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湘商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湘商文化范文1
借趣花是上征信的,如果严重逾期的话会影响到你的个人征信记录。
有些朋友之所以觉得借趣花不上征信,可能是因为芝麻分不到600,并不是很高,征信也有一点花却能在在借趣花下款。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虽然有时候征信不太好的确可以在借趣花借到钱,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逾期了不会上征信。要是借款人严重违约逾期,欠款不还的话,你的负面信息是肯定会被上传到征信的。
(来源:文章屋网 )
湘商文化范文2
生命中不断有人进入或离开,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帘上清思清,风中雪飞舞,知否可否?暗中殇,梨花香……
沟阙谁流水,雪中风飞扬,可否知否?暗中情,望无尽……
残落梨花非寒梅,冰霜风雨怎能随。流水逝去人憔悴,谁愿白发扮凄美?
读过朴树的《那些花儿》——那些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开着……啦…啦…他们在哪里啊?他们都老了吧?…
我的青春,你再发芽吧?用智慧成熟,冷静与执着武装。
湘商文化范文3
对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华民族需要学习。但是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仅仅只有数百年,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已经传承了五千年,既然老祖宗把传统文化传承了五千年,那么就一定有他的道理,古人甚至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然而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已经开始出现了断层,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点原因造成。
1、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沉迷于网络。在整个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游戏、娱乐等相关信息,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们往往容易被这些游戏和娱乐所诱惑,甚至不能自拔。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所讲究的是静心修学,这跟浮躁的互联网时代恰恰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体浮躁的社会风气是造成中国传统文化断层的重要原因所在。
2、这跟中国的教育体制也有着密切的关联。今天中国的语文教育,在很大程度已经抛弃了过去的传统文化,只是时不时地在课本中穿插一些唐诗宋词。就拿80后、90后来说,已经很少有几个人能够背诵出《论语》、《老子》等一类传统经典来,为了应付四六级英语考试,他们在大学时期的相当一部分时间耗在了背诵英语单词上。
3、从整个家庭教育的环境来看,各个家长都已经是跟风似的给孩子报各种班。在他们看来,别的孩子都在学舞台、学钢琴、补习英语、奥数等,可是我们家小孩没学,他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落伍了,于是盲目跟风。在他们看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因为学校里压根儿也不考。
4、西方以及日韩文化的大量入侵以及各种流行元素的迅速蔓延,这严重挤压了整个国内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似乎比传统的七夕、元旦更有味道,钢琴、吉他等西洋乐器亦比古筝、琵琶等民族乐器更为流行,长期如此,传统文化岂能不断层?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成互联网企业历史使命
过去,学习传统文化只能依托于线下的教学和书籍。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学习传统文化就能够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而非仅仅只是局限于线下书本和教学。今天大部分用户的时间都放在了电脑上和手机上,那么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传承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为了互联网企业的历史使命,于是以百度为首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借助自身平台的力量助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就拿这次端午节来说,百度搜索首页的logo就换成了具有端午节色彩的新logo,通过借助有着“中国最年轻造龙师”之称的莲羊的手笔,将百度logo换成了极具端午色彩的龙舟。自古以来,龙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据说为了此次logo能够更形象地传递中国非遗文化,百度甚至不惜花费大量精力,通过屈原故乡秭归文化旅游局找到秭归最古老的龙舟原型——秭归龙舟。事实上,这些年,百度一直在借助其平台的力量助力中国非遗文化的发展。
每逢节日之际,百度搜索都会更换具有中国特色的logo。此前百度在重要节日之时,就曾把搜索logo换成了具备传统文化特色logo,比如中秋节的嫦娥奔月、七夕节的鹊桥相会、春节的《大闹天宫》人物形象等。此外,在2013年,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还牵头成立了“中国民营产业商会”并担任会长,并一直在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方面,百度通过将中国最年强的造龙师与传统的龙舟文化结合在一起,将百度logo换成了极具特色的龙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散发出了全新的光彩。同时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呈现出来,又是另一番景象。甚至让我们在看到百度龙舟logo的时候,不免想起当年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
另一方面,目前百度搜索拥有超过6亿的网民用户,这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范围来说,也是极其广泛的,也让更多的用户了解了非遗文化。而百度每天拥有超过50亿次以上的搜索需求,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更是具备了持续不断的推广。
由此看来,在百度的带领下,中国的非遗文化正在通过互联网的力量逐渐渗透到每一个网民的内心深处。而从百度频频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动作来说,百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也较为深刻、独到。尽管对于百度等互联网平台来说,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他们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但是在百度等巨头的推动下,整个国内的互联网+传统文化产业实际上也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大风口。
互联网+传统非遗文化正在多个领域爆发新机遇
目前,传统非遗文化还没有完全走向市场,整个领域实际上还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机会,并且在多个垂直细分领域都还存在创业者的新机会。
一、非遗O2O电商领域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线上线下结合的O2O电商模式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目前在国内,已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商平台在开始运作了。此前百度糯米已经通过其平台推出了非遗有价产品的专题活动,而在去年,国内唯一官方授权的非遗类电商平台e飞蚁也正式上线。
从非遗传承人和企业的角度来看,这类O2O平台通过借助互联网的渠道优势为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构建全方位的线上推广,他们只需要通过付出自己的手艺劳动,就能够借助线上平台获取一定的收益,同时也能够借助线上平台弘扬自己的手艺文化。
从电商平台的角度来看,目前国内真正从事这来产品的电商并不多,电商平台很容易能够建立自己的独特差异化优势,并能在天猫、京东称霸下的中国电商市场格局杀出了一条阳光大道来。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人文层次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艺术爱好者喜欢收藏一些具备传统文化价值的产品。但是很多消费者却苦于很难通过线下渠道找到非遗大师们的作品,互联网平台打破了这种信息障碍。
当然,O2O电商平台需要打破的是一个信任问题,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他们很难辨别非遗产品的真假,这就需要电商平台具备足够的权威来确保非遗商品的真实性。
二、非遗旅游领域
目前整个国内的旅游市场,人文景观旅游正在不断受欢迎,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但是如何将这类旅游景点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这还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比如目前百度地图已经开启了非遗城市、非遗博物馆等标注,同时还增加了非遗礼品的索引,能够让消费者通过百度地图找到附近的非遗文化产品。
互联网创业者搭建平台可以通过与非遗文化当地人进行合作,把整个非遗传承人所在的地区建成一个集合餐饮、娱乐为一体化的文化旅游度假地,然后在这个旅游地点,当地人也可以把自己的非遗类艺术品进行出售,形成一个线上线下结合的非遗旅游度假消费中心。
从旅游的角度来,这是一种特色的差异化旅游。非遗文化的旅游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一个是它的审美价值,很多工艺品、表演艺术以及民族服饰,都是历史上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个是它的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历史悠久,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是以前时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财富;还有一个则是它的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鲜活的文化,具有原生态的文化基因。
不过目前国内很多非遗文化旅游却被滥用了,大量民间传统文化器物和艺术品没有对其进行精心设计而被随意地改成旅游商品,这严重扭曲了该艺术品的本意。与此同时,许多表演艺术不是真正的传承人在表演,甚至有的表演还加了某些不健康的内容,从而丧失了祖先传续的原始韵味和文化底蕴,变成了平淡的商业表演。如何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纠正这个被盲目开发的旅游市场,能够让非遗文化旅游释放更大的市场价值。
三、非遗电影产业
其实,对于非遗电影来说,这既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同时也是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一个极好传播,通过电影,能够借助影像记录文化风俗、记录更为丰富的信息。
目前,在国内的电影市场,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都已经涌入到了电影行业。从电影的制作、发行、电影票销售一直到电影衍生品,巨头们都在开始一步一步渗透和布局。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将电影与非遗文化相结合起来,这里面必然会产生新的市场机会。
四、非遗线下活动
通过借助线上平台作为导流,可以举办各种线下的非遗展览,比如美食节、服装节、非遗产品展览等。对于平台来说,在为非遗继承人和非遗企业提供线下展示的同时,平台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同时还可以收取前来参观用户的门票。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通过参加这种线下非遗活动,能够更深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够通过线下活动认识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朋友,非遗文化社交甚至也可以由此开启。
同时对非遗文化的继承人和企业来说,通过这种线下活动也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自己的非遗文化作品,让更多的用户了解自己的非遗文化。
五、非遗线上知识平台
目前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产品都已经推出了与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问答、数字博物馆等,对于大多数想要学习和了解非遗文化的用户来说,线上平台同样还存在相当的市场机会。
湘商文化范文4
【关键词】文学欣赏 校园文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12-01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出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也通过强大的精神感染力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所以当前的高等院校都十分注重培养独特、高尚的校园文化,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校本身的影响力和水平。而文学欣赏作为一种具有感知性和体验性的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其全身心投入到作品之中,实现人物与作品中主角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加深和提高学生对特定历史背景下相关知识的了解。文学的魅力也蕴含在这个过程当中,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作品本身所折射出来的内涵,它不仅还原了某一特定历史背景的情景,揭示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也深深的影响着当代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可以说,让学生进行优秀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对于培养和谐、先进的校园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而文学欣赏也是各个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内容。
一、文学欣赏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急速增加,高等院校的发展速度也呈现出较快的态势。高等院校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批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综合人才,这其中也包括过硬的人文素养。学生们人文素养影响着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其人格、修养的一种体现。具备优秀文学素养的人才,会是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更会是一个积极主动、勇于进取、富有担当的人。所以,当前高等院校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文学欣赏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文学作品凝聚着一代代文学创作者的思想精华,可以说,一部优秀的文化作品,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化宝典。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学生在进行文学欣赏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自由穿梭于文学作品所构建的时空当中,徜徉在文学作品所设定的历史情节里,在此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增加了远见卓识,建立了崇高的理想和抱负,树立了个人的担当,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文学欣赏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当今世界发展越来越快,各国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深入,文化碰撞更是越来越激烈。我国的社会文化也明显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文化传播载体也日益丰富多变起来。优秀文化在传播进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影响着当代学生的精神需求,也使得他们逐渐丧失了自己的价值理念。比如严重的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的现象等,他们逐渐在这种丰富多变的文化氛围当中迷失了自己,丧失了理想追求,而经典的、积极向上的、内涵丰富的文学经典正逐渐被他们所摈弃,那些平庸的、粗俗的文化成为部分学生追捧的重头。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更是对我国社会风气和校园文化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优秀的文学作品欣赏对于提升当代学生的文学追求和精神风貌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所以,许多院校开始提倡文学经典,倡导文化经典的回归。优秀的文学经典,不仅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也是一种优秀的精神,在提高学生精神境界、激励学生走向成功、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的内心世界变得强大,人格境界得到提升,焕发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文学欣赏有助于构建校园文化
当前的教育改革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指明了方向。教育改革中提出,当前的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过硬专业素养的人才,更应该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是各个院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改革的内在要求。所以,当前高等院校应该结合教育改革要求,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现状,以人为本,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构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责任义务,还应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教会他们识别真善美,主动摈弃假恶丑。优秀的文学作品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拥有着丰富的历史知识、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高等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活动内容,于潜移默化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修养。坚持文学欣赏不仅是以人为本的一个变相体现,更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必备要求。文学欣赏不仅为建设校园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平台,也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和根本性质。
四、结语
文学经典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闪耀在历史的时空当中,为一代又一代人所熟知、喜爱、传承。文学经典对于构建校园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和欣赏这一过程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世界,而一个民族整体的阅读和欣赏水平则深刻的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面对这样的情况,当前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使其为校园文化的构建起到推动作用,努力在校园中营造出爱读书、读好书的文化氛围,使得经典作品的熟知程度慢慢被提升,并且激起学生热爱文学、擅于欣赏的热潮;还可以成立经典文学作品欣赏协会,使得志同道合的学生能够聚集在一起,进行文学沟通和交流,通过小团体力量来扩大文学欣赏的影响力,在增加自身文学修养的同时,也为其他人的素质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廷玉.大学生人文修养[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陈婉莹,夏中义.《大学人文讲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版.
[3]史力.文学欣赏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D].中南大学,2012年.
[4]丁林兴.“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湘商文化范文5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加快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我市近年来第一次专题召开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基层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下面,我先代表市政府对乡镇文化建设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宣传部周部长最后还要作重要讲话,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推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发展先进文化为方向,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目标,以乡镇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三送”、“三百”工程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切实加强乡镇文化市场规范管理,不断深化乡镇文化改革,大胆创新乡镇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全市乡镇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乡镇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自2005年以来,各地已先后建成达标乡镇文化站42个,全市138个乡镇(不含街道)已有76个达标文化站,预计年底全市达标乡镇文化站126个,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1%,圆满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长期制约乡镇文化发展的文化站无房、不达标问题基本解决。二是乡镇文化建设特色明显。近年来,各地通过积极挖掘、大力培植,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全市已有5个全国特色文化艺术之乡、7个省级特色文化艺术之乡,滨海县“书画艺术节”、响水县“灌河情四市五县文化联谊活动”、射阳县“丹顶鹤艺术节”、亭湖区“和谐社区天天乐”、建湖县“广场数字电影节”、“烟花杂技节”等活动影响不断扩大。三是群众文艺精品创作成效显著。一批以反映“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群星奖、蒲公英奖和省“五星工程奖”。四是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通过组织开展先进文化下基层“三百工程”和“三送”工程(送科普、送电影、送戏),全市农村每年放映电影达26000多场、文艺演出500余场次,参与活动的群众达160万人次以上。同时,广大农民积极发挥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参与公益文化设施建设,有效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艰苦奋斗、辛勤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关心、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为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作出努力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关于下一阶段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视存在问题,切实增强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将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软实力的高度,明确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要求以“两为”(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方向、以“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方针,以“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对乡镇文化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将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作为新农村五件实事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并作为社会事业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市人大还于上半年对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了专项督查,并在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听取了专题汇报。各地党委、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我市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与国家、省有关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务繁重。近年来,在推
进农村改革过程中,不少乡镇文化机构被调整合并,文化设施被挪用、变卖。20*年省统计数据显示,我市138个乡镇中有59个乡镇无文化站房或不达标,其中6个无站房。而实际情况更为严重,仅今年全市计划完成建设的51个达标文化站中,就有27个未列入上述统计。此外,全市2200多个行政村,只有809个村有达标文化活动室,基层文化设施达标建设不仅任务繁重,而且难度大,进展不快。以今年51个达标文化站建设为例,截止7月25日,只有一个基本完成建设,还有20个尚未开工建设。同时,由于省里以20*年统计数据为基数,只有列入省统计的文化站可获得省补助,建设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二是服务内涵严重欠缺。由于各级财政对农村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扶持政策难落实,农村文化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的现象,难以正常开展文化活动。三是农村基层文化队伍严重退化。全市各地农村文化专业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大、专业差、人员少的问题。据统计,全市有30%的乡镇文化专干年龄在50岁以上,有的已达退休年龄仍在顶岗;受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影响,近年来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新聘人员均非专业人员;全市138个乡镇文化站大多只有1-2个编制,少数乡镇还存在占编缺岗或在岗无编的现象。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文化的健康发展,不仅让一些低级、庸俗、落后的文化在农村有了市场,带来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而且已直接影响到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为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从推进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将乡镇文化建设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努力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以乡镇文化站建设为突破,全力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
乡镇文化站既是农村文化的综合设施,也是最基层的文化主管部门。因此,在推进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必须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牛鼻子”工程,着力解决乡镇文化站建设中的三大主要问题:一是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乡镇文化站服务功能建设;三是乡镇文化站作为基层文化部门的组织能力建设。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1、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根据省政府要求,今年底各地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0%。我市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三年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新农村五件实事,今年共有51个列入实施计划,其中24个列入省计划、12个列入市计划、15个列入县计划。今年列入年初计划的51个乡镇文化站建成后,我市尚有12个乡镇文化站不达标。根据省政府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市政府明确要求各地必须确保今年全面完成年初建设计划,争取明年彻底消灭无房和不达标文化站。为此,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紧咬目标不动摇,努力克服困难,有效聚合建设要素,全力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确保如期完成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一要强化各级政府的主体责任。乡镇文化站建设无论是从其公益性质看,还是从其作为政府实事项目实施的组织形式看,地方政府都是第一责任主体。各县(市、区)和有关乡镇政府要将乡镇文化站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地方财政预算和领导干部考核指标,切实承担起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过程中的领导、组织和保障作用,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推进村级图书室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不断将文化工作的重心下移,从而发挥文化对人的教育、引导作用。二要明确建设时间节点。各地要对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组织一次全面调研,对照市政府要求,对未达标文化站建设逐一研究解决,排出时间表。特别是对已列入今年建设计划尚未开工建设的20个文化站,要深入分析,找准问题症结,明确时序进度,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年底省政府将对全省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进行总结考核,根据时间安排,各地必须将列入省计划的24个文化站和列入市计划的12个文化站于8月前全部开工建设,新建文化站于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改扩建和置换的于11月底前建成开放,确保顺利通过省、市验收。三要提高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文化站建设的领导,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强化督查措施,加快推进速度。文化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掌握文化站建设情况,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到位。2、大力提升乡镇文化站的服务内涵。乡镇文化站达标建设是推进乡镇文化建设的前提,但如果只是面积达标,那只能是摆设,只是一幢建筑,这与文化站名不副实。为此,要把乡镇文化站的内涵建设摆上重要的位置,着重围绕三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文化作为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作为精神力量,是一种软实力。提升文化站的服务内涵必须结合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加强文化站的科普服务功能,在不断增加图书存量、扩大藏书门类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建设,加大电子阅览室建设力度,提高文化站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使乡镇文化站真正成为农民群众了解市场信息的重要窗口和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术的主阵地。二要围绕丰富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化站是否能成为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关键在于其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管理模式。在服务内容上要紧紧抓住当前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有效整合教育、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尽可能增加文化站的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功能,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在服务质量上要坚持优质规范,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在管理模式上要注重引入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服务项目建设,努力满足农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三要围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特色。在加强文化站内涵建设的过程中,要结合区域文化特点,加强区域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的挖掘,积极开发具有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传统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不断扩大区域文化的影响力,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品牌,不断充实区域文化体系。
3、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的组织功能。乡镇文化站作为最基层的文化主管机构,其组织功能的发挥对基层文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要强化组织指导作用。在充分发挥文化站文化活动主阵地作用的同时,要不断将工作向下延伸,沉到基层,下到乡村,加强对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加快推进村图书室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建设,积极探索乡镇文化活动的新内容和新形式,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努力形成乡村整体互动的工作局面。二要强化沟通协调能力。一方面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寻求帮助解决乡镇文化设施、场地、设备、网络、编制、经费等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工商企业的沟通,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积极探索文经结合、文企联姻等形式,努力探索一条符合地方实际的乡镇文化发展新路子。三要强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文化站在自身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下,要注重引导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农民自愿、自治的各类文化艺术协会、学会等群众文化团体的作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在自愿的前提下组建文化经营实体,积极寻求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共同促进乡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加强领导,努力为乡镇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乡镇文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政策,明确措施,确保乡镇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做好乡镇文化建设工作。要把乡镇文化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区)、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乡镇等相关评价体系,进一步健全乡镇文化建设的目标责任机制、督查考核机制,形成以县为单位的乡镇文化建设评估体系。要健全基层文化单位评价机制,将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宣传文化单位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从而发挥宣传文化部门在推进乡镇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要强化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责任,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规定,切实加强站舍管理,严禁拍卖、租赁和挪作他用。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努力通过开展系列多彩的文化活动,凝聚一批农村文化骨干,培养一批农村文化科技人才,使之成为农村文化活动的中心,从而更好地服务基层,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加大经费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切实承担起政府的主导作用,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统筹规划,加大对乡镇文化建设的投入,抓紧建立农村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用于乡镇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对一些重要文化建设项目和文化产品,可以实行财政补贴,以政府采购的方式,直接送到农村,为乡镇文化站正常办公、文化活动开展及项目建设提供经费保障。县、乡两级政府要协调有关部门在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公用设施配套等费用方面给予减免或优惠。同时,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源化、投资方式多样化原则,降低文化产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吸引社会各方面资金进入文化领域,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经营乡镇文化产业,逐步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的投入机制。
湘商文化范文6
【关键词】商务日语 文化因素 影响
日本语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与其语言特点、独特的文化背景结合得非常紧密。商务日语虽然本质上来讲它是一门语言性学科,但它更是“社会技能学科”,侧重于商务环境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上对这个方面重视不足,教师过于偏重语言形式而忽视了语言形式的社会意义,特别是忽视了在语言在商务日语实际运用中的文化因素影响。而无论是何种层次的跨国商务活动,实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跨文化合作与交流。因此,要在商务交往和谈判中运筹帷幄,掌握主动权,取得最后的成功,就必须充分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一、语言与文化的相关性
结构主义心理分析家拉康认为,文化的任何表现同语言功能(也即同象征符号观念)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某种语言的特有结构把一种类似“集体无意识”的东西从小影响婴儿的心理和行为,在他无意识中形成一种文化结构。
语言对世界的分类带有人的很大的主观性。“一种语言的词语与其说是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现实,还不如说是反映了操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兴趣所在”。 正如萨丕尔所说:“语言符号能容易地从一种官能转移到另一种官能,从一种技术转移到另一种技术,可见单只语音并不是语言的基本事实。语言的基本事实毋宁说在于概念的分类,概念的形式构造,和概念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结构来看,它的内面是思维的模式。” “‘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知不觉地根据人类集团的语言习惯建立起来的。” 一种语言的形成,就是一个创造有体系的世界整体的作业。玛克斯 德索也指出:“虽然,也许文学的效果在一开始以感觉意象的存在为条件,但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多余的了。语言已经凝聚成一个世界,一切精神效果都隶属于它,就像隶属于外在世界一样。”
必须指出的是,不同民族的语言棱镜所折射的世界是很不相同的,那些差异之点往往反映出不同民族看待世界的不同样式。
二、商务日语教学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最容易从不同文化背景的日常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 如日常生活的问候语、隐私习惯、肢体语言、宴请礼仪、对动物和颜色的态度等。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接待与宴请中的文化因素
作为商务活动的首要环节,商务接待是商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此环节,如何互致问候、寒暄是接待人员必修的科目之一,其行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公司的形象,对双方的成功合作有着很大影响。
(1)寒暄
在我国,首次见面握手是一个很自然的动作,而日本正式场合的初次见面一般都要互行90度的鞠躬礼而不是握手。鞠躬时,男士双手垂下贴腿鞠躬,女生将左手压着右手放在小腹前鞠躬,并礼貌地说“初次见面,请多关照。”
然后互相交换名片,一般来说,年纪比较轻的或者身份比较低的人要先递上名片。如遇老朋友或比较熟悉的就主动握手,甚至拥抱。如遇女宾,女方主动伸手就握手,但不要用力后久握。遇到老者亦然。
(2)等级序列
就像木村敏指出的那样,“在日语中,还有在日本式的看法和想法中,自己是谁,对方又是谁,是由自己与对方的人际关系来决定的。一个人作为个人获得身份同一性的前提首先是人际关系。即是说,存在着人与人之间这一事实。”
日本是一个讲究“序列”的社会,本尼迪克特早在50多年前曾说过:“日本人是从等级的观点来看待国内问题的,他们也用同样的观点来看待国际问题。 ”日本文化所想象的国际秩序趋于是一个等级序列,即每个国家都有一个与之相符的位置,在“要么在我之上,要么在我之下”这样的行为模式下,日本外交给人一种依附强权.缺乏道义的印象是很自然的。同最强大的国家结盟来达到战略目的可以说是近代以来日本外交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名片虽小,但在日本的人际交往中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为它有着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名片不仅通报姓名(以及名字的汉字各种读法)和地址,更重要的是,标明了名片主人的头衔、职位和所属机构。日本的社会习惯要求人们在接过对方的名片后,一定要仔细地审阅一番,根据名片的内容来相应地安排自己的言谈举止。只有在互赠名片、明白了对方的身份后,双方才能据此确定彼此之间的关系属于哪种规格,便能恰如其分地对待对方而不至失礼或越位。所以,日本人初次见面时,如不交换名片,他们就不好开口说话,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敬语来称呼对方,也不知道应该用哪一种礼节。
(3)宴请
给人递东西时一般要求双手递。递刀等危险东西时,要把带有刃、尖等危险处朝向自己再递给别人。吃饭时,除了吃面条时,忌讳弄出声音。被人邀请或是受到款待后,日本人不仅要在分手时道谢,而且过后再次见面或通电话时,一定要再次致谢。有人说,日本人为了一件事至少要谢人家三次以上。
主人为客人斟饮料时,客人要端起杯子,续添饮料要由主人亲为,客人不通过主人而自己倒饮料被视为有失体面和失礼。
在吃饭的时候切忌舔筷(用舌头舔筷子)、迷筷(用筷子在餐桌上晃来晃去)、移筷(连续夹两种菜)、扭筷(扭转筷子用嘴舔食粘在筷子上的饭粒)、插筷(用筷子插着食物送进嘴里)、掏筷(用筷子从当中扒开菜挑菜吃)、跨筷(把筷子跨放在碗、碟上面)、剔筷(用筷子当牙签剔牙)。
(4)其他礼仪
日本没有特别侮辱人的手势。口中含着食物说话或者边走边吃均被认为不雅和失礼。
在众人面前女性的不加掩饰的笑也被认为失礼,女子笑时通常都要以手掩口,要尽量做到笑不露齿。
参加日本式宴会一般都要盘腿而坐,妇女则屈膝跪坐。在日本最忌讳女士分开腿坐,特别是穿短裙时更不能分腿而坐。不管男女,正式场合不能翘二郎腿坐,要求一定要把两腿并在一起,把两手放在膝盖上面。
2.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
谈判是贸易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国际商务谈判中由于谈判人员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语言、信仰、生活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标准乃至谈判的心理都有着极大的差别,而这些方面都是影响谈判进行的重要因素。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如果不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就可能在谈判中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既失礼于人,又可能因此而失去许多谈判成功的契机。因此,如欲在商务谈判中掌握主动把握契机就应对目的国的文化进行了解。
(1)交谈沟通方式
日本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很少注视对方的眼睛,大多是看着对方的鼻尖。特别是对上司或长辈,常常要垂目低视。也有人闭上眼睛表示洗耳恭听当与人对视时,有些人会感到难为情而赶紧移开目光。当冒犯或妨碍他人时,要马上说“对不起”以示歉意,如果不这样,彼此关系往往会搞得很僵。
下级同上司在一起时,在上司没讲完之前一般不能插话。说话方式多是围绕所商讨的事项交换看法,以求得意见的一致。人们很重视交谈的气氛并琢磨对方的立场和看法,有时就是自己不同意,也会因考虑到彼此的关系和对方的处境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迎合对方。
(2)拒绝方式
即便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可时,日本人也不喜欢争执,往往习惯于避免正面冲突,拐弯抹角地说“我理解你的意思,但是……”,并将自己的理由陈述一下。还常说“我倒无所谓,只是社长说……”,或“某某某先生三番五次这样说,所以……”等等,往往推出第三者来婉转地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对他人的要求、请求,如果日本人说“让我考虑一下”的话,通常则意味着否定。而且事后对方若不催促答复,多不会告知考虑的结果的。
遇上尴尬局面时,日本人出于礼节一般是继续留在那里,静静地忍耐,而不会公开表示抵触或退席。通常人们或是想办法改变一下气氛,或是无可奈何地忍耐下去。人们很注重揣度当时的微妙气氛。
3.产品的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因素
对于产品包装、设计与商标语言的不同喜好也是各国文化的浅层次表现。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语言信息的准确传达,更要考虑到对方文化的独特性。
日本人对数字的吉凶感觉很敏感,忌讳4(与“死”发音相同)、6(发音为“劳苦”)、9(发音为“苦”)。因此,平时的产品定价或包装上应该尽量避免这几个不吉利的数字。
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是不详之色,故忌用绿色作为装饰;日本人还忌讳紫色,认为紫色不牢靠,因此机会用紫色纸或紫色布包装物品。
在商品上日本人忌用荷花(丧花)、狐狸(贪婪)、獾(狡诈)等图案。
在配置房间的时候,有人不喜欢东北方向,认为那是鬼门,是鬼出没的地方(此说起源于阴阳道)。还有人忌讳日历上的“佛灭日”,认为那天对万事都是凶险之日。为了免遭报应,人们立了不少规矩(如不能往蚯蚓身上撒尿等)。
日本盛行送礼,但馈赠礼品时一定要倍加小心,不使损坏,因为日本人忌讳“破损”。所以在选购礼品时尽量不要选购陶瓷、玻璃制品等易碎物品。而因为日语当中梳子的发音为“苦死”,所以非常不吉利,千万不可作为礼物来送给对方,不然等于给人送“苦”,是需要特别避讳的。
写信也有讲究。日本人忌讳收到倒贴邮票的来信。日本好一些的信封都是里外两层,如对遭遇火灾的人发慰问信时,一定不要使用双层信封,否则将意味着“祸不单行”。信封要竖着写,折叠信时要注意,不要将收信人的名字头朝下,因为那意味着倒霉之事临头。
如果遇到有些场合需要着和服时,左衣襟压在右衣襟上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因为那与死者装束相同),不过女式西服中的左衣襟压右衣襟则为常见。
三、小结
学习一门语言,其本质其实是在学习一种文化。作为当今中国对外贸易交流中依存度有增无减的日本,日语背后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商务日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在学习纯语言的同时去接受这种理念,拓展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真正成为实用型的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F.R. Palmer: Semantics[M], cup, 1982, P.21
[2] 萨丕尔,语言论[M],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P13
[3] 萨丕尔,文化.语言和个性[J],语文导报,1986年7期,P36
[4] 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P332
[5] 木村敏,人と人の精神病理学的日本[M],弘文堂,昭和47年,P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