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1

与叛逆期的高中生沟通方法:.自我反省,给孩子树立榜样

当家长与孩子之间出现了沟通障碍,家长首先要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的进一步交流。这里可以参考家庭教育指导师顾晓鸣老师提出的“好家长十大好习惯”,作为学习的榜样。

终身学习,和孩子一道成长的习惯;

真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习惯;

言教、身教、心教相结合的习惯;

诚实守信的习惯;

乐观和快乐的习惯;

不代替孩子成长的习惯;

发现和赞扬孩子的习惯;

让孩子承担责任的习惯;

关心和引导孩子学习的习惯;

家校合作、沟通第一的习惯。

如果家长能够具有其中的多数习惯,我想您和孩子的沟通就没有大的问题了。

叛逆期的高中生沟通方法: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不能以忙为借口,忽略与孩子的交流。高中生的父母大多步入了事业的发展期或顶峰期,是单位的骨干或领导。他们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应酬,没有更多的时间花在孩子身上,尤其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已经无法在学业上辅导孩子,就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交给了学校和老师。

其实,这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孩子不会因为家长的忙碌而停止成长,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反而思想变化得比以前更快。这段时间,家长与孩子出现沟通障碍是很自然的。想要了解孩子想什么,必须要让他说出来,所以家长每天无论再忙,都要抽出时间来跟孩子聊聊,了解他的想法,用心听他讲话,使他感觉受到了重视,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尊重和满足。

家长还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流空间。高中生在学校学到的是课本知识,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大多来自父母,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能接受家长的一切想法。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家庭教育观念也要发展和更新。家长千万不要以为你给了孩子生命就可以支配甚至决定孩子的一切,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家长,就可以代替孩子成长,把你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这些交流都不是平等的,孩子必然会抵制;错误的交流方式,孩子必然会逆反;错误的做法,最终使家长与孩子形同陌路。最好的办法是,家长充分尊重孩子,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看问题,这样,交流就比较容易进行了。

与叛逆期的高中生沟通方法:掌握沟通方法建立共同兴趣话题

与孩子沟通是一门学问,家长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发育特点,家庭教育就必须根据孩子的心身发育特点来进行。将“我讲”变“我听”,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与尊重;对孩子讲的有道理的地方,要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表示肯定;对于孩子的错误观点不要急于纠正,不要打断孩子的讲话;要理解孩子由于年龄和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准确表达内心想法而可能产生的偏见或者误会。

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父母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沟通。如果孩子性格内向,父母应主动与孩子交谈,鼓励孩子谈谈学校、老师、同学,对某一社会现象发表看法。当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时,父母应予以赞扬;当孩子与自己的观点不一致时,父母也不要急于指正,要耐心地与孩子交换看法,统一认识,这样孩子就能逐渐地愿意与父母交谈。如果孩子性格外向,喜欢交谈,父母就应多听孩子讲,这样孩子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信任父母。

无论什么性格的孩子,既然已经是高中生了,就具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家长可以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烦心事讲给孩子听,让孩子懂得父母的难处,产生为父母分忧的念头。当孩子能够理解父母,愿意为父母分忧时,家长要表示欣赏,并与孩子一起出主意,想办法,采纳孩子有价值的建议。这样,孩子会感到父母十分尊重自己,更感到自己长大了,同时又使孩子学习到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沟通,不要局限于语言的沟通,还可以采用玩游戏、听音乐、做有益的事情等方式培养亲子关系,最主要的是在沟通中增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2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教育工作者说孩子:两三岁的叛逆期、七岁的反抗期、青春逆反期等等。我是否定这些说法的。我个人认为所谓的叛逆期、反抗期都是成人对儿童“妖魔化”的种评价,我不认为孩子有反抗期。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每一个反抗期,也就是每一个跟家长发生冲突的时期,全都是儿童的身心、尤其是他的心理在急速发育的时期。这时,他开始有了或者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于是他要实现自己的自主意识。这时候家长依然习惯于过去,习惯于和一个柔弱的孩子打交道,我怎么摆布他,他就怎么听。后来,忽然发现这些管教不灵了,孩子变得不听家长的话,于是家长说:“你叛逆了。”

本质上并不是儿童叛逆,而是源于成人的不理解。

人们只看到,很多家庭在孩子的各个成长时期过渡得非常好,很羡慕别人有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却看不到在这些家庭里发生了什么。其实,人无完人,这些家长开始可能也会习惯于过去孩子事事都听从自己,也会突然发现孩子不听话了。只不过他们会很快反思自己哪儿做错了,会尽量去理解孩子。一旦发现原来是孩子有了自主意识,就会仔细地接纳孩子的各种自主意识,这样的家长我认为是好家长,他们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孩子。

有些家长没有自我反思的意识,不肯去学习,不肯去关注孩子,总是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孩子:“你看你,原来挺听话,怎么现在不听话了?”随着孩子年龄越大,尤其到了十四五岁,伴随着生理的急速发育,心里会有很多想法要求表达出来,要求独立起来。而此时,家长往往因为担心失控,不愿意给他自由。这就有点儿像孩子原本穿35号的鞋,突然这一年他脚丫长到38号,我们应该及时调整,给他买个38号的鞋;如果家长非得让他穿35号的鞋,孩子肯定不干,肯定是要逆反的。

家长对儿童的理解或沟通,得从孩子出生的第一天就开始培养。不要等到孩子出了问题,我们再去针对这个问题寻求解决。

与其说沟通是一个技术的问题,不如说它是个家长的价值观和修养的问题。我非常赞成这样个说法,那就是:沟通的最大问题就在父母。

我们如何从硬件上来为良好的沟通做准备?我认为只要准备好两点,一点是我们要摆正自己的教育价值观;第二,我们要提高自己作为家长的修养。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3

关键词:初中生;叛逆;关爱;宽容;耐心

叛逆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叛逆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它的出现,存在着明显的年龄特征,青少年期较为突出。叛逆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寻找积极的转化之路,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初中叛逆学生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初中生叛逆是人性的本质使然

初中时期是一个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开始主动承担责任、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成就一个完整的自我过程。初中生的大脑结构和机能已趋于成熟,思维方式或视角已经超越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发展,进而逐渐形成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初中生出现叛逆是一种普遍现象。

(二)初中生叛逆是心理上不成熟的表现

青少年在心理上的成熟滞后于生理上的成熟,在心理的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不足,孩子的认识是不坚定的、容易动摇的。思维虽然有独立性、批判性,但认知事物和问题时由于不全面客观而会出现偏激、片面、固执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劝说、指点、提醒和督促看成是不理解、不尊重的管教与约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做出违背施教者初衷的事情。

(三)初中生的叛逆与家庭的不良影响有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与个性。家庭中的不良因素有: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命令式的说教,专断式的压制、无休止的唠叨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天长日久,孩子的心理就有抵触,进而产生叛逆心理。

(四)学校教育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逆反心理产生的主导外因,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由专职的教育者对学生施行的双边活动。因此,对学生心理现象的形成、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对待,就会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五)大众传播与社会文化对初中生的影响

以电视、网络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是注重大众化、新奇性,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对青少年起负面作用的不良因素,影响并辐射着青少年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

二、初中叛逆生的转化策略

(一)投其所好,对症下药

对于已经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应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造成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缺乏知识经验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要尽量联系他们的实际,运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讲清道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观念;对于教师因处理问题不公正或要求过繁又不严格执行造成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断改进工作,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学生,重新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对于因教师要求过高、过严、过急,导致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摒弃强制手段,更不能求全责备,应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提高他们对执行教师要求的意义的认识。

(二)用关爱和宽容的力量感化叛逆学生

1.关爱的力量

心理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承,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认同容易入耳、入脑、入心,形成共振效应。反之,则会出现思维盲点,产生心理障碍,影响其效能。因此,要防止和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形成心理上的认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对学生倾注爱心,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处处体贴关心学生,以赢得学生的热爱和拥护。

2.宽容的力量

对学生过于严厉,一味指责,或过多采取冷处理的态度,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助长他们的叛逆思想,进而使师生之间形成敌对态势。此时,教师不妨一改往日的严苛态度,用宽容的心去接纳学生的错误,再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针对性教育,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用耐心和坚持赢得学生的信任

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会耐心倾听,才能了解学生,然后对症下药,解决矛盾。当学生充分表达意见后,教师应做出积极的姿态,这可以让学生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对于学生的偏激行为,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疏导,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学生出现逆反多用“冷处理”,以疏导为主。当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往往来势凶猛,进行公开抗拒和吵闹。这时千万不要实行“关、卡、压”式的堵,而应该先“冷处理”,再想法摸清情况,了解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然后心平气和地交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耐心和坚持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对初中叛逆学生的转化,要针对其心理特点进行教育,要做到使教育与学生的心理相匹配。要求我们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方法,转变学生的不良心理,使学生的不良心理得到控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杜月玲.感化叛逆学生三法[J].广西教育,2011,(09).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4

一、爱心——教育工作者的灵魂

“爱心”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灵魂,它不仅仅只能停留在嘴上,而是要发自心底,付诸行动。刚开学那段时间,孩子们刚经历了一个暑假的放松,猛的又回到幼儿园,大多数孩子还没准备好,心还没收回来,在加之又是组合班,相互间存在派队现象、男孩子多,活动量大、活动场所小等原因。让课间活动显得比较乱,孩子们常常你追我赶,为了避免孩子们跌倒、摔跤的现象发生,我们几位老师随时随地关注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教育孩子互相谦让、注意安全。当孩子身体出现不适时,我们及时发现处理并与家长联系,使孩子感受到在园如家的温暖。如我们班的周安然同学,由于体弱多病,我们就给与特别关照,有一次,上课期间,他忽然闹心口疼、全身哆嗦,我们赶紧给他家里联系并背着他赶往医院,孩子得到及时的治疗。后来孩子的家长感激得对我们说:“真是太谢谢你们啦!然然那么高,那么沉,你们还背他,太让我们感动了。孩子放在你们班上,我们很放心!”

学前班的孩子年龄小,平时的很多生活小细节都不注意,很多家长都来反应说孩子的东西老是不见了,我们就耐心的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经过短短一学期的磨合,孩子、老师、家长已没有了距离。我们明白,只有给孩子的爱,我们才会收获爱。只有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老师才能得到最大的安慰。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5

关键词:职校生;心理健康;逆反心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45-01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学生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心理问题多发而且日益复杂,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近年来,我国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突现出一些新问题,诸如:意志薄弱、行为、情感偏离常态;他们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耐挫折力弱;他们打架不计后果,他们说谎、厌学、逃学……表现出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这一切令家长越来越感到头疼,老师越来越感到棘手。职校学习时期是职校生从心理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是他们的个性人格趋于定型的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最佳时期、关键时期。为此加强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1.案例描述

韦某,男,16岁,走读生,学习成绩较差,智力较好,对专业感兴趣,专业成绩较好。喜欢上网,性格倔强,自尊心和好奇心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对老师的批评要么以沉默相对,要么肆意顶撞。课堂上故意讲话,做小动作,老师点他名字,他就抵赖、不承认,课后完不成作业。在一年的时间里,与大部分任课老师发生过顶撞。与同学关系也很不好,爱挑剔别人的意见,言行偏激,常与同学打架斗殴。班主任对此毫无办法。针对这位学生,我首先通过积极倾听、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温暖接纳、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等咨询技术来建立良好的关系,让其感受到被接纳、被尊重信任,同时也能初步了解他的情况。 其次和同学们直接进行讨论:如父母、老师等他们的哪些言行让你觉得不能理解?尝试过与父母、老师们心平气和地沟通吗?如何沟通的?表达自己不满情绪时通常用怎样的方式?效果如何?再次教给他合理宣泄的方法,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帮助他采用行为疗法,帮助他制定计划方案,逐渐减少叛逆性的各种表现。通过辅导,程某的逆反心理已有所改观,和老师、家长、同学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做错了事能主动承认,学习比以往认真了,作业也能按时交了,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2.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过渡期的一种表现,许多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由于他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形成原因

3.1主观原因:①心理上受挫。该生中考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心理受挫,又具有强烈的自尊性,就可能发牢骚、闹情绪,甚至而用“非常” 方式需求关注。②好奇性驱使。 该生对未知事物有好奇性,总想解开他们的“神秘面纱”。探个究竟,看个明白,亲身体验一下,往往事情越有阻挡,对学生就越有诱惑力。③性格上倔强。该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爱耍小脾气,听不进不同意见,拒绝有意帮助,自控能力较差。④年龄特点。该生16岁,正处在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时候,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青年期好胜、好强、好奇、好变、好疑的心理特征,本身就包含着某些逆反心理的因素和产生条件。

3.2客观方面:①家庭环境。该生的父母为初中文化,家里田地少,常常需外出务工才能满足日常开支。生活压力较大,时间也很长,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②教师态度。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缺乏民主意识,对学生缺乏爱心 、耐心,教学方法简单、粗暴,易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4.解决对策

“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我们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我们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对策如下:

4.1客观评价学生。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他的成绩、性格、能力,不能偏心、偏爱,不能过分注重成绩,而忽略思想品德等素质的提高。如语文老师因他语文成绩不好,老师当众批评,增加了他的逆反心理。

4.2尊重理解学生。尊重他的人格,不对他冷嘲热讽进行心理施暴。要百倍地关心爱护,多与他接触,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做他的朋友和知己,进入他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相处融洽,他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4.3真情疏导学生。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经常与他交流、沟通,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帮助他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4.4冷静对待学生。学生叛逆,教师家长一定会不满。因此,会用声音来压倒他,用拳头来打倒他。急躁处理容易偏激,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他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不懂得控制自己。但大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如何教育叛逆期的孩子范文6

【关键词】 县乡普高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141-01

1 现象与问题

今天的高中教育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幕情景:班主任把家长请到学校,原本想请家长一道共同教育子女,但结果却看到,学生对家长大喊大叫,肆无忌惮,学生先发火、发难了,在家长面前大有“居高临下”之势。这种现象既挫伤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又使部分学生失去了纠正、改过的良好时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我们对家长、对学生、对班主任工作的认识不够,所以使得我们对家长的作用有过高的估计、不正确估计。

2 从学生角度看

2.1 青春期叛逆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与青春期相伴随的是“青春期叛逆”。

青少年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而以成人自居。

青春期叛逆,是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但这种心理实现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对父母教育的“叛逆”,现实中表为“不听话”,甚至跟父母对着干,而独生子女的背景,使得父母经常非理性的“屈服”,从而助长了叛逆心理。

2.2 舆论媒体的负面影响

今天中学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因而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杂,其中有部分媒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不仅有惊人的言论,还有歪曲事实、迎合低级需求的报道、娱乐节目、影视等,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成熟的中学生起到负面引导,强化了他们对家庭、社会与现实的更多不满,产生厌学、偏激、过激等言行,增加了教育的难度。

2.3 时间的分配

县乡普高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与父母相聚或交谈的时间少,许多时候是吃饭的时候接触,住校生只能是放假的时候。因而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了解减少,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针对性降低,子女便逐步不认可父母的教育。另一方面子女对每日重复的、不具针对性的教育,理解为“唠叨”,抵触情绪与日俱增,矛盾也在与日俱增,家庭教育的效果不断降低。

2.4 因为与父母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子女很多时候将在学校、在生活中的不愉快、不高兴的情绪通过家庭释放出来,父母就成为理所当然的发泄对象。

当然这与现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一定的关系。

3 从家庭角度看

3.1 家长自身知识层次问题

县乡普高的学生家长绝大部分为农民、农民工、工人及个体商户。这种构成决定了家长中主体的知识层次不高,因而看问题的角度、对待教育的态度、对子女思考认识的深度、对高中教育的认识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面对青春期不断长大的子女感到教育上的无助。

3.2 家长用于子女教育的时间少

绝大部分家长只能在饭桌上进行家庭教育, 与子女进行沟通,因而对子女的学习、生活了解的不够。还有一些名义上是陪读的家长却上着12小时以上的班,变成“子女陪父母上班”,这造成家庭教育简单化、机械化,使得家庭教育变成了“责怪”、“唠叨”,成为青春期叛逆的助推力。另外农村家庭外出打工的,情况就更加严重了。

3.3 家庭教育的单一性、粗放性、惰性

知识的构成、工薪的背景,使得绝大部分家长主观上确实关心教育,更希望还能够学好,但是不知道如何关心。面对子女出现的问题,要么以自己的形式、自己青春的不幸教育子女,要么就是简单的唠叨,要么简单的打骂等。使得原来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发杂的问题僵化。还有部分家长错误的估计了孩子高中后的自觉性,基本上放任状态,导致孩子染上一些不良习惯而不自知。

3.4 不当的爱

今天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过于关心,更有爷爷奶奶的呵护,使他们养成很多毛病,有恃无恐。更深层次的原因是60、70年代的父母是在艰苦的条件下生长起来,在严父孝子的观念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很多梦想没能实现,于是对于子女,他们在物质上大力支持,甚至不惜浪费;精神上纵容,希望子女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甚至一些起码的道德底线都被突破。这些不当的爱助长了孩子的很多问题的出现,使孩子喜欢讲权利,谈条件,怕吃苦,承受压力的心理素质低。

4 对班主任工作的启示

面对工作对象及其家庭教育的变化,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必须跟着变化,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首先我们要对家长在高中教育中的作用有个正确、合理的定位。“学校教育的补充,提供有效地后勤保障与偶尔的情感慰藉,班主任工作的可靠助手。”

其次,班主任要给自己的工作有个正确的、适度的定位。“班级全面工作的负责者,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人,学生人生的导师。”经历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精神中永远融入我们班主任的基因!这就是教师的伟大与责任!

再次,我们要深入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根据每一届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主动适应环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就决定了教师必须终身学习。