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力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德的力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德的力量

道德的力量范文1

“阿公,你坐这里”,在36路公交车上,一位接孩子放学的女士站起来给一位刚上车的老人让座,示意老人坐孩子身边。老人连忙说“你坐你坐,扶孩子方便”。这位女士却一再坚持让老人坐,老人才坐下。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让坐,坐下来扶孩子不是更方便?她却淡淡说,“老人站在自己旁边自己根本坐不住”。当他人正准备对她表示赞叹时,她觉得不好意思:“谁都有老的时候,自己家里也有老人,咱们出门给老人让座,就是想咱们老人出去也有人给他们让座啊。”

这些尊老爱幼、主动让座,支撑起道德力量的年轻人,也许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许是学生,也许是……在这片土地上,无论她是谁,都表现出了一种道德之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把她展现给了世界。这股道德的力量,让我们感觉存在,感触很深,感受美好!

一个城市正是有了这种氛围,下一代才能自然地受到熏陶。也正是有了这种氛围,美德才算是在这个城市真正扎下了根,才有了持续传承下去并且向其它道德领域渗透的可能。

令人遗憾的是,也会有个别市民不顾及自身形象,用率意的举止破坏城市的美,造成自然和社会的不和谐。同样一句,“乘客们,金牛岭公园站到了,请下车的乘客携带好随身物品,开门请当心”。她却给想坏的人没有可乘之机,还乘客旅途安全、温馨。

因为一句话,一举手可以成就城市之美,也可以破坏城市之美。所以,让我们一同用我们自己的双手,做出文明的手势;用自己的行动,做出美好的举动;用自己的干劲,做出骄人的业绩,留下美丽的背影,呵护每一个城市的天蓝、水清、沙白、地净,让我们永远都有一个美丽的天堂和温暖的后花园!

道德的力量范文2

关键词:《啊,拓荒者》 亚历山德拉 道德力量

1 引言

《啊,拓荒者》是美国二十世纪重要女作家薇拉・凯瑟的第一部影响深远的小说。作品以“丰富的内蕴和诗意的美”描绘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中西部边疆开拓者艰苦创业的现实生活,塑造了一位在逆境中不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女性形象――瑞典移民拓荒者亚历山德拉・伯格森。

作为凯瑟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啊,拓荒者》自发表以来得到了文学评论界多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阐释,小说以其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是以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为代表的拓荒者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成为近十几年来方兴未艾的生态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视野所关注的重要文本。笔者从伦理学的角度对小说主要人物的道德意识进行解读,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支撑人类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力量。

2 《啊,拓荒者》中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力量

最能代表凯瑟文学成就的是她所创作的一系列拓荒者题材的小说。因为少年时代曾置身于美国中西部(内布拉斯加州)移民拓荒者的社会环境中生活。这段特殊的成长经历为凯瑟提供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创作素材,作家通过理智、透彻的审视和思考,用高度艺术的手法把它们提炼出来。这些作品使我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美国多元文化形成的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尤其是物质文明的发展对精神领域的影响和冲击。凯瑟十分注重并擅长刻画人物的精神世界,反映在创造和积累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及其所经历的变化。她的作品往往流露出对拓荒者高尚品质和美好心灵的缅怀,对不断物质化的美国社会和日益空虚的精神生活的不满,因此,她被著名评论家麦・盖斯马尔誉为“物质文明过程中的精神美的捍卫者”。曾有研究者从超验主义视角解读凯瑟拓荒者题材的小说,十九世纪中期是美国超验主义伦理思想流行的时期,其显著特征在于:它要求人们超越感性生活,超越物质生活,追求富有诗意的精神生活,并在高尚的精神生活中提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凯瑟作品所表现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崇高精神境界的赞美,反映了作家深受超验哲学思想的影响。

笔者认为,《啊,拓荒者》对生活、理想、亲情和爱情等的洞察给读者以人生价值的道德上的启示。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身上闪耀着理性的光辉。通过描写亚历山德拉的创业生活和情感经历、她的弟弟埃米尔和好友玛丽亚的爱情悲剧,凯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人生的幸福是建立在理性和道德的基础上的。笔者着重探讨这部小说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所展示的道德意识和力量。

2.1 对土地的热爱和尊重

对于亚历山德拉的父亲、第一代移民拓荒者约翰・伯格森来说,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挫折。“在漫长的十一年里,约翰・伯格森在他初开垦的野地上并没留下太显著的印迹。这块土地依旧桀骜不驯,没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发脾气,又为何发脾气”,“它是一个谜,就像一匹没人能驯服的野马,狂奔着,把东西踢碎”,与大自然多年的搏斗使他身心俱疲、积劳成疾。父亲病逝后,亚历山德拉挑起了家业的重担。她性格坚韧而执着,在颗粒无收的荒年,许多人忍受不了苦难,纷纷离开土地到别处去谋生,包括她的挚友卡尔・林斯特伦姆,即便在那种情况下,她仍然选择坚守土地,完成她父亲的心愿。更重要的是,她怀有坚定的信念,凭借智慧和知识创建新的家园。她的两个弟弟洛和奥斯卡虽然都是很勤劳的庄稼汉,但总是墨守成规,思维迟钝,而她十二岁前就成为父亲的帮手,喜欢读书看报,善于思考学习,做事沉稳果断、有主见。她通过看报纸了解市场,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向被人称为疯子的独居老人艾弗讨教饲养家畜的方法。

亚历山德拉热爱土地,尊重大自然的规律。她常常会想到:“自然界伟大的运行,每当想起这背后的规律,她就感到一种个人的安全感。”作为一个理智、务实的创业者,亚历山德拉这个人物带有某些功利主义的色彩,但小说中时隐时现着一种宽广的伦理学视野。当经历了最心爱的弟弟为情而死的重大变故后,亚历山德拉对人生、对人与土地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和感悟,她认识到:“土地是属于未来的……我们不过是匆匆的过客,而土地才是永恒的。只有真正热爱土地、珍惜土地的人才配拥有它――哪怕这样也只是短暂的。”这番话隐含着道德的智慧和想象力。自然之于人类,不仅是物质财富的提供者,而是支撑人类精神力量的源泉。土地不仅让亚历山德拉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而且给予了她心灵的慰藉。“在表面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有些日子是亚历山德拉感到特别幸福而无法忘怀的――挪是她觉得自己和周围平坦、休耕的土地特别亲近的日子,令她感到她的体内似乎融进了土壤里的勃勃生机……”“那长草深处的虫鸣就如同最甜美的音乐。她觉得自己的心仿佛也藏在那深处的某个地方,同鹌鹑、衔鸟和所有阳光下低唱沉吟的生灵在一起”

当代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重要代表霍尔姆斯・罗尔斯顿曾经说过:“与人类自我实现的能力一样,诗意地栖息于地球的能力以及与其他非人类存在物融为一体的能力,也是道德的前提条件。”罗尔斯顿认为环境伦理“存在于心灵的三个部分一理性、情感、意志……在这种伦理中,知识就是力量,就是爱,就是信心”。亚历山德拉对于土地的认识和情感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道德意识。

2.2 对精神价值的追求

在人生态度方面,亚历山德拉始终保持着对精神价值、道德意识上的追求。她胸怀宽广,处事豁达,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并怀有潜在的。

亚历山德拉和卡尔的爱情完全建立在心灵的默契和相互理解支持的基础上。作为成功的创业者,亚历山德拉并不看重物质利益,不耽于物质享受,她追求的是理性的情感、和爱人在精神上的相通。她认为卡尔是惟一理解和帮助过她的人,因为她觉得理解是一个人能真正帮助另一个人的惟一途径。当卡尔忍受不了利欲熏心的洛和奥斯卡对他们感情的责难准备离去时,亚历山德拉对他表白:“我不需要钱。多年来,我一直需要的是你。”得知埃米尔的不幸后,卡尔尽快回到了爱人身边,两人决定冲破一切世俗的偏见和阻挠结合在一起,因为亚历山德拉相信幸福的婚姻应该建立在理智和彼此的信赖上。

然而,玛丽亚和弗兰克・沙巴塔之间、玛丽亚和埃米尔之间的爱情,则是情感超越了理智。玛丽亚和弗兰克的结合更多的是出于年轻人强烈的情感而一时冲动,并没有相互真正的了解。在婚后的共同生活中,玛丽亚才痛苦地意识到婚姻存在着致命的问题,她和弗兰克并不适合生活在一起,因为两人都不是对方所需要的那种终生伴侣。而玛丽亚和埃米尔之间的爱情,甜蜜、浪漫却又充满苦涩和绝望,最终成为嫉妒的牺牲品。这枚苦果早在玛丽亚和弗兰克草率成婚时就已经种下了。

埃米尔的死是亚历山德拉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坚强如她,也几乎无法承受这样巨大的痛苦。因为埃米尔不仅是她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最心爱的小弟弟。而且长大成材的埃米尔一直是她的骄傲和希望,亚历山德拉无怨无悔、艰苦奋斗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埃米尔能走出乡村,去更广阔的世界追寻梦想和自由。然而,即便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亚历山德拉还是作出了理性的道德选择――设身处地、体察他人。她觉得弗兰克也是这场感情悲剧的受害者,所以决定帮助他,让他能得到宽恕。她的道德意识和选择体现出一种巨大的精神价值和力量,这一道德力量使她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我的精神救赎。令伤痛的心灵获得平复的希望,也使她超越了狭隘的“小我”,实现了人我关系中的“大我”。

道德的力量范文3

关键词:品行;教学;渗透力量

德育公共课中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德育课教师普遍感到难教的一门课程,难就难在教师行为的范式和学生行动的落实上。如果教师教归教,学生学归学,而不着眼于道德行为的改变和落实,教学恐怕就只能流于形式了。如果能够以教师的品行力量去渗透,其效果要明显好于照本宣科式的说教。

一、教师应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去影响学生

《职业道德与法律》开篇中就讲“习礼仪,讲文明”。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礼仪形象的价值所在是维护、体现人的尊严,教师礼仪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因此,礼仪不仅是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而且是教师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力量或要素。事实证明,具有良好的礼仪形象和亲和力的老师,学生都是比较喜欢的。有一次,我和学生聊天时谈到偏科的问题,其中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也知道偏科不好,可我不喜欢某老师,我也很想认真地听他的课,可就是听不进去。”可见,一位教师能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崇,直接关系着其教学效果的好坏。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良好的礼仪形象呢?

(1)衣着服饰整洁得体,仪态举止端庄大方,语言表达文明规范。这是教师礼仪的基本要求。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会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从教育需要出发,教师的礼仪形象应为:谦逊文雅而不庸俗,朴实整洁而不呆板,稳重端庄而不怯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敬而又安详”,即教师的形象应具有美感、职业感,同时还应具有时代感。而现有的一些教师与教师的职业形象要求差距甚远。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的形象显得不修边幅,着装没有遵循服饰礼仪的原则,浓妆艳抹,职业形象效果较差。还有的教师甚至还出现嚼口香糖、坐桌子、插口袋、上课吸烟、接打手机等有失职业形象的举动。

(2)要尊重学生。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在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或弟妹,不摆架子,不以教师自居,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厚此薄彼。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要理智处理,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侮辱学生的人格。要提倡教学民主,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虚心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并积极改进教学,使教学适应学生,从而使自己成为学生满意的教师。有的教师缺乏起码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在课堂上讲课时全然不顾学生的反应,照本宣科,表情冷漠,对学生缺乏爱心。有的教师把讲课当做例行公事,很少主动关心学生,对学生缺乏关心。还有的教师对学生挖苦多,鼓励少;说教多,尊重少;上课迟到、早退,对学生缺乏起码的尊重。

(3)和蔼的教态。教师在教学中,以富有表现力的面部表情,给学生深刻感染,能唤起学生与教师的共鸣,激起学生的认知活动。例如,每次上课我都把发自内心的微笑带进课堂,用亲切和蔼的目光覆盖着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表现出对学生信任和激励的神态,以此激发学生持续的学习活动。 在指定答问、自由答问、课文念读或课内练习中,对学生的成功表现,都带着微笑表示肯定和欣赏。用“回答得好”“写得很正确”“老师感到很满意”等赞美语言,使学生受到鼓舞,学有信心。即使有学生答错或读错时,也不斥责、不漠视,仍然以笑容耐心引导。这种和蔼的教态,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消除了学生的畏惧感,极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爱屋及乌”的效应,自然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教师要成为恪守职业道德的典范,以良好的道德规范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对教师的品行比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廉洁自律、率先垂范,所表现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是规范的,是学生学习的表率,也是社会各界学习的榜样。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是楷模”,正是要求教师要有高超的教书育人的水平与高洁的为人师表的品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带头不做。诸如: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自己要提前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认真写好作业,自己得细致批改,并有恰当的评语;要求学生上课关闭手机,自己应带头遵守。这样,教师就能以自己“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来赢得学生的敬佩与尊重。

(1)敬业奉献。这是作为一名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很容易让教育工作者迷失方向,成为金钱的奴隶,为个人私利而患得患失。而教师的这些思想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在学生的面前,而学生毕竟涉世不深,无形中就会扭曲他们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道德与法律的教育落空。相反,一个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教师,在他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乐观、上进、自信、幽默,从贫乏而枯燥的生活中去寻找人生的乐趣。当然,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品质也会感染着他的学生。当他们在以后工作与生活当中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这种精神就会起到激励的作用。

(2)淡泊名利。为人师者,还要有安于平凡的恬淡心境。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却又孕育着伟大。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权力和财富,没有显赫声名和地位,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当教师就要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的干扰,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作为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以正确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社会上的消极现象,不计报酬,淡泊名利,以坚定的立场维护教师自身廉洁从教的形象。这样,才能使青少年不受各种污染,从而健康成长。

三、教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带头遵纪守法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注意把握好尺度,绝不能过于放纵。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如重金钱,轻事业;大谈实惠,淡化理想,乱办班、乱收费。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著名教育学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教师自己如果任性,那么教训学生克制便是白费力量的;自己如果行为邪恶、举止无礼,则学生的行为邪恶、举止无礼也就无法改正。”他善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由此可见身教的重要性。教师的形象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讲到道德、法律规范的基本知识。比如:教师要遵守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弘扬家庭美德,诚实守信;带头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参与“”赌博,不酒驾、醉驾,不体罚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建立起威信。否则,自己处处违法乱纪,必定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受到学生的轻视,致使课堂知识成为一纸空谈。正所谓“人必自重,而后人重”。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潜移默化作用。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自己对工作却三心二意,毫无热情可言;教育学生要提高技能,自己却难以胜任工作,误人子弟。这怎能让学生信服呢?教师身教胜于言教,古人讲的“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正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注重自己的德行修养,处处以学生的眼光冷静地审视自我。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始终如一地做好。这样,《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教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傅维利.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道德的力量范文4

    早晨、中午学生到校的时间,细心的人会发现:在七里完小大门东西50米外的路口,家长都会自觉止步,孩子们便会自觉排队走进学校,独有一个小男孩总是在他姥姥陪同下,跨进校门,甚至走进教室。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酷暑烈,这个小男孩便是我们班的张广。

    让人着实佩服这位老人对后辈的关爱之情,可每每这道“亮丽”的风景出现在我眼前,作为班主任的我真的感到脸红了。学校有规定:家长不允许把孩子亲自送到校内,尽管我在班上反复强调,但这道风景依旧。

    有一次我又遇到了这位老人,我不解问她为什么这么执着?她说,不把孩子送到不放心,不把他送到教室,就怕别的同学会欺负他。其实,张广是一个很机灵的孩子,不至于分不清东西南北,不至于找不到教室,何况从路口到学校仅仅50米,更不至于与他人无法正常相处,而游离于集体之外,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湖,叫天鹅湖,湖中有一个小岛,住着一个老渔翁和他的妻子。渔翁摇船捕鱼,妻子养鸡喂鸭,除了买些油盐,他们很少与外界往来。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岛上,它们是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的。老夫妇看到这群远方来客,非常高兴,因为他们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年,还没有谁来拜访过。渔翁夫妇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招待天鹅,渐渐地这群天鹅就和渔翁夫妇成了朋友。它们在岛上不仅敢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而且在老渔翁捕鱼时,它们随船而行,嬉戏左右。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往南飞,它们白天在湖上觅食,晚上在小岛上栖息。当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觅食的时候,老夫妇就敞开他们的茅屋让它们进屋取暖,并且给它们食物。这种关爱一直持续到春天来临,湖面解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不过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的时候冻死了。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思:有时候,在爱中我们常常会迷失方向,失去原则。爱的多了也是一种伤害,甚至毙命。我们的孩子是健康的,是太多的溺爱使他变得无能了,正如我们班的张广,他的胆小、懦弱并非与生俱来,鸟儿关在笼子里,久了,便失去了飞的能力,失去了捕食食物的勇气、信心。我把天鹅的故事说给这位老人听,只希望上学路上不再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

道德的力量范文5

那个女孩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不要说在教室里,就是在去餐厅的路上,在吃饭的间隙,在课余时间的校园小径上漫步,她的手里也不离书本。她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影,手里的书似乎永远都看不完。

有一天,就在教学楼通往餐厅的路上,她仍然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冷不丁地,前方的一个泥坑让她踉跄了一下。那一刻,她神情慌张,就像受到了惊吓的孩子一样,但是她的手里仍然紧握着那本书。身后的同学冷嘲热讽道:“张坤玉,别那么勤奋好学了,先走好脚下的路再说吧。下一次可别走着走着撞到石柱上啊。”只见她朝身后的同学羞涩地一笑,又默默地徜徉在书海里了。

学校餐厅的打饭窗口处总是排了长长的队伍,大家都有说有笑,热闹地聊着新近发生的趣事。总有一个人排在队伍的后面默默地看着书,与书为伴,与书聊天,那就是她。我曾经悄悄地关注过她,她看书的眼神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她的眼神是那么专注,一刻都离不开她手中的书。这个时候,我常常会替她担心:她的眼睛不痛,脖子不酸吗?突然,有个同学朝她喊道:“张坤玉,往前了!张!坤!玉!往前挪挪!”原来聚精会神看书的她,已经和排在她前面的同学拉开了一大截距离。这时的她,就像在美梦中被人叫醒了一样。“啊?”她猛地一抬头,吃惊地应了一声。“往前挪动一下吧!别那么勤奋了。”另一个同学笑嘻嘻地说,“你再喜欢看书,也不能忘记吃饭啊!你这是要和书过一辈子的节奏啊。”周围的同学们一哄而笑。她抬起涨红的脸,羞涩地笑着说道:“我只是看书太入神了,所以没有注意到。”说罢,她往前挪动了几步,跟上前面的同学,又低下头去专心致志地看那本对她来说充满无限乐趣与未知能量的书。直到轮着她打饭的时候,她才把那本宝贵的书搂在胸前,生怕掉在地上了。

她的身影已经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景观。她的持之以恒,她的勤奋努力,她的坚毅不屈,终于积累成了一个优秀的她。渐渐地,那些曾经在背后嘲笑她的人都沉默了,投向她的更多的是赞赏和钦佩的目光。如今,在教室里,在去餐厅的路上,在吃饭的间隙,在校园的小径上,仍有手捧一本书认真阅读的身影,只是这身影不再是孤单一个,而是越来越多。

道德的力量范文6

在幼儿教育领域,男教师实属稀缺资源。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男教师更是弥足珍贵。但是,男教师的力量,从来都不容忽视。在本次观摩研讨活动中,男教师们就充分向我们展露了他们的魅力和锋芒。

《纳尔孜库姆舞》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回族男老师带来的维吾尔族舞蹈,他没有太多的讲解和指令,只是轻松地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时而“挤眉弄眼”,时而耸肩移颈,时而踢腿腾越:他也没有多少矫揉造作,舞蹈的节奏感和诙谐幽默的表现力却尽显其中。在这位穿着民族服长着八字胡的男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情不自禁地相互围绕着跳了起来,甚至许多女孩子也热情无比地尝试跟随欢快的节奏用自己的肩膀、脖子和五官来表现诙谐幽默的情趣。而这种舞蹈经验,恐怕是这些南方大城市的小孩子们从来没有过的。

来自广西壮乡的男教师带来的壮族《蚂拐舞》,不仅引导孩子们把蚂拐――青蛙的舞姿创编得惟妙惟肖,而且作为青蛙王子,他自己表演的连续横叉大跳、单腿转圈和翻跟头,引得“小青蛙”们赞叹和欢呼不已。而另两位同样来自广西的男教师,一位以现代舞自由、夸张和富于空间层次变化的舞姿,引导孩子们大胆地用现代舞的手法阐释《大雁小小》遭遇环境污染的悲喜遭遇:而另一位则让孩子们领略了大山中的瑶族鼓王怎样向猴子学习击鼓本领的过程。此外,深圳男教师带来的亲子活动《母鸭带小鸭》、光影综合活动《影子》和奥尔夫节奏活动《土豆丝土豆片》等,都不但给参与学习的孩子们带来了更多惊喜和欢乐,而且也让与会老师感受到了男教师特有的创意和幽默风趣给大家带来的惊喜和欢乐。

在女性教师群体占主导地位的幼教领域,男教师找准自己的位置并能立足于自己的位置追求发展,实在是很不容易。从这些男教师设计执教的优秀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到男教师的成长,以及他们的创意和自信。当男教师自信地走入孩子当中,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时,孩子们就能真切地感受到男老师刚毅、勇敢、果断、大度以及他们的机智、幽默和风趣。这样,孩子们天性中的这些美德也就会被充分地调动出来。在幼儿音乐教育领域,女教师柔美、细腻、婉转的教学风格带给幼儿一种美的陶冶,而男教师刚毅、大度、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同样能带给幼儿另一种美的历练。

男教师,这道亮丽的风景,是幼儿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鲜活血液。我们真切地希望:园长们、家长们、女教师们,能够用心去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支持他们的职业成长,让我们的幼教事业永远也不会缺少这道风景。

上一篇不足之处

下一篇父亲节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