句、对联等文化语言的运用以及复述课文的运用等。例如,教学对联时,我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对联的写法,特别是平声、仄声的运用,并且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的办学特色写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