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1

关键词:英语;“六模块”;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00-01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一年级的小朋友初生牛犊不怕虎,上课敢说敢做的特别多,但随着年级的增高,举手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是为什么呢?追根溯源,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地强调预设和封闭,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机和乐趣。学生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当然不愿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如今的社会是全球信息化、网络化,需要多方面、多类型的人才。教育需着眼于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化,针对个性差异实现人的发展,体现人的主体性,激发人的创新性。个性化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努力张扬不同学生的个性,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为达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效果,数学教学要有个性化。

一、目标制定个性化

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且对教学活动起着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因此,备课时,教师要在教学大纲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情绪,兴趣,思维,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教材,制定出适合本节课各层教学的多元的,有差异的,具体可行的目标及教学方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最基础的内容。这样,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快乐,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教材处理个性化

教材只是教师教学参考的一个范本,不是教学的全部,更不是教师的“圣经”,而是需要教师去加工和创造的东西。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突破教参上的条条框框,打破陈旧观点,敢于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要依据课程内容,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加以科学、灵活、有效的处理,合理地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体现教材处理个性化。

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对教材作了补充。我先由故事引入:三(二)班同学在体育课上做报数的游戏时,四人一小组,小明、小刚、小红、小丽是一组。老师报1,小明站起来;老师报2,小刚站起来;老师报3,小红站起来;老师报4,小丽站起来;老师又报了5,小明站起来……按这样的顺序报下去,老师报18,小刚马上站起来,老师报37,小明马上站起来。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能马上站起来吗?这其中的奥秘想不想知道?这样处理教材,使枯燥的有余数除法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究知识,有吸引力。

三、教学方法个性化

在教学过程中,虽应以全体学生为中心,但要调动其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通过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以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使他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去认识和感悟知识,从而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在认识面积单位“公顷”时,课前,我带领学生在操场上围成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感知100平方米的大小。然后再带领学生从学校门口走到金三角商店这100米的路程,以实际的体验想象100米有多长,并让学生记住这100米走了多少步。这为学生在课堂上认识1公顷做了充分的铺垫,学生的学习也始终建立在已有的操作经验和体会上,在课堂上的空间想象有依有据,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生的活动中逐渐清晰和深刻,学生自然能够自主地、创造性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空间想象和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教学情境个性化

教学情境个性化是指教师要营造一个积极进取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探索、创新。有趣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对新知研讨的兴趣,使其对新知的学习有强烈的欲望。

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说:“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知道这位朋友是谁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 戴 博士帽的小博士)”“这位新朋友是智慧小博士,我们一块儿跟智慧小博士到小博士乐园玩,好吗?”“但要进到小博士乐园,你们还得闯过3关和学会7的乘法口诀才行,你们有信心吗?”

在课的开始,我创设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智慧小博士,并设置悬念“闯3关和学会7的乘法口诀才能进入小博士乐园”的情境,抓住了学生既好奇又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于是可趁热打铁,诱之深入。

圣诞节快到了,白雪公主想为七个小矮人做袜子,你们能不能算一算她要做几只袜子呢?(课件出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画面)”“七个小矮人得到了漂亮的袜子,都非常高兴,为了感谢白雪公主,每个小矮人做了4朵花送给白雪公主,你们能算一算白雪公主一共收到了几朵花吗?”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创设了“小博士”、“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等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既提高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深化所学知识。

五、教学语言个性化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2

我是一个阳光男孩,我非常喜欢读书和写作,它们给我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快乐。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读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每天安安静静的坐在一个角落,或是趴在被窝里享受着读书的快乐,那真是一种幸福。我常常被书里面的情节所吸引: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有着怎样的奇遇,青蛙王子是怎样被人解除魔法的,鲁滨逊在荒岛上是怎么生活的,小人国里面的巨人被小人拖着真是好笑,福克先生竟然要用八十天的时间环游世界,真不可思议。这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让我留恋回味。读书让我增长了见识,懂得了道理,我要永远做一个热爱读书的孩子。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设了写作课,我们有时搞创编,有时写日记,我很喜欢这些活动。因为我觉得用笔把周围的事情记录下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我写我家门前的小山,因为那里留下了我和爸爸的足迹。我写我家的小狗,它曾经是我的好伙伴。我写家乡的九龙山,那里是丰宁县城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写小院里的那株杏树,那里是我和伙伴们的天堂。写作让我快乐,让我变得更加的懂事。

我像一株小苗,在阳光雨露下快乐的成长着……

二年级:张伯昶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3

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24―0083―01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注重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获得对知识的体验与感知。小学英语教学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因此,创建真实的语言感知氛围与语言学习环境十分重要,同时,潜移默化的语言渗透也是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与方法。动画电影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体形式,将经典英文动画电影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小学生英语语言的语感培养、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对于西方文化的了解与感知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是将学生完全置于一个全英语的氛围中,同时动画电影的生动、活泼、幽默、有趣是小学生的最爱,各类生动形象的人物角色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孩子们极易模仿。将经典英文动画电影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英文经典动画电影的情节与角色都十分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活泼有趣的人物形象让孩子们热情高涨,让孩子们在观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的同时,模仿各自喜欢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操练孩子们的英语口语,还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与良好的学习习惯。儿童的语言发展通常都是有大量的语言输入之后才会有良好的语言输出,而将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则是小学生语言输入的良好途径。英文经典动画电影的配音生动规范,孩子们通过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可以很好地纠正自己在日常英语学习中的发音错误,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英语语感和学习习惯。

4. 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英文经典动画电影都是以特定的文化背景为题材的,其中包含着许多社会文化、节日文化、语言文化、历史文化等信息,通过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孩子们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不同于自己国度的文化及风俗习惯,理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语言的应用特点与习惯。

5.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英文经典动画电影都是以正直、善良、诚实、向上为主题的,通过欣赏英文经典动画电影,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品德教育和个性成长。

二、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 英文经典动画电影影片的选用。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语言基础,选取合适的动画影片,节选其中精华部分应用于课堂,其余部分让学生课余时间欣赏。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4

[关键词]动画;角色;民族;传统元素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往往具有一个鲜明的动画角色,动画角色造型的关键在于,赋予每一个形象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生动的卡通形象,表现夸张变形的视觉审美张力、强烈的视觉感:这些虚拟的形象。满足了人们的欢愉。优秀的动画角色为后人留下了创作动画的经验,能够带动起观众的观看热情,传达出整部动画片的思想感情和角色的性格特征。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

“动画角色设计是指:综合运用变形、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动画角色设计为可视形象,其目的是对每一个动画角色赋予感染力和生命力”

在一部动画片中,动画角色设计是首要工作。是动画片创作前基础设定的首要环节,每个动作都要在造型上进行设定。动画角色设计要求的规范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剧本或者导演的要求,将动画角色进行设定、选择、修改、概括、提炼。最后综合塑造成一个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达成审美要求并与观众的某种意念想法达成一致。创作出符合剧本的艺术形象。但是,这种借助幻想和想象,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已达成审美和某种意念的想法。是一般影片都难以达到的。今天动画产业已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给娱乐经济带来飞速的发展,动画角色的商业价值也成了关注的焦点。动画角色不仅仅是个二维的形象,通过对动厕角色形象的外延产业开发,使其具有巨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风格

动画角色造型存在着千变万化的艺术风格,受不同国家或地域的各自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且每个动画家都有自己个人的创作风格,是动画角色造型风格从写实到幻想的跨度与多样的变化。无论有着多么多变的艺术风格,但始终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人类精神和情感的集中表达。动画角色造型的艺术风格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1 可爱风格:这类造型是在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对角色造型进行较大程度的艺术改造,既看到自然形态的影子又明显区别于自然形态,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白雪公主》中七个小矮人的造型风格,这种圆形造型风格。线条柔曲,富有弹性,极具动感,充满幻想浪漫和滑稽幽默的趣味。每个矮人骨架大体相似但形象又各具特点,性格鲜明。格外诙谐幽默。

2 拟人风格:拟人风格是以动物、植物或者其他无生命体的事物(桌子、书等)为主角的动画片,虽然此类动画片的主角并不是具体的人,但却表达了人所具有的思想及其丰富的情感,将人的动作、语言、表情、情感以及心理活动赋予在此类角色上,使人们从此类动画片中感受到人类的情感,并产生共鸣。

3 漫画风格:漫画风格具有夸张、变形、幽默风趣的艺术特点,讲求神似。漫画风格一直是动画造型的主要风格,这对动画从业者的要求极高,要求设计者要有专业的知识和自己独到的见解。

4 写实风格:写实风格是指按照自然现象的比例、结构的基准设计动画形象的造型方式。对于人物或动物的比例、动态、结构及面部特征和表情变化的掌握尤为重要。由梦工厂制作的小马王,角色造型比例、动态、结构掌握的尤其到位,动画贴近生活。

三、影响动画角色设计的因素

1 剧本对角色造型的影响。在设计角色造型前,要先对剧本有详细的了解,了解导演想要表达的意图及中心思想,了解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来赋予角色特定的性格。

2 造型元素对角色造型的影响。现代动画形式层出不穷,有偶动画、剪纸动画以及合成动画(真人与平面动画相结合、真人与立体动画相结合、真人与电脑三维动画相结合)等多种表现形式,动画创作者在创作动画角色时一定要考虑其特殊性。

3 美术风格对动画角色造型的影响。传统美术风格多采用平涂的风格,也有剪纸、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而现在多为偶动画以及流行的三维动画效果。不同的美术风格将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四、中国民族传统艺术造型

1 中国从传统艺术造型的意义。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是本土文化的结晶,中国五千年辉煌历史,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传统艺术造型是我们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国家原始艺术的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实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传统艺术造型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2 民族传统文化在动画角色造型中的作用。民族传统文化是动画值得挖掘的富矿。目前动漫产业的发展需要动漫人才,而我国动画从业人数不足。尤其是中高级的创作人才更是缺乏,作品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品位,对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深度的开掘。在崇洋和利益的驱动下,许多动漫制作者一味致力于对国外动画的模仿,失去了民族特色与历史传统。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5

在美术创作中,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在一部动画片中,通过色彩可以更好的塑造角色形象,营造更好的场景氛围来强化情节起伏。在本文中,笔者从一、 美术中的色彩、动画创作中色彩的意义、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动画创作;色彩;美术;意义;应用

一、美术中的色彩

在美术创作中,丰富多样的颜色可以分成两个大类: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无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调合形成的各种深浅不同的灰色。黑白灰按照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由白色渐变到浅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学上称此为黑白系列。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纯白与纯黑的物体,在美术中颜料采用的锌白和铅白只能接近纯白,煤黑只能接近纯黑。

彩色是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不同明度和纯度的红橙黄绿青蓝紫色调都属于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波长和振幅决定的,波长决定色相,振幅决定色调。有彩色系的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

色相是有彩色的最大特征。所谓色相是指能够比较确切地表示某种颜别的名称。如玫瑰红、桔黄、柠檬黄、钴蓝、群青、翠绿……从光学物理上讲,各种色相是由射入人眼的光线的光谱成分决定的。对于单色光来说,色相的面貌完全取决于该光线的波长;对于混合色光来说,则取决于各种波长光线的相对量。物体的颜色是由光源的光谱成分和物体表面反射(或透射)的特性决定的。

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可见光谱的各种单色光是最纯的颜色,为极限纯度。当一种颜色参入黑、白或其他彩色时,纯度就产生变化。当参入的色达到很大的比例时,在眼睛看来,原来的颜色将失去本来的光彩,而变成掺和的颜色了。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在这种被掺和的颜色里已经不存在原来的色素,而是由于大量的参入其他彩色而使得原来的色素被同化,人的眼睛已经无法感觉出来了。

有色物体色彩的纯度与物体的表面结构有关。如果物体表面粗糙,其漫反射作用将使色彩的纯度降低;如果物体表面光滑,那么,全反射作用将使色彩比较鲜艳。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红、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二、动画创作中色彩的意义

从动画的发展历史来看,动画的发展经历了从黑白胶片时代到彩色动画的发展阶段。1937年1月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问世,标志着彩色卡通动画片时代的到来。随着彩色动面的问世,动画产业也跟着发展起来,二维三维动画片犹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在一部动画片中,通过色彩的情感来调动观众对动画片的欣赏情绪,可以更好的塑造生动而丰满的角色形象,可以营造更好的场景氛围来强化情节起伏,可以帮助观赏者更好的理解作品的主题。

(一)色彩可以烘托场景氛围

所谓色彩基调,就是指色彩影片总的色调。总的色彩情绪特征或总的色彩形式风格特征。影片的色彩基调从属于整个影片所体现出来的基本情绪基调,它是影片总的视觉氛围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引向并形成影片情绪基调的主要视觉手段。

色彩是刺激人类视觉器官的第一要素,一部好的动画片不仅要有好的镜头语言,饱满的人物设计,还要有美的视觉效果。动画中的场景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环境,角色主体也总是处于一定的场景环境中发生行为,制造矛盾。场景服务于主体,同时是动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色彩是动画场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先声夺人的作用。恰当的色彩设计风格,能够渲染动画片的气氛,进而打动观赏者。

(二)色彩可以表现情节变化

动画片在放映过程中,内容是不断变化的,场景也是在不断变迁的,这些都是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设置的,所以整部动画片的色彩就始终随着时间的流动和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此,就动画情节的色彩运用而言,它是不断运动着的动态的色彩,需要配合剧情进行设定,以起到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三、色彩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日本动画片以宫崎骏先生的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宫崎骏被称为日本国民动画家。他的作品众多,具有高超的色彩驾驭能力,他的作品注重画面的美感,在色彩处理上总是不遗余力地运用多种色彩追求个性迥异的调和美。宫崎骏作品中经常会用到暖冷色调之中具有最强对比力度的两种颜色DD红与蓝。红色的出现常伴随着火灾、战争、流血和死亡,它又给人以痛苦、愤怒、紧张感,往往被认为是危险、灾害、暴力、愤怒、恐怖的象征;而与之相对的蓝色,犹如大海、天空,给人以宁静之感,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在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中,每一种色彩的运用都带有作者的情感。人与自然的矛盾是宫崎骏动画经常涉及的主题,颜色成为宫崎骏制造矛盾与调和矛盾最有力的手段。《萤火虫之墓》是宫崎骏作品中最沉重、压抑的一部,其用色极为凝重深沉,黑色笼罩着整个画面,画面中心的人物沐浴在一片红色当中,血色的红、死亡的黑,阴森的画面将故事的主题渲染到了极致。

参考文献:

[1]李佳黛.动画场景设计中的色彩应用[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2]张静.动画创作中色彩的表现[J].青年文学家,2010(12)

[3]何秀丽.色彩在动画片创作中的运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05)

七个小矮人与白雪公主范文6

加拿大著名教育家马克斯·范梅南说过这样一句话:“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是的,一线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就是一个实践者。教师“参与研究”主要是参与发现、分析和解答课程理念、内容在实践情境中的教学问题,并在各种理论的学习中发出自我实践的声音。这种声音不需要理论的推演,只需要做一点“叙事研究”,借助案例、事件、情境,讲述身边的教育故事就能加以验证。通过这样的叙事能真实、客观地了解课改十年来教师教育理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是怎样成长的,进而锤炼教师的教育教学艺术,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教学技能。下面是昆明市景海莲名师工作室学员们的“我的数学教育故事”,故事的背后蕴含着十年课改数学课堂教学的精彩与思考。

李静(西山区工人新村小学):有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实践表明,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明创造,动手能促使人开动脑筋,动手动脑,相互促进。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大多数教师都是自己演示,让学生观察得出“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结论。这样的教学,变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学习依然停留在表面。因此,我在课前查阅了一些相关的教学资料,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课一开始,我对学生说:“请各小组用自己准备的工具探索圆锥的体积,大家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发现。”学生一听可激动了,马上动起手来。有的小组用传统“倒水”或“倒沙子”的方法得出结论。有的小组先把两块大小不等的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其中一个是圆锥体,另一个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把圆锥体转化成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通过它们的体积求出圆锥的体积,再求出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的体积,然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有的小组则把圆锥放在盛水的圆柱体、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里,通过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得出圆锥的体积,然后再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非常开阔,学习的热情达到了最高点。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师就应该充分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刘丽萍(西山区大渔中心学校):上课铃声响了,我开门见山地在黑板上写下了当天的教学内容:“四则运算”。接着,多媒体出示美丽的滑冰场画面,伴随着音乐,我向学生提出问题:“观察画面,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告诉我:“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我将这些信息一一板书在黑板上。随后我让学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孩子们提出了“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我积极鼓励大家尝试解决这个数学问题。教学一切都非常顺利,也符合我的教学设计流程。反馈时,一个孩子说:“上午有72人在滑冰,中午有44人离去,还有72-44=28(人),又来了85人,28+85=113(人),所以现在有113人在滑冰。”另一个孩子说:“滑冰场上午有72人,又有85人到来,72+85=157(人),离开了44人,157-44=113(人),现在有113人在滑冰。”学生的回答正中我的教学预设,我高兴地表扬了孩子们。当我正准备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时,有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我还有别的解法。”插嘴的是班中最调皮捣蛋,成绩也不太理想的小锋。我担心他的回答不着边际,影响教学计划,想不予理睬。转念一想,说不准他真有好办法呢?可不能坏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致。虽然心中有点不快,但还是请小锋作了回答。小锋站起来说:“离开的44个人与又来滑冰的人相差85-44=41(人),这41个人就可以冲掉了,现在滑冰的人是72+41=113(人)。”我惊讶了,是啊,多好的想法!尽管语言表述上不那么规范,但他的考虑方法是正确的,要是我不理睬他,这种解法不就被扼杀了。

紧接着,我请学生将分步列式转换为综合算式解答,孩子们静静地低头尝试,我的心中琢磨开了:下一步应该如何教学呢?小锋的解法要用综合算式来解答就要用到小括号,小括号的教学是后面的教学任务,怎么办呢?反馈时果然有学生列出算式:“72+(85-44)”。看来无法回避了,但我还是故作惊讶地指着小括号说:“这是什么呀?老师不认识。”那个孩子自豪地说:“那是小括号,加了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并高兴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小括号,我们要谢谢这位同学。现在大家知道小括号里的85-44表示什么吗?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呢?”

课后,我反复琢磨这个教学片段,由衷地感叹学生给了我教学的新思路,也由衷地对自己敢于挑战预设而自豪。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学设计(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材不再是教学的“圣经”,教学活动不再是教师主导完成知识传授而无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应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就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张艳秋(西山区大渔中心学校):数学课堂应努力让学生沉醉于思考和探究的乐趣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对于“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一公式,如果学生通过背诵记住它,那么他们获得的知识仅仅是“事实性知识”;如果学生通过拼摆小正方体发现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就能求出长方体的体积,并在思考过程中自觉发现大长方体的体积是“长×宽×高”,这时他们对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理解就达到“概念性水平”;如果学生能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出长方体的体积还可以通过“一个面的面积乘以这个面所对应的高”,这时他们对公式的理解就达到了“方法性水平”。三个层次的诠释让学生不仅了解公式产生的来龙去脉,而且能在所涉及的概念与概念之间,以及概念与已有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学会根据不同条件灵活选择公式解决问题。

张燕(西山区红联小学):不愿学习的学生到处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却很少,将数学知识融入故事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我问学生谁会讲《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学生听了,个个争先恐后要来讲。趁学生听得入神时,屏幕上出示七个小矮人,每人手拿一只气球,气球中出现7、14、21这三个数,问: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这些数都与哪个数有关系呢?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1个7是7,2个7是14……如果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乘法口诀,同学们猜猜是几的口诀?学生异口同声说:“7的乘法口诀”。如此,由7个小矮人的故事引出“7的乘法口诀”教学。

学生也很最爱猜谜语,因为能显示他们本领大。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一上课,我出了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你猜到了吗?对,就是钟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王斌(西山区育红小学):“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图形”(现在为图形与几何)中新增的内容,编排在一年级下册教科书上。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实现自主、探究、合作呢?我先从学生的座位入手:

每小组4个同学围坐于课桌的四个方向,每三个小组形成一个大组,四个大组分别排列于教室正中的四个方向。这样既方便小组合作,又照顾到大组的活动。

导课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一个玩具娃娃从正面、背面、侧面拍摄的图片。提出两个问题:①是不是同一个玩具?②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形状不同?从而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游戏一:看图片做动作。拿出一个喷壶放到教室正中。(1)请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喷壶的哪个部分。(2)喷壶两侧的同学换位观察。发现:壶嘴和壶把是左右相反的。(3)指导四个方向的同学轮换位置,再次观察。(4)随机出示上面的四幅图片,哪组同学看到的正好能和图片对上号,就以动作示意。如:拍拍手、举起手、站起身、转个圈。

游戏二:看图片找座位。(1)每4人小组选择一个动物玩具和它的四面图,把玩具放在课桌中间。(2)小组内每人随机抽取图片,根据图片上动物的形状,思考是哪个位置看到的,并走到相应位置。(3)在规定的时间内,游戏可以重复进行。

游戏三:聪明的投递员。事先我把玩具汽车放到教室正中。(1)请四个学生上台作四个方向组的代表,随机抽取小汽车四个方向的图片。(2)根据图片上汽车的形状,思考是哪个位置看到的,并将图片递给相应位置上的同学,进行检验。(3)在游戏中,学生代表可以和组内同学商量。

游戏四:猜猜我是谁?(1)出示从某一个角度拍摄的常见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是什么。(2)每猜完一幅图片,就公布相应的答案。(3)让学生说一说猜错的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开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这些丰富多彩、有学有玩的活动,让教和学变得如此的轻松有趣,也正因为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收获了这样的一份幸运。

赵艳(西山区徐霞客中心学校):十多年来,在课改实践中,我一步一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下面就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经历和大家一起分享新课程给我带来的变化。

最初我以为两三张课桌拼靠在一起、学生4~6人围而坐之、小组讨论讨论便是小组合作学习。带着这样的认知,我承担了学校研究课——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运白菜”的教学。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记得当时我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你一言我一语,话题越说越远,别提什么碰撞、交流,整个课堂完全失去了控制。之后,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一度产生了怀疑。直到参与校本教研活动,通过新理念的学习,新课程的实践,我的教学行为得以更新。特别是看到一位老师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找规律”时游刃有余地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我跃跃欲试,渐渐将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课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