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手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鼻炎手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鼻炎手术

鼻炎手术范文1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发病率为10%~15%[1]。在我国变态反应性鼻炎患病率约为正常人群的6.3%[2]由于该病的患病率高 ,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影响显著 ,同时缺乏根治疾病的速效手段 ,可能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2005 年 1 月~20097 年 11 月我科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成型、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切除治疗变应性鼻炎 176 例,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76 例患者,男 108 例,女 68 例;年龄 18~60 岁、 平均年龄 37 岁;病史 2~32 年、 平均 13 年;均符合 1997 年海口会议

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3]。

1.2 治疗方法

常规鼻腔表面麻醉、 局部用 1%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蝶筛隐窝、 鼻丘、 双侧鼻中隔及双下甲粘软骨膜下[4]。0°鼻内镜直视下常规鼻中隔切口,剥离黏软骨膜和黏骨膜暴露中隔。根据需要 ,用软骨刀游离并松解中隔各个部分。切除中隔无法纠正的畸形,缝合切口。用手术刀沿双下鼻甲下缘自前向后切开一深达骨膜的长约 4~5 cm的切口 ,深度达下鼻甲骨。剥离下鼻甲内上粘骨膜,切除部分下外侧鼻甲及粘骨膜,创面由内上粘骨膜包裹,止血海绵填塞,固定整复后的骨性及软骨性鼻中隔、下鼻甲。术后用抗生素3 d ,2 d 后取出鼻腔填塞物 , 1 周后清理鼻腔。

2 结果

全组患者术后随访均 1 年 ,根据 1997 年海口会议修订的疗效评定标准 ,176 例中显效 138 例(78.4 %) ,有效38 例(21.6 %) , 总有效率100 %。术后 2 d ,鼻腔海绵取出后 ,部分患者因下甲黏膜水肿 ,出现鼻塞加重,均于术后 4~5 d起开始好转 ,随着下甲黏膜的瘢痕挛缩,于术后 1 周即通气良好。术后 2 周 ,检查见鼻道中均无水样分泌物 ,鼻腔黏膜均无水肿样改变 ,而呈正常红润 ,鼻道通畅。随访 1 年 ,均无鼻塞症状 ,有 9例偶有打喷嚏、流清涕情况 ,但较术前已明显减轻 ,发作时亦无明显鼻塞。鼻腔检查与术后 2 周时相同。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属I型变态反应,除与抗原抗体反应有关外,与鼻腔植物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有显著关系[5]。有研究证实筛前神经中有副交感纤维成分,将其切断后可降低鼻腔腺体分泌和血管通透性。鼻丘、下鼻甲前端及内侧面及与相对应鼻中隔均为筛前神经纤维密集分布区域。变应性鼻炎合并有鼻中隔偏曲者,经常反复发作可引起两侧下鼻甲粘膜肥厚。鼻中隔偏曲、鼻甲畸变 , 改变了鼻腔气流的正常运行 , 使一部分冷空气等刺激强烈的气体直接刺激筛前神经 , 发生打喷嚏、流水样涕等症状。通过手术对偏曲中隔和鼻甲畸形的处理,改善了鼻腔通气状况,使鼻腔气流的运行基本恢复正常,有利于冷空气的加温加湿,减轻了对筛前神经的刺激。另一方面破坏了分布在鼻腔内侧壁的筛前神经内支,形成疤痕,降低感觉神经的功能, 从而降低鼻腔对外界物理、化学等不良刺激的敏感性,减弱传入刺激,又降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减轻血管扩张,减少腺体分泌, 从而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而下鼻甲黏膜切开术切断了部分神经、血管和腺体,鼻黏膜再次接触变应原时,以组织胺为主的多种介质与鼻黏膜血管、腺体、神经末梢上的受体结合受抑制,阻止血管的收缩、容量血管的扩张及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文献[6]亦表明对该病患者施行鼻内镜鼻中隔矫正术后,其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明显减轻,个别患者症状甚至完全消失。虽然随着时间的延长,有部分患者复发 ,这与受损的鼻黏膜细胞再生及神经末梢的逐渐恢复有关,这是符合病理生理学原理的[7]。

综上所述,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双下鼻甲黏骨膜下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消除患者一系列症状 ,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虽然仍有个别患者复发,但疗效仍远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且该方法视野清晰,手术安全,微创,有效。所以,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牟忠林,李华斌. 调节T细胞和变应性鼻炎[J].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31(5):307.

[2] 黄选兆,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253,25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4] 朱伟,许庚. 内窥镜下鼻窦手术中的麻醉问题[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11(3):130.

[5] 梁建平,尹蔓莉. 鼻内窥镜射频热凝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J].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9,13(8):341-342.

鼻炎手术范文2

【关键词】慢性鼻炎;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6-01

慢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因鼻腔疾病(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过度劳累或严重受凉等原因所致,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鼻塞、流涕等,常伴有嗅觉减退、头痛、头晕、失眠、精神萎靡等症状,给患者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行鼻内窥镜下的鼻窦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的优点,是常见的治疗方法。笔者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医患配合、医护配合都是促成患者痊愈的必要条件,但是部份患者对术后的院外护理缺乏科学了解,容易引发术后术腔粘连甚至复发。在此,特就慢性鼻炎患者手术治疗的相关护理作一总结。

1 术前的护理

1.1 温馨的心理护理。一般来说,患者对手术治愈病症的期望很高,但对接受手术治疗又心怀恐惧,易焦虑紧张,多数老年患者常伴有血压升高的现象。此阶段护理工作要注重为患者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护士要热情、耐心和认真地向病员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士、手术方法、有关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自己将要接受的医疗业务有个简洁而完整的认识,尽量消除焦虑感,调整好术前状态。

1.2 科学的技术性护理。提醒和协助患者完成必需的各项常规检查例如血常规、生化检查、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透等;提醒患者洗澡,剪去双侧鼻毛并充分清洁鼻腔(男性患者应剃净胡须);遵医嘱进行抗生素过敏试验,静脉滴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

2 术后的护理

2.1 做好患者住院期间的院内护理。术后一般采用半卧位,密切观察鼻腔出血情况。术后患者鼻腔填塞油纱条,呼吸受阻,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由于张口呼吸易致口干,可用湿纱布覆盖口唇。患者疼痛时可用冰袋交替敷鼻背部、额部等。如有血性分泌物流入口中,嘱患者将其吐出,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如患者要打喷嚏,嘱其立即张口呼吸,或指压人中穴,防止填塞物脱出。一般在术后3天抽出鼻腔纱条,遵医嘱做好外用药物的治疗:初期应用呋嘛液来收缩血管,达到通气目的;后期改点复方薄荷脑滴鼻液及林可霉素,消炎及鼻腔防止结痂,避免出血。根据需要选用喷雾剂如伯克纳、达芬霖等,防止过敏症状。

2.2 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院外护理指导。(1)心理疏导。部份患者由于鼻腔黏膜肿胀加之手术创伤的炎症刺激等,会不同程度地存在鼻阻加重、头痛、头昏、鼻额部胀痛、伤口疼痛及口干等不适。护士要积极地向他们介绍手术的先进性、科学性,消除病人出院后的紧张、焦虑心理,增强其对手术疗效的信心。(2)技术指导。一是落实环境要求。术后许多患者由于鼻阻会经口呼吸,需要良好的休息环境,因此建议避免强光刺激,保持安静,温度 18 ~20度, 湿度70% ~80%。二是避免感冒。防止伤口因大力的咳嗽或喷嚏而裂开。三是坚持清洁鼻腔。手术后上皮再生恢复慢慢开始,上皮再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若术后护理不当,可使病变再生,出现囊泡、肉芽、息肉、结缔组织再生等,导致不全上皮化或粘连,窦口和术腔甚至完全阻塞。出院后每日可予以鼻腔冲洗剂冲洗鼻腔,每天1 次,持续 1 ~3个月。四是根据需要予以适当的抗生素辅助治疗。若出院后分泌物仍然很多,可自服相应抗生素,直至症状缓解。(3)生活指导。一是合理饮食。提倡高蛋白、低脂肪、清淡饮食。慢性鼻炎患者术后应多吃以下食物:韭菜等暖性食物;糯米、山药、大枣、莲子、薏仁、红糖和桂圆等;含维生素C及维生素A的食物如菠菜、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等。慢性鼻炎患者术后忌食以下食物:冷饮(过冷食物会降低免疫力,并造成呼吸道过敏);剌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容易剌激呼吸道黏膜。少食辛、辣、炸、炒之属热性之品如生姜,炸油条,烧饼,饼干,快餐面等,另外,因冻鱼、鱿鱼、虾米等咸海产品容易刺激诱发炎症,这类食品也最好不食。二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时鼻局部可用热水热敷,使局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保持心情开朗,愉快地生活。起居劳作有度,注意休息,上网不要通宵达旦。积极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志刚,唐琳: 鼻炎患者的辅助治疗. 现代护理杂志, 1997,35(4).

鼻炎手术范文3

【关键词】 慢性肥厚性鼻炎; 下鼻甲去骨; 黏膜划痕;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中图分类号 R76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0-0001-03

The Observation of Curative Effect of Three Surgical Methods to Cure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LIANG Dong-yong,HE Zhong-yang,LI Qu,et al.//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20):1-3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ree surgical methods about cure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Method:90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of 30 patients accepted the inferior turbinate boning and mucosa scratches minimally invasive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Group B of 30 patients accepted the submucosal hypothermia plasma ablation of the inferior turbinate. Group C of 30 patients accepted the operation of partial inferior turbinectomy. Fo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y were observed for 6 months for clinical result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Then the saccharin test was carried out. The nasal mucociliary function at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 The difference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ree surgical method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occurrence rate of 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group 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roup A and group B(P0.05),but the MTR of group C was obviously slower than pre-operation(P

【Key words】 Chronic hypertrophic rhinitis; The inferior turbinate boning; Mucosa scratches; Hypothermia plasma abl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Nanning,Nanning 530022,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0.001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鼻塞为其主要症状,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手术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笔者对2011-2013年收治的9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分别使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并比较3种方法治疗3~6个月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在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慢性肥厚性鼻炎。主要症状均为鼻塞,伴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头晕,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均无效,检查有明确的下鼻甲肥大,鼻甲表面呈暗红色结节或者呈桑椹样变,1%麻黄素收缩鼻黏膜效果不明显,鼻窦CT扫描为单纯下鼻甲骨性肥大或者黏膜肥厚,术前均排除鼻息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及鼻腔鼻窦肿瘤。9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30.8岁;B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4~60岁,平均31.7岁;C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4~63岁,平均32.5岁。三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1.2.1 所有手术方式治疗时均采取仰卧位 采用鼻内镜及手术器械,全部病例均在电视监控系统介导下进行手术。用1%丁卡因+0.01%肾上腺素行鼻腔表面麻醉2次,每次约5 min,此后以1%利多卡因进行下鼻甲黏膜浸润麻醉。

1.2.2 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 患者仰卧位,麻醉起效后内镜下以镰状刀在下鼻甲内侧黏膜中上1/3交接处由前向后做横向切口至下鼻甲后段,以剥离子从切口对下鼻甲黏骨膜行上下分离,暴露下鼻甲骨前缘和下缘,剥离同时撬动下鼻甲骨外侧面,使之分段骨折游离,依次取出游离的下鼻甲骨。对下鼻甲局部黏膜肥厚者,以镰状刀在黏膜表面做横向划痕2~3道,形成新的下鼻甲。术后用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进行压迫止血,2 d后取出填塞物。

1.2.3 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 患者仰卧位,麻醉方法同上,采用美创低温等离子治疗系统MC-GZ510,MC345型号刀头,输出能量档定在5挡,时间10 s。使沾有生理盐水的刀头分别选择下鼻甲前端、内侧面或者下缘插入,由前向后进行消融10 s,视下鼻甲肥厚的程度及患者鼻腔阻塞的程度决定消融的通道数量。术后一般无须鼻腔填塞。

1.2.4 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患者仰卧位,鼻腔麻醉方式同上。以止血钳将下鼻甲拟切除部分钳夹约5 min,下鼻甲剪沿夹痕将肥大的下鼻甲剪除,必要时对部分增生骨质进行切除。切除部分一般为下鼻甲体积的1/4~1/3。术后膨胀止血海绵填塞鼻腔进行压迫止血,2 d后取出填塞物。

1.2.5 术后处理 以上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鼻腔清理治疗。术后鼻内镜下复查清理鼻腔1次/周,总共4次,之后每月复诊1次,连续2~6次,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

1.3 鼻腔黏膜纤毛传送速率(MTR)测定

患者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术后6个月行糖精试验,方法如下。测试时温度控制在20 ℃~30 ℃,检测前先清理鼻腔分泌物,受检患者取坐位,检查时闭口经鼻呼吸,取直径0.5 mm的糖精颗粒,置于下鼻甲上表面距其前端0.5 cm处,嘱受检者每30 s吞咽1次,当患者感到咽部甜味时停止计时,此时间即为糖精受黏膜纤毛推动移行的时间;用长细卷棉经前鼻孔插至鼻咽后壁,测出放置点到咽后壁的距离;此距离除以移行时间即为鼻腔黏膜纤毛传送速率MTR(mm/min)。如检查中患者出现咳嗽、喷嚏,则停止该次检查,次日重试。

1.4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随访6个月,评定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疗效情况。(1)治愈:患者鼻塞症状完全消失,通气良好,停止滴用减充血剂,患侧下鼻甲体积缩小,黏膜色泽恢复正常,鼻腔检查可见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有3 mm以上的间距,并可见中鼻甲,且鼻腔无瘢痕、干燥剂粘连。(2)好转:患者鼻塞症状及鼻腔通气较前有明显改善,偶尔滴用减充血剂,鼻甲稍有肿胀,黏膜色泽暗红,表面不光滑,鼻腔检查可见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的间距在3 mm以下。(3)无效:患者鼻塞症状仍无任何改善,鼻腔通气差,患侧下鼻甲体积无缩小,药物治疗无效,鼻腔检查体征无变化[1]。治愈及好转记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三组术式疗效比较

三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B组为93.33%,C组为96.67%,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患者治疗6个月后,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C组鼻腔干燥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鼻黏膜纤毛MTR检测结果

A、B组患者术后3、6个月MTR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分别较术前明显减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甚至骨膜、骨质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慢性炎症,以下鼻甲最为明显,其是引起鼻塞的主要原因,目前使用药物疗效欠佳,而下鼻甲手术是本病治疗的首选方法[2-3]。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去除或缩小部分下鼻甲骨和或黏骨膜来缩小下鼻甲,使鼻腔气道增大、气流增加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下鼻甲手术方式众多,本研究应用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从疗效、术后反应及并发症、鼻腔黏膜纤毛传送速率进行临床分析,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优缺点。

正常下鼻甲对鼻腔调湿、调温、清洁具有重要作用。其表面黏液纤毛传输功能在呼吸道防卫系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4]。而一定的鼻阻力是维持正常鼻通气的前提,否则会产生鼻塞症状。因此鼻腔生理功能的维持完全有赖于完整的下鼻甲结构及其黏膜的完整。因此,最佳的手术方式就是在缩减下鼻甲体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下鼻甲的结构和黏膜的完整[5]。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其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仅在黏膜下将下鼻甲骨切除并在黏膜表面划痕,下鼻甲黏膜得以全部保留,在缩小下鼻甲体积同时维持了其生理功能,创伤小,恢复快,下鼻甲生理功能恢复快,术后鼻腔无粘连、干燥等并发症[6]。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微创技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消融是在黏膜下进行,鼻腔黏膜得到了最大限度地保护,下鼻甲的生理功能破坏较小,手术后鼻腔黏膜功能很快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下鼻甲切除术中易出血,术后周围组织发生瘢痕纤维化改变,并发症较多,术后恢复较慢,下鼻甲黏膜表面正常纤毛结构破坏,影响了下鼻甲正常生理功能[6-10]。

本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均效果明显,与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比较,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鼻黏膜的损伤大,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对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损害大,对此术式应谨慎选择。而下鼻甲去骨及黏膜划痕微创减容术、下鼻甲黏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鼻腔黏膜以及下鼻甲的生理功能,手术后鼻腔黏膜功能很快恢复正常生理状态。其操作简便、创伤小、创面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是值推荐的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剑秋.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1,15(2):169-172.

[2]李文彪.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72例慢性肥厚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136-137.

[3]张晶.三种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8,15(4):847-848.

[4]张罗,韩德民,王琪.鼻腔黏液纤毛传输系统功能的评估[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5(7):507-510.

[5]袁萍.下鼻甲黏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临床比较分析[J].四川医学,2011,15(3):412-413.

[6]郭东升,王银霞,任金龙.鼻内镜下鼻甲黏膜下成形术治疗慢性鼻炎100例[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2):34-35.

[7]董晶.慢性肥厚性鼻炎不同手术方式比较[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15(8):461-464.

[8]王兵.鼻内窥镜下黏膜内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280例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1):155.

[9]杨明荣.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大性鼻炎336例[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0):75-76.

鼻炎手术范文4

关键词:常年性变应性鼻炎、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鼻甲部分切除术、疗效观察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122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和探讨呼吸道外科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及其意义,以期为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122例均为我院呼吸道外科2010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62例,年龄在21至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7±3.4岁,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9例;观察组患者62例,年龄在20至5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9±3.7岁,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0例。本研究在征得两组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开展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62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鼻甲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62例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主要步骤如下:常规术前准备,表面麻醉方法采用1%的地卡因,在配合1%利多卡因的局部浸润麻醉。本研究采用的是美国ArthroCare公司生产的微波热凝仪,术中操作时,从患者下鼻甲的游离缘黏膜下将射频刀头切入,之后将其刺入患者下鼻甲的后端。术中应尽量减少穿刺点从而有效减少患者鼻甲粘膜的损伤。术中所有患者每个穿刺部位均连续热凝5s的。

1.3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本研究的疗效判断标准如下[1]:(1)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嗅觉以及分泌物显著改善,鼻腔恢复正常通气,下鼻甲显著缩小;(2)有效,患者疾病的临床症状出现有明显好转,下鼻甲明显缩小,然而患者的侧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轻度的鼻塞现象;(3)无效,经过临床治疗,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均为出现好转。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55%(58/62),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48%(53/62),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84%(3/62),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9%(7/62),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率比较[例(%)]

组别

患者数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率

对照组

62

31

22

9

85.48(53/62)

11.29(7/62)

观察组

62

39

19

4

93.55(58/62)

4.84(3/62)

X2 value

9.52

7.49

P value

0.02

0.04

3 讨论

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呼吸道临床的一种常见病以及多发病,临床上该病的特点为以黏膜、及其下层以及至骨质出现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肥厚增生。大量研究结果表明[2-3],该疾病采用临床常规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不甚理想,手术创面大,术中出血多,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以微波热凝(Microwave thermal coagulation)为代表的局部热凝治疗方法以其重复性好、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已经成为继手术之后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又一重要手段[4]。

本研究结果表明,呼吸道外科临床上采用鼻内镜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显著,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显著优于传统的临床手术方法,并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显著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纪小雪. 鼻内镜下手术联合微波热凝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12:951-952.

[2]陈世强,司勇锋,陆秋天,梁建平,何宁,陈慧,袁弘. 鼻内镜下射频热凝鼻后下神经和筛前神经及下鼻甲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观察[J]. 广西医学,2008,11:1649-1651.

鼻炎手术范文5

【关键词】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期

The application and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 with prognosis of nasal cavity and paranasal sinus diseases

LI ping ,WEI ping ,GULIxiaxi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Methods 280 cases of chronic 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have been undergone endoscopic sinus operation.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ure rate was 81% for typeA,75% for type B and 70% for type C.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ure rate among different types(P

【Key words】 endoscopy ; sinusitis ; nasal polyps; Perioperative managemen

【中图分类号】R1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0035-02

鼻内镜手术(ESS)具有路径短,损伤小,恢复快,结构重建,尽量保全功能的特点,对鼻科疾病手术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围术期是以手术为中心的治疗过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医生已充分认识到将明确的诊断,完善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娴熟的手术技巧,术后监测、治疗、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研究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1]。探讨鼻内镜手术后复查换药已经成为耳鼻咽喉科医师的热门话题[2],鉴于上述问题为了提高ESS手术效果和减少并发症,我院自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280例鼻镜手术患者,分别予以围术期的不同处理,进行对比性的治疗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80例手术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202例,女78例,年龄16~76岁,平均年龄44岁,汉族患者占72%,少数民族患者占28%(其中包括哈族、维族、回族、俄罗斯族)。按照海口会议评定标准[3]进行分型分期:鼻窦炎Ⅰ型2期22例,Ⅰ型3期10例,Ⅱ型1期13例,Ⅱ型2期61例,Ⅱ型3期62例,Ⅲ型37例,鼻中隔偏曲41例,上颌窦囊肿14 例,鼻腔状瘤3 例。

1.2 方法:280例患者术前常规做鼻窦冠位CT扫描,常规心电图、血分析、凝血四项等检查。将280例患者根据术前鼻窦CT检查结果、鼻腔检查情况、临床分期、有无过敏性哮喘、手术季节等可能影响手术效果因素方面根据算术平均数分为A组95例,B组93例,C组92例。

A组:术前给予先锋霉素V 5g,地塞米松5mg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6天;地塞米松最大量可用到5~10mg/d;在黏膜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根据临床分期进行ESS术,手术均采用Messerklinger术式;术后48h取出油纱条或膨胀海绵,每日鼻腔换药一次,鼻腔干燥者,用鱼肝油滴鼻,生理盐水冲洗鼻腔,以湿润痂皮易于取出,每日进行2次,冲洗完鼻腔后伯可纳鼻喷剂,喷鼻,每日2次,连用半年。术后第6天,冲洗上颌窦腔及各窦口,7~10天后鼻窦镜复查,出院后按医生要求随访。B组:术前未用抗生素及激素,入院后行ESS术,术后处理同A组。C组:术前、术中同A组,术后48h取出鼻腔纱布条,鼻腔给予每日一次简单的普通换药,术后第6天清理冲洗鼻腔, 1周后鼻窦镜复查,出院后随访不连续。三组均要求患者前三月7~10天来院鼻窦镜复查,4~6月每月来院鼻窦镜复查,随诊判断时间均为6个月。

1.3 手术效果判定标准:根据1997年鼻内镜手术疗效判定标准[3](海口标准),分为治愈: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黏膜上皮化,无脓性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窦腔黏膜局限性水肿、肥厚或肉芽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物。

2结果

术后6个月时检查情况为:A组治愈率81%,好转16%,无效3%;B组治愈率75%,好转22%,无效3%;C组治愈率70%,好转21%,无效9%。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A组治愈率最高81%,C组最低70%;无效率C组最高9%,A、B组均为3%,C组与A组、B组之间治愈率经χ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全组 280 例中出现术后并发症39例,发生率为14%。其中大出血5例,眼部并发症10例,鼻腔粘连18例,窦口闭锁6例,全组 280 例中鼻窦炎鼻息肉复发23例,复发率8%。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如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血肿;及严重眶内并发症,如视神经损伤导致失明。3 讨论

围术期处理是以手术为中心,原则上应包括手术前1周至手术后2~4周的一系列用药策略及处理原则[4]。目前,鼻内镜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缺乏统一的标准,对围术期综合治疗的认识不足、措施不当,主要涉及手术前后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手术适应证的掌握、麻醉和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对黏膜的取舍以及手术后不进行定期随访、术后不能长期坚持局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和术腔冲洗、滥用抗生素和麻黄素类鼻腔减充血剂等[5]。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60.4%的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提示变应性因素的参与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病变程度和病变范围有关[6]。基于变态反应因素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疾病的相关因素之一,手术前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使鼻息肉缩小、鼻窦嗅障症状改善,而术后的应用可减轻术腔水肿,防止或延缓鼻息肉复发,可证明规范用药的重要性[7]。Dolord等[8]为了观察是否鼻内应用类固醇激素对治疗慢性或复发性鼻窦炎的急性发作更有效,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剂、多中心试验,显示鼻腔局部应用类固醇激素对治疗慢性或复发性鼻窦炎的急性发作临床治愈率明显增高并加速患者的恢复,因此要强调围术期的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合理用药。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是由一整套完整的综合性治疗过程组成,单纯依靠手术而不注重手术前、后的处理并不能获得可靠疗效的观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手术仅仅术整体治疗方案的第一步,术后处理是上皮再生恢复的关键,创面愈合和病变再生相互竞争,要努力使竞争向创面愈合上皮化方向发展[9]。笔者通过对280例ESS手术病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最高81%,C组最低70%;无效率C组最高9%,A、B组最低3%。说明了A组病例处理到位,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理想,而C组仅重视了术前术中处理,忽视了术后换药细节处理,术后粘连、窦口狭窄等并发症增多。笔者认为,要做好每一位ESS手术病人的诊疗工作,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建议常规应用抗生素及激素6~7天(地塞米松可用到5~10mg/d),能进一步抗炎消肿减少术中出血,有利于暴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利于病情恢复;术前全面细致地查体和病史询问有利于指导手术;(2)手术医师应注意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初学年轻医师临床经验不足应多向有经验的医师请教,术前必须进行鼻腔局部检查,了解鼻腔发育情况和病变的范围及部位性质,术者要亲自进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借此了解鼻腔及窦口复合体发育情况。中鼻道一般不做局部浸润麻醉,减轻因出血黏膜水肿致术野不清,影响手术进行,对于各种不同的病变,掌握不同的手术方法,切忌术中频繁地出入器械,致下鼻甲黏膜撕脱鼻内镜手术副损伤[10],导致术后黏膜粘连,不要过分的要求引流,切除组织过多,造成手术创面过大,影响黏膜转归;对鼻腔多处病变的处理要严格手术指征,因人而论,若术中出血少,术野暴露良好,手术时间短,可以考虑一期完成手术,但术中要做好填塞压迫到位,术后换药要有针对性的重点处理、重点管理,防止鼻腔内血肿形成粘连。C组有3例因鼻腔多处病变,一期手术创面过大,术中填塞不到位,术后出现鼻腔严重的黏膜充血肿胀,渗出较多,炎症持续时间延长,黏膜延迟愈合,3例中有2例有不同程度的窦口下鼻甲粘连,为防止鼻腔粘连应注意:①术中操作要轻、准、柔和,尽量缩小手术创面;②中鼻甲与残留钩突间距>5mm[11],下鼻甲前、中、后三点与鼻中隔术中距离>5mm;③术后及时规范换药。(3)术后处理问题,最好在每次换药时,首先给予低浓度(0.5%~1%)的地卡因做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后,再进行清理鼻腔的渗出物和痂皮,如黏膜肿胀明显,先给予黏膜减充剂,鼻腔鼻道宽敞后,再进行鼻腔清理。操作要循序渐进,逐步彻底,切忌盲目、强硬操作;术后坚持用盐水冲洗鼻腔半年~一年,利于清除鼻腔分泌物,促进窦口引流,改善鼻腔通气,预防感染,对于复发性患者可建议把冲洗鼻腔作为一种日常行为。术后2周内要及时清理鼻腔,祛除术腔及窦口的血痂及分泌物。术后3~10周,这一阶段术腔易出现囊泡、息肉、肉芽增生及窦口周围粘膜水肿,这一阶段应积极清除术腔内的囊泡、息肉、肉芽增生,保持已开放鼻窦的引流通畅,并分离粘连的黏膜,术后10周后,术腔基本上皮化,如未上皮化,则考虑与局部感染、变应性因素、结缔组织增生、息肉再生难以控制有关[12],应用激素类鼻喷剂有利于消除水肿,抑制囊泡肉芽生长,促进粘膜上皮化。鼻窦镜复诊第一个月间隔平均10天左右,不可过频,防止黏膜递加性损伤致重复性炎症,增加复诊次数。C组有9例术后换药过于简单草率、不及时,使鼻腔黏膜渗出加重,愈合延迟,出现不同程度的鼻腔粘连。分析原因与术中对应创面过大,术后换药不及时及临床经验不足综合因素有关。有5例伴发严重的痂皮成桶状,导致黏膜糜烂、点片状溃疡,术后6个月不愈合,与手术后黏膜副损伤有关,术后出现脓涕等感染征象,应加强鼻腔冲洗,作细菌培养加药敏选择抗生素,同时配合中药治疗,有利于鼻粘膜转归,减少并发症,防止复发,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时光刚,李秀国,王昭迪.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分析.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J],2007,1(1):19-22.

[2] 王荣光.慢性鼻-鼻窦炎药物及外科治疗的新进展.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J],2007,1(1):73-75.

[3]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J],1998,33:134.

[4] 阎萍,马依静,杨世权,等.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中国临床医学[J],2006,13(6):1011.

[5] 许庚.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J],2004,11:30.

[6] 王鸿,张罗,周兵,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与变应性因素相关性的探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J],2005,40(3):170.

[7] Fokkens WJ.Nasal corticosteroids,first choice inmoderate to severs allergic rhinitis.What prevents general practitioners from using them Allergy[J],2003,58:724-726.

[8] Dolor RJ,Witsell DL,Hellkamp AS,et parison of cefuroxime with or without intranasal fluticas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rhinosinusitis,the CAFFS tri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MA[J],2001,286:3097-3105.

[9] 许庚,李源; 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0,1,28-30[10] 孙树岩.鼻内镜鼻窦手术中并发症的总结.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J],2001,36(5):336-338.

鼻炎手术范文6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65.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for chronic sinusitis accompanied with nasal polyps. Methods Eighty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inusitis accompanied with nasal poly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sing the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plus glucocorticosteroid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There were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clinical total effective rate and recurrence rate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6 months' follow-up. Resul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2.0%, recurrence rate was 15.4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4.0%, recurrence rate was 4.69%.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Endoscopic sinus surgery; Chronic sinusitis; Polyps; Clinical efficacy

慢性鼻窦炎伴发鼻息肉为鼻部常见病之一,多数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因此有变态反应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常并发此病[1]。近年发现其与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全身性疾病也有密切联系。临床CT片可发现鼻腔软组织影、鼻窦内密度增高、黏膜增厚等表现。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流涕、头痛等症状,临床治疗多先给予药物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效后给予手术治疗。本文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鼻内镜手术治疗前后,通过观察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慢性鼻窦炎伴发鼻息肉患者80例,男性42 例,女性38例,年龄在18~62岁,所有患者无其它严重疾病或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证。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术后加用糖皮质激素,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参考海口分型标准,II型1期患者11例,II型2 期患者32例,II型3 期患者29例,III型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基本临床资料、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术前认真阅读分析鼻窦CT结果,充分了解患者的鼻窦病变范围。根据病情及患者对疼痛的耐受能力综合分析选择麻醉方式,骨质增生明显和伴有高血压病者多采用全身麻醉。本组全身麻醉12例,局部麻醉68例。局部麻醉加强化用1%丁卡因加0.1%肾上腺素2~3ml的浸润棉片行中鼻道、鼻底及鼻中隔黏膜表面麻醉2~3次,再以1%利多卡因加少许0.1%肾上腺素行鼻腔鼻息肉及术区黏膜麻醉,直至麻醉满意。

0°镜下先用杭州天松电动吸切器将鼻腔多发肉及中鼻甲部分息肉样变组织切除,以便更好地辨认鼻腔解剖标志[1]。对有明显的鼻中隔偏曲及下鼻甲肥厚者,分别于鼻窦术前矫正中隔及下鼻甲部分切除,伴中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及泡性中鼻甲者行中鼻甲成形,前缘或下缘过长者行前下缘部分切除。然后根据鼻窦炎或鼻息肉病变的范围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切除残留钩突,根据患者具体病变范围开放前后组筛窦、额窦、蝶窦及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术中尽量用吸切器切除窦腔息肉及吸净窦内黏脓,减少用钳撕扯黏膜以保留正常黏膜及适当筛窦骨隔。如上颌窦病变严重难以清理,可配合用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手术。术中出血约20~350ml,平均70ml。术毕以含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片填塞术腔片刻,观察无明显出血者用凡士林油纱条填塞。

1.3围手术期处理及鼻腔清理 两组患者术前1w使用口服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1w、术后1w口服糖皮质激素药物强的松片30mg,1次/d。观察组患者鼻部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辅舒良喷雾剂。合并高血压病者降血压治疗至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者空腹血糖控制在8mmol/L以下方予施行手术。术后第1d抽取部分纱条,术后第2d拔除鼻腔剩余填塞物,如无出血,即吸除鼻腔分泌物。术后静脉使用抗生素7d,3d后每天予含抗生素及激素的高渗盐水行鼻腔冲洗3d,从第4、5d开始每天清理鼻腔、术腔的血块和分泌物。术后第1个月每7~10d鼻内镜下行鼻腔清理1次,第2~3个月每15~20d清理1次,如术腔有囊泡、肉芽、息肉,即予以彻底清理,如有窦口狭窄即重新扩大窦口,直至术腔上皮化。术后即口服吉诺通(强力稀化粘素)0.3g,3 次/d,鼻渊舒口服液10ml,2 次/d,口服,坚持1个月。

1.4疗效评价 根据《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2]规定。①治愈:表现为症状消失、无脓性分泌物、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②好转:表现为症状改善,局部区域肥厚、水肿,形成肉芽。③无效:表现为症状没有改善,窦口狭窄,术腔粘连,窦腔形成较小息肉或者鼻道产生较多脓性分泌物。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

1.5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 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例数为40例,治愈24例,好转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31/40),术后复发率为22.5%(9/40)。观察组例数为40 例,治愈30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8/40),术后复发率为5%(2/4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的定论,其临床治疗方法也有较大争论,学多学者认为药物保守治疗较好,虽然药物保守治疗时间周期长,但复发概率小。也有部分人认为,手术治疗快速、安全、有效,能及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手术切除后易复发。鼻内窥镜手术用于对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治疗,疼痛感轻,创伤小,复发率低,比传统手术治疗科技含量更高。鼻内镜不仅能够发现鼻腔深部的病变,而且能够在不同角度的镜头辅助下,早期发现鼻窦内部细微的病变组织,比如鼻窦内息肉、囊肿和肿瘤等,便于医生精准的进行手术,剔除病变组织。还可以尽可能保留鼻腔内正常黏膜和生理功能,有利于引流通道的形成和早日恢复,术后复发率低。操作医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人体鼻腔解剖结构知识,根据CT 显示的病变范围迅速、准确的切除较大息肉组织,保留患者鼻腔内黏膜的完整性,充分止血,保持术野清晰,术中扩大上颌窦口时向前后方向扩展,注意窦口下内壁黏膜的完整性,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术中予以矫正。在手术中患者所遭受的痛苦较传统方式大大降低,术后可以取得较好治疗效果[1]。研究结果表明,鼻内窥镜手术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了鼻腔鼻窦正常的功能及结构,达到了重建和改善鼻窦通气引流功能的目的[1]。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理生理的核心问题是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窦口狭窄或阻塞以及黏液纤毛清除功能障碍[3]。手术已解除窦口狭窄或阻塞,仅仅是整体治疗方案中的第一步,手术后紧接着的就是上皮再生恢复阶段的开始。上皮化再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实际就是创面愈合(或称为上皮化)和病变再生的相互竞争过程。这种相互竞争可以向2个不同的方向发展:①创面愈合成为主体使术腔向上皮化不断发展,最终完成上皮化;②病变再生成为主流,囊泡、肉芽、息肉、结缔组织再生导致不全上皮化或粘连,窦口和术腔部分甚至完全阻塞,形成迁延性炎症,影响手术疗效甚至手术失败。因此,如何促进手术后黏膜的上皮化成为提高鼻窦手术疗效的一个关键问题[3]。所以我们在术后拔除鼻腔填塞物后即予生理盐水冲洗术腔,同时服用黏液促排剂吉诺通。这样有助于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效分解纤维素伪膜、血痂和黏液痂,稀化黏膜面之间的纤维素性粘连,并促进黏液纤毛清除功能,这些均有利于激发创面的清洁和愈合过程。

导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复杂,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4~6]:①存在各种鼻腔及鼻窦解剖变异未予矫正。梁莺等[3]提出鼻内镜术后复发患者多数存在着鼻腔及鼻窦结构异常。鼻腔解剖异常尤其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变异是鼻窦炎发生、发展以及病变迁延不愈的病理基础。主要有中鼻甲结构异常,如泡性中鼻甲、反向弯曲、中鼻甲肥厚增生或前下缘过长未予适当修整成形;Moses等[4]认为鼻中隔偏曲亦是影响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因素之一,对于部分鼻中隔偏曲不严重者,术中因用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后可显示中鼻道标志,而常误认为不影响筛窦开放被保留下来,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窦口鼻道复合体狭窄。然而慢性鼻窦炎患者却由于窦腔黏膜的广泛炎症、窦内黏脓需要一段时间通畅引流,加之鼻内镜术后术腔将出现不同程度黏膜肿胀,鼻腔清理时又易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更需要较正常者宽畅的窦口鼻道复合体以便通气引流,使长期慢性炎症的受损黏膜功能得以逐渐恢复;②前期手术时部分病变窦腔开放不全。尤其是额隐窝及鼻丘气房未充分开放,额窦及前组筛窦内病变清除不彻底和引流不畅,导致局部炎症堵塞,继而可发生增生及粘连性病变;③各种原因所致的术腔增生粘连。如前期手术由于操作过度,过多切除筛窦骨质未保留适当筛房骨隔,术后易造成术腔纤维结缔组织或骨质的增生;中鼻甲根部的损伤或中鼻甲基板后份切除过多,可导致中鼻甲外移粘连;围手术期未适当用药控制炎症,患者未按时复诊行鼻腔清理,导致术腔囊泡和脓血痂等病变未能及时清理,或狭窄的窦口未得以及时分离扩大,术腔引流受阻而引起肉芽增生和术腔粘连;④存在变应性炎症和鼻息肉。有少数患者属于过敏体质,机体易出现变应性炎症,手术即使矫正各鼻腔解剖变异,鼻窦开放完全,术后鼻腔及鼻窦仍反复出现变应性炎症,黏膜长期肿胀导致术腔及窦口狭窄阻塞。

本文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在鼻内镜手术切除的同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观察临床疗效发现,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好,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单纯手术患者。进一步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之所以能提高临床疗效,基于以下几点[7,8]: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同时能稳定黏膜和血管的内皮细胞,保证其良好的屏障作用; 另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鼻息肉的炎性反应及减缓病情发展,在鼻内镜下手术切除鼻息肉手术中,将糖皮质激素应用于手术切除前后能强化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影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的因素亦较多。复发性鼻窦炎由于病变范围广,炎症持续时间长,鼻窦病变黏膜纤毛排泄功能受损严重,甚至导致窦腔黏膜的肥厚增生性病变,对于复发性鼻窦炎笔者认为需强调充分合理的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总结需注意以下3个方面以控制复发:①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术后复发的基础。其中包括抗生素及激素的充分合理应用,以控制围术期感染和变应性炎症,减少术中出血和不必要的手术范围,并促进术后炎症消退、降低复发率及提高手术疗效[9];②术者熟悉鼻腔及鼻窦解剖,具有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操作技巧,能彻底清除残余炎症气房和矫正鼻腔解剖变异,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是有效控制复发的关键[10];③术后随访和定期鼻腔清理以及手术适应证的合理确定也是影响疗效的因素之一。存在广泛变应性炎症,即鼻息肉病者则往往效果不佳[11]。此外,笔者认为首次鼻内镜手术尽可能勿选择在青少年期施行,因为此时患者存在发育尚未成熟、鼻腔较窄和反应增生能力较强的特性,术后容易因为肉芽或骨质增生导致术腔狭窄、引流不畅及鼻腔清理不便等问题,相对容易出现术后复发[11]。故对于该类患者,首先应尽量采取综合保守治疗以改善或控制鼻窦炎症,经系统治疗后仍效果不佳者待其度过青少年期再施行鼻内镜手术为宜。但个别鼻窦炎严重、鼻腔有多发肉增生造成明显炎症堵塞者除外。

4 结论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手术具有明视、微创等特点,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效果显著,复发率低,并且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在手术前后加用糖皮质激素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Marks SC.Nasal and sinus surgery[M].Philadephia:WB Saunders,2000:138-140.

[2]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135.

[3]马有祥,于德林,邢志敏.内窥镜鼻窦手术1268例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35(1):29-31.

[4]李华斌,许庚,李源,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修正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15(8):344-347.

[5]Jiang RS,Hsu CY.Revision 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J].Ann Otol Rhinol Laryngol,2002,111(2):155-159.

[6]赵长青,安云芳.再次鼻内镜手术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3):137-139 .

[7]陶泽璋,吴玉珍,孔勇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内镜鼻窦手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37(4):280-282.

[8]闫舒,李娜,张念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1033 例临床疗效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4):344-346.

[9]赵宏钧,秦琴.鼻内镜修正术治疗多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分析[J].西部医学,2013,25(11):1638-1639.

上一篇应届毕业生

下一篇英语试卷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