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据字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据字典范文1
Abstract: The data structure of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elements is researched, using VB and ACCESS database as a development tool, the basic elements of data dictionary quer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and developed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inquiry of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数据库;查询
Key words: fundament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data dictionary;database;query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78-01
0引言
基础地理数据要素的数据量是庞大的,仅第一部分就包含了475个数据要素,这对于测绘部门基层用户的外出携带、使用和查找都比较繁琐。为解决这些困难,我们研究和开发出了一套使用简单、查询快捷的基础地理数据要素查询系统。
1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基础地理数据要素主要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有要素名称、要素描述和要素分类代码,这部分的内容相对每个数据要素具有唯一性;第二部分是属性表,包含属性名称、属性描述、数据类型字段要求、属性值域或示例、约束/条件和备注,每个数据要素的属性表中都含有多项记录;第三部分为几何表示,包含几何特征、图形代码、表示方法、属性、几何表示示例和制图表示示例,其中几何特征、图形代码、表示方法和属性含有多项记录,而几何表示示例和图形表示示例具有唯一性;第四部分为相关要素、关系和备注,这三项也具有唯一性。
为了数据库的方便存储、查询,我们把第一部分、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中具有唯一性的项合并为一个表,并把要素分类代码定义为索引。其中几何表示示例和图形表示示例为图形数据,我们把这两项的类型定义为OLE对象,以二进制的方式存储在数据表中。为了方便查询我们在表中增加了“要素简码”字段,要素简码字段存储的是要素名称的汉语拼音缩写,如“大地原点”的要素简码为“ddyd”。
属性表中含有多项记录,我们为属性表单独建立了一个表,并使用要素分类代码与要素表相关联。
几何表示中的几何特征、图形代码、表示方法和属性项也含有多项记录,我们为这四项也单独建了一个表,并使用要素分类代码与要素表相关联。
2系统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系统根据需要设计了两大功能模块:录入模块和查询模块,系统功能如图1。
2.1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录入模块系统需要录入三个数据库表的数据,分别是要素表的录入、属性表的录入和几何表示表的录入。
2.1.1 要素表的录入。要素表的录入模块分为添加、修改、删除和存储功能。其中包含几何表示示例和制图表示示例两个图形数据,对于这两个数据需要先进行图片的扫描,形成位图文件,然后系统读入位图文件,并以OLE对象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表中,这样就可以在查询系统中调用、显示图形元素。
2.1.2 属性表和几何表示表的录入。属性表和几何表示表的录入模块分为添加、修改、删除和存储功能。
2.2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查询模块根据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的特点和实际的应用情况,我们在查询系统中设计了两种查询方式:按要素简码查询和要素分类代码查询。
2.2.1 要素简码查询。要素简码是要素名称的汉语拼音缩写,我们也在系统中为要素简码设计了模糊查询功能,模糊查询功能就是在查询过程中输入要素名称的汉语品音缩写的前n位,系统会把要素简码前n位为输入字符的所有要素都显示出来。
例如:输入“dd”,系统会把所有要素简码是以“dd”开头的要素都显示出来,方便了用户的选择。这种查询方式是用户的主要查询手段。
2.2.2 要素分类代码查询。要素分类代码是由6位数字组成的,同样我们在系统中也设计了模糊查询的功能,例如:输入“11”,系统会把要素分类代码是以“11”开头的所有要素都显示出来,方便用户的选择。
2.2.3 要素数据的输出。系统的输出方式是采用了直接调用Execl的方式,把查询到的数据直接输出到Execl文件中,用户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打印、编辑、保存和传输。
3结束语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查询系统》是在充分、全面分析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的数据结构,结合用户使用实际的需求而进行研究、设计开发的,也确实为基层用户在作业过程中更加快捷、高效地查询要素数据提供了方便,证实是值得推广的查询工具。
参考文献:
[1]段怡红,吕玉霞,李建利,等.《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第2、3部分》编制说明[Z].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2]GB/T 20258.1-2007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S].
[3]GB/T 20258.2-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 第2部分:1:5000 1:10000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数据字典[S].
数据字典范文2
关键词:电子海图;航道测量;数据管理
1.引言
随着我国远洋航运的不断发展,基于国际标准的电子海图系统的研制工作成为人们逐步关注的焦点。当前,国际通用的电子海图是S-57标准海图,其能够将电子海图的相关数据源在全球海域中予以覆盖,全面推动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2.测量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
对测量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将航道测试数据以简单、直观的方式进行管理,以便实现数据测量的移动办公,从而为测量数据中心的处理工作以及决策工作提供有效、精准、客观的参考资料。具体来说,测量数据管理系统需要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软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运行良好,与WindowsXP、Win7等操作系统相适应,且操作简单、方便;第二,每个功能模块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整体,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更新和维护,以便能够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快捷查询;第三,确保数据库管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电子海图的数据结果
3.1S-57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
S-57海道测量数据传输标准主是基于IHO数字数据交换委员会在1987年开发的DX-87格式(数字制图数据交换与供给格式)形成的,其数据交换格式称为DX-90,并于1992年召开的第九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上被定为官方通用标准。之后,1996年11月颁布的S-573.0版中,其以全新的数据概念和组织方式对之前的颁布进行了多处修改,并不再使用DX-90称谓。当前,国际上仍旧使用的是2000年11月颁布的版本,其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引言、数据模型和数据结构等三部分,并对IHO物标分类和ENC产品规范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具体来说,S-57模型如下:S-57能够将地球上实际存在的地理情况予以模型化处理,并将这些实际存在的事物用物标来定义,也就是将真实世界进行模型化处理,抽象称为物标的集合,且将这些事物的特点描述成为物标的属性,并标记相关的属性值。通常情况下,物标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特征物标和空间物标:第一,特征物标能够被描述为点、线、面中的任何一种模型,但是不管在描述物标的过程中使用哪种几何模型,都应该遵循降低数据容量这个原则。同时,对水深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三维点阵的模型处理方式;第二,空间物标的描述对象主要是空间位置信息,特征物标自身是没有空间位置信息的,定位时主要依靠对空间物标进行参照来取得。链接拓扑结构在ENC中得以普及使用,具体来说,链接空间物标可以分为孤立结点、连接结点以及线(边)三种情况。其中,孤立结点与线并无关联,而连接结点则对线的起点和终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边是由弯曲中间点和连接结点的位置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ENC对边进行定义时无法运用高次多项式,为此,在对点状特征物标的位置信息加以确定时必须依靠连接结点和孤立结点的信息;线状特征物标则可以从连续的、多个边上获取相关位置信息;面状特征物标需要参照连续的、多组以上的边形成的封闭空间来获取位置信息。总而言之,边从起点到终点的路径是矢量的,所以,在对线状或者面状特征物标位置信息加以确定的过程中,必须对参照边的方向予以明确规定。同时,为了使地理对象一直处于边的右侧,在描述面状物标时还需要对外部区域参照边的方向进行规定,具体可以与内部区域参照边的方向相反。
3.2S-57标准海图数据结构解析
所谓的S-57标准指的是通过建模的行驶将航道测量的理论数据转换成S-57数据结构的一种方式,同时将获取的模拟图形有效转换成为能够被计算机所识别的记录和字段,使其与计算机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类规定相符,这样以来便形成了完整的数据结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只有将转换后的数据结构在物标传输标准中进行封装,才能实现PC系统之间的转换。在S-57标准中,数据传输是基于SO/IEC82H国际标准对其进行封装的,且模拟图形与数据结构之间存在的一定的对应关系,即空间物标与空间记录相对应,特征物标与特征记录相对应。一般来说,一个物标结构由一条记录来描述,而一条记录又是通过多个字段构成,一个字段则是由多个子字段结合而成。建立一个交换集的记录可以分为以下五种情况,分别为数据集描述记录、数据字典记录、目录记录、空间记录和特征记录。
4.结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海图在航道测量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并实现了航道测量数据的完整传输和科学管理,大大提升了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查阅的及时性和快捷性。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航道测量数据的使用价值较低,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试想一下,一旦将航道测量数据库中的测量成果转化成为生动的水下三维地形图,达到水下观察的可视化效果,势必会给日后航道指挥工作及相关的航行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但是要想将这些想法变为现实并在航海事业中得以广泛应用,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参考文献:
[1]刘厂,郝燕玲,高峰,赵玉新.国际标准电子海图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航海.2011(02):23-25.
[2]扈震,杨之江,马振强.基于S-57标准的电子海图三维可视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03):89-90.
数据字典范文3
[关键词] 试井;Oracle;PL/SQL;数据迁移:数据映射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03- 0054- 04
试井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作业方式,在油田勘探开发数据库中,试井数据与生产测井数据隶属于开发库中的油田监测类数据。EPDM试井模型是大庆油田2010年在中石油PCEDM试井模型的基础上修订的模型,根据大庆油田试井数据库现状在PCEDM的基础上对表和字段做了一定的扩充。由于EPDM的上线应用,原有试井数据的迁移已成为首要的工作任务。本文从模型分析、字典获取、数据映射、数据迁移4方面详细介绍EPDM试井数据的迁移。
1 试井模型分析
1.1 原试井模型
大庆油田原试井模型采用的是2003年修订的《开发数据库逻辑结构与填写规定》中的油田监测模型。模型中包括DCA类的试井数据和DCB类的生产测井数据。其中试井涵盖抽油机示功图、动静液面、静液面恢复数据、流静压数据和不稳定试井解释成果等15张数据表。
2003版的试井模型采用的是一种松耦合方式设计的关系数据库,不同于EPDM模型的紧耦合,松耦合是指表与表之间的关联程度较低,可以独立应用,表的设计完全是基于实际应用中数据获取的需求而设计。对于这种面向实际应用的数据库设计方式,表间无约束,能够方便数据的录入,但错误数据出现的概率大。
1.2 EPDM试井模型
A1主库模型包含基本实体、地质油藏、油气田注采、测试等17个部分,试井隶属于测试模块,由试井项目、动静液面测试数据、井筒温度压力测试等28张表组成。EPDM试井模型数据表见表1。
EPDM试井模型参照数据库分表设计理论,按照主从表、紧耦合的方式设计。其中试井项目表为主索引表,其他表根据具体试井项目和数据类别(包含现场测试数据、过程化数据和成果数据)来划分,并且作为试井项目表的从表存在。不同从表以ID字段作为主键字段,与试井项目表中的主键字段关联。在原试井模型中频繁出现的主键组合字段(井号、测试日期、监测代码和层段序号组合)则只在主索引表中存储,在从表中不再存储具体数据,仅以ID关联的方式来间接获取这些字段的数据。这种存储方式尽可能地减少了数据项的冗余,设计更加理论化。但是在习惯了原模型数据存储的管理方式后,新模型在初次应用时难免会觉得有点不方便。而且由于有过多的主外键约束,数据迁移入库较难,但是相对而言,数据一旦进库后则错误较少。
1.3 两种存储方案的对比
1.3.1 主键的差异
主键是保证数据唯一及非空,用来唯一区分表的记录的字段,它主要用于外键的关联、记录的增删改等操作。从性能上来讲,在主键的设计上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主键的无意义性、不应包含动态变化的数据、敏感信息不能选做主键、主键应该是单列的(为了提高连接和筛选操作的效率)。从实际应用上来讲,有意义的主键、多列的主键反而更易于数据的使用。
原试井模型多采用井号、测试日期、监测代码和层段序号来作为主键。这种有实际意义的主键的组合唯一标识了数据表的一条记录,防止了记录的重复。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从性能上考虑,执行效率很低。EPDM试井模型应用无实际意义的字段ID来作为主、外键,不同表之间通过ID关联,未与主索引表直接关联的表以子表连接父表,父表与主索引表直接关联。ID是一种由不同字符和数字等组成的字符型随机数,可以由Oralce的随机函数自动生成。由于用程序生成的键值不能重复,在数据库系统中新入库数据与旧数据的区分以及数据库系统的集成上较为方便,执行效率很高。
1.3.2 表级别的差异
原试井模型和EPDM试井模型均按试井施工和资料解释划分,但在表级别上有所区分。原模型均为同级别的表,按油水井测压、分层测试和井间监测等划分。EPDM则按主从表设计,最多划分为4级。主表即是试井项目表的主索引表,从表根据试井项目划分。从表中又划分为父子表。以流静压数据为例,流静压测试台阶数据为流静压测试基础数据的子表,流静压测试结果信息为流静压测试基础数据的父表。这3张表均为主索引表试井项目表的从表。
1.3.3 表内容设计的差异
EPDM模型比原模型增加了水驱前缘、示踪剂、投井下取探深/探砂面、验封等测试项目。由试油结果分析解释表管理原模型的不稳定试井解释成果和干扰试井解释成果数据以及边界数据。为了与试油表和试井的计量工具表建立关联,增加了压力测量与分析和压力测量与压力计两张表作为专门的连接用表。EPDM模型在原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台阶数据,方便台阶深度、压力、温度等数据字段的增减。台阶数据的使用虽然减少了字段的个数,但是也导致记录数随着台阶序号的个数翻番,是在牺牲存储空间的前提下减少了字段冗余。
1.4 EPDM试井模型E-R图
EPDM试井模型关系图描述了试井项目所涉及的业务实体关系,共36张数据表。其中井筒、完井层位、井筒地层、井作业阶段、计量数据表、计量工具表、试油/中途测试结果分析共8张表分别引自基本实体、单井地质及试油作业数据。
EPDM试井模型的E-R图见图1。
2 EPDM试井数据字典的获取
在EPDM试井数据模型的应用中,数据字典是数据迁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下面介绍3种获取数据字典的方式。
2.1 利用Oracle动态性能表获取字典
应用模型文档整理出建表的SQL语句,在Oracle建表时在comments字段填写汉字字段名称,利用系统数据字典可得到实时的PCEDM表数据字典。
2.2 利用PowerDesigne生成数据字典
PowerDesigner可以方便地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包括了数据库模型设计的全过程。可以制作数据流程图、概念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当把PowerDesigner 与用户数据库连接成功之后,通过菜单中的Generate Database 命令可以在DBMS 中生成数据库表。
2.3 利用PDMReader生成数据字典
PDMReader是浏览速查pDM文件的软件,具备ADO连接数据库的基本功能,提供了SQL脚本导出,xls,doc,html,txt文件导出等功能。在PDMReader中导入PDM字典文件,打开DM数据库(access数据库),得到数据字典表,导入Oracle。即可利用系统数据字典得到实时的PCEDM表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范文4
【关键词】 Oracle数据库 内存优化 优化配置 数据处理
Oracle数据库系统诞生于美国甲骨文公司,它以优良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被大家所熟知,并且其存在极强的适应性,它能够在各种大小环境中实现高效率的运转模式,并通过强大的数据搜集和处理方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稳定性和安全性是Oracle数据库系统最显著的优点,它的分布式处理功能使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数据库。
一、对Oracle系统内存结构进行概述
Oracle系统内存可依据两种方式进行划分,首先是将系统全局区、程序全局区、排序区以用户的私有和共享方向进行划分[1]。其次是将JAVA池、大池按照另一个方向进行划分。
1.1私有和共享角度下的内存结构
1.1.1系统全局区的内存结构探究
系统全局区的内存结构主要由重演日志缓存、数据库高速缓存和共享池组成。
(1)重演日志缓存区的内存结构研究
系统全局区可实现循环使用的缓存被称之为重演日志缓存,它可以将数据库中的变化的信息进行保留和再次操作。也可以将重要的信息进行调出更改。进行更改的主要日志文件为LOG-BUFFER,通过对其进行操作便可实现更改的目的。
(2)数据库高速缓存区的内存结构研究
将数据文件进行读取备份是数据库高速缓存区所进行的工作任务,数据高速缓存区还能够用来存储已读取的文件,将重要信息通过共享功能实现用户的读取和使用。它能够对用户的请求作出相应的答复,并充分提供可进行的服务。系统全局区(SGA)所构成文件的大小值可通过V$SGA进行查询,也可显示在SGA的实例程序启动中。
(3)共享池区的内存结构研究
共享池区的内存结构由数据字典缓存和库缓存组成。对于数据字典缓存来说从中可获取大量的用户、定义等信息,这些信息可通过相应的参数进行控制并通过命中率来巨鼎缓存区性能的好坏。其中参数控制的地址为SHARED-POOLSIZE.
1.1.2程序全局区的内存结构探究
程序全局区(PAG)可以通过创建对话的形式实现ORA-CLE的自动分配,它将ORACLE和用户进程进行合理化连接。实际上PAG是一个拥有服务器数据和控制信息作用的内部储存区[2]。PAG在进行工作时需要建立不同的连接,同时还会建立一个替身程式,用替身功能完成数据库的对接和信息交换。以此可以看出为了能够满足它进行替身作用的发挥就需要大量的内存来提供支持。共享内存会对PAG中某些相关信息存放入large-pool-size里边。总的来说PAG的优化对于SGA的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1.3排序区的内存结构探究
排序区的内存结构是特有的区域,它有其专用的排序空间,同时要使用具有SQL语句下的内存,对其排序区可进行磁盘临时段和内存排序的划分,两种方式都能实现排序的功能,但是系统在进行工作时默认排序区为优先选择区域。
1.2其他角度下的内存结构
其他角度下的内存结构主要有JAVA池区和大池区。对于JAVA池区而言它最大的特点是运用JAVA语言对系统进行开发使用,其实本质结构还是属于SAG。而对于大池区而言它最大的特点是可以进行内存选择,并对RMAN管理器中内存区域的数据进行恢复,进行恢复的主要工具为数据库备份工具,其本质内容同样是属于SAG.
二、对Oracle系统内存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2.1对SAG进行优化探究
要对Oracle进行优化选择首先要进行相应的假定。假定SAG占有系统大约50%左右的内存空间,可以对SHAREDPOOL-SIZE进行相应的设置把握SAG的大小,除了通过以上设置来完成设定外还可通过DB-BLOCK-BUFFER来控制SAG的大小。若是出现引入路径偏差造成数据进入共享池中时,会使得I/O增加,导致系统的功能性降低[3]。例如在内存大小为1G的服务器中SGA依照以上假定大约为500M,一般情况下对数据进行衡量时可采用sort-area-size=64k系统自定义排序内存来衡量。
2.2对高速缓存区进行优化探究
高速缓存区的优化管理方式为通过对LRU算法中较少被使用的数据进行退出内存进行优化处理。同时高速缓存区被用来对SQL语句进行储存。因此在对其进行优化处理时要着重关注SQL区域内的分析调用,对不是非常必要的分析调用进行缩减处理。要充分实现SQL语句中重用功能的体现,因此需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标准处理,例如,将SQL语句在进行编排时采用相同的大小写字母,也最好采用连编变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数据的统一处理,以达到减少缓存的目的。
2.3对数据字典缓存区进行优化探究
数据字典是对oracle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缓存的区域,数据库做出的任何程序工作步骤都会对数据字典的缓存产生较大的影响[4]。
因此为了优化数据字典,减少数据字典的缓存就需要对oracle和数据字典共同进行优化处理。数据字典缓存的要求使得DC-MISS-RATIO占有量不超过15%。依据以上条件对数据字典进行优化的可能条件进行测量。
2.4对排序进行优化探究
排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他需要CPU和硬盘等空间进行消耗和占用。排序的复杂性要求在进行oracle数据库进行处理时,尽量减少对排序的使用。若无法完成上述要求则需实现排序的优化处理,增加内存中的排序减少硬盘中的排序,优先选择内存中的排序,当较大的表已经占用了硬盘空间时,就需要将temp和oracle文件进行物理划分。ALTER INDEX,ORDER BY, MINUS等命令都可以触发排序命令。磁盘排序中的ratio值的大小不应超过5%,若超过5%就需要对SORT-ARER-SIZE的值进行适当的增加调整。
三、检验Oracle数据库是否优化的判断标准
通过数据优化处理能够帮助oracle数据库提升整体空间性能,实现其更好地操作。但是优化完毕后如何对优化的结果进行判断呢?这时就需要参照相应的指标来进行辅助判断。对于数据库缓存区、高速缓存区、数据字典高速缓存区和重演日志缓存区进行命中率的判断。数据库缓存区和数据字典高速缓存区通过相应的脚本进行辅助判断后结果要大于90%,高速缓存区数值最好接近100%,而重演日志缓存区的数值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判断,对于脚本而言其值不应大于零,对于日志等待进行判断时,如果其值大于零则需对LOG-BUFFER的值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上文中首先对oracle数据库系统内部结构进行了概述,然后依据数据库内部结构各自的特点探讨了如何对oracle数据库进行优化配置,最后对检验数据库是否已经达到优化水平进行了概述。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重对oracle的系统内存进行优化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系统的功能性能够更好地发挥。
参 考 文 献
[1]江李兵,江川宁. Oracle数据库的性能调整与优化方法探析[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0:140+142.
[2]刘恩军. ORACLE数据库性能调整与优化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0:4629-4630+4661.
数据字典范文5
关键词:信息系统;决策,查询子系统
查询子系统主要用于获得系统的各种业务数据结果信息,描述和表达决策问题,形成决策方案,建立各种查询统计汇总表和数据报表,帮助决策者做出决策,便于系统的查询和统计。大型信息系统中通常包含一个查询系统服务器、在其上配置的各种数据表和一个查询系统的维护客户端。
一、查询子系统的功能
查询子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接收中央数据库定期发送来的数据包,将数据自动送入对应的业务数据明细表;将业务数据明细表的数据信息,按照预先设计,根据相关统计指标和维度信息,自动生成对应的业务数据汇总表;根据预先设计、系统报表信息和统计要求,将各种业务数据汇总表的信息自动统计生成各种查询系统所需的统计报表信息,结果保存到预定义的查询统计结果表中;查询子系统维护端提供对统计指标、统计维度、汇总表的生成方式、统计结果报表的生成方式的维护;查询子系统在接收到查询请求后,根据查询统计结果表、汇总表、汇总表维度信息,选择最优化策略后的查询结果;针对查询子系统中的各种明细表、汇总表、结果表信息的备份功能。
二、大型信息系统中面向决策的查询子系统的建立
1.大型信息系统的数据组织
现场数据:保存在各个业务服务器上,主要包括各个业务服务器上的现场业务数据和各种单据处理队列的数据;
原始业务数据:是中央服务器对各个业务服务器经过数据汇集后获得的各种业务数据,保存在业务数据明细表中;
业务汇总数据:是查询子系统对中央服务器发送来的数据针对各种统计指标,按照不同的统计条件汇总后的信息数据,保存在业务数据汇总表和查询统计结果表中;
系统分析数据:是针对信息系统的特定分析主题,经过对业务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得来,保存在系统分析数据表中;
决策支持数据:是对信息系统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后可以进行决策支持的数据。
2.查询子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数据表格
查询子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数据表格主要有:
业务数据临时明细信息表:暂存从中央服务器发送过来的各种业务数据明细信息;业务数据明细表:保存各种业务数据明细信息,用于查询,下汇总表、结果表;业务数据汇总表:保存按照指标和维度要求进行汇总后的数据信息;查询统计结果表:保存按照查询统计报表要求进行统计后的结果数据信息;维度信息表:保存系统设计的查询统计维度信息,比如时间维等,可以进行维护;统计指标表:保存系统设计的各种统计指标信息,比如工作量等,可以进行维护;业务数据汇总定义表:保存目前系统已设置的汇总表的信息,比如统计指标及其对应的维度,可以进行维护;业务数据汇总定义明细表:保存目前系统已设置的汇总表的明细信息,比如汇总表编码、对应的统计指标、维度,可以进行维护;业务数据明细表数据字典:保存业务数据明细表的表、字段的各项定义信息等,用于和业务数据汇总定义明细表一起形成汇总表的生成规则,可以进行维护;业务数据汇总定义明细生成规则表:保存汇总表的数据来源和生成方法,可以进行维护;查询统计结果表数据字典:保存查询系统中的查询统计结果表的信息,可以进行维护;查询统计结果表生成规则表:保存结果表的数据来源和生成方法,可以进行维护;查询策略和查询规则字典:描述查询策略和查询规则以及其动态优先顺序信息,可以进行维护;统计报表样式字典:描述查询结果和各种样式、格式信息,可以进行维护。
三、查询子系统功能说明
1.数据来源
中央服务器每天定时的数据包发送过来,查询系统接收数据包后,将数据信息暂存在临时表中,并转存与业务数据明细表中备查。
2.数据汇总表的生成和管理
系统预定义了统计指标和统计维度,将其结合后保存在业务数据汇总定义表中。在此之上,系统进一步形成对汇总表的明细信息的定义,包含有汇总表的编码、名称、对应指标、对应维度等信息。同时结合业务数据明细表的数据字典,形成该汇总表的详细的生成规则,包括汇总表的编码、汇总表的含义、指标体系、对应的维度、对应字段名称、各个字段数据含义、统计方法、数据来源信息表、生成数据的对应SQL语句等,通过相关表格和临时表中的数据,系统可以按照生成规则表自动生成各种系统汇总表。
3.查询统计结果表的生成和管理
针对各种预定义的查询统计报表,系统定义了查询统计结果表数据字典,用来描述系统预存了哪些统计报表,并结合明细表和汇总表定义字典形成查询统计结果表的生成规则,从而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查询统计结果表集的数据信息。
系统可以通过对查询统计结果表数据字典以及该生成规则表的维护,实现对系统预存的各种统计报表的增加和变更。
4.查询请求的处理
针对各种查询请求,系统定义了查询规则和查询策略字典,通过一个查询策略生成机构,将到达的查询请求根据已定义的规则和查询策略信息,形成本次查询策略,再根据查询策略执行表中的信息,形成本次查询的执行代码。
系统可以通过对查询规则和查询策略字典和统计报表样式字典的维护来实现对查询请求处理的各种变更和优化。
5.信息系统维护
在以上的各个功能中,均可以通过系统定义的查询系统维护客户端的相应功能实现对相关字典、数据信息、生成规则、策略等信息的维护,从而进一步实现针对查询系统的各种变化需求的应对。
数据字典范文6
实验内容:通过查看现有的LMIS来分析熟悉的业务的系统,来画数据流程图,分析数据字典,编写查询需求
实验步骤:
步骤1:详细调查,进行需求分析
对实际需要的分析,可以知道销售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供应商信息管理、顾客信息管理、商品信息管理、进货信息管理和销售信息管理等内容。
供应商信息管理是对供应商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当和新的供应商取得合作的时候,需要添加其信息,方便相互之间的联系,基本信息包括供应商编号、公司名称、联系人姓名、公司地址、所在城市、所在地区、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公司主页等。
顾客信息管理是对顾客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当企业拥有新顾客的时候,需要添加其信息,以便日后贸易的来往,基本信息包括顾客编号、公司名称、联系姓名、公司地址、所在城市、所在地区、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公司主页等。
商品信息管理是当仓库新进商品的时候,需要对商品信息进行管理,以便随时掌握商品的情况,顺利进行销售活动,基本信息包括商品编号、商品名称、商品规格、计量单位等。
进货信息管理和销售信息管理的组合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随时统计进货量和销售量,同时统计销售额和利润等。
系统管理主要是执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数据表的维护以及用户管理等工作,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由此可见,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级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程序设计一开始就充分考虑到系统体系结构的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和可移植性,以及和个系统的配合。
步骤2:画出相应的简单的数据流程图。
数据流程图中的元素包括处理逻辑、外部项、数据流以及数据存储。
步骤3:编写相应的数据字典
(1)数据元素描述
(2)数据结构的描述
(3)数据流描述
(4)数据存储描述
(5)处理逻辑描述
表5处理逻辑描述
步骤4:编写查询需求
(1)处理客户咨询
显示客户信息à显示客户咨询的历史信息à显示并查询客户所咨询的商品信息à增加客户咨询记录
(2)处理客户预定
显示客户信息à显示客户咨询的历史信息à显示并查询客户所要求的商品信息à增加客户预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