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儿童讲故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儿童讲故事范文1
儿童英语故事演讲稿范文:
在寒冷的冬天里,一只青蛙发现一个装有沸水的杯子很暖和、马上跳了进去,但用更快的速度跳了出来,他很是为自己的机敏感到骄傲。不久,青蛙又发现了一个装水的杯子,这回他接受了教训,先试了试水温,水不烫而且很暖和,青蛙满意地跳了进去,舒适地享受起来,全然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正在加热的杯子。水不断升温,当青蛙发现太热时,已失去了跳出来的力量,最后,青蛙再也跳不出来了。
in the cold winter, the frog was found with a very warm cup of boiling water, immediately jumped into, but at a faster rate jumped out, he is very smart for their own proud of. soon, the frog found a cup of water, and this time he had learned, first shile shi water temperature, not hot water and very warm, the frog jumped into the satisfaction, comfort and enjoyment, totally did not think this is a the glass is heated. water continued to heat up, when the frog was found too hot, has lost the strength to come out, finally, can no longer escape to the frog.
儿童讲故事范文2
对故事应有所筛选
古今中外,故事浩如烟海。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草木、历史地理、人物典故……无一不入故事之林,良莠混杂,不筛选能行吗?
怎样筛选呢?第一,把思想性、教育性放在第一位;第二,选择故事性强、富有情节,而且符合儿童口味的故事;第三,适当照顾趣味性,诙谐而幽默;第四,必要时可把故事进行剪裁加工或改编。
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听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其想像的翅膀能不断挥舞,并逐渐进入角色。为了训练孩子的想像,有时可在故事的中途停下,让孩子自己去续编,从中进行引导,有时还可以和孩子互相交替地对接故事。心理学家所说的“讲故事是训练儿童想像力的体操”,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语言,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学习塑造人物典型。如果在孩子听完故事后,父母能让他复述,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而且还有助于其记忆力的锻炼。
塑造孩子的人格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道理往往难以被他们所领悟。但是,如果利用形象、生动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的描述与刻画,他们就很容易接受。他们不仅能接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准则,而且还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感情,树立起模仿的榜样。比如,“谦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讲大道理,孩子听不明白,大人亦难以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换上故事《孔融让梨》,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必须要有针对性
不同年龄的孩子,故事应有所不同。年纪小些,故事应短些,情节应简单些,故事的含义亦应浅显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故事可相应拉长,情节相应的复杂,含义亦可深刻些,让他们通过思考去领会。
儿童讲故事范文3
关键词:儿童文学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儿童文学基础知识,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儿童文学课程是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的课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未来将从事小学教师、培训学校教师等工作。小学语文教材共选作品约400篇,其中儿童诗歌(含儿童古诗)约68篇,童话寓言约66篇,儿童散文约88篇,儿童故事(含神话、传说)约92篇,儿童科普文艺约19篇。上述作品约占小学语文课文总数的80%以上。所以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儿童文学教学和讲授能力。因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才能为学生走上未来的教学工作岗位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强儿童文学理论知识学习,广泛阅读儿童文学经典作品
儿童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相关理论知识、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图画书儿童影视文学等。该课程理论知识涵盖较广,且有一定深度,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可观看儿童文学相关视频,观看儿歌表演视频,直观了解儿歌内容和形式;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欣赏优秀儿童诗作;观看儿童戏剧视频,形象具体地感受儿童戏剧的魅力等等。采用表演等形式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阅读、鉴赏、分析、评价古今中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提高学生鉴赏、分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唯一办法就是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学生必须在学习儿童文学理论的同时,大量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为激励学生阅读并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可采用读书交流分享会的形式。结合儿童文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作品,选取张天冀《大林和小林》、叶圣陶《稻草人》、洪汛涛《神笔马良》、郑渊洁《皮皮鲁传》、严文井《严文井童话选》、柯洛迪(意)《木偶奇遇记》、伊索(希腊)《伊索寓言》、黑柳彻子(日)《窗边的小豆豆》、刘易斯(英)《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法布尔(法)《昆虫记》等中外有代表性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写一部书的读书心得,也可写多部书的读书心得。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未来的从教工作极有好处。
二.开展多种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职儿童文学课程在完成理论知识讲授和广泛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同时,必须加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做中学、做中教”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结合具体理论知识讲授,可开展相应的实践教学活动。
(一)儿歌创编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四章儿歌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歌创编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儿歌理论知识学习后,教师下达儿歌创编表演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五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歌创编表演,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每组学生創编五首儿歌,五首儿歌其中两首为拼音、识字教学服务,另外三首必须表现卫生、环保、文明礼貌这三个主题。儿歌创编内容与小学教育专业紧密结合。儿歌形式自主决定,可以从摇篮曲、数数歌、游戏歌、问答歌、谜语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等形式中根据内容自主选择。表演的要求包括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歌表演,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歌表演。可以通过钢琴伴奏、舞蹈等形式表演儿歌。五首儿歌中必须有一首儿歌表演同时,要配合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示。表演的要求,就是让学生将弹琴、唱歌、跳舞、课件制作、绘画等职业技能融入儿歌创编表演中,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儿歌创编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既培养学生的儿歌创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电脑应用能力、舞台设计能力等,更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自己创编表演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儿童诗朗诵
根据教材内容,第五章儿童诗的学习,我们可以采用儿童诗朗诵的教学模式。著名的语言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培养孩子纯正的文学趣味,就要从读诗开始。”儿童诗具有真率高洁的情感,丰富奇妙的想象,精粹流畅的语言,童稚优美的意境。而儿童诗的这些特征只有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才能体会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生完成理论学习后,观看儿童诗朗诵视频,学习儿童诗朗诵技巧。然后教师下达儿童诗朗诵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学生5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完成儿童诗朗诵。选材要求,可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中优秀儿童诗歌也可以自己创编儿童诗(200字以上)。要求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儿童诗,就是要贴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让学生通过选材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相关内容。朗诵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语句流畅自然,能展现诗歌的音乐美,抒发真挚情感。对朗诵的要求也是符合对小学教师语言表现力的要求。做为未来的小学教师,学生必须具备有感情地朗读、朗诵文学作品的能力。形式要求,各组学生必须运用多媒体辅助儿童诗朗诵,如制作PPT、播放音频、视频配合儿童诗朗诵。具体朗诵形式不限,也可以辅以唱歌、舞蹈、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儿童诗朗诵。
儿童诗朗诵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十分贴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儿童诗朗诵不仅培养学生朗诵诗歌的能力,创新表演形式的要求也加强了学生PPT制作、唱歌、跳舞、表演等职业技能训练。而除了做为表演者学生能力得到舞台展示的锻炼,作为观众也能力在观看儿童诗朗诵的同时,增加对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诗的欣赏和了解。
(三)讲故事训练
根据教材内容,第八章儿童故事的学习,我们让学生进行讲故事训练。在我国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所占的比例达到了85%以上,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为6一12岁。只有生动有趣地讲解,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讲故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胜任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讲故事的能力。学生完成理论知识学习后,观看儿童故事视频,学习掌握讲故事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讲故事。向学生下达讲故事的具体要求。具体要求包括,选材,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择儿童故事(600字左右)。人员要求,3人一组,分工合作。表演要求,脱稿,普通话标准、流畅,声情并貌、表现力强。形式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音频、视频、PPT等)辅助讲故事,必须制作头饰、服装、道具等辅助表演。
讲故事这一实践训练内容的设计,学生通过准备故事,制作头饰、道具,制作PPT等,训练学生讲故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儿童剧表演
根据教材内容第六章童话和第十一章儿童戏剧,我们采用儿童剧表演的教学模式。儿童戏剧以舞台表演为主,是一种融合了文学、语言、美术、舞蹈、音乐、服装、灯光等其他各种艺术类型的综合艺术。儿童戏剧的学了欣赏儿童戏剧剧本外,就是进行戏剧表演,通过表演的形式来掌握儿童戏剧的特征及对儿童的意义。学生完成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后,上网观看优秀儿童戏剧《马兰花》。课上教师根据童话剧《马兰花》讲解儿童戏剧的特征及表演的具体要求。一部完整的儿童剧表演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我们给学生五周的准备排练时间,并制定排练计划,学生按计划完成任务。第一周自由组队,选举队长,確定组名。第二周选定剧目,创编改编剧本。第三周确定人员分工。第四、五周儿童剧排练。第六、七周汇报表演。教师按排练计划检查学生的排练进度。第一周学生将分组情况上报课代表同学,教师授权课代表为云班课助教,课代表同学通过蓝墨云班将儿童剧表演小组分好,并标注组名,备注队长。第二周,学生选定并修改完剧本,将剧本以word文档的形式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三周,学生将人员分工名单上传班课,教师审阅。第四、五周学生上传排练照片,以监督学生排练进程。
儿童剧表演具体要求,人员要求13人一组,选定组长,确定组名。剧本要求选材范围童话剧、课本剧(小学到大学语文教材内容),字数3500-4000字。表演要求脱稿表演,声情并茂;运用多媒体(PPT、视频、音频)辅助儿童剧表演;服装、道具、配乐等可根据剧情、人物自行准备;排练时需练习上场、下场,台上走位,避免背台;表演要熟练、连贯性强;充分发挥想象力,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表演(唱歌、跳舞、互动等)。
儿童剧表演这一实践训练内容是学生需要看重准备的内容。剧本的搜集、整理、修改、创编,锻炼了学生的儿童文学写作能力。儿童剧的排练、表演,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道具、服装、灯光、音响等准备,让学生将所学的音乐、美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每组十几个人的统筹安排,协同配合,也充分训练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评价多元化,激励学生实践能力训练
国外研究学者早已提出:“评价的最重要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营口职业技术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儿童文学课程考查方式是理论加实践。即卷面理论知识考试60%+平时实践能力训练40%=期末总成绩。我们把实践训练教学中开展的儿歌创编表演、儿童诗朗诵、讲故事、儿童剧表演全部量化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具体项目成绩所占比重为平时实践能力训练成绩=儿歌创编表演25%+儿童诗朗诵25%+讲故事20%+儿童剧30%。教学评价内容涵盖了儿童文学课程实践训练的全部内容,不仅实现了评价内容多元化,更激励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杨海明.关于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河池学院学报,第2010(8).
儿童讲故事范文4
关键词:故事会;演讲;图书馆;亲子阅读
一、周末故事会的基本内容
肇庆市图书馆周末故事会以看书、讲故事,书香伴我快乐成长!为口号,每周日下午在图书馆举行活动。活动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内容、活泼生动的表演形式和温馨有趣的互动问答,培养低幼读者群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从小热爱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活动开展以来,在家长与孩子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活动效果明显,受到市民认可。
二、周末故事会的作用优点
2.1 故事内容启蒙性强
周末故事会活动的主导形式是让小朋友上台讲故事,故事主要来源于寓言童话、启蒙文学等。此类故事包含深刻的寓意,在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同时,对孩子发展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面作用,对未来塑造孩子人格产生积极影响。
2.2 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兴趣
如今,很多儿童对于阅读兴趣不大,这与他们平常阅读的浅薄化、片面化不无关系。而在参与周末故事会活动时,因为要将一个故事带到台上演讲,孩子们需要对故事进行深度阅读,从而了解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发展。一旦孩子领会到故事的主旨精髓,便很容易被故事所深深吸引,进而提高了探索故事的积极性,培养了良好的阅读兴趣。
2.3 锻炼儿童的表达能力
儿童在阅读时,主要是进行信息接收,当中缺乏对知识的自行梳理和重新反馈。儿童只有将已经消化的故事内容经过自己的逻辑整理然后重新演绎,才能达到对故事的融会贯通。而他们面向公众演讲故事,其实是在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升自己的胆量和临场发挥水平。如今,周末故事会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表现平台。
2.4 演讲与阅读互为良性影响
一方面,在图书馆开办周末故事会活动时,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其中,上台演讲,在重温所学知识的同时,家长也能检验孩子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由于图书馆具有丰富的儿童书籍馆藏,为周末故事会活动演讲的素材选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儿童与家长可就地取材,在图书馆内寻找合适的演讲题材,为参与活动做好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
3.1 活动形式单一,造成虎头蛇尾局面
周末故事会活动主要流程是:首先,由馆员带头上台讲故事;其次,由小孩们逐一上台演讲,当中或邀请外来的老师穿插讲故事;最后,由馆员作互动收尾。整个故事会流程较简单,形式过于单一,多数家庭都没能坚持到活动结束就提早离场,甚至连最后的互动环节都无法进行,场面分外冷清。
3.2 层次稍浅,故事内容未能被深入理解
周末故事会活动的报名情况一直都很火爆,平均每场活动有12个故事,而且排期等候时间较长。但家长们都抱着提高孩子的胆量和阅读水平的心态来参与活动,虽然参加次数较多,但孩子收获却一般。孩子们讲故事流于形式,只是单纯把故事一字不漏背诵出来,极少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和肢体语言的配合表达,朗诵语气、表现力未能随故事情节出现起伏。互动环节为照顾低幼儿童的水平,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较为显浅的,使其未能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3.3 台上与台下的小朋友欠缺互动、交流
小朋友在台上讲故事是整个活动的主要环节,而台下小朋友的聆听则是活动效果的重要反映。在演讲过程中,台下的小朋友并没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适时的反映,台上台下难以形成互动。演讲结束后,由于要配合整个活动的进度安排,主持人也只能任务似的对小朋友稍作鼓励,便请出下一位演讲者上台,而并未就刚结束的演讲与现场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看法,或调动台下观众的积极性,为台上演讲小朋友鼓励加油。整个过程下来,台上演讲者对故事的心得体会、台下小朋友对故事的理解看法,都无法通过互动交流得以表达,令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3.4 选取故事读本单调,开发思较维少
小朋友演讲的故事一般由家长确定,大多是以文字类故事书为主,极少有家长会为孩子选取图画绘本,并且让孩子将图画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将故事表达出来。这一方面是由于家长重知识轻能力,把绘本阅读等同于识字教育,另一方面也和绘本读物在我国兴起较晚有关。在这种情况下,故事会活动所给予孩子的便仅仅是一次上台练手的机会,而无法使孩子在感性认识、思维开发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令孩子们获益甚少。
3.5 家长参与动机过于主观,没有顾及孩子自身情况
在每次周末故事会活动的报名当中,有很多家长并没清楚了解孩子的自身状况,也没有帮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就盲目地把孩子送到台上。一些儿童在心理水平没调节完善、身心状态未完全适应的情况下勉强上台演讲,因而导致怯场、忘词、退缩甚至气急大哭,这些不愉快的经历都可能对孩子的心智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并使其对日后参与其他类似的活动产生本能的抗拒。
四、对于周末故事会活动现有情况的改进建议
4.1 重新设定活动流程模式
故事会活动的流程过于单一,会影响参与者的积极性,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所以对活动流程模式的设定非常重要。流程模式是相对固定的活动执行准则,因此不能通过经常改变流程模式来增加活动的创新效应,借此吸引参与者,而应在设计流程模式的时候,在活动各环节加入创新性的趣味元素,通过盘活各环节衔接、调动现场气氛等方法,使参与者始终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的开展中。
4.2 开展少儿故事讨论会活动
图书馆可考虑定期开展少儿故事讨论会。少儿故事讨论会主要通过座谈的形式,对在故事会上所演讲过的故事或者一些普遍受到小朋友欢迎的经典故事进行分析探讨,教导孩子如何认识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主持人针对故事提出一些相关问题,让孩子们思考分析、举手发言,探索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通过少儿故事讨论会的开展,一方面,在台上进行演讲的小朋友,会对故事产生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在演讲中带入个人情感,演讲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另一方面,在台下聆听的小朋友,在听到台上所演讲的故事时,会以自己独有的思考方式对故事进行重新拆解认识,孩子自身特有的认知理解方式将随之形成。
4.3 重视由主持人所主导的互动环节
在每位小朋友演讲后,都应当进行内容充分的互动,包括由主持人对演讲完的小朋友进行肯定评价与鼓励,引导台上小朋友对所讲故事进行简单的内容分析,引导对台下小朋友就故事内容进行提问等。为保证互动环节的充分、有效进行,必要时还可适当减少每期活动上台演讲的人数,保证演讲质量的逐步提升,从而确保互动环节的顺利开展。
4.4 对所演讲的故事进行一定范围的限定
一般来说,故事内容的选取,应由家长和孩子自行决定,让孩子们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故事上台展示。但孩子和家长在儿童书籍、读物的选取上并无太多经验,不知如何选择对孩子成长发展有利、具有较好教育意义的书籍读本,因此作为活动主办方的公共图书馆具有向他们提供这方面指导意见的义务。图书馆本身具有相当规模的资源信息,可在儿童的教育方式、成长规律、读物选取等方面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和资料收集,用以指导儿童的阅读。通过此类研究方法所得到的儿童读物的选取意见,也具有相对可靠的实践指导意义。在故事会活动上,根据研究经验对故事内容、读物类型、选取范围进行科学的定向规范,可进一步深化研究指导意见的有效落实,给孩子和家长指明方向,让他们少走弯路。而作为主办方的图书馆,还可在每期活动中加入各种主题元素,以若干时间段落划分活动主题,借此对不同类型、内容的儿童读物进行合理分类。
4.5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升人们对故事会活动相关知识的认知了解
首先,可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做好故事会活动在网络上的宣传推广。在图书馆门户网站开设周末故事会活动专栏,宣传活动相关安排、主题设置、开办理念、推荐书目等,让有意参与的孩子和家长对活动有整体的认识了解。其次,通过宣传单张、网站文章、现场讲授等方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纠正某些家长的急躁心态,让家长们为孩子做好参加活动、上台演讲的心理辅导工作,体谅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成长环境。最后,以网站、电话、服务前台等在线、现场咨询服务方式,向家长和儿童解答阅读、演讲、活动参与方面的问题,加强阅读指导,使家长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阅读问题,与图书馆相互配合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4.6 重视以绘本阅读为主要载体的亲子阅读模式
为进一步提升儿童的阅读效果,加强其感性认识能力,应提倡以绘本阅读为主要载体的亲子阅读模式。绘本有别于一般文字读物,其主要通过线条、图案、颜色、人物动作等直观感性的信息让儿童了解故事内容。没有文字的束缚,儿童对于故事内容的思考和想象将变得更宽广,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将故事内容还原,极大地提高了儿童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而对于绘本当中一些孩子还不能直接理解的知识,家长则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解释,因此亲子阅读将是开展绘本阅读的最佳模式。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先生曾说绘本不是让小孩自己阅读的书,是大人读给小孩子的书。在家长的指导下阅读绘本,是最好的阅读方法之一,不仅有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让彼此情感更为亲密。
参考文献:
儿童讲故事范文5
1. 晚上睡觉前,给宝宝读一段故事,一字一句很清楚地读出来,可以跳开一些太冗长、太复杂的句子。
2. 让妈妈搂在怀中,安静地听妈妈说故事或许是最好的听故事形式,但是如果妈妈很累或者工作很忙,没有办法给宝宝讲故事,那么故事CD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3. 由于只有声音没有画面,宝宝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必须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来将故事补充完整。但如果看动画片,宝宝很容易兴奋,所以,还是安静地听就好了。
4. 故事CD可以购买现成的儿童产品,妈妈也可以自己录制,喜欢妈妈的宝贝有时候可能更愿意听妈妈的声音。
5. 忠于原文朗读是最基本的讲故事方式,有时候你也可以换个方法讲故事:
发挥:将故事中没有的细节充分发挥出来,你可以添油加醋,通过你的想像力让故事更加生动。
改编:挑选适合小朋友年龄和理解能力的故事,在讲故事中可以随意编撰,试着把小朋友自己编到新的故事中,让故事中的角色与他身边熟悉的玩具联系起来,这样遥远的故事在一瞬间就变成了宝宝身边发生的事情,非常亲切。
故事的来源:
宝宝的故事来源可以多一些,没有必要只局限在几本名著中。除了常见的儿童故事书,绘本和儿童杂志中都会有不少有趣的故事。绘本,是最适合宝宝的最好故事来源,尤其是经典绘本。在选择的时候是否有教育意义不是必要的选择标准;诗意、抒情的绘本非常感人,但并不是唯一选择,在很多时候,注重想像力和快乐感的绘本更能带给宝宝快乐。
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宝宝,篇幅较短的小童话、小故事可能更适合他们,但随着宝宝长大,你也可以尝试为他们讲述稍微长一点的故事。
小贴示:
美国早期阅读委员提出的0~3岁儿童阅读能力要求:
1. 能够透过封面认识不同的图书
2. 会假装自己在读书
3. 知道书应该怎么拿
4. 开始建立跟主要的养育者共读图书的习惯
5. 能够指认书本上的物体
6. 对书中的角色做一些评论
7. 阅读图书上的图片并且意识到图片是真实物体的关连
8. 能够聆听故事
9. 会要求或建议大人为他们阅读或书写
10. 可能开始关注某些特定的印刷字词,例如姓名等
11. 逐渐有目的地涂涂写写
儿童讲故事范文6
童年概念的消逝必然会影响到成人概念的存在。当电子媒介将儿童逐步驱逐出童年时,一个崭新的儿童化的成人概念开始出现。这种成人在知识、情感、能力发展上拒绝成熟,他们不愿与儿童有明显的界限。
kidult一词是kid(小孩) + adult(成人) 的合体,是指一个成年人仍然热衷年轻人文化,亦指心理上长不大的成年人,心思意念仍像孩子。中文传统上常把这类人称为“老顽童”,但人们对“老顽童”常有负面的刻板印象,且这类人的年龄在现代社会的眼光中还称不上“老”,故用“杰斗”这个音译词较为符合中立原则。此外,又有顽童族和玩童等名称。①
Kidult产生的原因
1.虚拟社会化现象
美国社会学家彼得・贝格尔认为,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社会化的成功依赖于在社会客观世界与个人主观世界之间建立起对称”。②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电视、网络等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依赖电视、网络等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获得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在两者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们将虚假的屏幕形象、虚拟世界认同为真实的人物、客观现实世界,严重冲击着个体成功社会化所必需的主客观世界的对称与平衡,最终造成了青少年主客观世界失衡下的虚拟社会化思维及行为方式。电视、网络塑造的“图像一族”、“影像一代”具有儿童化的心理特征及思维方式,他们需要的精神食粮简单易懂、一目了然,摄取方式轻松、有趣、生动,不太费脑筋。
2.戈夫曼的“拟剧理论”
当纸质媒介成为信息主要载体后,获取文字知识的困难,文字本身表达和理解的差异,在不同社会层次中造成“秘密”,也就是后台。儿童必须经过学习才能知晓成人的“秘密”。然而自从有了电子媒介,这个信息等级制度就崩溃了。
电子媒介最重要的方面是它主要以视觉的形式而不是语言来表达大多数内容,而对于视觉形式的理解则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知识技能,儿童可以和成人一样理解视觉图像的意义。以电视为例,人们不能将其束之高阁,因此它将不同层次、年龄、地位的人置于相同的信息世界中。对于电视节目的理解同样不需要任何训练,这就导致电视将成人充满隐秘的后台几乎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孩子,使儿童窥探到成人的“后台秘密”,导致成人的权威下降。
戈夫曼认为,当个人的“后台”行为被暴露于人前时,个体会焦虑不安。个体为了消除这种不安与焦虑,必须改变个人的行为方式以符合社会对其角色的期待。当成人意识到继续维持传统的成人角色已不可能时,他们便会选择另一种行为方式。在愈发“成人”的儿童面前,成人选择了“儿童”的行为方式。或许并不是所有的成人都是主动地选择儿童化的行为方式,但心理的需求、社会趋势以及时尚潮流将成人“推进”到儿童的角色。
3.“本我”的自卫反击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要求随时满足生理需要,遵守享乐原则;“自我”是“本我”和外界的中介,压制“本我”的冲动和欲望;“超我”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动,并监督“自我”对“本我”的限制。在我们的儿童时期,一直是“追求快乐”的“本我”在发挥着支配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在需求和外在社会之间存在着巨大冲突,因此人们开始用“自我”甚至“超我”来压制“本我”。而儿童化的成人的种种表现正是缓解现实社会的压力,满足“本我”需求的一个过程,是“本我”的自卫反击。
媒介对儿童化成人的影响
1.成人儿童书
由于视听技术、互联网等的出现,铺天盖地的讯息和娱乐方式的变化使人们很难有时间认真地读一本完整的书,更不用说那些耗费时间和精力的经典书籍了。“浅阅读”类的书籍在这方面则具备优势,如庸的成人幽默漫画《双响炮》、《涩女郎》,几米的都市爱情漫画《地下铁》、《向左走、向右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文字极少,印制精美,配以大量的图画。它让人在轻松愉悦中拒绝了深刻,放弃了思考,自觉走入儿童的天地。
2.大众娱乐节目
游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初级形式,是儿童对成人活动的再现。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认为儿童的一切活动都是“游戏活动”,儿童世界是“游戏世界”;而成人的活动都是“严肃活动”,成人世界是“严肃世界”。然而,当下的成年人也开始希望返回儿时的“游戏世界”。近年来我国综艺节目一改往日严肃的面貌,制作出越来越多的形式活泼、类似儿童游戏的娱乐节目。
这些娱乐节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生存挑战型、人际考验型、表演选秀型、益智闯关型等。在这些节目身上很容易发现童年时期弹玻璃珠、拍纸片、打沙袋等游戏的影子。③从台湾的《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到韩国的《情书》,再到内地的《智勇大冲关》,成人在娱乐节目中放肆地玩耍,做出许多在日常生活中不能、不敢也不应做的事情,完全沉浸在儿童游戏的快乐之中。同时,大众也普遍认同成人像儿童一样在节目里大秀特秀。这种使成人像儿童似地玩耍、嬉戏的娱乐节目无形中满足了成人对童年游戏的怀念。
3.音乐
近几年,以情爱为主的音乐内容逐渐转变为对逝去的童年的感怀、回忆。SHE的《不想长大》、花儿乐队的《嘻唰唰》、《穷开心》,以朝气勃勃和孩子气的唱腔,在国内拥有一大批喜爱者。《嘻唰唰》一歌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甚至连四五岁的孩子都会哼唱几句。流行音乐风格的转变无疑迎合了大众对于童年的怀念与重温,并且进一步加剧了成人的儿童化倾向。
4.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对于儿童来说,故事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的许多电视节目为了迎合成人对童年的怀念,正在逐渐向讲故事的方式转变。故事不再只属于儿童,电视变为“讲故事”的家长。成人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后,打开电视只想看到轻松、简单、易懂的节目,而一些涉及历史、科教的节目必然不属于上述类型,于是,成人对故事的执著给这些节目一种新的诠释方式,使之情节起伏跌宕、简单易懂。随便打开电视,到处可以看见儿时熟悉的故事,《财富故事会》、《王刚讲故事》、《走近科学》、《百家讲坛》等都是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的。讲故事的叙事方式顺应了大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又以一种简单轻松的形式展开,满足成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而这些节目的高收视率也恰好证明了成人对儿童故事的怀念与留恋。
结语
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童年和成人的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没有纯粹的儿童和成人,有的只是成人化的儿童与儿童化的成人。
注释:
①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35482.htm
②赵文:《“ 酷”走了“蔻”来了――“蔻”文化的兴起及其原因浅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