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调控情绪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调控情绪范文1
在武术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总是处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要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互动双方的情绪表现,都会影响到对方的情绪反应,过于严肃的课堂气氛必然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武术教学效果。所以,作为师生双方都要注意情绪的调控。
一、武术教学过程中教
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武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但通过自身的示范、语言以及音乐和其它教学媒体,同时,也是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进行教学的。在武术教学活动中,教师总是潜移默化地把自己的情绪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研究认为,武术教师情绪的作用,不亚于言语示范。一位教师如果能把他那种优美、充满活力的武术动作以及实用的健身知识,以认真、耐心、热情的情绪传递给学生,就会自然的使学生在一种主动、热烈的氛围中学习,效果肯定是好的。
武术教师的情绪调控过程可以分课前和课中。首先,教师应在课前把自己的情绪调控好,上课时就能以饱满、愉快的情绪影响学生,这对师生保持良好的情绪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此必须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接受不良刺激。情绪理论家希尔认为,刺激是引起情绪的有效原因。如果体育课前受到非良性刺激,就会把消极的情绪带人课堂,当然要避免,而要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工作,尽量把教学引向学以致用的方向。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富有朝气的内容,为学生筑造良好的武术基本功。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掌握武术动作和技术,从而达到终身受益的效果。要使一堂武术课保持愉快、活跃的状态,师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情绪,关键在于教学中的情绪调控。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对一些接受能力和协调性较差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优点,鼓励他们,而不是批评指责他们。其次,课中调控与体育教师的自身修养有关系。性格暴躁、懒散的教师,与和蔼可亲、耐心热情的教师,他们的上课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一堂武术课的各个部分,应采用不同情绪的调控。在课的开始,应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积极准备状态。在课中应设法创造良好的运动氛围,教师站在台上,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应该带给别人美的感受和想模仿你的欲望,这是最到位的效果,在练习时教师多采用“很好”、“加油”等提高情绪的激励性语言。内容安排应有趣味性,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注意练习与休息的合理交替,使练习者保持注意的稳定性,推迟心理疲劳的出现。如学生情绪不佳,课堂纪律不好时,要巧用教学技巧,尽快消除不利因素,使学生情绪达到。到结束时,应适当调节学生情绪,逐步降低情绪,使得武术教学活动在平常亲切亲近情绪中结束。
二、武术教学过程中对
学生情绪的调控
许多心理学家都曾对情绪做过分类。例如冯特提出了情绪的三维量度:愉快――不愉快,激动――不激动,紧张――轻松。经过研究,学生情绪在武术课上主要也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表现为兴趣、愉快、轻松。
第二类:表现为紧张、胆怯、害羞。
第三类:表现为无兴趣、厌烦、不愉快等。
上述三类情绪对武术课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通过考察,作者认为,在武术课的新开课阶段,出现第二类情况的学生是比较有代表性的,怕动作学不会,做不好,或是怕其他同学笑话,就不好意思完全把动作做出来,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这时,教师应采取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的措施,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设法消除和改善紧张、胆怯的情绪,让第二类情绪向第一类情绪转化。
对于个别出现第三类情绪的学生,可以与其在课后进行相互的沟通,充分了解情况,再采取相应的、明智的教育手段,这样才有利于武术教学的正常进行。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以下具体的做法对学生情绪进行调控。
第一,注意学生之间情绪的相互影响,根据信息的可传递性和可扩散性,师生之间的情绪具有相互“感染性”。教师要及时捕捉情绪的信息反馈,对愉快情绪进行扩散,对消极的情绪加以控制。
第二,采用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教学中,让学生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自创自编自演,教师和同学一起作评委进行评比,在打出集体分的同时,给不认真的学生打个人最低分,作为最后考核的参考分。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增强了人人参与的意识。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了心理障碍,在每一个动作的创意上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同时也享受了成功的愉悦。通过这样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性格。有利于促进健全人格的形式,为将来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在武术课中,安排学生观看国内外武术比赛或优秀的教学录像带。因为录像中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动作,姿态优美,舒展大方,能够唤起学生对武术运动攻防意识的想往和追求,并对武术运动产生更加感性的认识。了解武术运动的最新信息和发展趋势,也能给学生在练习或创编时作为借鉴。
调控情绪范文2
关键词:幼儿心理;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72-01
自我调控能力是其心理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要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就必须注重对他们进行不良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使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茁壮成长。培养自我调控能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幼儿营造安全、接纳、尊重的生长条件
幼儿具有获得安全、关爱、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只有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时,幼儿才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感受,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是幼儿成功调控自我情绪的基础。如果幼儿经常处于挫折情景中,他很难产生积极的心态和情绪,所以,在幼儿园,教师都要以关怀、理解、接纳、尊重、支持、平等交流、共同分享的态度与幼儿交往,使每个孩子都有一种被关爱、被接纳的心理感受,让每个孩子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幼儿在玩"小兔找家"的游戏时,小豆豆不能跟小朋友一起去采蘑菇,老师发现这一情况后,马上走到小豆豆跟前鼓励他,让他大胆的和其他幼儿一样参加游戏。老师和他一起采蘑菇,并把采到的蘑菇分给他。这时,小豆豆笑了!当游戏重新开始时,他就能够和其他幼儿一样,主动参加游戏。教师与幼儿交往时,应尽可能减少事务性、指令性的互动,代之以情感性、交流共享的互动。如:当幼儿想对老师讲述某件事情时,教师可以蹲下来以期待的目光注视幼儿,用鼓励的言语支持幼儿的表达,这样会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言行受到了老师的重视。例如:甜甜在玩"大皮球"的游戏时,因为没有被"打气",而闷闷不乐。教师注意到他的情绪后,马上走过来,摸着他的头关切的问:"你怎麽了,甜甜?"甜甜嘟噜道:"我没被'打气'!"老师立刻明白了:甜甜是因为没有被"打气"而不高兴,于是对其他幼儿说,"甜甜一直没有被'打气',他不高兴了,该怎麽办呢?"这时有的幼儿说:"我们重玩一次,都给甜甜'打气'!"于是游戏重新开始。孩子们也为甜甜这个"大皮球"打了气。甜甜笑了,孩子们高兴得跳了起来。教师在这次师生活动中,时刻认真的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努力理解幼儿的心理感受,为每个幼儿营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每个幼儿都玩得高兴,玩得开心。
2.提高幼儿觉察自身不良情绪产生及化解的能力
一个人只有能够察觉、分辨自己的情绪,了解情绪的来源,才有可能以适宜的策略调节自己的情绪。帮助幼儿察觉自身情绪的变化,可用熟悉情绪的用语与解读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开始。如:让幼儿观察不同的面部表情、身体姿态,请他们说一说这是什麽表情动作,想想在什麽情景下,自己或他人会出现这样的表情。教师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具体活动,利用或创设某些情境,让幼儿明确感知他在这种情境中的情绪状态,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如在比赛时可引导幼儿讨论:赢了的小朋友和输了的小朋友各有什麽感觉?他们为什麽会有这些感觉?
3.引导幼儿学习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3.1 帮助幼儿调整对触绪反应情境的认识。儿童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触绪反应情境的理解。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分析该情景,能有效的帮助幼儿学会调试自己的情绪。如:甜甜回老家一个月,回来时,他在某些方面跟不上同班的其他孩子,时常闷闷不乐。他有时对其他小朋友说,"你没什么了不起的。"有时又说,"我是个大笨蛋。"教师找他谈话时,打了个比方说,"有红绿两辆车一起开,开到一半时,红车拐弯到别的地方去了,而绿车还在往前开,当红车拐回来时,同绿车有了一段距离。"通过条件反射、模仿、尝试等方式使孩子获得对自我情绪的理解与调节。
3.2 帮助幼儿学习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消极情绪。每个孩子在生活中都会有消极情绪,这是他们成长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不是要求幼儿一味压抑,控制消极情绪,而是帮助他们学习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一个人如果要保持心理的健康,把情绪表达出来很重要。"说出来"的方法为幼儿缓解心理压力提供了支持和帮助,所以,教师可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由于幼儿还不具备完善的认识和表达能力,所以运用转移注意力,开展运动,绘画,游戏等活动对幼儿疏导,缓解消极情绪是有积极作用的。如,老师让幼儿帮助做事情等。
4.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鼓励其将消极情绪化为积极情绪
调控情绪范文3
关键词:环境浸润;情绪释放;移情教育;家园合作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情绪消极的幼儿不在少数,愤怒、恐惧、悲伤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着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近几年来,我园围绕着《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积极探索并形成了独生子女情绪自我调控的方法和策略。
一、以唤醒幼儿积极情绪体验为特征的“环境浸润”策略
1.以安全的外部环境浸润人
幼儿的心理状况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我园努力从环境创设入手,尽可能地保证有足够的场地与设施供孩子们活动,如,新进幼儿园的小班孩子,常有哭闹发生,我们要求,小班教室的布置尽量生活化,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这里找到“家物”,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不开心的时候,可以去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
2.以尊重的心理环境发展人
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始终要求教师要以关怀、理解、平等、尊重的态度去与幼儿交流互动。如,在与幼儿交谈时,要尽量蹲下或弯下腰,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并强调要多用商量的口气。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为幼儿创造条件,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从中获得美好的情绪体验,并在这样的体验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调控自己本来可能有的不良情绪。
二、以增强幼儿理解、包容、体验为特征的“情绪释放”策略
幼儿虽然年龄还小,但作为生活的一分子,特别是生活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他们当然也难免会有不如愿的时候。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同时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幼儿掌握不良情绪释放的方法――这是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在理解中释放不良情绪
幼儿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触绪反应情境的理解。譬如,有一天,大家正在兴高采烈地玩着玩具,突然,一个幼儿的玩具被另一个幼儿弄坏了,于是,那个被弄坏了玩具的幼儿就在一边“哇哇”大哭起来,看哭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又动手打起来……很显然,哭和打都是幼儿不良情绪的体现,但这样的方式只会使不良情绪进一步加重。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时,一定要注重引导幼儿首先学会用说的方式把自己的情绪宣泄出来,如,可以这样告诉同伴:“你把我的玩具弄坏了,我没有办法玩了,所以我很不高兴……”当幼儿能够这样心平气和地表达的时候,他的不良情绪也就会在自然而然中得到释放,同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他的情绪自我调控能力。
2.在包容中释放不良情绪
从幼儿成长的角度看,每个幼儿都会有消极情绪,这是他们成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地压抑、控制幼儿的消极情绪,而要帮助幼儿学会包容,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无伤害的方式去疏导和宣泄这种情绪。引导幼儿把情绪表达出来,鼓励幼儿用“说”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为幼儿释放不良情绪提供支持和帮助。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为幼儿提供机会诉说自己心中的感受,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被我们在实践中称之为的“破涕为笑法”,就是引导幼儿释放不良情绪的一种有效方法。
三、以提升幼儿乐观、自信体验为特征的“移情教育”策略
1.乐观积淀愉快经历
鼓励是激发幼儿乐观精神的最好途径。我们一贯强调平时一定要学会对幼儿说“你一定行”,因为,这样一句看似极为简单的话,却常常能激励幼儿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增强他们的乐观精神,从而促进其情绪自我调控能力的形成。我们要求教师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幼儿的位置上,从幼儿的角度去体验幼儿的感情,这就是心理学上称之为的移情教育。有一个叫怡怡的小女孩,看上去很文静懂事,但由于她母亲平时太宠她的缘故,所以总是很喜欢撒娇,情绪也常常表现得不怎么稳定,而且,课堂上老师叫她回答问题时,她总是扭扭捏捏,显得很不自信。在一堂儿歌复习的语言活动课上,当怡怡面对教师的提问再次显现出那种“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的神情,并且边上的小朋友也都在说:“老师,怡怡她答不出来”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只是让她坐下算了,而是微笑着走到她身边,然后拍了一下她的肩膀,对着全班的小朋友跟她说:“谁说怡怡答不出来?怡怡一定行的!”说完,教师还带头请全班小朋友一起为怡怡鼓掌……这堂课后,我们高兴地发现怡怡在课堂上开始能主动地举手发言了,平时撒娇的情况也越来越少了!这位教师能够站在怡怡的角度想怡怡之所想,及时鼓励,终于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这就是移情教育的魅力。
2.自信激活积极体验
我园非常注重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去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如,具有我园特色的“勇敢的战士”“爬山洞”“送信”等体育活动,既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勇敢参与并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又能使他们在战胜挫折、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观和自信的重要,并在这样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习得如何去调控自己情绪的方法。
四、以增进幼儿支持、信任、体验为特征的“家园合作”策略
1.“以家优园”重沟通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园值得挖掘的宝贵的教育资源。工作中,我们充分挖掘具有一定教育理念与经验的家长,把他们请到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教育活动,为孩子成长提供帮助和支持。小班的果果一天到晚总是坐不住,而且总喜欢去碰碰其他小朋友,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动不动就发脾气,面对这样一个孩子,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也与果果的家长进行了密切的沟通,但效果甚微。最后,在幼儿园家长资源库里发现了一位心理学教育专家,在这位家长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果果的表现明显好转了。经过这件事,不仅帮助了这名孩子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也培养和教育了该班的教师。
2.“以园促家”重调控
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角,但家长毕竟不是教育工作者,在面对子女的一些教育问题时,往往力不从心,束手无策。我们的主张是,幼儿园教师主动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了解孩子的教育状况,与家长一道来解决问题,起到调控家庭教育的作用。
有一位家长曾特意来到幼儿园,向我们讲述她女儿“绝食”的事件:一直都是婆婆送女儿去幼儿园,那天,因为婆婆有事送不了,结果,女儿不乐意了,非要奶奶送不可,又是哭又是闹,甚至不肯吃早饭。弄得没办法,最后还是如了女儿的愿,让奶奶送。不仅如此,有时面对穿什么衣服,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天热了,她还是要穿那件漂亮的冬装,不让她穿,她就又会如此这般给你“表演”一通……这位家长很无奈,向老师咨询。这件事让我们切实地感觉到在培养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方面,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事后,我们通过家长会集体辅导及个别沟通交流等方法,让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后来的一次家长经验交流会上,就是那位妈妈向别的家长介绍了在她再次碰到女儿要“绝食”时的成功处理办法。这位家长不仅有效地化解了“绝食”危机,也让女儿的不良情绪在自觉不自觉中得到了很好的调控。这同时也在告诉我们:加强家园合作,以园促家,确实是幼儿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形成的得力推手。
调控情绪范文4
【关键词】中专生;厌学情绪;自我调控
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在教育的这块园地里,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的一大难题,厌学情况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中专有,初中有,高中有,技校有,就连小学也有,而且所占的学生比例还不少,令人十分的吃惊。
我们在学校内抽取100名学生(按学习成绩,各种程度的都有)进行了问卷调查,实际收回80份。对于自己的未来,中专生多数表示有自己的追求,他们的追求都是较实际的,众多学生的目标是相同的: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而中专生热爱学习的人数仅仅有5人,厌学较轻和厌学次重的人数都是15人,厌学严重的有5人。5人偶尔想过要终止学业,有30无挂科记录也从未获得过奖学金,36人会在课堂上认真做随堂笔记记录。31人表示当自身存在厌学情绪时会通过某种方式发泄,而后继续学习,4人表示在出现厌学情绪时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表示会调整厌学情绪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在原因栏中填写的是为了将来的工作以及为了不让家长失望。在对我校中专护理学生的访谈中,几乎每一个学生都表示对于学习没有喜欢与不喜欢之谈,喜欢不喜欢并不能决定什么,由于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学校压力,他们必须学习,这是一种责任。
一、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到的问题
(一)社会大环境是造成现在中专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中专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变着。尤其是社会上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及社会道德水平滑波等无不对学生的心理、思想意识产生消极影响。学校周边环境也需要整治,有些学生沉迷于游戏室、录相厅、网吧之中,对学习毫无兴趣而言。这些都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家庭关系不和谐是造成部分中专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的家庭父母关系紧张,给子女的心灵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致使他们不能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如某校有位三年制护理(初中毕业)学生回家时,常看到父亲打母亲,内心感到十分痛苦。尤其是离婚后的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他们往往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把这些学生视为“包袱”,甩到学校里,懒得去管。这些学生对学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教育没有适应新的教育形势的变化,课堂教学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举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两面大旗下,一些学校还没有真正把它们落实到行动上来,或者讲开展得还很不深入。例如当今学校都在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如果能真正把它落实到处,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会大增的。但是,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要思考如何尽快地把教育管理跟上去。学校一些从事一线教育的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的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仍然按照过去的模式,只顾完成授课任务,不注重调动学生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四)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这些学生当中,可分四种情况:一种是普通班的暂时后进生占的比例较大,这些暂时后进生不是自愿来读书的,是父母自费择校硬逼着来的。第二种是在文化学习方面智商不太高。第三种是家庭溺爱的子女和单亲家庭的子女。
(五)大部分中专护理学生会都存在或轻或重的厌学情绪,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会通过不同的发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厌学情绪并且进行自我调控,而后继续学习。
二、研究调查结论
中专护理学生应该做到学会调整自己的厌学情绪,从而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而自我调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改善环境,愉悦心情。首先就必须要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同学们可以请老师和家长配合,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自己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的不好感觉。
(二)改变观念,接受自我。厌学的同学要重新认识自我价值,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这是变厌学为乐学的重要一环。同学们要学会发现自己优点和好的方面,并适当地给自己一些肯定,认识到自己是能够学习好的。
(三)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要尽量创造条件,参与各种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品味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四)严格要求,增强自控能力。当厌学的情绪一开始出现,同学们千万不能自暴自弃,任由自己放弃在学习上的种种努力。有时候,同学们应该强制自己端正学习态度,激起自己内心深处发奋进取的欲望。
(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要认清所有的题目的变化都是源于基础知识,把学习重点转移到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来。
调控情绪范文5
由此可知,情绪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和调控。
一、当代初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初中学生正处于少年期,这一时期身体迅速成长,性腺机能也开始发生作用,从而引起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比如第二性征的显露和性感的产生。在神经系统的发展上,特别是大脑皮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期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水平,大脑皮层分析综合的机能也有显著的发展;这一时期初中学生在心理上也发生许多变化,其中突出地表现为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所以说这一时期是身心发展半幼稚半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1.半外露、半隐蔽性
一个人在儿童期,情绪往往具有明显的外露特征,喜形于色,内心的体验和外部表情动作较为一致。而少年期,表达情绪的方法越来越多,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也有所提高,外部表情动作逐减,但力量更强;内心的体验有所加深和延缓,出现心境的体验,情绪外露性减少,隐蔽性增加。但由于调节、控制能力所限,他们的情绪仍易激动、外露。
2.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紧张性及冲动性
其一,高度的兴奋性、激动性,这是指盼望的目标达到和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继之而来的紧张性解除时的情绪体验。青少年一旦处于这种激情状态中的时候,会竭尽全力地表达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表现为欣喜若狂、大喊大叫等;其二,紧张性及冲动性,指由于受到一些事物或对象的再三妨碍和干扰,使个人的愿望不能达到或产生与愿望相违背的情景时,逐渐积累而发生的情绪体验。青少年处于这种激情状态中,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高涨,身上就像着火似的,难以控制。表现为暴躁、激愤、狂怒等。其原因有:青少年还不太善于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监督能力还不高等。
3.情绪、情感体验不平衡性
少年期是从儿童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由于少年期身体迅速长高,力气增强,精力旺盛,能够参加一些比较繁重的体力劳动,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希望像成人那样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同时也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意志和人格。少年期学生的这种成人感是少年自我意识急剧发展时期的一个特点,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充满矛盾和斗争。在主观上他们感到自己是成人,有能力有气魄,但在客观上他们的思想和行动还不脱稚气。如,有时他们会保护小学生,帮助老人,富于同情心;有时又毫无理由地欺侮小孩子、小同学。所以说有了不良情绪我们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调控。
二、调控情绪的方法
1.注意转移法
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这种改变注意焦点的方法即注意转移法。例如,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这样就可以使人从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
又如当苦闷、烦恼时,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有兴趣的活动中去,可以去游戏、打球、绘画、下棋、听音乐、看电视、阅读报纸等。
2.情绪宣泄法
合理地发泄消极情绪,也是排除不良情绪的积极方式。发泄是心理学中提倡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当一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受到挫折或打击后,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又无法将受到的委屈或不满表现出来,只好把这种负性情绪压抑下去。但由于人的心理承受力是有限的,不良情绪长期积郁在心中,人的心理就会出现严重的失衡,也很容易导致疾病。为了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人们就需要去寻找一个恰当的对象将个人的消极情绪予以渲泄,使心中积压的负性情绪得以稀释,从而摆脱这种负性情绪的干扰,保持心理的平衡。因而,宣泄可能帮助人们排遣不良情绪。发泄是无需任何心理准备或技术要求的,问题是我们常常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观念与框框的束缚,发泄往往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因而使不少人即使是内心非常苦闷,也不敢轻易地流露,从而郁积在心里,成为一种更可怕的挫折或者打击。所以,人有苦闷就应该发泄,只要手段正确,分寸恰当,渲泄合理。
一是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从科学的观点看,哭,是一种有效的解除紧张、烦恼与痛苦情绪的方法,尤其是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所造成的高度紧张、极度痛苦,可以起到缓解作用。科学家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是有害健康的。哭虽然会扰乱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心跳、呼吸变得不规律,吃不好,睡不好,但对人又有有益的一面,因为人在不良情绪状态下产生的眼泪中含有一种“毒素”,排泄出去对身体有好处,而且,哭能宣泄悲痛,释放不良情绪。
二是向人倾诉。“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份快乐;一个痛苦,两个人承担,就变成的半个痛苦”。有了不良情绪,可以向父母倾诉,也可以和自己最亲近或要好的朋友谈心,诉说委屈,以消除心中的不平。
三是写写日记。美国南宫理堂大学心理学博士詹姆斯说:“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会成为我们一个抵抗疾病的军火库,因为写日记可能把危险的压力发泄掉,进而增强你的免疫力,改善你的健康。”
四是发发牢骚。科学研究表明,适当的发发牢骚和抱怨几声,能够有效地保护人们免受抑郁症、心脏病发作和身心失调的损害。
五是声声吁叹。长吁短叹实际是人们对情绪的一种十分有效的自我调整。长吁短叹定会使你感到胸宽神定、豁达舒畅、精神饱满、轻松愉快。
六是阵阵大吼。常言到:“大吼解千愁。”因为通过大吼,吐出了胸中的秽气,呼出了肺部之浊气,吸入大量氧气后,提高机体功能,身心健康处于最佳水平。
3.理智克制法
人是有理智的,在陷入不良情绪,尤其是陷入心理学上那种遇事爱冲动的消极激情,亦称冲动情绪时,我们不仅要学会正确的排解,更应该调动自己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去控制它,并且尽力使情绪愉悦起来。这种理智控制情绪的方式也有很多种办法。
一是宽容谦让。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舒放的沧浪之水,像盐一般聚结的敌视、嫉妒、不满和忿恨等等统统逐渐融化在水里。
二是自我暗示。当我们进入考场感到紧张时,可以通过自我暗示(即自己主动、自觉地通过言语、手势等间接、含蓄的方式向自己发出一定的信息,使自己按自己示意的方向去做),不断地反复地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我会考好的。”这样紧张的情绪就会松驰下来。
三是提醒激励。自我激励可通过多种直接明了的方式,如名言、警句来激励,约束自己,自我激励是一种精神动力,一个人在困难和逆境面前,如果能够有效进行自我激励,就能从不良情绪中振作起来。
四是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即反向思考。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控制时,应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想一想一时冲动可能酿成的后果,这样可以把自己的思绪从愤怒的指向中拉回来,使你的过激情绪降下温来。
调控情绪范文6
一、转换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以相互交往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成为朋友,彻底放下教师的架子,用亲和的语气与学生平等地对话,和谐地交往,通过师生和生生的“互动”,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由探究活动中才得以实现。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亲近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己,以“共建”的方式实现教学的持续性发展。
二、营造活跃气氛,创造快乐课堂
在整个课堂上,教师应适时运用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无条件地为学生营造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此时,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微妙的手势,一个真诚的表扬,都成为一种碰撞学生心灵的激励。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游戏、比赛等方法,让枯燥的练习变得富有趣味,让沉闷的气氛变得生气盎然,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供驰骋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
1.课中注意反馈,调节学生情绪
备课要求提前备,并做到备学生、备场地、备器材、备教学环节等,但并不等于上课时要按部就班去实行教学。一个机智的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课上的活动情况,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首先,要变换教学节奏。当发现学生总是掌握不好技术动作时,就应放慢节奏,让学生停下来耐心讲解技术要领,进行纠正并适时鼓励,使他们恢复信心;当发现学生练习得疲惫,表现得力不从心、无精打采时,教师就应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游戏或放松练习,调节一下气氛。让他们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当发现多数学生已经掌握动作而表现得漫不经心、粗心大意时,教师应加快节奏,变换练习方式从而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学生重新振作起来。
其次,要调整教学难度。学生练习时,由于身体条件及接受能力的差异,其掌握技术动作的情况也会不同。这时,教师可适当调整练习难度,以保证每个学生在练习中保持良好的情绪。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按能力合理分组,对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优秀组可提高要求,对于后进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降低要求,并加强保护与帮助,使基础差的学生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勇于克服眼前的困难。让学生保持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情绪。
2.结课因势利导,提高学生认识
在课的结束部分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课后小结。有些教师认为这是个无足轻重的环节,索性一带而过或者干脆省略。其实,恰当地利用课后小结,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片面认识,培养其喜爱体育活动,认真好学的积极情绪。在课后小结中,教师可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加以概括和总结,对学生在本课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并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哪里还有不足,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并在心理上得到成功的满足,把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带到下节课,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