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统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统计范文1
众所周知,统计与会计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二者在研究对象和基础理论等诸多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又在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主要服务对象是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统计的服务对象则侧重于服务国家宏观调控;在使用方法上,会计主要用于价值形态的管理,反映的是价值形态,而统计既反映价值形态,也反映实物形态;在特点上,统计及时、全面、灵活,会计则实际、准确、严谨。虽然统计和会计存在差异,但财务统计核算离不开会计核算,财务统计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结合统计核算的需要而建立的,是统计与会计紧密结合的具体体现。
一、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相同点
(一)数据来源基本一致
资产负债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分配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其他部分,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的会计账户核算资料。
(二)指标名称基本相同
统计财务指标的名称除个别指标外,基本都和会计科目名称一致。
(三)部分审核关系相同
统计财务状况表中有些审核关系和会计公式是相同的。如:“所有者权益合计=“资产总计-负债合计”是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变型;“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也和营业利润的形成过程一致。即使两者有些不同,也是根据会计表中关系转变而来。
二、会计报表与统计报表的不同点
在会计核算中,准确、严谨的观念贯彻始终,这一点也体现在会计报表中。而统计报表根据国家宏观调控需要决定指标的取舍。因此也就决定了统计报表和会计报表的不同。
(一)报表设置不同
1.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不同:由于统计与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工作目的不同,价值量的计量单位设置也有所不同。统计财务状况表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为“千元”,而会计报表的价值量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元”。
2.定报报告期别设置不同: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年报的报告期是一致的,但在定报报告期别的设置上有所不同:定报的报告期分别为“1-2月”、“1-5月”、“1-8月”、“1-11月”。
(二)指标数据取得的依据不同
1.根据会计账户余额填报的统计指标
“现金”与“银行存款”指标在财务统计报表的资产负债部分,虽然此部分的数据来源主要取自该单位会计的资产负债表,但这两项指标不能直接从资产负债表上取得。因为资产负债表上只有包括此两个指标的“货币资金”指标,而“货币资金”指标是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项指标的合计数,因此这两项指标要根据其会计账户期末余额数填报。
2.根据会计科目加工填报的统计指标
在会计科目中没有现成的“本年折旧”指标,此指标应取自“累计折旧”科目,而“累计折旧”科目的期末余额数,反映的是该单位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折旧数。因此“本年折旧”指标是“累计折旧”科目中本报告期的折旧数额。在不存在固定资产报废与转出情况下,累计折旧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的贷方发生额=本年折旧。而在有报废与转出的情况下,以上等式不成立。
3.需要分析填报的统计指标
会计科目中“实收资本”科目下是按具体投资者进行的明细分类。因此统计指标“实收资本”下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等指标就不能从会计科目中直接取得。要区分投入资本的性质,需要结合工商营业执照、公司章程和企业实际情况等进行分析填列,如企业填101表时的登记注册类型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不管是否存在个人投资,其控股情况都应填集体控股,103表中的资本类型也应填集体资本,否则审核关系就不能通过。
4.需要从会计科目中计算的统计指标
会计制度上有很多会计科目没有规定明细科目,各单位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明细分类。如“管理费用”中的“税金”、“财产保险费”、“差旅费”、“工会经费”等指标,在单位没有明细分类时是需要从会计科目中摘算的;再如:会计制度规定“财务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因此统计“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净额)”指标时若存在利息收入和汇兑损益的情况下是需要计算得出的。
(三)报表的审核关系不同
1.资产负债部分
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指标存在关系都是相等的。如:流动资产合计=货币资金(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待摊费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其他流动资金。而统计财务状况表流动资产合计的审核关系为:流动资产合计≥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净额)+存货。类似这样的关系还有一些,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2.利润及分配部分
会计利润及利润分配表是根据利润形成和分配过程一步推算下来的,前面已说过到“营业利润”指标,统计和会计核算关系都是一致的,但是“利润总额”指标,统计与会计在报表设计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会计报表利润总额是根据“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得出的。而在统计财务状况表上的利润总额不含营业外收支,所以营业利润和利润总额之间不存在审核关系。
三、对于做好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的思考与建议
财务统计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统计业务的一个难点。因此把握统计财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联系与区别,对于正确统计财务情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加强统计报表制度建设
现在各行业规模以上的单位都有上报统计年定报表的义务,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上报统计财务报表。要保证上报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对统计财务报表上报要求的理解就显得十分重要。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没有遇见过的问题很多,而会计处理方法的改变,定会影响到统计财务报表。因此应加强统计制度建设,对统计指标与会计科目的不同,作出明确和详细的解释。
(二)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
由于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建议建立统计报表信息反馈平台,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基层统计人员把实际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有利于上级统计部门随时了解报表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做出指导。1.兼顾工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行业需要,设立各行业的问题反馈专栏,使各行业能将问题分门别类的及时提交上报,同时能了解到上报统计数据的问题和情况公告。2.保证反馈的具体信息能够得到高效率的处理,建立行之有效的处理机制。将各行业问题分类总结后,上级统计部门可以在第一时间在网上予以解答,也将减少政府统计机构工作人员重复解答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一段时间后将有代表性的问题汇编成册,下发到各下级单位。这样可以利用网络提高统计报表填报的正确率和办公效率,较好地满足基层单位的业务应用需求。为信息化建设打下基础,以进一步创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统计信息体系。
(三)开展财务统计分析
如何使用和分析财务会计指标,开展财务统计研究,更好地利用会计信息为统计工作服务,是统计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而解决此问题首先要解决统计教材过于专业化的问题。在统计学历教育和职称培训中都有会计和统计课程,但课程都过于专业化:会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在统计工作中如何使用会计报表的内容;统计课程中没有关于如何使用统计理论和大量的核算资源对会计指标进行分析的内容。建议编写会计统计兼顾的统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且教材不能照搬统计和会计类课程教材,它应既包括统计和会计的基础知识,又兼顾两门学科的交叉部分,还应有统计人员如何利用所掌握的统计财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内容。而统计知识与会计知识的融会贯通将会打开一片统计分析的新天地。
(四)加大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财务统计报表与会计报表的区别,对统计报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在现有基础上要加强对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要让统计人员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理解:统计和会计是两个不同的专业,应当有跳出会计的观念才能进一步了解统计、学习统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统计报表的要求,从源头上提高统计报表的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财务统计范文2
[关键词]会计;统计;财务管理信息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52-0124-01
1 医院财务管理中会计与统计的关系
1.1 统计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
统计学作为一种数量分析的方法现已广泛运用于医院会计核算的各种环节中。首先,从医院财务管理部门整理会计资料的过程来看,就需要运用统计学的数量管理方法,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分析为医院提供经营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1.2 会计指标是统计的依据
会计学反映的是微观计量行为,主要对医院的资金运转、流动情况进行反映,采用的是复式记账的方式,从各方面反映和记录医院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医院管理的统计工作中,也有许多指标要从会计工作中获得。
1.3 会计与统计的结合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3.1 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医药分离的核算基础
根据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在对药品进行统计分类时,必须把药品的收入与其相应的支出情况单独列出,而相应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应根据这些要求把药品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分别从医疗收入和支出中进行分列。
1.3.2 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进一步完善医保制度的保障
根据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有关要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对各类医保病人的门急诊、病房医疗收入进行报表统计并单独列出,从而进一步分析各类医保病人的数量与产生的医疗费用情况。在相应的会计处理上,也要把各类型医保病人在就医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费用进行单独核算。
1.3.3 会计和统计的有机结合是医院有效开展日常财务工作的保证
医院日常财务管理工作包括病人门急诊次数核算、医生工作量核算、医院各项成本开支、药品收入以及病人各项医疗费的核算都需要通过统计的方法进行,而这种统计的核算要采用会计复式记账的方式进行,医院采用的核算计量原则,是统计与会计核算都实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
2 会计与统计信息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医疗行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设备仪器和服务水平的竞争,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医院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而医院财务统计信息是医院管理者有效开发利用本单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根本依据。通过财务统计信息的应用,合理安排资金流向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医院发展急需的项目上;依据财务统计信息,作为医院的较大项目引进、重大设备的购置等决策的依据;在医院服务管理方面,可依据财务统计信息,提供医院的门诊量、业务收支和床位周转率等具体信息,对病房的床位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既可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又节省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会计、统计信息的开发利用
3.1 建立健全财务统计信息管理制度
医院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而要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统计信息制度,使财务统计信息的提供更科学、更快捷。通过制定财务统计信息管理制度,使日常财务统计工作规范化;正确处理好财务、核算和统计工作的关系,通过积极开发和利用财务统计信息,保证财务核算与结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证统计信息的科学性、预测的可靠性。
3.2 实现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现代化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为医院财务统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了加强财务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必须实现医院财务统计信息的现代化。医院的管理系统庞杂,部门多,涉及的项目更是复杂,统计信息的数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加快财务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会计核算电算化工作,建立医院HIS综合管理系统,并完善财务数据统计的信息化,是实现医院现代化财务管理的根本途径。
财务统计范文3
财政局预算处副处长徐熙和毕业于统计专业、从事财政管理工作多年、现在预算处工作的刘星,根据自己的体会做了如下介绍。
徐熙认为,此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财权事权下移,区县相应财权事权扩大;收入由原来的分级管理变成分税管理,彻底分税。以上两项工作与统计部门有直接的联系。他说,无论是财权事权下移还是实行彻底分税制,其实质就是要打破所属观念,强化区域整体发展。与此相适应,财政指标已经先行一步,税收统计上也做了相应调整,客观上要求统计部门的核算要配套,即推行区域统计。
推行区县在地统计,这项工作作为2000年全市统计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增在加紧准备。从统计管理范围看,统计部门将由原来的条条管理走向客观要求的区域化管理。但是,这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统计的要求还不仅仅在于实现区县在地统计。
财务统计范文4
企业会计工作与财务统计的工作在内容上与目的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和区别,然而其本质都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手段。在最初的会计体系形成时这两项工作并未完全分析,产生二者分流的现象是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经济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才出现的。虽然目前这两项工作已经单独分离开来,但其中因关联和区别而产生的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一、企业财务统计的意义
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统计工作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对企业的意义不可置否,根据其财务统计的工作内容分析出企业财务统计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企业财务统计工作的目的存在为企业经济总值的增长提供数据参考或支持,这一存在目的使其数据统计能够根据企业或行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决策调整,同时也是为了满足GDP统计和测算的需要;
第二,企业财务统计的对象决定着其能够做为利益或收入分配提供有效的数据依据,其中有有关企业资金流量的统计数据更能够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信息;
第三,企业财务统计是企业资产、负债等信息的基本反映,能够使企业明确自身所处的经济状况,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还为资产、负债的核算提供重要的基本数据信息。
二、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的联系
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工作从内容上、目的上、方法上都存在着广泛的联系。首先从工作内容上二者都是是与企业财务核算相关的工作,同时工作内容存在着许多方面的交叉渗透与互补,因此任何一种工作从内容上说就并非独立存在,二者所处理的信息和数据都是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依据的基本信息都是企业经济行为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可以说在工作内容上是一种资源共享的状态;其次从目的上说,企业会计和财务统计都能够通过各自的核算、监督等工作内容为企业提供财务或管理服务,其工作任务的完成对企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最后从工作方法上来说,企业会计工作中有财务统计方法的应用,财务统计中也需要有会计方法来支撑,因此说两者的关联性非常明显。
(二)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的区别
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的区别在工作内容、方法上同样存在,另外其研究与服务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差别。企业会计的工作方法中主要是一些针对企业经济行为和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登记、核算、清查等,其工作内容能够反映所有与企业经济活动相关的具体流程及数据,而财务统计工作方法侧重于分析和统计,一般会通过观察、数据分组、抽样、综合指标和各种数据分析等方法来实现,其工作内容主要是与企业经济活动的数量相关,而计量单位也不仅仅是货币,更包括了除此之外的实物和劳动两种。根据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差别可以看出其工作对象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在研究与服务对象方面企业会计以与之相关的资金变化为研究和服务主体,而财务统计则是以企业为调查对象来进行的经济信息统计。
三、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的协调策略
(一)从工作指标上进行协调
由于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在工作方法和内容的差别,只有对其工作指标进行协调才能使两项工作之间的冲突被有效化解。在具体的运算和统计工作中需要以协调工作指标为要求,将两者工作对象中的每一项核算指标进行规范化调整和处理,统计的规范调整及处理所包含的内容包括指标的定义、运算方法及口径,从这些方面入手才能使两项工作有统计协调的基础。
(二)改进统计报表制度
当前的财务统计工作有许多数据计算、统计或分析方法存在问题,由于财务统计工作需要依赖于多种企业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系统已经基本趋于完善,因此就需要对统计报表进行制度上的改进,才能促进两者的协调。一方面统计报表制度需要有合理的财务统计标准的指标,即将统计工作进行分析、预测、决策的财务信息分类处理,再对每一种分类进行科学指标体系的确立;另一方面建立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工作的共享信息体系,这两项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数据的交集,各项统计信息的相互交叉利用,所以合理的统计报表制度需要包括共享信息与非共享信息,将每一种类型的数据内容进行明确划分,使二者各自保持独立的运算体系,同时又保证数据使用时不出现冲突和误差。
(三)依靠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
当前的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都已经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然而每一项功能应用中有关信息共享或者传递的内容仍然缺乏有力的沟通方式支持,这对两者的协调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所以在当前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建立新的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信息体系,将各种相关信息共享与数据传递的工作需求进行功能开发来满足其协调要求。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协调意识
要使企业会计工作与财务统计实现最大化的协调,工作人员意识的加强是必然条件,也是支撑两者工作同时高效进行的基础。企业会计与财务统计工作的强化管理应当以协调两者关系为原则,从其工作内容、方法、核算口径等方面入手进行协调、统一调整等处理,而这些处理原则或方法必须要在会计或统计工作人员中建立起明确的工作意识,对两者协调的意义有全面了解。
财务统计范文5
关键词:财务统计报表 林业 制度 完善
根据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办法》以及计财司《关于林业统计调查项目申请批准备案的统治》,相关部门完善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目的是要满足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需要。为此,各地应当高度重视,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切实做好集体临泉制度改革统计工作,并注意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核实,确保林业财务统计报表数据的准确、真实与及时。
一、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的总体目标与基本原则
(一)林业财务报表制度的总体目标
使得林业局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员工队伍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使得林业局党建工作变得更加科学、规范和精细,确保党建工作与企业管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以便党政同心,令林业局各项工作向着健康、快速、科学、有序以及制度化方向发展。
(二)完善林业财务报表制度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首先,完善林业财务报表制度,应当坚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原则,由林业局领导总体负责,各部门分管领导负责主要环节,并让全体员工及各级干部共同参与。其次,完善林业财务报表制度,应当坚持全面提升的原则,正对管理薄弱环节以及突出缺陷,各部门及各单位应当制定出一套具体的加强党建工作以及企业管理的措施,以便提高林业局的整体管理水平。最后,完善林业财务报表制度,应当坚持将管理创新与巩固提高有机结合的原则,重视思想上的进一步创新,落实思路、工作以及实践上的创新,从而实现企业管理的创新。
二、建立并完善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
(一)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的具体内容
作为以森林资源、林地资源以及森林防火三项重点工作,以及民生、湿地保护与恢复两项重点工程作为目标的管理体系,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建设、冷水鱼与林蛙养殖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其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党建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两大方面。
首先,建立并完善对重点工作的考核。将林业局各分管领导作为林业财务统计几项重点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以及检查组长,并将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第一具体负责人。设置专人对具体活动的相关事宜进行监督管理,并做好相关台账记录、统计报表以及对相关部门的考核等工作。
其次,建立并完善对核心工程的考核。其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第一具体负责人则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担任。并将工程进度考核表设置在各责任单位与部门处,同时让专人对工程进展情况作现场统计并记录。此外,为保证各项重点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还应建立并健全各项工程的内业材料管理制度。
再次,建立并完善对重点产业的考核。主要是对林业产业发展规划以及进度落实的考核,该考核的第一负责人及检查组长为林业局分管领导,其中民生、湿地保护与恢复两项重点工程的第一具体负责人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为确保各项产业发展的稳定、快速、健康以及可持续,责任部门需要设置产业进度完成进度表,并设置专人对产业进展情况等相关内业建设进行记录。
最后,建立并完善对两大管理系统的考核。主要是对各基层单位完成党建管理以及企业管理实际情况的考核,其中第一负责人及检查组长为分管领导,第一具体负责人为责任部门,而被考核的单位需要设置专人对该项活动的相关事宜进行负责,建立并健全与两大管理系统的考核相关的报表以及档案等。
(三)建立并完善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
首先,林业财务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统计工作者作为林业财务报表制度的管理者,其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为企业及微观经济组织服务,而林业财务统计报表的统计范围通常包括国家重点林业产业的收入与资产、国家试点林业产业的收入与资产等。其中财务指标包括林业企业拥有或控制的全部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长期资产等;固定资产原价包括林业企业在建造、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支出;累计折旧指的是在报告期期末林业企业所提取的各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本年折旧指的是在本年内累计林业企业累计提取的折旧。
其次,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的调查表式以及内容,将调查表式分成《国家重点林业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年报》、《国家重点林业企业跟踪监测调查问卷》以及《国家重点林业企业跟踪监测统计半年报》。并将统计报表分成对林业企业概况基本属性指标的反映、对林业企业财务状况指标的反映、对林业企业劳动工资指标的反映以及对林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业务指标的反映等四种。
最后,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的报送渠道及主营业务指标。国家重点林业企业所建立的现代化企业制度跟踪监测统计报表,在年报以及半年报时,其报送渠道为直接将调查表向省直辖市企业调查队进行报送的方式,再由各市企业调查对负责审核以及录入,最后向省企业调查队监测处报送。林业财务统计报表制度的主营业务指标是指农林牧业的总产值,即以现价计算的全部农林牧业产品总量,其计算方法通常为“产品法”,也就依照产品产量与其产品单价对凡是有产品产量均加以计算,得出每一种林业产品的产值,最后将所有的产值相加得出最终的总产值。
三、结束语
综合参考林业财务统计报表的总体内容,对国家重点林业产业的收入与资产、国家试点林业产业的收入与资产加以统计,在深入分析林业企业在建造、改建、扩建以及技术改造方面的支出,并将林业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以及本年折旧进行有效统计的情况下,采用“产品法”,有效得出林业财务的总体产值。
参考文献:
[1]俞言琳.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布置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0,(12):42-45
财务统计范文6
一、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的意义
1.实现财务收支组织的合理化
财务收支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反映,如果企业资金收支之间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严重的影响。在企业的资金循环中,财务支出代表着开始,财务收入代表着结束。因此,财务收支已经成为了资金循环的纽带。企业通过对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能够保持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企业资金顺利进行。
2.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完善化
财务收支能够对企业的再生产过程的进展进行及时、明确的反映,主要的内容包括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实际情况、经济效益等。如果企业企业不能够保持供、产、销各个环节之间的平衡与衔接,将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出现人不敷出的情况,对企业的再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收支状况能够对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反映,为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3.实现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正确处理
企业资金活动中必然会同各个方面发生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就是企业的财务收支活动。只有实现企业财务收支调度得当,才能够避免企业出现资金短缺的文坛,确保企业的支付能力与资信度,促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二、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的强化措施
1.财务收支指标分管责任制的建立与完善
通过财务收支指标分管责任制实现财务收支计划指标在各个部门的划分与落实,明确不同的部分在财务收支计划中自身的责任。同时,应该对分管计划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考核,对部门收支计划指标的执行进行监督与督促。通过财务收支指标分管责任制,进一步促进部门生产经营管理的发展与完善,实现收支计划指标的完成。
2.依据财务收支规律实现财务收支日常控制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而企业的财务收支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财务收支会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出现变动。在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中,要依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对资金日常凋动工作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财务收支的顺利进行。在企业的财务收支中包含了非常繁多的项目,在企业财务统计中的收支日常控制工作中应该抓住重点与关键,例如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支出、工资支出、上缴税金等。同时,通过对企业收支状况的分析总结财务收支规律:第一,按照周期重复发生的财务收支,例如企业的材料采购支出、工资支出、水电支出、上缴税金等;第二,与相关因素存在依存关系的财务收支,例如产品的销售数量与价格决定产品销售收入,材料的使用数量与耗用定额决定材料采购支出;第三,受到生产条件影响的财务收支,如果企业存在季节性生产的情况,不同月份的产品销售收入、材料采购支出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不同。在财务支出的日常控制中应该抓住重点,依据收支规律进行财务收支安排。
3.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与完善
企业应该通过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与完善,为财务收支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财务收支计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该划分为年收支计划、季度收支计划与月度收支计划。同时,财务收支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应该在时间、数额等方面增加增收节支等相关的要求,一方面积极对企业的收入进行组织,另一方面对企业的支出进行安排,尽可能地降低企业不必要的财务支出情况。通过相关的措施促进相关收入的提前与向支出的推后,从而实现资金的合理调度。
4.实现财务收支指标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为了能够对财务收支的实际进度进行及时的掌握,为财务收支日常控制与资金调度平衡提供便利,企业应实现财务收支指标检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强化财务收支计划在执行过程中的各项检查工作,例如货币收支状况检查、部分支出指标检查、部门资金周转检查等,通过检查为财务收支的合理与财务收支的平衡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