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考物理试卷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考物理试卷范文1
1 2014年新课标物理高考试卷较之往年来说考查的知识点更加的具体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2014年新课标物理高考试题更加的贴近生活、更加的实用,虽然试题涉及的面比较广,但是更加注重具体知识的考查,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综合来说2014年新课标物理高考试题在全国来说含金量是比较高的.
2014年江苏卷新课标物理高考试题9个选择题中,涉及了速度、电阻、力、磁场等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可见该高考试卷涉及的范围是极其广阔的.另外,如2014年江苏卷新课标物理高考试题的第10题,该题主要考查的是“电阻”的知识点,但是该题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考查,可以非常形象的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检测出来,真正的将学生物理综合知识进行了检测.第10题的原题为:某同学通过实验测量一种合金的电阻率.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合金丝的直径.为防止读数时测微螺杆发生转动,读数前应……图1所示部件( ).
(2)图2所示是测量合金丝电阻的电路,相关器材的规格已经在图中标示出……由此可推断电路中( )出现了( ).
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电路方面的知识,针对电阻这一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了考查,对于学生电路方面 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体现了新课标改革对于高考的要求.解决这道题首先我们应该自己观察图,弄清楚电路中电阻的位置以及作用甚至是电阻作用的原理,然后弄清楚图表中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流工作的原理.然后根据我们平时所学的电路方面的知识,以及平时我们动手操作类似电路时的要点进行思考,然后找到解题的切入点,电路不同设备之间的关系,然后这道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这道题用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发挥,但是对于考生还是可以分出一定的层次,以管窥豹,可见2014年江苏卷新课标物理高考试题的一般特点.
2 201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题较之往年注重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随着新课改在高中的深入推行,高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重点都有了一定的转移,高中物理更加的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此相适应,201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试卷较之往年来说更加的注重实验探究、创新以及迁移能力的考查,选择题中的4题,7题,9题以及非选择题中的11题,12题等都对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进行了考查.
例如,2014年新课标江苏卷物理高考试题第11题,充分的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创新以及知识迁移能力.原题为:小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
(1)实验记录纸如图3所示O点为……,根据图中的标度作图,求出F1和F2的合力.
(2)仔细分析实验,小明怀疑……如图4所示,……Fa,Fb的大小关系为( ).
(3)根据(2)中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果有哪些?
这道题充分考查了学生平时的探究能力,这道题的难度有些偏大,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平时的学习态度等等都可以进行考查.本题选取了我们物理课上早已经知道的定理“力的平行四边形”原则,然而却反其道而行之,拿出小明探究这个定理的案例,然后要求学生完成这个探究试验,并且针对探究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提出疑问,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可以说仅仅是一道题,却考查了学生物理探究的整个过程以及学生平时针对物理探究的能力.
解决这道题首先我们只有反复读题了解小明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的思路,只有明白了小明的思路,理解了小明的思路,学生才可以放弃小明的思路,真正的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自己进行探究,这样我们就把握住了这道题的主动权,然后利用我们平时学习到的有关“力”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题.对于第一小题是比较容易的,主要考查了学生“合力”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比较基础的.第二小题虽然只是一个小的填空,但是我们只有真正的弄懂第二小题中小明的疑问,然后根据自己进行探究的思路,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吃透这个题,并且我们可以借助小明进行探究的思路,以及图标中所涉及的信息,检查自己的探究思路,不断地完善自己探究过程,然
后为第三小题做准备.总之,这道题看起来简简单单,问题设置也比较有梯度,但却是层层递进.并且考查了学生整个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对于学生平时真实地物理探究能力可以进行充分的考查.
3 2014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较之往年更加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物理这个与数学紧密相关的学科,对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也十分的严格,2014年江苏卷高考物理试题中2题,5题,8题以及第四题计算题等都对高中数学知识有所涉及.
例如,2014年新课标江苏卷高考物理试题中的第四大题中的第1小题充分体现了数学能力对于物理知识的重要作用.原题为:如图6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有一倾斜的平行金属导轨,导轨间距为L,长为3d,导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重力加速为g,求:(1)导体棒与涂层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v;(3)整个运动过程中,电阻产生的焦耳热Q.
高考物理试卷范文2
【关键词】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7年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13-03
2016年全国Ⅱ卷物理高考题题目类型较为常规,考查了很多高中物理的经典模型,如动态平衡问题、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等,较往年的高考题难度降低了不少,考查知识更加基础和细致,要求考生对经典物理问题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来解题。
选择题全面考查各部分基础知识,考察内容从教材出发,考查了学生对基本方法,基本技巧的灵活应用。实验题较以往难度降低较多,考查了打点计时器研究轻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实验,考察内容为基本的仪器使用和数据处理。电学实验则是比较常见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实验。计算题第一题考查金属棒在平行金属导轨上的运动,第二个计算题考查弹簧模型和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模型。
总体来说,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物理题较往年难度降低,考查内容全面,更加注重细节和基础问题。以下是具体试题分析及2017年备考分析:
一、选择题分析
高考物理选择题一般设置8题,共占48分。一般来说,选择题的正确率直接决定整张试卷分数的高低。选择题要求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十分准确,特别是计算部分要求精准。如果考生的选择题正确率很高,那么该考生的物理分数一定不会过低。因此选择题对于考生而言十分重要。
1.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由近四年的高考物理试卷来看,各教材所涉及选择题数目如下表:
必修1 必修2 选修3-1 选修3-2
2016 2 2 3 1
2015 1 3 3 1
2014 3 2 2 1
2013 2 2 2 1
2012 1 3 1 3
从近四年来看,涉及选修3-2中内容的考题相对偏少,而必修二和选修3-1一直是出题热点。
2.考点分析
①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为近年来的必考题目,2013年考查卫星变轨问题,2014年考查中心天体密度问题,2015年选择替考点中虽未涉及万有引力定律,但其题干却描述了卫星变轨,考查在变轨过程中运动合成。虽然2016年的选择题中并没有出现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相关题目,但从近几年考题来看,以航天为主题的选择题热度不减,而且其考题形式越来越新颖,考查的知识也越来越细致。
②图像问题:2016年的选择题中并没有出现考查图像问题的题目,但是阅读图像一直都是高考物理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每年都会出1~2个图像问题,2013、2014、2015年均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是凡涉及物体运动的知识点都有可能以图像问题的形式出现。
③动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一直是高中力学模块的典型问题,也是教学的重点,2016年试题第一题即考查了典型的动态平衡问题,而以往的高考试题中动态平衡问题考查的比较少,2014、2015年均未出现动态平衡问题。
3.备考方向
选择题覆盖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而近年来考题考查的越来越细致,因此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图像阅读能力,还要建立起有效的知识网络,多联系多个知识点之间相结合的问题。从2016年的试题来看,选择题可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考查学生对经典物理模型掌握程度的题,而另一部分部分则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题,因此在复习是要注意强化对经典物理模型的深入理解。此外选修3-2已经连续三年出题较少,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很可能会有所调整,出题数目可能增加。
二、实验题分析
“物理”是一种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实验题是历年高考中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型。同时,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深化,对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实验题作为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题型,则直接体现了新课标下对学生知识掌握的灵活度以及应变能力的要求。
通过分析2012年至2016年实验题目,对近年高考物理实验题目的分析如下。
1.试题基本情况分析
高考实验题一般有两道题,共占15分,就2012年至2016年的全国卷来看实验题的考点分布及占分如下表: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2题 千分尺读数(5分) 弹簧弹性势能
(8分) 伏安法测电阻
(6分) 打点计时器(6分) 打点计时器
(6分)
23题 磁感应强度测定(10分) 电表改装(7分) 胡克定律(9分) 半偏法测电阻
(9分) 测电压表内阻、电表改装(9分)
高考物理试卷范文3
人生要敢于理解挑战,经受得起挑战的人才能够领悟人生非凡的真谛,才能够实现自我无限的超越,才能够创造魅力永恒的价值。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如图所示,将带正电的粒子沿着水平方向向右飞过小磁针正上方时,小磁针N极将()
A.向纸外偏转B.向纸内偏转
C.静止不动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带电粒子只受电场力,由静止开始运动,其运动轨迹一定与电场线重合
B.由B=知,当通电直导线垂直于磁场放置时,B与通电直导线所受安培力F成正比,与通电导线I、L的乘积成反比
C.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放入电场中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且其大小E=
D.洛伦兹力方向一定与电荷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不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
3.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R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理想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A和2.0V;重新调节R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时,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A和24.0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
A.32WB.44WC.47WD.48W
4.如图所示,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A、B水平正对放置.一带电微粒水平射入板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那么()
A.若微粒带负电荷,则A板一定带负电荷
B.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电势能一定减小
C.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动能可能减小
D.微粒从M点运动到N点机械能可能增加
5.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中带电质点P原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电流表和电压表对电路的影响,当滑动变阻器R4的滑片向b端移动时,则()
A.电压表读数减小
B.电流表读数减小
C.质点P将向上运动
D.R3上消耗的功率逐渐增大
6.目前有一种磁强计,用于测定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磁强计的原理如下图所示,电路有一段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是宽为a、高为b的长方形,放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x轴正方向、大小为I的电流.已知金属导体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荷量为e,金属导电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做的定向移动可视为匀速运动.两电极M、N均与金属导体的前后两侧接触,用电压表测出金属导体前后两个侧面间的电势差为U.则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电极M、N的正负为()
A.,M正、N负B.,M负、N正
C.,M负、N正D.,M正、N负
7.如图所示,真空中M、N处放置两等量异号点电荷,a、b、c表示电场中的3条等势线,d点和e点位于等势线a上,f点位于等势线c上,等势线b为中垂线,df平行于MN.已知一带正电的试探电荷从d点移动到f点时,该试探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M点处放置的是正点电荷
B.d点的电势高于f点的电势
C.d点的场强与f点的场强完全相同
D.将带正电的试探电荷沿直线由d点移动到e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8.如图所示,在圆形区域内存在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ab是圆的直径.一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a点射入磁场,速度大小为v,当速度方向与ab成30°角时,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且为t;若相同的带电粒子从a点沿ab方向射入磁场,也经时间t飞出磁场,则其速度大小为()
A.B.C.D.
9.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粗糙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速度减小到最小值v.已知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L0,静电力常量为k,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O、B间的距离为
B.在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中,B点的场强大小为
C.点电荷乙在A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
D.在点电荷甲产生的电场中,A、B间的电势差UAB=
10.如图,线圈L1,铁芯M,线圈L2都可自由移动,S合上后使L2中有感应电流且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ab,可采用的办法是()
A.使L2迅速靠近L1
B.断开电源开关S
C.将铁芯M插入
D.将铁芯M抽出
11.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电阻丝做成ab、cd二种形式的导线,先后放在电阻可忽略的光滑金属导轨上,并与磁场垂直,如图所示.匀强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外力使导线水平向右做匀速运动,且每次外力F所做的功的功率相同,则()
A.ab运动的速度较大
B.它们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相同
C.它们每秒产生的热量相同
D.cd受到的外力较小
12.如图所示,在同时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空间中取正交坐标系O-xyz(z轴正方向竖直向上),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重力不能忽略)从原点O以速度v沿x轴正方向出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电场、磁场分别沿z轴正方向和x轴正方向,粒子只能做曲线运动
B.若电场、磁场均沿z轴正方向,粒子有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C.若电场、磁场分别沿z轴负方向和y轴负方向,粒子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若电场、磁场分别沿y轴负方向和z轴正方向,粒子有可能做平抛运动
二.实验题(共16分)
13.(8分)指针式多用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使用多用电表测量时,若选择开关拨至“25mA”挡,指针的位置如图(a)所示,则测量结果为mA.(保留一位小数)
(2)多用电表测未知电阻阻值的电路如图(b)所示,电池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R0为调零电阻,Rg为表头内阻,电路中电流I与待测电阻的阻值Rx关系图象如图(c)所示,则该图象的函数关系式为I=;
(3)下列根据图(c)中I﹣Rx图线做出的解释或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因为函数图线是非线性变化的,所以欧姆表的示数左小右大
B.欧姆表调零的实质是通过调节R0使Rx=0时电路中的电流I=Ig
C.Rx越小,相同的电阻变化量对应的电流变化量越大,所以欧姆表的示数左密右疏
D.测量中,当Rx的阻值为图(c)中的R2时,指针位于表盘中央位置的左侧
(4)根据图线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
14.(8分)用下列器材组装成一个电路,既能测量出电池组的电动势E和内阻r,又能同时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A.电压表V1(量程6V、内阻很大)B.电压表V2(量程3V、内阻很大)
C.电流表A(量程3A、内阻很小)D.滑动变阻器R(阻值10Ω、额定电流4A)
E.小灯泡(2A、5W)F.电池组(电动势E、内阻r)
G.开关一只,导线若干
实验时,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多次测量后发现:若电压表V1的示数增大,则电压表V2的示数减小.
(1)请将设计的实验电路图在图甲的虚线方框中补充完整.
(2)每一次操作后,同时记录电流表A、电压表V1和电压表V2的示数,组成两个坐标点(I1,U1)、(I2,U2),标到U﹣I坐标中,经过多次测量,最后描绘出两条图线,如图乙所示,则电池组的电动势E=V、内阻r=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在U﹣I坐标中两条图线在P点相交,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应为Ω
[:]
三.计算题(每题12分,共36分)
15.如图(a)所示,MN是长为a倾斜放置的光滑绝缘细杆,倾角为37°,MNP构成一直角三角形.MP中点处固定一电量为Q的正电荷,杆上穿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可视为点电荷),小球自N点由静止释放,小球的重力势能和电势能随MN上位置x(取M点处x=0)的变化图象如图(b)所示,其中E0、E1、E2为已知量,取sin37°=0.6,cos37°=0.8,静电力常量为k,重力加速度为g.(不得使用Ep=﹣)
(1)求势能为E1时的横坐标x1和带电小球的质量m
(2)已知在x1处时小球与杆间的弹力恰好为零,求小球的电荷量q
(3)求小球运动到M点时的速度大小.
16.如图(a)所示,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水平放置,间距L=0.4m,导轨右端接有阻值R=1Ω的电阻,导体棒垂直放置在导轨上,且接触良好.导体棒及导轨的电阻均不计.导轨间正方形区域abcd内有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bd连线与导轨垂直,长度也为L.从0时刻开始,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b)所示;同一时刻,棒从导轨左端开始向右匀速运动,1s后刚好进入磁场,若使棒在导轨上始终以速度v=1m/s做直线运动,求:
(1)棒进入磁场前,回路中的电动势E;
(2)棒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安培力F,以及棒通过三角形abd区域时电流i与时间t的关系式.
17.如图所示,在一底边长为2L,底角θ=45°的等腰三角形区域内(O为底边中点)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电场.现有一质量为m,电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电势差为U的电场加速后,从O点垂直于AB进入磁场,不计重力与空气阻力的影响.
(1)粒子经电场加速射入磁场时的速度?
(2)若要进入磁场的粒子能OA板上,求磁感应强度B的最小值;
高考物理试卷范文4
但是,把这次的生物真题给高二即将升高三的学生做,发现真正有分差的是第29题:光合题。
下面我就具体来分析一下:首先是选择题,选择题的出题很好地符合高考出题要求和特点:四个选项中,有明显的错误选项,字数不得多于72字,便于学生快速获取题目信息。像第1题属于生物必修一基础知识,考查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区别,本题很容易选择出正确的答案。当然此题也设置了易混淆知识点:对DNA、RNA和ATP元素组成的考查,是平常的难点。第2题属于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补充一下:本人觉得今年考必修三考得比较多,像选择题就有3个,5个大题就有2个)纵观6年新课标考点,2010年,2011年,2012年植物激素调节考查了三次,2015年是第四次。考点设计的内容比较简单,今年考点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知识点:非极性运输。课本知识点重点讲解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而这次考试涉及了非极性运输,所以给我们启示: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扩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注重课本。第3题属于必修三内环境与水盐调节,主要考点是内环境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得分。第4题属于必修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结合物种丰富来考查,内容较容易,考生基本都能拿到全分。(去年江西也考了群落的演替,但是在非选择题,难度也不大)第5题属于必修二知识点,考查的是朊病毒的增值过程,此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来源于课本必修二第69页的资料分析,这题也说明了高考命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课本的资料、实例。第6题属于必修二人类遗传病,考查考生对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特点的认知,这个比较基础,只要大家熟记各种遗传病的特点,就可以拿到全分。
下面再来说说非选择题:第29题属于必修一光合作用,也是平常模拟考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由于考到了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相互影响,所以试题难度提升,要拿到全分很难。尤其是第1问的第一、二两个空,要能正确答出必须要对光合作用有一个全面充分的认知,同时对实验思路也要充分认知,理解C组为什么能达到94%。还有第二问的光照频率的回答,学生都懂那意思,但是难以表达。第30题属于必修三水盐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类考试题,考查了肾上腺素的作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此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近几年中都有出现:2011年新课标选择第六题考查肾上腺素的作用,2012年新课标第三十题考查神经调节,所以此考点是高频高点,也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考点,比较容易拿到全分。
第31题属于必修三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考点。必修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每年必考,考点也不尽相同。今年生态系统考点比较容易得分,考查了种群的年龄组成,标志重捕法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内容,属于基础类考题。(但是,本人不赞同第1问中幼年,成年,老年的比例的计算,觉得这是生物试卷里考这么个纯数学的计算有点不妥,最重要的是在高考考场那么紧张的环境下,学生很容易算错,我让即将升高三的学生来算,他们算出了40∶41∶42,就是没得出1∶1∶1)第32题,考查必修二基因频率知识点,还有一个随机情景下的计算,相比往年的遗传题甚是简单。第40题,15分,属于选修三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综合类题目(当然还包含必修三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整体以基本概念为主,只要考生对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考题类型有所掌握,都能将本题拿到满分。总体考查方式比较基础,考生容易得分。
总的来说,今年理科综合中的生物延续了以往的难度,甚至是更易,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以及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功底,较强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今后考生备考时一定抓好基础,重点研究核心考点。
高考物理试卷范文5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综卷I第25题和卷II第25题(物理压轴题)均是多情景多过程运动的力学问题,两题均涉及到物理知识的内容有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弹性势能等相关知识,创造性地把多情景多过程与以上知识点相结合,显得既基础又偏重能力,既基本又不失灵活,更有运用基本观点综合分析问题的难度。这两题的能力立意较高,为高校对人才的选拔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本文解析这两道压轴题,为科学复习备考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试题分析
题1(2016全国新课标卷I第25题).如图1,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倾角为θ =370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5R/6的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到达最高点F点,AF= 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sin370=3/5,cos370 =4/5)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抛出,恰好通过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相距7R/2,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时速度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1.过程分析
第一次情景:过程1:物块P从C点到B点运动:物块在重力与直轨道对其摩擦力作用下沿斜面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到B点的速度可由牛顿运动定律与运动学公式求出,也可用动能定理求出;过程2:物块在B点压缩弹簧做变减速运动至E点,此过程中弹簧对物块的弹力是变化的,弹力对物块做的负功等于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增加,这个变力做的功一般通过动能定理求出;过程3:小物块从E点到F点,在脱离弹簧前做变加速运动,脱离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释放,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第一次情景:过程1:改变物块质量后,将物块从压缩弹簧的E点静止释放,物块先沿直线轨道先变加速运动,离开弹簧后匀变速运动至C点,此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过程2:物块沿圆弧从C点运动到最高点D,此过程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过程3:物块从D点平抛运动到G点,此过程满足平抛运动规律,但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与竖直位移要通过图中的几何知识得出。
由于弹簧的弹性势能只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及形变量有关。两次情景的联系桥梁是弹簧贮存或释放的最大弹性势能相同,这也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以上的过程分析要如下表:
以上几式联立解得:
评析:本题情景与过程的分析根据物理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采取了程序分析法。只有明确了情景与过程的特点,才能选用相应的规律进行求解。本题解求方法灵活、多样。从力与运动角度来看,可用牛顿运动定律与匀变速运动的基本规律求解在直轨道上的匀变运动过程;从功与能的角度来看,可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求解在直轨道的变加速运动过程;可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在光滑圆轨道上的运动过程;可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平抛运动规律求解对平抛运动过程。对于相关的隐含条件的寻找可通过观察题目给出的图形,运动适当的几何知识得出。
题2(2016全国新课标卷II 第25题).轻质弹簧原长为2l,将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在其顶端将一质量为5m的物体由静止释放,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现将该弹簧水平放置,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与物块P接触但不连接。AB是长度为5l的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为l的光滑半圆轨道BCD相切,半圆的直径BD竖直,如图所示。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0.5。用外力推动物块P,将弹簧压缩至长度l,然后释放,P开始沿轨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的质量为m,求P到达B点时速度的大小,以及它离开圆轨道后落回到AB上的位置与B
(2)若P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求P得质量的取值范围。
1.过程分析
第一次情景:弹簧竖直放置时,质量为5m的物体将弹簧向下压缩的最大量为l,此过程中物块与弹簧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由此可求出弹簧形变量为l时的弹性势能EP。
第二次情景:弹簧竖直放置时且压缩量为l。过程1:质量为m的物块在水平压缩弹簧末端沿直轨道运动到B点,在离开弹簧前做变加速运动,离开弹簧后做匀变速运动,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过程2:物块沿圆弧从B点运动到最高点D,此过程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过程3:物块从D点平抛运动到AB直轨道上,此过程满足平抛运动规律。
第三次情景:过程1:将物块质量改变后从水平压缩弹簧末端沿直轨道运动到B点(设速度为vB′),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过程2:假设物块能上圆轨,应有隐含条件vB′> 0;过程3:假设能到C点,物块从P点到C点过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三次情景的联系点是弹簧贮存或释放的最大弹性势能相同,这也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以上的过程分析要点如下表:
2.解答评析
(1)设质量为5m的物体为Q。当弹簧竖直放置在地面上,Q物体在其顶端静止释放把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弹簧长度为l,Q物体下降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EP,即有: ;
当弹簧水平放置处于且质量为m的P物体将弹簧压缩后释放,设物体P在B点的速度为vB ,此过程中由系统的能量守恒有: ,可得 ;
假设物块P能运动到圆弧的最高点D,设在D点的速度为vD ,此过程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可得 > ,假设成立;
物体离开D点后做平抛运动,设平抛的水平位移为x,历时t落到AB水平轨道,由平抛运动的规律有:x = vD t, ;可得 。
(2)设物块质量为m1,从压缩的弹簧右端释放后运动到B点的速度为vB′,有:
;要使物块能滑上圆弧,则vB′> 0;解得:m1 < 5m /2 ;
若要滑上圆弧还能沿圆弧滑下,则物块在圆弧上运动的最高不能超过与圆心等高的C点。根据能量守恒有: ,可得m1 ≥ 5m /3 ;
综上所述,可得:5m /2 > m1 ≥ 5m /3
评析:本题情景多样,每种情景下又有不同的运动过程。通过程序分析法弄清情景与运动过程,是问题分析求解的前提。此外本题的求解还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和分析临界状态,这是本题求解的关键。三次情景中弹簧贮存或释放的最大弹性势能相同,这是本题的隐含条件之一;在情景三中要求“物块能滑上圆轨道,且仍能沿圆轨道滑下”,由此可知物块在圆弧轨道上能滑到的最高点只能在B、C之间,于是我们可以找到两种临界状态,即恰好滑到B点和恰好滑到C点,且将达到这两种临界状态的条件用适当的数学言语表达出来,这是本题隐含条件之二。
以上两题都较常规,考生根据物理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采用程序法进行分析,容易入手。两题有很多相似之处,其主要模型(弹簧、斜面、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在考前的复习与训练中一般都能见到,给考生以亲切之感,但这两题也都有一些创新这处。题1的创新点在于分别将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从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的位置释放,然后两物体有不同的运动表现形式;题2的创新点在于对隐含条件的寻找与临界状态的表达。从知识层面上看,两题都涉及到受力分析、牛顿运动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圆周运动、平抛运动、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弹性势能等力学中的主要知识点;从能力层面上看,两题都很好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需要指出的是,考纲只要求考生知道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及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计算式 不作要求,弹性势能的变化与弹力做功有关,在物体运动过程中对弹簧的弹力一般为变力,因此在求解与计算弹性势能的大小时我们一般可通过动能定理 、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求出。以上两题都体现出了考纲的要求。
二.备考启示
物理学习与备考应回w到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固化最基本、最有效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注重培养能力,这是提高物理学习和备考的有效途径。
1.对于多体问题,要灵活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或采用整体法,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正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及运动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与过程之间的联系。研究某一物体所受到力的瞬时作用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或加速度)时,一般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涉及做功和位移时优先考虑动能定理;对象为一系统,且它们之间有相互作用时,优先考虑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灵活选用力学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对于含有隐含条件的问题,要深究细琢,努力挖掘隐含条件,这是求解的关键。隐含条件可通过观察物理现象、认识物理模型和分析物理过程,甚至从试题的字里行间或图形、图象或图表中去挖掘。
高考物理试卷范文6
A.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教科版选修3-4P51页)
B.电场随时间变化时一定产生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P49页)
C.做变速运动的电荷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教科版选修3-4P50页)
(知识延伸: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告诉我们:运动电荷只有处在外加电场中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波,并且只要运动电荷处在外加电场中,无论电荷是作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都可能辐射或吸收电磁波;但电荷围绕原子核做匀速圆周运动是不会辐射或吸收电磁波的)。
D.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教科版选修3-4P50页)
(反思:考查电磁波的传播介质、电磁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做变速运动的电荷都会在空间产生电磁波、赫兹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属于基础题,重在回归教材)
2.用220V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通过负载的电流图像如图所示,则( A )
A.变压器输入功率约为3.9W
(解:u2=110v,im=005A,13365,13365=3.9W,p入=p出选A正确;)
B.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V (解:u2=110v是有效值,选B错误)
C.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是1:2(解:由13365,得13365,选C错误)
D.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005sin(lOOπt+π/2)A(解13365,初相位0,选D错误)
(反思:考查: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有效值、变压器的变压比公式、简谐运动的表达式。新课改后,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3.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 D )
A.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教科版选修3-4P88页)
B.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在发生全反射时,折射光消失)
C.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入射角等于0°,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同)
D.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教科版选修3-4P64页)
(反思:考查光的偏振、全反射、入射角等于0°时,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同、光发生折射的原因。难度有所降低)
4.迄今发现的二百余颗太阳系外行星大多不适宜人类居住,绕恒星“Gliese581”运行的行星“G1-58lc”却很值得我们期待。该行星的温度在OoC到40oC之间、质量是地球的6倍、直径是地球的15倍、公转周期为13个地球日。“Gliese581”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031倍。设该行星与地球均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绕其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B )
A.在该行星和地球上发射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相同B.如果人到了该行星,其体重是地球上的8/3倍
C.该行星与“Gliese581”的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3365倍
D.由于该行星公转速率比地球大,地球上的米尺如果被带上该行星,其长度一定会变短
[解析]:近地时,第一宇宙速度:,得两者不相同,选A错;由,得,人到星球表面,体重增加,选B正确;由,得,T为公转周期,选C错;由,得出,代入数字,知道;由相对论,动棒缩短,参照系不确定可知选项D错。
(反思:考查1:第一宇宙速度;2:黄金代换式;3:应用;4:长度的相对性。本题运算量大,要求的能力高)
5.图l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25s时的波形图,已知c位置的质点比a位置的晚05s起振,则图2所示振动图像对应的质点可能位于( D )
A.a 解1:因C质点比a质点起振晚05s,可知波周期T=1s;且波向右传
2:在振动图像上确定1.25s时刻质点的运动状态是处于正向位移,向下振动。
3:根据“上坡下,下坡上”,知质点位于“正向位移,向下振动”的质点为d、e间。选D正确。
(反思:考查波传振动形式、波图“上下坡”法、振动图像的质点振动方向、波图与振动图像的联系。属高难度题,学生在两种图象问题中,往往找不到突破口)
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 BD )
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解:由v-t图知,0-1s甲正向,乙先负向运动,后正向运动,选A错;由乙图线与x轴围成面积,正负之和为0,选B正确;甲0-4s向正向运动,选C错;在t=6s时刻,甲乙图线上的斜率都为负,所以加速度方向相同,选D正确。
(反思:考查图像描述运动、图像求加速度、图像求位移。重基础、回归教材)
7,如图所示,边长为L、不可形变的正方形导线框内有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域,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B=kt(常量k>0)。回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最大阻值为R。,滑动片P位于滑动变阻器中央,定值电阻R1=R0、R2=R0/2。闭合开关S,电压表的示数为U,不考虑虚线MN右侧导体的感应电动势,则( AC )
A.R2两端的电压为U/7
B.电容器的a极板带正电
C.滑动变阻器R的热功率为电阻R2的5倍
D.正方形导线框中的感应电动势为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