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1
语言通顺、表意畅达是写作最基本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求学生写作时要做到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然而很多学生的作文语言都未能达到这一基本的要求,其表现为:错字连篇、词不达意、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意重复、句式杂糅等。这样的作文词汇不丰富缺少变化,语言跳跃不顺畅,措辞不美无意境,篇幅冗长无意蕴,让人读来不连贯流畅,甚至还会产生歧义。因此,作文的语言须字斟句酌,千锤百炼,方能文从字顺,妥帖确切,臻于完美。
免疫方案
如何才能使作文语言通顺、畅达呢?可从4个方面考虑:1.反复推敲、辨析词义,用贴切的词将表意不准确、搭配不恰当的词替换掉。2.仔细琢磨,将词语色彩与上下文不协调的词语替换掉,使词语的感彩和谐一致。3.认真修改句子,调配好句子结构,对病句、杂糅句式、与上文衔接不紧凑的句子等,要进一步加工润色。4.将与主题无关的字、句、段删去,做到“手下无情”。另外,同学们平时应多积累语汇,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妙笔生花,一鸣惊人!
病文展现
幸福的家园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学 吴梦阳
在梦醒时,阳光蹑手蹑脚地从窗外偷偷溜进来,①亲吻你的额头、脸颊、双唇,你或许会被它的余温惊醒,睁开惺忪的睡眼,②听到鸟儿雀跃与欢喜的啼叫声,还有孩子那银铃儿般的笑声,随着清晨的那片清新飘进耳里,静静地微笑。这或许便是家园里的幸福吧,从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就有一股从破晓时迸发出来的力量,让你有朝气、有信心来面对崭新的一天。③每当此时,我就想起儿时在乡下家园的幸福生活,那段时光真让我难以忘怀。
小时候,我最爱门前的那一片荒地,从歪着脑袋看蚂蚁搬家,到用木棒挑着蚯蚓去喂母鸡。后来几乎所有的闲暇时光,我都在“开荒辟地”,捣腾自己“开辟”的菜园。奶奶挎着篮子去田里劳作,我便屁颠屁颠地跑去帮忙。我站在地里张望,哈――刚崭露头角的胡萝卜冲我抛了抛媚眼,④我就将它挖出来,种到我的菜园中。
⑤每天清晨,我都要到自己的菜园里去巡查,胡萝卜是不是还在呢?它是否又长高了呢?兔子不会把它吃掉吧!爱胡思乱想的我再也按捺不住了,一骨碌从被子里钻出来,去瞧瞧。呵呵,它还在,它又长高了!我心满意足地抿抿嘴,用衣袖擦了擦快要渗进眼里的汗珠,又跑回家钻进被窝里,等待太阳公公来拍我的屁股。对于那时的我来说,这样的清晨是最幸福的了。
冬天临近时,我终于下定决心将胡萝卜了。令我吃惊的是,胡萝卜只有黄豆粒般大小,我提着它去找奶奶,慌里慌张地问道:“哎呀,这胡萝卜怎么变小了呢?我种下去的时候都比这要大好多好多哩。”奶奶摸摸我的头,脸上漾起慈爱的微笑:“因为胡萝卜被上面这簇茂密的叶子给吃了。”我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着奶奶。不一会儿,我便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不是的,它的叶子怎么会吃自己的果实呢?肯定是它把胡萝卜变不见了,因为叶子怕胡萝卜冷。”我摇曳着那一簇茂密的叶子严肃地说。第二天,我又跑去将胡萝卜栽好,等待来年初春,它又能长回来。
现在想来,那个菜园是我儿时想尽一切办法去守护的神圣之地。然而,我是多么希望⑥住在那样一个温暖、自然的环境里,享受着阳光下繁荫里的静谧,⑦还有那阳光,让人感到快乐。
⑧虽然,这只是一个梦想,但是我还是无比地渴望着……
直击病症
①语言欠简洁,可删去“脸颊、双唇”。
②句式杂糅,表意不准确。
③此句与前面的内容衔接不紧,显得有些突兀,可改为:“可是,自从我搬进了用钢筋水泥筑成的牢笼,幸福的家园就如天空的流云,渐行渐远,烙在记忆的深处……”使之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④描写不够细腻,可加上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描写,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
⑤语言不简洁,表意不顺畅,如果调整前后顺序,表达效果会更佳。
⑥“住在”一语不妥,可改为“栖息”。
⑦对“阳光”的描写不够准确,人物内心的快乐之感表现得不充分,应稍作改动,使前后语言更加连贯自然,使之更具感染力。
⑧结尾未能紧扣文题来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中心。此处若以议论和抒情之笔来点睛,那文章的深度与意蕴就会更佳。
失误诊断
经过阅读和评析,可归结出本文有四个“病症”:一是语言累赘重复,没有给人简洁明快的阅读感受;二是句式杂糅,表意不准确;三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缺乏衔接与照应,表达无序;四是个别词语的运用不准确,表意不明。那么,如何提升文章的档次呢?建议从以下两方面来修改:
一、用词生动,表意精准。原文语病较多,其中用词不当尤为突出。修改时,不妨多读几遍,找出文中的错误,并仔细琢磨,反复思考,尽量避免句式杂糅、语意不明等语病,这样才能使文章语义通畅,简洁明了。
二、句意连贯,语言畅达。原文还存在语序混乱、语意重复等问题,语言不够连贯自然,表达效果自然不尽人意了。在写作之时,不妨边写边默读,发现一句,修改一句,而且要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只有长期坚持,并严格要求自己,到了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如有神助。
升格佳作
幸福的家园
吴梦阳
梦醒时分,阳光蹑手蹑脚地从窗外偷偷溜进来,亲吻你的额头。你或许会被它的余温惊醒,睁开惺忪的睡眼,听到鸟儿欢快的鸣叫声,还有孩子那银铃般的笑声,笑靥如花一样绽放。
这或许便是家园的幸福吧,早晨起来睁开眼,就犹如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你有朝气、有信心地面对崭新的一天。可是,自从我搬进了牢笼一般的城市居住之后,幸福的家园就如天空的流云,渐行渐远,只有一段记忆还烙在我的内心深处……
小时候,我最爱家门前的那一片荒地,总喜欢歪着脑袋看蚂蚁搬家,或用木棒挑着蚯蚓去喂母鸡。后来几乎所有的闲暇时光,我都在“开荒辟地”,捣腾自己“开辟”的菜园。奶奶挎着篮子去地里劳作,我便屁颠屁颠地跑去帮忙。我站在地里张望,哈!刚崭露头角的胡萝卜冲我抛了抛媚眼。我便小心翼翼地将它挖出来,迫不及待地移栽到我的菜园里。为了防止兔子偷吃刚移栽的胡萝卜,我还用稻草、塑料袋制作了一个稻草人,来护卫我的菜园。
那时我总爱胡思乱想:胡萝卜还在吗?长高没?会不会被兔子吃了?因而,每天清晨,我都按捺不住,一骨碌从被子里钻出来,跑到菜园里去瞧瞧。呵呵,它还在,它又长高了!我心满意足地抿抿嘴,用衣袖擦了擦快要渗进眼睛的汗珠,继而又跑回家钻进被窝里,等待太阳公公来拍我的屁股。
临近冬天时,我终于下定决心将胡萝卜了。令我吃惊的是,胡萝卜只有黄豆粒般大小,我提着它去找奶奶,幼稚地问道:“哎呀,这胡萝卜怎么变小了呢?我种下去的时候都比这要大好多好多哩!”奶奶摸摸我的头,脸上漾起慈爱的微笑:“因为胡萝卜被它上面这簇茂密的叶子给吃了。”我瞪大眼睛,惊讶地看着奶奶。不一会儿,我便扑哧一声笑了起来。“不会的,叶子怎么会吃自己的果实呢?肯定是叶子把胡萝卜变不见了,因为它怕胡萝卜冷。”我不肯相信,摇曳着那一簇茂密的叶子说。第二天,我又跑到自己的菜园里,将胡萝卜栽好,等待来年初春,春姑娘把它变回来。
现在想来,那个菜园是我小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去守护的家园。我多么希望栖息在那样一个温暖、自然的环境里,享受着阳光下繁荫里的静谧。阳光投下斑驳的剪影,它跳着跳着,明晃晃地逗得那家园里的人儿心都乐开了花。
虽然,这只是一个梦想,可是家园丰盈的美,幸福的时光,会如梦一样开放在我的心间。我始终会抱着那样的幻想,就如儿时一如既往地等待那来年的初春。
开篇以拟人手法,生动地展现作者的幸福感受。
运用对比,总领下文,巧妙贴切。
动词运用准确传神,将童真童趣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
心理描写细腻,神态描写很到位,恰如其分地写出主人公幸福的体验。
人物的语言、神情描写得栩栩如生,既符合人物身份,又充满了童真童趣。此外,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把主人公的天真幼稚之态写活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尾既照应前文,又总收全文,还使文章的立意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读之意蕴无穷!
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2
一、得“意”——感悟儿童诗的美好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容。“爱”永远是儿童诗的主旋律,人、动物、植物、大自然里的一切,都充满了浓浓的爱。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感悟儿童诗里的美好情感。
谢武章的《梳子》中这样描述:妈妈用梳子/梳着我的头发/我也用梳子/梳着妈妈的头发。我请学生边读边想象妈妈和孩子之间相依相偎进行梳头的情景,感受浓浓的母女亲情。同样,谢武章的一首《朋友》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就像磁铁和小别针一样亲密地生活在一起,不吵架、不分开。我请学生联系自己和好朋友的生活情景,产生共鸣,体会朋友间甜蜜的友情。在诗人高洪波的眼里,所有的动物都那么可爱:《袋鼠》里那育儿袋多温暖,多令人羡慕;《大灰狼,别怕》里大灰狼其实没那么坏,它也会害怕;《我喜欢你,狐狸》里的狐狸是多么的聪明有心计……在诗人王宜振的眼里,春风一吹,一切欣欣然醒来了,一首《小花朵的梦》道出了春的生机。调皮的小风/把小花朵的梦/吹开一条缝/它想瞧一瞧/小花朵的梦里/有没有会唱歌的星星/它想数一数/小花朵的梦里/由几种漂亮的颜色组成/谁知从那条缝里/滴出几滴/弯弯曲曲的鸟声。我们读着这首小诗,眼前出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这就是春天。我请学生将自己的感受用画记录下来,一幅幅作品诞生了,画中的春天天气暖和,花儿开放,色彩绚丽。这种感受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那么的质朴。
二、得“言”——品读儿童诗的语言文字
诗是语言的艺术。儿童诗的语言形象、生动、具有表现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品读儿童诗的过程中学习语言文字。
殷常青的《初春》是这样的:一枚嫩芽/在泥土中快活地叫着/脱去冬天的衣衫/一枚嫩芽/带动成群的嫩芽/快活地摇晃着脑袋/风,在一片摇晃中/在一片叫喊声中/把春天扶出了地面。这首诗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动词的使用了。教学时,我这样要求学生:请你画出诗中的动词,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叫、脱、摇晃、扶”这些动词,鲜活地展现出春天那蓬勃的生命力,特别是那一个“扶”字,令人拍案叫绝。
儿童诗的语言除了用词准确恰当外,节奏更是具有音乐性。荆其柱的一首《打水漂》是这样的:谁打得远?谁打得巧?/噗噗噗——/水面上飞起一串音符;/刷刷刷——/水面上飞起一群小鸟。拟声词的使用,不但准确描写瓦片掠过水面的声音,而且加强了诗句的节奏,形象地写出了打水漂时儿童欢快雀跃的心情。
三、得“法”——关注儿童诗的创作方法
在儿童诗的创作过程中是讲究技巧的,在诗人高恩道的眼里数字是有性格的,在诗人谢尔的眼里梦是会冻结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多用比拟、假设、夸张等手法,编织出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儿童诗。所以教师必须提醒孩子关注儿童诗中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在香港诗人韦娅的《门前的小溪》中用上了比拟的手法:跑远的小溪,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会用树叶遮住眼。诗人金波用上了假设的手法,说: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我愿飘到小河里,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虽然创作手法不同,但是这些诗歌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
金波说过:“好诗,最着力在结尾处,虽然往往是最先想到的。”童诗往往因为有了一个“画龙点睛”的句子或词语,才使得诗歌变得精彩生动,情感深邃,这个句子或词语就是“诗眼”。
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3
一、 积累和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杈(chā) 脸颊(jiá) 羚羊(líng) 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 撒谎(sā) 沉寂(jī)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尊君在否(fǒ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祷告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B.脸颊 决别 爆怒无常 絮絮叨叨
C.捶打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分岐 委曲 满不在乎 喜出忘外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4分)
A 景物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
(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4.下列加点字的成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6.默写题。(9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刘义庆《咏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在《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与鉴赏。(46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4)尊君在否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2分)
14.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6.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4
1、桃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却开满了米粒般大小的花苞。这些花苞还没有完全绽放,羞答答的。它们先是派出几名侦查员出来看了看,觉得还有一点儿冷,所以就叫里面的花儿们别出来,别出来。但还是有些勇敢的男子汉,不怕严寒,勇敢地站出来,尽情享受着初春的明媚阳光。
2、每年的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粉红色的桃花一朵朵、一枝枝、一簇簇、一团团,简直就是粉红色的海洋!我常常流连在花间,看那蜂儿嬉戏,呼吸着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这时的桃树林,就像一个美丽的仙女,婀娜多姿,美丽动人。
3、我看过洁白似雪的梨花,闻过香味浓郁的,却没有见过如此多的桃花;桃花真多啊!占地一百多亩,遮盖了整个山梁;桃花真香啊!香的使勤劳的小蜜蜂都连连飞来"嗡嗡"地为她歌唱,美丽的蝴蝶正围着桃花翩翩起舞,好象在和桃花比美;桃花真艳啊!在柔和的阳光照耀下,整个山梁艳得像粉红色的红宝石闪闪发亮。
4、桃花是争春的花朵。每到春天,桃花连叶子都没来得及长,花儿便从枝干里挤了出来,似乎生怕春天不热闹。瞧,它们一朵一朵地探着头,探着脑袋,似乎互相鼓励着:“春天需要我们,大家出来吧!不要怕冷,我们是勇敢的花朵!”于是,便一朵接一朵地次第开放,开成了万里春光的第一枝。诗人苏轼看见了,便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佳句流传千古了。
5、我浪荡在这令人迷醉的桃花林中,迟迟不肯离去,时间不住不觉的流动着,很快就到了傍晚,天边的云霞也打扮的妖娆起来,似乎要与这片桃林媲美,天空的颜色衬托着祥和的桃花林,别有一番韵味,我带着微笑,慢慢的离去……
6、哇!桃花园真漂亮,一眼望去,像一片花的海洋。远远望去,美丽的桃花千姿百态,真像一位穿着美丽衣裳的花仙子。一阵微风吹过,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走进了仔细看,我发现桃花的颜色不一样,香味也不一样,引来了无数小蜜蜂在花间采蜜。桃花实在太美了,我忍不住闻了一下:“啊,好香啊!”
7、桃树开着粉红色的桃花。桃花挨挨挤挤的,像一朵朵粉红色的云,从地上升起。粉红的桃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像是在照镜子打扮自己;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像是一位美丽的少女;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像是一位害羞的小姑娘。
8、那一位位身着深褐色紧身裙的少女伸展着身体,摆着各种优美的姿态,近了,近了,我仿佛看到了她们似花儿般灿烂的笑脸,洁白脸上粉粉的脸颊,多么迷人。我凑近了桃花,轻轻嗅了嗅,在清新的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淡淡的大自然的味道。刚刚飘落的几颗雨滴洒在花瓣上。一阵微风拂过,一颗颗珍珠般的水滴“沙沙”落下,那响声里隐隐藏着甜美的笑声。哦,应该是那“一位位美女”的笑,这不就应了那句话:“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9、我们走到了桃花最茂盛的地方,只见桃花们群芳吐艳、姹紫嫣红、美丽动人。有的像害羞的小姑娘,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像骄傲的公主,昂首挺胸;还有的像高贵的夫人,优雅的向我们微笑……真是婀娜多姿啊!
10、漫步桃花园,我仿佛来到了陶渊明大诗人乘坐的那条木船上,看到陶渊明坐在船头,饮着酒,欣赏着风景,作着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钻进山洞,再次拜访那令人神往的桃花源。
11、桃花的颜色不但绚丽多彩,桃树更是姿态万千。有的斜着身子在风中舞动;有的开着红红的花儿在欢迎春天的到来;还的向两边叉开仿佛在展现自己的美丽!真是多姿多彩呀!
12、上了山,山上的桃花更美。走近观察,这些花很像高贵的公主的衣裙,又像是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的脸蛋,粉红粉红的,又带有一些朱红。这桃花样子各不相同:有的全开了花,一朵比一朵开得要美,好象在参加选美大赛一样;有的才展开了两三片花瓣,好象一个刚睡醒的小娃娃;还有的只是一个小花苞,它们鼓得好象轻轻一碰就会爆破一样,像一个还在熟睡中的胖娃娃,很可爱!
13、桃花是团结的花朵。看,桃花在枝头成串成串地开放,一朵挨着一朵,一朵紧靠着一朵。向上开着,向下开着,向左开着,向右开着,它们开成了一柱,它们开成了一树。远远望去,好像山上开满了粉红色的火炬。它们手拉着手,互相鼓励着:“我们要尽快地下树去,让果实结得大大的,甜甜的,香香香的,红艳艳的!”
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5
关键词 写作本位;阅读教学;写话能力;积累运用;随文仿写;个性表达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学生能否从低年级开始就打下良好的读写基础,直接影响学生今后读写能力的继续发展。以人教版为例,二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七次写话训练,如果单纯地只靠这几次的写话训练来培养学生写话能力,那只是空谈。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指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应该以写作为本位来规划语文教学!”“写作本位”,指明了“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以“写作本位”为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写话的训练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进行写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一、积累运用,丰富语言素材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材中,词汇丰富,如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积累,获得丰富的语言,并进一步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理解,去运用,那学生只会“雾里看花”,很容易就遗忘,更谈不上能够在写话中加以运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情境或创设一些情景,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进行写话。
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学习“花骨朵儿渐渐地长大了”时,在学生说出“渐渐地”是“慢慢地”的意思后,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渐渐地”写句子。有的学生写:“我渐渐地长高了。”有的学生写:“雨渐渐地小了。”还有的学生写:“花儿渐渐地开了。”班里学习成绩较差的李东还写道:“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的学习成绩渐渐地提高了。”我知道,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不但积累了“渐渐地”这个词语,还能把这个词语运用到生活中,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
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文中第一自然段中有这么一个好句:“森林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我在让学生积累背诵后问学生:“这样的一个好句,在我们的写话中,还能把它用在描写什么地方的景色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公园,有的说校园,还有的说凤凰山……之后在写《我们的校园》时,很多同学都能用上“校园里的景色是那么美好,空气是那么清新”这个句子,把阅读教学中积累到的好句运用到写话中去。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阵地”。在“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学完以后,脑中留有的不应该仅仅是课文中的几个优美词句,更应该可以举一反三,加以运用。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随文仿写,学习语言形式
低年级处于学生写话的起步阶段,缺少语言形式的训练,往往提起笔来却无从下笔,不知如何表达。低年级课文中有不少典型的段式,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随文仿写,学习构段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形式,是一个有效的手段。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可以以课文中有明显特征的片段为依托,引导低年级学生进行写话练习,学习语言形式。
如教学《泉水》后,我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的构段句式仿写一个片段,写一写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见了谁,它们分别是怎么说的。吴淑怡同学写道:“泉水流到山脚的稻田里,稻谷大口大口地喝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喝了我的水,你们就能结出更多更好的稻谷,给农民伯伯带来丰收的喜悦。’”学生在这样的写话中不但理解了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还学会了构段 方式。
学习《假如》,在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容和构段形式后,布置学生写话练习: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实现你心中的哪些愿望,仿照课文内容写一写。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中黄莺和微风对小鹿说的自然段后,让学生想一想还有谁看到过小鹿家门前的玫瑰花,他们遇到小鹿后,会对小鹿说些什么?仿照课文的语言形式写一写。在交流《三个儿子》课后“读读说说”中三个儿子的表现后,让学生仿照其构段形式再写一写,可以写人,也可以写景物……这样,有了文本的依托,利用一定的语言形式进行写话练习,大大降低了难度,学生会写、乐写。
总之,在“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关注到阅读内容,更要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形式,进行写话,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可掌握写作方法。
三、个性表达,关注独特感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所以,阅读教学中,在关注到词句、片段等“语言秘密”的同时,还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阅读内容有选择、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写话练笔,来彰显学生的个性。
如学习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我让学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写话。郭沛宸同学写道:“初春的清晨,一个小孩在一条弯弯的小路上欢快地奔跑。一只美丽的黄蝶在他面前飞来飞去,他怎么也捉不住它。这时,黄蝶飞进油菜地里,小孩也跟着跑进油菜地里。可是,油菜花金黄金黄的,小孩怎么找也没发现黄蝶的踪影。”曾金泉同学写道:“有一年,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公店。一天下午,杨万里出去散步,走着走着,一排用树枝做的篱笆呈现在眼前。杨万里抬起头一看,前方还有一条长长的路,旁边还有一棵高大的树,但树叶长得不是很茂盛。一个孩子追着一只黄蝶,黄蝶飞入了菜花再也看不着了。小孩子生气了,跺了一下脚,叹着气回家了。”同一幅画面,学生有着不同的感受,写出来的话也就不同。
教学《画风》,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之后,知道了画风的方法,我让学生也在纸上画一画风,再写一写。学习《坐井观天》,我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呢?学习《我要的是葫芦》之后,我让学生写一写这个种葫芦的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他会怎么做的呢?在这样的写话训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描写初春的优美句子范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教学 朗读方法
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集中荟萃,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典范。中学生多读文言文,不仅可以增加语言储备,提高作文布局谋篇的能力,而且还能够增长历史文化知识,提升人文素养,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但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讨厌学习文言文,因为在他们看来,学习文言文就是死记硬背加默写,谈不上任何趣味性,他们从心底拒绝甚至惧怕学习文言文。考试试卷分析下来,老师以为得分率应该很高的文言文考查却一塌糊涂,学生连最基本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都连连失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要让学生读懂文言文,真正理解古人的精神与气概,要运用"以读代教"方法。老师在课堂上应重视朗读训练。
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范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范读,即规范朗读。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提供了丰富隽永的材料语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对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大有裨益。对方言区的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文字更能起事半功倍的作用。
我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不读破词句,就是说要读通句子。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掌握字的读音,强化识记字形,从而有效地识字、识词。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
如《小石潭记》一文,柳宗元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了小石潭的清幽、寂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的朗读,从所见的景物到用特写的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总体上写出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寂静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其中写景抒情的妙处。初中阶段是人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朗读,甚至熟读成诵,让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材料,了解多种的语言表达方式,就能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感情,从而发展语言。
2.重视通读训练,体味文言文的艺术美
通读就是一气呵成,连贯起来把文章读通读懂。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通读训练:
老师读。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诗词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诗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过零丁洋》这诗时,我只是平淡朗读了一遍诗歌,然后问同学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这时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没感觉。然后我再深情地朗读一遍诗歌,读出诗中文天祥的悲苦无奈和最后决定舍生取义的悲壮。不出意料老师的朗读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时再打开课文,同学们都不会排斥学习这首诗了。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读。学生的通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他们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3.重视诵读训练,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人读书,强调"口诵心惟"。"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同时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是让学生认识语言、品味语言的过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一文时,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想象、体会醉翁亭的美景和作者山中设宴的快乐。再指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与民同乐的心情。在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的场景中,让学生体味作者快乐后的崇高的爱民情怀。学生对作者崇高情怀的赞美,是学生的认识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学生不断提高认识,同时也发展了思维。学生思考时,自然地会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判断事物。此时,教师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分辨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更能收到"教书育人"的整体效益。
4.重视品读训练,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操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与朱元思书》、《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都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秀丽的自然风光。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感受自然的美。如《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通过朗读,学生脑海出现:满井初春大地回春,空旷辽远,一片生机的景象,柳条和麦苗也跃然心中。"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妆儿蹇者""凡瀑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这些语句诱发学生去观察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师用绘形绘色的朗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借景抒情"的好篇章!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朗读再现自然美,让学生从中感受自然美,诱发他们去想象,能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诗歌教学中,通过朗读,品味诗句,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5.重视乐读,熏陶学生美好情感
配上音乐,老师学生读。叶圣陶先生说过:"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是要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这无非如孟子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之外还它个激昂,委婉之处还它个委婉……"。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文言作品通过乐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在多次乐读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阅读能力,并使学生从中受到作品的艺术感染,汲取更多的思想道德营养。教学时只需把课文的重点、难点稍加点拨,就可让学生进行表情诵读。因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对文章的多次乐读、诵读中逐渐感悟到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且有些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在多次诵读中自然会领会其意。这是某些讲解所达不到的功效。又如我教《陋室铭》时,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这时老师的任何讲解都是多余的。
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古之良训。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课文反复朗读,就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春来.因声求气说与古诗文阅读[J].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2012
[3] 卢丹.文言文语文教学打开历史积淀的窗口[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