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栽培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栽培技术范文1

关键词:草莓;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68.4;S628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53

1草莓种植栽培的主要基础建设

草莓栽培的主要基础建设多半采用有保温防寒、光照充足、湿度适宜的设施建设。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没有这些保护设施草莓没法生长,利用这些保护设施建设,使草莓能正常发育生长。

草莓的生长保护设施根据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要求,草莓成长成熟期正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非常寒冷的季节,这对草莓的保护设施有严格的要求,随便基础设施是不行的,在我国的北方用高温日光大棚,不用另外取暖的情况下,草莓的结果成熟期从12月份能到次年的3~5月。

2 基础建设种植栽培草莓品种如何选择

栽培草莓的保护基础建设设施促成的内部气候,温度和光照与外边的物候条件相同,也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在选择基础设施保护栽培品种时,需要考虑内外条件因素。

2.1品种特点习性

草莓品种很多,不同的种类特点习性不同,草莓的花芽分化时间早晚和必要的条件,休眠期长短所需要的条件,果实品质。保护设施栽培草莓喜欢果实成熟期早,在高温控制下花芽分化早。

为了延长果实成熟期,在基础保护设施里栽培品种要接近外部栽培的要求,这样就能达到果实提早成熟上市,反季节上市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草莓生长发育在冬季寒冷时期,花芽分化还要早,温度低光照不强会影响果实发育,造成果实变形,颜色不好,口感不好,因此,要选择品种长势好,免疫力好、抗低温强、花粉繁多、果实大小整齐产量高的品种。

2.2环境条件

我国地带宽广,不同的地带条件差异大,比较明显的是影响花芽分化的温度和光照,所以不同的地区品种选择上也不一样。在低温光照短来的晚的地区保护设施栽培草莓,选择花芽分化早,休眠期短的早熟品种;在温度低光照短来的早的地区,选择花芽分化休眠期短的品种。草莓喜欢温暖凉爽的气候条件,草莓的根系生长适宜温度在15℃~22℃,茎叶生长适温度在20℃~30℃之间,花芽分化时温度低发生冷害,必须保持花芽分化期温度5℃~15℃,开花结果期4℃~40℃。草莓是喜欢光照但又有较强的耐荫性。光照强时植株矮小健壮、果实小果肉颜色正,品质好。光照平和时果实偏大、颜色微暗、糖分含量低,收获期长。草莓根系发达分布在土壤里表层、蒸发量较大,不同的生长期草莓对水的要求有不同。年初春季和开花期,草莓需要的水分远远大于土壤的水分含量,需要人工供水,保持土壤大量的水分,在果实成熟需要的水分更多。发出匍匐茎和不定根,也需土壤水分含量充足,秋季是草莓植株积累养分和花期积累养分的时期,土壤水分不能低于60%,草莓抗水性较低,要求土壤有良好通透性,注意田间排水。

3 基础保温设施

草莓设施栽培通常要和品种的特性与外部环境条件相吻合,保温设施温度光照适宜,果实成熟期早,对市场的需要适应强,经济效益大。完全在基础设施保护栽培的品种,需要大量的长光照和某些措施破坏休眠,休眠较深的品种果实大而硬的适于长途搬运,在很多地区都是采用人工赤霉素解除休眠。不管用哪种方式栽培草莓,选择外部条件都要光照好,地块平整,排水设施好,阳光充足,土壤墒情好,建设基础设施方便的地面条件。

在草莓生长过程中,光照非常重要,保护设施建设中的光照不仅影响草莓的植株生长,还影响果实上色。在草莓花期前后光照非常充分,花粉内的淀粉就会大量的积聚,花粉产生足够的能量,提高了草莓的发芽率,受精效果好,产果效果也好。设施草莓栽培,人工促光照经济成本很高,所以在设施建设时尽可能的调节光照的角度,增强太阳光的利用率。 设施建成后,应具有很好的保温性能,具备调控保持温度节能的作用。适合草莓的各项生长需要的外部条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草莓经济也在不断的加速,草莓不仅栽培容易,口感好,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草莓设施栽培技术推广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杨桂荣,熊军.如何识别草莓病害及防治对策[J].中国果菜,2011,(07).

[2]刘军民,张英,李超.大棚草莓套种厚皮甜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1).

[3]王想灵.大棚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11).

[4]张俊芳.大棚草莓高效栽培[J].农业知识.2011,(23).

栽培技术范文2

关键词花椒;苗木繁育;整地栽植;栽后管理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有温中散寒、燥湿杀虫、行气止痛的功效,还是重要的食品调味原料。它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特别适宜于梯田地、边隙地、荒地、果园四周等栽植。是一种集生态效益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兼用树种,是西部干旱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理想树种[1,2]。现根据岐山县曹家镇鱼龙村群众近几年在实施“退耕还林”中的实践经验,将花椒的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苗木繁育

一般8~9月是花椒收获的季节,也是花椒育苗采种的大好时机。当前推广的品种主要有大红袍(狮子头)、小红袍、黄金椒、油椒等。采种树应选择树势强壮、结实多、品质优良的中龄树。采收时选用成熟充分、果实外皮紫红,种子外表蓝黑色、饱满、无病虫的花椒作种。新采的种子先用清水选去秕籽,然后用温水配制成1%的碱水或1%的洗衣粉溶液,浸泡2d(用水量以淹没种子为宜)。反复搓洗种皮上的油脂,直至种子表面呈灰白色为止。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种皮上的碱液,拌入草木灰即可播种。花椒从幼苗开始就要求阳光充足,苗床地应选择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播前精细整地,打碎土块,做到上虚下实。结合深翻整地,施入腐熟的有机肥60~75t/hm2,尿素120~150kg/hm2,过磷酸钙450~600kg/hm2,草木炭750kg/hm2或硫酸钾150~225kg/hm2。在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做畦,畦宽1.0~1.2m,畦长6~10m。在准备好的育苗畦内开沟,沟间距20~25cm,深4~5cm,沟宽8~9cm,沟底踏平,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沟上培土,翌年开春后,检查发芽情况。当少量种子破土时,刮去上部覆土,留下部覆土3~4cm厚,当种子80%以上破口时,再刮1次土,留1~2cm。播种量75~90kg/hm2。播期应在土壤封冻前,一般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花椒产区可在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后立即播种。花椒秋季育苗,种子出土时间长,较春播出苗早,因此在干旱地区或苗床土壤黏重的地方,播后可采用地膜或麦草覆盖,干旱时可喷水,但不能大水漫灌,经常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当幼苗长到3~4cm高,有3~4片真叶时进行间苗,当苗高达到10cm时定苗,苗距5cm左右,留苗30~45万株/hm2;及时灌水排涝;适时追肥,促苗早发;中耕松土,改善土壤通透性,清除苗床杂草;保证花椒幼苗健壮生长。

2整地栽植

荒山造林采用鱼鳞坑反坡阶整地,栽植坑为50cm×50cm×40cm,外沿高出30cm。退耕地修集雨坑,将梯田隔成小方块。土埂高30cm,宽30cm。以栽植点为中心进行挖土,逐步向外扩大,将挖出的熟土集中堆放,用生土堆成外高中心低的漏斗式集流面,在坑穴中心挖60cm×60cm×50cm的锅底状植树坑,将熟土回填植树坑内。最后将集流面夯实拍光。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于土壤解冻后至苗木萌芽前进行;冬栽于落叶后至上壤冻结前进行。栽植宜在秋季或雨后进行。选用苗高60cm以上、地径0.6cm以上、具有3条以上10cm长侧根、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随起苗、随运输,苗木出圃时打捆后用塑料袋包装,运输途中遮篷布,尽可能减少水分散发。经长途运输的苗木抵达后在清水中浸泡24h,使其吸足水分,再用生根粉处理。在地头挖一土坑,填细土,用水搅拌成泥浆,栽植前将苗木根浸泡在泥锅内。栽植时将泥浆蘸根的苗木置于坑穴,扶直树身,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步骤栽植。栽植深度以比苗木原土痕深2~3cm为宜。为了便于采收,株行距为1.5m×3.0m。栽后浇定根水,水渗完后封土。定干于地面5~10cm处。以定植苗为中心,将周围耙细做成浅锅状,并覆盖80~100cm见方的地膜,从而达到保湿、增温的效果,以利苗木生长[3,4]。冬栽苗木,在平茬后的剪口上覆细土,使苗木剪口不外露,呈土球状。

3栽后管理

冬季防冻而在主干处堆的土球,气温回升后要及时刨开,并重新修整树盘。要适时松土闭墒,保证花椒树苗发后有足够的水分。幼树施农家肥5~10kg/株,尿素50~150g/株,磷肥100~200g/株;六至七年生树,施农家肥15~20kg/株,尿素500g/株,磷肥1~2kg/株。花期、果实膨大期要酌情施化肥,以提高坐果率和促进果实生长。浇好越冬、萌芽、果实生长期3次水。应配合施肥浇水,以充分发挥肥效,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成活后在5月和6月各浇水1次,同时追施少量氮肥。7月上旬以后应停止施肥、浇水,以免二次生长,影响果实发育和枝条越冬。花椒根系浅,杂草与花椒争肥争水现象相当严重,特别是在一至三年生幼树期,为花椒定植后的缓苗期,应及时清除杂草,以促进树势健壮生长。栽后当苗木高60cm以上时,及时定干,不宜过低或过高,过低不便管理,过高不利于树体生长和树冠扩大。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主,一般留主枝5~7个,每个主枝上再选留2~4个侧枝。结果树修剪以疏为主,疏除病虫枝、交叉枝、重叠枝、密生枝、徒长枝,去强留弱,交错占空,做到树冠内外留枝均匀,通风透光,立体结果。

4病虫害防治

从开春开始注意病虫测报、及时防治。主要病害有锈病和褐斑病,其防治措施主要是及时喷洒多菌灵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天牛和凤蝶。蚜虫主要在花期及果实生长期发生,喷2.5%的敌杀死4 000倍液防治;凤蝶可用50%敌百虫1 000倍液喷洒防治。天牛蛀食枝干,防治天牛主要是直接向其隧洞插入毒签,用注射器向蛀孔中注入甲胺磷800倍液,也可采用捕捉成虫、用铁丝钩杀幼虫等方法防治。

5参考文献

[1] 信国彦.花椒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09(11):16-17.

[2] 赵艳侠.花椒早果丰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5):28-29.

栽培技术范文3

论文摘要阐述苍术的特征特性,并介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种子选择和处理、播种、苗床管理、种苗冬季管理、田间管理、病害防治、收获等内容,从而为苍术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1特征特性

1.1植物形态

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又名南苍术、茅苍术,为菊科宿根性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粗肥呈结节状,外皮棕黑色。主茎竖立,株高25~80cm,圆形,有纵棱,上部分枝。叶互生,革质,椭圆状或卵状披针形,长3~10cm,宽1.5~3.0cm,边缘有不规则的细锯齿。头状花序顶生,下有羽裂的叶状总苞一轮,多层总苞片。瘦果长圆形,密生白色柔毛,冠毛长约8mm。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1.2药理功能

苍术以根茎入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辟秽功能,用于湿阴脾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寒湿吐泻、胃腹胀满、风寒湿痹、水肿等症。烧烟辟秽气。药理试验证实摘要:苍术挥发油对109食管癌细胞有体外抑制功能,苍术醇、β-桉油醇有较强的催眠功能,苍术浸膏对家兔有降低血糖功能,对蟾蜍有减低心脏搏动及使心律就慢功能。

1.3生长习性

苍术性喜暖和、通气、凉爽、较干燥的气候,耐寒,怕高温高湿。苍术喜生于向阳山坡,最适生长温度为15~22℃。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生长最佳,其次是轻黏土。丘陵山区半阴半阳荒坡地为最好的种植场地,低洼地不易种植。苍术不能连作。野生于干燥草丛中及疏林边缘。忌水浸,水浸后根易腐烂,易发病。

2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海拔偏高的通风、凉爽、土质深厚肥活疏松的土壤,有一定坡度或排水良好的地块、疏林、林缘荒坡或者以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为前茬的田块。移栽地选择海拔500~1000m的山坡地、带状地或梯地,宜东晒避西晒,生荒地、抛荒地好于熟地,最低海拔高度不宜低于300m。海拔300~500m高度的种植地宜选阴面;海拔500m以上地区逐渐向阳,700m以上宜选阳坡,山峡两边坡地,通风好的山坡地有利防病。土质以含腐殖质多的砂质壤土为好。大面积的坡地应开厢成1.3m左右宽的地块,以利于排水和管理。打垄种植,垄宽30cm,沟深15~20cm,沟宽20cm。垄向南北最好,通风透光,但不是绝对的,要依据地势而定。带状地、梯地均应在靠上一块崖面处开沟,过长的带状地应在适当的地方横向开沟,以利排水。秋冬播种和移栽的田块,应及早翻秋坑;春播、春栽,宜早冬耕地,以利疏松土壤和减少病虫害。播种或移栽前再翻耕1次。苍术是喜肥植物,施足底肥是保证苍术高产的重要办法之一。底肥以腐熟的土渣肥为主,厩肥、草木灰等均可,施15~30t/hm2,一般结合整地时施下。土渣肥非凡要注重腐熟透,杀灭虫卵、病原菌、杂草种子。

2.2种子选择和处理

应选颗粒饱满、色泽新鲜、成熟度一致的无病虫害的种子作种。苍术的种子属低温萌发型,发芽快,发芽势强,种子的吸水力高(达干种子的3~4倍),田间出苗时间15d左右。因此,播种前用25℃温水浸种,让种子充分吸足水分,严格把握温度在10~20℃。待种子萌动、胚根露白,立即播种。

2.3播种

利用秋末三年生植株采集的种子,用种量60~75kg/hm2。秋播优于春播。秋播时间10月底至11月初,气温仍在10℃左右,种子可萌发生根,翌春气温回升达10℃即可出苗,且出苗整洁一致。比春播2月底至3月播种的可提前出苗25d以上,且出苗率高,比春播出苗率增加1/3。条播为主。株行距15~20cm,播幅5~10cm,开2~3cm深的浅沟,沟底宜平整,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1层火土,以沉没种子为度,施入充分腐熟的土杂肥或复合肥料,再行覆土。上盖茅草、稻草遮荫,保温保湿,提高出苗率。为防止伏旱、阳光曝晒,可以沟边植玉米遮荫。

2.4苗床管理

出苗后及时揭去盖草,拔除杂草,间去过密苗、弱苗、病苗,当苗高2~3片真叶时,地下根茎开始形成,按株距3cm定苗,保证幼苗生长迅速,平衡健壮。及早进行第1次速效肥料的追施。幼苗期,如遇干旱,早、晚用清洁水浇灌。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要防止水分过多。根据苗情,在7~8月再进行第2次追肥,注重不能过量施用氮肥,以免造成生长过旺,提早抽薹,若有抽薹者应及时摘除。遇干旱、日照过强干燥气候,没有遮荫植物的,可以在厢面用遮阳布或树枝等材料遮荫,遮荫能明显提高出苗率和成苗率。

2.5种苗冬季管理

在地上部分枯萎后,挖起根茎,剪去茎蒂及须根,剔除病株,置于室内通气阴凉处摊晾3~5d,然后置于阴凉干燥室内。在地面上先铺1层清洁的3~5cm厚的砂,整洁放上种苗,厚约15cm,盖上1层薄砂,再铺种苗,如此层层堆放,高不超过50cm为宜。最后盖上5~10cm厚细砂。堆积前,按照种苗一定级别,分别堆放,以利分别移栽和堆积过程中经常检查。假如堆积面积过大,可在堆中间插上几束草把,通气散热,防止种苗霉烂。种苗耐寒性较强,可以田间越冬。越冬前,应清除地上部分残枝落叶和杂草,适当培土,保护根芽。翌年2月下旬,种芽开始萌动,3月上旬边起苗边移栽,平安方便。操作时,务必不要挖伤、碰伤种芽。栽种时,按种苗级别种植。

2.6田间管理

2.6.1中耕除草。5~7月杂草丛生,应及早除草松土,先深后浅,不要伤及根部,靠苗四周边杂草用手拔除。植株封行后,浅锄除草,适当培土。

2.6.2追肥。“早施苗肥,重施蕾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苗肥”是指4月上旬施速效氮肥1次,以促进幼苗迅速健壮生长;5~7月植株由营养生长盛期进入孕蕾期,可以适当增施1次氮肥,保持植株繁茂。7~8月,植株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地下根茎迅速膨大增加,这段时期是苍术需肥量最大的时候,主要施钾肥,要注重控制氮肥用量,如施用过多,则植株生长过旺,降低植株抗病能力。开花结果期,可用1%~2%磷酸二氢钾或过磷酸钙,进行根外施肥,增施磷、钾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增加干物质的积累,对根茎膨大十分有利。

2.6.3摘蕾。孕蕾开花,消耗养分。在植株现蕾尚未开花之前,选择晴天,分期分批摘蕾。摘蕾时防止摘去叶片和摇动根系,宜一手握茎,一手摘蕾。除留下顶端2~3朵花蕾外,其余均应摘掉。

2.7病害防治

苍术地下部分发病率较高,非凡是在高温高湿天气,目前危害苍术主要病害有立枯病、白绢病、根腐病、铁叶病,苍术一旦染病,治疗较为困难,因此一定要以预防为主。主要预防办法有摘要:轮作;开沟排渍;栽种前用多菌灵浸种;注重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栽培技术范文4

关键词 吊瓜;栽培技术;安徽宿松;陈汉乡

中图分类号 S64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144-01

吊瓜,学名栝楼,又名瓜蒌,为葫芦科多年生藤本植物。其块根肥厚,富含淀粉,果实、果皮、种子和根均为传统的中药[1]。吊瓜果实具有止泻、抗菌、抗癌、扩张血管、抗心率失常、抗胃溃疡等作用,其块根称为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具有抗肿瘤、抗艾滋病等作用。2006年引进宿松县陈汉乡试种,由于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近年来在当地得到了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当地累计种植吊瓜106.67 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瓜农参考。

1 园地选择

吊瓜为喜温植物,较耐寒冷耐旱,怕水涝,应选择向阳、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有排灌条件、土质较肥沃的砂性土壤。

2 整地施肥

整地一般在冬前完成,要施足底肥[1]。一般可整成宽5 m的畦,入冬前深翻土地,整细耙平,种根栽植。在畦中间按株距2 m挖0.8 m×0.8 m×0.5 m的穴,一般栽植900株/hm2左右,行距5 m。同时对沟、穴内四周撒生石灰,做土壤消毒处理。定植前15 d在穴中施入腐熟厩肥45 t/hm2左右或饼肥4 50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钾肥225 kg/hm2、硼肥7.5 kg/hm2。按一层肥一层土混施,施后覆土,隔15 d左右待栽。

3 种子繁殖

3.1 选种

选择结实率高、果大、籽多、粒重、品质好的早熟瓜作为繁殖用种,选出的种果洗净阴干,低温保存。

3.2 浸种催芽

一般将种子用50%多菌灵200倍液消毒4~5 h,清洗后放入水中浸泡2 h,然后洗净种子,用湿沙混匀,放在20~30 ℃条件下干催芽,当大部分种子裂口即可播种。

3.3 播种

播种期在2月上旬至3月下旬[2]。播种后覆盖厚3 cm的细土,然后用地膜小拱棚覆盖,促进保温保湿。

4 适时定植

3片真叶时起苗移栽,先在处理好的土地四周开40 cm深的排水沟,行间开20~30 cm。一年生块根种植900~1 500株/hm2,二年生块根种植600~900株/hm2。同时要求雌雄搭配,一般雄株搭配不少于10%,以提高授粉结籽、增强产量。

5 田间管理

5.1 适时搭架

吊瓜一般用棚架式栽培,需水泥柱桩(240 cm×10 cm×10 cm)600~750根/hm2,深埋40~50 cm。柱子埋好后,各柱用3~4 mm的钢丝线横纵连结,钢丝线两头固定在棚架外相应埋好的水泥柱上,拉紧[3]。主架拉好后,再用一号细钢丝在主架上织成孔径30 cm左右的网。

5.2 中耕除草,适时排溉

要及时中耕除草,锄草切不可过深,防止伤芽、伤根。定植后如土壤干燥,在离苗根15 cm的地方开穴浇水。切不可浇蒙头水,以防烂根。吊瓜生长期既怕涝,又怕旱,在干旱或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保持田间湿润,雨季要及时排除积水。

5.3 适时引苗长架

每株留1~2株健壮茎作主茎,及时除去多余的芽。用细绳引导主茎向棚架生长,除上架主基外,在棚架下方萌盛的侧芽一律摘除[1]。

5.4 摘芽疏枝

棚顶上的主茎长至1.5~2.0 m时应及时摘心,适当摘芽疏枝。特别是高温多雨季节,必须及时将多余腑腋芽摘除,将过多的细弱蔓、动弱卷须疏去,剪去旺盛的徒长枝,使幼果得到充分的养分[4]。一般9月后开花结的果,由于生长期短,收获前不能成熟,因而在9月对新长出的侧芽、花蕾一律摘除,以利于养分充实现存的果实[1]。

5.5 人工授粉

用毛竹蘸雄花的花粉授到雌花柱头上,6:00—8:00进行。

5.6 合理施肥

适时追肥,追肥以远离吊瓜根茎50 cm左右施用为宜,否则易造成肥害[5]。现蕾期可穴施复合肥60 kg/hm2,填平覆盖,施后保持田间湿润。在开花坐果后,每次穴施复合肥75~150 kg/hm2、尿素75~150 kg/hm2,填平后浇水,保持田间湿润。

6 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措施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一定要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

6.1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①炭疽病。是使吊瓜果实腐烂的主要病害,在吊瓜果实成熟期陆续表现症状,初期在果面上产生褐色圆形斑点,后逐渐扩大稍凹陷,表面生出许多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防治。②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面上产生,近圆形的白粉状霉斑,并向四周蔓延,连接大片的白色粉斑,可用多菌灵、三唑酮等防治。③蔓枯病。主要危害茎蔓,病斑长椭圆形,灰褐色。可用甲托、口恶霉灵等防治。

6.2 虫害防治

虫害及防治方法:①黄守瓜。在6月开始危害,1年发生1~2代,成虫食叶及咬断茎蔓,幼虫在土中食吊瓜块根。成虫可用50%辛硫磷喷杀,幼虫可用50%辛硫磷浇根。②瓜绢螟(吊丝虫)。食吊瓜茎叶、花果,是为害吊瓜最严重的虫害。严重时3 d能将瓜园叶片吃光,危害期在7—9月。可用5%甲维盐、25%杀虫双水剂、三口生磷喷雾,要求喷施均匀,架面棚底全面喷施,以确保防治效果。③透翅蛾。幼虫在7月中下旬开始出现,先食茎叶,后蛀入茎内部,茎受害部细胞受到刺激增生膨大,严重的造成受害部位以上全部枯死。要在1~2龄幼虫期(未蛀入前)用药,防治药剂与瓜绢螟相同。

7 适时采摘

当果实表面由白粉色变成橙黄色时分批采收。秋分后可摘去果枝上的叶片,使其通风透光,促进果实早熟变黄[6]。采收的果实,扒开果皮,将瓜瓤种子倒入缸内,待瓜瓤发酵,用布反复揉搓,清水漂洗[1],晒干,捡去杂质,瘪籽,贮藏待售。

8 参考文献

[1] 张志良.浅谈吊瓜的栽培与管理要点[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4):95-96.

[2] 童培银,傅金松,陈华夫,等.大粒吊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0(7):204-205.

[3] 兰姿.吊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B12):258-259.

[4] 陈金寿.吊瓜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10(5):20-21.

栽培技术范文5

关健词 豫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6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028-02

充分考虑影响大豆种植的因素,合理轮作,并对大豆种子播前进行科学处理,加强大豆各生育期的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力争实现大豆的高产稳产。

1 良种选择

在豫豆品种选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因素:①生育期。充分考虑“北种南移”熟期提早产量降低,“南种北移”熟期推迟产量较高的引种规律,做好引种试验,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比当地满生育期前一档的优良大豆品种,保证大豆能按时成熟收获。②倒伏性。选用植株强度大、半矮杆、产量潜力大、种植密度合理的抗倒伏品种[1-2]。③抗病品种。各地区根据当地的优势病害,从实际出发选用适合当地的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2 合理轮作

大豆入土深,能吸收土壤较深层养分,根系上的根瘤回收氮元素,除供给自身生长需要外,还有一部分留在土壤中,可供给后茬作物。另外,大豆落叶多腐烂快,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能使后茬作物不同程度增产,并且与禾谷类作物或棉花等非寄主作物倒茬相同病虫害少,从而克服重茬迎茬导致的减产,一般坚持3年以上的轮作[3]。据试验报道,小麦作为后茬作物比连作小麦增产31%。

3 种子处理

3.1 清选种子

在大豆播种前清选种子,选用均匀整齐的种子,并用50%克菌丹药剂进行消毒处理,可以提高豆种的播种品质,提高出苗率和田间保苗率,便于机械化播种作业,对增产有很大作用。

3.2 种子包衣

使用种衣剂处理过的种子,可以有效防治大豆苗期的病虫害,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现象,促进大豆幼苗生长,增加大豆产量[4]。

3.3 微肥拌种

钼是大豆根瘤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是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硼在大豆生命活动中也很重要,缺硼大豆根系发育不好,根瘤着生不好,失去固氮能力。因此,在播种时以种衣剂施用比较经济。当土壤中的钼含量≤0.15 mg/kg时,每1 kg种子用0.5%钼酸铵+20 mL水拌种(接种根瘤菌与钼酸铵混合后不能再使用杀菌剂),每1 kg豆种用硼砂0.4 g,硫酸锌4~6 g拌种,阴干后播种。

4 播种

4.1 播期

大豆的播种量受播期因素影响很大,应适时早播,华北地区播期一般在6月上旬到下旬,7月播种产量会大大下降。

4.2 种植密度

植株大分枝多的品种应适当稀植,不分枝的品种靠群体取产,应适当密植;大豆用垄三栽培模式的密度要小些,用窄行密植模式栽培的密度要大;肥地宜稀,薄地宜密。

5 田间管理

5.1 出苗期

条件适宜,播种后4~6 d即可出苗,及时查苗补苗,一般在子叶出土手能拿得住时就可开始间苗,间苗要坚持“间早间小”的原则,加强田间管理,达到苗全、苗匀、苗壮。

5.2 幼苗期

幼苗期是长根的关键期,进行中耕除草。中耕深度随根系生长状况由浅到深再浅的方式进行,对于未施底肥的地块,要及时追肥灌溉,施用硝酸铵75.0~112.5 kg/hm2、过磷酸钙112.5~225.0 kg/hm2,促进分枝形成及花芽分化,也有利于根瘤菌的发育,增强固氮能力。如苗有徒长的趋势,要及时压苗促根。

5.3 开花结荚期

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争取花多、花早、花齐、增花、增荚和防止花荚脱落,大豆开花和结荚并进是生育最旺盛的时期,在前期苗全、苗壮、分枝多的基础上,花期应加强肥水管理。在土壤养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实施叶面喷肥,叶面追肥的浓度应当接近或稍低于叶面液体的浓度,在大豆初花期至鼓粒初期喷2~3次,每次间隔10 d左右,14:00—15:00喷施,使肥液在叶面停留较长时间,有利于吸收。高产田为防止倒伏和旺长,可以喷施矮壮素防倒。在盛花末期摘顶心(打去6.67 cm顶尖)也可以防止倒伏,促进养分重新分配,多供给花荚,对于有限结荚习性品种及瘠薄土壤的大豆不适合摘心[5]。

5.4 豆荚膨大期

这是大豆积累干物质最多的时期,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促粒饱增粒重、适期早熟是这个时期管理的中心,缺水会使秕荚、秕粒增多,百粒重下降,秋季干旱要及时浇水。

6 合理施肥

利用前茬肥,选用正茬施肥,在增施农家肥的同时增施磷钾肥,种肥是大豆生育前期营养生长的物质基础,施生物有机复合肥750~1 500 kg/hm2、钙镁磷肥375 kg/hm2,充分混拌后施用。

7 病虫害防治

大豆的虫害主要有豆杆黑潜根蝇、银纹夜蛾、豆天蛾、二条叶早等,病害主要有大豆灰霉病、细菌性斑点病、大豆霜霉病等。

7.1 农业防治

一是合理进行轮作换茬对大豆潜根蝇、二条叶甲等靠土传或病残体越冬的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二是在大豆收获后及时清理病株体,加速病原菌的消亡。三是严格调种检验,不从有检验对象的地区引种,选用抗病虫品种。

7.2 化学防治

一是种子药剂处理可以防治苗期病虫害如大豆根潜蝇、二条叶甲、蓟马等,对于大豆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的防治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二是生育期间药剂防治。大豆灰霉病田间防治方法主要是叶片发病后及时打药防治,最佳防治时期是大豆开花结荚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 kg/hm2进行全田喷雾;大豆细菌性斑点病,采用合理轮作也能减轻发病,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30%绿得保悬浮液400倍液,喷施1~2次;大豆霜霉病应在7、8月盛发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全田喷雾。三是有蚜株率达50%时,应立即喷施40%氧乐果或5%高效氟氯氰菊酯。

8 适时收获

叶片受黄脱落,豆粒脱水,摇动植株时荚内有轻微响声,即为成熟期,应当降低土壤水分,加速种子和植株变干,便于及时收获,同时防止肥水过多造成贪青晚熟,影响收获和倒茬。

9 参考文献

[1] 耿臻,杨青春,吕广伦,等.豫豆24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1999(5):14.

[2] 庞在本.豫豆25关键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4(5):23.

[3] 常虹.豫豆24优化栽培技术方案的筛选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9):17-19.

栽培技术范文6

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场地选择

芡实种植的适宜土质以壤土最好,粘土次之,砂土最差。宜选择水位容易控制、肥土层较厚、有机质丰富的大田、鱼塘及湖区。根据种植的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水位。以收芡米为主的场地水深宜为30~50cm,以收鲜茎秆为主的场地水深宜为80~100cm。

二、品种选择

目前芡实有两个类型:南芡和北芡。南芡为栽培品种,有紫花南芡和白花南芡。北芡也叫刺芡,为野生品种。南芡植株个体较大,地上部器官除叶背有刺外,其他各部分均光滑无刺,采收方便,芡米大而圆整,糯性,煮食不易碎裂,品质优良,产量高。北芡全身都有刺,芡米较小,粳性,品质中等。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多为南芡。

三、播种育苗

1 浸种催芽

4月上旬将上一年保存的种子捞起,清洗干净后进行粒选。选色深、无损伤的种子进行催芽。催芽时每盆放置种子的厚度不宜超过30cm,加水淹没种子。盆口加盖塑料薄膜增温,有条件的晚上将催芽盆搬到室内保温,保证温度白天在20℃以上,晚上不低于15℃。到第4天至第5天换一次清水,5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育苗。

2 苗床育苗

大面积湖荡栽培多直播。直播方法是将种子用泥团包裹,每团2~3粒,种植密度一般按株行距100~200cm进行。而水田、池塘和浅湖栽培多育苗移栽。播前一周,做好苗床,育苗池土层厚25cm,灌水10cm,待苗池水澄清、底土沉实后,将露白的种子一粒一粒播下,芽眼朝上,种子间距4~6cm,每平方米用种1.2~1.3kg。

3 分苗假植

假植田应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水田,每667m2施腐熟粪肥500~1000kg,耕细耙平,灌水10~15cm。当种子长出2~3片箭形叶时进行假植。假植时需将芡苗的种子与须根全部栽入泥中,但不能埋没心叶。

四、合理定植

1 大田准备

定植前先整田、施基肥。基肥主要是针对新种植田,对于多年养殖的区域,淤泥多,底质肥,可不施基肥。施肥量一般为每667m2施腐熟人畜粪肥1000kg以上,或腐熟鸡粪500kg,尿素10~15kg,磷肥20~25kg。将大田深耕、细耙、整平,清除杂草,并加高田埂。

2 移栽定植

当芡苗长出3~5片圆叶时,即可定植。定植前,挖深20cm、直径60~80cm的定植穴。起苗时要保护好根须,用盆盛苗,将叶片顺好,不能损伤,保湿防晒,随起随栽。栽种时,用手将根系插入5~7cm深的泥中,不能太深,防止淹没心叶,不能伤及根系。种植密度:采收芡米,每667m2种植早熟品种150株左右,晚熟品种100~120株;采收鲜茎梗,每667m2种植350~400株。

五、田间管理

1 除草壅根

芡实苗定植成活后应及时除草壅根。生长前期芡实苗非常弱小,叶片覆盖面较小,要及时清除杂草。拔除杂草时,应将杂草扭成团,踩入泥中,同时对芡苗壅泥围根,促进芡苗早发。如发现有死苗缺苗及时补栽。当芡叶基本盖满水面后,停止除草。

2 水位管理

水位要视芡实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情况,播种到出苗保持水层5~8cm,定植前逐渐加深至20cm左右,定植时水层15~20cm,至封行期、开花膨果期保持水层50cm左右(采收鲜茎梗的芡实,水层应保持在80~100cm),成熟采收时,降低水位至30cm左右。

3 看苗追肥

叶片大而厚、颜色深绿、有水泡状突起,应控制施肥;如果芡叶发黄,皱纹很密,舒张不开,叶薄梗细,应及时追肥,每667m2施尿素10~15kg,追施2~3次,每次间隔15d左右。追肥时,应距离植株根系10~15cm,扒穴施入泥中,防止肥料洒到苗心,以免烧苗。芡叶盖满水面后,停止追肥。

4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叶斑病和叶瘤病两种。叶斑病在发病初期7~15d内,连续2~3次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施叶面。叶瘤病在发病初期7~15d内,连续2~3次叶面喷施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0.2%磷酸二氢钾液。

常见虫害有斜纹夜蛾、蚜虫和水生动物龙虾等。可用40%氧化乐果稀释1500~2000倍液喷洒防治。

六、采收

1 芡果采收

采收时视果实成熟情况分7~8次采收。当果梗变软、果实发红而光滑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首先用竹刀划去老残叶形成采收通道,尽量保护幼嫩叶、当家叶,不伤叶柄,行走时防止踩伤根系。采收时把成熟果实从水中轻轻拉起,用刀从果实基部切下,保留果梗,以免进水腐烂。每次采收须走原通道,减少根系和叶片损伤。

2 芡柄采收

芡实叶柄长粗后,即可采收。采收时应保留植株有3~4片叶,一般首次采收在6月上中旬,以后每隔5~7d采收一次,一直可采收至霜降期,采收后即可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