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考试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论考试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论考试试题

理论考试试题范文1

关键词:足球;普修课;理论;考试

中图分类号:G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228-02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理论考试现状。

(二)研究方法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足球普修课理论考试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实践是理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理论反过来也不断指导实践。足球普修课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学生掌握其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随着体育院系教学改革的深入,减少术科教学时数,增加理论教学力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科学地、合理地测量与评价学生的足球理论水平,对人才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入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理论课考核分类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体育教育专业九门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包括全部讲授的理论知识。这包括足球游戏创编、规则裁判、技战术分析、中学教材教法、竞赛组织、身体素质训练、课余锻炼健身、足球概述、场地设施管理等内容。

对全国部分体育院系的调查发现,目前现存的足球普修课理论知识考核从考试性质上划分为学业成就考试。学业成就考试包括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的考试,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测量。我国绝大部分体育院系足球普修课理论课考试就分为知识和能力的测量。

足球普修理论课知识部分的测量包括:各种技术和战术的概念、作用与分类,足球运动的概述、发展状况,以及这些内容所涉及的原则方法等。足球普修课理论知识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这些内容学生掌握了多少,掌握到什么程度,还有多大的差距。这些内容的考核主要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水平。

足球普修理论课能力部分的测量包括:教学、讲解示范能力,分析技术、战术的能力,组织竞赛和担任基层裁判工作的能力,制订训练计划和实施计划,对训练过程初步调控的能力等等。考试目的是测量学生各种能力达到的水平,对照教学目标检查是否达到要求。

三、体育教育专业足球普修课理论课考核试题的编制

在调查的体育院系中所有的的考试试题是教师自编。教师自编考试是由教师个人或集体编制试卷的考试。从调查的对象来看一般由任课教师编制因为任课教师了解学生对教材掌握的情况,试题有较强的针对性。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自编试题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足球普修课教学大纲与教科书上,要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防止不加分析无针对性地乱出题。在所调查的部分院系中间,存在一套自编试题连用多年的现象,说明足球普修课理论考试在部分院校需要改革和加强监管。

理论考试试题范文2

许多年来,高考历史题型基本是固定的,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而非选择题一般都被理解为材料解析题。从《2012年江苏省高考说明・历史》中对于基本技能的要求包含“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即可知材料解析题是包括史证题在内的[2] (p.237)。其实,用史证题来考查学生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第一,重视缀文能力,有利于弥补踩点得分的缺陷。

目前高考非选择题在一定程度上力求遵循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体现答案的个性化,至少是考虑到答案的多样化,但事实是,无论公布的参考答案,还是实际的阅卷操作,都把关键词的有无作为最重要的关节点,对于学生整体的答题思路则注意得不够。近几年广东高考历史卷有所创新,即重视缀文能力。2009年第26题对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的考查,就其知识点,可以说比较“陈旧”,但是,人们却发现了它的新意:它的侧重不在知识点,而在于知识点的应用,即如何建立史料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实际上就是史证题。史证题明确地将成文的表达作为一项基本的要求,意在纠正材料解析题踩点给分的缺陷,这也给中学历史教育传递了一个信息:作为基本的历史技能,历史缀文能力应该得到重视。

第二,重视论证能力,提高逻辑思维。

近年来,在高考作文对文章体裁不作硬性要求的条件下,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散文型写作或抒情型作文。因为这种文体能够在抒发个人感情,状描事物的样态,叙述事情的变化,能够较好体现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与论说作文的要求截然不同。论说作文要求作者具有明确的主题意识,严谨的逻辑思维,分明的叙述层次。而历史学科的史证题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历史史证题的论述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说能力。

第三,重视说理能力,培养沟通能力。

从知识结构体系化的角度来看,论说能力是现实生活中说理能力的基础。提高“使他人认可自己观点”的能力,即说理能力,是很重要的。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常常不得要领,其实就是说理能力较差。说理能力体现了社会沟通水平,是包括历史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应该重视的基本素质。历史史证题的考核可以加强学生的说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与一般论说作文不同,史证题有其自身特殊的考核目标:

第一,主题应与历史相关。在议论文中,确定主题即所谓命题;论说作文就是对于所提出的命题所给予的证明[3] (p.51)。和普通论说文相比,史证题的命题空间更窄。

顾名思义,史证题应该是对历史问题的论评。学习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培养对于既往世界的理解力,是为“历史感”。具备了历史感,才谈得上对历史问题的准确理解,也才能认识到历史发生的正当性、必然性和合理性。基于此,史证题的主题主要涉及对于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或者历史的价值判定,要求与历史相关,如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卷第37题为“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就是比较典型的史证题主题,而诸如“分化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分析”,“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论中医药的发展”,“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等,其着眼点在于“(发展)趋势”“未来”,而非历史,不应成为史证题的主题[1] (p.50)。

第二,主题需要准确理解。史证题重在历史的认知与借鉴,它要考虑到基本的知识覆盖面以及认知技能等学科考核目标等诸多因素,一般都是由试题给定的。但给定并不等于明确,考题往往会要求学生从某个历史结论中将主题凝练而出,即给定的是历史的结论,从历史结论与主题之间还有一个理解和明确的过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史证题的主题确定其实就是主题理解。如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2题,该题引言称,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主题比较明显地就在这段表述中,然而它不是以断语形式呈现的,由此就存在一个准确理解主题(观点)的问题。

第三,主题比较简约。主题的简约与史证题的结构特点有关。史证题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来说,考生只要从两三个侧面围绕一个观点集中论述即可。这是由历史学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相对于语文对谋篇布局的侧重,史学偏向于历史认知,因而史证题仍然处于一个“题”而非“文”的地位。事实上,绝大部分史证题都是作为材料解析题的一部分出现的,即使像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卷第38题“中国的1978”,以整个一道题30分的篇幅进行考核,它的主题也是比较简约的,即为什么说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第四,论证有原则。史证题除了要掌握论说作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和类推法外,还应该特别强调史学论文所应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论从史出,即结论来自于史实,而非道听途说甚至自我想象,所谓忠于史实即指此。史实的保留称为史料,“乃往时人类思想与行为所遗留之陈迹”[4] (p.1):或者文献资料(这是最主要的),或者物质文化资料(比如考古资料),或者口传资料;不管哪种类型的史料,为便于考试,都会以书面的形式提供出来,它们构成史证题论据的一部分;另外的论据来自于教材(所学知识),同时还有作答者的思考和补充。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有“史学便是史料学”之论[5] (p.2),因为“离开史料,历史简直无从研究起”[6] (p.2)。史证题的考查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培养论从史出的习惯。史论结合,即史料与论点的相互统一、融会一体。如果将可信的史料视为客观事实,那么,论点就是主观认识。史论结合,意味着主观认识要符合客观真理,即符合历史的真实。认识的偏差或者错误,说明历史认知的欠缺,论证也就缺乏说服力了。

第五,表达有特点。史证题既然十分尊重史料,那么对史料的引用就比较严谨。对一些非常重要的结论性史料,以及一些重要的有利于说明观点的事实,最好使用直接引语的形式,以示来源比较明确,增强说服力。直接引语不是原封照搬,而是通过适当的剪裁,注重表达和逻辑,截取其中最能说明问题的部分,由连接词句,将论据与论点连缀为一体。在这里,事理剖析的层次分明而非意识的黏滞事关逻辑关系,语言的准确科学而非华而不实,事关论说体裁。

关于史证题的答案,重点需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基本关系:

第一,开放性与可控性的关系。人文科学的主观性比较强,对同一个历史问题,或因为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或基于观察问题的不同角度,或由于对史料的不同理解等,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尽相同,但这些结论又都具有合理性。在史证题的考查中自然也会遇到这种现象,它显示了史证题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历史考生的知识面宽度、思维个性及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鉴别也具有主观性。因此,史证题答案必然具有开放性。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这种开放性。有人会认为,既然史证题主观性强,就不应该有客观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是这个“言之成理”不能完全任由学生“发挥和想象”,也是要和主题相关的,同时应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因为历史毕竟是真实的,应坚持论从史出。如2011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第22题要求“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如果没有准确理解陈先生的观点,当然就不符合要求,尽管它可能言之成理。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历史卷第40题第三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也特别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前面提到的《中国的1978》在引言中有如下的话:1978年,对于中国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也预设了主题:197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因此,史证题一方面要开放,另一方面要有可控性。

第二,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关系。史证题的性质决定了其开放性,放而无当则流于无效。毋庸讳言,目前的史证题还处于尝试阶段。尝试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制定评分标准,或者更准确地说,如何使得评分标准更科学。就目前所见,有两种评价体系:一个是“SOLO评分法”,2009年上海高考历史卷的第37题“如何理解(这位)美国律师的观察”,即采用这一方法。“SOLO评分法”的最大特点是重视文章的结构。根据这一体系,史证题存在五种结构,不同的结构即体现不同的论说水平。细心的研究者会注意到,2008年的上海历史卷第37题已经采用这一方法。而同一年的第38题《中国的1978》采用的却是另一种评分法:(1)论文须围绕主题展开;(2)论点应由材料支持;(3)论述要层次分明;(4)叙述要通顺流畅。这一评分法其实是按照论说文的要求进行的,不妨称为“史论法”。

两种方法各有优长,但以操作性来讲,“史论法”更简明扼要,便于操作,而“SOLO法”结构繁复,较难操作。实际上,在对史证题的答案进行评定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主题观点是否明确而合理(或理解是否准确),论证是否充分,表述是否清晰而有逻辑性。根据这三条标准,按照主题―论证―表达的权重递减原则,分三个层次进行衡量,应该比较科学,且更具有操作性。

【作者简介】汪建红,女,1968年生,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第十中学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育和基础教育。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3(必修)[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江苏省教育考试院.2012年江苏省高考说明[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3]夏■尊,刘薰宇.文章作法[M].北京:中华书局,2007

[4]朗格诺瓦,塞诺博司著,李思纯译.史学原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理论考试试题范文3

关键词:阳光体育 初中体育 理论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体育理论课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体育教学其内涵早已突破原有的老概念,体育教学不仅需要解决身体锻炼问题,而且要培养和教育学生具有相应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健康知识,改变长久以来把体育只看成是学点运动技术,练练身体,甚至“玩玩”的过时概念。,在体育理论课上可以给学生讲解体育基本知识,体育技术规则、战术,体育运动史、各项运动的起源和发展、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等。

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体育教师首先要提高对体育理论课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丰富讲授项目,做到学有所用。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体育理论课上适时采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会达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新颖、直观的形式以及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表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兴奋性。这种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的视听刺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把学生紧紧地吸引到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来,使学生在兴趣昂然的情况下接受知识,并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地感知、理解和记忆,这就避免了因传统教学方法上的定势而使学生对理论课缺乏兴趣。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可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印象,还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甚至在享受美的环境下获得丰富的知识,并且感受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中很难体验到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能最大范围地满足不同个性、不同知识水平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有限的课堂时空,从而保证体育教学的高效、优质,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向学生传授相关预防运动损伤的知识。大部分初中学生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受锻炼场地、器材所影响,所以他们的体育素质较差,动作僵硬,有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并且再运动中求胜心切、兴奋性高,不注意安全,因此体育课中的运动损伤是比较多见的。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体育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运动损伤的理论知识讲授,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科学的锻炼身体,减少运动损伤,使体育教学顺利进行。如在严寒季节,由于体内温度较低,全身肌肉不易活动开,容易受伤,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中逐渐减衣服,锻炼后注意保暖等。在“赤日炎炎似火烧”之时,讲一讲有关游泳方面的基本常识,特别是抽筋时的自我解脱和溺水时急救方法,这无疑对学生提高运动成绩,预防运动损伤提供了可靠的理论知识基础。

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学习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摩的盲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21世纪中国社区体育,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

理论考试试题范文4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行了数十年,其间,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非凡的成就,其经营绩效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国有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什么?国有企业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实现的收益应该如何回馈投资者?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多种。但是无论人们作出何种解释,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它应该具备一般企业的特性(即盈利性),都应该把实现利润作为其经营目标之一,并且在此基础上向股东进行分红,满足股东对其投入资本的最低要求。

国有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与其他性质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担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这是我国体制特性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点的新型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分红既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也由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所决定。依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股东因出资而对公司享有股东权,获取红利天经地义。所以,对国有企业而言,运用国有资本创造的收益当然要回馈股份所有者全体公民,这是股东进行资本投资的必然所得。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为了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自1994 年税制改革后至2007 年,国家暂停了向国有企业收取资本收益,其利润所得全部留归企业支配,这一举措对当时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弹指一挥间,国有企业已度过最艰难时期。不少企业如今利润丰厚,据统计,1998 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仅为213.7 亿元,1999 年猛增到1 145.8 亿元,2006 年159 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 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1 031 家省市级国有企业实现利润2 097.2 亿元,同比增长38%,2006 年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超过9 600 亿元。2012 年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1 959.6 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6 068 亿元。2014 年国有企业利润总额24 765.4 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企业17 280.2 亿元,同比增长3.6%;地方国有企业7 485.2 亿元,同比增长2.8%。①完全有能力反哺为其脱胎换骨付出巨大成本的国家和百姓。

二、理论评析: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实性

(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理论意义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既是一个企业的微观财务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涉及国有经济发展和国家公共财政政策目标实现的宏观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创新的进一步发展。十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的共享机制。②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前所长贾康曾指出: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的30%到40%之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英国盈利较好的企业上缴盈利相当于其税后利润的70%至80%。再如美国,不少州将公有资产的收益直接向居民分红。我国从2007 年开始恢复对国有企业征收资本收益,国有企业将其经营利润按照5%~10%的比例上缴国家财政(2011 年起上缴比例分别提高5%)。但是,从恢复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的2007 年起,关于收缴比例偏低的争议就未停止过。其焦点主要表现在:制定征收政策的依据不明确、征收比例明显低于国有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收缴的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使用去向等。

国有企业向其所有者国家缴纳利润是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果企业不向股东分红,则意味着股东的投资没有回报,对国有企业的股东(全体公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同时,还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而薪酬福利高,在一次分配环节就制造了不平等,即所谓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距。如果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依然在其内部循环、分配,而不是回报股东和社会公众,则相当于在进行二次分配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平等。因此,对国有企业的收益分配政策重新进行调整,科学处理企业利润留成和上缴之间的关系,是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分配关系、完善政府公共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国有企业加快改革与创新、提高其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目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箭在弦上,国有企业红利应当成为国家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红利直接关系到收入公平、社会正义、国企责任,提高国有企业红利上缴比例,既有利于激活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又能为国家实行税制改革、结构性减税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利润分配从未像今天这样受到如此强烈的关注,更承受着老百姓复杂的希冀,政府要将国有企业实现的收益反哺人民,回馈社会。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国有企业利润分配政策,规范国有资本收益收缴,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对于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现实必要性

理论考试试题范文5

关键词:汽车理论II;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模式;考核体系;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8-0254-02

一、引言

《汽车理论II》课程是汽车专业的核心必修课,主要介绍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及通过性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后续《汽车设计》课程提供理论基础。该课程以力学为基础,集成了汽车构造、机械振动学、汽车试验学等多门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内容复杂、综合性强、理论抽象等特点[1]。国内从事《汽车理论》教学的教师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难度大,学生理解困难等。

为了保证《汽车理论II》课程的教学质量和适应学校培养创新型工程应用人才需求,作者在文献[2]中初步探索了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汽车理论II》教学中的运用。为了适应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汽车理论II》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下考核体系的改革措施。

二、传统考核体系及改革

(一)传统考核体系

《汽车理论II》课程的传统考核体系[3]是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作为专业必修课,一般平时成绩不得超过20%,期末考试成绩不得低于8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作业和考勤;期末考试成绩主要取决于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这种考核模式具有诸多弊端,一是学生临时突击,平时学习时呈现出放松的状态;二是难以考核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因此,传统考核体系无法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度和实际运用能力。此外,由于期末试卷往往由某一位任课教师出题,导致期末试卷试题存在复现性,如果有些考生通过各种渠道得到往年试题,则其在考试中往往可以取得较好成绩,而这些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并未得到真正培养。因此,《汽车理论II》传统考核体系存在考核不全面、不客观、成绩可信度不高等问题,难以适应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需求。

(二)新教学模式下考核体系的探索

为了解决“重期末,轻过程”的传统考核方法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适应课程新教学模式的需求,确保考试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必须改革这种“重期末,轻过程”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从“期末考试”转移至课程教学,使课程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为此,本文分别对“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内容进行了改革。

1.平时成绩改革的探索。为了解决传统考核体系“重期末,轻平时”的不足,结合笔者长期以来对《汽车理论II》课程考核体系的探索,提出提高平时成绩占分比至50%,即平时成绩占50分。同时,为了适应平时成绩占分比提高带来的考核需求,必须对传统考核体系中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作业”和“考勤”进行改革,笔者提出将平时成绩50分划分为“体验作业”、“教材作业”、“考勤”、“教学参与”、“课堂报告”等五部分,每一部分成绩占10分。

“体验作业”部分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理论在现实乘车过程中的感受设置作业内容,例如布置学生感受自行车后座载人与否对自行车操纵稳定性影响规律,并运用操纵稳定性理论分析该现象;布置学生乘坐拥挤道路段公交车,感受车辆反复起停引起的纵向振动,并应用平顺性理论分析乘车感受;布置学生感受或观察轿车高速通过碎石路面和大起伏路面时座椅与车轮振动情况,运用平顺性理论分析振动情况等,任课教师将学生划分为几组,并为每小组布置不同内容的“体验作业”,以小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小组成员的“体验作业”成绩。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作业”部分主要依据教材的课后习题布置,任课教师通过分析课后习题,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习题作为“教材作业”,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为“期末考试”奠定理论基础,为了避免这部分内容出现相互抄袭现象,任课教师在对作业批改过程中如果发现雷同作业,则上课时将雷同作业学生请到讲台上为全班讲解作业,以判断学生是否存在抄袭,如果发现抄袭,则本次作业成绩为零,连续两次抄袭则“教材作业”部分成绩为零。

“考勤”部分采用课堂点名方式评定,具体评定原则可以采用迟到早退1次扣2分,旷课1次扣4分,旷课2次则“考勤”部分成绩置零,旷课3次及以上则课程最终成绩不及格,课堂点名可以采用不定时交叉方式点名,重点对有过记录的学生进行考勤,同时可以杜绝考勤后学生出现早退现象。

“教学参与”部分成绩主要取决于学生课堂讨论表现与问题回答的积极性和正确性,任课教师针对该部分考核应该在PPT课件上设置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讨论主题案例,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讨论案例背后隐藏的理论,为了确保该部分内容学生参与机会的均等性,任课教师可以规定按学号依此回答问题,当回答不正确时,则扣2分,并将问题抛出供全班抢答,抢答正确奖1分;扣完10分或得满10分为止,同时鼓励学生不以得分为目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报告”部分仍以“体验作业”小组为单位,以团体成绩评定小组成员成绩,该部分内容由任课教师精心设置每组报告主题,包括主题知识基础、主题理论依据、主题工程应用及主题发展趋势等内容。例如,将EPS工作原理作为报告主题,通过学生对EPS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出EPS工作原理汇报PPT,包括EPS工作原理涉及的知识基础、与操纵稳定性理论相关结合点、在什么车型上的应用及国内外发展趋势;通过整个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查阅资料、整理总结的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通过平时成绩考核体系的改革,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实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2.期末考试改革的探索。为了解决传统期末考试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将期末考试成绩占分比降至50%,以减少学生为应试而复习带来的问题;同时,为了避免期末试题复现性,期末试题应由所有任课教师轮流分工协作完成,具体过程:每位任课教师分别负责出不同类型试题,如第一年教师A出客观题,教师B出主观题,则第二年教师A出主观题,教师B出客观题,并且试题尽可能偏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实际应用。

三、结语

通过对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汽车理论II》新考核体系的探索,丰富了新教学模式的考核体系,确保新考核体系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考核学生对《汽车理论II》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我们认识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余志生.汽车理论[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张志刚,石晓辉,黄泽好.《汽车理论II》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2,(5):203.

理论考试试题范文6

A甲在0~4 s时间内有往返运动,它通过的总路程为12 mB甲在0~4 s时间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乙在t=2 s时速度方向发生改变,与初速度方向相反D乙在0~4 s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零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33.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体操比赛吊环项目中有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就是先双手撑住吊环,然后身体下移,双臂缓慢张开到如图所示位置,则在两手之间的距离缓慢增大的过程中,吊环的两根绳的拉力FT(两个拉力大小相等)及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变化情况为( )

AFT增大,F不变BFT增大,F增大CFT增大,F减小DFT减小,F不变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4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该平面内有AM、BM、CM三条光滑固定轨道,其中A、C两点处于同一个圆上,C是圆上任意一点,A、M分别为此圆与y、x轴的切点。B点在y轴上且∠BMO = 60°,O′ 为圆心。现将a、b、c三个小球分别从A、B、C点同时由静止释放,它们将沿轨道运动到M点,如所用时间分别为tA、tB、tC,则tA、tB、tC大小关系是( )

AtA< tC < tBBtA = tC = tBCtA = tC < tBD由于C点的位置不确定,无法比较时间大小关系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55.关于静电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负电荷由电势低的地方移到电势高的地方,电势能一定增加B无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到无穷远处时,静电力做的正功越多,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越大C在同一个等势面上的各点,场强的大小必然是相等的D电势下降的方向就是电场场强的方向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6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该质点的初速度为( )ABCD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77.如图甲为磁感强度B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磁场方向垂直纸面,规定向里的方向为正。在磁场中有一细金属圆环,平面位于纸面内,如图乙所示。令I1、I2、I3分别表示Oa、ab、bc段的感应电流,F1、F2、F3分别表示金属环很小一段导体受到的安培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I1沿逆时针方向,I2沿顺时针方向BI2沿顺时针方向,I3沿顺时针方向CF1方向指向圆心,F2方向指向圆心DF2方向背离圆心向外,F3方向指向圆心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88.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金属环竖直放置,环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开始时静止于最低点。现使小球以初速度v0=沿环上滑,小环运动到环的点时与环恰无作用力,则小球从最低点运动到点的过程中( )

A小球机械能守恒B小球在最低点时对金属环的压力是6mgC小球在点时,重力的功率是mgD小球机械能不守恒,且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0.5mgR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914.如右图所示,N匝矩形导线框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轴OO′匀速转动,线框面积为S,线框的电阻、电感均不计,外电路接有电阻R、理想电流表A和二极管D。电流表的示数为I,二极管D具有单向导电性,即正向电阻为零,反向电阻无穷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 B导线框转动的角速度为C导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线框中的磁通量,瞬时电动势为零 D导线框转到图示位置时,线框中的磁通量,瞬时电动势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多选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09.在地面上方高为H处某点将一小球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落地前)的运动中( )A初速度越大,小球落地的瞬时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越大B初速度越大,落地瞬间小球重力的瞬时功率越大C初速度越大,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越大D无论初速度为何值,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总是相同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110.如图所示,a为放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表面一起转动的物体,b为处于地面附近近地轨道上的卫星,c为地球同步卫星,d为高空探测卫星,若a、b、c、d的质量相同,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的向心加速度都等于重力加速度gBb的角速度Cc距离地面的高度不是一确定值Dd是三颗卫星中动能最小,机械能的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1.如图所示,图中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带电粒子通过该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B是轨迹上的两点,若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只受到静电力作用,根据此图可以作出的正确判断是( )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B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加速度何处较大D带电粒子在A、B两点的速度何处较大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312.如图所示电路,电源有不可忽略的电阻,R1、R2、R3为三个可变电阻,电键S开始闭合,电容器C1、C2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1和Q2,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

A仅将R1增大,Q1和Q2都将增大B仅将R2增大,Q1和Q2都将增大C仅将R3增大,Q1和Q2都将不变D断开开关S,Q1和Q2都将不变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13.在半导体离子注入工艺中,初速度可忽略的磷离子P+和P3+,经电压为U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有一定宽度的匀强磁场区域,如图所示,已知离子P+在磁场中转过30°后从磁场右边界射出。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时,离子P+和P3+( )

A在电场中的加速度之比为1:1B在磁场中运动的半径之比为3:1C在磁场中转过的角度之比为1:2D离开电场区域时的动能之比为1:3分值: 4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44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5利用图中a所示的装置,做“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了几条较为理想的纸带。已知每条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依打点先后编为0、1、2、3、4、…,由于不小心,纸带都被撕断了,如图b所示,根据给出的A、B、C、D四段纸带回答:15.在B、C、D三段纸带中选出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段应该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16.纸带A上,打点1时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实验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7.已知大庆地区重力加速度大小是9.80 m/s2,请你分析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产生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原因即可)。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用伏安法测电阻时,由于电压表、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测量结果总存在系统误差,按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可以较大程度减小这种系统误差。选取合适的器材,按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该实验操作过程的第一步是:闭合开关S1,将开关S2接1,调节滑动变阻器R1和R2,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这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和I1。

18.请你写出该实验操作过程的第二步,并说明需要记录的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写出由以上记录数据计算被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____________________。分值: 6分 查看题目解析 >1720.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半圆形光滑轨道BCD相切于B点,AB水平轨道部分存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半圆形光滑轨道在竖直平面内,B为最低点,D为点。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从距B点x=3R 的位置在电场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沿AB向右运动并通过点,已知E=mg/q,求小球经过半圆形轨道最低点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及其通过D点时速度大小。

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8如图所示, 木板静止于水平地面上, 在其最右端放一可视为质点的木块。已知木块的质量m=1 kg, 木板的质量M=4 kg, 长L=2.5 m, 已知木板上表面光滑, 下表面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现用水平恒力F=20 N拉木板, g取10 m/s2.

21.木板加速度的大小;22.要使木块能滑离木板,水平恒力F作用的最短时间。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19相距L=1.5 m的足够长金属导轨竖直放置,质量为m1=1 kg的金属棒ab和质量为m2=0.27 kg的金属棒cd均通过棒两端的套环水平地套在金属导轨上,如图(a)所示,虚线上方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虚线下方磁场方向竖直向下,两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ab棒光滑,cd棒与导轨间动摩擦因数为μ=0.75,两棒总电阻为1.8Ω,导轨电阻不计。t = 0时刻起,ab棒在方向竖直向上、大小按图(b)所示规律变化的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沿导轨向上匀加速运动,同时也由静止释放cd棒。g取10 m/s2

23.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ab棒加速度大小;24.已知在2 s内外力F做功40 J,求这一过程中两金属棒产生的总焦耳热;25.求出cd棒达到速度所对应的时刻t1。19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经过时间t,金属棒ab的速率(1分)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1分)对金属棒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分) 即由图b可知:t1=0 时,F1=11N ; t2 = 2 s时,F2 =14.6N ,代入上式,解得:(1分)(1分)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由E=BLv、、F=BIL、v=at,及牛顿第二定律得到F与时间t的关系式,再根据数学知识研究图象(b)斜率和截距的意义,即可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ab棒加速度大小.易错点

本题中cd棒先受到滑动摩擦,后受到静摩擦,发生了突变,要仔细耐心分析这个动态变化过程.滑动摩擦力与安培力有关,呈现线性增大是解题的关键。19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在2s末金属棒ab的速率所发生的位移 (1分)由动能定理得: (1分)又联立以上方程,解得:(1分)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

由运动学公式求出2s末金属棒ab的速率和位移,根据动能定理求出两金属棒产生的总焦耳热.易错点

本题中cd棒先受到滑动摩擦,后受到静摩擦,发生了突变,要仔细耐心分析这个动态变化过程.滑动摩擦力与安培力有关,呈现线性增大是解题的关键。19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解析

由题意可知:cd棒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cd棒所受重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时,速度达到;然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最后停止运动。当cd棒速度达到时,有 (1分)又 (1分)(1分),整理得(1分 )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牛顿第二定律;焦耳定律等知识点,在近几年的各省高考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常与功能关系,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交汇命题.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