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细胞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nk细胞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nk细胞

nk细胞范文1

作者:张红梅,张利旺,刘文超,盛蓉,范黎,任军,潘伯荣

【关键词】 右胫

【关键词】 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1病例报告

男,34岁,发现右下肢皮肤包块1 mo入院. 200403无诱因右下肢膝下约10 cm前外侧出现包块,进行性增大,局部皮肤略红,皮温正常,无疼痛,体温正常. 入院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乳酸脱氢酶均正常;X线:右侧胫、腓骨未见异常;B超: 右小腿实性包块,2.9 cm×3 cm×1.8 cm,血流丰富,浅表淋巴结未探及肿大,肝、脾无异常;MRI: 包块局限于皮肤、浅筋膜层;行包块局部活检,病理:细胞形态为恶性淋巴瘤,免疫组化显示部分瘤细胞CD3胞浆(+),CD45RO(-),CD20(-),CD292(-),CD68(-),CD56(+/-),TIA(-),LMP-1(-);基因重排结果: T细胞受体基因及免疫球蛋白基因均未见克隆性重排;诊断为“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根据病理诊断进一步行骨髓穿刺、头颅CT、纤维喉镜等辅助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遂给予CHOP方案化疗,两周期后下肢包块完全消失,疗效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进一步给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支持下大剂量化疗及椎管内化疗,现维持CR已达6 mo.

2讨论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原发结外的淋巴瘤报道增多,好发部位主要是消化道[1-2],其次为头颈部、皮肤和骨;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比例高于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病少见. 而NK细胞淋巴瘤发病率则更低,多起源于结外部位,淋巴结内发生罕见[3]. 最常见的类型是鼻和鼻型NK细胞淋巴瘤,其表型及基因型特征为表达NK细胞相关抗原CD56及一些T细胞标志物,如CD2, CD7, CD43或CD45RO,活化的NK细胞可表达CD3ε分子,但不表达CD4, CD5, CD8和表面CD3分子;临床上具有侵袭性和播散性,对治疗反应性差,预后差. 根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4],本例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属于T/NK细胞淋巴瘤的第2类,为前驱性T细胞淋巴瘤[3]. 该病多发生于成人,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多为结外病变,尤其好发于皮肤(本例以右下肢皮肤包块为首发症状),与EB病毒无相关性,临床进程呈侵袭性,恶性程度高,目前尚无疗效明确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Nadal E, Martinez A, Jimenez M, et al. Primary follicular lymphoma arising in the ampulla of vater [J]. Ann Hematol, 2002,81(4):228-231.

[2] 张宏博,郭学刚,孙安华,等. 原发性胃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41例 [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20):1875-1877.

nk细胞范文2

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生物学行为特点,为临床放疗靶区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30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原发于鼻腔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根据AnnArbor分期标准,所有患者均为IE/IIE期且都有影像检查资料可查,并以影像学为标准分析邻近受侵器官和结构的数目,同时分析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鼻腔周围结构受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76.7%(23/30),其具体受侵如下:上颌窦为36.6%、筛窦与鼻咽同为30%、鼻翼为20%、翼突与蝶窦同为10%,翼腭窝及额窦、硬腭、眼眶、口咽同为3.3%;头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46.7%(14/30),其具体转移如下:I区与II区同为26.7%,III区为10%,VIIa为6.7%,IV区与IX同为3.3%。结论:在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射治疗时,其靶区的勾画应该考虑受侵和转移几率均较高的结构和区域。

【关键词】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生物学特性

原发于鼻腔、鼻窦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发病率占全部恶性淋巴瘤的2%~10%。亚洲地区发病人群中,以NK/T细胞来源多见,而B细胞来源则较少见[1-2]。放化疗对只伴有局部侵犯的早期病例疗效较好,而局部广泛、区域淋巴结浸润及远处播散病例疗效较差。本研究收集了30例病理证实为原发于鼻腔的早期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并以影像学为标准分析其邻近受侵器官和结构的数目,并同时对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情况进行分析,以研究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生物学特性,为临床放疗靶区的设计提供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5年3月至2013年9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经病理证实为早期原发于鼻腔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0例,性别比例为2∶1。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5岁,所有患者均根据AnnArbor标准分期为IE及IIE期,其中IE期患者为13例,IIE期患者为17例(见表1),30例患者都有MRI影像检查资料可查。

1.2治疗方法因所收集的病例时间跨度较大,30例患者接受的治疗方式有所差别。其中单纯化疗者9例,单纯放疗者11者,化放疗结合的10例。放疗多采用高能光子线及电子线,照射范围和放疗剂量遵循以下原则:肿瘤局限于一侧鼻腔,未侵犯临近器官或组织的患者照射靶区包括双侧鼻腔、双侧前组筛窦和同侧上颌窦;肿瘤超出鼻腔时,靶区扩大至受累的临近器官或结构,如果前组筛窦受侵,应包括同侧后组筛窦。如果肿瘤临近后鼻孔或侵犯鼻咽,照射野应包括鼻咽。对于淋巴结的处理原则为IE期患者不必做颈部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IIE期在原发病灶和受侵器官/结构照射时,需同时做双颈照射。每天按1.8~2Gy常规分割照射,中位剂量为55Gy。早年的化疗以CHOP、ECHOP方案为主,后期以GDP、DICE方案为主。Ⅰ期病例化疗4疗程,Ⅱ期化疗6疗程,如2疗程化疗后评价为无效者改用放疗或更改方案。

1.3影像学受侵的标准30例患者均有原始的MRI影像资料可以查询,且都行MRI的增强扫描。为了避免因不同人员阅读MRI影像资料而造成的观察者间变异,所有影像资料的阅读均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主治医师完成。并对影像上临近器官或结构、颈部及咽后淋巴结受侵的判断定义如下:影像上明显的器官和结构受侵犯,T1WI肿瘤呈等信号,信号强度类似或稍低于肌肉;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信号强度高于肌肉但低于鼻黏膜,增强后轻到中度不均匀强化。头颈部淋巴结的判定与上述影像表现一致,或伴有淋巴结融合成团、坏死等征象,如没有上述影像表现则要求淋巴结最大层面的最小直径需大于等于10mm。头颈部淋巴结受侵的分区根据GrégoireV等[3]的最新标准划分。

1.4受侵区域的划分将鼻腔的临近器官或结构划分为上颌窦、筛窦、鼻咽、鼻翼、翼突、蝶窦、翼腭窝、额窦、硬腭、眼眶、口咽。颈部淋巴结的划分则根据受侵的区域分为I区、II区、III区、IV区和IX区(面动脉淋巴结区)。

2结果

鼻腔周围结构受侵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76.7%(23/30),不同结构受侵概率如下:上颌窦为36.6%、筛窦与鼻咽同为30%、鼻翼为20%、翼突与蝶窦同为10%,翼腭窝及额窦、硬腭、眼眶、口咽同为3.3%(见表2)。颈部淋巴结区域转移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46.7%(14/30),其具体转移如下:I区与II区同为26.7%,III区为10%,VIIa为6.7%,IV区与IX区同为3.3%(见表3)。

3讨论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绝大部分原发于鼻腔及临近器官,目前文献把原发于鼻腔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定义为原型,而发生于鼻腔以外的具有相同病理学特征的命名为鼻型,统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本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常见症状为单侧鼻腔鼻塞、流涕,伴血涕或鼻出血,头痛或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进行性发展可有鼻窦、眼眶、面颊部、颅骨侵犯,表现为鼻腔占位性病变、临近软组织广泛侵犯、溃疡及骨破坏。其中线部位的破坏较为突出,表现为鼻中隔穿孔、外鼻畸形,鼻梁洞穿性损伤或硬腭穿孔,甚至累及面部皮肤。颈部淋巴结播散,甚至向远处肝脾、肺脏、骨髓、肾上腺、等转移播散。晚期多因大出血、全身衰竭死亡。I、II期患者主要采用放疗、单纯放疗或化放疗综合治疗的5年OS(总生存)率仅30%~40%,单纯化疗则极易产生耐药性,化疗后部分患者虽可获得暂时的缓解,但仍极易复发。目前这种淋巴瘤尚无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因此近年来关于临床治疗的研究较多。和其他淋巴瘤一样,AnnArbor的分期标准仍然在NK/T细胞淋巴瘤分期中应用得最为广泛,但是对AnnArbor的分期标准是否适用于NK/T细胞淋巴瘤仍然存在着争议,目前对于广泛或弥漫性累及的III/IV期分期取得了较一致的认同,但对于较为早期的I/II期,局部侵犯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像其他结外淋巴瘤一样,AnnArbor分期系统没有考虑肿瘤的大小,I期既包括局限于鼻腔的小肿瘤,也包括广泛累及临近鼻窦和鼻咽结构的巨大肿瘤[4]。按照AnnArbor的分期系统,其中鼻腔NK/T细胞淋巴瘤I-II期发病率可占73%~84%,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者III-IV期可占68%[5]。因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早期患者鼻腔周围临近结构受侵犯的规律及头颈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而III-IV期患者多为全身广泛转移,因此研究中排除了晚期的患者。

LeeJ等[6]报导本病以男性青壮年多见,本研究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为45岁,与报道相似。研究共计30例患者,其中伴有鼻腔周围结构受侵的患者占到76.7%(23/30)的比例,而在这23例出现鼻腔周围结构受侵的患者中,进一步的分析所受侵结构在这23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得到以下的数据:上颌窦为47.8%(11/23)、筛窦与鼻咽同为39.1%(9/23)、鼻翼为26%(6/23)、翼突与蝶窦同为13%(3/23),翼腭窝及额窦、硬腭、眼眶、口咽同为4.3%(1/23);同理,头颈部淋巴结区域转移的患者占所有患者的比例为46.7%(14/30),进一步分析转移淋巴结在这14例患者中所占的比例得到以下的数据:I区与II区同为57.1%(8/14),III区为21.4%(3/14),VIIa为14.2%(2/14),IV区与IX区同为7.1%(1/14)。由以上的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①在鼻腔周围的结构中上颌窦、筛窦与鼻咽为受侵几率较高的部位。②颈部淋巴结中I区与II区的转移几率较高,但也观察到在其他区域也有较小的淋巴结出现,均未达到影像学的诊断标准,不过也不能排除其为阳性淋巴结的可能。③同时发现在鼻翼及面部皮肤受侵的患者中,2013年头颈部淋巴结最新分区中的IX区较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其受侵的数据及转移的几率将做更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④另外也发现一个现象即当鼻咽部受侵时,颈部出现II区淋巴结转移的几率较高,在本次的3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现鼻咽部受侵,而这9例患者中又有5例伴有II区的淋巴结转移,达到55.5%(5/9)的比例,对于这样的现象本研究也将做进一步分析。由此通过本研究建议在早期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放疗靶区的勾画中,结合个体化治疗的需求,应该适当考虑以下的因素:①鼻咽部受侵犯的几率较高,鼻咽部是否应当作为一个常规预防照射的区域;②在出现鼻翼部及面部皮肤广泛受侵时,是否应当将IX区作为预防照射的区;③当肿瘤临近后鼻孔或鼻咽部出现明显侵犯时,是否应当将颈部II区作为常规预防照射的区域。

而对于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则有以下的研究,ThieblemontC等[7]认为年龄超过60岁是淋巴瘤的一个不利预后因素。MaHH等[8]认为局部侵犯范围对远期生存有显著影响。LiCC等[9]报道首程治疗后的CR率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对262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进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B症状为其预后因素[10]。KimGE等[11]报导在143例I/II期头颈部血管中心性淋巴瘤中,单纯放疗组和综合治疗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35%,综合治疗组未提高生存率,主要的治疗失败是局部的治疗失败,而传统的全身性化疗未减少局部失控率和全身性转移。JaccardA等[12]认为对于初治的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该争取及早获得完全缓解,近年来探索的含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不论是作为一线方案还是二线方案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nk细胞范文3

[关键词] 肺癌;T淋巴细胞;NK细胞;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 R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093-03

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0%~20%[1],预后极差。近50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在大中城市肺癌已居男性肿瘤之首。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T细胞应答是控制肿瘤生长发育的最重要的宿主应答;参与抗肿瘤免疫的两类T细胞亚群为CD4+辅助/诱导T细胞、CD8+抑制/细胞毒T细胞;T淋巴细胞及亚群可作为临床判断患者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NK细胞在抗肿瘤的天然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效应作用,能够直接杀伤各种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本文旨在探讨肺癌患者淋巴亚群变化和不同年龄组细胞免疫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0例肺癌患者均为2009年1月~2012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初次住院的临床确诊患者,其中,男性481例,女性89例,男女比例为5.4∶1;最大年龄92岁,最小27岁,中位年龄66岁。正常对照组2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5~57岁,均为体检未发现肿瘤及免疫性疾患的人员。

1.2 样本采集

肝素真空采血管采集静脉血2 mL,室温放置,样本24 h内做染色处理。

1.3 试剂仪器

使用BD MultitestTM IMK kit 四色荧光抗体试剂盒(Cat No:340503),CaliBRITETM 3 COLOR KIT(Cat No:340 486)和CaliBRITETM APC(Cat No:340487)定标荧光微球,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美国BD公司),调用四色免洗条件MultiSET软件自动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报告NK细胞(CD16+56+)、T淋巴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3+ CD4+ CD8-)和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 CD4- CD8+)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均以 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淋巴亚群结果的年龄趋势分析用线性回归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不同年龄组构成比

本组结果在51~80岁年龄段内发病人数占肺癌总人数的78.3%,是肺癌高发年龄段。肺癌在71~80岁组发病率最高(28.8%),可能是人的衰老,免疫系统功能衰弱,特别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肿瘤发病率增加。由于80岁以上人群数量明显减少,其发病率明显减低并不能说明其发生肺癌的概率会降低。各组比例如图1。

2.2 肺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肺癌患者CD4+ T细胞相对减低、CD8+ 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K和CD3+ T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患者不同年龄组与对照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见表1。

2.3 肺癌患者淋巴亚群结果的年龄趋势分析

以年龄组(1)~(5)组为自变量,以淋巴亚群结果为因变量作线性回归分析,SPSS 17.0软件统计结果见表2。

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 < 0.01),CD3+ 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 < 0.01),如图2。

3 讨论

CD4+ T细胞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可识别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参与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T细胞的激活,进而发挥抗瘤作用;CD4+ T细胞的减少可以解释肿瘤的免疫逃避机制。肿瘤细胞具有分泌多种免疫抑制因子功能,可抑制T细胞和NK细胞[2],使CD4+ 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减少,CD4+ T细胞和NK细胞减少可削弱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本组结果显示CD4+ T细胞和NK细胞明显降低,说明肿瘤患者存在免疫逃避;随着年龄的增大CD4+ T细胞降低明显,免疫功能随年龄增加而不断下降[3],肿瘤的免疫逃避增加。

CD8+ T细胞按CD28有无可分为CD8+/CD28+和CD8+/CD28-两类,前者有细胞毒细胞功能,而后者则有抑制功能,CD28分子在T细胞激活、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恶性肿瘤患者CD8+ T细胞CD28+分子表达率显著下降,影响T细胞的活化增殖,而CD8+/CD28- T细胞逐渐增高,进而造成机体对肿瘤免疫力的下降[3-4]。在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细胞毒性T细胞(CTL)成为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5]。本组结果CD8+ T细胞明显增加超过CD4+ T细胞减少的数量导致CD3+总T细胞增加,说明肺癌患者有抑制功能的T细胞增加,CD8+ T细胞不能被充分激活而无法产生有效抗肿瘤作用。在杀伤肿瘤中往往CD4+、CD8+两类细胞相互配合,共同协作。肿瘤形成发展过程中,产生或分泌可溶性免疫因子,可诱导CD8的产生同时阻止CD4的形成和成熟而导致CD4+/CD8+比值下降,CD4+/CD8+比值可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

NK细胞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感染,抗器官移植,参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调节及其免疫调节的功能。NK细胞通过受体作用维持平衡、发挥杀伤效应[6-7]。Cooper MA等[8]研究证明人外周血NK细胞可分为二群,80%~90%的NK细胞低表达CD56高水平表达CD16(CD56dim CD16brigh),此类细胞可有效地发挥细胞毒作用;10%~20%的NK细胞表型为CD56brighCD16dim或CD56brighCD16-,其功能主要是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陈文宽等[9]研究78例喉咽鳞癌患者发现癌症组较非肿瘤对照组NK细胞活性低;局部晚期患者及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K细胞活性同样降低。康培良等[10]报道胰腺癌根治手术治疗后可明显提高T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免疫功能。本研究肺癌患者NK 细胞降低与文献一致[9-11],患者越年轻NK细胞免疫活性越低。

在21~40岁组NK细胞明显降低,CD3+细胞、CD8+ 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 < 0.01),在71~80岁组NK细胞比前四组明显增高(P < 0.01)、稍高于对照组,说明年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活跃,老年患者机体代谢慢、肿瘤生长也相对缓慢,老年机体本身免疫低下,细胞免疫反应降低。不同年龄的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不同,其治疗策略、方法也应不同。肺癌患者越年轻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越明显,提示年轻患者的治疗更要注重细胞免疫的调节和平衡。而老年患者机体本身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对肿瘤的抑制能力有限,应注意机体的整体性治疗,防止并发症。

总之,肺癌患者的CD4+ T细胞降低、CD8+ T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降低,NK细胞降低,说明患者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T细胞亚群及NK 细胞活性检测可作为肺癌免疫功能及预后的监测指标。肺癌年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明显,提示年轻患者的治疗更要注重细胞免疫的调节和平衡。

[参考文献]

[1] Coleman RE. Clinical features of metastatic bone disease and risk of skeletal morbidity[J]. Clin Cancer Res,2006,12(20 Pt 2):6243-6249.

[2] 王贵强. 肿瘤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8):3263-3265.

[3] 邹春英,吕培中,王晓莲,等. 老年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CD28表达水平的改变[J]. 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28-330.

[4] Tsukishiro T,Donnenbrerg AD,Whiteside TL. Rapid turnover of the CD8(+)CD28(-)T-cell subset of effector cells in the circulation of patients with head and neck cancer[J]. Cancer Immunol Innunother,2003,52(10):599-607.

[5] DU YC,LIN P,ZHANG J,et al. Fusion of CpG-ODN-stimulating dendritic cells with Lewis lung cancer cells can enhance anti-tumor immune responses[J]. Tissue Antigens,2006,67(5):368-376.

[6] Raulet DH,Vance RE. Self-tolerance of natural killer cells[J]. Nat Rev Immunol,2006,6(7):520-531.

[7] Diefenbach A,Raulet DH. Innate immune recognition by stimulatory immunoreceptors[J]. Curr Opin Immunol,2003,15(1):37-44.

[8] Cooper MA,Fehniger TA,Caligiuri MA. The biology of human natural killer cell subsets[J]. Trends Immunol,2001,22(11):633-640.

[9] 陈文宽,宋明,陈福进,等. 喉咽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分析[J]. 癌症,2006,25(10):1300-1302.

[10] 康培良,黄文,王继德. 胰腺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动态观察[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5,12(2):103-105.

nk细胞范文4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清热抗感冲剂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大鼠及正常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探讨该方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Wistar大鼠100只,雌雄各半,随机抽取其中雌雄各25只,腹腔注射环磷酰胺4.5mg/(0.5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7天,造成免疫低下大鼠,然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对照组(银翘解毒片组)、西药对照组(γ-干扰素组)、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保证每组雌雄各半:其余50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对照组(即生理盐水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同样保证每组雌雄各半。上述各组连续用药3夭后,麻醉无菌操作完整摘除脾脏,置含RPMI营养液的无茵瓶中,送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清热抗感冲荆能显著增加正常大鼠和注射环磷酰胺引起的免疫低下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P<0.05或P<0.01)。结论:清热抗感冲剂对大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医药研究;清热抗感冲剂;免疫调节;NK细胞

中图分类号:R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0929-03

清热抗感冲剂主要含有僵蚕、薄荷、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桔梗、大黄等药物,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宣降蕴热的作用。临床用以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有效率达94.16%,疗效显著。课题组以往的实验已经证实清热抗感冲剂具有抗病毒及提高血清lL-2、CD4+T细胞亚群的功能。为了深入研究该冲剂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本实验主要从清热抗感冲剂对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面观察该冲剂的免疫调节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Wistar大鼠100只,体重为(200±20)g,雌雄各半,由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晋动(证)字A00-002号。饲养环境通风良好,饲养温度18~22℃,湿度为45%65%。

1.1.2实验药物 清热抗感冲剂(将本方药物水煎、浓缩、真空干燥,制成冲剂,每袋6g。由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制剂室提供);银翘解毒片(云南省腾冲制药厂提供,批号为050169,经粉碎研磨100目过筛制成散剂);γ-干扰素(上海克隆生物高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20050101);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为05012021)。

1.13实验试剂 体外K562细胞株(北京药物所引进);RPMI-1640培养基(山西省肿瘤医院配制);rh Annexin V-PE(Cat.No.BM306pe,BMS公司);PI核酸染料(Cat.No.66211E,BD公司提供)

1.1.4实验仪器 流式细胞仪(BD FACSCalibur,美国BD公司生产),HengpingJA2003电子精密天平(上海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离心机等。

1.2实验方法

1.2.1试剂配制 清热抗感冲剂灌胃液的制备:取清热抗感冲剂加蒸馏水溶解,分别配制成实验所需的低浓度1.134g/2mL和高浓度2.268g/2mL银翘解毒片灌胃液的制备:取银翘解毒片粉碎后,经100目过筛,制成散剂,加蒸馏水溶解,配制成浓度为227mg/mL溶液。

γ-干扰素注射液的制备:将γ干扰素加注射用水溶解成10.8万UI/mL。环磷酰胺注射液的制备:将环磷酰胺加生理盐水配制成浓度为9mg/mL的溶液。

1.2.2分组及给药 取100只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两大组:①正常组:取50只大鼠雌雄各半,再随机分成5组,并保证每组雌雄各半,分别给药如下:(1)生理盐水组:生理盐水2mL/只,灌胃。(2)中药对照组:银翘解毒片水溶液灌胃227me/(1mL・只)。(3)西药对照组:腹腔注射γ-干扰素5.4万UL/(0.5mL・只)。(4)小剂量组:清热抗感冲剂水溶液灌胃1.134g/(2mL・只)。(5)大剂量组:清热抗感冲剂水溶液灌胃2.268g/(2mL・只)。免疫功能低下组:取50只大鼠腹腔注射环磷4.5mg/(0.5mL・只),每天给药1次,连续7天。然后再随机分成5组,每组雌雄各半,其中一组作为对照,其余4组分别给药如上述正常组(2)~(5)组。上述各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3天。

1.2.3标本的采集 最后1次给药24h后,20%乌拉坦注射0.8mL/只麻醉后,无菌操作完整摘除脾脏,置RPMI-1640营养液内送检(与山西省肿瘤研究所合作完成)。

1.2.4靶细胞的制备 体外K562细胞株,取在RPMI一1640培养基生长旺盛的细胞计数,用完全RPMI-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1×106备用。

1.2.5效应细胞 无菌操作解剖实验大鼠,取脾脏放入含RPMI-1640培养基的无菌瓶中,用机械法将脾细胞分离,加入适量PBS液,1000r/min离心10min后,弃上清,沉淀物加入适量溶血素混匀,室温放置10min后,1000r/min离心10min后,弃上清,沉淀物加入适量PBS液混匀,细胞计数后,1000r/min离心10min后,弃上清,用完全RPMI-1640培养基调整细胞浓度为5×107/mL备用。

1.2.6培养与染色 取无菌96孔培养板,加靶细胞悬液到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再加入效应细胞到靶细胞中(效:靶=50:1),每个脾标本加2孔,另加人单纯效应细胞和靶细胞液作为对照。振荡混匀,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孵育12h。将培养板中细胞收集到流式样品管中,加入适量PBS离心洗1次(1000r/min),弃上清。样本细胞中加入5μL rh Annexin V-PE和10μL PI染料,混匀在室温(20~25℃)避光放置15min。加入PBS液500μL,混匀,1h内上流式细胞仪测定。

1.3实验资料处理

所有实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清热抗感冲剂对正常大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

NK细胞总的杀伤活性可以区分为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及实验药物的大、小剂量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凋亡和坏死均有显著性差异,可见均能提高正常大鼠NK细胞的杀伤活性,实验药物的大、小剂量组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作用相似,实验药物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凋亡和坏死均有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NK细胞总杀伤活性组间比较。

模型组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说明环磷酰胺可以抑制大鼠NK细胞杀伤活性,实验药物的大、小剂量组均能提高免疫抑制大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作用与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相似,实验药物的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相比,凋亡和坏死均有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性不显著。各组NK细胞总杀伤活性的比较。

3讨论

据文献报道,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普遍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现象。有资料表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多存在细胞因子活性降低等现象。而且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机体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包括有免疫球蛋白参与的体液免疫、SIgA为主的黏膜免疫等特异性免疫和NK细胞、IFN等非特异性免疫。

NK细胞是机体内存在的具有自然杀伤能力的细胞,是自发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发生快,在病毒感染早期,NK细胞即可通过趋化作用聚集到感染灶,在干扰素(IFN-α/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2(IL-12)等细胞因子作用下,诱导NK细胞活化,使病毒感染细胞溶解破坏,同时NK细胞分泌IFN-γ和IFN-α等,通过干扰病毒复制和进一步活化吞噬细胞,扩大和增强机体抗感染的免疫功能。NK细胞还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抑制美洲商陆(PWM)诱导的B细胞增殖分化,释放IFN-γ、IFN-β和巨噬细胞/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等细胞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增强机体早期抗感染的免疫能力和免疫监视作用。总之,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机能之一。本次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清热抗感冲剂可以显著提高正常大鼠以及被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大鼠的NK细胞杀伤活性。这可能是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理之一。

4小结

nk细胞范文5

[关键词]原因不明反复流产;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流式细胞术

[中图分类号] 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4(a)-0087-03

Molecular Genetics Laboratory,Liaoning Provi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amily Planning,Shenyang 110031,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T lymphocytes sub-types and NK cells in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in the Liaoning Provi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amily Planning from March 2014 to March 2016. The 50 patients with URSA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30 patients with voluntary abor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number of T lymphocytes sub-types and NK cells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percentages of CD4+ and ratio of CD4+/CD8+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 patients (P0.05).The level of NK cell was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peripheral blood of unexplained recurrent patients(P

[Key words]Unexplained recurrent abortion;T lymphocytes sub-types;NK cells;Flow cytometry

反复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连续发生了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1]。其主要原因有染色体异常、感染、内分泌失调和凝血异常,而排除这些因素后,其中有40%~80%的患者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2]。正常妊娠需要母体建立起一个对胎儿局部免疫耐受的环境,如果免疫微环境失调则会导致流产的发生[3]。URSA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已经成为困扰育龄妇女和临床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免疫因素在维持正常妊娠起着关键作用,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NK)在妊娠免疫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比较URSA患者与健康早孕妇女外周血中T淋巴胞亚群和NK细胞比率,探讨URSA患者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变化,同时为URSA患者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避免流产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院附属医院门诊诊断为URSA患者50例,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并且自愿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30例。观察组50例URSA患者平均年龄(30.12±6.73)岁,平均孕龄(8.01±3.13)周,平均月经周期(28.32±3.22)d,平均体重指数(23.27±3.15)kg/m2。对照组30例早孕妇女中,平均年龄(29.42±5.58)岁,平均孕龄(8.32±3.45)周,平均月经周期(29.01±4.73)d,平均体重指数(23.24±3.14)kg/m2。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月经周期和体重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组织收集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辽宁省计划生育科研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URSA诊断标准:有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病史,夫妇双方染色体正常;②内分泌功能正常;③母儿血型不和,抗心磷抗体、抗核抗体均为阴性;④丈夫男科检查均正常。排除标准:合并生殖道感染、畸形。对照组排除标准:①既往有流产史;②合并内分泌、染色体和自身免疫抗体异常;③合并生殖道感染、畸形。

1.2方法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1.2号管均加入女方全血50 μl,然后于1号管中加入10 μl FITC-CD3/PE-CD8/PerCP-CD45/APC-CD4混合单克隆荧光抗体(BD公司;批号:340503),2号管加入10 μl FITC-CD3/PE-CD16+ CD56/PerCP-CD45/APC-CD19混合单克隆荧光抗体(BD公司;批号:340503),振荡混匀,室温避光20 min;加入红细胞裂解液(BD公司;批号:5154719)1 ml,震荡混匀,室温避光10 min;磷酸盐缓冲液洗1次,500 μl悬液上样检测。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率的比较

URSA患者外周血中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NK细胞百分率的比较

URSA患者外周血中NK细胞的百分率为(18.09±2.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36±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半同种异体移植过程,主要是母体免疫耐受来维持正常妊娠过程,一但母体与胎儿的免疫平衡被破坏,会造成病理性流产的发生[4-5]。各种免疫的失衡均可导致URSA:封闭抗体的缺乏、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CD4+/CD8+失衡、Th1/Th2失衡、CD56+CD16+/CD56+CD16-NK细胞亚群比例失调、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表达异常[6-8]。

近年来研究发现,URSA的患者多是免疫状态相对异常,其中T淋巴细胞、NK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胎儿对于母体而言,属于同种异体移植物,其抗原不是存在于母体中枢免疫器官内,妊娠免疫耐受本质主要是外周免疫耐受。根据T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分子不同,可将成熟T细胞分为两个亚群,即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可辅助B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而产生抗体,CD8+T淋巴细胞抑制这一过程使CD4+T淋巴细胞的作用不至于过强,两者比例的平衡是维持生理功能正常和免疫反应正常应答的基础。URSA与母体的免疫状态有很大的相关性,反复流产患者表现为免疫系统呈现免疫过度表达的状态。本研究发现,URSA患者外周中CD4+和CD4+/CD8+比率明显高于正常早孕的妇女,这与以往的研究相符[9-10]。CD4+T淋巴细胞为辅T淋巴细胞,其比率升高,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对胚胎的免疫排斥加强,导致妊娠不能继续[11]。正常早孕的妇女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非怀孕的健康妇女,说明CD4+T淋巴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降低,是正常妊娠维持的一个必要条件。正常妊娠早期,CD4+/CD8+的比值降低,有利于胚胎免于遭受母体免疫系统的排斥。CD4+/CD8+的比值在正常情况下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当二者比例失调,则会引起免疫紊乱,造成流产的发生。在URSA患者外周中CD4+/CD8+的比值升高,提示早期流产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失调,细胞免疫功能过度,导致妊娠不能继续。当URSA经过主动免疫治疗后,CD4+/CD8+的比值下降,利于妊娠的维持[12]。

NK细胞存在于先天性免疫系统的一类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不需要预先致敏就能杀伤靶细胞,能产生细胞毒效应。NK细胞在妊娠的维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胚胎植入和妊娠早期,子宫蜕膜细胞中NK细胞的比例占70%以上,主要对胎儿滋养层细胞产生免疫耐受作用,提供主要的免疫防御作用。子宫蜕膜中的NK细胞与胚胎滋养细胞直接接触,当其细胞活性过度表达会对胚胎的发育有害,从而引起胚胎损伤乃至流产的发生。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CD56+CD16+T细胞等NK细胞与URSA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3-14],外周血高水平的NK细胞预示着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妊娠可能发生生化妊娠或自然流产[15]。本研究发现URSA患者相比较正常早孕妇女的外周血中NK细胞比率明显升高,提示NK细胞参与了URSA的形成。NK细胞可能发挥作用的机制是NK细胞的杀伤功能启动,释放穿孔素及丝氨酸酯酶,导致胚胎的损伤,引发流产。另外URSA患者外周中NK细胞的增多,改变了细胞因子表达,打破了母胎界面Th1/Th2的平衡,也可以引发流产[16]。

综上所述,CD4+、CD4+/CD8+以及NK细胞比率在URSA患者外周血中升高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相关,免疫因素是URSA流产的重要原因,笔者以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为研究URSA疾病的切入点,取得一定的结果,对临床URSA的诊疗具有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华坤,刘庆芝,谢建生,等.封闭抗体缺失与不同类型复发性自然流产关系分析[J].用妇产科杂志,2015,31(10):787-789.

[2]丛林,刘长明,朱立新,等.原因不明复发性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前后亚群的变化[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5):378-380.

[3]Chen JL,Yang JM,Huang YZ,et al.Clinical observation of lymphocyte active immunotherapy in 380 patients with unex?鄄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J].Int Immunopharmacol,2016,40:347-350.

[4]吴梦茹,朱h洁,丁剑冰,等.不明原因自发流产与免疫细胞失衡的关系[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5,31(8):1144-1147.

[5]张艳霞,高天畅,李梅清,等.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妇女蜕膜中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变化[J].重庆医学,2015,44(16):2164-2166.

[6]李晓荣,魏丽娜,王海燕,等.主动免疫治疗对URSA患者CD细胞封闭效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3,23(9):2102-2104.

[7]周仕华.复发性流产患者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指标的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7):686-688.

[8]顾艳,张慧琴.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复发性流产[J].生殖与避孕,2014,34(7):551-554.

[9]谭秀梅.反复流产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研究[J].医学检验,2011,18(20):83.

[10]胡道琴,梁宝珠,陈敏,等.复发性流产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6):76.

[11]张菱,宫美轩,张亚杰,等.早期自然流产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4):324-326.

[12]华月琴,陈瑞华,吴志南,等.主动免疫治疗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后外周血免疫球蛋白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9):2697-2698.

[13]Hosseini S,Zarneni AH,Asgarian-Omran H,et parative analysis of NK cell subsets in menstrual and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fertile subjects[J].J Reprod Immunol,2014,103:9-17.

[14]司斯.不明原因头⑿粤鞑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特征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6,44(6):634-636.

[15]Holmes MA,Li P,Peterdorf EW,et al.Structural studies of allelic diversity of the MHC class I homolog MIC-B,a stress-inducible ligand for the activating immunoreceptor NKG2D[J].Immunol,2002,169(3):1395-1400.

nk细胞范文6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诊断;分类;免疫表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型NK/T细胞淋巴瘤石蜡组织20例选自延安大学医学院和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的外检档案及会诊材料,所有标本经40 g/L甲醛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形态特征,诊断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1.2方法

1.2.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采用链霉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treptavidian biotin complex method, SABC法),在石蜡包埋组织4 μm切片上,检测肿瘤细胞CD20, CD3ε, CD45RO和CD56,确定其免疫表型;检测TIA1和GranzymeB,确定细胞毒颗粒相关蛋白的表达. 抗体的浓度及抗原修复方法略. 阳性对照为已经确定的阳性病例,阴性对照为以TBS缓冲液取代一抗.

1.2.2原位杂交方法用质粒RA386制作出EB病毒编码的小核RNA(EBER)寡核苷酸探针,得出最适RNA探针浓度为1∶100,后在石蜡切片上做原位杂交,用桥接碱性磷酸酶(AP)标记的抗体(1∶500,Boeh公司),最后以五溴四氯三吲哚磷酸脂/硝基四氮唑蓝(BCIP/NBT)为底物避光显色,光镜观察结果. 阳性对照为以前的阳性病例,阴性对照不加探针.

1.2.3结果判定免疫组织化学阳性信号为肿瘤细胞的胞质/胞膜内有棕黄色的颗粒;原位杂交的阳性信号为细胞核内呈现蓝色的细颗粒.

2结果

2.1免疫表型检测结果20例鼻型NK/TCL病例中,T细胞标记物CD45RO染色为位于细胞膜上的棕黄色颗粒,阳性率为90%;B细胞标记物CD20均为阴性;大部分病例为胞质CD3(CD3ε)阳性,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质内,阳性率为17/20(85%);部分病例为NK细胞标记物CD56阳性,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膜上,阳性率为13/20(65%); 细胞毒性标记物TIA和GranzymeB阳性均为棕黄色颗粒,位于细胞质内,阳性率分别为17/20(85%)、14/20(70%),TIA的阳性率高于GranzymeB.

转贴于

2.2原位杂交(ISH)结果用质粒RA386制作出EB病毒编码的小核RNA(EBER)寡核苷酸探针,得出最适RNA探针的浓度为1∶100,后用ISH方法检测20例病例,结果阳性显色为位于肿瘤细胞核上的深蓝色颗粒,14例EBER阳性,阳性率为70%. 提示EBERISH有高的敏感性.

3讨论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NK/TCL)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复杂的组织细胞形态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弥补了临床病理诊断的不足[1,2]. 本研究用多种抗体检测病理切片,CD3ε,CD45RO,CD56,TIA1和GranzymeB较高的阳性率给NK/TCL的确诊提供了依据. EBER作为一个高度敏感的EBV标记物[3],在遇到疑难病例时很有帮助. 但在诊断中需要注意CD56阳性的意义,簇状CD56阳性表达提示NK/TCL[4],正常或反映性病变中不会出现簇状CD56阳性表达. 而且CD56抗体在实践操作中的阳性率并不是很高,本次实验病例的阳性率仅为65%. 同时发现其他抗体如CD3ε,CD45RO,TIA1和GranzymeB在实际操作中常与理论结果有一些误差,因此在日常病理诊断中选择上述一组抗体作为诊断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Chan JKC,Jaffe ES,Ralfkiaer E. 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 nasal type[A]. In: Jaffe ES, Vardiman JW.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M]. Ly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Press, 2001; pp:204-407.

[2] Chan AB, Chan WY, Chow JH. Cytologic features of NK/Tcell lymphoma[J]. Acta Cytol, 2003;47(4):595-601.

上一篇团年饭

下一篇班主任工作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