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动物医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动物医学

动物医学范文1

动物医学是由兽医学发展而来的,中国动物医学教育始于1904年在河北保定创建第一所传授和研究西方兽医学为内容的“北洋马医学堂”,它是我国最早的兽医专科学校。动物医学教育主要教授动物医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济迅猛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国内畜产品市场也逐步与国际接轨,畜牧业生产发展迅速,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同时畜禽疾病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高之势,动物医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得到了较高程度的重视,因此,目前对动物医学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层次要求也有了重要的转变。

1动物医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学科地位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动物医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传统习惯的根深蒂固,在一些地方还尚未真正确立兽医的学科地位。在我国设有独立兽医学院的大学仅有4所,即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在其他院校则以动物医学和畜牧共同设院或被合并取消的形式存在。另外,目前对动物医学类研究生和本科层次上仍然授予的是农学学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对动物医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依然不是很清晰,这对我国动物医学教学、科研以及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1.2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临床兽医是我国改革开放之前动物医学类人才的培养目标,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动物医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目前,有大部分院校以“深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为人才培养目标,还有部分院校把“培养合格兽医师”定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体现了各院校对动物医学重要性在认识上的不同,必然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上的差别。

1.3人才质量

人才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高等院校具有生存的价值和生命力是建立在培养大批高质量合格人才的基础上的。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各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①学习方式死板,不注重基础科学;②知识面窄,相关知识少,适应能力差;③分析、综合、判断、归纳、总结能力弱;④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特点了解少,不能立足于国情考虑问题,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和钻研精神;⑤对国家的方针、政策关心少,对动物医学行业方面的政策了解得更少;⑥实践少,动手能力差;⑦学风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修养不足。

2动物医学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2.1专业课的学习时间和临床实践时间少

在国外,学生一旦进入动物医学类院校,在校的所有学习时间基本上全部用于专业课及相关课程的学习上,然后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临床实践活动。但在我国,例如在一些5年制的动物医学本科院校中,课程学习的总学时为2600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只有1420左右,仅占总学时的55%,并且最多仅有半年时间用于进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看出,我国5年制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仅拥有3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及实践,这必然导致了相对于国外类似专业的学生,我国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

2.2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在校生人数大量增加,就业的竞争压力亦在不断加大。在校期间,由于学生对自身知识结构组成的掌握不足,对专业未来的就业方向还不是很清楚,导致了学生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存在迷茫的心态,造成学习动力下降。

2.3教师教学动力下降

教师责任心的轻重和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好坏的直接因素。在我国某些动物医学专业院校中,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其中大部分已经退休,取而代之的是中、青年教师。这些中、青年教师大多数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培养起来的,其中大部分责任心重、上进心强。但目前我国许多院校把承担研究课题、当做评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甚至还把这些指标与教师的待遇直接挂钩。虽然通过这些措施调动了广大教师进行科研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重要作用。但动物医学作为以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从事临床教学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从事临床工作,从而积累经验。这样,教师在处理临床实践和科研的关系方面发生时间冲突,导致部分教师“重视科研、轻视教学,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同时又由于高校大量扩招,教师教学工作量成倍增加,也使得教师在进一步学习提高和应对眼前教学任务方面发生矛盾,无形中导致了部分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更新以及对国家行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学习方面落后于现实的要求,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3应对动物医学教育问题的措施

3.1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

动物医学教育不应拘泥于已有的传统观念,应在确立人才市场化观念的基础上,围绕社会和市场的需求来设计与制定人才知识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另外,为了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和自身专业的发展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行业政策、法规条例等方面的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生产实践状况。

动物医学范文2

1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笔者在长期从事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动物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责任心不强;实验室管理不规范;试剂没有分类存放;个别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处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对从事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明确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觉悟,引导他们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只有使动物医学实验室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动物医学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必须目标明确

动物医学实验室主要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试剂、仪器使用登记卡,制定有关动物医学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条款。

(1)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对各实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管理动物医学实验室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动物医学实验室器材管理必须做到井井有条。对各种仪器建立使用登记卡、账目。做到大件小件仪器有账有物;定期对一些精密仪器进行开机保养;对用过的大型精密仪器,实验室管理者必须进行验收登记。

(3)动物医学实验室内外环境必须整洁舒适。动物医学实验室环境工作必须做到窗明、桌净、地面干净无灰尘;实验室必须挂有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及相关环境保护条例;醒目位置应贴有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标识。实验室内的仪器、试剂柜摆放整齐美观,且必须留有一定的安全通道,保证出入畅通。有条件时要搞好实验室绿化环境,如在室外种花种草,室内也可以布置些优美花草,使实验者心情舒畅。

(4)动物医学实验室试剂管理必须合理规范,试剂存放应分类。生物试剂不能与化学试剂混合存放,应单独存放在通风柜内;生物活性试剂应于冰箱内低温保存;有腐蚀性、易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木质试剂柜内,于暗室低温下保存;对剧毒、有毒试剂,指定业务素质高的专业人员保管,存放在保险柜内,要求有3人登记、保管和监督使用。

(5)动物医学实验室废物处理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动物医学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三废)进行统一收集处理,保证实验的同时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实验使用后的动物统一交回污染物处理中心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动物医学实验室内使用的细菌、病毒要有专人保管,建立使用人申请登记制度,用后的病原微生物必须在专业人员操作下进行高压灭菌后处理;动物医学实验室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都必须要有详细记录。

(6)动物医学实验室安全工作是保证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为防止实验室发生火灾、盗窃等事故,实验室应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灭火器材和逃生器材,门窗应有防盗设施。实验室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及生物用品,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使用,防止发生事故。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者必须针对以上涉及的内容制定各项操作程序,做到实验室安全化运行。

3动物医学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必须责任明确

要想管理好动物医学实验室,实验室管理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实验室管理责任明确后,管理者就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1)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确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管理好实验室及协助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要切实负起责任,大胆管理,密切配合,搞好工作。

(2)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者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人而异。任何人违反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者都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批评后不改正者,管理者可以拒绝其再次进入实验室。

(3)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者对一些仪器的使用有权提出合理化的使用建议和方法,对精密高端仪器使用频率不能过高,以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行。

(4)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者不能在当日内完成的任务,必须进行加班工作,做到“管着严,严着松”,在灵活多样的条件下,完成所在动物医学实验室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

动物医学范文3

在开展企业实习前应取得实习企业的支持与配合,就学生接纳人数、吃、住等方面进行沟通,做好实习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教研室至少在实习出发前3天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会,就实习的意义、目的、要求、考核、安全等进行宣传动员,强调实习安全和注意事项。

2明确实习目标

2.1知识目标了解定期消毒制度的制订、免疫制度的制订、各阶段动物的饲养管理、兽药使用和保存管理、采血和收集粪便的方法、病料的采集和送检、尸体的无害化处理、饲料仓库防盗和防鼠防虫措施、国家对种畜禽病种的检测技术、环境保护措施。

2.2能力目标会正确进行免疫接种;会对动物进行临床检查;会对常见疾病进行临床诊疗;能熟练对动物进行保定;会正确保存兽药和使用兽药;能对死亡动物进行尸体剖检;能按要求进行病料的采集与送检;能参与动物常见疾病的防控;会进行重要疾病的检测;能对血、尿、粪进行常规检验;会动物进行产地检疫;会熟练对动物进行采血;能配制洗手消毒液、雾化液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会对病死动物进行生物安全处理。

2.3素质目标培养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精神;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高度的责任心;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

3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

3.1校内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1)在实习准备阶段与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商定实习实施方案;(2)与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保持联系与沟通,检查实习开展情况;(3)解答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4)学生学生思想动态,适时进行思想教育工作;(5)收集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材料和异常情况,书面向系部汇报实习异常情况和违纪情况;(6)会同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考勤和办理请假手续;(7)批改学生实习报告和上报实习成绩。

3.2企业兼职指导教师的职责(1)负责实施实习计划和方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学生进行实习鉴定和评价;(2)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厂(场)规厂(场)纪、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杜绝安全事故发生;(3)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教育,安排学生的住宿,为学生提供安全的住宿条件;(4)负责学生考勤、请假和外出管理工作,教育学生用水用电用气安全。(5)保持与学校指导教师联络和沟通,向学校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制定实习考核与评价方法

实习考核由校外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考核。校外指导教师考核以《实习鉴定表》中的总评为准,纪律表现和考勤情况由校外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实习报告由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批改。基本内容包括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综合专业素质的评价、学校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的综合表现和专业素质的评价、学生实习报告三个方面,原则上分别由校外指导教师和学校专业指导教师按百分制打分、最后由学校专业指导教师按以下比例折合,得出实践成绩,实习考核成绩按等级制和百分制记,分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86-100分为优、76-85分为良、60(含)-75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5实习效果

经过企业实习的锻炼,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与人相处的能力、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有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也逐渐明确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

6存在的问题

6.1企业难联系畜牧行业是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一般人认为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能把动物养好,还没意识到畜牧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实习安排中,往往是学校主动联系企业,而企业很少主动联系学校,且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出发点不一,有的是碍于孰人情面才接收学生,有的是因为生产人员不足才收学生以维持生产,有点是想通过实习提前接触学生以便在招聘时取得先机,很少有企业把接收学生实习当成企业人员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往往是学校热而企业不热。

6.2实习点分散养殖企业有自身的特殊性,一个生产点的规模不会很大,所以一般只能接收5-10个,实习点很分散,这给实习安排和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难。

6.3学生管理难学生在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到了企业遵守的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学生刚到企业时不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企业相应人员也不善于做学生管理工作,而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也无法远程有效地管理学生。这导致学生实习过程中纪律相对松散,更多是依靠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来坚持完成实习。

动物医学范文4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法现状

1.1畜牧兽医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报考;二是畜牧兽医科学及动物检验检疫条件复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对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具有畏难情绪而不敢报考。就业形势好是因为现代动物医学产业和畜牧业方兴未艾,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共患病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能从事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疾病和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关系

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动物医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所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但就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培养高素质能吃苦、强技能、能创业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标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置实验、实习、技能训练、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时,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目前主要是开设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在实验方法方面,实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而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不够[3]。

1.3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法质量,必须改善现有条件

1.3.1师资内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双手都硬、能做到教学质量好的同时搞好科研与推广、能做到兼职管理与专任教师角色调整适当等“大师”级的优秀教师匮乏,能够独立承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师也比较缺乏。

1.3.2硬件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大,但实验条件并没有相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实习(技能训练)内容不断增多,现有器械、设备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现有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必须加以改善。

2“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教学目标

“2+1”学期模式也称之为“19+19+5”形式,即全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9周)和夏季学期(5周),将目前的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各缩短为19周,增加一个短学期5周,由此构成“19周+19周+5周”的“两长一短”三学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5周)到企业中去进行生产实习,参加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直接感受市场机制与市场信息对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因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及原有实验室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足。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招生难这一严峻形势,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构建并实践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实现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

3“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3.1实施时间

2008年9月-2009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和论证;2009年7月-2010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构建和支撑条件建设;2010年7月-2013年8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实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全面总结。

3.2实施范围

在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至2010级8个班及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09级至2011级6个班全面实施。

3.3实施措施

3.3.1“双导师”制共同培养。采用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建立以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配备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产实践教学;配备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畜牧兽医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

3.3.2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到泛珠三角区域的相关机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调研,尽快掌握以犬、猫等伴侣动物和猪、禽等小动物及热带地方品种的动物疾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指导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实践性教学水平。

3.3.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1”学期设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合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训练养成。加强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

4“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合作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见习、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几部分[4,5]。见习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貌。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开展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6]。生产实习是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则更多地侧重缩短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磨合期,尽早进入角色,为就业做准备。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原有单纯的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增加法规类、企业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类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主讲教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1.2创新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有机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先进技术和综合技能。

4.2探索合适的校企业合作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订单融入型”4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发带动型”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企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推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公司将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校企出资共同建设研发培训基地。基地具有开发、研制企业新产品、资料培训技术骨干等功能,学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跟随产品到使用该产品的企业,提供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4.2.2“实体融合型”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实行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联合举办特训班,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荣共赢。2008-2011年,学校先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江门一德宠物医院、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专业班。校企双方根据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每年暑期一个月及最后一学期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期间发放一定补助费。毕业生优先在合作企业就业。参加订单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享受企业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受奖率达到50%,受资助率达100%。

4.2.3“智力合作型”与国企强强联合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贴近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学校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积极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医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兽医临床诊断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企业每年接纳上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现已有多人担任分公司经理和主要技术骨干,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阶段。

4.2.4“订单融入型”顶岗实战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订单班4个。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公司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

5“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实践效果

5.1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80%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试验性毕业论文比例逐年增加,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奖5项,在专业期刊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约60篇,获得省、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21个。

5.2实现招生良好形势并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践,招生与就业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塑造了创业人才品质,缩短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5.3动物医学专业报考志愿率逐年增长2013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近70%,其他志愿录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转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逐年降低,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入学新生共65名,仅有1人提出转专业要求,经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后主动撤回申请,安心就读本专业。

5.4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就业率高。五年来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与动物医学密切相关的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为100%。据不完全统计,社会每年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由2008年得200%提高到2013年的600%。就业质量高。就业的单位包括畜牧兽医局(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兽药公司、饲料公司、养殖公司、宠物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防疫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教学、科研、兽药与饲料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等工作。自2003年以来,我校农学院每年定期组织专人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用人单位的意见予以反馈。结果显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中担任领导、充当业务骨干或自主创业等成功校友达70%,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6结论与讨论

动物医学范文5

长期以来,动物医学专业临床课程的教学一直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课本为中心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机械、盲目。这种模式遏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脱离了临床实际,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培养21世纪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十分不利。虽然,向瑞平等[3]对临床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但他们的研究都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的。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讨一种新型的临床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张君邦等[4]在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中设计了“SSE”模式(studyindependentseminartheexerciseofdiagnosisandmanagement),即学生自学、讨论、诊治演习,同时进行了3年的教学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模式具有推广价值。笔者借鉴“SSE”模式进行动物医学专业的临床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SSE”模式的应用

在2008—20092个学年,以动物医学专业临床课程家畜内科学和江西农业大学2005级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将94名学生随机分成2个班,即试验班和对照班,每班47人,两班授课教师相同,1班采用“SSE”模式,2班采用现行教学模式。两班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考试成绩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临床教学“SSE”模式的基本过程包括3个方面[4]:①课前印发自学提纲。给出自学内容、参考书目、思考题、病例,并围绕病例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②讲授、讨论与答疑三者结合。讲授内容主要限于重点、难点、国内外研究新进展、临床经验和讨论中发现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讨论围绕思考题进行,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每堂课都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答疑。③诊治演习。诊治演习主要以临床病例为靶子,教师步步深入地提出问题,为学生创造出诊治疾病的场景,诊治演习主要在实验课和教学实习时进行。另外一班仍沿用以教师课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2“SSE”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2.1家畜内科学考试成绩

1班和2班考试成绩的平均分数分别为86.7分和80.5分,“SSE”试验班90分以上的10人,60分以下1人。对照班90分以上6人,60分以下的学生3人。“SSE”班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班,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在方向上是正确的,操作上是可行的,具有推广价值。

2.2课程结束后问卷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100%的学生赞成新的教学模式,并且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激发学习兴趣,是很好的教改措施,87.2%的学生认为新的教学模式能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SSE”模式的教学体会

“SSE”模式在医学专业临床教学中已实行多年,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首先在内科学教学中实行了临床教学“SSE”模式,发现该模式的优势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学能力,有利于师生的沟通,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4]。在实施临床教学“SSE”模式的过程中,笔者有以下的经验和体会:

(1)临床教学“SSE”模式的特点既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又能使教师在教学艺术上下功夫,形成教师自身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它与“填鸭式”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施临床教学“SSE”模式时,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是该模式成功实施的关键,诊治演习的真实性设计是该模式达到实效的根本,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参加临床实践。

动物医学范文6

1蛋白质组学常用研究技术

蛋白质组学技术主要包括基于二维电泳(two-dimensionelectrophoresis,2DE)、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e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HPLC)等蛋白质分离技术;与数据库搜索相结合的同位素标记定量质谱(isotope-codedaffinitytag)、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fferenceingelelectrophoresis,DIGE)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SELDI-TOFMS)、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等蛋白质定量和鉴定技术[6]。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疾病研究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越性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细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细菌性疾病中研究范围涉及细菌在不同环境下蛋白表达谱的变化、筛选疫苗候选蛋白以及鉴定与细菌的致病及耐药机制相关蛋白质蛋白质[7]。在完成羊种布鲁菌强毒株16M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的基础上,比较了牛源布鲁菌强毒株和疫苗株蛋白质组差异。结果表明,强弱毒菌株在铁代谢、糖结合、脂代谢及蛋白合成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强弱毒菌株在代谢途径上的关键区别[8]。陈焕春等以2006年引起人发病死亡的2型猪链球菌(SS2)的四川分离株SC-21为研究对象,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了其在37℃(对照条件)和42℃(模拟发病猪的体温)培养条件下的分泌蛋白图谱的差异,并鉴定了5个差异蛋白,为揭示SS2的致病机理、筛选药物靶标以及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了部分依据[9]。刘国勇等[10]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柱状黄杆菌强毒株G4R3和弱毒株G18的胞外蛋白,共发现了34差异蛋白质点,鉴定出其中的7个蛋白点,分析后认为滑动蛋白K、腺酐甲硫氨酸合成酶和膜蛋白可能是柱状黄杆菌的毒力因子。TavernaF等[11]建立了奶牛炎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表面可溶性蛋白2-DE参考图谱,为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菌株对奶牛的致病性和分析鉴定疫苗候选抗原奠定了重要基础。ZicbandtAK等[12]对两株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RN6390和Col株研究发现发现葡萄糖激酶和脂肪酶蛋白质点存在于RN6390菌株中,而IgG结合蛋白、肠毒素、白细胞毒素D、肠毒素B等9种蛋白质点只存在于Col菌株中存在,为深入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和致病机制奠定了分子基础。

3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病毒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在动物病毒性疾病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毒感染后诱导宿主细胞蛋白质组改变以及病毒感染的宿主血清/血浆差异蛋白质组研究等方面,如为揭示PK-15细胞感染CSFV后蛋白质组的变化,利用蛋白组学技术从感染48h的细胞中寻找并鉴定了3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Westernblot分析证实了膜连蛋白2上调表达,甘油三磷酸脱氢酶(GAPDH)下调表达[13]。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是PK-15细胞对CSFV感染的特征性反应,有助于进一步研究CSFV的感染机理。进一步对感染CSFV猪血清进行了差异蛋白质组分析,鉴定了14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的急性期蛋白接联珠蛋白(haptoglo-bin)、补体成分C4a、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已被鉴定为其他疾病如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或相关癌症的潜在生物标记[14]。同样,鉴定的这些蛋白具也有作为CS-FV感染生物标记的潜能。DhingraV等[15]研究发现,野生型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RV)感染能诱导与离子平衡有关的蛋白H+ATP酶和Na+/K+ATP酶上调表达,而Ca2+ATP酶下调表达,这些参与突触泡与突出前膜对接或融合的相关蛋白下调表达会导致细胞内Na+和Ca2+浓度降低和感染鼠的前联会积聚大量突出泡,而弱毒RV感染没有类似现象,这可能是野生型RV致神经机能障碍的机制。另外还发现,弱毒RV感染介导凋亡相关蛋白上调表达,而野生型RV没有这种现象,这一发现解释了仅有弱毒RV感染才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王娜[16]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071030株和福州株接种Marc-145细胞后蛋白质组学差异,为进一步研究PRRSV毒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提供了分子基础。ZhangX等[17]用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发现在PCV-2感染PK15细胞后α微管蛋白、β肌动蛋白、及细胞角蛋白8发生了变化,为进一步理解PCV-2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奠定了基础。

4蛋白质组学在动物寄生虫病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用于动物寄生虫病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不同生活史阶段发育相关蛋白图谱以及发现药物靶蛋白和疫苗候选蛋白等方面。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以血吸虫为代表的重大疾病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出日本血吸虫天然分子质量31ku~32ku抗原组分,发现其中3个蛋白点与这些天然分子中起保护性的有效分子相关[18-19]。DvorkJ等[20]对日本血吸虫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了361个蛋白质,其中15种为蛋白酶,并且组织蛋白酶B2能够消化宿主的表皮和结缔组织。YangLL等[21]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离、鉴定日本血吸虫正常尾蚴及紫外线致弱尾蚴虫体间差异蛋白,分析得出20个差异表达蛋白,分别于细胞代谢、递呈、酶促反应等血吸虫生命活动相关。GardnerMJ等[22]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别研究了恶性疟原虫在孢子期、裂殖体期、滋养体期和配子体期的蛋白质组变化。鉴别了恶性疟原虫1289种蛋白质,其中包括无性生殖期714种、配子体期931种和配子期645种。CohenAM等[23]以对数生长期刚地弓形虫为研究对象,用pH4~7和pH6~11分离到1000余种多肽,分离到3000~4000种多肽。

5蛋白质组学在动物其他疾病及相关领域研究中的应用

随着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也在动物营养代谢疾病以及克隆动物研究领域中逐步得到应用。如EdvardssonU等[24]以高三酰甘油、高血糖和高胰岛素血症的小鼠作为临床肥胖症和胰岛素抵抗模型,给予PPAR-α特异性颉颃剂。结果表明,治疗后1周血浆三酰甘油、高血糖和高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至少有16个蛋白质位点表达上调,其中有14种为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代谢有关的蛋白质。ChaeJI[25]等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的成年猪胰脏蛋白质组的变化发现了69种差异蛋白质。在体细胞核移植样本中,与细胞调往相关的膜连蛋白,核纤层蛋白,热休克蛋白都发生了上调表达。而抗氧化蛋白和过氧化氢酶发生了下调表达。Westenblot鉴定结果显示抗氧化蛋白酶和抗凋亡蛋白也发生了下调表达,而凋亡蛋白酶却发生了上调表达。该结果提示克隆成年猪胰脏中活性氧自由基的积累导致了细胞凋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