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幸福的格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幸福的格言范文1
2、每一个人可能的最大幸福是在全体人所实现的最大幸福之中。——左拉
3、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穆尼尔·纳素夫
4、有研究的兴味的人是幸福的!能够通过研究使自己的精神摆脱妄念并使自己摆脱虚荣新的人更加幸福。——拉美特利
5、把别人的幸福当做自己的幸福,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巴尔德斯
6、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爱因斯坦
7、科学决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马克思
幸福的格言范文2
【关键词】电子政务 一站式 服务型政府
一、个案基本情况
(一)个案概述
2004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经过一、二期工程的开发和建设,把市直48个部门494个审批事项的办事指引以“八个公开标准”(事项名称、承办单位、办事程序、资料要求、承诺时限、收费标准、下载表格、法律依据)方式在网上,并按照部门和行业两种方式对事项进行分类。肇庆市“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包含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招商服务中心、投诉中心、垂直管理职能部门窗口等七大业务系统。用户注册和影响的权限管理均可以在浏览器端完成,实现了政府部门内部组织机构的灵活配置,用户岗位、权限的动态管理,使得传统的基于客户端的管理方式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二)三点创新
(1)操作模式的创新。从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来看,大多数政府职能部门在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的模式是按照提供服务的不同部门分成不同几块。当用户需要的服务需要几个不同的职能部门时,用户首先需要分别了解各个部门的作用以及进入各个部门的顺序。这样的程序对于不熟悉流程的人来说非常不方便。在“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中,用户只需要在访问平台的统一入口根据系统的提示就可以得到对应的服务,提高了公众的办事效率,提高了公众对政府办公的满意度。
(2)服务理念的创新。 “一站式”电子政务摒弃了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不同信息系统的服务理念,通过全新的“一站式”服务理念,结合当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个电子政务整体解决方案。这个方案能够将不同分布、不同条线和不同层次的各级政府信息系统集成在一起,使政府职能机构能够横向共同进行网上政务处理,切实做到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中心,以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理念,以更好的服务用户为意愿设计政府门户网站。
(3)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为层级式,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必须经过中间层级层层传达,这种状况往往使得政府的决策效率低下。“一站式”电子政务使得需要处理的信息按照程序设计的流程方向走,不需要经过人工传递的中间环节,避免了因中间层层层传达造成的信息失真、延缓甚至阻滞,实现了组织内部的透明化,。由于信息的扁平化输入与输出,“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实现使得实体组织在暂时保持原有的层级式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实现了信息化虚拟政府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创新了政府的管理模式。
二、“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整合资源,优化政府业务流程
由于我国电子政务是在部门之间分别进行的,没有统一的战略规划,各部门之间相互封闭,这些独立的、异构的、封闭的系统使得彼此之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站式”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平台则使各级政府和不同部门之间的资源进行了系统的优化整合。通过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建立起标准化运作方式,有利于信息资源的集成管理,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减少信息集成环节,简化程序,从而降低信息资源集成的成本。
(二)建设服务型政府,满足公众需求
党的十报告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此,提出要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的举措。创新行政体制和管理方式,就要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整合行政资源,建立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一站式服务”,提高政府透明度。
(三)技术方面日趋成熟
从技术方面讲,当今社会网络技术发展迅速,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涌现并趋于成熟,许多关于“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系统的设计和研究经过了实践的论证证明了其可行性。在系统安全方面,防火墙等安全技术手段的应用非常广泛,数字证书、PKI、对称加密算法等加密技术可以建立起安全程度极高的身份认证系统,以确保网上信息有效、安全的进行。
四、“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一)主体向“服务性”发展
“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建设是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而建立的。它是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电子政务的门户网站,由简单地满足公众需求向深入调查和真正理解公众需求转变。“一站式”电子政务将来提供的服务要以公众和企业为中心,并要考虑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
(二)客体向“大众化”发展
“一站式”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设计方面要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系统清晰简单,易于大众掌握使用,方便向普通大众提供服务;在应用方面,要加强对社会各个阶层的宣传教育,让大众熟悉“一站式”电子政务的好处,鼓励公众和企业更好地使用网上审批系统, 提高系统利用率和成功率。
(三)应用环境向“安全化”发展
电子政务是国家管理机密,系统整体安全必须重点保障。 “一站式”电子政务发展的应用环境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从管理方面来看,应该专门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安全管理机构,随时对网站安全进行检测,同时应该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保密意识;从技术方面来看,要加强对政府网站安全问题的研究,对门户网站的安全进行总体的设计与规划。
幸福的格言范文3
在不同行业,研发服务业的成熟度不同,在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生物医药领域,以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其态势备受关注。
理解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概念需结合研发服务业的概念和生物医药研发的特点进行剖析。我们认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是指运用生物医药研发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为生物医药研发活动提供研发策划、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服务的产业。包括产业促进、行业规划、政策咨询、投资咨询、技术咨询、创业孵化、研发技术、成果评估、技术交易等服务内容。该定义是从技术的角度来下的,其核心是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其目的是通过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服务,最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服务的主体包括研究院所、高校、行业协会、科技中介机构、医药信息咨询机构、研究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包括公共研发平台、综合园区、孵化器等)、临床药品研究基地、销售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知识产权事务所等;以制药公司、研究院所、高校、生物技术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专利持有人等为服务客体。
经过专家咨询、到企业实地调研并结合药物研发相关知识,我们得出以下研究成果。生物医药研发策划服务主要对生物医药研发活动进行宏观的分析、规划;生物医药研发项目服务则是对项目研发链条上的各环节提供具体的技术和知识的服务;生物医药研发成果服务为生物医药研发各阶段取得的成果的规划处理提供服务。
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个性特征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医药研发的特点以及专家咨询,笔者认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具有高度管制的特征
生物医药产业是与人的健康安全,甚至是生命密切相关的。在各国的生物医药历史上,都曾经发生过一系列的因使用化学药品而中毒,并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鉴于此,目前,各国都已经制定了较为严格的药品监督和审批制度。美国的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全球率先实施了临床研究者指导原则,即经过不断完善和发展后而形成的GCP。随后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也实施了GCP指南,并强制要求其所有成员国都必须执行这个共同的标准。
近年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国际协调会积极推动和倡导具有国际统一标准的规范,包括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新药的商品化必须经过漫长的测试和认证过程,在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前需进行药品临床试验申请,通过Ⅲ期临床试验后,为了能够上市销售,制药商还必须向药监部门提交新药上市申请(NDA),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方可上市销售,而审批过程往往需耗费时日。药品获准进入市场后,还需定期向药监部门报告药品的不良反应事件或其他有关药品经历的报告,或接受药检部门的检查,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药品就面临被召回的命运。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与生物医药研发息息相关,为生物医药研发各环节服务,必然受到政府的高度管制,如GCP、GLP、新药报批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重要内容,都受到严格监管。
我国的GCP明确要求,一切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生物医药实验必须无条件遵守《赫尔辛基宣言》和国际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颁布的《人体生物医学研究国际道德指南》的道德原则。GCP还规定,进行药品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准备在人体试验前,必须周密考虑该试验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预期的治疗效果及可能产生的危害,预期的受益应超过可能出现的损害。选择临床试验方案必须符合科学和伦理标准。GCP要求进行试验前,必须以合适的方式得到受试者的书面知情同意书,同时规定每次试验均要求得到伦理委员会的审核和批准,这样有助于受试者(包括健康志愿者和合适的病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在研究过程中得到可靠的保护。不仅如此,GCP还同时对药物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研究者、申办者(新药研究开发者)和监察员的职责;临床试验的制备、试验记录、数理统计与分析、试验结果的报告等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因此可以保证临床研究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中国SFDA(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临床试验必须在取得GCP认证的机构进行,从2007年1月1日起,创新药、生物制品、中药注射剂成为首批非临床试验必须在符合GLP要求的实验室进行的药品。为了监督和管理己取得认证的机构,药检部门还将对其进行定期检查和飞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机构将责令限期改正,对情节严重的收回批件,并予以公告。
SFDA成立以来,先后组织修订和制定了急需完善和使用的行政法规,其中与新药审批和上市息息相关法律或者法规主要包括:新药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仿制药品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等。这些法律或者法规的出台与实施,是对生物医药研发的管理与监督更加规范、系统和全面,无论是从新药品的研发到登陆市场的整个流程管理均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切实地做到了依法审评与依法管制。此举对加强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宏观调控,减少低水平重复己经并将继续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2.产业价值链长,分工细化程度高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MichaelE.Porter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所谓价值链是指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的价值创造活动。在产业范围内围绕某种商品在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某种商品的上下游关系和功能作用关系即为产业链。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价值链包括从早期的策划到立项、基础研究、GLP、临床申报、GCP、生产许可、GMP、GSP和市场管理等多环节漫长的过程。
生物医药产业所具有的周期长、风险高和投入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相关产品附加值高、产业价值链长。伴随着生物医药开发水平与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创新,在传统医药研发产业链的基础上,产业链在不断延伸,衍生出许多新的增值环节。如基础研究就可以细分为靶标确认,先导物的发现、制备及生物学活性的筛选、优化等环节;GLP又可细分为实验动物模型、质量控制标准、药品的稳定性、药品的安全性评价等环节。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各阶段所需的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一个科研人员不可能擅长产业链上的每项技术,完成所有工作。因此,从技术角度来说,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衔接。另外,从经营和投资的角度来看,由于价值链长,运作周期相应也长,所需资金巨大,决定了单个企业很难从始自终单独完成一个项目的产业化,还需要在研发各阶段都有经营和投资的接力。因此,医药研发服务的各阶段都必须由各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员来完成。许多中小企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细分环节,从事专业的研发服务,他们分工负责又互相依赖,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灵活调整,迅速组织起来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定制式”产品服务,使得研发链条各环节都是由各专业细分领域中最优秀的服务供应商来完成,从而能够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制药公司也容易控制预算。
3.服务模式多元化,以CRO为主旋律
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服务模式多样,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模式。按服务内容分,可分为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和成果转让服务等。按组织模式分,有合同研究组织(CRO)和科学研究管理组织(TMO)。按经营模式分,有虚拟经营和战略联盟,它们是研发服务模式发展的趋势。
目前CRO依然是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主旋律,2004年,CRO承担了全球l/3的新药开发的组织工作,在所有Ⅱ、Ⅲ期临床中,有CRO参与的占2/3。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统计,2005年CRO的全球市场规模达163亿美元,2008年已经达到25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14.6%,远远高于同期全球9.5%的平均科研投入增长率。Qu1nt1les、Covanee、Kendle等CRO巨头已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建立了研究机构,现已形成实力强劲的跨国临床研究网络。
4.全球化趋势加强,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量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创新能力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竞争力的关键,作为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核心组成部分的研发资源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东欧、新加坡、中国、印度等国家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新一轮研发投资的聚集地,各大跨国医药公司正紧锣密鼓的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和开发研发中心,同时北美、欧洲这些相对较为成熟的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也渐渐的向着新兴市场转移。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医药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借力国外的企业或实验室被证明是一条可行之路。
但是,当前医药研发全球化的主流是从发达的北美、欧洲向亚太、非洲、东欧等地区转移,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的业务还很少,到目前为止,较为成功的是印度的企业。大多数印度企业企图在广大的国际市场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当他们在拓展新的市场时,大都依赖于当地公司的经济实力。
跨国制药公司依然是全球医药研发投入的绝对主导,2004年,投入最高的前十大跨国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约占全球研发投入的80%,跨国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是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向着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随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抢占重新配置和获取研发资源、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新兴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跨国制药公司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以产品价值链的拆分与整合为依据,专注于核心业务,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使其生产向着“模块化”方向发展。此外,跨国公司从事产品早期开发的项目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从小公司或科研机构购买早期开发的产品来从事后期开发。2005年Pfizer提交给FDA审批的六个新药有三个不是Pfizer内部研发的;EliLilly从2000年至今推出的九个药品,只有五个是内部研发的,一个是合作研发,三个是外部研发。根据市场研究公司Datamonitor的调查,目前跨国公司销售的产品20%来自于技术许可,4年后,这个比例将上升至26%。跨国公司的战略调整为众多的中小企业和科研机构从事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提供了机遇,加速了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的国际化、一体化发展趋势。
跨国的大型制药企业是全球领先的几家CRO的主要客户,比如说昆泰跨国公司,其仅仅凭借承接制药公司药物研发外包和处方药销售管理外包的业务便成为全球500强企业,昆泰跨国公司只承接全球制药公司前50位的企业的业务。再比如Parexel公司,其前五大客户为其带来了40%的营业收入。
三、结束语
近年来,生物医药研发服务正不断地从生物医药产业发达的北美、西欧等地向亚洲、东欧等国家和地区转移。如何把握研发服务转移的机遇,积极与国际接轨,充分利用我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科研基础、临床资源和成本优势,发展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幸福的格言范文4
《红楼梦》诗词曲赋个性化语言诗如其人各抒胸襟《随园诗话》云:“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诗歌能够体现作诗者的个性、气质和风格,许多隐秘的信息从诗中丝丝缕缕透露出来,所以说“诗如其人”。《红楼梦》诗词曲赋的个性化色彩十分强烈,符合每个写诗人的性格特点。作者拟众多人物的口吻来写诗,将个性不同的人物复杂微妙的心态和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独到之处。
黛玉《葬花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符合黛玉寄人篱下,忧郁、敏感的心理状态。黛玉有绝世才貌,她与宝玉心心相印,但她的个性和她“离经叛道”的感情为世所不容。在严酷的环境中她感到压抑,对不可知的命运她感到担忧,她希望能随花飞到天尽头,寻找温暖、光明、纯净的爱的天堂。这些诗句仿佛从她的心灵流淌出来,如泣如诉,如杜鹃啼血,字字句句都同黛玉不幸的命运和悲剧性的性格融合在一起,成为独步古今的“黛玉咏叹调”。这就是黛玉诗的典型风格,“潇湘体”情致宛转,清新绝俗,还有一种刻骨的悲哀,如微风过箫,如惊鸿照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过目不忘。
此外,如《秋窗风雨夕》,以“秋花、秋草、秋灯、秋夜、秋窗、秋风、秋雨、秋梦、秋情、秋屏、秋院”等意象,使全诗笼罩着浓浓的悲凉沉闷的气氛。只有那“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又添泪一痕”的黛玉才会谱此哀音,也只有黛玉的诗才会有如此伤春悲秋的苦痛。再如《题帕三绝》中有“泪空垂、抛珠滚玉、面上珠、湘江旧迹”等意象,多愁多泪者如黛玉,才会将点点泪血化为字字珠玑。“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雪芹深刻地理解自己笔下的人物,才会将诗写得如此动人。
与此相对照,宝钗的《柳絮词》则又是一番风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宝钗诗风明显迥异于黛玉,她性格温柔敦厚,知书达理,平时不露锋芒,圆融处世,故深得人心。她的诗自然不象黛玉般缠绵悲戚,而是含蓄、浑厚、典雅,甚至有藏也藏不住的春风得意。因为她在那个时代环境中是被认同的,她没有黛玉“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感觉,反而是踌躇满志,游刃有余。她的个性成就了她的“蘅芜体”。她的海棠诗也有“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之句,借花自喻,极写豪门闺秀端庄矜持的仪态,故脂批说“宝钗诗全是自写身分”,此语可谓一语中的。
最明显的对比是黛玉魁夺诗,宝钗讽和螃蟹咏。黛玉才思蕴秀,“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写菊,也写自己。菊,花中之隐逸者也。黛玉人淡如菊,清逸出尘,只有独具菊之高情、菊之风神的潇湘子才能写好咏菊诗,这就是人诗合一。而宝钗的螃蟹咏:“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中的“皮里春秋”一典似有所指。《晋书・褚裒传》载:桓彝评褚裒的为人有“皮里春秋”,即表面上不露好恶而内心深藏褒贬。宝钗为人心机颇深,善藏愚守拙,若不是深谙人情世故,断不会写出这样的食蟹绝唱。
这些诗,是曹雪芹以书中人物的身份、口吻代为拟写的,精确地切合不同人物的思想志趣、文化素养、性格特征,是作者塑造典型形象的重要手段,和所刻画人物的描述性文字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割舍了某些诗词,就会有损于某个形象的完美。反之,红楼十二钗等典型形象的塑造主要依靠描述文字的反复皴染,同时又用诗词曲赋进行勾勒,才共同完成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可以说,曹雪芹在塑造人物性格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各具特色,各抒胸襟,千人千面,绝不雷同,使诗词在小说中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幸福的格言范文5
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是集信息咨询、审批收费、管理协调、投诉监督于一体的综合机构,主要负责对政府直属的职能部门进行有关集中审批事项的管理、指导、监督和协调),或称“一站式”服务中心、综合办事大厅等等,对审批事项实行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它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政府中与社会生活发生直接关系的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各个部门进行集中和整合,在各个职能部门中建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室,由这些科室组成一个办事大厅,需要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民众只要到办事大厅就可以接受一站式服务。
行政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服务中心定位模糊行政服务中心本身并不是政府改革计划的一部分,而是社会呼应、政府推动、部门妥协的结果。因此,它的产生具有极大的自发性,缺乏理论上的指导和法律上的规范。目前,我国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的发展情况参差不齐,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究其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缺乏一个来自官方的明确的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为依法进行行政审批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依据,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保障。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第二十六条规定:“行政许可需要行政机关内设的多个机构办理的,该行政机关应当确定一个机构统一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行政许可依法由地方人民政府两个以上部门分别实施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确定一个部门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并转告有关部门分别提出意见后统一办理,或者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办理、集中办理”。这些条款为行政服务中心的建立提供了法律的依据。然而尴尬的是,有关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规定,仅限于此,而且这仅仅是个原则性、指导性的规定,缺乏具体化的规定,遑论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那么,行政服务中心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呢?从名称上,行政服务中心、联合办证大厅、经济发展服务中心、便民中心等等,不一而足。从性质上,临时机构、政府派出机构(事业单位性质)、政府派出机构(行政机构性质)等等,定位不一,具体机构的性质取决于当地政府甚至是主管领导个人的决定,具有极大的随意性。合法性是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没有一个来自官方的正式的定位,行政服务中心的合法性基础受到极大的质疑,权责分配含糊不清。
(二)行政服务中心虚无化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的主旨之一在于秉承精简高效的原则,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更好地服务群众。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真正的把原各职能部门的审批权力下放到大厅窗口,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管和协调下,实行一站式服务,避免办事群众多头跑。但是实际情况却是,职能部门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实质性授权太少,权责不够明确。由于制度的缺失,哪些审批项目入驻大厅并无统一规范,所以各职能部门入驻大厅的项目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突出表现为放权不够彻底。有些项目的审批权原来下放到窗口,过了一段时间又收了回去;有些原来达成了进驻协议,却由于种种原因最后不了了之;有些由于领导者个人的喜好而随意地进驻或者撤出,行政服务中心本身也无可奈何;有些职能部门把无关紧要的项目入驻大厅,但是实质性的审批权仍然在原单位,客户来了也办不了项目,得到的答复却是可以去原单位办理等等。结果原有的行政手续没有被简化,行政服务中心本身反倒成了新增加的服务成本的一部分,其设计初衷与尴尬现实之间可谓是南辕北辙,相去甚远。
(三)二元管理体制导致行政服务中心效率低下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行政效率,可事实上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二元管理体制的存在。二元管理体制表现在两层意义上:对于职能部门,上级职能部门的垂直管理与地方政府平行性的地域管辖;对于窗口工作人员,所属职能部门的人事权和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权。对于第一层意义,现在我国的行政服务中心仅仅设立在地方,特别是县一级行政单位,市、省和中央并没有类似的机构存在,所以,涉及到由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进行的各部门联合办公,如果需要同垂直管理的上级职能部门进行联系,那么,就会缺乏一个对应的单位予以受理。对于第二层意义,现阶段行政服务中心扮演的是协调员的角色,除了行政服务中心自身一些工作人员外没有其他工作人员,进驻窗口的工作人员都是由职能部门抽调而来,人事管理权仍然在原单位,编制和薪金发放也是归原单位。这样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目前中心的窗口工作人员多数采用的是轮流进驻的方式,而且轮驻的时间都较短暂,频繁的人事调动,导致各窗口之间,窗口和中心管理层之间缺乏应有的熟悉和默契,在涉及到多窗口的联合办公中,这种信息沟通的缺乏尤为突出。更严重的是,人员走马灯式的轮换,导致整个中心在精神上的自由散漫,同时,由于中心本身没有人事权,对窗口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节制,考勤和奖惩制度也仅仅具有象征性意义,因此行政效率的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建议
(一)明确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体制内的定位行政服务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显现出了巨大的制度优势。现在的当务之急,要明确其定位。既然没有明确的规范在先,就应该补充规范在后。我们知道,一方面,目前行政服务中心的设立,可以称得上法律依据的只有《行政许可法》中的寥寥几条,宣示性意义更大些,操作性欠缺;另一方面,《行政许可法》是规范行政主体行为的行政行为法,事实上,该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本身也是对特殊情况下行政权归属的界定,而非对行政主体法律地位和组织形式的界定。进一步讲,相对于“行政行为法”的《行政许可法》和“行政救济法”的《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我国目前缺乏一部统一的完善的“行政组织法”,不能对行政主体的组织形式进行统一规范。更重要的是,《行政许可法》整部法律的适用对象是行政主体,然而当我们来审视行政服务中心时,却发现在各地的行政体系中根本没有它的位置,因此,连《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五条和第二十六条这个不是法律依据的法律依据也被,无法适用了。所以,要明确行政服务中心的法律地位,只能另辟蹊径。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定位为事业单位相对来说较为妥当。这样行政服务中心就成了如下情况:行政服务中心本身是一个政府直属的派出性机构,属于事业单位。中心有自己固定的组织和人员,鉴于其服务性质,中心人员编制和工资由财政负担,运营经费也纳入财政体系。中心以下各个职能部门依据实际需要,组成统一的综合服务审批科,以整体形式入驻中心,保证综合服务审批科及其人员的原始性质。也就是说,综合服务审批科和其人员,仍然归属原单位,只是实现了办公地点的集成化。而中心作为这一集成化单位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对入驻的窗口单位享有管理权和监督权,但不享有人事权和财政权。各个单位的人动等都是各个单位内部的事情,不影响中心整体的运作。仅当职能部门入驻时,中心才享有管理权和监督权,对入驻窗口进行协调和监督。同时,因为保留了原有的行政编制,人事权仍然在原单位,该运作模式也能满足窗口工作人员自身的职务升迁的需要,达到了行政服务中心与窗口单位、窗口工作人员与所属单位“双循环”的良好衔接。同时,在二元管理体制下,鉴于窗口单位在行政服务中心内的实际情况,应当强调行政服务中心对于入驻窗口人员的管理权。由政府牵头,行政服务中心领导层和职能部门共同选派入驻窗口的人员,以此来保障入驻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窗口的办公效率。此外,在保证窗口人员内部升迁的可能性的同时,使窗口人员相对地固定化,人心安定才能有所成就。
(二)建立行政服务中心的监督机制行政服务中心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除了定位不明,最主要的原因是原职能部门不愿意下放权力给窗口单位。就行政服务中心而言,要解决这个问题,需作如下努力:其一,在行政组织制度、行政运行制度上予以完善。提高领导者的认识是必须的,但是领导者个人的重视能解决一时,却不能长久地维持。因此,必须在制度上予以完善和保障,出台规章制度来予以明确。对于拒绝或者变相拒绝权力下放的职能部门,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问责,追究其部门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其二,在监督制度和救济制度上,应当首先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的相关制度。确立首问责任制和全程陪伴制,以第一受理窗口为首问窗口,以第一受理人为首问责任人。由首问责任人全程陪同客户办理相关事项,杜绝相互推诿。在问责问题上,行政服务中心是直接管理主体,客户在办理业务时,如果对办理流程和审批结果不满意,首先向行政服务中心相关的督查科室进行投诉。因此,要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自身的监督制度,把中心的监督权力实体化,使其真正能从头到尾监督入驻窗口的工作情况,并能随时予以纠偏,应当明确督查科室的职权,对各个窗口单位进行监督,把问责制度、奖惩制度和考勤制度落到实处。鉴于行政服务中心的特殊地位和性质,为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对现行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进行修订和补充,增加有关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责和作用的条款,把行政服务中心在行政救济中扮演的角色明确化、法定化。通过修订法律,实现行政服务中心与各入驻窗口在责任承担上的一体化,也使得问责行政服务中心成为可能。同时,内部监督和公力救济也是远远不够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服务中心自身的特点,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和公众监督制度,形成中心窗口和办事群众的有机互动。
幸福的格言范文6
1怎样考――实验考查内容及方式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考查的内容方式主要有:
(1)考查实验原理:①物理量的测量原理;②设计实验的原理;③基本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④画实验的原理图.
(2)考查仪器使用:①知道仪器的构造;②明确仪器的操作规程;③掌握基本测量工具和实验器材的读数与使用; ④有效数字的记录.
(3)考查实验器材和电路的选择:①从给定的器材中确定所需;②补充试题中遗漏的器材;③替换不合理的器材;④电路的连接方法选取.
(4)考查实验步骤:①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②给步骤排序或改错;③补漏或删除多余的步骤.
(5)考查安装调试:①按正确的次序安装器材;②电路实物连接.
(6)考查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分析:①确定有效数字;②利用公式处理数据;③利用图象处理数据;④会分析实验现象和误差原因.
利用实验可以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怎样测――如何测量各物理量
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流过灯泡的电流.所用的测量器材分别是学生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部分,电流表是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为了实验数据较准确,电表的是量程就应选择合理,即电压表应选择0~3.0 V的量程,电流表应选用0~0.6 A是量程.为了尽可能测量多组数据,还要采用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由于小灯泡的电阻比较小,两电表接入电路时要使用电流表外接法.在实验数据记录时,应注意到电压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1 V,是十分度测量仪器,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保留两位小数;而电流表的最小分度值为0.02 A,是非十分度测量仪器,读数记录时应与最小分度值有相同的位数,即也是保留两位小数.
3怎样算――如何进行实验数据搜集和处理
实验数据是对实验定量分析的依据,是探索、验证物理规律的第一手资料.应使学生清楚如何获得实验数据,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对所获得的数据都有怎样的处理方法,应该使学生心中有数.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可以采用列表记录或分析实验数据和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两种.
3.1列表法
实验中将数据列成表格,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便于检查测量结果和运算是否合理,有助于发现和分析问题,而且列表法还是图象法的基础.列表时应注意:(1)表格要直接地反映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一般把自变量写在前边,因变量紧接着写在后面,便于分析;(2)表格要清楚地反映测量的次数,测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计算的物理量的名称及单位.物理量的单位可写在标题栏内,一般不在数值栏内重复出现;(3)表中所列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值的有效数字.我们主要教会学生分析方法,如何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如果两个物理量之间不成比例关系又当如何思考?当有多个变量时应该怎样应用控制变量法等.
4怎样准――如何减小实验误差
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能总结所列实验中误差的主要来源;要熟练掌握常见实验的误差情况及分析方法.实验《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的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由于电表不是理想电表,表内阻对电路的影响会带来误差;(2)测量时读数不准带来误差;(3)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不准带来误差.
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不理想,为了减小电表内阻引起的系统误差,又因为小灯泡电阻较小,故采用电流表外接法;为了尽可能多测几组数据,也为了使描的点多一些而使图象更准确采用了滑动变阻器的分压接法.
为了同时减小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可以采用更先进的器材设备来完成这个实验.利用“DIS”数字化实验系统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如图3所示,电流和电压均可由传感器测出,并能得到尽可能多的连续的且差距不太大的数据,然后输入电脑,由电脑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偏差很大的数据进行自动取舍,再进行绘图,便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这样减小人工读数和绘制伏安特性曲线时造成的偶然误差,同时利用电压和电流传感器可以消除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引起的误差.
5怎样改――如何解答迁移型实验题
近年高考特别重视考查学生的实验迁移能力,这类试题是对大纲规定的实验加以拓展创新的试题.但实验原理不会超过中学物理基本知识的范围,所用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是大纲规定实验中所介绍的,实验设问建立在理解实验原理和完成学生实验的基础之上.
传统的测量对象无外乎金属、电源、电流表、电压表等的阻值,当然近几年高考中也出现过描绘二极管、热敏电阻等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但都仅限于习题阶段,没有与实际应用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