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材料产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材料产业范文1
国内外理论界对关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称谓不尽统一,含义也各有侧重,本文根据国内外产业联盟实践,将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定义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组织机构自发联合在一起,基于确保合作各方的市场,寻求新的规模、标准、机能或定位,应对共同的竞争者或将业务推向新领域等目的,为解决特定的产业共性问题而形成的一种联合研发、利益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新型技术创新与产业推动组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本质,是以企业为主体、各类市场主体广泛参与,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并围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的协同创新,具有跨区域性、产权独立以及正式的法律形式和特定产业目标等特征。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出现既是企业寻求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各类市场主体联合创新发展的产物。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其特有的稳定效应和持续创新效应,特别适合转型时期的我国经济组织形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可以作为我国现阶段产业经济组织形态的重要补充形式,与其他产业经济组织共同推动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联盟构建的重要环节是选择伙伴,在联盟中把朋友或者陌生人作为合作伙伴与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有关。影响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联盟伙伴选择的重要因素有知识资源的互补性、文化相容性、相互信任持久性以及组织的柔性化。与其他类型联盟的构建不同的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要体现和反映四个方面:体现特定的战略目标,反映企业发展内在需要,联盟组织开放发展,联盟协议受法律约束和保护。影响技术创新联盟绩效的因素,主要体现在成员之间有效的知识转移对于联盟绩效提高有重要影响,联盟主体因素、联盟情境因素和知识自身因素等,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绩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分为产业链合作联盟、技术攻关合作联盟和技术标准合作联盟三种类型,而从产业共性技术创新的角度来看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模型,可分为政府推动、行业协会主导、科研院所主导和龙头企业主导四种模式。我国新材料企业能否通过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冲破自身资源局限的瓶颈,取得较好的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虽然已有很多文献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了探索和研究,然而研究重点停留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内涵特征、联盟构建、联盟绩效及联盟分类等方面,缺乏对于把新材料产业和技术创新联盟相结合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状况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成员进行研究,构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
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起步相对来说较晚,但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在产业规模、体系建设和技术进步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值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从2005年开始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为3176亿元。近年来,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产业规模达到8140亿元,2012年产业规模突破10000亿元的大关,达到10278亿元,2013年产业规模达到13600亿元,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新材料能对其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产生几何级数的发展,特别是在光伏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业领域,国内的新材料企业依靠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使产业规模逐渐壮大,产品结构不断完善。
2.依据区域条件形成了产业格局,部分地区出现了产业聚集。采取淘汰落后产能以及把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进行兼并与重组等措施,使新材料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新材料产业集中度得到提高。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依托技术与人才、产业基础及市场优势,建立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骨干企业和产业化基地,新材料产业在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依靠原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也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材料产业。新材料产业在我国初步形成了“东部沿海集聚,中西部特色发展”的区域格局。
3.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外合作明显加强。受到我国市场需求巨大和市场综合开发优势明显这两个因素的吸引,国际新材料企业重点向我国转移新材料产业。国外的一些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独资或者合资公司,不少跨国公司还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以占领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国内一些新材料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技术竞争水平和经济实力,也充分依靠国际力量,不断与新材料的跨国公司开展技术研发交流及市场开发合作。
4.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在某些领域所需的130种关键材料,其中的21种材料在国内几乎没有生产能力,要完全依靠进口;其中的70种材料虽然在国内可以生产,但在产量、性能和质量等方面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只有其中的39种材料,由于其技术含量偏低才实现了国内自给。综合我国新材料产业的上述发展状况,发现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甚至部分新材料产业领域出现有规模而无技术的局面。在产业格局、产业规模、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完成的条件下,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应在于技术创新方面,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够成为带动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突破口。
三、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一)技术创新联盟对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作用
1.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的研发与合作。新材料产业是高新技术型产业,产业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单个的新材料企业,一般无力独自进行技术开发。若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盟企业可以共同分摊研发投入,缩短研发周期,实现研发资源的互补和共享,共同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
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市场间的合作。新材料产业的突出特点是,上中下游产业结合紧密,产业链较长,链上的企业或者产业联动性强、互动作用明显。在新材料的新产品推向市场初期,联盟企业联合开拓市场,可以降低高额的市场启动费用,较快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集群的发展。技术创新联盟往往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和联动力,并由此形成产业集群。例如,2003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了中关村新材料产业联盟,联盟聚集了产业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高校等各类成员,实现了资源的开放和高度共享,并制定了一系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该联盟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北京市新材料产业集群的代名词。中关村新材料产业技术联盟的成功,说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已经成为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
4.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能提升新材料企业的专利竞争力。新材料企业之间核心资源一体化促进产业联盟的形成。企业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化组织资源并提升专利技术竞争力,提高新材料专利技术创新主体的素质,提升新材料产业专利技术的层次,推进新材料产业专利技术向核心技术的发展,巩固新材料企业在专利申请中的优势地位,缓解国外发明专利申请长期高于国内的局面。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对提升企业的专利竞争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新材料产业链的形成。新材料产业链的构成。新材料产业位于制造业产业链的上游,并且上游产业大多是冶金、化工和建材等基础性原材料产业。而下游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全是新材料产业的应用性产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以后,形成上游原材料企业生产当中的技术创新,新材料企业加工当中的技术创新,下游企业主要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在上中下游企业当中构造技术创新联盟,处于技术创新联盟产业链中的新材料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加强生产企业与上游原材料企业、以及下游应用环节用户之间的紧密合作,成员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得到共享,成员企业各自技术优势得到发挥。
(二)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成成员
同其他所有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一样,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组成成员是由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企业、金融机构和用户组成。其中政府、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是政策链、知识链和产业链的代表。这三条链相互作用,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提高,从而推动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如果其中某一个成员出现问题,将会制约整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在整个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参与主体,肩负着营造有利于联盟发展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任。政府制定政策法规、搭建公共平台、引导技术创新活动,从而促进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壮大和发展。健康的政策环境是技术创新活动良性发展的保障,应该通过法律和制度来管理联盟之间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与行为。大学与科研机构是人才、技术等资源的摇篮,发挥着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作用。大学和科研机构充分利用自身知识密集的优势,做好基础学科研究,成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力军之一,从另一方面来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相关知识产权转移与研发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新材料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占据主体地位。为了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增加企业利润,企业尽可能将自己具有优势的生产与技术投入到联盟中,并利用市场的预测功能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指明方向。对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企业更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充分利用企业在基础设备、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以最快的速度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新技术或新产品。金融机构是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必不可少的成员,金融机构向联盟提供金融借贷服务,引导企业和大学把闲散的资金向产学研合作体系集聚,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为创新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联系通道,使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资本运作效率得到优化,实现风险共担与收益共享。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用户能够直接反馈市场的需求,并且能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利润和收益进行预先的判定。如果利润和收益比较理想,用户企业就会积极谋求与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并为其技术创新提供资金、人员和设备等。
四、我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技术创新型合作组织,是政产学研企合作的结果。新材料产业按照技术创新的难易程度,根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主导力量的不同,制定出相应的联盟模式。本文将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推演为政府推动型、学研驱动型和市场导向型三种类型模式。
(一)政府推动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某些新材料产业中,一些市场前景不明朗、创新风险大的重大技术创新领域,新材料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参与这类重大技术创新活动,政府要直接或间接介入并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政府通过引导新材料企业,加大对重大技术创新过程的投入,促进企业在重大技术创新过程中占主体地位。在顺应重大科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政府针对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重大技术创新的需要,一方面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推广政产学研企对接,另一方面建设高校-企业-研发中心“三位一体”的合作平台,实现新材料产业重大技术创新资源的优化,提高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综合能力。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是联盟中各成员之间的纽带,它将联盟中的新材料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利用各自的优势齐心协力完成技术创新联盟的目标,这种合作不仅能给联盟中的各成员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带来社会效益。
(二)学研驱动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该模式适用于新材料产业中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重点技术创新领域。新材料企业对一些重点技术存在科研需求,但企业自身无法独立完成该类技术创新,而大学和科研机构(即学研)又有供给该类技术的能力,大学和科研机构若主动寻找合作研发伙伴,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完成该类重点技术创新活动。该模式中,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寻求的合作研发伙伴包括新材料企业、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等。大学和科研机构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良好的实验条件,结合其他合作研发伙伴的资源,与新材料企业重点技术创新需求紧密联系,帮助企业实现其无法独立完成的重点技术创新。从这一模式看,大学和科研机构不但是重点技术创新的驱动力量,也是科技转化为产品的推动者和科技产业化的实现者。尤其重要的是,该模式当中,大学和科研机构可以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为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提供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这些人力资本会给联盟带来新的知识和技术,把创新、开放的思想理念带入到联盟中。
(三)市场导向型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模式
该模式适用范围是,当新材料企业存在一般性技术创新需求或者技术创新难度一般的技术需求条件下,为了降低自身的技术开发成本和研发时间,希望与其它伙伴合作完成技术创新,这时候的新材料企业若主动寻找技术研发合作者,同时联合政府部门,通过与合作伙伴、政府部门以及其它相关合作成员,合作完成一般性的技术创新。该模式当中要寻求的合作伙伴包括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和同一产业内的相关企业。在这种模式中,符合市场需求的一般性技术创新要求,通过该模式,能够以较短的时间开发技术,联盟内部的企业可以互相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支持。该联盟的技术创新因为直接面向市场,使得技术创新具有方向性,让市场的反馈作用得到积极发挥。有一般性技术创新需求的新材料企业,要从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出发,按照市场经济交易规则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合作伙伴,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束语
新材料产业范文2
日前,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形成框架思路并完成初稿,正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规划》指出,我国新材料产业将着力发展五大方面,未来5年产业整体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据了解,《规划》对新材料产业重点行业“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支持政策等作了部署和安排。《规划》提出,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推进航空航天、能源资源、交通运输、重大装备等领域急需的碳纤维、半导体材料、高温合金材料、超导材料、高性能稀土材料、纳米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
《规划》指出,目前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处于强劲发展阶段,新材料产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预计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每年已经超过4000亿美元,而由新材料带动而产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市场则更为广阔,年营业额突破2万亿美元。据《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新材料产业市场的年均扩张速度将保持在20%以上,将引发多资本进入,从而进一步加快扩张速度。2010年,中国新材料产业的市场规模超过800亿元,至2015年,这一数值将达到2000亿元左右,增长空间巨大。
中国建材研究院新材料研究室主任蒋荃表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新材料产品的进口额远远大于出口额,并且差距呈扩大趋势。这说明我国虽然已成为材料大国,但并非材料强国,一些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
工信部有关人士表示,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石化、钢铁、纺织、有色、轻工、建材六大材料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 D P的22.8%左右,从业人员占城市就业人口的15%左右,由此带动相关产业超过G D P总量的50%、城镇就业人口的50%以上,所以材料行业是基础。他表示,目前我国材料产业依然面临一些问题,如基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资源消耗大,新材料行业研发以跟踪国外较多,原始创新较少,人才质量与结构问题突出、新兴产业人才流动性过大等。
针对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规划》在未来产业发展目标方面提到,一方面要发展中国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形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规划》在“产业目标”中指出,要在未来10年中形成一批新材料核心产业。新材料产业要大力发展稀土功能材料、高性能膜材料、特种玻璃、功能陶瓷、半导体照明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积极发展高品质特殊钢、新型合金材料、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提升碳纤维、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发展水平,开展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研究,我国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
在细分产业发展方面,《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化工新材料及助剂、加工机械和模具制造等将形成2600亿产值的体系,届时化工新材料满足率将达65%。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先后设立了7家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70余家新材料和相关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产业基地逐步扩散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更大的区域新材料产业发展联盟,长三角汽车材料和化工材料产业联盟、环渤海湾半导体材料产业联盟、珠三角多元新材料产业联盟等各具特色。
新材料产业范文3
发挥龙头引领 打造百亿产业
——四川省XX县新材料(微晶)产业基地调研报告
XX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幅员面积1781平方公里,人口15.3万人,距成都市区160公里,是XX市重点拓展区,也是连接甘(孜)、阿(坝)、凉(山)少数民族区域的重要节点和辐射攀西、康藏的桥头堡。近年来,XX县工业发展集中区坚持“集中一个特色产业,围绕一个龙头企业,打造烈太微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新型建材、冶金为主导产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四川XX微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XX微晶”)发展微晶新材料,加快形成了以微晶玻璃产业为龙头,带动新材料、重钙加工、瓦斯发电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层次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第一批特色产业基地。2017年XX县新材料(微晶玻璃)特色产业基地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54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户),实现工业总产值78.5亿元、增长11.2%,成为支撑XX县工业转型发展的主战场。
一、坚持转变思维,深入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
XX县工业发展集中区在发展初期,由于石材资源的无序、粗暴开采,以及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产品单一低端,造成石材资源严重浪费,石材产业逐渐萎缩。为彻底改变发展现状,园区管委会组织县内各石材加工企业积极探索符合绿色发展的新路。2000年初,园区内企业XX县腾达石材开发公司试验用压延法将花岗石废料制成微晶材料取得初步成功,但由于多方原因项目停滞不前。2010年,在XX县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四川XXXX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和XX县腾达石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跨行业重组,新成立了XX微晶科技公司,建设上马了50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项目,项目从2012年8月正式进场施工,到同年11月第一条生产线正式实现点火投运,仅用时84天,微晶特色产业雏形由此形成。2013年XX微晶实现工业总产值2.66亿元,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四年增长407.5%。XX微晶2013年被省发改委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公司总经理秦小平荣获2016年度四川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并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7年第一批绿色制造示范工厂名单。
二、坚持点面结合,做优做大特色产业集群
微晶玻璃俗称微晶石,集中了玻璃、陶瓷的优点,优于天然石材和陶瓷,可用于建筑幕墙及室内高档装饰,还可做机械上的结构材料,电子、电工上的绝缘材料,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底板材料、化工与防腐材料和矿山耐磨材料等等。与传统饰材的生产模式相比,微晶石的生产方式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可循环、绿色环保。
为做大微晶新材料产业基地,XX县工业发展集中区按照“集中一个特色产业,围绕一个龙头企业,打造烈太微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以点带面,通过扶持壮大XX微晶,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引导主导产业向链条化、集群化、集聚化发展。截止2017年底,XX微晶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微晶玻璃项目已建成投产5条生产线,实现年产能260万平方米,公司资产总额达10.08亿元,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5亿元,实现利润8400余万元,上缴税金470余万元,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全国绿色制造示范企业(绿色工厂)。在XX微晶的带动下,园区内兴办了一大批大理石、花岗石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比如,XX开全公司超薄复合石材生产线及异型石材深加工技改项目6条生产线和综合利用大理石废弃物年产50万吨碳酸钙粉技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分别实现产能100万平方米和26万吨;富天红岗石型材和利用花岗石尾矿砂石骨料生产线建成投产,于2017年7月进入规模工业企业名单。近三年来,累计10家石材企业从县城完成了技改搬迁入园工作,形成了新材料(微晶)产业集群。
三、坚持产城融合,着力夯实产业发展平台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县新材料(微晶)产业基地依托微晶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烈太产业新城建设,着力打造两化互动的新典范。烈太产业新城总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分为微晶材料产业园区和城市建设区。在推进产业新城建设上,坚持以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理念为统揽,以微晶玻璃的生产、研发、销售为核心驱动力,描绘产城一体新蓝图,努力打造全省山区县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产业新城典范。目前烈太产业新城以主干道、滨河路为主的路网体系基本成形;烈太新桥建成通车,架起了连接县城与烈太产业新城的新纽带;学校、卫生院、防洪堤、地灾治理等工程建成投用,优质的人居环境逐渐形成;拥有110KV变电站和220KV输电线路的电力保障能力。目前,严道镇110KV变电站、工业用气、烈太产业新城城市配套功能区建设等正在快速推进。
四、坚持驱动创新,全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
新材料产业范文4
[关键词]新材料;成果转化;示范基地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98-02
一、引言
新材料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近年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牵动了所有人的目光。从全球范围来看,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体现出鲜明特色,一是规模高速扩张,专业化、复合化、精细化趋势明显;二是技术、资金高度密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紧密结合;三是由军事需求转向经济需求;四是高端领域寡头垄断的国际产业整体格局基本形成;五是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1]。
在我国,新材料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家优先培育、扶持的重点产业之一。2012年1月,国家出台了《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首次将新材料作为产业整体规划发展。《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也明确把新材料产业列入主要任务,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培育3家销售收入达百亿元的大企业(集团)。
厦门作为福建省及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在稀土及稀有金属材料、化工新材料、光电材料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拥有国家钨材料基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已形成了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共性基础材料等为主导的新材料产业集中带。其中,全球原钨消耗25%源自厦钨;厦顺铝箔是中国最大的薄规格铝箔产品出口商;宝龙公司在国内外率先建成一条军用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和特种用途的大电池生产线;七二五所厦门材料研究院的各向异性粘结NdFeB永磁材料及其器件制备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厦门新钢公司具有国际先进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环氧树脂涂层钢绞线、环氧树脂涂层钢丝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以三安光电为主的外延片、芯片等LED用光电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居全国前列;以正新轮胎为龙头的自行车轮胎和摩托车轮胎产量和质量跻身世界第一;厦门新凯复材是全球最大的球拍生产商,约占全球市场份额25%以上;三达膜是中国过滤纯化领军企业。同时,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高校,和中船重工七二五所厦门材料研究院、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厦门稀土研究所等国家级院所,也为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研发提供了条件和基础。
“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也为新材料产业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厦门市已将新材料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结合“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将打造新材料千亿产业链。厦门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重点支持产业化基地、科技孵化器、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吸引央企、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落户;培育软件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集群”。
为此,特提出建设“厦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思路,以着力协助政府相关部门推进打造新材料基础研究集群、应用创新集群和产业化集群的战略布局,使厦门市新材料产业在“十二五”末突破产值千亿元,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新材料培育和产业化基地。
二、建设思路
本项目将采用新的建设思路,以期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典范,具体如下:
(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孵化器+创新平台+中试基地+产业示范基地”的接力式孵化与培育体系,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打造“育苗造林”系统通道。
(二)依托厦门新材料领域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政产学研用资源的厦门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用理事会的管理模式,逐步构建完善的政产学研用系统协调发展的模式,推动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
(三)创新“引智招商”新模式和工作机制,引入央企大院大所、知名工科高校和中科院院所及两岸的骨干企事业单位,保障科技资源、项目资源和人才资源。
(四)将建立“发现―评价―培育―推进”的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发现新材料科技成果、采用多种因素评价新材料科技成果、寻找多种途径培育新材料科技成果、发挥多种主体促进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
(五)将依托厦门独特的对台优势,实现资源的聚合和跨区域、跨领域的网络联动,提升联盟协作和孵化能力;建立技术、人才和市场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提高为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服务的能力。
(六)确立“全链条、全要素、全社会”式的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全链条衔接在新材料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导入和产业化过程中的协调、引导和服务作用;运用全要素组合优化和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转化要素资源网络中的成果、资金、人才、信息、管理、政策、基础设施、市场等;调动多元化主体能动性,建立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推进体系[2]。
三、建设方案
项目将依托厦门现有的新材料产业基础,重点打造以半导体为主的新型功能材料,以特殊钢和新型合金为主的先进结构材料,以碳纤维为主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拟建设内容如下:
(一)综合服务区
1、引智招商工作平台
(1)建立一个信息资源库:在逻辑上建立起一个与招商引资相关的数据资源库,该数据库从招商引资信息资源库获取相关数据,汇总而得到与招商引资相关的所有信息,是招商引资信息化系统相关数据的汇总、分析和挖掘的基础。
(2)搭建引智招商信息应用服务平台:平台主要面对的用户为投资方、招商引资人员。主要功能包括投资环境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你问我答、WEB GIS、短消息信息。
(3)引智招商信息管理平台:其主要的功能有投资方关系管理、投资项目跟踪管理、各类基础数据维护、地理资源数据动态维护、产业聚集投资自动化管理、综合考评管理、数据分析报表及财务管理。
2、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技术转移一直存在信息不畅通,成果拥有方、成果需求方、风险投资方不能有效对接的问题,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解决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一个可行而又有效的方式。通过平台,产学研三方面向市场,相互之间不断进行市场信息和知识资源的交换,从而保持各自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学研联合的层次和水平。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技术转移平台主要面向企业用户、技术持有人和系统管理员。实现的功能主要有用户管理、新闻、科研成果、企业需求、在线讨论、统计分析等功能。
3、企业成长综合支撑平台
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强大的“软件”平台服务,主要包括:技术成果转让和企业产权(股权)融资、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提供场所;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各类配套的一站式服务,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引入科技、经济、人才、工商、税收、银行、保险、法律等部门提供代办服务;吸引风险投资公司、创业担保公司、孵化基金等入场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提供技术转让、科技评估、法律、审计等中介服务;科技文献、科学仪器共享、创业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化服务;科技成果展示、信息与交易系统、信息交流、项目推介与宣传服务等。
(二)孵化加速区
1、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定位为新材料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平台。重点选择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厦门具有相对产业优势的3-5个领域,由厦门相关企事业单位、有关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以及行业骨干企业,合作建设相应的新材料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二是整合厦门市高校院所、企业已建立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相应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如“国家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厦门市高性能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统一纳入新材材料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进行运营和管理。
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平台一方面将为推广或引进的新材料科研成果的创新和产业化提供公共研发平台和实验开发设备共享,并提供相应的技术信息、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另一方面坚持产学研联盟的定位,通过联合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市场为纽带,延伸和拓展服务范围,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创新方面的服务。在打好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新材料企业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及重点实验室,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或院士工作站,带动和培育其他研发机构的形成。积极推动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与国内知名工科院校共同组建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推动新材料产业化进程,形成新材料产业化基地。
2、工程化中试与检测平台:定位为承接符合新兴产业定位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相关技术产品和工艺的中扩试和检测。重点吸引国家863、973、支撑计划、省市科技计划及台湾院校可转移技术中已具备中扩试条件的项目入驻,同时吸引校办企业或与高校、科研院所有技术合作的企业入驻。同时联合两岸现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厦门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华侨大学中试产业化基地、台湾工研院产业服务中心等,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在“海峡西岸经济区”转移转化,有效提升厦门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厦门市对台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产业示范区
采用“开发主体+企业自建”的开发模式,推进新型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和高性能符合材料领域的新材料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四、总结
厦门新材料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建成,将有助于促进国内外新材料科技成果的在厦转化,从而形成一批优势明显、市场占有率高的特色产品,为厦门培育一批具有“高端性、引领性、示范性”的新材料企业,实现厦门新材料产业基础研究集群、应用创新集群和产业化集群的战略布局,使厦门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新材料培育和产业化基地。
参考文献
新材料产业范文5
高性能结构材料应用最广泛、新型环保材料备受关注、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循着这3大主线,你也许能在庞大的新材料领域,找到最有现实性的投资机会。
新兴产业的奠基石
从我们穿的衣服、用的餐具、乘坐的交通工具、栖居的住宅到工作的场所,可能都正使用着新型材料;从大飞机、高铁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工程,到三网融合、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重要产业,都需要一系列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新材料,是发展新兴产业当之无愧的奠基石。
目前全球都高度重视新材料的发展,各国选择了不同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领域。“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发展重点将围绕5个方向进行:现代交通运输方向,包括轻量化汽车、高速铁路、远洋货轮等;高效清洁能源方向,涵盖了半导体照明(LED)、风电、太阳能及能量存储系统,热核聚变等;环境资源方向,包括清洁煤化工、秸秆材料综合利用,镁、稀土等稀有战略性资源材料;民生产业方向,包括城市化进程中所需要的绿色建筑材料,文化娱乐、传媒介质等领域所需的新一代显示材料,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所需材料等;国防领域所需新材料。
新材料的细分领域庞杂,A股市场上涉及大约70家上市公司。目前,研究机构一般按照应用领域和研究热点,把新材料产业划分为12个主要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
中信证券通过分析全球最大的电子材料供应商美国MEMC公司,总结出选取具备投资价值新材料公司的4个条件是:行业需求前景广阔;技术与创新能力强;具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的能力,并建立起销售壁垒;拥有丰富资源,能建立起原材料壁垒。据此,中信证券重点推荐了中材科技、厦门钨业、斯米克、诚志股份,同时认为永太科技、三维丝、红宝丽、水晶光电、中信国安等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
新型环保材料备受关注
新型环保材料包括环境净化材料、能源净化材料、环境替代材料和生物降解材料。由于节能环保是国家重点治理和投入的领域,因此新型环保材料也受到市场资金关注,但该行业投资标的总体较少,个别细分行业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环境净化材料主要涵盖了脱硫、脱硝和除尘3个领域,机构最看好除尘材料。2010年大气排放标准实施,袋式除尘行业将获得快速发展,预计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在40%以上。高温滤料是袋式除尘器的核心部件,行业集中度高,三维丝(300056.SZ)是该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它依靠产品和技术创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未来3年的业绩有望保持60%的增速。
能源净化材料主要应用于石油石化、煤化工、天然气等领域。国家标准要求汽油含硫量从500微克/克降至150微克/克,要求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中的硫、砷等杂质的含量不断降低,必将推动能源净化材料的发展。涉及该领域的上市公司有红宝丽(002165.SZ)和三聚环保(300072.SZ)。
其中,红宝丽是亚洲唯一拥有自主发明专利的万吨级异丙醇胺生产规模的企业,目前年产能2万吨,今年产能很有可能扩充至4万吨,实现翻番,从而成为世界上生产异丙醇胺的龙头。三聚环保是唯一一家以能源净化材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
环境替代材料包括氟利昂和石棉替代材料、无磷材料等。这一领域的企业没有在A股上市的。在香港上市的东岳集团(0189.HK)生产主流制冷剂氢氯氟烃,用于代替氟利昂,市场占有率40%。
生物降解材料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工业包装等领域,淀粉基、聚乳酸(P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生物降解塑料是技术相对成熟、产业化前景最好的3种主流技术。涉及PBS材料的上市公司有鑫富药业(002019.SZ)和金发科技(600143.SH)。金发科技每年全生物降解塑料产能5000吨;鑫富药业PBS材料年产能3000吨,2009年增发的资金将部分用于年产20000吨PBS材料项目,预计5年内达产。
高性能结构材料应用最广泛
高性能结构材料一般指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性能,并适应特殊环境要求的结构材料,是国民经济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从日用品、建筑到汽车、飞机、卫星、火箭等,都离不开它。
高性能结构材料的细分行业包括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材料和高分子材料3个领域。久立特材(002318.SZ)是国内工业用不锈钢管产量最大的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电力设备制造、造船、造纸、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等行业。东方锆业(002167.SZ)的产品主要用于核能、陶瓷、兵器、航空、高级耐火材料、光通讯器件、固体燃料电池。
濮耐股份(002225.SZ)是国内主要功能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生产企业,钢铁炉外精炼透气砖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国内最大钢铁行业用耐火材料制品供应商。鲁阳股份(002088.SZ)是世界第三的陶瓷纤维生产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及国防军事领域耐高温、绝热部位。普利特(002324.SZ)是国内专注于生产汽车用改性塑料产品的主要企业,产品主要供应汽车零部件制造商。
上游稀有金属股炒作机会多多
稀土、钨、锑、钛、锗等小金属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材料,发展潜力巨大,掌握相关资源的上市公司从去年底至今多次受到市场热炒。为提升我国优势矿产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从去年至今,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如整治优势矿产的开发秩序、规范行业准入、限制出口等,稀有金属的战略地位凸显,行业整合加速。近期,国家在筹划矿产地储备战略试点,首批试点将围绕稀土资源展开。未来稀有金属的发展空间将受益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
锑是生产阻燃剂的主要原材料,锑系阻燃剂广泛应用于电器制品、汽车、建材、纺织等领域。钨被称为“工业食盐”,广泛用于国防工业、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钻探、特种钢、新材料等。厦门钨业(600549.SH)是国内最大的钨钼产品生产与出口企业,2010年钨钼业务的盈利能力将显著回升;同时,公司稀土冶炼业务全年扭亏为盈亦已成定局,拥有13万吨稀土资源,3000吨/年的稀土冶炼分离能力,5000吨/年贮氢合金粉产能。
新材料产业范文6
关键词: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不断发生变化,凭借着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正逐步成为黑龙江高新技术的主导产业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十二五”规划中,国家强调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提出紧紧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快材料工业升级换代和调整产业布局,着力加快完善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发展势头强劲。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黑龙江新材料企业意识到仅凭自身的资源无法实现其战略目标。因此,许多企业开始组建共担风险和收益共享的战略联盟,实现新材料产业的战略目标。然而战略联盟的高失败率影响着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的稳定性,并影响企业实现目标的持续性,制约着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使黑龙江新材料战略联盟稳定快速长期的发展,最大限度整合技术创新资源,以满足联盟伙伴企业在研发过程中技术创新资源的快速稳定的转化,实现联盟伙伴企业组建联盟的目标,对黑龙江新材料产业及提升黑龙江新材料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1 黑龙江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新材料产业包括提升传统材料技术的产业、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及新材料研发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等。黑龙江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等特点,且已在技术水平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并结合自身的资源、产业等优势为黑龙江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缩小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的差距。虽然“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发展的关键时期,但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在这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却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有效措施尽快解决。
(1)资源丰富,但未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具有丰富的矿产、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且黑龙江玄武岩的储备量居全国首位。黑龙江丰富的资源为生产新材料提供充足的原料,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生产新材料所需的资源中,大部分我省没有生产能力,需要从国外购买,同时黑龙江省虽然具有发展新材料产业的资源优势,但由于产业链短,产业化程度低,生产的高端产品较少,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由于生产新材料所需要的关键材料供给的不足,也阻碍了新材料开发和黑龙江新材料战略联盟稳定长期发展的步伐。
(2)技术研发优势显著,但受政策环境限制。目前,黑龙江在高端金属复合材料,焊接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产业基地,且很多正在形成产业集聚。因此,在黑龙江高新技术产业体系中,黑龙江新材料产业已成为黑龙江重点发展产业。但长期以来,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的独立主体地位不够明确,且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新材料的开发往往分散在各个应用领域。与此同时,由于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和研发周期长等特点,新材料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也预示着较大的投资风险。
(3)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体系上尚不稳定。黑龙江拥有很多国内一流的新材料技术研发的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这为新材料产业快速长期的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方面的大力支持。但同时我省组建的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在新材料技术创新滞后、技术创新成果的高效转移和转化机制等方面尚未成熟,导致新材料产业化步伐缓慢,同时由于科研与生产、应用之间脱节,大量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由上可知,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的稳定性面临挑战,而当战略联盟不能稳定运行时,就会出现战略联盟解体的现象。
2 黑龙江省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合作关系,是为实现产业长期发展,实现产业的最终战略目标而组建的长期性的合作关系。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中大型的新材料企业通过借助中小型企业的创新技术能力,调高自身及战略联盟整体的创新技术能力。同时,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也为中小企业提供其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源,从而促进其研发能力。因此,战略联盟通过学习吸收导向性、抗风险导向性、研发规模收益导向性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导向性。黑龙江新材料战略联盟集中了黑龙江新材料产业的优势,尽管可以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来增强竞争力,然而很多企业仅仅将战略联盟作为短期的过度的战略结合,只是为了短期的利益而非长期可持续性的合作。因此,黑龙江新材料产业战略联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会使战略联盟失败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1)联盟伙伴间兼容性不足。战略联盟想要实现其战略目标,首先需要进行联盟伙伴的选择,而联盟伙伴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战略联盟的稳定。联盟伙伴的选择是战略联盟组建及发展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且联盟伙伴的兼容性是联盟稳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在战略联盟中,联盟伙伴企业间的兼容性体现在许多方面,例如,组建战略联盟期间,企业需要通过了解合作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理念,发现合作企业间在这些方面是否相近,如果企业间在这些方面无法兼容,那么由这些企业组成的战略联盟可能会因为无法适应,或当联盟在外界环境影响时,联盟伙伴间会因此缺乏信任等问题导致联盟无法稳定长期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