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内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清明节的内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清明节的内容

清明节的内容范文1

1608年,李之藻在跟利玛窦学习数学一段时间之后,写成了《圆容较义》一书。此书共十八个题,主要论述了圆内接多边形和一些立体几何的性质。此书第十四题为:“锐觚全形所容与锐顶至边垂线及三分底之一矩内直角立形等。”此题的解释是:“论曰:从立形底诸角与相对一角如子角者皆作垂线,以成庚辛壬癸子觚形。此形与寅庚形同底同高,又同巳甲锐觚之高,既巳甲形兼庚辛壬癸子觚之三。”到这里,作者用小字体注解说:“十二卷六注言:两觚形同高者,其所容之比例入其底。底等亦等,底倍亦倍。” [1]

这里的“十二卷”是哪里的呢?经查对,正是《几何原本》中的第十二卷。《几何原本》十二卷命题六现在翻译为:“以多边形为底且有等高的两个棱锥的比如同两底的比。”[2]当时国内仅有利玛窦带来的克拉维乌斯神父编写的《几何原本十五卷》,因此,李之藻必定参考的这个版本。

上面的内容之后接着是:“寅庚全形亦兼庚辛壬癸子觚之三。”小字体解释:“以同底同高故,在十二卷七系。”[3]查这里的内容,与《几何原本》十二卷命题七内容也正相对。《几何原本》十二卷命题七为:“任何一个以三角形为底的棱柱可以被分成以三角形为底的三个彼此相等的棱锥。”[4]

此书第十五题为:“平面不拘几边,其全体可容浑圆切形者,设直角立形,其底得本形三之一,其高得圆半径即相等。”解答是:“有甲乙丙丁形,内含戊巳庚辛圆,其心壬,而外线甲乙切圆于戊。”这后面小字体解释为:“十一卷三题。”[5]我们查对《几何原本》第十一卷,命题三为:“如果两个平面相交,则它们的共同交迹是一条直线”。[6]

仔细分析,本书的命题是其一个特例,是命题三一个推论。

此书第十六题为一个关于球的体积和立方体体积的题,在此题的解答中,有叙述说:“于庚辛壬丙内试作有法形勿切甲乙丙圆。”[7]之后还有叙述说:“于甲乙丙圆内作有法形不令切癸子丑。”[8]这两句话后面给出的小字体都是:“十二卷十七。”我们查《几何原本》十二卷命题十七,其为:“一致两个同心球,在大球内作内接多面体,使它与小球面不相切。”[9]由此,作者在这里介绍了这个命题。

此书十七题为一个关于圆的性质的题,在此题的解答中有:“甲圆外试作与丙(一个多边形)相似形。”这句话的后面小字体提示为:“十二卷”。[10]我们查阅《几何原本》十二卷,其引用了其中命题二--“圆与圆之比如同直径上正方形之比。” --证明过程中作圆外相似形的子命题。[11]

此书十八题为关于球的体积的题,在此题的解答中有两个小字体解释,第一个为:“圆角形同底之比例,若其高之比例。在十二卷十四题。”[12]第二个为:“圆角形同高之比例,若其底之比例故也。在十二卷十一题。”[13]查阅这里的内容,与《几何原本》中命题十四和命题十一正对。命题十四说:“有等底的圆锥或圆柱之比同它们的高之比。”[14]命题十一说:“等高的圆锥或圆柱之比如同它们的底的比。”[15]

由上可看出,利玛窦当时给国人简单介绍了《几何原本》后九卷的一些内容。

1631年,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Jacques Rho,1593-1638)在北京参与《崇祯历书》的编纂,写成了《测量全义》十卷。《测量全义》为后面的天体测量奠定基础,主要讨论了各种几何图形的测量。在其第四卷中,给出了这样一个小命题:“以第一自乘又以乘第二,其两方之比例亦若第三与第四。”后面的小字体解释为:“见几何七卷十七题。”[16]检查之,此处命题正是《几何原本》第七卷命题十七:“如果一个数乘两个数得某两数,则所得两数之比与被的乘两数之比相同。”[17]

第六卷中作者主要讨论了立体几何,在这里作者说:“几何原本十二卷七增题曰:两平行面之体或同高,两体其比例为体与体若底与底,但取同类相求,以正高为据,不论体势直与不直……几何十二卷七题之系曰:同底同高之角体与平行面体之比例,若一与三。”[18]此两个命题显然是《几何原本》中的内容。

所以,罗雅谷也介绍了《几何原本》后九卷中的内容。

1687年,法国传教士张诚(Jean Francois Gerbillon,1654-1707)和白晋(Joachim Bouvet,1656-1730)来到中国,不久他们即被召进北京给康熙讲授数学。他们在教学时,因为嫌徐光启和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复杂难懂,于是另外翻译了由法国人巴蒂(I.G.Pardies,1636-1637)编写的《几何原本》(Elements de Geometrie)。他们在翻译的同时,或者是紧随其后,又写出了一本书叫《算法原本》。《算法原本》后来被收入到《数理精蕴》中,所以今天能看到。但是这不是原来的全部内容。根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保存的李俨先生从故宫手抄出来的《算法原本》来看,原书内容要丰富的多。

《算法原本》主要讨论的是什么呢?现已有人作了研究:它主要讨论了整数数论;它的内容来自于《几何原本》;它其实是《几何原本》的第七卷。[19]

前段时间笔者也有幸看到了李俨先生的手抄本。其共分75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整数的性质,相当于定义。从第二部分开始,直到最后,讨论的全是数论的内容。但是,该书不是对《几何原本》第七卷的直译,是意译。

当时张诚和白晋他们为什么要翻译这本书,也有人进行了研究,认为是为了学习他们翻译的《几何原本》中的立体几何作打基础的。李善兰的几何原本序言中曾说:“(几何原本)卷七至卷九有比例无比例之理,卷十论无比例十三线,卷十一至十三论体,十四十五二卷亦论体,则后人无续也。无七八九三卷,则十卷不能读。无十卷,则后三卷中论无体之边不能尽解。是七卷以后皆为论体而作,即皆论体也。”

1700左右,当时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写了一本书叫《几何补编》,其中提及了五种正多面体的性质。[20]在《几何补编》第一卷中,他说:“凡等四面体,以其边为斜线而求其方,以作立方,则此立方能容等四面体。”

在第二卷中,梅文鼎说:“立方内容二十边等边算法:亢卯寅房为立方全径一百,中寅中卯为半径五十,寅卯二点为二十等面边折半之界,寅卯线为二十等面边之半,中为体之中心,寅中卯角为三十六度。中寅半径当理分中末之全数,寅卯即理分中末之大分……约法:立方根与所容二十等面之边,若全数与理分中末之大分……若十二面,边为理分中末线之小分,求其全分,为外切立方也。”这就是说,正二十面体的边长等于正方体边长黄金分割之大段长;正十二面体边长等于正方体边长黄金分割之小段长。

在第三卷中,梅文鼎说:“凡十二等面与二十等面可以互相容,皆以内体之尖切外体之各面中心一点……凡立方内容十二等面,皆以十二等面之边正切于立方各面之正中凡六,皆遥对如十字。假如上下两面所切十二等面之边横,对前后两面所切之边必纵,而左右两面所切之边又横。若引其边为周线,则六处皆成十字。立方内容二十等面边亦同。”

在第四卷中,梅文鼎又说:“凡立方体各自其边之中,半斜剖之,得三角锥八,此八者合之即同八等面体。依前算,八等面体其边如方其中高如方之斜,若以斜径为立方,则中含八等面体,而其体积之比例为六与一。何以言之?如巳心辛为八等面体之中高,庚心戊为八等面之腰广,巳庚、巳戊、戊辛、辛庚则八等面体之边也。若以庚辛戊腰广自乘,为甲乙丙丁平面,又以巳辛心中高乘之,为甲乙丙丁立方,则八等面之角俱正切于立方各面之正中,而为立方内容八等面体矣,夫巳心、辛庚、心戊皆八等面方之斜也,故曰以其斜径为立方,则中含八等面体也。”

而上述说法与克拉维乌斯神父编写的《欧几理德几何原本十五卷》中第十五卷给出的正多面体的性质很多相似。在克拉维乌斯神父的书中给出了21个命题,全部是作图题。比如第一个命题是:在六面体中求作正四面体(In dato Cubo Pyramidem describere),第三个命题是:在正六面体中求正八面体(In dato Cubo Octaedrum describere)。第五个命题是:在正二十面体中求作正十二面体(In dato Icosardro Dodecaedrum describere);第七个命题是:在正十二面体中求作正二十面体(In dato Dodeaedro Icosardrum describere)。[21]

在讨论这些图形如何作的时候,作者推出了和上述相同的性质。甚至有些话都是一样的。比如,在312页命题:In dato Cubo Dodecaedrum describere.的阐述中有:Si latus cubi secetur extrema ac media ratione minus segmentum latus est dodecaedri in cubo descripti。(以正六面体边长黄金分割之后的小段为边长可在这个正六面体内作正十二面体。)在315页命题:In dato Cubo Icosaedrum describere.的阐述中有:Si latus cubi extrema ac media ratione secetur maius segmentum latus est icosaedri in cubo descripti。(以正六面体边长黄金分割之后的小段为边长可在这个正六面体内作正二十面体。)[22]

梅文鼎的这些知识从哪里来的?是不是当时有人翻译了《欧几理德几何原本十五卷》后面的内容?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并非完全不可以猜测。毕竟当时在华的传教士很多,还有梅文鼎探访知识的能力也很强。[23]

综上所述,在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之后和在李善兰翻译《几何原本》后九卷之前,的确已有不少《几何原本》后九卷的内容早已被翻译了过来。有的还被翻译过来马上应用到了数学研究和实践中。所以,纵观明清之际《几何原本》之东来,其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和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断的。

参考文献

[1][3][5][7][8][10][12][13]李之藻.圆容校义[M].天学初函[C].台北:台湾学生书局影印本,1965. 3472,3472,3473,3475,3477,3479,3481,3482。

[2][4] [6] [9][11][14][15][17]欧几理德.几何原本[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567,569,508,588,557,585,576,212。

[16][18]徐光启.新法算书[C].四库全书(789)[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641,668。

[19]韩琦.康熙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数学的影响(博士论文),1991. 29-30。

[20]梅文鼎.几何补编[M].四库全书[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1] C.Clavius. Euclidis Elementorum libri XV[C].Romae: Apud Vincentium Accoltum 1574.(Vol.2)225,305-324。

清明节的内容范文2

清明节是我国人民悼念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为了引导青理学子群众树立正确的英雄观和历史观,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根据青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高等职业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动员,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相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 广泛动员,认真落实,充分认识到清明节活动的重要意义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高等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树立文明和谐的校园风尚,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着重历史的文化与影响。学院根据青文明办《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将清明节活动开展一系列活动作为本学期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切实把活动内容落到实处。

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多次开会,要求大家紧紧围绕清明节的活动要求,针对我院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并同时在我院新媒体各个平台广泛宣传,使得清明节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

二:健全组织,加强领导,确保组织的清明节一系列活动取得成效

开展清明节一系列活动,是学校和学院本学期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学院要求学生会各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要为这些活动付出努力,做到新颖、独特、贴近同学的身心,让同学们都能切身的去感受,去体会。我院学生会主席团与各部部长不时地召开会议,及时的发现与解决这些活动策划与进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商量出更加完美的策划书,并认真抓好落实工作。学生工作干部与学生骨干在这次活动中切实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为普通学生做出了榜样。

学院鼓励学生会与各学生班级在清明节一系列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同时在学院宣传栏和网页中大力宣传,尤其是重视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宣传,以此更好的推动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与最后圆满结束的影响。

三、 立足实际,躬身实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高等职业学院以传承理工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作为本次一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立足实际,整体筹划,全面推进,分步实施,围绕一系列活动的主要话题作出实际工作,并能充分展示我院学生对理工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精神的感悟。

(一)清明节敬老院活动

我院于3月26日在黄岛区中心敬老院举行了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高职学院微光志愿者团在敬老院里,听老人讲述以前的故事,陪老人聊天,赠送水果,让老人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志愿者满怀激情地表演了歌曲、手语、小合唱等节目,优美的歌声和动人的旋律赢得了老人们热烈的掌声;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去老人房间里去送牛奶,老人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纷纷表示感谢同学们的爱心以及对他们的关心。敬老院关爱老人活动让我院学生认识到爱与奉献的意义,也让那些空巢老人们真切感受到社会关爱和人间真情。

(二)清明节文明祭奠班会

我院于3月29日在15级各个班级的自习室举行清明节文明祭奠班会,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文明祭祀教育和安全教育,教育学生要注意出行的交通安全,特别强调要增强自身的防火方面的安全意识。号召同学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自觉担当起文明祭祀的倡导者、践行者、宣传者和监督者,积极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移风易俗,强化文明祭祀的观念。

(三)祭奠清明节征文

我院于3月27日在15级各个班级所有人参加书写祭奠清明节的征文,并从中挑选出好的作品,进行展示。加强了我院学生的书写文采,望我院同学再接再厉,提高自己的文采,书写出更加有优美的文章。

(四) 清明节踏青摄影展

我院于3月28日在二教一楼大厅举办了高职学院清明节踏青摄影展,目的是为了宣传我院同学对清明节习俗的理解与感悟,清明一到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举办踏青摄影展,是为让我院同学多去接触大自然,也能让他们懂得踏青是清明节的一种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踏青摄影展即陶冶我院同学的情操,又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健康。

(五)   祭奠清明节主题海报

我院于3月28日在二教一楼大厅举办了高职学院祭奠清明节主题海报,目的是为了宣传清明节活动,号召更多的同学来参与这个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因此,要大力号召同学们来参与这个活动,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六) 文明宣誓活动与签字仪式

我院于3月29日在老校操场举行了清明节文明宣誓活动,15级所有新生及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进行宣誓,整个过程同学们声音响亮,展现了青春的朝气与活力;并于3月31日中午在三教举行清明节文明宣传签字仪 式此次活动也让同学们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公德、文明道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发我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文明、守文明的生活。

四、 成效卓著,任重道远,清明节活动的收获和努力方向

清明节的内容范文3

清明节演讲稿范文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严冬在春风中消退,岁月在奋斗中远去,在春的怀抱中,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清明节。

清明节是人们缅怀亲人、寄托哀思、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优良传统,发愤学习,立志成才。

在这一天,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那些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他们英雄的壮举已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我们怀着崇敬而凝重的心绪齐聚烈士纪念碑前,阳光下纪念碑上那巍然屹立的战士仿佛正引领着我们向远方眺望。他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中华民族过去不屈不挠的奋斗史?还是要让我们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但是,在缅怀的同时,也不能忘了,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各地正在大力倡导文明、环保、健康的祭奠方式,那些封建迷信的祭奠陋习正在逐渐消退,我们要以一种文明环保的方式,纪念那些革命烈士与亲人。

大家可以同家长一起参加清明节祭祀祖先活动。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国家为清明祭祀设定了法定假日,说明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

大家可利用这次清明节祭祀活动,走进广阔大自然,亲切拥抱大自然,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勇于探索,一定会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去用心感受阳光的柔媚、清风的拂面、溪水的歌唱、花草的芬芳,陶冶自己的情操,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过清明节,也有一定的规矩,而我们又该如何过清明节呢?

首先可以追思过清明。我们可还记得,在西安这片土地,有多少英雄的灵魂在静默,有多少先烈的英风在飘荡。我们倡议,通过开展“唱红歌、祭英烈”的方式,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入党、入团誓词等抒壮志活动,颂扬先烈精神,陶冶情操,培育健康科学的节日生活方式。

再者是节俭过清明。送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栽上一棵绿树,表达缅怀;点上一首歌曲,吐露真情;留下一段祭文,书写思念……我们提倡老人在世时子女多尽孝,老人逝去时丧事简单处理。

而主题是绿色过清明。清明节又名“踏青节”,除祭奠先人外,还有一些放风筝、荡秋千、春游等习俗。在祭奠先人、外出踏青时,树立生态环保的理念,减少鞭炮燃放、焚香烧纸,不抛撒冥币,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采摘花草,共同保持清洁卫生,共同维护绿色生态的自然环境。

同学们,请把对国家的报效之情;对先人的报答之意;对亲人的感激之心;用你们文明的行为表达出来吧!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文明行为都要从我们身边的小事做起,我们要共同营造一个文明的城市,创建一个绿色的家园吧!

谢谢大家!

清明节演讲稿范文二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杜牧写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你们知道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对,4月5日)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我们刚才所说的《清明》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古人对祭奠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写照。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

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迫害,逃亡国外。逃亡期间,他的臣子介子推一直忠心耿耿地跟随他。有一天,重耳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饿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介子推见状,跑到远处,用匕首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了一块肉,煮成肉汤,让重耳喝了。重耳这才恢复了精神。19年后,重耳回晋国做了国君,史称晋文公。他对曾经与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奖赏,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很伤心,于是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命令军队上山搜索,但是没有找到人。于是有人建议: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介子推是孝子,为顾及母亲安危,一定会走出来的。晋文公就下令放火烧山,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死在一棵烧焦的大柳树旁。晋文公见状,对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把母子俩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去绵山祭奠。看到那棵老柳树复活了,晋文公走到树前,折下柳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群臣见了,也都学着折柳插头。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民间也就有了清明插柳的习俗。

到唐朝时,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假日,每年的此时,宫廷就会放假,官府、学校就会休息。唐以后,宋元明清都将清明节定为假日。今年我国又恢复了这一传统。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古代还有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其中多数保留至今。

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壶热酒,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

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清明节这类产生于农耕文化下的传统节日逐渐失去了产生时的文化背景,在现在的年轻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其实,清明节在古时有众多的传说和活动。比如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节寒食节合而为一。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代后才移到清明。清明节时的活动也有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植树、放风筝等。尤其是放风筝,传统清明节时期,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的风筝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被称为“神灯”。有些人还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现代的清明节也颇有特色。在上海,每年3月份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扫墓踏青活动并且将一直持续到4月份。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

清明节的内容范文4

沐浴着春风细雨,伴随着柳绿花红,清明节即将到来。这个经历了2640多年历史积淀,有着厚重内涵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法定假日。

山西介休绵山,这个过去只藏在地理书一角和历史书注释里的地名,也由于身为寒食清明文化肇始之地,知名度迅速提升,开始向海内外展现出自己古色古香、气象万千的真面目。

2008年和2009年清明前后,中央文明办、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省政府两度在绵山联合举办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高层论坛,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畅谈清明文化。与此同时,介休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绵山被授予“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

寒食清明文化缘于介休绵山

要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必须先从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因纪念春秋时期忠孝节义名臣介子推而设,它在我国传统节日中是形成最早的,比端午节还早200年。

东汉周斐《汝南先贤传》就明确将介子推故事与禁火习俗相提并论。其中有“介子推以三月三日自燔,后成禁火之俗”的记载。西晋孙楚《北堂书钞・祭介子推文》曰:“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其至先后一月。”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人,一度追随晋献公的公子重耳流亡他乡,在外19年。其间,介子推在重耳饿极之时,悄悄割下自己的股肉给重耳充饥,重耳知后感动莫名。后来,重耳终于回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却在封赏群臣时,落下了介子推。功不言禄、洁身自好的介子推偕母出走,隐居介休绵山山中。晋文公悔悟后上绵山寻访,求之不出,无奈之中放火烧山,想逼他偕母出山。但是狐偃、赵衰这两个也曾经随重耳逃亡的大臣,自知自己的功劳比不上介子推,暗中使人四面举火,最终将介子推母子烧死在绵山上,晋文公追悔莫及,此事《左传》有载。屈原在其《九章-惜往日》中日:“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白此,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留有诗文歌吟介子推。现今介休绵山上还有大量传说、遗址、碑刻、诗文,以纪念与缅怀介子推。绵山现有介公墓、思烟台、哀号坡、介神庙、子母柏、足下亭、白鸦山、大小烧林、忌坂、鱼龟(于归)山、介公草庐、避火洞、慑身岩等历史遗迹。

据传介子推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晋文公悲痛欲绝,于是将烧焦的树干做成木屐,“朝夕相随,终身不离”。第二年还孝服登山祭奠介子推,见柳树死而复生,绿枝干条,于是折柳枝戴于头上,并赐该柳树为“清明柳”,定此日为清明节。同时还下令晋国官民在介子推忌日禁火,只吃冷食,禁火寒食于是相沿成习。

作为晋文公封给介子推的祭田,绵山上有介子推的敕葬陵墓,汉代人视介子推为介神,在介山为介子推建造了寺庙。介山首先引发寒食风俗,《新论》《后汉书》《县志》《府志》《通志》都有大量记载。介休绵山记载介子推和清明节相关碑碣较早的有公元732年立的《大唐汾州抱腹寺碑》和北宋成平五年(公元1002年)由绵山沙门十二寺院共立的《大宋国抱腹山回銮寺及诸寺院灵境之碑》等。绵山的寒食清明节习俗与众不同

一些专家研究认为,寒食清明节为介子推而设,寒食节又融汇于清明节之中,这两次文化大变迁,大约在唐代已经全部完成。介子推的事迹在古代中国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眼中是最具楷模价值的。他忠君忠国,功不言禄,视名利如粪土,这些都是古代人推崇的品行。所以寒食节纪念介子推,清明节祭扫介子推,使寒食、清明加速融合,平添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文化魅力。

那么,两千多年来,我们的寒食节、清明节是怎样过的呢?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又有哪些独特的民俗呢?

这两个节日的流变,约可分为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及宋朝前期、宋、元、明前期、明清时期。汉魏六朝时期,寒食节每年时间长短不确定,基本选择在隆冬时节,禁火地区主要在山西省范围内,主要内容是家家禁火吃冷食。隋唐五代及北宋初期,寒食节已经演变为国人祭扫之节,届时,民间禁火,皇宫禁烟,土庶展墓,皇家祭陵。“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当时,寒食节已成为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活动范围已经扩展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活动内容也由以往单纯禁火冷食,发展为扫墓、插柳、踏青、秋千、蹴鞠、斗鸡、馈宴等十多项,且扫墓、挂纸成为寒食节民间最主要的标志项目。到了宋、辽、金、元及明代前期,寒食节增加了一些高雅内容,如皇家组织赋诗、官府组织赏花,主要项目由唐代的展墓逐渐转化为娱乐活动,内容又增加了斗百草、施钩、抛、风筝等。明代中期,寒食节原先传统的插柳、踏青、赏花、蹴鞠、赐火已不再流行,秋千、斗鸡、风筝等也没有了唐宋时壮观的场面,而民间扫墓、官府祭坛和皇家祭陵等盛况空前。这三项风俗渐渐脱离“寒食节”,已成为近代乃至当代清明节的主题。

介休绵山作为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更有其独特的民俗活动,清明时节,绵山一带的人们纷纷上绵山祭扫介子推,举行植树、踏青、墓前栽柳、打秋千、放风筝、拔河等活动。寒食清明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风味独特。传统的子推蒸饼、子推燕、蛇盘兔面塑、枣饼、麻糖、贯馅糖等已成为时尚食品。其中多数寓意深刻,如祭食蛇盘兔,俗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意为期盼民富国强;子推燕,取介休方言“念念”不忘介子推高风亮节。

开坛传承清明文化血脉

2008年和2009年清明前后,两届中国寒食清明文化节高层论坛在绵山举行,海内外专家学者畅谈介子推清明文化。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认为,早在2006年,国家就将寒食清明文化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国务院又将三个中华民族的重要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列为法定假日,这些重大决定,表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生活的重视与尊重。清明节习俗是不断变化的,但我们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不变的。在绵山举办论坛,就是慎终追远,对美好生活不懈追求,对大自然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期望。

专家们同时指出,清明节是中国最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都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

清明节的内容范文5

(一)清明节的祭祀活动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一(另外两个鬼节是七月十五、十月一)。“鬼节”即是悼念亡人之节,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节日相对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参与者是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参加扫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数,往往倾家出动。这样清明前后的扫墓活动常成为社会全体亲身参与的事,数日内郊野间人群往来不绝,规模极盛。

祭祀的对象。作为鬼节,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节属于鬼节而通常不被冠以鬼节之名,就在于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亲近者的亡魂,重在表达孝思亲情。另外两个鬼节则连恶鬼、野鬼也一并祭祀,重在安抚鬼魂,不让它们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地方也有清明节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旧俗就有在清明节举行的专祭厉鬼的祭台会仪式,祭祀那些饿鬼、幽鬼孤魂,防止它们成为恶鬼作乱。这种祭台叫祭厉台。旧上海还有清明节的前一天迎请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节这天,城隍神要坐大轿出巡祭厉台,以赈济安抚孤魂野鬼,其场面十分盛大热闹。

祭祀的时间。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各地有所差异。旧时,北京人祭扫坟墓不在清明当天,而在临近清明的“单日”进行。只有僧人才在清明当天祭扫坟墓。浙江丽水一带则在清明节的前三天和后四天的范围内扫墓,称为“前三后四”。在山东,旧时,多数地区在清明当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内扫墓;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晋南人则将扫墓的时间分为两次。一次在清明前几天,是各家分头去扫墓。第二次是在清明当天,一个村里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同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扫墓时间,新坟旧坟有别。凡是新近过世的,过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没做过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节这天请僧道诵经做法事或道场。如果是老坟并已做过法事或道场,扫墓不一定在清明当天,可以前后放宽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后八天的范围,俗谓:“前七后八,阴司放假。”意思是过早或过迟都会失灵。

祭祀的场所。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容易引起亲近的感觉,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被称为扫墓,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赶回家乡扫墓,就在山上或高处面对家乡的方向遥祭。

清明节的内容范文6

清明节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大家都会赶回家乡扫墓。下面是小编整合的2022年清明节放假最新时间出炉,共同阅读吧,肯定对你有所帮助的。

2022年清明节放假最新时间出炉2022年4月3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2日(星期六)上班。

清明节的来历故事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

清明节的融合寒食节习俗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先民们钻木取火,火种来之不易,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因此,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主要有禁火冷食和后来成为清明节主要内容的祭扫坟墓。

踏青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上古时候,家中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标志,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将祭祖安排在墓地,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据《汉书》记载,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诗人们的作品,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这不仅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融合上巳节习俗

清明节后来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经过一个沉闷的冬天后急需精神调整的心理需要。晋代陆机有诗写到:“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元吉隆初巳,濯_游黄河。”即是当时人们在上巳节祓禊、踏青的生动写照。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也算是节哀自重转换心情的一种调剂方式吧。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秉性贪玩的孩童,常常不满足于踏青游乐仅仅在清明举行一次,诚如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后续发展

融汇了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清明节仍然坚持并发展着其在春季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大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